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续藏经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

清 果性集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序

佛祖正传机语事迹。见於两土之文者。凡数十家。按西天诸祖。出自梁之僧佑祖述支疆。是以支那正派传灯诸录。得以沿袭。备载存乎大藏。周徧寰宇。历二千六百余年。家传户诵。使吾辈得睹先贤面目。若揭日月於中天。恩则溥矣。柰何宏博浩渺。曷能博综约究。况诸家着述。皆祖传灯。然传灯止於宋之密庵咸杰而已。其下元明迄今。十七八传。尚未闻其名号。况氏族朝代之出处乎。因阅藏典。以天童老人曹溪源流。兼辑少林六世。仍采正传事迹。朝代僧腊。谥赐法嗣。目曰古今正传捷录。俾未至者。泝流而寻源。既入者。统本以运末。不用搜求。便入法王宝藏。一览而众美具足。吾佛所谓观彼久远。犹如今日。不图一会俨然。祇贵流通正眼。集者意在斯焉。若吾佛应世七十九年。示涅盘相。当周代穆王壬申之岁。后一千一十七年。传二十世。至阇夜多。即此土汉孝明永平丁卯。教被华夏。至一千四百七十年。传二十八世。即梁武普通元年庚子岁。乃达磨至金陵之际。已上事迹。方册颇多。人所共晓。斯不重出。聊备来哲博览云。

大清康熙五年岁在丙午上元后学雪兆性识并颂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附拈颂)

西蜀比丘 果性 集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姓剎帝利。南印土香至王季子也。得法於二十七祖般若多罗。祖嘱曰。俟吾灭后六十年。当往震旦国阐化。问曰。彼有法器。堪继吾宗。千载之下。有留难否。祖预为谶偈。迨尊者顺世。师乃演化本国。六宗归正。时至东行。王具大舟。实以众宝。躬率臣僚。送至海滨。凡三周达於南海。时梁普通元年庚子九月。刺史萧昂表上。有诏迎见。王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王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王未契。遂渡江至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越九年。欲返西天。乃命门人。盍言所得。有道副道育尼总持。各呈见解。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乃以从上嘱累授之曰。吾来此土。见赤县神洲。有大乘气象。今既得汝。吾意已终。言毕。端居而逝。起塔熊耳山定林寺。时梁武大通二年。后三岁。遇宋云於葱岭之事。颂。

廓然无圣对梁王  话不投机暗渡江  虽使神光输一臂  令人千古叹行藏

二祖慧可大师

武牢姬氏子。少博群书。极精玄理。及览佛经。超然有悟。依龙门得度具戒。年四十。定中见神。告曰。将登圣果。须臾头痛如刺。欲行求医。神复告曰。此换骨耳。非常痛也。因此告师。师视其顶。有五峰隆起。喻曰。神既助汝。可行求道。吾闻天竺达磨。近至少林。宜往依之。遂诣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师自惟。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侍立迟明。积雪过膝。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师闻诲励。断臂祖前。祖曰。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也。宜名慧可。师曰。我心未宁。乞师安心。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师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吾与汝安心竟。於是得法。至北齐天平二年。得灿付法。自往邺都。行化三十四载。因辩和法师谤於邑宰翟仲侃。加师以法。祖知前业。怡然委顺。示寂於大隋开皇十三年三月十六日。寿一百有七。葬磁州东北。颂。

谈玄说妙语喃喃  一见胡僧便绝言  断臂峰头云得髓  腥风从此落人间

三祖僧灿大师

以白衣谒二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了不可得。祖曰。吾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曰今见师。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始知罪性不在内外中间。祖然之。即为剃发曰。是吾宝也。宜名僧灿。乃付衣法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般若多罗悬记。所谓心中虽吉外头凶者。是也。吾有宿累。今往酬之。谛思圣记。勿罹世难。后值周武废教。往来太湖司空山。深自韬晦。积十余载。人无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遇沙弥道信付法。后历罗浮诸山旧止。士民相率皈依。为四众说法。於大树之下。俨然合掌立逝。时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十月五日。有信心铭。行於世。

身缠风恙罪何辜  一见医王业海枯  罪生既无心亦泯  大家相对嘴卢都

四祖道信大师

姓司马。居河内。父徙蕲州。师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请於三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脱乎。信於言下大悟。服劳九载。摄心无寐。既嗣祖风。胁不至席者六十年。隋大业十三载。领徒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祖悯之教诵摩诃般若。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谓曰。城中必有异人。遂即引去。一日往黄梅值童子。付以衣法。时唐高祖武德中。往破头山。访懒融而隐。学徒奔凑。唐太宗响祖道德。三诏不赴。帝怒。敕取首来。使至。师引颈就刃。神色不变。使还奏。太宗弥加叹慕。示寂於唐高宗永徽二年辛亥闰九月四日。寿七十二。塔於东山。颂。

费尽殷勤算海沙  无绳自缚眼迷麻  偶然针介相投处  拨转机纶便到家

五祖黄梅弘忍大师

蕲州周氏子也。先为破头山栽松道者。常请法於四祖。祖曰。汝今已老。脱或有闻。其能广化。倘若再来。吾可迟汝。乃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以寄宿。女首肯之。即回策而去。女归輙孕。父母恶而逐之。既无所归。乃佣纺於众馆之下。已而生子。以为不祥。抛弃港中。明日泝流而上。气体鲜明。见者惊异。举以成童。尝有异僧。叹曰。此子阙七种相。不逮如来。一日於黄梅道中。值四祖。问曰。汝何姓。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曰是佛性。祖曰。汝无姓耶。曰姓空故无。祖默识其为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缘。殊无难色。乃从其请。於是得法。化道黄梅。咸亨中。传法卢能。示寂於高宗上元二年乙亥。寿七十有四。谥曰大满。嗣法一十三人。颂。

