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清朝通典

●皇朝通典卷一百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邊防四

○邊防四

北序畧

△北序畧

(臣)等謹按杜氏邊防典北方四十一部五朝續典分北及正北凡十八部葢以北方事游牧數移徙所居不常唐以後皆屬於遼元則起自沙漠諸地皆歸統攝明代北方之地盡為元裔所據故史載北方唯韃靼一傳而已以今輿圖考之元裔諸境即今喀爾喀八十二旗及科爾沁等四十九部及察哈爾諸部地自本朝龍興之初漠南諸部久為臣僕聖祖仁皇帝平定朔漠喀爾喀受職歸化與內札薩克同皆不得以邊目之其遠處北陲者惟俄羅斯一國境地頗為遼闊順治閒即遣使來朝康熙閒遣使刻石定界朝貢通市累年不絕乾隆二十三年復能遵奉行移呈獻逆賊阿睦爾撒納屍身以仰沐天朝之撫輯葢懷仁慕德匪朝伊夕矣自黑龍江之格必爾齊河及喀爾喀部之西北境伊犁之塔爾巴噶台路皆與俄羅斯接壤恪守成約無相越界其子弟來學者復特設俄羅斯館以處之嘉惠無己洵懷柔無外之規模也左哈薩克部初懷慕義之忱繼有佐賊之舉迨怵我天威稽首歸命偕右哈薩克部竭誠效職無有二心其別部啟齊玉蘇烏爾根齊皆踵接來歸翕然從化帝澤之所涵濡無閒於遙陬僻壤而敕書文綺賜宴錫賚備荷優渥所為八極從風尊親感戴配天而無極也左右哈薩克地非正北以其在伊犁北境與俄羅斯國壤地相鄰茲列於邊防北卷

·北

俄羅斯

左哈薩克

右哈薩克

啟齊玉蘇

烏爾根齊

俄羅斯

俄羅斯國東北至海南接喀爾喀及伊犁北路之塔爾巴哈台及哈薩克境西接西洋諸國東南至格必爾齊河東岸自大興安嶺之陰以東至海與黑龍江分界秦時為渾庾屈射丁靈 【 即可零見史記一作丁令】 諸國匈奴冒頓單于始北服之漢時到支單于北降丁令并有其地北魏為烏洛侯國唐為骨利幹戛黠斯國元時為阿羅思吉利吉思昂可新地元史稱吉利吉思南去大都萬有餘里有謙河西北流注於昂可剌河北入於海即其地也相傳其國舊無汗號處西北近海計由之地其酋名依番瓦什里魚赤者因族姓擾亂求助於西費耶斯科國假其兵力服屬諸族自立為汗部落遂大厯二十餘代三百八十餘年其酋皆稱察罕汗云其地寒多陰少晴幅■〈巾員〉廣袤二萬里分八道曰莫斯科窪斯科為其國都曰西畢爾斯科自托波兒河東至尼布楚與中國分界曰喀山斯科曰佛羅尼使斯科曰計由斯科曰司馬連斯科曰三皮提里普爾斯科曰郭羅多阿爾哈連斯科一斯科所屬城堡名栢興多者至百餘蒙古語謂民居為拜甡俄羅斯與蒙古接葢即拜甡之轉音也官制汗左右近侍官四得專政每期科設總管官一彼中名噶噶林每栢興設頭目俗尚天主教不知朔望每歲按四季大齋四次以冬季大齋完日為歲首俗尚貿易務農者少佑種而不知耘不以牛耕居河濱者善泅所產有駝馬牛熊狼堪達漢野豬鹿狍黃羊狐兔貂鼠銀鼠灰鼠鼷鼠之屬鼷鼠行地中遇陽氣即死身大有重萬斤者骨色白潤類象齒性最寒食之可除煩熱骨可成器彼中名麻門橐窪明時阻於朔漠未通中國

我朝順治十二年其國察罕汗始遣使來貢上嘉其誠欵降敕誥及恩賜令來使齎捧回國十三年遣使奉表來貢以來使不諳朝儀卻其貢而遣還之十四年又遣使來貢途經三載至十七年五月至表稱俄羅斯一千一百六十五年廷臣謂其不遵正朔宜逐之奉旨察罕汗雖恃為酋長表文不合體制然外邦從化宜加涵容以示懷柔著該部與宴量加恩賞但不必遣使報書可即以表文矜詡不令陛見之故諭而遣之

