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二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五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老聪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聪之道,

〔疏〕姓庚桑,名楚,老君之弟子,盖隐者也。役,门人之称;古人事师,共其驱使,不惮艰危,故称役也。而老君大圣,弟子极多,门人之中,庚桑楚最胜,故称偏得也。

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絮然仁者远之;

〔注〕画然,饰知;絮然,矜仁。

〔疏〕畏垒,山名,在鲁国,臣#1仆隶;妾,接也;言人以仁智为臣妾,庚桑子悉弃仁智以接事君子也。楚既幽人,寄居山薮,情敦素朴,心鄙浮华;山旁士女,竞为臣妾,故画然舒#2智自明炫者,斥而去之;絮然矜仁苟异於物者,今其疏远。

拥肿之与居,

〔注〕拥肿,朴也。

鞅掌之为使。

〔注〕鞅掌,自得。

〔疏〕拥肿鞅掌,皆淳朴自得之貌也。斥弃仁智,淡然归实,故淳素之士与其同居,率性之人共其跃使。

居三年,畏垒大禳。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注〕异其弃知而任愚。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注〕夫与四时俱者无近功。

〔疏〕大秾,丰也。酒,微惊貌也。居住三年,山中大熟,畏垒百姓弃其私道云:庚桑子初来,我微惊异。本我日计,利益不足称;岁计至,功其有余。盖贤圣之人,与四时合度,无近功故日计不足,有远德故岁计有余。三岁一闰,天道小成,故居三年而畏垒大秾。

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疏〕庶,慕也。几,近也。尸,主也。庚桑大贤之士,慕近圣人之德,何不相共尊而为君,主南面之事,为立社稷,建其宗庙,祝祭依礼,岂不善邪。

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弟子异之。

〔疏〕忽闻畏垒之人立为南面之主,既乖无为之道,故释然不悦。门人未明斯趣,是以怪而异之也。

庚桑子曰:弟子何异於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注〕夫春秋生气#3,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

〔疏〕夫春生秋实,阴阳之怛;夏长冬藏,物之常事。故春秋岂有心施於万宝,而天然之道已自行焉,故忘其生有之德也。实#4亦有作宝字者,言二仪以万物为宝,故逢秋而成就也。

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

〔注〕直自往耳,非由知也。

〔疏〕四面环各一堵,谓之环堵也,所谓方丈室也。如死尸之寂泊,故言尸居。

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问,我其杓之人邪。

〔注〕不欲为物标杓。

〔疏〕窃窃,平章偶语也。俎,切肉之几;豆,盛脯之具;皆礼器也。夫群龙无首,先圣格言;蒙德养恬,后贤轨辙。今细碎百姓,偶语平章,方欲礼我为贤,尊我为主,便是物标杓,岂曰栖隐者乎。

吾是以不释於老聪之言。

〔注〕聘云,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尔,今畏垒反此,故不释然。

〔疏〕老君云:成功弗居,长而不宰。楚既虔察师训,畏垒反此,故不释然力

弟子曰:不然。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貌鳍为之制;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萋狐为之祥。

〔注〕弟子谓大人铃有丰禄也。

〔疏〕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六尺曰步,七尺曰仞。鱿,小鱼而有脚,此非馄大鱼也。制,擅也。夫寻常小渎,岂馄鲸之所周旋。而统鳍小鱼,反以为美;步仞丘陵,非大兽之所k藏隐,而妖篓之狐,用之为吉祥。故知巨兽叉隐深山,大人应须厚禄也。

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

〔疏〕尊贵贤人,擢授#5能者,有善先用,与其利绿。尧舜圣人,尚且如是,况畏垒百姓,敢异前修。夫子通人,幸听从也。

庚桑子曰:小子来。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吞舟之鱼,旸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乌兽不厌高,鱼鳌不厌深。

〔注〕去利远害乃全。

〔疏〕其兽极大,口能含车,孤介离山,则不免网罗为其息害。吞舟之鱼,其质不小,波荡失水,蚁能害之。故乌兽高山,鱼氅深水,岂好异哉?盖全身远害,鱼乌尚尔,而况人乎。

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

〔注〕若婴身於利禄,则粗而浅。

〔疏〕眇,远也。夫栖遁之人,全形养生者,故当远迸尘俗,深就山泉,若婴於利禄,则粗而浅也。

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

〔注〕二子,谓尧舜。

〔疏〕二子,谓尧舜也。唐虞圣逵,乱人之本,故何足称邪。

是其於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

〔注〕将令后世妄行穿凿而殖秽乱也。

〔疏〕将令后世妄行穿凿而殖秽乱。辫别也。物性之外,别立尧舜之风,以教述令人仿效者,犹如凿破好垣墙,种植蓬蒿之草以为蕃屏者也。

简发而栉,数米而炊,

〔注〕理锥刀之末也。

〔疏〕譬如择简毛发,梳以为发,格量米数,炊以供养,利益盖微,为捐更甚。

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注〕混然一之,无所治为乃济。

〔疏〕祖迷尧舜,私议窃窃,此盖小道,何足救世。

举贤则民相轧,

〔注〕将戾拂其性以待其所尚。

任知则民相盗。

〔注〕真不足而以知继之,则伪矣,伪以求生,拖盗如何。

〔疏〕相盗。轧,伤也。夫举贤授能,任知先善,则争为欺侮,盗诈百端,趋竞路开,故更相害也。

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目中穴坏。

〔注〕无所复顾。

〔疏〕数物者,谓举贤任知等也。此教浮薄,不足令百姓淳厚也。而苍生食利之心,甚自殷动,私情怨忿,遂生篡弒,课危社稷,正昼为盗,攻城穿壁,日中穴坏也。

吾语汝,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问,其末存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也。

〔注〕尧舜遗其述,饰伪播其后,以致斯弊。

〔疏〕唐虞揖让之风,会成篡逆之乱。乱之根本,起自尧舜,千载之后,其弊不绝,黄巾赤眉,则是相食也。

南荣趣蹴然正坐曰:若趣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

〔疏〕姓南荣,名越,庚桑弟子也。蹴然,惊悚貌。南荣既闻斯义,心生慕仰,於是惊惧正容,勤诚请益云:越年老,精神暗昧,凭托何学,方逮斯言?

