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十三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与减年者受近圆学处第七十二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尊者大目乾连。与十七众受近圆已。不能忍饥。遂便啼哭。由近圆事摄受门徒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知年未满二十。与受近圆成苾刍性者。波逸底迦。此非近圆诸苾刍得罪。

言知年未满二十者。由其年小饥渴逼时不堪忍故。言与授近圆者。谓能授所授进止威仪。所有行法随次当说。言能授者。谓邬波驮耶阿遮利耶。并余僧伽。有二种邬波驮耶。一初与出家。二为受近圆。满足十夏方住师位。复须成就五法。一知有犯。二知无犯。三知轻。四知重。五于别解脱经广能开解。于诸学处创结随开。若遇难缘善知通塞。常诵戒本能决他疑。戒见多闻自他俱利。威仪行法无有亏犯。具如是德名亲教师。由其亲能教出离法故。若苾刍虽近圆已。于诸学处不识重轻。设六十夏。仍须仗托明德依止而住。若师小者唯除礼拜。自余咸作此。即名为老小苾刍。然不得与他出家。及受近圆。言阿遮利耶有其五种。一求寂阿遮利耶。谓授三归五十学处。二屏教阿遮利耶。谓于屏处问其障法。三羯磨阿遮利耶。谓近圆时秉白四法。四依止阿遮利耶。乃至一夜依之而住。五教读阿遮利耶。下至授彼四句伽他。此之五人并当师位。能生轨范总名轨范师。言僧伽者。有二种。一十人谓在中方。二五人谓居边地。若于其处有十人可得。取五人者名善近圆众。得越法罪。若但有五人。斯名善受。若众数不足。不得以佛而足众数。由佛陀僧伽宝体别故。若狂聋人及天授部等。将足众数。不成近圆。

言所授者。有多种相。谓意乐损坏。所依损坏。丈夫损坏。白法损坏。系属他人。及有丑恶不端严相。言意乐损坏者。谓临死时。或怖来逼或为活命而求出家。言所依损坏者。谓身有难疗之疾。欲投三宝望得除差。丈夫损坏者。谓半择迦此有五别。一生半择迦。谓生来不男。二半月半择迦。半月男半月不男。三触抱半择迦。他抱触时生支方起。四嫉妒半择迦。见他行淫妒而根起。五被害半择迦。谓遇病伤或被刀割。此五黄门出家近圆悉皆非分。后一不定。若近圆已被伤损者。若性行不移还依旧位。若性改变应灭摈。初一黄门亦名扇侘。白法损坏者。谓诸外道崇重邪教无正信故。诸外道中除释迦种及事火人。自余外道四月共住。食大众食。著亲教师衣。供承作务一同求寂。若不舍旧见即应遣去。若舍旧见应与出家。污苾刍尼者。谓尼不犯八他胜法。若以不净行污此苾刍尼时。若俱有染心。先触尼身后行不净行。不名污尼。由尼已犯触男他胜故。言贼住者。不依师主辄自出家共清净。苾刍经二三长净。乃至同作白四羯磨。摩纳毗迦中说。未近圆人与他净众同为白二。或白四法长净随意。并共众差十二种人。并名贼住。归外道者。谓有外道投佛法内。虽著法衣爱外道见。而还本处不舍于戒。脱去法衣经明相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破僧伽。诸助伴人知天授言。是其非法作非法想。亦是破僧。先曾犯戒者。谓于五学及十学处。破其重戒。若四他胜中曾犯其一。此黄门等未受不应授。已受应灭摈。又有二种异住之人。一从法党向非法党。二者与作舍置羯磨。若已还俗重来受戒。亦不应授。言系属他人者。谓奴婢负债及王大将。若父母不听者不得。若远方者无犯。前母生已即便弃掷。余母收养者。若出家时应问养母。若杀前母得无间罪。言不端严相者。谓是非人及傍生等。变形为人而来受戒。或擎旗大贼。若减二十岁。若过分青黄赤白状异人形。若身生象毛。若无发若大脑。若匾[匚@虒][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非出家相。既近圆已为说二颂。