氏族俱忘姓亦空  了无依倚应环中  破头山上千株树  昼夜风[口*号]万窍通

六祖慧能大师

姓卢氏。先是范阳人。父行瑫。母李氏。迁於南海之新州。感异梦。娠六年乃生。三岁丧父。其母守制掬养。及长家贫。师樵采以给。一日负薪於市。闻客诵经。有省。直造黄梅。祖问何来。曰岭南来。祖曰。欲须何事。曰惟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堪作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曰。者獦獠根性太利。着槽厂去。乃入碓坊。服劳八月。祖知付授时至。乃令门人各书一偈。若语意冥符。则付衣法。会下七百余僧。悉尊神秀书偈於壁。师随和之。祖一日潜至碓坊。见师腰石舂米。问曰。米熟也未。师曰。米熟已久。犹欠筛耳。祖以杖三击其碓。师即以三鼓入室。祖以从上源流嘱之曰。昔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表信。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汝勿传。师跪受讫。问曰。向甚处去。祖曰。逢怀则止。遇会即藏。是夜遁去。隐於怀集四会之间。仪凤元年。届於曹溪。以风幡之机。触发印宗。於是大阐东山法门。中宗屡诏不赴。示寂於先天二年癸丑八月二日。寿七十有六。塔曹溪。谥曰大鉴。嗣法四十二人。颂。

道个无物是本来  浑身难着出黄梅  囊锥颕脱风幡外  一滴曹溪五叶开

第一世南岳怀让禅师

高宗仪凤三年佛诞日生。感异瑞应於玄象。太史奏闻。帝敕亲慰其家。十五得度受具。同坦然谒安国师。安令诣曹溪见六祖。祖问。甚处来。曰嵩山来。祖曰。甚么物恁么来。师无语。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祖曰。作么生。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可修证否。师曰。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祖曰。祇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民。不宜速说佛法。师得法后。侍祖复十五年。先天二年。往衡岳。居般若寺。开元中。得沙门道一付法。示寂於唐玄宗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谥曰大慧。嗣法九人。颂。

甚么物也恁么来  天运违和花不开  寒到一回彻骨处  春风拖绿上莓苔

第二世马祖道一禅师

四川汉州什邡县马氏子。容貌奇伟。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有二轮。出家於本邑罗汉寺。受具戒已。开元中。习定衡岳。让师知是法器。问曰。坐禅图作甚么。曰图作佛。让乃取一砖。於庵前石上磨。师曰。磨作甚么。让曰。磨作镜。师曰。磨砖岂得成镜。让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师曰。如何即是。让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师无对。让示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师蒙开示。心意豁然。出住江西。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每见学者。壮无所依。老无所归。乃立丛林以统之。唐德宗贞元四年二月一日示寂。世寿八十。谥曰大寂。嗣法一百三十九人。颂。

踏杀生灵天马驹  磨砖非镜已知渠  了然契悟花无相  谶应西乾十万余

第三世百丈怀海禅师

福州长乐王氏子。幼该三学。长依大寂。侍立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扭师鼻头。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於言下有省。次日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法。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搊得鼻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今日鼻头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作日事也。出住洪州百丈。因学者群居不法。乃制清规以导之。凡作务执劳。必先於众。主事请息。师曰。吾无德不合劳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布丛林。唐宪宗元和九年正月七日示寂。嗣法一十五人。谥曰大智。颂。

一群野鸭拍天飞  蓦鼻拽回马簸箕  卷席归寮呈丑态  由来堪笑亦堪悲

第四世黄檗希运禅师

闽人。额间隆起。志意冲淡。参马祖。值祖迁化。时百丈庐於塔傍。乃请问马祖平日得力句。丈举再参因缘曰。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师闻举。不觉吐舌。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师曰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承马祖。已后丧我儿孙。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於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一日丈问。甚处来。曰大雄山下采菌来。丈曰。还见大虫么。师作虎声。丈拈斧作斫势。师打丈一掴。丈吟吟而笑。遂归。上堂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人。今日亲遭一口。出住洪州黄檗山。嗣法三十三人。示寂於唐宣宗大中年间。谥曰断济。颂。

武侯忠义振家邦  没世犹惊司马降  竭尽丹衷扶社稷  英雄千古姓名扬

第五世临济义玄禅师

曹州南华邢氏子。幼负出尘之志。落发受具。便参黄檗。行业纯一。时睦州为首座。勉令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问。三度被打。遂辞檗。参大愚。愚问。甚处来。曰黄檗。愚曰。黄檗有何言句。师举前话。复云。不知某甲有过无过。愚曰。黄檗恁么老[浦/女]。为汝彻困。犹觅过在。师於言下大悟云。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愚搊住曰。这尿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又道佛法无多子。汝见个甚么道理。速道速道。师於愚肋下筑三拳。愚拓开曰。汝师黄檗。非干我是。师回黄檗。举前话。檗曰。大愚老汉饶舌。待来痛与一顿。师曰。说甚待来。即今便打。随后便掌。檗曰。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须。师便喝。檗曰。侍者引这风颠汉参堂去。后住镇州临济。学侣云集。乃有三玄三要宾主料拣。以验学者。晚居大名府兴化寺。嗣法二十四人。示寂於唐懿宗咸通八年丁亥四月。谥曰慧照。颂。

潦倒蒲鞋用不臧  唆人吃棒意何良  高安痛处重加艾  带累儿孙遭祸殃

第六世兴化存奖禅师

初为临济侍者。后在三圣会中为首座。尝曰。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个会佛法底人。圣闻得。问曰。汝具个甚么眼。便恁么道。师便喝。圣曰。须是汝始得。后到大觉为院主。一日觉曰。闻汝道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个会佛法底人。汝凭个甚么道理与么道。师便喝。觉便打。师又喝。觉又打。明日师从法堂过。觉召院主。我直下疑你昨日这两喝。师复喝。觉又打。师再喝。觉又打。师曰。某於三圣师兄处。学得个宾主句。总被师兄拆倒了也。愿与某个安乐法门。觉曰。者瞎汉。来者里纳败阙。脱下衲衣。痛打一顿。忽於言下。荐得临济先师於黄檗处吃棒的道理。出住兴化。开堂日。拈香云。此炷香。本为三圣师兄。三圣於我太孤。本为大觉师兄。大觉於我太赊。不如供养临济先师。后唐庄宗诏问赐紫。嗣法五人。示寂於同光二年乙酉。谥曰广济。