庚桑子曰:全汝形,

〔注〕中#6其分也。

抱汝生,

〔注〕无揽乎其生之外也。

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也。

〔疏〕不逐物境,全形者也;守其分内,抱生者也。既正分全生,神凝形逸,故不复役知思虑,营营徇生也。三年虚静,方可及乎斯言。此庚桑教南荣之辞也。

南荣趣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盲者不能自见;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狂者不能自得。

〔注〕目与目,耳与耳,心与心,其形相似而所能不同,苟有不同,则不可强#7相法效也。

〔疏〕夫盲聋之士,与几常之人耳目无异,而盲者不见色,聋者不闻声;风狂之人,与不狂之者形貌相似,而狂人失性,不能自得。南荣举此三谕#8以况一身,不解至道之言与彼盲聋何别,故《内篇》云,非唯形骸有聋盲,夫智亦有之也。

形之与形亦辟矣,

〔注〕未有闭之。

而物或问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

〔注〕两形虽开,而不能相得,将有间也。

〔疏〕辟,开也,问,别也。夫盲与不盲,二形孔窍俱开;见与不见,於物遂有问别。而盲聋求於间见,终不可得也,亦犹南荣求於解悟,无由致之。

今谓趣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趣勉闻道达耳矣。

〔注〕早闻形隔,故难化也。

〔疏〕全形抱生,已如前释。重述所间#9,以彰问旨。

庚桑子曰:辞尽矣。曰#10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

〔疏〕奔蜂,细腰土蜂也。藿,豆也。蠋者,豆中大青虫。越鸡,荆鸡也。鲁鸡,今之蜀鸡也。奔蜂细腰,能化桑虫为己子,而不能化藿。越鸡小,不能伏鹄卵;蜀鸡大,必能之也。言我才劣,未能化大,所说辞情,理尽於此也。

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与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见老子。

〔疏〕夫鸡有五德:头戴冠,礼也;足有距,义也;得食相呼,仁也;知时,智也;见敌能距,勇也。而鲁越虽异,天德则同,所以有能与不能者,才有大小也。我类越鸡,才小不能化子,子何不南行往师,以谒老君。

南荣趣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疏〕赢,裹也,僧也,慕圣情殷,昼夜不息,终乎七日,方见老君也。

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南荣趣曰:唯。

〔疏〕自,从也。问云:汝从桑楚处来?南荣赵曰:唯,直敬应之声也。答云如是。

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

〔注〕挟三言而来故。

〔疏〕偕,俱也。老子圣人,照机如镜,未忘仁义,故刺以偕来。理挟三言,故讥之言众也。

南荣趣惧然顾其后。

〔疏〕惧然,惊貌也。未达老子之言,忽闻众来之说,顾昤其后,恐有多人也。

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乎?

[疏〕谓者,言意也。我言偕来,讥汝挟三言而来。汝视其后,是不知吾谓也。

南荣趣俯而暂,仰而叹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

〔疏〕俯#11,低头也。自知暗昧,不达圣言,於是俯首羞惭,仰天叹息,神魂恍忽,情彩章惶。岂直丧其形容,亦乃失其咨问。

老子曰:何谓也?

〔疏〕问其所言有何意谓。

南荣趣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

〔疏〕朱愚,犹专愚,无知之貌也。若使混沌尘俗,则有愚痴之名;若也#12运智人问,更致危身之祸。祸败在己,故云愁躯也。

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趣之所患也,愿因楚而问之。

〔疏〕仁者,兼爱之迸,义者,成物之功;并是先圣连庐,非所以全身远害者也。故不仁不义,则伤物害人;行义行仁,则乖真背道。未知若为处心,免兹息害。寄此三言,因桑楚以为媒,愿留听於下问。

老子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问,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

〔疏〕吾昔观汝形貌,已得汝心。今子所陈毕#13挟三衍。以子之言,於是信验。

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汝亡人哉,惘惘乎。

〔疏〕规规,细碎之谓也。汝用心细碎,怀兹三卫,犹如童稚小兄,丧失父母也;似僧揭竿木,寻求大海,欲测深底,其可得乎。汝是亡真失道之人,亦是溺丧逃亡之子,芒昧何所归依也。

汝欲及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

〔疏〕荣赵践於圣迸,溺於仁义,纵欲还原及本,复归於实生#14真情,疮疣已成,无由可入,大圣运慈,深可哀愍也。

南荣趣请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恶,十日自愁,复见老子。

〔疏〕既失所问,情识芒然,於是退就家中,思惟旬日,征求所好之道德,除遣所恶之仁义。末能契道,是以悲愁,庶其请益,仍见老子。

老子曰:汝自洒濯,熟#15哉郁郁乎。然而其#16中津津乎犹有恶也。

〔疏〕归家一旬,遣除五亿,涤荡秽累精熟。以吾观汝气,郁郁乎乎,虽复加功,津津尚漏,以此而验,恶犹未尽也。

夫外获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挞;内获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挞。

