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七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内篇大宗师第六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注〕知天人之所为者,皆自然也;则内放其身而外冥於物,与众玄同,任之而无不至也。

〔疏〕天者,自然之谓。至者,造极之名。天之所为者,谓三景晦明,四时生杀,风云舒巷,雷雨寒温也。人之所为者,谓手捉脚行,目视耳听,心知工拙,几所施为也。知天之所为,悉皆自尔,非关修造,岂由知力。是以内放其身,外冥於物,浩然大观,与众玄同,穷理尽性,故称为至也。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

〔注〕天者,自然之谓也。夫为为者不能为,而为自为耳;为知者不能知,而知自知耳。自知耳,不知也,不知也则知出於不知矣;自为耳,不为也,不为也则为出於不为矣。为出於不为,故以不为为主;知出於不知,故以不知为宗。是故真人遗知而知,不为而为,自然而生,坐忘而得,故知称绝而为名去也。

〔疏〕云行雨施,川源岳渎,非关人力,此乃天生,能知所知,并自然也。此解前知天之所为。

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注〕人之生也,形虽七尺而五常叉具,故虽区区之身,乃举天地以奉之。故天地万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无也。一物不具,则生者无由得生;一理不至,则天年无绿得终。然身之所有者,知或不知也;理之所存者,或不为也。故知之所知者寡而身之所有者众,为之所为者少而理之所存者博,在上者莫能器之而求其备焉。人之所知不叉同而所为不敢异,异则伪成矣,伪成而真不丧者,未之有也。或好知而不倦以困其百体,所好不过一肢而举根俱弊,斯以其所知而害所不知也。若夫知之盛也,知人之所为者有分,故任而不强也,知人之所知者有极,故用而不荡也。故所知不以无崖自困,则一体之中,知与不知,合相与会而俱全矣,斯以其所知养所不知也。

〔疏〕人之所为,谓四肢百体各有御甩也。知之所知者,谓自知於色,即以色为所知也。知之所不知者,谓自#1能知色,不能知声。即以声为所不知也。既而目为手足而视,脚为耳鼻而行,虽复无心相为,而济彼之功成矣。故眼耳鼻舌,四肢百体,更相役用,各有司存。心之明阔,亦有限极,用其分内,终不强知。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也,故得尽於天年,不横夭折。能如是者,可谓知之盛美者也。

虽然,有患。

〔注〕虽知盛,未若遗知任天之无息也。

〔疏〕知虽盛美,犹有息累,不若忘知而任独也。

夫知有所待而后当,

〔注〕夫知者未能无可无不可,故铃有待也。若乃任天而生者,则遇物而当也。

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注〕有待则无定也。

〔疏〕夫知铃对境,非境不当。境既生灭不定,物亦待夺无常。唯当境智两忘,能所双遣#2,方能无可无不可,然后无息已。

庸诅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注〕我生有崖,天也;心欲益之,人也。然此人之所谓耳,物无非天也。天也者,自然也;人皆自然,则治乱成败,遇与不遇,非人为也,皆自然耳,

〔疏〕近取诸身,远托诸物,知能运用,无非自然。是知天之与人,理归无二。故谓天则人,谓人则天。凡庸之流,诅晓斯旨。所言吾者,庄生自称。此则泯合人天,混同物我也。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注〕有真人,而后天下之知皆得其真而不可乱也。

〔疏〕夫圣人者,诚能冥真合道,忘我遗物。怀兹圣德,然复有此真知,是以混一真人而无息累。真知#3之状,列在下文耳。

何谓真人?

〔疏〕假设疑问,庶显其旨。

古之真人,不逆寡,

〔注〕凡寡皆不逆,则所顺者众。

〔疏〕寡,少也。引古御今,崇本抑末,虚怀任物,大顺群生,假令微少,会不逆杆#4者也。

不雄成,

〔注〕不恃其成而处物先。

〔疏〕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岂雄据成绩,欲处物先邪。

不谟士。

〔注〕纵心直前而群士自合,非谋模以政之。

〔疏〕虚夷忘淡,士众自归,非关运心谋巷招玫故也。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注〕直自全当而无过耳,非以得失经心。

〔疏〕天时已过,曾无悔吝之心;分命偶当,不以自得为美。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

〔注〕言夫能之登至於道者,若此之远也。理固自全,非畏死也。故真人陆行而非避濡也,远火而非逃热也,无过而非措当也。故虽不以热为热而未尝赴火,不以濡为濡未尝蹈水,不以死为死未尝丧生。故夫生者,岂生之而生哉,成者,岂成之而成哉。故任之而无,不至者,真人也,岂有巢意於所遇哉。