严霜冷雪逼寒梅  触着春风笑眼开  不遣落花随水去  恐惊巴峡夜猿哀

第七世南院慧颙禅师

河北人。得法兴化。住汝州南禅宝应寺。上堂云。赤肉团上壁立千仞。时有僧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道。师曰是。僧掀倒禅床。师曰。你看者瞎汉乱作。僧拟议。师便打趂出。后五代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示寂。嗣法二人。颂。

无位真人赤肉团  从来鼻孔自辽天  临机拨转千钧拏  只射威音那畔边

第八世风穴延沼禅师

余杭刘氏子。一举不第。出家。初参镜清。次谒南院。院问。南方一棒作么生商量。师曰。作奇特商量。师却问。和尚此间一棒作么生商量。院拈拄杖曰。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师於言下。大彻玄旨。后因避乱。郢州李史君请。上堂云。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祇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时卢陂长老出曰。某甲有铁牛之机。请师不搭印。师曰。惯钓鲸鲵澄巨浸。却嗟蛙步[马*展]泥沙。陂伫思。师喝曰。长老何不进语。陂拟议。师打一拂子曰。还记得话头么。试举看。陂拟开口。师又一拂子。牧主曰。信之佛法与王法一般。师曰。见何道理。曰当断不断。返招其乱。师便下座。后因汝州太师宋侯舍宅为寺。请师住持。至周广顺元年。复主风穴。师生於唐昭宗乾宁三年丙辰十二月。示寂於宋太祖开宝六年癸酉中秋日。登座说偈而终。塔於寺前溪之西畔。嗣法四人。颂。

棒下无生忍  临机不见师  踏翻沧海月  放出铁牛机  跃过禹门三汲浪  却嗟蛙步[马*展]沙泥

第九世襄县首山省念禅师

莱州狄子氏。徧游丛席。密诵法华。晚依风穴充知客。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坠於地矣。师曰。观此一众。岂无人耶。穴曰。聪明者多。见性者少。师曰。如某者何如。穴曰。吾虽望子久之。恐汝耽着此经。不能放下。师曰。此亦可事。愿闻其要。穴遂升堂。举世尊以青莲目顾视大众。且道说个甚么。若道不说而说。又是埋没先圣。且道说个甚么。师乃拂袖下去。穴掷拄杖归方丈。侍僧问。念法华何不抵对和尚。穴曰。念法华会也。次日与真园头同上问讯。穴曰。作么生是世尊不说说。真曰。鹁鸠树头鸣。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穴谓真曰。作许多痴福作么。何不看念法华下语。后住首山。大振临济之道。宋太宗淳化三年壬辰十二月四日登座曰。今年六十七。老病随缘且遣日。今年记却来年事。来年记着今朝日。至期安坐而逝。茶毗收舍利。建塔本山。嗣法一十七人。颂。

放下法华谙上堂  青莲目瞬绝承当  归来高踞首山寺  明月清风满大唐

第十世汾阳善昭禅师

太原俞氏子。少有大志。参尊宿七十余人。后谒首山。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龙袖拂开全体现。曰师意如何。山曰。象王行处绝狐踪。於是言下大悟。拜起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有问者曰。见何道理。便尔自肯。曰正是我放身命处。服劳甚久。前后八请主持名剎。坚卧不就。淳化四年。首山入寂。同门契聪。领西河道俗千余人。排闼入而让曰。佛法大事。静退小节。风穴惧应谶。忧宗旨坠灭。幸而有先师。先师弃世。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今何时而欲安眠哉。师矍起握聪手曰。非公不闻此语。乃出主汾州太子院。作十智同真。以辨缁素。后龙德府李侯。与师有旧。请住承天。数至不起。使者受罚。后至曰。不然。有死而已。师令设馔俶装告众曰。老僧去也。谁人随得。时数僧不契。侍者出曰。某甲随得。但和尚到处即到。师曰。汝乃随得老僧。复顾使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侍者亦立化于侧。阅世七十有八。坐五十六夏。嗣法一十六人。时宋仁宗天圣元年甲子岁。收舍利起塔本寺。颂。

龙袖拂开显大机  月轮捞摝净无遗  三玄戈甲清寰宇  杀活分明不露丝

第十一世石霜楚圆慈明禅师

全州清湘李氏子。二十二出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於大愚谷泉。结伴参汾阳。经二年。未许入室。每见必诟骂。一日诉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念岁月飘忽。己事未明。负失出家之利。语未卒。汾叱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举杖逐之。师拟伸救。汾掩其口。师乃大悟曰。是知临济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辞去。出住潭州石霜。师平生以事事无碍接人。凡圣莫测。室中宴坐。横刀水盆之上。傍置草鞋。使学者下语。以卜契机。得法者七十八人。示寂於宋仁宗庆历元年辛巳上元日。塔於石霜。颂。

岁月飘零取自由  片幡风送到杨州  室中拈起吹毛利  冤报冤兮仇报仇

第十二世杨岐方会禅师

袁州宜春冷氏子。小警敏。不事笔砚。及出家。阅经典。輙自神会。参慈明。总院事。每恣参。明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明曰。监院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一日明出。师侦之小径。搊住曰。者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师大悟。即拜於泥涂。明日上堂。师出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风时如何。明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师曰。官不容针。便借一问。明便喝。师曰好喝。明又喝。师亦喝。明连喝两喝。师礼拜。明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师拂袖便行。后住杨岐。尝以金刚圈栗棘蓬之语。勘辨诸方。宋仁宗皇佑元年丙戌示寂。塔於本山。嗣法一十四人。颂。

院事匇匇不惮劳  蹇驴三脚弄蹄高  倒骑直上须弥顶  大地山河在一毫

第十三世白云守端禅师

衡阳葛氏子。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披削。往参杨岐。岐曰。受业师为谁。曰茶陵郁和尚。岐曰。闻伊过桥遭颠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师诵偈。岐笑而趋起。师愕然。通夕不昧。黎明咨询之。岐曰。汝见昨日打欧傩者么。曰见。岐曰。汝一筹不及渠。师复骇然曰。意旨如何。岐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师大悟於言下。巾侍久之。辞游庐阜。圆通讷禅师举住承天。声名籍甚。次徙法华龙门兴化海会。所至众如云集。示寂於宋神宗熙宁五年丙戌。寿四十八。塔於舒州白云。嗣法一十二人。颂。