〔注〕键,关键#17也。耳目,外也;心衍,内也。夫全形抱生,莫若忘其心衍,遗其耳目。若乃声色鞑於外,则心衍塞於内;欲恶获於内,则耳目丧於外;固铃无得无#18失而后为通也。

〔疏〕获者,系缚之名。键者,关闭之目。繁者,急也。缪者,殷勤也。言人外用耳目而为声色所获者,则心神闭塞於内也;若内用心智而为欲恶所牵者,则耳目闭塞於外也;此内外相感,铃然之符。假令用心禁制,急手捉持,殷勤绸缪,亦无由得也。夫唯精神定於内,耳目静於外者,方合全生之道。

外内获者,道德不能持,而况放道而行者乎。

〔注〕偏鞑由不可,况外内俱鞑乎。将耳目眩惑於外,而心卫流荡於内,虽繁手以执之,绸缪以持之,弗能止也。

〔疏〕偏执滞边,已乖生分,况内外鞑#19溺,为惑更深。纵有怀道抱德之士,尚不能扶持,况放散玄道而专行此惑,欲希禁止可得乎。

南荣趣曰: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20,病者犹未病也。

〔疏〕闲里有病,邻里问之,病人能自说其病状者,此人虽病,犹未困重而可疗也。亦犹南荣虽愚,能自陈过状,庶可教也。

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

〔疏〕夫药以疗疾,疾愈而药消;教以机悟,机悟而教息。苟其本不病,药复不消,教资不忘,机又不悟,不谓#21饮药以加其病。

趣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疏〕经,常也。已,止也。夫圣教多端,学门匪一,今#22所谓,卫请全生,心之所存,止在於此,如蒙指诲,辄奉为常。

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

〔注〕不离其性。

〔疏〕守真不二也。

能勿失乎?

〔注〕还自得也。

〔疏〕自得其性也。

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

〔注〕当则吉,过则凶,无所卜也。

〔疏〕履道则吉,徇物则凶,斯理必然,岂用卜筮。

能止乎?

〔注〕止於分也。

〔疏〕不逐分外。

能已乎?

〔注〕无追故逵。

〔疏〕已过不追。

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

〔注〕全我而不效彼。

〔疏〕诸,於也。拾弃效彼之心,追求己身之道。

能鲦然乎?

〔注〕无停述也。

〔疏〕往来无系止。

能恫然乎?

〔注〕无节碍也。

〔疏〕顺物无心也。

能儿子乎?

〔疏〕同於赤子也。

儿子终日嗥而啦不嘎,和之至也,

〔注〕任声之自出,不由於喜怒。

〔疏〕哑,喉塞也。哽,声破。任气出声,心无喜怒,故终日唬号,不破不塞,淳和之守,遂至於斯。

终日握而手不悦,共其德也;

〔注〕任手之自握,非独得也。

〔疏〕找,拘寄,劳#23倦者,为其淳和与玄道至德同也。

终日视而目不啧,偏不在外也。

〔注〕任目之自见,非系於色也。

〔疏〕暄,动也。任眼见视,视不动目,不偏滞於外尘也。

行不知所之,

〔注〕任足之自行,无所趣。

〔疏〕之,往也。泛若不系之舟,故虽行而无所的诣也。

居不知所为,

〔注〕纵体而自任也。

〔疏〕恬淡无为,寂寞之至。

与物委蛇,

〔注〕斯顺之也。

〔疏〕接物无心,委曲随顺。

而同其波。

〔注〕物波亦波。

〔疏〕和光混述,同其波也。

是卫生之经已。

〔疏〕总指已前,结成义也。

南荣趣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

〔注〕若#24能自改而用此言,更欲目#25谓至人之德。

〔疏〕如前所说卫生之经,依而行之,合於玄道。至人之德,止此可乎?

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

〔注〕能乎,明非自尔。

〔疏〕南荣拘束仁义,其日固久,余闻圣教,方解卫生。譬彼冬冰,逢兹春日,执滞之心,於斯释散。此因学致悟,非率自然。能乎,明非真也。此则老子答越之辞也。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

〔注〕自无其心,皆与物共。

〔疏〕夫至人无情,随物兴感,故能同苍生之食地,共常品,而乐天。交,共也。

不以人物利害相樱,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

〔疏〕搂,扰乱也。夫至人虚心,顺世,与物同波,故能息怪异於常生,绝谋谈於黎首。既不以事为事,何利害之能扰乎。

鲦然而往,恫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

〔疏〕重举前文,结成其义。

曰:然则是至乎?