〔疏〕栗,惧也。濡,湿也。登,升也。假,至也。真人达生死之不二,体安危之为一,故能入水入火,曾不介怀,登高履危,岂复惊惧。真知之士,有此功能,升至玄道,故得如是者也。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

〔注〕无意想也。

其觉无忧。

〔注〕当所遇而安也。

〔疏〕梦者,情意妄想也。而真人无情虑,绝思想,故虽寝寐,寂泊而不梦,以至觉悟,常适而无忧也。

其食不甘,

〔注〕理当食耳。

〔疏〕混迸人问,同尘而食,不耽滋味,故不知甘美。

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

〔注〕乃在根本中来。

〔疏〕踵,足根也。真人心性和缓,智照凝寂,至於气息,亦复徐迟,脚踵中来,明其深静也。

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哑言若哇。

〔注〕气不平畅。

〔疏〕哑,喉也。哇,碍也。凡俗之人,心灵驰竞,言语喘息,唯出咽喉。情躁气促,不能深静,屈折起伏,气不调和,咽喉哑之中怛如哇碍也。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注〕深根宁极,然后反一无欲。

〔疏〕夫耽嗜诸尘而情欲深重者,其天然机神浅钝故也。若使智照深远,岂其然乎。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

〔注〕与化为体。

〔疏〕气聚为生,生为我时;气散而死,死为我顺。既冥於变化,故不以悦恶存怀。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注〕泰然而任之。

〔疏〕时应出生,本无情於听乐;时应入死,岂有意於距讳耶。

翛然而往,鲦然而来而已矣。

〔注〕寄之至理,故往来而不难。

〔疏〕修然,无系貌也。绦然独化,任理遨游,虽复死往生来,曾无意恋之者也。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注〕终始变化,皆忘之矣,岂直逆忘其生,而犹伏#5探求死意也。

〔疏〕始,生也。终,死也。生死都遣,曾无执滞。岂直独忘其生而偏求於死耶?终始均平,所遇斯适也。

受#6而喜之,

〔注〕不问所受者何物,遇之而无不适也。

〔疏〕喜所遇也。

忘而复之,

〔注〕复之不由於识,乃至。

〔疏〕反未生也。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注〕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物之感人无穷,人之逐欲无节,则天理灭矣。真人知用心则背道,助天则伤生,故不为也。

〔疏〕是谓者,指斥前文,总结其旨也。捐,弃也。言上来智德#7忘生,可谓不用取拾之心,捐弃虚通之道;亦不用人情分别,添助自然之分。能如是者,名日真人也。

若然者,其心志,

〔注〕所居而安为志。

〔疏〕若如以前不捐道等心,是心怀志操#8能致然也。故《老经》云,强行者有志。

其容寂,

〔注〕虽行而无伤於静。

其颗类;

〔注〕类,大朴之貌。

〔疏〕颈,额也。类,大朴貌。夫真人降世,挺气异凡,非直智照虚明,志力弘普,亦乃威容闲雅,相貌端严。日角月玄#9,即斯类也。

赓然似秋,

〔注〕杀物非为威也。

暖然似春,

〔注〕生物非为弁也。

喜怒通四时,

〔注〕夫体道合变者,与寒暑同其温严,而未尝有心也。然有温严之貌,生杀之节,故寄名於喜怒。

〔疏〕圣人无心,有感斯应,威恩适务,宽猛逗机。同素秋之降霜,初无心於肃杀;似青春之生育,宁有意於仁惠。是以真人如雷行风动,木茂花敷,覆载合乎二仪,喜怒通乎四序。

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注〕无心於物,故不夺物宜;无物不宜,故莫知其极。

〔疏〕真人应世,赴感随时,与物交涉,铃有宜便。而虚心慈爱,常善救人,量等太虚,故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疏〕尧攻丛支,禹攻有扈,成汤灭夏,周武伐殷,并上合天时,下符人事。所以兴动干戈,吊民问罪,虽复灭亡邦国,而不失百姓欢心故也。

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注〕因人心之所欲亡而亡之,故不失人心也。夫白日登天,六合俱照,非爱人而照之也。故圣人之在天下,暖焉若春阳之自和,故蒙#10泽者不谢,妻乎若秋霜之自降,故雕落者不怨。

