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三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云笈七签卷之三十二

杂修摄

养性延命录并序

夫禀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於#1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候元气於子後时,导引於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萦#2於怀抱,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余因止观#3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前彦张湛道林之徒,翟平黄山之辈,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宝育,或鸠集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采摭彭祖、李聃长龄之术#4,上自农黄已#5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於养生乃无损於後患#6。诸本先皆记录,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7,号为《养性延命#8录》。庶#9补助於有缘,冀凭#10以济物耳。

《神农经》曰:食谷者智慧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谓炼五石也#11,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药者,与天地相弊#12,日月并列。

《老君#13道经》曰:谷神不#14死河上公曰:谷,养也,能养神不死。神为五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15藏尽伤,则五神去矣#16,是谓玄牝言不死之道,在於玄牝。玄,天也,天於人为鼻;牝、地也,地於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於心。五气清#17,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於胃。五味浊#18,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於口,与地通,故口与地通#19,故口为牝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根、元#20也。言鼻口之门,乃是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绵绵若存鼻口呼吸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也,用之不勤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

《老君德经#21》曰:出生谓情欲出於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於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生死之类各十有三,谓九窍四关也#22。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生#23,动#24之死地亦十有三人欲求生,动作反之,十三之死地也。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太厚也。远道反天,妄行失纪。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焉以其不犯上十三之死地也。

《庄子□养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生之所禀,各有涯#25也,而智也无涯嵇康曰: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发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从感而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常在於智用#26,不在性动也。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郭象曰:以有根#27之性,寻无穷#28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於智矣,又为#29以攻之者,又殆矣。

《庄子》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向秀曰:生之所无以为者,性表之事也。张湛曰:生理自全,为分外所为,此是以有涯随无涯也;达命之情者,不务智之所无奈何向秀曰:命尽而死者是。张湛曰:秉生顺之理,穷所禀之分,岂智所奈何。

《列子》曰: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慾,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

《列子》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万类张湛曰:人与阴阳通气。和之於始,和之於终,静神灭想,生之道也始终和则神志#30不散。

《老君#31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

《黄老经玄示#32》曰:天道施化,与万物无穷;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转神施精,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於神。不以精#33施,故能与天合德;不与神化,故能与道同式。《玄示》曰:以形化者,尸解之类。神与形离,二者不俱,遂象飞鸟入海为蛤,而随季秋阴阳之气。以气化者,生可冀也;以形化者,甚可畏也。

严君平《老君指归》#34曰:游心於虚静,结志於微妙,委虑於无欲,归指#35於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

《大有经》曰:或疑者云:始同起於无外,终受气於阴阳,载形魄於天地,资生长於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强有弱,有寿有夭,天耶#36?人耶?解者曰: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加之导养,年未可量。

《道机》曰: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河图帝视萌》曰:侮天时#37者凶,、顺天时者吉。春夏乐山高处,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寿考无穷。

《雒书宝予命》曰;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润以元气,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流五脏,系之在肺#38,终身无患。

《孔子家语》曰:食肉者,勇敢而悍虎狼之类;食气者,神明而寿仙人、灵龟是;食谷者,智慧而夭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无思卢。

《传》曰:杂食者,百病妖邪所锺。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太史公司马谈#39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神形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乃圣人重之。夫养生之道,有都领大归,未能具其会者,但思每与俗反,则闇践胜辙,获过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欤?

《小有经》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40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41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无多者,几乎#42真人大计。奢懒者寿,悭靳者夭,放散劬劳#43之异也。田夫寿,膏梁夭,嗜慾多少#44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繁简之殊也。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胡昭曰: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鼻不欲向羶腥之气,口不欲尝毒辣#45之味,心不欲谋欺诈之事,此辱神损寿。又居常而叹息,晨夜而吟啸不止#46,来邪也。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虑#47,先去乱神犯性之事#48,此财啬神之一术也。

《黄庭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则不饥也。

《老君尹氏内解》曰:唾者,漱#49为醴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散为精拘#50,降为甘露。故口#51为华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溉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肢节毛发宗之而生也。

《中经》曰: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然静易御,躁难持#52,尽顺养之宜者,则静亦可养,躁亦可养。

韩融元长曰:酒者,五谷之华,味之至也,亦能损人。然美物难将而易过,养性所宜慎之。

邵仲堪#53曰:五谷充肌体而不能益寿,百药疗疾延年而不能甘口。充肌甘口者,俗人之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宝。