〔注〕谓己便可得此言而至邪。

〔疏〕谓闻此言,可以适极。南荣不敏,重问老君。

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

〔注〕非以此言为不至也,但能闻而学者,非自至耳。苟不自至,则虽闻至言,适可以为经,胡可得至哉。故学者不至,至者不学也。

〔疏〕夫云能者,奖劝之辞也。此言虽至,犹是荃蹄,既曰告汝,则因禀学。然学者不至,至者不学,在荃异鱼,故曰未也。此是老子重答南荣。

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疏〕虚冲凝淡,寂寞无情,同槁木而不荣,类死灰而忘照。身心既其双遣,何行动之可知乎。卫生之要也。

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注〕祸福生於失得,人灾由於爱恶。今槁木死灰,无情之至,则爱恶失得无自而来。

〔疏〕夫祸福生乎得丧,人灾起乎美恶。今既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得丧两忘,美恶双遣,尚无冥昧之责,何入灾之有乎。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则真所发者天光耳,非人耀。

〔疏〕夫身者神之舍,故以至人为道德之器宇也。且德宇安泰而静定者,其发心照物,由乎自然之智光。

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26,

〔注〕天光自发,由人见其人,物见其物。物各自见而不见彼,所以泰然而定也。

〔疏〕几庸之人,不能测圣,但见韦於众庶,不知天光遐照也。

人有修者,乃今有恒;

〔注〕人而修人,则自得矣,所以常泰。

〔疏〕怛,常也。理虽绝学,道亦资求,故有真修之人,能会凝常之道也。

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

〔注〕常泰,故能反居我宅而自然#27获助也。

〔疏〕体常之人,动以吉会,为苍生之所舍止,皇天之所福助,不亦宜乎。

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

〔注〕出则天子,处则天民,此二者俱能。以泰然而自得之,非为而得之也。

〔疏〕出则君后,处则逸人,皆以临道体常,故致斯功者也。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

〔注〕几所能者,虽行非为,虽习非学,虽言非辩。

〔疏〕夫为於分内者,虽为也不为,故虽学不学,虽行不行,虽辩不辩,岂复为於分外,学所不能邪。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注〕所不能知,不可强知,故止斯至#28。

〔疏〕率其所能,止於分内,所不能者,不强知之,此临学之至妙。

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注〕意虽欲为,为者叉败,理终不能。

〔疏〕若有心分外,即不以分内为是者,斯败自然之性者也。

备物以将形,

〔注〕因其自备而顺其成形。

〔疏〕将,顺也。夫造化洪炉,物皆备足,但顺成形,於理问学。

藏不虞以生心,

〔注〕心自生耳,非虞而出之。虞者,亿度之谓。

〔疏〕夫至人无情,物感斯应,包藏圣者智,遇物生心,终不预谋所为虞度者也。

敬中以达彼,

〔注〕理自达彼耳,非慢中而敬外。

〔疏〕中,内智也。彼,外境也。敬重神智,不敢轻染,智既凝寂,境自虚通。

若是#29而万恶至者,皆天也,

〔注〕天理自有穷通。

而非人也,

〔注〕有为而政恶者乃是人。

〔疏〕若文王之拘美里,孔子之困匡人,智非不明也,人非不圣也,而遭斯万恶穷否者,盖由天时运命耳,岂人之所为哉。

不足以滑成,

〔注〕安之苦命,故其成不滑。

〔疏〕滑,乱也。体道会真,安时达命,纵遭万恶,不足以乱於大成之心o

不可内於灵台。

〔注〕灵台者,心也,清畅,故忧息不能入。

〔疏〕内,入也。灵台,心也。妙体空静,故世物不能入其灵台也。

灵台者有持,

〔注〕有持者,谓不动於物耳,其实非持。

〔疏〕惟贵能持之心,竟不知所以也。

而不知其所持,

〔注〕若知其所持则持之。

而不可持者也。

〔注〕持则失也。

〔疏〕若有心执持,则失之远矣,故不可也。

不见其诚己而发,

〔注〕此妄发作。

每发而不当,

〔注〕发而不由己诚,何由而当。

〔疏〕以前显得道之士智照光明,此下明丧真之人妄心乖嘿#30。诚,实也。未曾反照实智而辄#31妄发迷心,心既不真,故每乖实当也。

业入而不舍,

〔注〕事不居其分内。

〔疏〕业,事也。世事樱扰,每入心中,不达违从,故不能舍止。

每#32更为失。

〔注〕发由己诚,乃为得也。

〔疏〕每妄发心,绿逐前境,自谓为得,翻更丧真。

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问#33之中者,鬼得而诛之。

〔疏〕夫人鬼幽显,乃日殊涂,至於推诚履信,道理无隔。若彼乖分失真,叉招报应,伟怨相感,所以遭诛,则材伯彭生之类是也。

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后能独行。

〔注〕幽显无愧於心,则独行而不惧。

〔疏〕幽显二涂,分明无谴,不犯於物,故独行不惧也。

券内者,行乎无名;

〔注〕券,分也。夫游於分内者,行不由於名。

〔疏〕券,分也。无名,道也。履道而为於分内者,虽行而无名进也。

券外者,志乎期费。

〔注〕有益无益,期欲损己以为物也。

〔疏〕期,卒也。立志矜矫,游心分外,终无成益,卒有费损也。

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

〔注〕本有斯光,因而用之。

〔疏〕庸,用也。游心无名之道者,其所用智,日有光明也。

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

〔注〕虽己所无,犹借彼而贩卖也。

〔疏〕志求之分外,要期声名而贪损神智者,意唯名利,犹高价贩卖之人。

人见其歧,犹之魁然。

〔注〕夫期费者,人已见其趺矣,而犹自以为安。

〔疏〕企,危也。魁,安也,锐情责取,分外企求,他人见其危乎,犹自以为安隐,愚之至也。

与物穷者,物入焉;

〔注〕穷,谓终始。

〔疏〕舍止之谓也。物我冥符而穷理尽性者,故为外物之所归依之也。

与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

〔注〕且,谓券外而趺者。趺者不立,焉能自容。不能自容,焉能容人。

人不获容则去也。

〔疏〕聊与人涉,苟且於浮华,责利求名,身尚矜企,心灵躁竞,不能自容,何能容物邪。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