汝于最胜教  具足受尸罗

至心当奉持  无障身难得

端正者出家  清净者圆具

实语者所说  正觉之所知

言进止威仪者。若有俗人求出家者。应随彼心诣一师处。其师即可问于障法。若清净者当摄受之。观其意趣有堪能者。应授三归并五学处。次请亲教师。又请苾刍为白僧者。彼受请已。问本师云。已问此人诸障法未。若不问者。得恶作罪。众若来集应白僧伽。若不集者巡房告知。若不白众犯恶作罪。当白之时众咸语言。若清净者应与出家。若不问者皆得恶作。次令剃发人剃发。剃将了时应留顶髻。而问之曰。除朱荼不。若言留者。遣随意去。若言除者。应尽剃之。应适时候为其洗浴。洗浴既讫为著下裙。方便捡身莫令其觉。恐有二根及无根故。次著僧脚崎后授缦条。令顶戴持。方为披著。请一苾刍为受三归并十学处。应畜钵盂。若无钵者不应出家。次教请教白事同大苾刍。若年满二十者。师应为办六物资缘。若自贫无。应为假借。为请羯磨师及屏教师。诸证戒者。若坛场中。若大众中受既入坛已。安置衣钵。先教请邬波驮耶。即令三遍一一礼僧。次令捧钵巡行。呈现大众。一一观已。咸云好钵。不道者得恶作罪。即对众前本师为守持衣钵。次令其人向眼见耳不闻处。合掌而立。虔仰大众。欲近圆人不应远使。不上高树恐有损伤。于屏障处。其屏教师问障法已。次唤入众。乃至令其蹲踞合掌。在羯磨师前。一心领受。既羯磨竟。即应量影。折四指筹名为商矩。随四指影皆号一人。应告日时及五时差别。即应为说四他胜法。次说四依及四圣作法。若不说者。皆得恶作罪。若先说四依者。得越法罪。有其五事不成近圆。一不称邬波驮耶名。二不称己名。三不牒僧伽。四不作羯磨。五羯磨减少。翻此五非。即名善受。正近圆时转根为女。此亦成受应送尼寺。近圆时变为男者。遣向僧寺各依自戒。又苾刍苾刍尼二众互秉羯磨。若不问障法。若无亲教师。若有而不请。若不受十戒。若不秉羯磨。咸非近圆。无亲教师。众皆越法。得名善受。若知亲教师是破戒者。不成近圆。如不知者得名为受。实有障法而自言无。实无障法而自言有。前不成受大众无犯。后成近圆众得越法罪。正受近圆时。云我舍学处。或云我不乐受皆非近圆。若重听若蔑戾车。但解语者成受近圆。翻此不成。众僧得罪。若邬波驮耶及余足数人。作法之时。根转成尼。若闻白方转此成近圆。异此不成。互居空地。亦不成受。问曰。齐何处所复齐几人名受近圆。答曰。一界三人一时授与。乃至四界人各一二三同时授与。若更多界皆成近圆。

总有十种得近圆法。云何为十。一者无师谓佛世尊。二者证智谓五苾刍。三者问讯谓邬陀夷。四者归依谓大迦摄波。五者五人谓是边国律师为第五。六者十人谓在中方。七者受敬法谓大世主。八者遣使谓达摩陈那。九者二众谓两部俱集。十者善来谓大师亲命。是名为十。世尊既开羯磨受已。余法皆止唯除善来。由是最后生故。