《素问》曰: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百岁而动作不衰谓血气犹盛也;今时之人,年始半百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之失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於术数房中交接之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动作,故能形#54与神俱,尽终其天命,寿过百岁;今时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慾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阴阳,治生起居无节无度,故半百而衰也。

《老子#55》曰:人生大期,百年为限,节护之者,可至千岁。如膏之用,小灶与大耳。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少记,众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不修君臣之义#56,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无谓幽冥,天知人情,无谓闇昧,神见人形。心言小语,鬼闻人声;犯禁满千,地收人形。人为阳善,正人报之;人为阴善,鬼神报之。人为阳恶,正#57人治之;人为阴恶,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依以影,地不欺人依以响。

老君曰:人修善积德而遇其凶祸者,受先人之余殃也;犯禁为恶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余福也。

《名医叙病论》曰: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体,外乏#58筋肉,血气将无,经脉便壅,内里#59空疏,惟招众#60疾,正气日衰,邪气日盛矣。不异举沧波以注爝火,颓华岳而断涓流,语其易也,甚於兹矣。

彭祖曰: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不思色,不思胜,不思负,不思失,不思得,不思荣,不思辱,心不劳,形不极,常导引、内气、胎息#61尔,可得千岁,欲长生无限者,当服上药。

仲长统曰:荡六情五性#62,有心而不以之思,有口而不以之言,有体而不以之安。安之而能迁,乐之而不爱。以之图之,不知日之益也,不知物之易也,彭#63祖、老聪庶几,不然彼何为与人者同类,而与人者异寿?

陈纪元方曰: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於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多则切伤,少则增益。

张湛云:凡贵权势者,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死亡非妖歹羊外侵,直由冰炭内煎,则自崩伤中呕血;始富後贫,虽不中邪,皮焦筋出,委痹为挛贫富之於人,利害犹於权势,故痾疹损於形骸。动胜寒,静胜热,能动能静,所以长生。精气清净,乃与道合。

《庄子》曰:真人其#64寝不梦。

《慎子》云:昼无事者夜不梦。

张道人年百数十,甚翘壮也,云: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65,莫强食饮,莫大#66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仙经》曰:我命在我不在於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风即折,,将崩之岸,值水先颓。今若不能服药,但知爱精节情,亦得一二百年寿也。

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

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以往,义可略焉。

青牛道士言.二人不欲使乐,乐人不寿,但当莫强为力所不任,举重引强,掘地苦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然劳苦胜於逸乐也。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不尔,使人得积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蹶,面目薰皱#67,必损年寿也。

皇甫隆问青牛道士青牛道士姓封,字君达,其养性法则可施用#68,大略云: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武帝行之有效。

彭祖曰:人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理,常寿一百二十岁。不得此者,皆伤之也。少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复微加药物,可得四百八十岁嵇康亦云:道养得理,上可寿千岁,下可寿百岁#69。

彭祖曰: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重衣厚褥#70,体不堪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腊,醉饱厌妖,以致聚结之疾;美色妖丽,嫔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71耽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荒狂之失;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盖圣贤或失其理也。然养生之具,譬犹水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

彭祖曰:人不知道,经#72服药损伤,血气不足,内#73理空疏,髓脑不实,内已先病,故为外物所犯,风寒酒色以发之耳。若本充实,岂有病乎?

仙人曰:罪莫大於淫,祸莫大於贪,咎莫大於谗。此三者祸之车,小则危身,大则危家。若欲延年少病者,诫勿施精,施精命夭残。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肉,勿咳唾失肌汁,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蹙,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能行此道,可以长生。

杂戒忌禳灾#74祈善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远思强健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暖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凡交,须依导引诸术。若能避众伤人事,而复晓阴阳之卫,则是不死之道。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用精令人气力乏,多睡令人目盲,多唾令人心烦,贪美食令人泄痢。俗人但知贪於五味,不知有元气可饮。圣人知五味之毒焉#75故不贪,知元气可服,故闭口不言,精气息#76应也。唾不咽则气#77海不润,气海不润则津液乏,是以服元气、饮醴泉,乃延年之本也。

