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古今医彻

中风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窃尝怪凡病皆以所感名之。惟中风则以其象名之。遂启后人之惑也。试观夫中风者。恒于密室中。行住坐卧之顷。卒然仆倒。或痰涎上涌。昏不知人。或肢体痿废。足不任身。或手足瘫痪。身半不遂。或口眼 僻。筋脉牵引。斯时未尝有风。而何从中之。即令虚邪贼风偶犯。亦不过现六经之症。侵冒肌肤已耳。何至昏倒不省。若斯之甚也。然则中风究何从而名焉。盖人身譬犹树也。人之四肢。犹树之枝干也。人之七情五志。犹天之疾风豪雨也。人之饥饱劳逸。犹树之日剥月削也。人之忧愁思虑。犹树之蠹蛀侵蚀也。人之恣欲不节。犹树之斧斤砍伐也。假令一树也。而剥之削之。侵之蚀之砍之伐之。即不待夫疾风豪雨。而罔不倾仆矣。偶遇大风拔木。而咎之于风可乎。人之中风。不犹是乎。河间谓五志过极。言其因也。东垣谓本气自病。言其本也。丹溪谓湿热生痰。言其标也。而究其根。则在于肾元不足所致。盖肾元无亏。五志过极。即显五志之证。元气不足。即显虚损之证。湿热生痰。即显痰热之证。惟根本既亏。而五志乘之。劳役乘之。痰热乘之。而卒然仆倒。遂莫之支尔。斯时也。逐其痰。痰愈炽。降其气。气愈逆。惟牙关紧闭者。暂用稀涎散开之。究无当于实际。立斋用三生饮投人参一两。驱驾其邪而补助真气。真斩关夺门之将也。河间立地黄饮子。治舌喑不言。足痿不行。专固其本。已顶门下一针矣。余每临斯症。细求其故。未有不从心肾不交而得。盖心不下交于肾。则用归脾汤养育心神为主。而以八味丸为佐。肾不上交于心。则用地黄饮子补益真阴为主。而以独参汤为佐。又必令病患却七情。绝帏幕。轻者可复。重者可延。继以岁月。鲜不安痊。若以风药痰药间之。舍本求末。安望其能生哉。

按中风肥人多见之。而瘦者间有。然肥人多气虚。气虚则生痰。苟根本不实。犹树之扶疏而中空。则易于倒仆矣。治之须大进参术。佐以痰药。后补其肾可也。瘦人多血虚。血虚则有火。苟忧愁太过。犹树之枝枯而叶萎。则无以滋养矣。治之须培益真阴。佐以开郁。后补其气可也。盖脾肺肾肝。既有阴阳气血之殊。自应分酌而治。矧心为神机开发之本。胃是谷气充大之标。苟心思不遂。则饮食少用。而无以益其血脉。胃气不充。则五脏少资。而无以灌其百骸。则是心与胃。又所宜讲求者也。噫。中风一症。大率膏粱者多出于逸乐。则宜固其肾肝。盖肾主闭藏而肝主疏泄也。藜藿者每见于萦愁。则宜助其心脾。盖心主忧而脾主思虑也。此孰非医者之权衡。所当潜心而体会哉。不然一遇此症。不求其因。识浅技穷。辄进牛黄丸。几曾见有用之而得生者。不大可悟也夫

一中风五绝之症。如口开眼合。手撒遗尿。声如 睡者不治。治之无益。

一中风 僻瘫痪。分左右之道路。而大补气血。佐以舒筋豁痰。十补勿一泻之。

一中风痱痿不用。宜八味十补还少等丹丸选用。佐以补中六君归脾等汤调之。慎勿误治。以夭人命。

一中气中寒中暑中食。分别以治。不可误认作中风一例而看。

稀涎散

江子仁(六粒每粒分作两半) 牙皂(三钱细切) 明矾(一两)

先将矾熔开。入二味搅匀。待矾枯为末。每用三分。

三生饮

生南星(一两) 生川乌(半两去皮) 生附子(半两去皮) 木香(二钱)

每用共一两。加人参一两。水煎。

地黄饮子

怀熟地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肉苁蓉(酒净) 附子(制) 石菖蒲 五味子(杵) 茯苓 麦门冬(去心) 远志肉(去心甘草汤净) 石斛(盐水焙) 紫肉桂

各等分。每服五钱。入薄荷少许。姜枣水煎。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