〔疏〕利物滋泽,事等阳春,岂直一时,乃施乎万世。若刍狗百姓,故无偏爱之情。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

〔注〕夫圣人无乐也,直莫之塞而物自通。

〔疏〕夫悬镜高堂,物来斯照,不迎不送,岂有情哉。大圣应机,其义亦尔。和而不唱,非谓乐通。故知惑意於物,非圣人者也。

有亲,非仁也;

〔注〕至人#11无亲,任理而自存。

〔疏〕至人无亲,亲则非至人也。

天时,非贤也;

〔注〕时人#12者,未若忘时而自合之贤也。

〔疏〕占玄象之亏盈,侯天时之去就,此乃小智,岂是大贤者也。

利害不通,非君子也;

〔注〕不能一是非之涂而就利违害,则伤德而累当矣。

〔疏〕未能一穷通,均利害,而择情荣辱,封执是非者,身且不能自达,焉能君子人物乎。

行名失己,非士也;

〔注〕善为士者,遗名而自得,故名当其实而福应其身。

〔疏〕矫行求名,失其己性,此乃流俗之人,非为道之士。

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注〕自失其性而矫以从物,受役多矣,安能役人。

〔疏〕夫矫行丧真,求名亡己,斯乃受人驱役,焉能役人之哉。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注〕斯皆合己效#13人,徇彼伤我也。

〔疏〕姓狐,字不偕,古之贤人,云尧时贤人,不受尧让,投河而死。务光,黄帝时人,身长七尺。又云:夏时人,饵药养性,好鼓琴,汤让天下不受,自负石沉於庐水。伯夷叔齐,辽西孤竹君之二子,神农之裔,姓姜氏。父死,兄弟相让,不肯嗣位,闻西伯有道,试往观焉。逢文王崩,武王伐纣,夷齐扣马而谏,武王不从,遂隐於河束首阳山,不食其粟,卒饿而死。箕子,殷纣贤臣,谏纣不从,遂遭奴戮。胥余#14者、箕子,名也。又解:是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员,字子胥,吴王夫差之臣,忠谏不从,抉#15眼而死,尸沉乎江。纪他者,姓纪,名他,汤时逸人也;闻汤让务光,恐及乎己,遂将弟子陷於窍水而死。申徒狄闻之,因以踏河。此数子者,皆矫情伪行,亢志立名,分外波荡,遂至於此。自饿自况,促龄夭命,而芳名令誉,传诸史籍。斯乃被他驱使,何能役人。悦乐众人之耳目,焉能自适其情性耶。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

〔注〕与物同宜而非朋党。

〔疏〕状,进也。义,宜也。降进同世,随物所宜,而虚己均平,曾无偏党也。

若不足而不承;

〔注〕冲#16虚无余,如若不足也;下之而无不上,若不足而不承也。

〔疏〕韬晦冲虚,犹如神智不足;率也。

与乎其瓤而不坚也,

〔注〕常游於独而非固守#17。

〔疏〕觚,独也。坚,固也。彷徨放任,容与自得,遨游独化之场而不固执之。

张乎其虚而不华也;

〔注〕旷然无怀,乃至於实。

〔疏〕张,广大貌也。灵府宽闲,与虚空等量,而智德真实,故不浮华。

郦邮乎其似喜乎#18。

〔注〕至人无喜,畅然和适,故似喜也。

〔疏〕邓那,喜貌也。随变任化,所遇斯适,实忘喜怒,故云似喜者也。

崔乎其不得已乎#19。

〔注〕动静行止,常居叉然之极。

〔疏〕崔,动也。已,止也。真人凝寂,应物无方,迫而后动,非关先唱故,不得已而应之者也。

痛乎进我色也,

〔注〕不以物伤己也。

〔疏〕清,聚也。进益也。心同止水,故能清聚群生。是以应而无情,惠而不费,适我益我,神色终无喊损者也。

与乎止我德也;

〔注〕无所趋也。

〔疏〕虽复应动随世,接物逗机,而怛容与无为,作於真德,所谓动而常寂者也。

厉乎其似世乎#20。

〔注〕至人无厉,与世同行,故若厉也。

〔疏〕厉,危也。真人一於安危,冥於祸福,而和光同世,亦似厉乎。如孔子之困匡人,文王之拘美里,虽遭危厄,不废无为之事也。

警乎其未可制也;

