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云笈七签卷之十三

三洞经教部 经

太清中黄真经并释题

释题

《中黄真经》者,

中黄者,中天之君也。真者,得无为之身也。经者,为大道之径也。

九仙君譔,

九仙者,天之真也。其位最崇,下管八天,上极真位,显两仪之成形。然大道之人,苞裹万景,含养天地,以慈爱为百行之源,以众善为资身之本;廓然洞达,存不舍之根;总察万行,无弃绝之智。是以出五明殿,入中和宫,放无极光,洞无极景。及与黄人论无极之义,显分圣教,须知无中不无,欲悟玄元,先了义趣。得之者同其生,失之者共其死。哀体内之莫测,病生灵之不悟。元气分散,随彼行之所生;体节分离,掩太阴之泉户。依余大教,必归云路。

中黄真人注,

中黄者,九天之尊。余始自人间,登於圣路,保养和气,深藏其精。虑中行未成,切厉精诚,然後用其慈愍,剪其痴怒,去舍万端,百灵濳护,永绝爱欲,阴神私助,然可服灵气,固真一,知神仙可学也。

亦号曰《胎藏论》。

夫《胎藏论》者,盖以人类受形於圣路,保和於气母。阴阳交配,随行所成。骨肉以精血为根,灵识以元气为本。故有浅深、愚智、祸福不同。此经辨人伦之有形,明腹内之修养。穷本见末,寻苗识根。端明五藏,然可修身。用之以人,受之以法,守之以功。若亏是行,徒擅其能,亦不可学也。

《胎藏论》者,盖九仙君兼真人之所集也。真人常观察元气,浩然凝结成质。育之以五藏,法五行以相应;明之以七窍,象七曜以昭晰。

夫人腹内有五行之正气,顺之即无疾,逆之即为害。头应於天,足应於地。天欲得高,高即日月明;七窍欲得大,七窍大者道易成。为心气大,骨气大,和气大,节气大,此为神宅,修道易成,亦主有寿。

其识濳萌,其神布行,

夫人受形於胎,然布情识之根,心识为最。因心运已,得无不为。道有存神宅,皆以心识为用。即未若无心舍损,直上九天,为之大要。

安魂带魄,神足而生。

魂生於天,魄生於地,入胎成形,诸神居拉。婴儿在胞,善知人事,无息无声,合於至理。既出胎腹,六识濳萌,体袭五谷,贪恚并生。随识所用,坐变痴盲,故《太微灵书》有还魂制魄法,皆须用心存思。若暂有忘舍,前功悉弃。此书并不载,盖为舍损心识。

形神相托,神形相成。口受外味以亡识,身受内役以丧情,神离形以散坏,形离神以去生。殊不知皮肉相应,筋骨乃成。肝合筋,其外爪;心合脉,其外色;脾合肉,其外唇;肺合皮,其外毛;肾合骨,其外发。咸伤筋,苦伤骨,甘伤肉,辛伤气,酸伤血。

《玉华灵书》云: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食气,形食味。味伤形,气伤精。初皆相因,後皆相反。初相生成,後皆尅害。谷气盛,元气衰,即反壮成老。常欲得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末各取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但依此养生,亦可得三百岁矣。存神亦得奔於诸天,只得为仙官尔,不得列於尊位。

故圣人曰:先除慾以养精,後禁食以存命。是知食胎气,饮灵元,不死之道,返童还年。此盖圣人之所重也。且夫一士专志,下学而上达:一夫有心,睹天道之不远。学而无志谓之愚,

《准玄籙》云:无志之夫,万行不成矣。

不学不知谓之蒙。

《玄元章》云:三生修道未具志,今生方遇《中黄》秘,若能闭得养形章,阴神永不夺人志。学道修行,大忌轻言泄事。纵得玉籙金章,终不成道。凡人遇异书奇术,皆天神助应,自是人愚慢其神理,难成道也。无分之人,永不相遇矣。