〔注〕身且不能容,则虽己非己,况能有亲乎。故尽是他人。

〔疏〕褊狭不容,则无亲爱;既无亲爱,则尽是他人。逆件既多,伟敌非少,欲求安泰,其可得乎。

兵莫僭于志,模邹为下;

〔注〕夫志之所搂,焦#34火凝水#35,故其为兵甚於剑战也。

〔疏〕兵戈,锋刃之徒,镇娜,良剑也。夫僭毒伤害,莫甚乎心。心志所绿,不疾而速,故其为损害甚於镇娜。以比#36校量,剑战为下。

寇莫大於阴阳,无所逃於天地之问。

〔疏〕寇,敌也。域心得丧,喜怒战於胸中,其寒凝水,其热焦火,此阴阳之寇也。夫助敌巨寇,犹可逃之,而兵起内心,如何避邪。

非阴阳贼之,心则使之也。

〔注〕心使气,则阴阳征结於五藏而所在皆阴阳也,故不可逃。

〔疏〕此非阴阳能贼害於人,但由心有躁竞,故使之然也。

道通,其分也#37,其成也毁也。

〔注〕成毁无常分而道皆通。

〔疏〕夫物之受气,各有崖限,妍丑善恶,察分毁成。而此谓之成,彼谓之毁,道以通之,无不备足。

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

〔注〕不守其分而求备焉,所以恶分也。

〔疏〕夫荣辱寿夭,禀自天然,素分之中,反己备足。分外驰者而求备焉,游心是非之境,恶其所受之分也。

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

〔注〕本分不备而有以求备,所以恶备也。若其本分素备,岂恶之哉。

〔疏〕造物已备而嫌恶之,岂知自然先已备矣。

故出而不反,见其鬼;

〔注〕不反守其分内,则其死不久。

〔疏〕夫出愚惑,妄逐是非之境而不能反本还原者,动之死地,故见为鬼#38也。

出而得,是谓得死。

〔注〕不出而无得,乃得生。

〔疏〕其出心逐物,遂其欲情而有所获者,此可谓得死灭之本。

灭而有实,鬼之一也。

〔注〕已灭其性矣,虽有斯生,何异於鬼。

〔疏〕迷灭本性,谓身实有,失死不殊,故与鬼为一也。

以#39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

〔注〕虽有斯形,苟能旷然无怀,则生全而形定也。

〔疏〕象,似也。虽有斯形,似如无者,即形非有故也。旷然忘我,故心灵和光而止定也。

出无本?

〔注〕钦然自生,非有本。

入无家。

〔注〕钦然自死,非有根。

〔疏〕出,生也,入,死也。从无出有,有无根原,自有还无,无乃无窍穴也。

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

〔疏〕剽,末也,亦原二也。本亦作探字,今随字读云。言从无出有,实有此身,推索因由,意#40无处所,自古至今,甚为长远,寻求今古#41,竟无本末。

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

〔注〕言出者自有实耳,其所出无根窍以出之。

〔疏〕有所出而无窍穴者,以凡观之,谓其有实,其实不有也。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

〔注〕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

〔疏〕宇者,四方上下也。方物之生,谓其有实,寻责宇中,竟无来处。宇既非矣,处岂有邪。

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今之长无极。

〔疏〕宙者,往古来今也。时节赊长,谓之今古,推求代叔,竟无本末。宙既无矣,本岂有邪。

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42而无见其形。

〔注〕死生出入,皆钦然自尔,无所由,故无所见其形。

〔疏〕出入,由生死也。谓其出入生死,故有出入之名,推穷性理,竟无出入处所之形而可见也。

是谓天门。

〔注〕天门者,万物之都名也。谓之天门,犹云众妙之门也。

〔疏〕天者,自然之谓也;自然者,以无所由为义。言万有皆无所从,莫测所以,自然为造物之门户也。

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

〔注〕死生出入,皆钦然目尔,未有为之者也。然有聚散隐显,故有出入之名;徒有名耳,竟无出入,门其安在乎?故以无为门。以无为门,则无门也。

〔疏〕夫天然之理,造化之门,徒有其名,竟无其实,而一切万物,从此门生,故郭注云以无为门。以无为门,则无门矣。

有不能以有为有,

〔注〕夫有之未生,以何为生乎?故必自有耳,岂有之所能有乎。

〔疏〕有既有矣,焉能有有?有之未生,谁生其有?椎求淅有,竟无有也。

必出乎无有。

〔注〕此所以明有之不能为有而自有耳,非谓无能为有也。若无能为有,何谓无乎。

〔疏〕夫已生未生,二俱无有,此有之出乎无有,非谓此无能生有。无若生有,何谓无乎。

而无有一无有。

〔注〕一无有则遂无矣。无者遂无,则有自钦生明矣。

〔疏〕不问百非四句,一抄皆无,故谓一无有。

圣人藏乎是。

〔注〕任其自生而不生生。

〔疏〕玄德圣人,冥真契理,藏神隐智,其在兹乎。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疏〕玄古圣人,得道之士,知与境合,故称为至。

恶乎至?

〔疏〕何至所由,有何为至?