〔注〕高放而自得。

〔疏〕圣德广大,警然高远,超於世表,故不可禁制也。

连乎其似好闭也,

〔注〕绵邈深远,莫见其门。

〔疏〕连,长也。圣德遐长,连绵难测。心如路绝,孰见其门,昏默音声,似如闭门,不闻见也。

悦乎忘其言也。

〔注〕不识不知而天机自发,故悦然也。

〔疏〕悦,无心貌也。放任安排,无为虚淡,得玄珠於赤水,所以忘言。自此以前,历显真人自利利他内外德行,从此以下,明真人利物为政之方也。

以刑为体,

〔注〕刑者,治之体,非我为。

以礼为翼,

〔注〕礼者,世之所以自行耳,非我制。

〔疏〕用刑法为治,政之体本;以礼物为驭#21,物之羽仪。

以知为时,

〔注〕知者#22自,时之动,非我唱。

以德为循。

〔注〕德者,自彼所循,非我作。

〔疏〕循,顺也。用智照机,不失时候;以德接物,俯顺物情。以前略标,此以下解释也。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

〔注〕任治之自杀,故虽杀而宽。

〔疏〕绰,宽也。所以用刑法为治体者,以杀止杀,杀一惩万,故虽杀而宽简。是以惠者民之伟,法者民之父。

以礼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

〔注〕顺世之所行,故无不行。

〔疏〕礼虽忠信之薄,而为御世之首,故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动,非礼勿言,人而无礼,胡不迷死。是故礼之於治,要哉。羽翼人伦,所以大行於世者也。

以知为时者,不得已於事也;

〔注〕夫高下相受,不可逆之流也;小大相居#23,不得已之势也,旷然无情,群知之府也。承百流之会,居师人之极者,奚为哉?任时世之知,委爻然之事,付之天下而已。

〔疏〕随机感以接物,运至知以应时,理无可视听之色声,事有不得已之形势。故为宗师者,旷然无怀,付之群智,居叉然之会,乘之以游者也。

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於丘也,

〔注〕丘者,所以本也;以性言之,则性之本也。夫物各有足,足於本也。付群德之自循,斯与有足者至於本也,本至而理尽矣。

〔疏〕丘,本也。以德接物,顺物之性,性各有分,止分而足。顺其本性,故至於丘也。

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注〕几此皆自彼而成,成之不在己,

则虽处万机之极,而常闲#24暇自适,忽然不觉事之经身,悦然不识言之在口。而人之大迷,真谓至人为勤行者也。

〔疏〕夫至人者,动若行云,止若谷神,境智洞忘,虚心玄应,岂有怀於为物,情系於拯救者乎。而几俗之人,触涂封执,见舟航庶品,亭毒群生,实谓圣人勤行不怠。诅知汾水之上,凝淡宝然?故文#25云孰肯以物为事。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注〕常无心而顺彼,故好与不好,所善所恶,与彼无二也。

〔疏〕既忘怀於美恶,亦遣荡於爱憎。故好与弗好,出自几情,而圣智虚融,未尝不一。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注〕其一也,天徒也;其不一也,人徒也。夫真人同天人,均彼我,不以其一异乎不一。

〔疏〕其一,圣智也;其不一,几情也。既而凡圣不二,故不一皆一之也。

其一与天为徒,

〔注〕无有而不一者,天也。

其不一与人为徒。

〔注〕彼彼而我我者,人也。

〔疏〕同天人,齐万物,与玄天而为类也。彼彼而我我,将凡庶而为徒也。

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注〕夫真人同天人,齐万致。万致不相非,天人不相胜,故旷然无不一,冥然无不在,而玄同彼我也。

〔疏〕虽复天无彼我,人有之非,确然论之,咸归空寂。若使天胜人劣,岂谓齐乎。此又混一天人,冥同胜负。体斯趣者,可谓真人者也。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注〕其有昼夜之常,天之道也。故知死生者命之极,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系哉。

〔疏〕夫旦明夜合,天之常道;死生来去,人之分命。天不能无昼夜,人焉能无死生。故任变随流,我将於何系哉。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注〕夫真人在昼得昼,在夜得夜。以死生为昼夜,岂有所不得。今人之有所不得而忧娱在怀,皆物情耳,非理也。

〔疏〕夫死生昼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系哉。而流俗之徒,逆於造化,不能安时处顺,与变俱往,而欣生恶死,哀乐存怀。斯乃几物之滞情,岂是真人之通智也。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