窃得耆婆医道神  满腔都是活人心  真方假药须灵验  到底难谩个里人

第十四世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绵州邓氏子。年三十五。始祝发受具。初谒浮山。使叩白云。乃问南泉摩尼珠话。云叱之。师领悟。呈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买来还自卖。为邻松竹引清风。云乃印可。令掌磨事。一日云曰。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祇是未在。师遂疑。私自计曰。既悟了明得说得。如何却未在。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放下。走见白云。云为手舞足蹈。师后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宋徽宗崇宁三年示寂。嗣法二十三人。颂。

等闲识得摩尼珠  捏碎光明始自如  端的一回白汗后  释迦弥勒是他奴

第十五世昭觉克勒禅师

彭州洛氏子。儿时日记千言。偶游妙寂寺。见佛书。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予殆过去沙门也。出家业讲。弃依白云为侍者。一日部使诣祖问道。祖曰。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部使应诺喏。祖曰。且仔细。师侍立次。问曰。提刑会否。祖曰。他祇认得声。师曰。祇要檀郎认得声。既认得声。为甚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栢树子聻。师忽有省。遽出见鸡飞上栏竿鼓翅而鸣。乃曰。此岂不是声。遂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祖遍告山中耆宿曰。我侍者参得禅也。出住成都昭觉。奉旨数处开法。屡加宠赐。宋高宗绍兴五年八月己酉。书偈投笔而逝。茶毗舍利五色。塔於本寺。谥曰真觉。嗣法七十六人。

频呼小玉意无他  试问檀郎会也么  认得声来犹未是  鸡鸣绝妙识曹娥

第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

和州含山人。九岁出家。既长游方。初谒长芦。后见佛果。一日入室。果问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云。还见么。师曰见。悟曰。头上安头。师闻脱然契证。果叱曰。见个甚么。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果肯之。有问曰。隆藏主柔意若此。何能为哉。悟曰。瞌睡虎耳。后郡守李公光延居彰教。次徙平江虎丘。道大显着。宋高宗绍兴六年丙辰五月六日示寂。塔全身於寺西南。嗣法一人。

见非是见足机筹  竹密何曾碍水流  春去秋来寒暑别  不须头上更安头

第十七世应庵昙华禅师

蕲州江氏子。生而奇杰。出家徧历诸方。次见虎丘。侍一载。顿明大事。出主明州天童。虎丘忌日拈香云。平生没兴。撞着个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着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床。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如是。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时大慧在梅杨。有僧传语至。慧极口称叹。复寄偈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岐正脉通。当时与大慧。同称二甘露门。尝诫徒曰。衲僧家着草鞋住院。何啻如蚖蛇恋窟乎。宋孝宗隆兴元年六月十三日示寂。塔於本山天童。嗣法九人。颂。

草鞋踏破觅知音  历尽山河路转深  莫谓贫儿思旧债  悬羊卖狗得人憎

第十八世密庵咸杰禅师

福州郑氏子。母梦老僧入舍而生。幼则颕异过人。及壮剃发进具。徧参知识。最后谒应庵华於衢州明果。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破沙盆。应庵颔之。因辞省亲。庵以偈送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征诘洞无痕。虽未付钵袋。气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此行将省觐。切忌便躲跟。吾有末后句。归来要汝遵。后出住衢州开法。次迁祥符蒋山华藏。未几奉诏住径山及灵隐。嗣法拾人。颂。

岳边顿止千山势  海上冥收万派声  怪道如来正法眼  祖师唤作破沙盆

第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

广安王氏子。参寂庵於灵隐。分座。有道者请益曰。胡孙子捉不住。愿垂开示。师曰。用捉作么。如风吹水自成纹。上堂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忍俊不禁。为诸人作个撇脱。拈拄杖。卓一下云。流水暗消溪畔石。劝人除却是非难。嗣法四人。

那伽大定海涵秋  上树胡孙得自由  四海五湖平似镜  行人莫与路为仇

第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

蜀之梓童雍氏子。九岁依阴平道钦出家。首谒佛照。照问。何处人。曰剑州。照曰。带得剑来么。师随声便喝。照曰。者乌头子也乱作。后参破庵於灵隐。居第一座。一日侍庵游石笋。有道者请益胡孙话。师在傍忽大悟。后受诏住径山。赐号曰佛鉴禅师。宋理宗淳佑己酉三月十五日示寂。其徒请偈。师执笔云。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塔於圆照庵。嗣法一十七人。颂。

带得剑州宝剑来  当阳一喝绝尘埃  晚风笛弄关山曲  巴峡猿闻声自哀

第二十一世雪岩祖钦禅师

初参天目理。后於无准会下多年。每遇入室。举主人公便可[跳-兆+孛]跳。若衲僧巴鼻佛祖爪牙。更无下口处。如是十年。后过浙东天目依住。一日佛殿前行。忽然台眸。见一株古树触着。向来所得境界。和底一时扬下。碍膺之物。扑然而散。方始得见径山老人立地处。正好三十拄杖。后出世住潭州龙兴。晚住袁州仰山。住持凡六剎。无准忌日拈香云。尽道先师今日死。谁知今日是生朝。不知却有何凭据。紫栢黄檀一遽烧。嗣法八人。颂。

衲僧巴鼻忽抬眸  触着庭前树一株  要见径山立地处  乌藤三十嘴卢都

第二十二世高峰原妙禅师

吴江徐氏子。母梦僧投宿而孕。生於宋理宗戊戌岁。出家首谒断桥伦。次参雪岩。才问讯被打出。后凡入门。岩便问。谁与汝拖者死尸来。随即打出。如是不知其几。一日少林忌辰。随众诣三塔。讽经次。忽抬头。睹五祖和尚真赞曰。百年三万六千朝。反覆元来是者汉。忽然打破疑情。一日岩问。日间浩浩时作得主么。曰作得主。岩曰。睡梦中作得主么。曰作得主。岩曰。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么处。师无对。遂奋志入龙须。自誓曰。拚一生作个呆汉。决要者一着子明白。越五载。因同参僧推枕子坠地作声。廓然大彻。自谓如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自此安邦定国。天下太平。一念无为。十方坐断。出住双髻天目。示寂於大元成宗元真元年乙未十二月初一日。嗣法四人。颂。