康熙十五年察罕汗又遣陪臣進貢方物奏言俄羅斯僻處遠方從古未通上國不諳中華文義及疏奏禮儀兩次抒誠致多缺失今特敬謹遣使奉貢仰祈矜宥得旨准其通貢初順治閒俄羅斯部落曰羅剎者竊據黑龍江築城雅克薩地侵擾索倫達虎爾等及是諭察罕汗嚴禁羅剎毋擾邊陲而羅剎仍復潛侵淨理溪等處遷延不返故巢二十一年八月遣副都統郎談公彭春率兵往達虎爾索倫覘視情形十二月郎談等回奏攻取羅剎甚易上諭兵非善事宜暫停攻取於黑龍江呼瑪爾二處建木城遣寧古塔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素以烏喇寧古塔兵千五百戍之相機集事二十二年於黑龍江建城以薩布素為將軍領之設斥堠於呼瑪爾羅剎之眾有過黑龍江者降其兵目三十餘人上赦不誅並安插之時羅剎屬人多來歸者令編為一佐領使彼此相依有資二十四年正月命都統公彭春都督何佑等率福建藤牌兵五百人代黑龍江兵守城種地五月都統公彭春等率師抵雅克薩城下遵旨宣諭促令歸巢羅剎遷延不還乃分水陸兵為兩翼急進攻城中大驚頭目額里克舍等窮迫乞降遂遷歸雅庫彭春等收復雅克薩城並以逃人還七月釋羅剎宜番等四人歸國二十五年正月羅剎復來城雅克薩地上命將軍薩布素等率所部兵二千往勦九月察罕汗上疏言皇帝所賜之書下國無通解者及前使尼果賚歸始悉情節以下國邊民構釁請察明作亂之人收回正法除遣使議定邊界外謹先齎書以獻並乞撤雅克薩之圍上許之二十七年三月察罕汗遣費岳多羅等至上遣領侍衞內大臣索額圖都統公佟國綱尚書阿喇尼左都御史馬齊護軍統領馬喇等往二十八年十二月會議於尼布楚歸我雅克薩尼布楚諸城定議邊界以北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結即阿倫穆河相近格必爾齊河為界循河上流以至於海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屬俄羅斯凡獵戶人等不許越界犯則擒治行旅有往來文票者許貿易勿禁不留逃人議定乃盟立碑界上釋兵而還自後遣使通貢互市不絕三十二年俄羅斯送回逃人二名理藩院行文獎之三十九年遣使賚奏至聖祖諭曰俄羅斯僻處海隅甚為誠敬噶爾丹求救於彼曾拒而不答曩遣人分畫疆界即獻尼布楚地以東為界即此允當軫念也五十一年兵部職方司郎中圖理琛使土爾扈特國時土爾扈特寄居俄羅斯之西境假道俄羅斯以往該國王飭屬迎護供頓禮節備至圖理琛還悉其山川風俗為異域錄以獻初通市諸物有噶噶林印記者准市餘則否五十六年七月俄羅斯邊城頭目以文來請於將軍托留欲私行貿易上命托留移文切責之

雍正五年三月察罕汗遣使表貢八月遣郡王額駙策凌伯四格侍郎圖理琛等與俄羅斯使臣薩瓦定議邊界自額爾古納河岸至阿魯哈當蘇阿魯奇都勒齊克達奇林俱為我斥堠應以相對之楚庫河為界自此以西沿布爾古特山等處以博木沙畢鼐嶺為界立石以誌不許越境滋事及容留逃盜人等犯者互相查拏並以恰克圖口為常互市所人數不得過二百定例遣理藩院司官一員照料修京城俄羅斯館來京讀書幼童及教習等官給養贍願回者聽隨召見薩瓦等賞賜有差並優賜察罕汗遣薩瓦歸國是年議准俄羅斯人所居近山河者以山河為界無山河之空地設立鄂博為界自東邊之額爾古納河至阨白爾哈黨蘇喀倫外空地從中平分以齊邊界

乾隆二年監督俄羅斯館御史赫慶奏言俄羅斯互市止宜在於邊境其住居京城者請禁貿易在京讀書子弟禁其擅行出入從之二十二年準噶爾平侍衛順德訥窮追阿睦爾撒納至額爾圖拉與俄羅斯喀比潭相見於額爾齊斯河上索阿睦爾撒納未得將軍兆惠以聞上命理藩院移咨令遵不納逃人之例擒獻二十三年正月俄羅斯遵奉行移不敢諱匿述阿睦爾撒納罪闌入彼界旋以痘死且出其屍於邊界之恰克圖城乃遣親王齊巴克雅蘭品爾等驗而歸之俄羅斯西北境有數小部落曰西費耶斯科曰圖耶斯科曰博爾托噶里牙曰付蘭楚斯曰雅爾馬尼牙曰宜大里牙曰宜斯巴尼牙曰狄音曰和爾斯提音曰布魯斯奇曰博爾斯奇曰別穆斯奇曰賽薩林水斯奇曰昂假爾斯奇曰賀蘭斯奇曰博玻林木斯奇皆俄羅斯附屬之國先是土爾扈特汗阿玉奇者本準噶爾四衛拉特之一以與策妄阿拉布坦搆釁不相安率其全部徙居俄羅斯西境內其駐牧之地曰額濟勒曰馬努托海康熙閒每假道於俄羅斯來貢乾隆十九年二十一年並來朝貢京師三十六年其汗渥巴錫與合族台吉挈全部三萬餘眾由俄羅斯境展轉萬餘里來歸順入覲於伊綿峪並於萬樹園賜宴觀燈火封爵賞賚有差其來歸之眾並給以廩餼授之牧地於伊犁東境之庫爾喀喇烏蘇北境之塔爾巴噶台諸地分境游牧各安生理其寄居舊壤仍入俄羅斯境云