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弗可以加矣。

〔疏〕此显至之体状也。知既造极,观中皆空,故能用诸有法,未曾有一物者也,可谓精微至极,穷理尽性,虚妙之甚,不复可加矣。

其次以为有物矣,

〔疏〕其次以下,未达真空,而诸万境,用为有物也。

将以生为丧也,

〔注〕丧其散而之乎聚也。

以死为反也,

〔注〕还融液也。

〔疏〕丧,失也。流俗之人,以生为得,以死为丧。今欲反於迷情,故以生为丧,以其无也;以死为反,反於空寂,虽未尽於至妙,犹齐於死生。

是以分已。

〔注〕虽欲均之,然已分也。

〔疏〕虽齐死生,犹见死生之异,故从非有而起分别也。

其次曰始无有,既而有生,生俄而死;以无有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尸;孰知有无死生之一守#43者,吾与之为友。

〔疏〕其次以下,心知稍合,而始本无有,从无有生,俄顷之问,此生彼灭。故用无为其头,以生为其形体,以死为其尸。谁能知有无生死之不二而以此修守者,庄生狎而友朋#44,斯人犹难得也。

是三者虽异,公族也,

〔注〕或有而无之,或有而一之,或分而齐之,故谓三也。此三者,虽有尽与不尽,然俱能无是非於胸中,故谓之公族。

〔疏〕三者,谓以无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尸是也。於一体之中而起此三异,犹如楚家於一姓之上分为三#45族。

昭景也,着戴也,甲氏也,着封也,非一也。

〔注〕此四者虽公族,然已非一,则向之三者已复差之。

〔疏〕昭屈景,楚之公族三姓。昔屈原为三闲大夫,掌三族三姓,即斯是也。此中文略,故直言昭景。王孙公子,长大加冠,故着衣而戴冠也。各有品秩,咸往职官,因官赐姓,故甲第氏族也。功绩既着,封之茅土,枝派分流,故非一也。犹如一道之中,分为有无生死,种类不同,名实各有异,故引其族内譬也。

有生,赃也,

〔注〕直聚气也。

〔疏〕默,疵也。无有此形质而谓之生者,直是聚气成疵赃,非所贵者也。

披然曰移是。

〔注〕既披然而有分,则各是其所是矣。是无常在,故曰移。

〔疏〕披,分散也。天道无彼我而物有#46是非,是非不定,故分散移徙而不常也。其移是之状,列在下文。

尝言移是,非所言也。

〔注〕所是之移,已着於言前矣。

〔疏〕理形是非,故或言耳。然是非之移,非忠言也。

虽然,不可知者也。

〔注〕不言其移,则其移不可知,故试言也。

〔疏〕虽复是非不由於言,而非言无以知是非,故试言是非,一遣於是非。名不寄言,则不知是非之无是非也。

腊者之有胜肢,可散而不可散也;

〔注〕物各有用。

〔疏〕腊者,大祭也。肌,生百叶也。赅,备也,亦言是牛琥也。腊祭之时,牲牢甚备,至於四枝五藏,并皆陈设。祭事既讫,方复散之,则以散为是;若是祭未了,则不合散,则以散为不是。是知是与不是,移是无常。

观室者周於寝庙,又适期偃#47焉,

〔注〕偃,谓屏厕。

〔疏〕偃,屏厕也。祭事既竟,斋官与饮,施设余砟屋室之中,观看周旋於寝庙之内。饮食既久,应须便僻,故往囿团而便尿也。饮食则以寝庙为是,便尿则以囿国为是,是非无常,竟何定乎?腊者明聚散无怛,观室显处所不定,俱无是非也。

为是举移是。

〔注〕寝庙则以飨燕,屏厕则以偃溲#48;当其偃波,则寝庙之是移於屏厕矣。故是非之移,一彼一此,谁能常之。故至人因而乘之则均耳。

请常言移是。是以生为本,

〔注〕物之变化,无时非生,生则所在皆本也。

〔疏〕夫悲忘生死者,则无是无非者也,祇为滞生,所以执是也。铃能遣生,是将安寄?故知移是以生为本。

以知为师,

〔注〕所知虽异,而各师其知。

因以乘是非;

〔注〕乘是非者,无是非也。

〔疏〕因其师知之心,心乘是非之用,岂知师知者颠倒是非者无是非乎。

果有名实,

〔注〕物之名实,果各自有。

〔疏〕夫物云云,悉皆虚幻,刍狗万像,名实何於#49。倒置之徒,谓次定有此名实也。

因以己为质;