然三虫未去,子践荆榛之田;当三虫已亡,自达华胥之国。

《玄镜章》云:华胥国者,非近非远乎!非人境所知,非车马所到。此国方广数万里,其国无寒热,无虫蛇,无恶兽,国内人民尽处台殿上,通诸天往来。人无少长,衣食自然,不知烟焰劳计之勤,不识耕桑农养之苦。所思甘膳,随意自生。百味珍羞,盈满堂殿。甘泉涌溜,注浪横飞。九酝流池,自然充溢。人饮一盏,体生光滑。异竹奇花,永无凋谢。祥禽瑞兽,韵合宫商。一国人民,□#1相崇敬。然其国境外有三十里,草莽荆榛,四面充#2合。上有飞棘,罗覆数重;下有蒺蔾,密布其地。欲游是国,先度此中。不顾凡身,然可得入。少生悔意,终不见达。凡言三十里荆棘者,为与三尸相持,身受虚羸寂寞,思食无味。等味及三虫亡後,身识冲和,情理安畅,冥心内境,自达胎仙。既入华胥,方验是迹。洞玄灵界,非凡所知。

显章云路,备述胎仙。知圣行之根源,辨仙官之尊位。至于霞衣羽服,玉馆天厨,盖为志士显言,聊泄天戒,非人妄告,殃尔明徵,

准《玄元教令科》:凡是秘密天籙,不可妄开尔,当有灭门之祸。轻言泄事,阴神为慢易玄科,天夺人志。虽欲学道,多逢难事隔塞也,大忌之。

密此圣门,必登云路。

《三天教》云:闭言之人,与道合神;天助其德,有其玉骨。如此之人,修道必成无疑耳。

慎无传於浅学,誓莫示於斯文。

学道无成,谓之浅学。妄传此等,当有刑祸之殃。道教禁科,大忌违誓,兼获罪无量,诫之!

慢而折神,轻言损寿。

《玄格》曰:与人诤曲直尚减筭寿,况泄天章轻文传示。彼既受祸,此亦获殃,家当横难,身备刀光。

若非志士,无得显言。

夫志士学道,心迹无二,然可口传,勿示文字。

总一十八章,列成一卷。

一十八章者,为人有五藏六府,外有七窍显应,故有十八章。不言九窍者,同於北斗九星,两星不见。一卷者,万行归之於一,此皆事合形神,应於运理。

号曰《胎藏中黄经》。皆以篇目相御,文句相继。义精於成道,言尽於养生。行显意直,事具文切。食气之理备载,归天之道以成。援笔录章,列篇於後

内养形神章第一

此章五句,三十五言。

内养形神除嗜欲,

《洞元经》云:修养之道,先除嗜欲,内合五神;次当绝粒,心不动摇,六府如烛。常修此道,形神自足。

专修静定身如玉。

夫人心起万端,随物所动。常令静居,不欲与众混同,内绝所思,外绝所欲。恒依此道,元气自足。

但服元和除五谷,

世人常以五谷为肌肤,不知五谷坏身之有余。今取春三月,净理一室,着机案,设以厚暖状席。案上常焚名香。夜半一气初生之时,乃静心神,当叩齿三十六通,以两手握固,仰卧暝目。候常喘息出时,便合口皷满咽气,以咽入为度,渐渐咽之。若入肚,即觉作声,以饱为度,饥即更咽。但当坦然服之,无所畏惧。气入後如口觉乾,即服三两盏胡麻汤,此物能润肠养气。其汤法:取上好苣藤三大升,去皮,九蒸九暴;又取上好茯苓三两,细杵为末。先下苣藤末煎三两沸,次下茯苓末,又煎数沸,即入少酥蜜。渴即饮一两盏,兼止思食。或四时枸杞汤,时饮一两盏,亦善咽气,自得通畅。但觉腹中安和,咽气渐当流滑。一切汤水尽不要吃,自得通妙理。但服气攻盘肠粪尽,咽气自然如汤水直至脐下。初服气小便黄赤,勿怪也。心胸躁闷,亦勿惧。但心境不移,自合妙理。若不绝汤水,虽腹肠中滓尽,终不得洞晓是非。或若要绝水谷,只在自看任持,亦不量时限远近。亦有一月,亦有五十日,亦有百日者,三丹田自然相次停满。一月,下丹田满,六十日,中丹田满。九十日,上丹田满。下丹田气足,藏府不饥。中丹田气满,体无虚羸。上丹田凝结,容貌充盛,三焦平实,永无所思,神凝体清,方鉴是非。下丹田满者,神气不泄;中丹田满者,行步超越;上丹田满者,容色殊绝。既三部充实,自然身安道泰,乃可栖心圣境,袭息胎仙。此为专气之妙门,求仙之捷径也。若或食或断,令人志散;好食诸味,难遣谷气。此二事者,习气之所疾,求仙之大病。《经》曰:咸美辛酸五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致令六府神气浊,百骸九窍不灵圣。人能坚守,禁绝嗜欲诸味者,九十日三丹田凝实;百日内观五藏;三百日鬼怪不藏形,阴神不敢欺;千日名书帝录,形入太微。