左哈薩克

左哈薩克在準噶爾部西北西為右哈薩克北為俄羅斯東去塔爾巴噶台南去伊犁皆千里其部曰鄂爾圖玉斯駐伊什爾河旁無城郭東西千餘里南北六百里環境皆山源泉經絡其西北為伊什爾河地苦寒其西南境外二千里平時逐水草事遊牧地廣人稠甲於他部其頭目戴高頂冠用氊一幅嵌以黃皮衣錦衣寬而長民人首戴氊帽衣褐束布帶風俗物產文字與準噶爾略同言語稍異境西北隅有獨樹五幹盤拏蔭廣可容二百騎名鄂埒引噶克叉莫朵年代莫紀為西域神物哈薩克過其下者必膜拜供獻而不敢稱其名其地為漢康居國以汗族而為首領者名蘇爾統

乾隆二十年二月準噶爾平詔遣使往諭其汗阿布賚請歸順夷月遣使達伊犁適阿睦爾撒納由伊犁煽亂明年遁走哈薩克阿布賚納之詔遣將軍達爾黨阿由西路哈達哈由北路先後以大軍進阿布賚遣和集博爾根以兵從阿逆走努拉自率千騎西行會於毫哈薩拉克山下以待我師七月將軍達爾黨阿分兵奮擊大破之斬首五百七十級我兵進攻努拉擒其大頭目楚魯克是時和集博爾根引二千騎西行我軍逼之出入鏖戰獲其纛礮斬三百餘級賊乃遁初侍衛順德訥歸自哈薩克以阿布賚恭順狀聞詔遣齎敕書賜蟒服七月至博爾喀爾綽闊以哈薩克佐賊不得達時將軍哈達哈方擊阿布賚於毫哈薩拉克山下奪其馬匹輜重無算阿布賚遁走師從之獲大頭目昭華午由是三戰三捷師至於伊什爾伊什爾者哈薩克巢穴也楚魯克昭華什既獲極陳阿布賚悔懼欲乞降順將軍等遣往宣諭令擒討逆賊於時阿逆懾我軍威已潛竊哈薩克馬逃回博羅塔拉等處二十二年將軍兆惠副將軍富德復將兵西征阿逆倉皇北走我師急躡之適阿布賚以兵來會遣其弟阿布勒比斯等為前隊與我軍遇陳情謝罪願受約束於是將軍等復遣使往諭阿布賚乃遣使奉良馬四表請內附詔受之秋阿布賚使臣來朝賜宴熱河之萬樹園觀燈火及迴鑾皇上較射於圓明園大西門外俾與觀焉阿布賚既臣順遣兵助討賊以計擒阿睦爾撒納於阿爾察圖不獲旋奔俄羅斯伏宴誅執其從賊阿布濟齊巴罕來獻和集博爾根初以殘兵遁及是率其屬三萬戶來降左部咸服十二月定哈薩克貿易之地於烏魯木齊二十三年五月哈薩克拜濟格特部落之拜布拉克巴圖魯等獲布庫查罕六月哈薩克哈爾津等獲厄魯特和碩齊皆獻於軍械送京師二十四年阿布賚偕其兄阿布勒巴木比特弟阿布勒比斯遣使來朝貢方物賜宴並賜敕書及文綺等物自是朝正入貢歲以為常

右哈薩克

右哈薩克東南與準噶爾接南與安集延那木千布魯特諸部接西南踰塔什罕西六百餘里山巒稠疊長河經灌其北有大澤名騰吉斯葢小海也右部之汗曰阿比里斯其巴圖爾三曰圖里拜曰輝格爾德曰薩薩克拜而圖里拜實專國政阿比里斯駐塔什罕城不事事受成而已其俗大抵與左部同但左部無城郭事游牧右部則列城以居為少異耳在古為康居西境漢康居五小王所治之地大宛之西北鄙也