沐浴无常不吉,夫妇同浴不吉。

新沐浴及醉饱、远行归还大疲倦,并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

丈夫勿头北向卧,令人神#78不安,多愁忘。

勿跂井,今古大忌。

若见十步地墙,勿顺墙坐外,被风吹发癫痒疾。

勿怒目久视日月,使目睛失明。

凡大汗勿脱衣,不慎多患偏风半身不遂。

新沐浴讫,不得露头当风,不幸得大风刺风疾。

触寒来勿面临火上,成痫,起风眩头痛。

勿#79跂床悬脚,久成血痹,足重腰疼。

凡脚汗勿入水,作骨痹,亦作遁疾#80。

久忍小便,脉#81冷,兼成冷痹。

凡食热物汗出勿荡风,发疰头痛,令人目涩饶睡。

凡欲眠勿歌咏,不祥。眠起勿大语,损人气。

凡飞鸟投人不可食,鸟若开口及毛下有疮,并不可食之。

凡热泔洗头,冷水濯,成头风。

凡人卧头边勿安火炉,令人六神不安#82。

冬日温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乃圣人之常法也。

凡新哭泣讫便食,即成气病。夜卧勿覆头,妇人勿跂竈坐,大忌。

凡唾不用远,远即成肺病,令人手重、背疼、咳嗽。

凡人魇,勿点灯照定,魇死暗唤之,即吉,亦不可近前及急唤。

凡人卧勿开口,久成病渴,并失血色。

凡旦起勿以冷水开目洗面,令人目涩、失明、饶?。

凡行途中触热,逢河勿洗面,生鸟?。

人睡讫忽觉,勿饮水更卧,成水痹。

凡时病新汗解,勿饮冷水,损人心腹,不平复。

凡空腹不可见闻臭屍气,入鼻令人成病。

凡欲见死屍,皆须先饮酒及咬蒜,辟毒气。

凡小儿不用令指月,两耳後生疮欲断,名月会#83疮,捣虾?末傅#84即差,并别余疮并不生。

凡产妇不可见狐臭人,善#85令产妇着肿。

凡人卧不用隐膊下#86,令人六神不安。

凡卧,春夏欲得头向东,秋冬头向西,有所利益。

凡丈夫,饥欲得坐小便,饱则立小便,令人无病。

凡人睡欲得屈膝侧卧,益人气力。

凡外欲得数转侧,语#87笑欲令至少,莫令声高大。

春欲得瞑卧早起,夏秋欲得侵夜卧早起,冬欲得早卧晏起,皆有所益。虽云早起,莫在鸡铭前,晏起莫在日出後。

冬日天地闭,阳气藏,人不欲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损人。

新沐浴讫,勿当风、结髻,勿以湿髻卧,使人患头风,眩闷、发秃、面肿、齿痛、耳聋。

湿衣及汗衣皆不可着久,令发疮及患风#88。

老君曰:正月旦,中庭向寅地再拜,咒曰:某甲年年受大道之恩,太清玄门愿还某甲去岁之年。男女皆三通自咒,常行此道延年玄女有清神之法,淮南有#89祠宠之规,咸欲体合真灵,护生者也#90。

仙经秘要,常存念心中,有气大如鸡子,内赤外黄,辟众邪延年也。欲却众邪百鬼,常存念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则百邪不敢干人,可入瘟疫之中。暮卧常存作赤气在外,白气在内,以覆身辟众邪鬼魅。

老君曰:凡人#91求道,勿犯五逆六不祥,有犯者凶。大小便向西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视天及星辰五逆。夜起裸形一不祥,旦起嗔恚二不祥,向竈骂詈三不祥;以足向火四不祥,夫妻画合五不祥,怨恚师父六不祥。

凡人旦起常#92言善事,天与之福。凡#93言奈何歌啸,名曰请祸。

慎勿上牀卧歌,凶。始卧伏卧床,凶。饮食伏床,凶。以匙筋击盘上,凶。

司阴之神在人口左,人有阴祸,司阴白之於天,天则考人魂魄。司杀之神在人口右,人有恶言,司杀白之於司命,司命记之,罪满即杀。二神监口,惟向人求非,安可不慎言?舌者,身之兵革,善恶由之而生,故道家所忌。

饮#94玉泉者,令人延年除百病。玉泉者,口中唾也。鸡鸣、平旦、日中、哺时、黄昏、夜半,一日一夕,凡七漱玉泉饮之,每饮辄满口,咽之延年。

发血之穷,齿骨之穷,爪筋之穷,千过梳发发不白,朝夕啄齿齿不龋,爪不数截筋不替。

人常数欲照镜,谓之存形,形与神相存,此其意也。若矜容颜色自爱玩,不如勿照。

凡人常以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日,但常以此日取枸杞菜煮作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不老。