必获寥天得真籙,

凡飞链上昇,为下天仙官;存想无为气神,修三一之道,得上天仙官;若真子服胎息成者,得寥天昇真籙,千乘万骑迎子,当获中天真尊。

百日专精食气足。

谓三丹田气足也。凡食气吞霞,言是休粮,盖非旦夕之功。先以德行护身,次以除阴贼嗔怒。此学道之志也。阴贼未息,三虫不除,或行非教之事,不复成矣。故《太微玄章》曰:除嗜欲,去贪嗔,安五藏,神足矣。

食气玄微章第二

此章二十六句,一百八十二言。

食气玄微总五事,

夫言玄微者,皆事理莫达,谓之玄妙。言五事者,但学绝粒,即魂魄变改,三尸动摇。

大关之要莫能知,

夫人内行未成,不知诸魔相违,谓言道法无效,盖不达真正理也。若是先具内行人,只服津液,由得不饥,况於服气乎。

元气初服力尚微,

夫服气为有滓滞。至一七、二七已来,滓秽退出,渐觉体内虚弱,百节无力,但勿为惧。缘元气未达腹胃中,所以觉虚弱。但咽气,使渐通流,日胜一日。但当坚志守一,侯下丹田满,顿无饥渴。假令未达,皮肤容也黄瘦,亦勿以为畏,後当悦怿矣。如不专志兼食,行即用气,无效也,亦爱数败。此亦为不具内行人即如此。有爱缘牵心,彼自使败。

要子将心运守之。

《太元经》曰:凡休粮诸门甚多,学道至近须九年以下。无成者唯有服气,坚守百日,禁诸汤水。子心不动,三尸自除,永无败矣。只为学者浮心未定,居二疑之端,使心神动摇,三尸齐起,百思既至,心迹难归。虽服气,易为退败里诚必不灵矣。

谷气未除子何别,气则难停而易泄。

夫体服气,欲速达五藏,除汤药外,诸物禁断。四十九日,谷气自绝。若少食诸味,即难遣谷气。若要用气,使内藏分明,当服此元气。经五十日,百物不食,闭目内想脾藏中气从心起,散至四肢,仰卧咒曰:中央戊己,内藏元气,黄色力坚,运之可治。丹阳莫辞,朱阴共议。得达四支,黄云大起。每至五更鸡初鸣时常侯,莫令参差。如此二十七日,内见脾藏中气郁郁如黄云,透过四支。後当使此气灭烛吹火。百步外便使之,如大风起,可以兴黄云闭彼形,人无见者。若不依五更初,及不能坚守,或则少一日,即无效矣。此中黄闭气法。

或即体弱而心虚,或即藏虚而力劣。

用气未达四肢,当有虚弱之患,但志之勿为惧矣。《大洞经》云:守之如初,成道有余。

一者上虫居脑宫,

《洞神玄诀》:上虫居上丹田脑、心也,其色白而青,名彭居。使人好嗜慾、痴滞,学道之人宜禁制之。假令不绝五谷,常行此心,一年之外,上尸自终。人不知行,空绝五谷。若不绝贪欲,焉得虫终灭也。

万端齐起摇子心,常思饮膳味无穷,想起心生若病容。

学道者不得内行扶身,却为三虫所惑乱也。

二者中虫住明堂,

《洞神玄诀》曰:中虫名彭质,其色白而黄,居中丹田。使人食财好喜怒,浊乱真气,使三魂不居,七魄流闭。《洞玄经》曰:无喜无怒,中尸大惧;不贪不欲;和气常足;坐见元阳,万神来集。