乾隆二十一年左部降其汗阿布賚請與右哈薩克布偕來會阿布賚復以兵佐逆不果其後參贊大臣富德以兵索逆賊哈薩克沙喇至右部遣使往撫諭次軍於莽格特城外以待是時圖里拜等方與塔什罕回人圖爾占戰使至宣諭令解讐釋兵即頓首聽命圖里拜等並詣軍門納欵奉馬進表以降時左部已歸順兩哈薩克並嚮化面內二十三年圖里拜遣其子卓蘭及輝格爾德之弟博索爾滿朝行在賜宴避暑山莊與觀大閱及燈火自是朝貢歲以為常

啟齊玉蘇

啟齊玉蘇為右哈薩克之別部在伊犁之西北二千餘里其頭目名努喇麗以游牧為生業大兵平定回部後時以羊馬至伊犁貿易

乾隆二十七年努喇麗遣使入貢賞賚如例其男子褐衣皮帽婦女花帛纏頭亦有戴小白帽者風俗與左哈薩克畧同

烏爾根齊

烏爾根齊亦右哈薩克之別部其游牧與啟齊玉蘇相近時與鄰部回人同至伊犁貿易

乾隆二十七年頭目哈雅布遣使入貢賞賚如例其風俗服飾悉與啟齊玉蘇同

皇朝通典卷一百

清朝通典 一百卷 (清)高宗敕撰 十通 ; 第3種 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76[1987]

附錄:

欽定皇朝通典一百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勅撰以八門隸事一如杜佑之舊其中條例則或革或因如錢幣附於食貨馬政附於軍禮兵制附於刑法於理相通於義有取者今亦無所更易至於古今異志不可强同如食貨典之榷酤算緡禮典之封禪前朝弊法久已爲聖代所除卽一例從刪不復更存虛目又地理典以統包厯代分併靡常疆界參差名稱舛互故推原本始以九州提其大綱今旣專述本朝自宜敬遵今制况乎威弧震叠式廓昄章東届出日之邦西括無雷之國山河兩戒並隸職方近復戡定冉駹開屯列戌皇輿廣濶更非九州舊界所能包故均以大淸一統志爲斷不更以禹貢州域紊昭代之黃圖至杜氏述唐朝掌故與厯代共爲一書故皆分綴篇終其文簡畧亦體裁所限不得不然今則專勒一編式昭國典當法制修明之世鴻猷善政史不勝書故巻目加繁溢於舊笈且杜氏所採者惟開元禮爲詳今則謨烈昭垂各成完帙禮有大淸通禮皇朝禮器圖式樂有聖祖御製律吕正義皇上御製律吕正義後編刑有大淸律例兵有中樞政考地理有皇輿表大淸一統志欽定日下舊聞考盛京通志熱河志滿洲源流考皇輿西域圖志又有大淸會典及則例總其綱領八旗及六部則例具其條目故縷分件繫端委詳明用以昭示萬年誠足嫓美乎官禮又豈杜氏之掇拾殘文裒合成帙所可同日語哉(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十一·史部三十七·政書類一)

皇朝通典

作者:愛新覺羅弘曆(清高宗)(字不詳;號乾隆皇帝,十全老人,古稀天子,信天主人,長春居士) (清) 撰(官修)

部:史 類:政書類 屬:通制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一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编修,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用以昭示万年”。是书共分九典,分别为:“食货典”十七卷,“选举典”五卷,“职官典”十八卷,“礼典”二十二卷,“乐典”五卷,“兵典”十二卷,“刑典”十卷,“州郡典”七卷,“边防典”四卷,卷首并有“凡例”四则。是书主要根据《清律例》、《清一统志》、《大清通礼》、《大清会典》等书的内容编纂而成,汇总了清代开国至乾隆中期一百七十多年间的社会典章制度,反映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变化,其作用为研究清史所不可或缺。如“食货典”中榷酤、算缗等细目,“礼典”中封禅的内容,编书者认为这都是前朝的弊法,清代没有推行,所以尽皆删去不用,“兵典”中则增加了介绍清代八旗制度的内容,“州郡典”分省排列,改变了以前按九州叙述的成例,这些细目的更改,都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表明了是书的史料价值。但也应当指出的是,是书内容虽较充实,但毕竟不能与《通典》相提并论,书中为巩固清代统治的目的显而易见,其在总目中的自我吹捧,也是需要加以甄别注意的。是书有武英殿刊本和清末浙江书局的复刻本,都是与《三通》合刊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至1937年出版《万有文库》二集,其中的《十通》合刊本中《清朝通典》影印精装一册,是目前仍在通行使用的本子。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