月蚀宜救。人除殃#95,活万人,与天同功天不好杀,圣人则之。知不好之者,是助天地长养,故招胜福。

善梦可说,恶梦默之,则使之延命#96也。

服气疗病

《元阳经》曰:常以鼻内气,含而漱满,舌料唇齿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当少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97行则生病。

《玄示》#98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恶者丧其形。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志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周形骸调畅,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

彭祖曰:常闭气内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必存其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於发端,皆令所在觉其气云行体中,起於鼻口,下达十指末,则澄和真神,不须针药灸刺。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时气中冷可闭气以取汗,汗出周身则解矣。行气闭气,虽是治身之要,然当先达解其理趣。又宜空虚,不可饱满。若气有结滞,不得空流,或致疮疖,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鱼、生菜、肥肉,及喜怒忧恚不除,而以行气,令人发上气。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

刘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长存。谓鼻内气为生#99也。凡人不能服气,从朝至暮常习不息,徐而舒之,但#100令鼻内口吐,所谓吐故纳新也。

《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後至夜半为死气,当以生气时正偃#101卧,暝目握固,握固者,如婴儿之卷#102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闭气不息,於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息,华盖明#103。华盖明则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忤人也。凡行气,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104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105,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106嘘呬。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嘘呬者长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於仙经。行气者,先除鼻中毛,所谓通神之路。若天恶风猛、大寒大热时,勿取气。

《明医论》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既用,二藏先损,心肾受邪,府脏俱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六极即为七伤,七伤故变为七痛,七痛为病,令人邪气多正气少,忽忽喜怒悲伤,不乐饮食,不生肌肤,颜色无泽,发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风偏枯筋缩,四肢拘急挛缩,百关隔塞,羸瘦短气,腰脚疼痛。此由早娶,用精#107过差,血气不足,极劳之所致也。凡病之来,不离於五脏,事须识相#108。若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藏病者,体#109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藏病者,体上游风飁飁,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但#110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须恭敬用心为之,无有不差#111,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

导引按摩

《导引经》云:清旦未起,啄#112齿二七,闭目握固,漱满#113唾,三咽气。寻闭而不息,自极,极乃徐徐出气,满三止。便起,狼踞鸱#114顾,左右自摇曳,不息,自极复三,便起下床,握固不息,顿踵三还,上一手,下一手,亦不息,自极三。又叉手项上,左右自了戾#115,不息,复三。又伸两足及叉手前却,自极复三。皆当朝暮为之,能数尤善。

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按#116目四眦,令人目明。

按经云: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与魂魄安门户也。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魄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握固法:屈大拇指於四小指下,□#117之,积习不止,即眼中亦不复开。一说云:令人不遭魔魅。

《内解》云:一曰精,二曰唾,三曰?,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皆所以损人也,但为损者,有轻重耳。人能终日不涕唾,随有漱满#118咽之,若恒含枣核咽之,令人爱气#119生津液,此大要也谓取津液,非咽核也。

常每旦啄#120齿三十六通,能至三百弥佳,令人齿坚不痛。次则#121以舌漱漏满口中津液,咽之#122,三过止。次摩指少阳令热,以熨目,满二七止,令人目明。

每旦初起,以两手掩#123两耳极,上下热授之,二七止,令人耳不聋。次又啄齿漱玉泉三咽,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复以左手从头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延年不聋。次又引两鬓发举之一七,则总取发两手向上,极势台上一七,令人血气通,头不白。

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

又法: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乾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乾浴,辟风邪。峻坐,以左手托头,仰,右手向上尽势托,以身并手振动三,右手#124托头振动亦三,除人睡闷。

平旦日未出前,面向南峻坐,两手托?,尽势振动三,令人面有光泽生。

平#125旦起,未梳洗前,峻坐,以左手握右手於左陛上,前却尽势按左?三;又以右手握左手於右陛上,前却授右?亦三;次又#126两手向前,尽势推三;次又叉两手向胸前,以两肘向前,尽势三次;直引左臂,卷曲右臂,如挽一斛五斗弓势,尽力为之,右手挽弓势,亦然。次以右手托地,左手仰托天,尽势,右亦然;次卷两手,向前筑各三七;次卷左手尽势向背上,握指三,右手亦如之;疗背膊臂肘劳气。数为之,弥佳。