遣子魂梦神飞扬,或香或美无定方,或进或退难守常,精神恍惚似猖狂,令子坐败食谷粮,子若知之道自昌。

怡然不易,其道自成也。

三者下尸居腹胃,

下尸,其色白而黑,居下丹田,名彭矫。使人爱衣服,耽酒好色。但学道之人心识内安,三尸自死,永无败矣。

令子淡泊常无味,

若常守淡泊,三尸既亡,永无思虑矣。

静则心孤多感思,挠则心烦怒多起,

服气未通,被三尸虫较力。或则多怒,或则多悲思,或则多嗜滋味。

使人邪乱失情理,子能守之三虫弃,

《太上昇玄经》曰:食气坚心,一月内一虫当死,二虫无托。人但能服气,志守三十日,上虫死;六十日,中虫死;九十日,下虫死;百日心不移,即体康神清,永永不败。若或食或断,令人志退,则无效也。

得见五牙九真气。

五牙,为五行气,生子五藏中。九真者,为九天之道也。此五藏成,还应九天,所以五藏之气名九天也。元气成,当自别得五行之气,驱使无所不通也。

五牙咸恶章第三

此章六句,四十二言。

五牙咸恶辛酸味,

若五味不绝,五藏灵气不生,终不断思欲之想。但令水谷除,何虑不生五气?五气既生,即五情自畅;五藏既满,元气自凝;元气既凝,五神自见;五神既见,贱恶人间,何世累之所能牵也。

为有三虫镇随子,尸鬼坐待汝身死,何得安然不惊畏?

三尸之鬼常欲人早终,在於人身中,求人罪状,每至庚申日白於司命。若不惊不惧,不早修链形神,制绝五谷,使年败气衰,形神枯悴,纵使志若松筠,亦复无成矣。一朝命绝,悔恨何及?

劝子将心舍烦事,

服气人大要者,静持心神,止舍烦务。使三虫动而无效,神气行而有徵,自得五神获安,妙理濳达。

超然自得烟霞志。

能清能净,即自得志濳明,超然洞悟,烟霞之畅,在乎目前。

烟霞净志章第四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烟霞净志通神奥,

若得水谷气除,自然诸脉通晓,五藏灵光生。纵舍自有深奥,故不可测也。灵光,神气也。

令子坐知生死道。

若能制绝诸味,百日後无不成矣。自得众灵濳伏。生死之路,备睹机械,天外阴司之道,常知矣。

蒸筋暴骨达诸关,握固濳通开百窍。

谨案《胎息志理经》云:凡服气五十日後,假令未绝水谷气,遇日色晴明时景,朗曜景正午时,当於室宇内净软牀席,散发於枕上,握固於两胁之傍,然後叩齿七通,端心暝目,似觉微闷,即须用力握固,渐渐筋脉徐开,灵气濳通於骨肉之间,津液汗泽於皮肤之上,但当数数运用,自得颜色光悦,气力兼倍,发如新沐,髭若青丝。如不解闭气链形,使用元气行通於毛发之间,自然每度鬓发跳踯。若不得此术,虽复休粮长生,有同瓦砾草木,无精光也。

百窍关连章第五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百窍关连总有神,

百窍通於百穴,百穴通於百脉。眼上二穴通於肝,肝脉通於心,故心悲则沮发於脸间。腭上双穴通於鼻脉,鼻脉通於心脉,故心悲则鼻酸。鼻脉复通於脑脉,故脑热则鼻乾。《洞神明藏经》云:百脉通流,百窍相望,百关相锁,百节相连。故一穴闭则百病生,一脉塞则百经乱。故服气无疾,诸脉常自通畅。道人不死,胃腹无物停留。鉴察吉凶,百神归集於体,寒热不近,元气调伏於身。毒物不干,五藏灵神固护,狂兽不搏,土地常自卫持。隐现无难,骨肉合於玄化,即何虑不通於圣智也。

