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八字正解

第01章 八字命学建筑原理谈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八字命学是我国传统术学中最重要的—门学科之一。自末代徐子平发明此术以后,历经徐大升、万民英、张楠、沈孝瞻等重要数术大家的参予与渲染,逐渐在中国历朝历代的世俗社会中形成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渊源来看八字命学作为术学中的后起之秀与龙头老大,在传统民俗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和上千年来经久不衰的传承,无疑跟它在民间大量可信可传可验可证的预测事例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八字命学从技法上看未能尽善尽美,但它的哲学基础和建筑原理却是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光辉之中。

八字命学是依人生始点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生辰八字”来推测个人一辈子的造化。一个完整的人生过程无疑应该依人生始点为源头出发然后延续发展直至生命终点,方可形成真正“一辈子”的全部内涵。因此探讨人生的是非成败与吉凶祸福,如果不从人生源头(出生点)去抓根本去作研究,那么一切作为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今由西方传人关于社会与人生研究的种种学科,都不可能从本质上阐释人生轨迹的运行规律与真正原因。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方法,完全是个“历法”体系。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时历法系统,早在汉代就基本确定和完善。但是,在汉代至宋代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内,古人并没有将个人出生时间的干支纪时方法(八字)跟个人命运联系起来。直到宋代徐子平在唐人李虚中等人的基础之上,方始将个人出生时间的历法系统干支八字跟人生变化规律联系起来作完整研究与探讨,初步建立起八字命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从这个历史的事;《来看,古人对生辰八字跟人生命运之间的关系与认识也是逐步发展慢慢清晰起来的。这个历史过程如此的漫长,其中就浸淫着古人对传统天人关系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这些“认识与理解”的基本思想素材就集中体现在北宋理学创始期的一些世界观之上,其间包含了陈抟的先天图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以及邵雍的皇极经世学说等。因此要想真正认识寻求八字命学的建筑原理,就必须对理学家们眼中的天人关系作全面的思考与观照。

天人关系就是研究大天地与人类“小天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人天相仿天人合一则是古人描述天人关系最简炼最准确的答案。由“人天相仿”推衍至“天人合一”,这是宋代以前古人的天人观。而宋代的理学家们则将“天人合一”进一步推衍深化:一者先天与人合一,即“天人同构”;二者后天与人合一,即“天人同演”。前者认为人是“小天地”,是大天地的“复制”与“重版”。这种理念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作了广泛的论述,邵雍在等书反复强调论证的“人禀天地之全体”的观点,而其他物类则不得天地之全体。比如“动物得天之气而动,植物得地之气而静;动物禀天之气而失地之气,植物禀地之气而失天之气……等”。正是因为人禀天地中气全体,人方可以与天地相参并列为三才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描述大天地整体的历法体系自然可以相应地引入到人此一“小天地”的身上,丽其他未能禀赋天地全体的动植物类就不能借用描述“大天地”全部的历法来研究自身。这就是生辰八字仅能研究人类本身变化而不能乱套于其他物类身上作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人作为“小天地”,那么“小天地”的演化(即人生变化)显然就是“大天地”演化的“翻版”,这就是“天人同演”。“大天地”作为一个“放大的人”,自有它有头有尾的“一辈子”变化;这就是日月轮回寒暑交替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变化过程。此一“造化”过程,被古人称之为“岁功”。大天地此一“造化”,有其完整性和稳定性,周而复始亘古不变,那么只要具体研究大天地的“造化”情形,那么就可以相应地知道具体个人小天地的变化规律与现象。显而易见,古人发明生辰八字来同步表明特定的“天人同构”;而继发明生辰八字之后又发明大运运转东南西北,又明显是古人取裁防效“岁功”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完整造化过程。

下列一程序与表格,帮助理解生辰八字的建筑原理。

1、先天与人合一-(天人同构)

人天相防天人合- {

2、后天与人合一-(天人同演)

要特别指明的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他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着重于国家治政要跟大天地的“岁功”“造化”合一与效防,而北宋理学家们则是顺着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脉胳,认为一身一家一国的修齐治平的变化样式与规律大致是一样的。换言之,不仅仅是大范围的国家变化跟大天地的“岁功”造化是合拍统一的,相对较小范围的一身一家之变化也跟“岁功’是同步合一的。正是理学家们将传统“人合一”理论研究的重心从国家转移到个人身上的行为就启发了术家发明了生辰八字,欲从大天地的变化当中来同步了解“小天地”中人生变化的全部奥秘。