〔注〕卓者,独化之谓也。夫相因之功,莫若独化之至也。故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独化也。人皆以天为父,故昼夜之变,寒暑之节,犹不敢恶;随天安之。况乎卓尔独化,至於玄冥之境,又安得而不任之哉。既任之,则死生变化,唯命之从也。

〔疏〕卓者,独化之谓也。彼之众人,禀气苍昊,而独以天为父,身犹爱而重之,至於昼夜寒温,不能返逆。况乎至道窈冥之乡,独化自然之境,生天生地,开辟阴阳,适可安而任之,何得拒而不顺也。

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注〕夫真者,不假於物而自然也。夫自然之不可避,岂直君命而已哉。

〔疏〕愈,犹胜也。其真则向之独化者也。人独以为君王为胜己尊贵,尚顶身致命,不敢有避,而况玄道至极,自然之理,欲不从顺,其可得乎。安排委化,固其宜矣。

泉个,鱼相与处於陆,相陶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注〕与其不足而相爱,岂若有余而相志。

〔疏〕此起譬也。江湖浩瀚,游泳自在,各足深水,无复往还,彼此相忘,恩情断绝。洎乎泉源旱涸,鲈鲔困苦,共处陆地,频尾曝腮。於是吐沬相濡,徇气相湿,恩爱往来,更相亲附,比之江湖,去之远矣。亦犹大道之世,物各逍遥,鸡犬声闻,不相来往。淳风既散,浇浪渐兴,从理任教,圣迩斯起;矜整趸以为仁,提跋以为义,父子兄弟,怀情相欺。圣人羞之,良有以也。故知鱼失水所以徇濡,人丧道所以亲爱之者也。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注〕夫非誉皆生於不足。故至足者,忘善恶,遗死生,与变化为一,旷然无不适矣,又安知尧桀之所在邪。

〔疏〕此合喻。夫唐尧圣君,夏桀庸主,故誉尧善而非桀恶,祖迷尧舜以勖将来,七义之兴,自兹为本也。岂若无善无恶,善恶两忘;不是不非,是非双遣。然后出生入死,随变化而遨进;莫往莫来,履玄道而自得;岂与夫咐濡圣述,同年而语哉。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注〕夫形生老死,皆我也。故形为我载,生为我劳,老为我佚,死为我息,四者虽变,未始非我,我奚惜哉。

〔疏〕大块者,自然也。夫形是构造之物,生是诞育之始,老是耆艾之年,死是气散之日。但运载有形,生叉劳苦;老#26既无能,暂时问逸;死灭还无,理归停憩;四者虽变而未始非我,而我坦然何所惜邪。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注〕死与生,皆命也。无善则已,有善则生,不独善也。故若以吾生为善乎?则吾死亦善也。

〔疏〕夫形生老死,皆我也。故以善吾生为善者,吾死亦可以为善矣。

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

〔注〕方言死生变化之不可逃,故举无逃之极,然后明之以铃变之符,将任化而无系也。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注〕夫无力之力,莫大於变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合故故。不暂停,忽已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也。世皆新矣,而自以为故;舟日易矣,而视之若旧;山日更矣,而视之若前。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故哉#27。而世莫之觉,横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岂不昧哉。

〔疏〕夜半合冥,以譬真理玄邃也。有力者,造化也。夫藏舟船於海壑,正合其宜;隐山岳於泽中,谓之得所。然而造化之力,担负而趋,变故日新,骤如逝水。凡惑之徒,心灵愚昧,真谓山舟牢固,不动妇然。岂知冥中贸迁,无时暂息。昨我今我,其义亦然也。

藏小大有宜,犹有所迟。

〔注〕不知与化为体,而思藏之使不化,则虽至深至固,各得其所宜,而无以禁其日变也。故夫藏而有之者,不能止其逐也;无藏而任化者,变不能变也。

〔疏〕遁,变化也。藏舟於壑,藏山於泽,此藏大也;藏人於室,藏物於器,此藏小也。然小大虽异而藏皆得宜,犹念念迁流,新新移改。是知变化之道,无处可逃也。

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逅,是恒物之大情也。

〔注〕无所藏而都任之,则与物无不冥#28,与化无不一,故无外无内,无死无生,体天地而合变化,索所逐而不得矣。此乃常存之大情,非一曲之小意。

〔疏〕怛,常也。夫藏天下於天下者,岂藏之哉?盖无所藏也。故能一死生,冥变化,放纵寰宇之中,乘造物以遨游者,斯藏天下於天下也。既变所不能变,何所逐之有哉。此乃体凝寂之人物,达大道之真情,岂流俗之迷徒,运人间之小智耶。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之未始有极也,