由子驱除归我身。

百关九节,皆神宅也。藏府无邪气所生,即万神归集。邪气即谷气是也。若正气流行,所有疮痕点靥客气,自然消灭。

恬然得达自明真,

故得洞鉴昭然,足辨邪正之类。

自明真道永长存。

致形神於不死之门,昇子身於九天之上。

长存之道章第六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长存之道因专志,

若不专不志,则难通於圣理也。

返荷三魂知不死。

气通之後,当即自荷形神,明不死之路也。

何物为冤七七里,

服气滓尽後,绝水谷,最切者在四十九日。渐渐当百脉洞达,返照如烛,俗心顿舍,五藏恬和。若不能坚持,前功并弃。

坚然慎守咸酸味。

少食诸味,难遣谷气。

咸美辛酸章第七

此章十句,七十言。

咸美辛酸五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

但是五味入牙,皆通於两眼之穴,散沾於百脉之内,使谷气坚实,藏腹停留。若求速达,请卓然断绝也。

致令六腑神气衰,百骸九窍不灵圣。

为神气不凝於丹田之中,灵光不照於藏府之内。

子能慎守十旬终,诸脉洞然若明镜。

使功满十旬,神气自当凝实,灵光焕耀如烛,无不洞达。

六腑明神不隐藏,与子言语说心境。

五藏神自见也。

滞子神功去路难,大都谷实偏为病。

若谷气不除,即不见幽玄至理也。

谷实精华章第八

此章六句,四十二言。

谷实精华与灵隔,缠罗六腑昏诸脉。

谷气精华化为涎膜,缠罗五藏六腑、关节筋脉,故不可知。但是服气人经五六十日後,见肠胃中滓尽,将谓更无别物,不知谷气精华殊未出也。所以有思食虑散之意,反使情切心悬,不可堪忍,亦为尸鬼所祸也。自後但有物如脓如血,或若坏脂,或若鸡鸭粪,此乃谷气欲出,有此状也。後更三二十日,又有异物如涎如膜,此则谷实精华之状也。若先曾兼食服气,或断或绝,经历岁余,一旦顿绝,还校便成。若无此物,亦不怪也。但无谷气,则诸脉洞达,反照如烛。《大洞经》云:初服气,人亦觉肠中滓尽,又见所食汤水,旋於肠中出,谓腹内更无别物,不知谷气未出也。谷气若尽,想更有何所思?形神如归,豁然安泰,情无虑思,寂寞瘦弱等患疾亦何惧?退败不进之忧必审而思之,无得退也。若能顿绝汤水,得三十日已来,却退不能坚持,即若穿井及垦,见水而不取也。一何痛也!

元神不返欲何依?子心未达焉能测?

谷气未除於藏腑之间,神气不守於丹田之内,故道者昧然无知神功在近也?

可惜玄宫十二楼,那知返作三虫宅。

若不修链形神,身上宫室皆为三虫之窟宅。

三虫宅居章第九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三虫宅居三部里,

此虫常在三丹田内。

子能运用何忧死?

但依圣人之言,用心修行,何殃累之所及也?

漂然郁郁常居此,

元气常引内气周流身中,即却复丹田之内也。

自辩元和九仙气。

谷气尽,即自辨识元气也。

九仙真气章第十

此章十二句,八十四言。

九仙真气常自灵,三虫已死复安宁。

《大洞元经》曰:三虫亡,神气昌。内照五藏中气,使之如神,若居世游隐法,具在《胎息章》中说。

由子运动呼吸生,

神气若足,呼吸运动,兴起云雾,自然得成,隐化无滞。

居在丹田内荧荧,

服气成者,居在丹田中,凝结若鸡子,炳焕如烛,光照数里,内无不见,是为三丹田气,自然如此也。

筋骨康强体和平,

《三光经》曰:链髓如霜,换骨如刚。服之千日,力倍於常。後能日驰千里,奔马不及也?