阿谁拖者死尸来  梦想俱无更活埋  蓦尔枕头扑落地  堪嗟雪岭叹奇哉

第二十三世中峰明本禅师

杭之钱塘人。俗姓孙。母李氏。梦无门开道者。持灯笼至家。遂生。师九岁丧母。十五依高峰剃落。年二十四。观流省有省。诣峰求证。峰打趂出。因民讹传。官选童男女。师问。忽有人来。问和尚讨童男女时如何。峰曰。我但度竹篦子与他。师於言下。洞然彻法源底。峰书真赞付师曰。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且俾参徒诣师请益。由是学者辐凑归之。如水就下。而师犹自韬晦。未尝肯以师道自处。一时天子公卿。每虚径山灵隐诸大剎。迎师居之。赐佛慈圆照广慧之号。示寂於大元英宗至治三年八月十四日。谥曰普应。嗣法漆人。颂。

源泉混混尽朝东  海阔天高万象融  竹篦拈来全体露  一毫头上定纲宗

第二十四世千岩元长禅师

萧山董氏子。幻业儒。年十七学通百氏。十九离尘受具。习律武林。会丞相府饭僧。师随众受供。时中峰已先在座。见师即呼曰。汝日用如何。师曰念佛。峰曰。佛今何在。师拟议。峰励声叱之。师求开示。峰授以狗子无佛性话令参。於是缚茅灵隐山中。倐忽十载。因往望州亭。闻雀声有省。往见峰。峰复斥之。师愤然不昧。忽夜半鼠翻猫器堕地作声。恍然开悟。觉身跃起数丈。往质於峰。峰问曰。赵州何故言无。师曰。鼠食猫饭。峰曰未在。师曰。饭器破也。曰破后如何。曰触碎方甓。峰乃微笑。乃嘱曰。汝宜善自护持。栖遁岩穴。时节若至。其理自彰。自受付嘱。乃隐於天龙东庵。声光日显。诏居圣寿。赐号圆鉴。并金襕法衣。示寂於大元顺宗至正丁酉六月。偈曰。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嗣法四人。颂。

猫器打翻绝点埃  声前恍觉笑颜开  赵州狗子眠当道  路上行人绝往来

第二十五世万峰时蔚禅师

温州金氏子。母郑氏。梦儒释二人入其寝。觉生二子。师居末。有光烛室。母惧弗举。其姑保而育之。在襁褓中。见僧微笑。长依讲主升公。受具出家。谒千岩长老。长问。将甚么与老僧相见。师竖拳云。者里与和尚相见。岩曰。死了烧了。向甚处安身立命。师曰。沤生沤灭水还在。风息波平月映潭。岩问。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师以座具打圆相。叉手而立。一日普请斫松。师拈圆石作献珠状曰。请师酬价。岩曰。不值半文钱。师曰瞎。岩曰。我也瞎。汝也瞎。师曰瞎瞎。命充第一座。岩上堂曰。无风荷叶动。必定有鱼行。师振威一喝。拂袖便行。岩示偈曰。郁郁黄花满目秋。白云端坐碧峰头。无宾主句轻拈出。一喝千江水逆流。师呈偈曰。南泉不是恼人心。有要将心去捉心。不是我心不是佛。性天空廓有何寻。岩允之。未几潜隐。岩召不赴。乃以法衣顶相寄之。后卓锡苏州邓蔚山。丛席大振。大明洪武十四年辛酉正月二十九日示寂。嗣法一十三人。颂。

出格英姿彻骨贫  拳头竖起当人情  师资针介相投处  喝下分明契主宾

第二十六世宝藏普持禅师

久依万峰。付法偈曰。大愚肋下痛还拳。三要三玄绝正偏。临济窟中狮子子。灯灯续焰古今传。继住圣恩。为第二世。嗣法三人。颂。

大愚肋下通消息  派演滹沱正脉长  坐却白云终不妙  移舟别有好商量

第二十七世东明慧旵禅师

丹阳王氏子。年十四。依湛然剃发受具。因定起观松有省。见宝藏呈悟。因藏斥之。遂亲炙座下。一日藏问。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汝云何会。师向前问讯。叉手而立。藏呵曰。你在此许多时。还作者个见解。师乃发愤。至第三日。蓦然彻法源底呈偈曰。一拳打破太虚空。百亿须弥不露踪。借问个中谁是主。扶桑涌出一轮红。藏嘱曰。善自护持。大明宣德辛酉六月晦日示寂。阇维舍利无数。嗣法二人。颂。

佛心智道一时休  拶着虚空解转头  百亿须弥藏介子  扶桑涌出一轮秋

第二十八世海舟普慈禅师

苏之常孰钱氏子。世宗儒业。出家听讲楞严。至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处。乃曰。言说今日愈多矣。遂归寻思实义。走见万峰举问。峰以脚两踏曰。只者是实义。师有省曰。太费和尚尊力。峰笑而许之。乃结庵於洞庭山坞。二十年。因一僧呵其见解。即弃庵诣东明。明问。曾见人否。师曰。说出恐惊人。明曰。假使亲见释迦。依然是个俗汉。但说何妨。师曰万峰。明曰。万峰即今在甚么处。师面赤网然。明曰。若如此。不曾见万峰。师归寮三昼夜。寝食俱忘。偶值香灯绳断坠地。忽然大悟。诣关前呈悟由。明曰。老阇黎承嗣万峰去。师曰。公今为我打彻。何得承嗣万峰。明遂出关升座曰。瞿昙有意向谁传。迦叶无端展笑颜。到此岂容七佛长。文殊面赤也徒然。今朝好笑东明事。千古令人费唾涎。幸得海公忘我我。济宗一派续绵绵。掷拄杖云。千觔担子全分付。玄要如今拄杖谈。以拂子击三击。下座。未几东明辞世。众请继席。万峰忌辰。拈香喝两喝云。只笑你护短没头师。佛法当人情。便拜。又拈香云。此瓣香供养东明长老。一片赤心鞭策。令予洞达宗源。乃喝两喝。受恩深处便为家。有乳方知是阿娘。礼拜起恸哭。归方丈。临示寂。说偈曰。九十六年於世。七十四载为僧。中闲多少誵讹。一见东明消殒。以拂子打○云。释迦至我六十二世。有不可数老和尚。又打○云。多向者里安身。咄。乃投笔而逝。时景泰元年。全身塔於东明左侧。得法一十二人。颂。