令当代学者及一般人最迷惑的是,我们可以在原理上理解生辰八字建筑于天人合一层面上的意义,问题在于毕竟岁功造化的现象与人事变化现象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这两者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的阐释,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世界本原与万事万物现象之间的统一性。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五行、支干学说作为阐述万事万物本源的理论系统就认为,万事万物的组成与演化都由阴阳五行组合着来推动的。大天地中的五行在“天”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五星;在“地”表现出来的现象的就是“五岳”;在“岁功”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昼夜轮回寒暑交替的四季循环……五行在人身“小天地”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五脏”、“五官”,在人事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五常”、“五志”、“五事”……由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五行作为万物的共同本源在不同的万物身上就体现出不同的现象来。现象虽然千变万化,但究其实质归根到底是一致的本源。生辰八字历法系统在大天地中表现出“岁功”现象,在人身小天地上表现出来的“岁功”现象就是“命运”现象。换言之,大天地对应个人,其变化现象就是“岁功”;个人对应大天地,其变化现象就是“命运”。也就是讲同一生辰八字,在大天地中表现的是“岁功”现象,在人身就表现出“命运”现象;两者现象虽有不同,但其本原是合一的都是阴阳五行的变化与表现。因此在生辰八字当中有两套表述语言:一者五行支干语言;二者用神、十神、格局、神煞语言。前者可以同步描述“岁功”变化现象;后者用来描述人生变化现象,两者异曲而同功殊途而同归矣。

正是因为八字命学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之上,对个人生辰八字的探讨与研究原则就同步借鉴于“造化”的一些基本法则。像大天地中的阴阳奇偶原则、匹配原则、中和原则就成为八字命学建立评价系统的最重要原则之一。徐子平在《碌珞子三命消息赋注》中就认为:“阴阳不偏上下符合则能知造化而贵赋吉凶寿夭定矣”“凡看命见五行阴阳匹配与上下相合不偏者,为贵命也”就是讲的这些道理。

八字命学自徐子平发明以后,经过三百余年的复杂衍变与传承,到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由钱塘人徐大升编撰的《渊海子评》开始面世,是时八字命学由于著述的流传方才真正成为显学,逐渐风靡于世。后人的神峰通考》、《三命通会》、《子平真诠》、《命理约言》、《星平会海》等书诸依徐大升的《渊海子评》为蓝本为依据去开展研究演绎。《渊海子评》一书是八字命学中编撰的最早也最具系统较成熟的祖宗书经典书之一。它明白无误地提出了“以日为主”的子平论命方法,对于十神的确定以及用神、格局、神煞、岁运的喜忌都作了全面的论述;初步确立了子平命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为后世命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渊海子评》是《渊源大全》与《渊海》二书的合撰本,因此难免书中一些议论重复雷同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给后人在研习理解上造成了不少困难。另外由于古代印版的模糊与缺陷,是书中的一些文字难免存在看失漏与失误,也给后人正确传承造成麻烦。最要命的是,由于古人著书跟现代人大不相同强调先整体总论后部分分论、先重点后基础的编撰方式,令今人在学习上难免棘手。《渊海子评》一书正是如此,其核心内容综合理论“喜忌篇”、“继善篇”就放在“一二”卷前,而其基础姓的分论则放在“二三”卷之后这种前后倒置的编述方式令一般术者难于适应。正是《渊海子评》在编撰编排的诸多不足,导致后人对书中的一些观点理论聚讼纷纭以致歪理邪说层出不穷,而《渊海子评》原始的本真的理念反而被渐渐掩盖了,形成了一条“源清流浊”的历史轨迹。就是直到今天,真正通彻明嘹《渊海子评》本真理念的研究者仍然是风毛麟角少之义少。这是因为要想全面理解掌握《渊海子评》的真实大体,没有很深的古汉语功底和儒学修养以及持之不懈溯流而上的研究精神是很难想象的。

笔者经过十余年的苦心钻研,既对早于《渊海子评》之前的命书如《三命指迷赋》《碌珞子三命消息赋》《李虚中命书》《玉照定真经》作了源头上的探索;又对后人研究《渊海子评》的几部重点书如《神峰通考》《三命通会》(子平真诠)(命理约言》都作了研究,将它们与《渊海子评》作一一横向比较,从中去寻求去理解《渊海子评》的真实内核。事实上,《渊海子评)中绝大数论述与观点是相对正确合理的,只是后人研习的偏差乃至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所撰述的本书,就是以“道统”范畴来概括八字始源的命学体系,用以区别后世及当今乱七八糟的种种命学支流与歧途,正本清源,探赜索隐,发表归根澄清去浊,勾勒传统八字命学的正脉所在还真理于学界,上慰先贤在天之灵下为未来世后学开一正途,薪尽火传道统长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