心识怡然自畅情,思逸神高心彩明。

食气成者,心神常自畅悦。情高思逸,弃贱人间也。

却闻五味觉羶腥,

观五味,见滓败。示五香,闻腥坏。寻苗见根,故有是闻,自然如此。为天气达也,俱有此见。

肌肤坚白筋骸清。

《胎息章》中自有链骨法,具载也。

地府除籍天籙名,坐察阴司役神明,内合胎仙道自成。

入胎息至五百息,当入异境。地籍除名,三天录仙。至千息,魂游上境。

胎息真仙章第十一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胎息真仙食气得,却闭真气成胎息。

服气二百日,五藏虚疏,方可学入胎息。准《九天五神经》云:先须密室无风,厚软毡席,枕高四指,才与身平。求一志人,同心为道侣。然後捐舍心识,握固仰卧。情无所得,物无所牵。灵气渐开,心识怡然。初闭息,经十息至五十息、至百息,只觉身从一处,如在一房中。只要心不动移,凡一日一夜十二时,都一万三千五百息。故《太微昇玄经》云:气绝曰死,气闭曰仙;魄留守身,魂游上天。至百息後,魂神当见。其魄缘是阴神,常不欲人生。其神七人,衣黑衣,戴黑冠,秉黑玺。《洞神经》曰:为之玄母。此神是阴屍之主。若见此神,子当谨心存念,咒曰:玄母玄母,吾屍之主。长骨养筋,莫离屍户。吾与魂父,同游天去。次当见魂父,三人各长一尺五寸,衣朱衣,戴朱冠,秉朱玺。当引上元宫诸脑神百余人出。子当身见三丹田中,元气如白云,光照洞达。当呼三魂名:一曰爽灵,二曰胎光,三曰幽精。得此三魂,阳神领脑宫神引子元神游於上天。初出之时,只觉身从一黑房中出,当见种种鬼神形容:或伟大者数丈,或微小者如骛雀,或披发若乱蓬,或开眼如张电,为上界道路,皆是鬼神之过路。子但安心,无生惧意,亦须得良伴相助。缘元气上与魂神相应,若有惧心,元气当自口鼻出,即子身不得去也。但一夕之中,令傍人自记喘息数。至息已,子当与三元神同游上界也。其道当成,以後即不得微有泄漏。大慎大慎!但不顾於物,鬼神伏德。

羽服彩霞何所得?皆自五藏生云翼。

後链形上昇,自成五色羽衣。《中天羽经》曰:轻轻状蝉翼,璨璨光何极。蝉为饮气乘#3露,故生羽翼。人服元气,而天衣不碍於体,即可知也。

五藏真气章第十二

此章十四句,九十八言。

五藏真气芝苗英,

《太华受经》曰:元气含化,布成六根。吉凶受用,应行相从。内气为识,胎气为神。子能胎息,复还童婴。反魂五藏之始,先布於水。内有六府,外应六根。

肝主东方其色青。

《太明五纬经》曰:肝主於木,生於水,尅之於土。来自东方,其色苍,受之於阳。濳伏此气,千息生光。但常用气,未至胎息。当存想青气出之於左脇,但六时思之不辍。自子时常隔一时,至五十日,当见此气如青云。用此气可治一切人热疾、时行臃肿、疥癣、急瘦。但观前人疾状,量其浅深,想此气攻之,无不愈差。如观前人肝色枯悴,不可治也。

子但闭固千息经,青气周流色自成。

胎息经:千息为内养,此气青色,当自凝结。

心主南方其色赤,伏之千息赤色出。

《太明五纬经》曰:心主於火,生之於木,尅之於金。来自南方,其色赤光,受之於朱阳,为夏天也。濳伏千息,当出心堂。常服气,未至胎息。每日午时,想赤气在心,大如鸡子,渐渐自顶而出自散。咒曰:南方丙丁,赤龙居停。阴神避位,阳官下迎。思之必至,用之必灵。自此三咒之,能常行此气,存想五十日不阙,当有赤气如火光自见。用此气可治人一切冷病。当用气攻前人病时,其人面色带青即不治,阴气不可治。凡存神气法,并不欲得遣人知。

肺主西方其色白,服之千息白色极。

《太明五纬经》云:肺主於金,生之於水,尅之於木。来自西方,其色白,澄净微芒。功达千息,光彻洋洋。常服,每至丑时,存想肺间有气,状如白珠,其光渐渐上注於眉间,後乃咒曰:西方庚辛,太微玄真。内应六府,化为肺神。见於无上,游於丹田。固护我命,用之成仙。急急如律令!存念一遍,如此四十九日,肺中有气如白云自见。此气照地下一切宝物,及察人善恶,示表知里。如不行存想五气法,服气三年,方见五藏内事。此缘不具真行,使用不辨相尅相生。如寒用心气,缘是火气。如热用肾气,缘是水气。不辨用气,即无效也。《九气经》中亦不言气法,寥廓尚秘,况是人间也?