将成九仞耸高峰  一篑重圆始见功  自是深恩归有地  千溪万派尽潮东

第二十九世宝峰明瑄禅师

姑苏吴江范氏子。俗为木匠。因海舟造塔。伤足痛甚。索酒吃。舟谓曰。幸是伤足。若斫去其头。还能吃否。即有省。遂求出家。乃充火头。一日负薪。舟见曰。将刺棘作么。师云是柴。舟呵呵大笑。师罔然。舟曰。是柴将去烧却。师起疑问曰。毕竟是甚么道理。舟不答。是夜刻意参究。不觉被火燎去眉毛。面如刀割。以镜照之。豁然大悟。呈悟由於舟。舟便打。师夺拄杖云。者条六尺竿。几年不曾用。今日又重拈。舟大笑。师呈偈曰。棒头着处血痕班。笑里藏刀仔细看。若是英灵真汉子。死人吃棒口喃喃。舟曰。即此偈语。可绍吾宗。乃付偈曰。临济儿孙是狮子。一吼千山百兽死。今朝汝具爪牙威。也须万壑深藏止。从此名闻遐迩。学者云集。成化八年十二月九日示寂。塔於东明寺左。嗣法五人。颂。

东倒西歪拆脚铛  匡持须是赤心人  火烧刀斫须眉尽  业镜台前露本真

第三十世天奇本瑞禅师

南昌钟陵江氏子。年二十随父商於颕州。偶厌世相。礼无说能公披剃。令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便参尊宿。昼夜参究。渐有省发。末后参宝和尚。峰问。甚处来。师曰北京。峰云。只在北京。别有去处。师曰。随方潇洒。峰云。曾到四川否。曰曾到。峰曰。四川境界与此间如何。云江山虽异。风月一般。峰竖起拳头云。还有者个么。云无。峰云。因甚却无。师云。非我境界。峰云。如何是汝境界。云诸佛不能识。谁敢强安名。峰云。汝岂不是着空。云终不向鬼窟里作活计。峰云。西天九十六种外道。你是第一。师拂袖便出。乃付偈曰。济山棒喝能轻触。杀活从前手眼清。圣解凡情俱坐断。昙华犹放一枝新。嗣法三十九人。

山川事迹名须异  风月由来理自同  鸟尽弓藏征伐寝  万乘垂拱坐寰中

第三十一世绝学闻聪禅师

邵武光泽县奚氏子。师生三岁。父母继亡。外祖怜而养之。十七得度。二十受具。精习毗尼止观。深究唯识等论。一日游百丈山。逢一老宿。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此理如何师乃依文讲之。老宿诟骂而去。师从此顿发疑情。念念在孜。经五六载。一日闻马嘶。豁然大悟曰。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差谬。遂见天奇。奇问。苦乐皆心。因何外取。曰祇为不了。曰是非皆事。因何妄承。师曰。错认定盘星。迷悟皆人。因何不懂。师曰。早知灯是火。岂向四方求。乃付偈曰。道者心同慈妪心。争教赤子困群阴。辅成架海金梁子。佛缺方知补浩任。师后居龙泉寺。有僧问。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石香亭。僧云。便任么去时如何。师云。丧却了也。僧问。今朝孟夏八日。天下丛林皆庆如来降诞之辰。未审如来何处降诞。师於几上画一圆相。出住随州关子岭。得法五人。颂。

归家樵子烂柯陈  到岸渔翁罢问津  圣解凡情俱坐断  本来面目石香亭

第三十二世笑岩德宝禅师

金台吴氏子。世族锦衣。弱冠时。入寺听讲。至舍国城妻子头目手足。感悟出家。徧参名宿。伏牛火场。净土止观。无所不历。因造关子岭。谒无闻聪公。便问。十圣三贤。已全圣智。如何道不明斯旨。聪励声曰。十圣三贤尔已知。如何是旨。速道。师下语不契。一日洗菜次。偶一茎菜坠水。逐水圜转。捉不着。忽有省。遂携篮归。聪见便问。是甚么。曰一篮菜。聪曰。何不别道一句。师曰。请和尚别问来。后与学围炉次。学曰。人人有个本来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处。师曰。一火焚之。学曰。恁么则子无父母耶。师曰。有即有。佛眼觑不见。学曰。子还见么。师曰。某亦不见。学曰。为甚么不见。师曰。若见则非真父母。遂呈偈曰。本来真父母。历劫不曾离。起坐承他力。寒温亦共知。相逢不相见。相见不相识。为问今何在。分明举似师。学深肯之。万历辛巳正月十九日示寂。得法十人。颂。

随身竿木觅归家  十圣三贤眼里花  要识渠侬真父母  古今元不隔些些

第三十三世幻有正传禅师

溧阳吕氏子。年十九岁。依乐庵和尚剃发。令看父母未生前话。久无所契。乃克勤精进。历二七余日。忽闻灯花爆声有省。直造燕都。参笑岩和尚求证。岩曰。将汝从前得力处。一一说来。师具实答。语中间。岩蓦趯出鞋曰。向者里道一句看。遂把话端。一时打断。通夕不寐。至明旦犹立檐下。岩出见唤之。师回首。岩翘一足。作修罗障日月势。师当下脱然。服勤数载。礼辞南归。岩书从上源流付之。临行赠以一笠曰。无露圭角。师初住龙池。次迁五台北京普照。晚复归龙池。题香炉偈曰。有耳闻声一似聋。无容余物动乎中。灰心未必常如此。嬴得清烟便不同。又虑学者见落断常。着书三篇。曰驳语。曰性住释。曰物不迁。刻行於世。万历甲寅春仲示寂。塔於本山。嗣法四人。天童悟。罄山修。净名莲。径山信。罄山下出玉林秀。颂。