平旦便转讫,以一长拄杖策腋,垂左脚於床前,徐峻,尽势掣左脚五七回#127,右亦如之,疗脚气疼闷,腰肾#128冷气、冷痹及膝冷#129,并主之。日夕三掣,弥佳。勿大饱及忍小便,掣如不用拄杖#130,但遣所掣,脚不着地,手扶一物亦得。

晨夕梳头满一千梳,大去头风,令人发不白。梳讫,以盥花及生麻油搓头顶上,弥佳。如有神明膏搓之,甚佳。

旦欲梳洗时,叩齿一百六十,随有津液便咽之。讫,以水漱口,又更以盐末揩齿,即含取微酢清浆半小合许,熟漱。取盐汤吐洗两目,讫,以冷水洗面,不#131得遣冷水入眼中。此法齿得坚净,目明无泪,永无□齿。

平旦洗面时漱口讫,咽一两咽冷水,令人心明净,去胸臆中热。

谯国华佗善养性#132,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授#133术於佗。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134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135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吴普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136,却二掷,长引腰,乍却#137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138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鈎却立,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139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140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141,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又有法:安坐,未食前自按摩,以两手相叉,伸臂股,导引诸脉,胜於汤药。正坐,仰天呼出,饮食醉饱之气立消。夏天为之,令人凉矣#142。