脾主中央其色黄,服之千息黄色昌。

《太明五纬经》云:脾主於土,生之於火,尅之於水。来自中方,其色黄。闭气千息,不敢伏藏。存想黄气,但一日一想,不限时节,亦无咒。其脾藏存之四十九日,自见此气,已後能用,可将身入墙壁,人尽不见。

肾主北方其色黑,服之千息黑色得。

《太明五纬经》曰:肾主於水,生之於金,尅之於火。来自北方,其色黑,微芒。伏之下元,主持命房。内有真白,守之不忘。此五藏神气,但至五更初,各存想气色都出於顶上讫,即止。亦不假一一别存想,兼不用咒亦得,只是较迟,满百日方有效验也。

驱役万灵自有则,

服气心志正,兼行内行,内外相扶。一年後,应是人间鬼怪、精魅、及土地神只,并不敢藏隐。所到去处,地界神只先出拜跪,常随卫道者。阴司六籍,善恶具知,然亦不可便将驱使,缘未具三天真籙,虑有损折。若入胎息得昇身诀,且要游人间,但依此经屍解法,然可#4游世,即无遮碍。不尔,未可忘道。若不务此衍,但务化人矣,自他俱利。

乘服彩霞归太极。

《胎息伏阴经》曰:内息无名,唯行想成。若不行戒行入胎息,未得合神。《太微灵隐书》曰:凡人入胎息,游人间,行屍解术,随物所化,故有托衣衾所化者。常以庚辛日取庚时,於一净室内焚名香一炉,於所卧牀头兼须设机案,上着香炉,下着所拄者龙杖及履鞋等物,尽安置於头边。身衣不解,以衾盖之,首西而卧。自念身作死人,当阴念此咒七遍,咒曰:太一玄冥,受生白云。七思七召,三魂随迎。代余之身,掩余之形。形随物化,应化而成。急急如律令!此存念一食间,但依寻常睡。如当存念之,起一食久,辄不得与人语,若与人语,其法不成。如此常行四十九日,渐渐法成。後要作,不问行住坐卧,阴念此咒七遍,随手捉物,身便别处去。众人只见所把之物,身将以死矣。後却见物还归本形。此法即可以下界助身,不可以便行非法之事。大须护慎其法,大须隐默。若卧在牀上,但以被覆身,隐念一遍,便却出入,只见所卧衾被是身,不见被形。若於财色留心,当为神理销折矣。

太极真宫章第十三

此章七句,六十三言。

太极真宫住碧空,绦阙崇台一万重,玉楼相行列危峰,

上界宫馆,生於窈冥,皆有五色之气而结成。下界土地,皆是水气横凝扶住,故不得自在,不得坚长,不得平正。上界以八珍为土地,七宝为用器。至于宫殿,七珍合成,有自然不运之力,无人功兴动之用。上界以七珍精气为日月,下界以阴阳纯气为日月。下界言一年三百六十日,是上界一日十二时也。《太黄经》曰:不食土地精,生居太一城。为形神俱得去也。