〔注〕质,主也。物各谓己是,足#50以为是非之主。

〔疏〕质,主也。妄执名实,遂用己为名实之主而竞是非也。

使人以为己节,

〔注〕人皆谓己是,故莫通。

〔疏〕节者,至操也。既迷名实,又滞是非,遂使无识之人,坚执虚名以为节操也。

因以死偿节。

〔注〕当其所守,非真#51脱也。

〔疏〕守是非以成志操,殷乎不技,期死执之也。

若然者,以用为知,以不用为愚,以彻为名,以穷为辱。

〔注〕不能随所遇而安之。

〔疏〕以炫耀为智,晦进为愚,通彻为.荣名,穷塞为耻辱,若然者,岂能一穷通荣辱乎。

移是,今#52之人也,

〔注〕玄古之人,无是无非,何移之有。

〔疏〕夫固执名实,移滞是非,浇季浮伪,今世之人也,岂上古淳和质朴之士乎。

是蜩与莺鸠同於同也。

〔注〕同共是其所同。

〔疏〕蜩膏二虫,以蓬蒿为是。二虫同是,未为通见,移是之人,斯以类也。蜩同於鸠,鸠同於蜩,故曰同於同也。

踞市人之足,则辞以放惊,

〔注〕称己脱误以谢之。

〔疏〕跟,蹋也,履也。履蹋市崖之人不相识者之节脚,即谢云,己傲慢放纵错杂误而然,非故为也者。

兄则以妪,

〔注〕言妪翎之,无所辞谢。

〔疏〕蹋着兄弟之足,则妪翎而怜之,不以言愧。

大亲则已矣。

〔注〕明恕素足。

〔疏〕若父蹋子足,则默#53然而已,不复辞费。故知言辞往来,虚#54伪不实。

故曰,至礼有不人,

〔注〕不人者,视人若己。视人若已则不相辞谢,斯乃礼之至也。

〔疏〕自彼两志,视人若己,不允人者己外,何辞谢之有乎。斯至礼也。

至义不物,

〔注〕各得其宜,则物皆我也。

〔疏〕物我双遣,妙得其宜,不却我外有物,何裁#55非之有。斯至义。

至知不谋,

〔注〕谋而后,知非自然知。

〔疏〕率性而照,非谋谟而智,斯至智也。

至仁无亲,

〔注〕譬之五藏,未曾相亲,而仁已至矣。

〔疏〕方之手足,更相御用,无心相为,而相济之功成矣,岂有亲爱於其问哉。

至信辟金。

〔注〕金玉者,小信之质耳,至信则除矣。

〔疏〕辟,除也。金玉者,信之质耳,至信则弃除之矣。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56,去德之累,达道之塞。

〔疏〕彻,毁也。勃,乱也。缪,系缚也。此略标名,下具显释也。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

〔疏〕荣贵,富赡、高显、尊严、声名、利禄,六者乱情志之具也。

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

[疏〕容貌、变动、颜色、辞理、气调、情意,六者绸缪系缚心灵者也。亦有作谬字者,解心之谬妄也。

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

〔疏〕憎恶、爱欲、欣喜、志怒、悲哀、欢乐,六者德家之息累也。

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疏〕去拾、从就、责取、施与、知虑、彼能,六者蔽真道也。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注〕荡,动也。

〔疏〕四六之病,不动荡於胸中,则心神平正,正则安静,静则照明,明则虚通,虚则恬淡无为,应物而无不穷也。

道者,德之钦也;

〔疏〕道是所修之法,德是临人之法。重人轻法,故钦仰於道。

生#57者,德之光也;

〔疏〕天地之大德日生,故生化万物者,盛德之光华也。

性者,生之质也。

〔疏〕质,本也。自然之性者,是禀生之本也。

性之动,谓之为;

〔注〕峡性自动,故称为耳;此乃真为,非有为也。

〔疏〕率性而动,分内而为,为而无为,非有为也。

为之伪,谓之失。

〔疏〕感物而动,性之欲#58伪情,分外有为,谓之丧道也。

知者,接也;知者,谟也;

〔疏〕夫交接前物,谋模情事,故谓之知也。

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

〔注〕夫目之能视,非知视而亲也;不知视而视,不知知而知耳,所以为自然。若知而后为,则知伪也。

〔疏〕睨,视也。夫目之张视也,不知所以视而视,视有明暗。心之能知,不知所以知而知,而知有深浅。目不能视而不可强视,心不能知而不可强知,若有分限,故犹如睨也。

动以不得已之谓德,

〔注〕若得已而动,则为强动者,所以失也。

〔疏〕夫迫而后动,和而不习,不得已而用之,可谓盛德也。

动无非我之谓治,

〔注〕动而效彼则乱。

〔疏〕率性而动,不拾我效物,合於正理,故不乱。

名相反而实相顺也。

〔牌〕有彼我之洛,故反;各#59得其实,则视。

〔疏〕有彼我是非之名,故相反;无彼我是非之实,故实相顺也。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

〔注〕善中则善取誉矣,理常俱。

〔疏〕羿,古之善射人。工,巧也。羿弯弓放矢,工中前物,尽射家之微妙。既有斯侠,则擅斯名,使己无令誉,不可得也!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注〕任其自然,天也;有心为之,人也。

〔疏〕前起譬,此合论也。圣人妙契自然,功侔造化,使莘品日用不知,不显其连,此诚难也。故上文云使天下兼忘我难。

夫工乎天而偎乎人者,唯全人能之。

〔注〕工於天,即偎於人矣,谓之全人,全人则圣人也。

〔疏〕俍,养鸟全人,神人也。夫巧合天#60然,善能晦透,泽及万世而日用不知者,其神人之谓乎。神人无功,故能之耳。

唯虫能虫,唯虫能天。

〔注〕能还守泸,即是能天。

〔疏〕鸟飞兽走,能虫也;蛛网蜕丸,能天也。皆察之造物,岂仿效之所政哉。

全人恶天?恶人之天?

〔疏〕夫全德之人,神功不侧,岂嫌己之素分而恶人之所禀哉?盖不然,率顺其天然而已矣。

而况吾天乎人乎。

〔注〕都不知而任之,斯而#61谓工乎天。

〔疏〕天乎人乎,不见人天之异,都任之也。尔自遗天人美恶,犹有天人。此可混一天人,不见天人之异也。吾者,论主假自称也。

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

〔注〕威以取物,物必逃之。

〔疏〕假有一雀,羿善射,射铃得之。以此灭猛,猛非由德慧,故所获者少,所逃者多。以威御世,其义亦尔。

以天下为天之笼,则雀无所逃。

〔注〕天下之物,各有所好,所好各得,则逃将安在。

〔疏〕大#62道旷荡,无不制围,故以天地为笼。是知以威取物,深乖大造。

是故汤以庖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

〔疏〕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能调鼎,负玉鼎以干汤。汤知其贤也,又顺其性,故以庖厨而笼之。百里奚没狄,狄人爱羊皮,秦穆公以五色羊皮而赎之。又云:百里奚好着五色羊皮裘,号曰五羖大夫。而汤圣穆贤,俱能好士,故得此二人,用为良佐,皆顺其本性,所以笼之。