趯出无跟破草鞋  铁山当面露崔嵬  楖栗横担人不顾  一踏鸿门两扇开

第三十四世天童密云圆悟禅师

宜兴蒋氏子。家贫。樵采为业。年二十七。荷担度山曲。触路傍积薪有省。乃从幻有和尚出家。每觉生死到来。毕竟不稳当。二六时中。看得心境两立。古人道。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越看越成两个。请益龙池。池曰。你若到者田地。便放身倒卧。嗣后惟加骂詈。师惭闷交感。遂掩关数载。适传公入都。举师监院事。一日自城中归。过铜棺山顶。忽觉情与无情焕然等现。觅纤毫过患不可得。大端说似人不得。正所谓大地平沉底境界。乃往觐幻。幻问。汝有新会处么。师曰。一人有庆。万民乐业。幻曰。汝又作么生。曰某甲得来省觐和尚。幻曰。念子远来。放汝三十棒。师抽身便出。一日幻问。忽有人问汝。如何抵对。师蓦竖拳。幻曰。老僧不晓得者是甚么意思。师曰。莫道和尚不晓得。三世诸佛也不晓得。又一日幻举拂子问。诸方还有者个么。师震威一喝。幻曰。好一喝。师连喝两喝。归位。龙池一日唤师。及觉宇入室曰。老僧作夜起来。走一回把柄。都在手里了。汝等为我扶持佛法。师呈偈曰。若据某甲扶佛法。任他○○○○○。都来总与三十棒。莫道分明为赏罚。龙池目之大笑。未几示寂。师依塔三载。万历丁巳。众请继席开法。次住通玄金粟黄檗育王天童。凡六巨剎。宗风大振。崇祯十五年壬午七月七日。奄然坐化。流光夜照。四山变白。寿七十有七。自通玄迎全身归。塔於天童幻住庵右陇。嗣法一十二人。五峰学。汉月藏。破山明。费隐容。石车乘。朝宗忍。万如微木陈忞。石奇云。牧云门。浮石贤。林野奇。颂。

铜棺山顶担头空  佛祖频吞气宇雄  赏罚都来三十棒  分明灭却少林宗

第三十五世天童林野通奇禅师

蜀之长乐蔡氏子。生即绝腥。依本里金锺寺道然本然两叔出家。志存释典。离蜀之江南。入讲肆。大明天启丁卯。息肩当湖。掩关阅藏。适友送密云和尚语录。展卷至参禅偈曰。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顿觉疑情猛发。寝食俱忘。偶散步失足坠楼。有省。偈曰。一念未生前。六户绝消息。瞥尔扬双眉。大似眼无力。遂破关诣密云。便问。学人绝迹而来。特为亲近。童云。莫妄想。师曰。未审还有堂头也无。童云。看脚下。师云。不因渔父引。争得见波涛。童云。莫错会。师礼拜。天童一日升座云。世尊初生。便解指天指地。汝等诸人讨甚么碗。以拄杖一时打散。师於言下。全身脱落。大彻玄旨。乃受记莂於嘉禾黄暗斋观察之素园。时己卯秋九月也。明年辞悟。住静於余杭之广化寺。壬午秋。闻悟讣音。奔通玄。后孙司马硕肤诸檀护。坚请开法通玄。次迁东塔栖真。己丑冬。宁绍台三郡当道请主天童。千指围绕。克复旧式。冬夏布衣草履。见衲子有轻裘缓带。则曰。非吾类也。淡泊之操。始终无间。大清顺治九年壬辰三月二十九日。出冶从天台来。省觐。师曰。汝来也。冶拜云。乞师更名。师曰。行果圆成。遂安祥而逝。世寿五十有八。僧衲四十一。塔於太白玲珑岩新庵之左。师诞於大明万历乙未十二月二十六日。得法者五十人。颂。

穷尽沤和觅指归  棒头痛处觉前非  危楼一踏虚空碎  鼻孔分明向下垂

第三十六世风穴云峨行喜禅师

蜀之资阳陈氏子。万历四十八年癸丑正月二十四日诞。年十岁时。因观死尸烂臭。乃动诸行无常之感。决志出家。父母难之。即自绝食。久而许之。遂投启尊宿披剃。徧参尊宿。皆蒙策进。略识指归。晚入天台。参灵野奇和尚。一见便问。杖头拨转。罕遇知音。狭路相逢。如何通信。奇云。云雾锁千山。师曰。未到天台。不妨疑着。奇曰。持蠡酌海。妄测浅深。师曰。不因樵子径。争到葛洪家。奇曰。峰峦挺秀。鸟道难通。师便喝。奇便打。於是亲炙座下。一日侍奇山行。奇问。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与你自己。是同是别。师曰。同则总同。别则总别。奇正色呵曰。说得道理好。师无对。奇即栏胸把住曰。除却总别异同。速道速道。师伫思。被奇蓦向悬岩一推。当下胸中宝惜。廓尔冰消。回观从前所得。如大海之一滴耳。即说偈曰。罢罢罢休休休。横眠倒卧在山丘。翻身拶碎虚空骨。万象森罗笑点头。走呈方丈。奇乃印可。命理通玄院事。奇住栖真。命典藏钥。顺治己丑九月六日。乃出源流拂子付师。师固辞。奇曰。汝但将去。已后坐断天下人舌头耳。於是礼辞北渡。值阳山大慧及诸檀护请师开法普济。次迁龙池法兴。顺治十三年丙申。受请住风穴。今乙巳竟十载矣。时北方宗唱。始自师焉。