瑶殿荧光彩翠浓,

为七珍翠彩焕烂,光彻内外无隐碍。千阁万楼,互相影对,太仙真人犹居此外也。

红云紫气常雍容,玉壁金梁内玲珑,

《玄宫玉堂经》曰:白玉为壁,黄金为梁,青珊为架,红璧为牀。进以九霄之膳,酌以八琼之浆。

凤舞鸾歌游咏中,

上界有天凤舞鸾霄之歌,并是曲名也。

玉馔金浆意任从,

《九宴玄厨经》曰:一日十进九霄之膳,七献八琼之浆,一日十进食,八献酒。

九气真仙位列崇。

胎息得列九真上仙。

九气真仙章第十四

此章十句,七十言

九气真仙衣锦衣,销谷云裳蝉带垂,

真君衣琼文锦、蝉毂之衣也。

天冠摇响韵参差,

冠摇众佩,响韵五音,为自然也。

九文花履锦星奇,

九文锦为履,其花零乱如众星钻壁也。

却佩霓裳朝太仪。

霓服,仙官朝裳。人初得仙,皆朝太仪真君九天主也。

十方彩女执旌麾,百灵引驾玉童随,前有龙幡後虎旗,

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皆是百灵之数。

羽服飘颻八气吹,

八气,八方正气,先治道路也。

更上寥天入太微。

太微都在第五天,金星轮朱华宫,

亦#5太微,管下界生死籍部。每四时八节,申籍奏闻上界太微。凡此官史,有四十万众大数。

太微玄宫章第十五

此章八句,五十六言。

太微直上寥天界,动静风调鸣竽籁。

太微上界所有风摇,皆如笙竿之韵,如极乐之所,自然如此也。

殿阁穹崇何杳隗,

杳隗,谓虚峻极也。殿阁重数甚多,横#6壮尤丽也。

寿永衣轻人体大。九天各各皆相倍,

九天羽服仪仗,各各相次加倍。羽衣转轻,人体转大。彩翠鲜华,日月转迈长远也。

是为因心得自在。

因心运身,得出三界。

静理修真为圣人,九行门空列章戴。

夫九行者,道人之窟宅,动息住持,不离其内。一者以慈愍为衣,二者以止舍为食,三者以正心为乘,四者以专志为才,五者以谦下为牀,六者以顺义为器,七者以勤惠为屋,八者以修空为宅,九者以阴施为业。修道之子,不持此九行,去道疏矣。

九行空门章第十六

此章十二句,八十四言。

九行空门至真路,大道不与人争怒,动息能持勿暂停,阴神返照神常助。

持心不息,其道易成。

诸行无心是实心,因心运得归天去。

无心之心,因心运心;虽无有心,还因心有。

除苟无心是谓真,

众事曰苟,无事曰除,除心止念,万行归余。

自随胎息入天门。

胎息以善行为要机,无念为至路。

玄元正理内藏身,无曲濳形体合真。

《洞玄经》曰:心无曲,万神足。

三部清虚元气固,六府翻成百万神。

三元静,六府调,真气归於真行,二理相合。五藏六府诸神,共有百万,自然相和应也。

六府万神章第十七

此章十句,七十言。

六府万神恒有常,

五藏六府,百关九节,有神百万,若日常清净修之,即当自见。

元和净治谷实尽。

但以元气攻运,何谷气之不去?

大肠之府主肺堂,

肺为首三焦之主。

中有元神内隐藏。

藏府既净,万神自藏。故《太明经》曰:大肠主肺也。鼻柱中央为侯色也。重十二两,长一丈二尺,广八寸,在脐左边,曲叠积一十二盘。贮水谷一斗二升。主十二时。内有神,各具本色衣冠十二人。若除水谷气尽,元气自足,其神当见。各据本时,递相更直,以卫修道之子也。

肾府当明内宫女,外应耳宅为门户。

《内神经》曰:精主肾,肾为後宫。内宫列女耳。肾之宫承气於耳。左肾为壬,右肾为癸,循环两耳门中。有神五百人,内有元神,守自都管兼主志。凡人好嗔怒,即伤肾。肾伤即失志,俱丧元神。故道者忌嗔怒,道成,内神常见於人当卫道者也。

膀胱两府合津门,气海循环为要路。

膀胱是两府气。肾合膀胱,乃受津之府,上应於舌根也。津液往来,常润肥泽舌岸,以应两膀胱气。若少不润,服气人未成,当欲少语,以养津也。语多即口乾,口乾难用气也。中有神三百六十人,以应一年之数,气成当见。其神常抱无贪之行,故道者不贪,志合神理。《大洞昇玄经》曰:行合神见,道成归天。此神人,行胎息即自出,常护卫人近道者也。

子当得见内神章,终身不泄神常助。

勿泄天神章第十八

此章八句,五十六言。

勿泄天神子存志,

终始不泄,天神助子。

凡是天章勿轻示,三十三篇世绝知,况复《中黄》秘中秘。

道有《胎光经》三十三篇,禁绝不许妄传泄,况兹中黄灵句,秘之特重,慎之慎之!

先礼三真玉仙使,然後精心睹文字。

《教令科》云:欲开示三真等经,先须择甲子日,净室烧香,心存南华真人,念三天真君同开作证。首东作礼四拜,然後云:某为求道,辄开九天大圣真文,传示一遍。故得百灵同助,身归太无,名入天户。不得示三人,切忌容易泄漏。若不依经教妄开示,如睹常文必有殃,责非浅,莫轻慢!

违教身罹非命殃,子孙受祸当须忌。

余殃明罚,世世子孙受祸。大忌大忌!

云笈七签卷之十三

#1□:即『互』字。辑要本、丛刊本误作『牙』。

#2 充: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并作『丛』。

#3 乘:丛刊本、辑要本并作『秉』。

#4 可:辑要本作『後』。

#5 亦:此下辑要本有『名』字。

#6 横:辑要本作『宏』。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