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疏〕顺其所好,则天下无难;逆其本性而笼得者,未之有也。

介者侈画,外非誉也;

〔注〕画,所以饰容貌也。刖者之貌既以亏残,则不复以好丑在怀,故栘而弃之。

〔疏〕介,刖也。栘,去也。画,装也,装严服饰,本为容仪。残刖之人,形貌残损,至於非誉荣辱,无复在怀,故栘而弃之。

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

〔注〕无赖於生,故不畏死。

〔疏〕胥靡,徒役之人也。千金之子固贵其身,仆隶之人不重其命,既不矜惜,故登危而不怖惧也。

夫#63复诸不馈而忘人,

〔注〕不识人之所惜。

〔疏〕馈,本亦有作愧字者,随字读 之。夫复於本性,胥以成之,既不拾己效人,遂弃忘於愧谢,斯忘於人伦之道也。譬之手足,方诸服用,更相御用,岂谢赖於其问哉。

忘人,因以为天人矣。

〔注〕无人之情,则自然为天人。

〔疏〕率其天道之性,忘於人道之情,因人#64於自然之理也。

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注〕彼形残胥靡而犹同乎天和,况天和之自然乎。

〔疏〕同乎天和,忘於逆顺,故恭敬之而不喜,侮慢之而不怒也。

出怒不怒,则怒出於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於无为矣。

〔注〕此故是无不能生有有不能为生之意也。

〔疏〕夫能出怒出为者,不为不怒者也,是以从不怒不为出。故知为本无为,怒本不怒,能体斯趣,故侮之而不怒也。

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绿於不得已,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注〕平气则静,理足顺心则神功至,绿於不得已则所为皆当。故圣人以斯为道,岂求无为於恍惚之外哉。

〔疏〕绿,顺也。夫欲静攀绿,铃须调乎志气,神功变化,莫先委顺心灵;和混有为之中而欲当於理者,又须顺於不得止。不得止者,感而后应,分内之事也。如斯之例,圣人所以用为正道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五竟

#1『臣』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补。

#2王孝鱼依注文校改『舒』作『饰』。

#3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气』皆作『成』。

#4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有』当改作『实』,下文『育』当改作『宝』。

#5原作『援』,疑『授』之讹,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正。

#6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中』俱作『守』。

#7原作『疆』,疑『强』之讹,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正。

#8郭庆藩引文改『谕』作『喻』。

#9郭庆藩引文改『问』作『闻』。

#10《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及李张二本无『日』字。

#11原作『倪』,疑『俯』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正。

#12王孝鱼依上句改『也』作『使』。

#13郭庆藩引文改『毕』作『果』。

#14郭庆藩引文改『生』作『性』。

#1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熟』俱作『孰』。

#16『其』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补。

#17『捕』疑误,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作『挞』。

#18『巳』疑误,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巳』作『无』。

#19『灵』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当改作『获』。

#20高山寺本无『然其病』三字。

#21王孝鱼认为当依正文改『谓』作『犹』。

#22郭庆藩引文『今』下补『之』字,并改下文『谓』作『请』,改『请』作『护』。

#23郭庆藩引文『劳』上补『而不』二字。

#24赵本无『若』字。

#2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更欲目』三字俱作『便欲自』,赵无此三字。

#26王孝鱼云:依《阙误》引张本及注文当在『人』下补『物见其物』四字。

#27赵本无『自然』二字。

#28世德堂本『至』下有『也』字。

#29原作『有』,诸本皆作『是』,故改正。

#30郭庆藩引文『嘿』作『理』。

#31『辄』疑『辄』之讹,今依郭庆藩引文改。

#32《阙误》引刘得一本『每』下有『妄』字。

#33浙江书局本『问」作『闲』,高山寺本作『冥』。

#34『焦』,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均作『熏』,下疏文同。

#35『凝水』,郭庆藩引文均作『疑水』,王孝鱼依宋本及下疏文改作『凝冰』,下并同。

#36郭庆藩引文『比』作『此』。

#37高山寺本『也』下有『成也』二字。

#38依正文当有『鬼』字。

#39『以』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补。

#40王孝鱼依下句改『意』作『竟』。

#41『寻今』二字不通,依郭庆藩引文当补足作『寻求今古』。

#42《阙误》引张君房本『入出』作『出入』。

#43《阙误》引文如海本『守』作『宗』。

#44『明』疑『朋』之讹,依上下文改。

#45原作『王』,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正。

#46『百』疑『有』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当改。

#47《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及李张本『偃』下有『没』字。

#48『臾』字『并』字疑笔误,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及上下文当改正。

#49郭庆藩引文『於』作『施』。

#50赵本『足』作『是』。

#51『直』疑误,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作『真』。

#52《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及李张二本『今』上俱有『非』字。

#53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敏』当改作『默』。

#54『者』疑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作『虚』。

#55郭庆藩引文改『裁』作『是』。

#56《释文》『谬』作『缪』。

#57『王』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作『生』。

#58郭庆藩引文『欲』下补『也。矫性』三字。

#59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各』均作『名』。

#60『天』原作『夫』,依正文当改。

#61王孝鱼依王叔岷说改『而』作『所』。

#62『太』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作『大』。

#63『夫』原作『天』,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正。

#64郭庆藩引文『人』作『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