〔注〕人形乃#29是万化之一遇耳,未足独喜也。无极之中,所遇者皆若人耳,岂特人形可喜而余物无乐邪。

其为乐可胜计邪。

〔注〕本非人而化为人,化为人#30,失於故矣。失故而喜,喜所遇也。变化无穷,何所不遇。所遇而乐,乐岂有极乎。

〔疏〕特,独也。犯,过#31也。夫大冶洪炉,陶铸群品,独遇人形,遂以为乐。如形者,其貌类无穷,所遇即喜,喜亦何极。是以唯形与喜,不可胜计。

故圣人将游於物之所不得逅而皆存。

〔注〕夫圣人游於变化之涂,放於日新之流,万物万化,亦与之万化,化者无极,亦与之无极,谁得逐之哉。夫於生为亡而於死为存,则何时而非存哉。

〔疏〕夫物不得逐者,自然也,孰能逃逐於自然之道乎。是故圣人游心变化之涂,放任日新之境,未始非我,何往不存耶。

善夭#32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

〔注〕此自均於百年之内,不善少而否老,未能体变化,齐死生也,然其平粹,犹足以师人也。

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注〕此玄同万物而与化为体,故其为天下之所宗也,不亦宜乎。

〔疏〕系,属也。夫人之识性,明暗不伺,自有百年之中一生之内,从容平淡,群有欣槭,至於寿夭老少,都不介怀。虽未能忘生死,但复无嫌恶,犹足以为物师傅,人放效之。而况混同万物,冥一变化。属在至人,铃资圣知,为物宗匠,不亦宜乎。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注〕有无情之情,故无为也;有常无之信,故无形也。

〔疏〕明鉴同照,有情也。赴机若响,有信也。恬淡寂寞,无为也。视之不见,无形也。

可传而不可受,

〔注〕古人传而宅之,莫能受而有之。

可得而不可见;

〔注〕咸得自容,而莫见其状。

〔疏〕寄言诠理,可传也。体非量数,不可受也。方寸独悟,可得也。离於形色,不可见也。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注〕明无不得有而无也。

〔疏〕自,从也。存,有也,虚通至道,无始无终。从本#33以来,未有天地,五气未逃,天道存焉。故《老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者也。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注〕无也尸岂能生神哉?不神鬼帝而鬼帝自神,斯乃不神之神也;不生天地而天地自生,斯乃不生之生也。故夫神#34之果不足以神,而不神则神矣,功何足有,事何足恃哉。

〔疏〕言大道能神於鬼灵,神於天帝,开明三景,生立二仪,至无之力,有兹功用。斯乃不神而神,不生而生,非神之而神,生之而生者也。故《老经》云天得一以清,神得一以灵也。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於上古而不为#35老。

〔注〕言道之无所不在也,故在高为无高,在深为无深,在久为无久,在老为无老,无所不在,而所在皆无也。且上下无不格#36者,不得以高卑称也;外内无不至者,不得以表裹名也;与化俱移者,不得言久也;终始常无者,不可谓老也。

〔疏〕太极,五气也。六极,六合也。且道在五气之上,不为高远;在六合之下,不为深邃;先天地生,不为长久;长於厦古,不为耆艾。言道非高非深,非久非老,故道无不在而所在皆无者也。

稀韦氏得之,以挈天地;

〔疏〕稀韦氏,文字已前远古帝王号也。得灵通之道,故能驱驭群品,提挈二仪。又作契字者,契合也,言能混同万物,符合二仪者也。

伏牺氏得之,以袭气母;

〔疏〕伏牺,三皇也,能伏牛乘马,养伏牺牲,故谓之伏牺也。袭,合也。气母者,元气之母,应道也。为得至道,故能画八卦,演六爻,调阴阳,合元气也。

维斗得之,终古不武;

〔疏〕维斗,北斗也,为众星纲维,故谓之维斗。武,差也。古,始也。得於至道,故历於终始,维持天地,心无差武。

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疏〕日月光证於一道,故得终始照临,竟无休息者也。

堪坏得之,以袭昆仑;