云笈七签卷之三十二

#1於:道藏本作『为』。

#2萦:原误作『荣』,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此句道藏本作『得丧恒切於怀』。

#3止:原误作『正』,据道藏本改。

#4或采摭彭祖、李聃长龄之术:道藏本作『或得采彭铿、老君长龄之术』。

#5已:道藏本作『以』。

#6乃无损於後患:道藏本作『及招损於後患』。

#7题:此下道藏本有『分为上下两卷,卷有三篇』二句。

#8命:原作『年』,据本卷篇目及道藏本改。

#9庶:道藏本作『拟』。

#10凭:此下道藏本有『缘』字。此句下另起行道藏本有篇题作『教诚篇』。

#11谓炼五石也:四库本作『谓饵五英也』。

#12与天地相弊:道戴本作『与天相异』。

#13老君:道藏本作『混元』。

#14不:此上道藏本有『则』字。

#15五:原本及丛刊本并误作『 三j ,据四库本、辑要本及道藏本改。

#16矣:道藏本无。

#17清:此下道藏本有『微』字。

#18浊:此下道藏本有『滞』字。

#19故口与地通:道藏本无,按文例疑为衍文。

#20元:道藏本作『原』。

#21老君德经:道藏本作『混元道德经』。

#22谓九窍四关也:道藏本作『谓之九窍而四关也』。

#23生:此下道藏本有『也』字。

#24动:此下道藏本有『皆』字。

#25涯:道藏本作『极』。

#26常在於智用:道藏本作『恒在於智困』。

#27根:道藏本作『限』。

#28穷:道藏本作『趣』。

#29为:此下道藏本有『智』字,义更完整。

#30志:道藏本同,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均作『气』,义更胜。

#31老君:道藏本作『混元』。

#32示:原作『禾』,据道藏本改,下同。

#33精:道藏本作『生』。

#34《老君指归》:道藏本作『《老子指归》』。

#35指:道藏本作『计』。

#36耶:原本及丛刊本、辑要本均无,据四库本及道藏本补。

#37时:原作『地』,据道藏本改。

#38系之在肺:辑要本同,丛刊本无『在』字,四库本作『系之心肺』道藏本作『系在心肺』。

#39谈:原作『论』,据道藏本改。

#40乃:道藏本无。

#41志:原误作『忘』,据道藏本及辑要本改。

#42几乎:接近於。

#43劳:道藏本作『恡』。

#44多少:道藏本二字互倒。

#45辣:道藏本作『刺』。

#46不止:道藏本作『干正』。连属下句。

#47静虑:道藏本作『静身损虑』。

#48之事:道藏本无。

#49漱:道藏本作『凑』。

#50拘:道藏本作『浮』。

#51口:原作『曰』,据道藏本改。

#52持:道藏本作『将』。

#53堪:道藏本作『湛』。

#54形:道藏本无。

#55老子:道藏本作『老君』。

#56君臣之义:道藏本作『仕禄之业』。

#57正:道藏本作『贼』。

#58乏:道藏本作『贬』。

#59内里:道藏本作『肉理』。

#60众:道藏本作『蛊』。

#61胎息:原误作『息但』,据道藏本改。

#62五性:原误作『之者』,据道藏本改。

#63彭:此上道藏本有『其』字。

#64其: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均作『不』。

#65久听:此上道藏本有『久视』二字。

#66大:此下道藏本有『沉』字。

#67皱:道藏本作『奸』。

#68其养性法则可施用:道藏本窜入正文。

#69百岁:道藏本作『百年』。

#70重衣厚搏:此上道藏本有『彭祖曰』三字。

#71荒:道藏本作『发』。

#72经:道藏本作『径』。

#73内:道藏本作『肉』。

#74灾:道藏本作『害』。

#75毒焉:道藏本作『生病』。

#76息:道藏本作『自』。

#77气:道藏本无,下同。

#78神:此上道藏有『六』字。

#79勿:此上道藏本有『凡汗』二字。

#80疾:道藏本作『痉』。

#81脉:道藏本作『膝』,《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痹候』曰:『忍尿不便,膝冷成痹』。

#82令人六神不安:此上道藏本有『令人头重、目赤、鼻干。凡卧讫,头边勿安灯』 十六字。

#83会:道藏本作『蚀』,疑为『食』之误。《诸病源候论》卷五十『月食疮候』曰:『世云小儿见月初生,以手指指之,则令耳下生疮,故呼为月食疮也。』

#84傅:通『敷』。

#85善:道藏本作『能』。

#86凡人卧不用隐膊下:道藏本作『凡人卧不用於窗构下』,於义更通。

#87语:此上道藏本有『微』字。

#88风:此下道藏本有『瘙痒』二字。

#89有:道藏本作『崇』。

#90护生者也:道藏本作『护卫真生者』。

#91人:原误作『入』,据丛刊本、四库本改。

#92常:道藏本作『恒』。

#93凡:道藏本作『勿』。

#94饮:道藏本作『食』,下同。

#95人除殃:道藏本作『活人除殃』,句意更完整。

#96使之延命:道藏本作『养性延年』。

#97不:原作『冰』,据道藏本改。

#98示:原作『未』,据道藏本改。

#99生:此下道藏本有『口吐气为死』五字。

#100但:道藏本作『常』。

#101偃:藏本作『僵』。

#102卷:通『拳』,道藏本作『拳』。

#103华盖明:此下道藏本有注文『华盖,眉也』四字,但无正文『华盖明』三字。

#104温:此上道藏本有『时』字。

#105吹以去热,呼以去风:道藏本作『吹经去风,呼以去热』。

#106多:道藏本作『率』。

#107用精:四库本作『房事』。

#108相:道藏本作『根』。

#109体:四库本作『面』。

#110但:道藏本作『依』。

#111不差:四库本作『怠倦」。

#112啄:此上道藏本有『先』字。

#113满:原误作『漏』,丛刊本、四库本同,据道藏本改。

#114鸦:道藏本作『鸦』。

#115了戾:道藏本作『了捩』。

#116按:道藏本作『搔』 。

#117□: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皆作『把』。

#118满:原误作『漏』,据道藏本改。

#119爱气:嗳气。『爱』同『嗳』。

#120啄:原作『琢』,据道藏本改。

#121『次则』句:疑有讹夺,道藏本作『次则以舌搅漱口中津液』。

#122咽之:此上道藏本有『满口』二字。

#123掩:道藏本作『叉』。

#124手:原无,据道藏本补。

#125平:原误作『生』,据道藏本改。

#126又:此下道藏本有『叉』字。

#127回:道藏本无。

#128肾:此下道藏本有『间』字。

#129膝冷:此下道藏本有『脚冷』二字。

#130掣如不用拄杖:道藏本作『掣如无杖』 。

#131不:此上道藏本有『必』字。

#132性:道藏本作『生』。

#133授:道藏本作『受』。

#134猿:道藏本作『熊』。

#135常:应作『当』,形近之误。《三国志.华佗传》作『当』。

#136掷:道藏本作『踯』,下同。

#137乍却:道藏本作『侧脚』。

#138伸:道藏本无。

#139鼓:道藏本作『用』。

#140距:道藏本作『趾』。

#141消谷食益:道藏本作『消谷气,益气力』。

#142矣:道藏本作『不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