蹑蹻担簦不计秋  机关拨动滑如油  天台痛处重加艾  大海方知一滴收

曹洞宗

青原第五世洞山良价禅师

会稽余氏子。幼从师。念心经有省乃谒云岩悟旨。授以宝镜三昧。出住豫章高安之洞山。得曹山本寂。宗风大振。权开五位。善接三根。於是洞山宗。始於斯矣。唐懿宗咸通己丑三月七日示寂。谥曰悟本。下传云居膺。膺传同安丕。丕传同安志。志传梁山观。观传大阳玄。玄传投子青。青传芙蓉楷。楷传丹霞淳。淳传长芦了。了传天童珏。珏传雪窦鉴。鉴传天童净。净传鹿门觉。觉传青州辨。辨传大明宝。宝传玉山体。体传雪岩满。满传万松秀。秀传雪庭裕。裕传灵隐泰。泰传宝应遇。遇传淳拙才。才传松庭严。严传少室改。改传俱空斌。斌传无方从。从传月舟载。载传宗镜书。书传大千润。润传慈舟念。念传湛然澄。澄传瑞白雪。以上望青原。乃三十七世矣。宗镜下。复出廪山忠寿昌经博山来雪关誾。寿昌下。乃有东苑镜天界盛。

沩仰宗

沩山灵佑禅师

曹溪第五世。嗣百丈海。福州长溪赵氏子。久为百丈典座。因司马头陀识之。踢倒净瓶。而住沩山。三十年。以橡栗为食。后得仰山。父子酬唱。大弘宗旨。唐中宗大中七年正月九日示寂。仰山慧寂。韶州怀化叶氏子。唐昭宗大顺元年示寂。仰山传南塔涌。涌传芭蕉清。清传承天确。确传罗汉宗。五世而寝。

云门宗

云门文偃禅师

曹溪第八世。嘉与张氏子。初参睦州。损足而悟大旨。后造雪峰。而益资玄要。乃嗣雪峰。示寂於五代汉之隐帝乾佑元年四月。云门传香林远。远传智门祚。祚传雪窦显。显传天衣怀。怀传法云秀。秀传佛国白。白传慧林海。海传万寿隆。九世而寝。望曹溪十六世而寂焉。云门第四世。出洞山聪。聪下出云居舜。舜传明教嵩。当宋仁宗之世。乃着传法正宗记定祖图辅教篇。目曰镡津集。入藏。

法眼宗

曹溪第十世清凉文益禅师

余杭鲁氏子。出家受具。精究毗尼。傍探儒典。乃游文藻之场。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乃谒罗汉琛禅师。於言下大彻玄旨。出住金陵。三坐道场。示寂於五代周世宗显德戊午间。谥曰大法眼。故称为法眼宗。下传清凉钦。钦传云居齐。齐传保福煦。煦传智者如。如传承天月。月传护国丰。六世而寝。益之二世。有永明延寿。寿乃天台绍国师之子。当大宋赵太祖开宝八年示寂。法眼宗望曹溪十六世而止焉。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终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塔铭(并序)

轮王御世。诚以利物为心。含识沉沦。固执尘情是念。殆非一言而可济。权设三藏以熏陶。令其空有俱捐。证乎理事无碍。由是世尊观正法之堪传。拈花于灵山会上。迦叶悟离言之妙旨。微笑于人天众前。灭度千有余年。相传二十八世。摩腾入汉。翻贝叶于天中。初祖来梁。阐别传于教外。由是立雪断臂。始契安心。六世至曹溪。派演一花开五叶。十世传临济。跨门三顿丧全机。考释迦于临济。已二十八传。遡沼祖于达磨。仅一十四世。嗟夫沼祖。生于五运。孜孜复振頺纲。乃子乃孙。碁布星分于海内。如麻如苇。敲风打雨震寰中。某幸依师席。忝在门墙。矧铭记来。勒于浮图。慨行状无闻于后世。援毫稽首。敬述端由。据夫风穴和尚。法讳延沼。出于唐季之乾宁。诞在余杭之刘氏。幼而喜素。豁达有龆齓之奇。长既业儒。超然无经世之意。一举不第。乘兴归来。投礼开元。披缁秉具。精修止观。博极群经。首见雪峰。谘临济两堂一喝。指参的派儿孙。次谒道怤。泻悬河倒浪千寻。犹怜俊哉衲子。结守廓作良朋。寓华严为纲纪。诸方法战。讵同门外之游人。南院机投。亲承入室之真子。遇风而止。开法始绍。颙师乘愿而来。灼然可支临济。单丁七载。鼎革六朝。白云山中。午夜烧松光日月。郢州衙内。铁牛机下钓鲸鲵。棒如雨点。佛祖之正令全提。喝似雷崩。衲子之命根顿断。莅众二十余年。一时道冠天下。语默涉离微。常忆江南三月里。如何通不犯。鹧鸪啼处白花香。诚然学本生知。信夫神机天纵。感仰山之悬谶。恐祖道之将危。乃升曲录木床。遂举青莲目话。鹁鸠树头鸣。句下未投真长老。动容扬古路。言前机契念阇黎。付托既得其人。始有终焉之计。时惟大宋开宝六年癸酉八月旦日。书别远近檀那。登座复为说偈。道在乘时须济物。远方来慕自腾腾。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烟夜夜灯。至中秋日。跏趺而逝。阅世七十有八。僧腊五十九夏。塔于寺前溪之西畔。缅维祖道。笔舌难穷。俯惭仰愧。

祝皇道与佛道齐昌。祖述宪章。冀师恩与亲恩永大。

铭曰。

黄面浙子  气宇如王  学兼内外  感世无常  乘悲愿力  建大法幢  适游襄沔  法战诸方  棒头取证  坐白云乡  单丁七载  用舍行藏  三会说法  六易时王  朝秦暮楚  独傲风霜  纵铁牛机  缁白心降  道启临济  独步大方  辉增日月  大振頺纲  子孙蛰蛰  嫩桂昌昌  某生甚幸  感佩余光  稽首再拜  [惏-木]惕彷徨

祈法脉而永久。

祝国祚以悠长。勒斯真[石*民]。来哲其详。

大清康熙五年岁次丙午暮春远孙果性熏沐顿述

许昌比丘(觉心 通一 真善)助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