〔疏〕昆仑,山名也,在北海之北。堪坏,昆仑山神名也。袭,入也。堪坏人面兽身,得道入昆仑山为神也。

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疏〕姓冯,名夷,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也,服八石,得水仙。大川,黄河也。天帝锡冯夷为河伯,故游处盟津大川之中也。

肩吾得之,以处太山;

〔疏〕肩吾,神名也。得道,故处东岳为太山之神。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疏〕黄帝,轩辕也。探首山之铜,铸鼎於荆山之下,鼎成,有龙垂於鼎以迎帝,帝遂将群臣及后官七十二人,白日乘云驾龙,以登上天,仙化而去。

颛顼得之,以处玄宫;

〔疏〕颛顼,即黄帝之孙,即帝高阳也,亦日玄帝。年十二而冠,十五佐少昊,二十即位。探羽山之铜为鼎,能召四海之神,有灵异。年九十七崩,得道,为北方之帝。玄者,北方之色,故处於玄官也。

禺强得之,立乎北极;

〔疏〕禺强,水神名也,亦曰禺京。人面乌身,乘龙而行,与颛顼并轩辕之胤也。虽复得道,不居帝位而为水神。水位北方,故位号北极也。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疏〕少广,西极山名也。王母,太阴之精也,豹尾,虎齿,善笑。舜时,王母遣使默玉环,汉武帝时,献青桃。颜容十六七女子,甚端正,常坐西方少广之山,不复生死,故莫知始终也。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疏〕彭祖,帝颛顼之玄孙也。封於彭城,其道可祖,故称彭祖,善养性,得道者也。五伯者,昆吾为夏伯,大彭豕韦为殷伯,齐桓晋文为周伯,合为五伯。而彭祖得道,所以长年,上至有虞,下及殷周,凡八百年也。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束维,骑箕尾。而比於列星。

〔注〕道,无能也。此官得之於道,乃所以明其自得耳。自得耳,道不能使之得也;我之未得,又不能为得也。然则凡得之者,外不资於道,内不由於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夫生之难也,犹独化而自得之矣,既得其生,又何息於生之不得而为之哉。故夫为生果不足以全生,以其生之不由於己为也,而为之则伤其真生也。

〔疏〕武丁,殷王名也,号日高宗。高宗梦得傅说,使求之天下,於陕州河北县傅岩版筑之所而得之,相於武丁,奄我清泰。傅说,星精也。而傅说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则是二十八宿之数,维持束方,故言乘东维、骑箕尾;而与角亢等星比并行列,故云比於列星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七竟

#1『自』疑为『目』字误。

#2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作『目』。

#3郭庆藩引文『遣』作『绝者』。

#4郭庆藩引文改『知』作『人』。

#5郭庆藩『抒』作『作』。

#6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及郭庆藩引文『伏』当作『复』。

#7赵本『受』作『爱』。

#8郭庆藩引文『德』作『惠』。

#9郭庆落引文『操』作力而』。

#10郭庆藩引文『玄』作『弦』。

#11世德堂本脱『蒙』字,四库本同。

#1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人』均作『仁』,又依正文当改,下疏文『人』亦当改作『仁』。

#1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人』均作『之』,郭庆藩引文『人』作『天』。

#13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效』作『循』,四库本作『殉』。

#14原作『子胥余纪他』五字,依郭庆藩及正文、疏文改作『胥余』。

#15原作『决』,疑『抉』之误,今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正。

#16原作『中』,诸本皆作『冲』,故改正。

#17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及郭庆藩引文『固』下皆有『守』字,故补。

#18《阙误》引文如海、张君房本『喜乎』作『喜也』。

#19《阙误》引文、张本重『崔』字,『已乎」』作『已也』。

#20又引文,张本世『乎』作『世也』。

#21郭庆藩引文『驭』作『御』。

#22『者』字依郭注本,四库本补。

#23赵本『居』作『君』,四库本『居』作门军』。

#24四库本、浙江书局本『问』均『闲』。

#25郭庆藩引文『文』上有『前』字。

#26『者』疑『老』之误,今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当改正。

#27赵本无『哉』字。

#28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共』当改作『冥』。

#29原作『方』,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郭庆藩引文改正。

#30【『化为人』三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补。

#31郭庆藩引文『过』作『遇』。

#32《阙误》引张君房本『夭』作『少』。

#33『本』字依正文当改作『古』字。

#34世德堂本『神』作『人』.

#35世德堂本无『为』字。

#36『知』疑『格』字误,故据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