既近圆已所有行法。次下当说。小苾刍等应礼大者。若初相见应问夏数及以受时。时有五别。一谓冬时四月。二谓春时四月。三谓雨时一月。四谓终时一日一夜。五谓长时三月。少一日一夜。有四种应礼。一是如来一切人天并应致敬故。二出家者不礼俗人是彼所敬故。三已近圆苾刍皆应礼敬。先受近圆者唯除尼众。彼敬亦尔。四未近圆者应礼。近圆有十种不应礼。行遍住等四人。授学人三种。被舍置人诸在家人。及未近圆。是名为十。若一羯磨与二三人同时近圆者。此无大小之别。互不致敬。众使巡来任他差遣。礼敬之仪有其二别。一谓五轮著地。二谓执捉腨足。口云畔睇。有说礼大师时五轮至地。若尊及尊类应手膝至地。或时曲躬低头合掌。或捉腨或蹲踞合掌。若对所余同梵行者。若但合掌。或复低头。或口云畔睇。若知他身有秽触而为礼敬。或自身有秽触而礼他者。俱得恶作。有二种秽触。一食竟未澡漱时触。二便利未洗净时触。出家苾刍不应怀恨。设有嫌隙者。小近大时即须唱畔睇而礼拜。大者见礼即云愿无病恼。如两不言者。俱得恶作。若大苾刍怀恨而死。堕毒蛇中。小欲忏时。应念宿形而行敬法。若唯著下裙无上衣者。不合礼他。亦不受礼。违而行者。俱恶作罪。大者啑时。小云畔睇。小者若啑。大云阿路只。若不言者。俱得恶作。然不应云愿得长命。若俗老母及莫诃罗。愿长寿者道时无犯。闇中礼拜不应至地。口云畔睇。即是致敬已。辩出家受具礼敬法式。其摄受门徒共相依止。今次应说。既近圆竟。满十夏已来在亲教师边。受学律藏及余经论等。若亲教师有缘不及自教者。应令别仗明德可委付人。依之而住。次明受依止法。凡欲受依止时。当观彼人性行温恭。有惭有愧。是可信用。于诸善品乐修习者。应摄受之。请依止时应整衣一肩。礼敬讫以两手按彼双足。作如是说。大德存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依止。愿大德为我作依止。我依大德故得安隐住。如是三说。师云尔。弟子云善。或云极好。若无依止师。不应辄向余处人间游行。若满五夏五法明解。识犯非犯知重知轻。别解脱经善知通塞。得离本师及依止师。游方习业所到之处。经二三日且自停息。次当观察。谁可为师。应就依止。若无依止不应停住。设阿罗汉亦须依止。况复异生。若所到处五夜已来。觅依止师。求心不息者。现前利物应与其分。异此不应。有五法不与依止。一无敬信心。二出粗恶语。三亲近恶友。四性恒懒惰。五心无恭顺。翻此应与应舍依止。不舍依止。于前二五如次应知。有五事舍依止。一决舍去出界外。二谓还俗。三亲教师至。四从此党向余党。五舍依止事。若见邬波驮耶时。即失依止。若道行时师有心住。仍须供侍更相嘱授。若依止师及以弟子。须出游行中路而返。若经多时意拟重来者。还依旧位而作依止。由心不舍故。设于中间别依止余人。亦不失前依止师位。若于其处依止师死。更无依止不应住。经第二长净亦复不于此处。若前若后而作安居。后安居内师命过者。应自防心住。经两月过此已后更不应住。若住处去阿遮利耶邬波驮耶。有两逾膳那半。应当半月半月就其礼问。若五拘卢舍经六七日应往礼问。若去五里日日应往。若居界内日别三时而为礼问。若阿遮利耶邬波驮耶。于衣钵等所有营务。皆应先作。此之二师及教授师皆应如法供侍。若依止师及教授师。二俱有病。应看何者。若有力能两处俱看。若无力能应看依止。所以然者。若无教授在处得住。若无依止即不应停。若教授师多有弟子。应为番次而作供侍。阿遮利耶有嫌隙处。不往亲附。应恭敬心给侍师长。若不白师洒扫等事。及料理衣钵。并教授他皆不应作。若有客来先不相识者。不应即与按摩解劳。以要言之。在本师边及依止师处。于一切事不问不作。唯除五事。何谓为五。谓饮水嚼齿木大小便利。于同界中齐四十九寻内。制底畔睇。如前所说。行法轨式一一不依者。咸得突色讫里多罪。此等诸罪皆有不敬。教波逸底迦。及方便罪。其请教白事晨旦问安。各各别陈不得合作。若事促者并咨无犯。咨问之法晨朝早起。自嚼齿木次往房中。为师按摩身体。师既起已供水。齿木安置坐处授拭巾等。应自礼尊像。次来礼师一拜。低头虔诚合掌作如是白。邬波驮耶。若阿遮利耶存念。我今请问。不审邬波驮耶。尊体起居宿夜安不。依止师准此。师可随时而答其事。如有病患。问知所须随时供侍。次应随心自修善品。欲食之时还须致礼。而请白言。邬波驮耶。或阿遮利耶存念。我今请白。我洗手足及钵欲食粥。或云。我洗手足及钵欲中食。但是所有吞咽之物饭饼果等。乃至干姜半片胡椒一粒。饮非时浆。昏黄洗足敷设卧具眠息等事。咸须白知。设无白事。若至午时。若在午后。皆须礼拜。若至晡时行礼制底。日欲暮时皆应礼师。每日三时常行是事。若欲出寺皆须就礼。白云。我今有如是缘。欲往某处。师应量宜随意遮遣。此乃略陈常行仪式。凡是弟子应勤检察。不应恣其慢情。不为白事不修善品。如无缰马非法自居。如世尊言。汝诸苾刍宁作屠儿。为杀害业。不与出家受近圆已。舍而不问。令我正法速时灭坏。是故苾刍于弟子处。极须捡问如不顺教随事呵责。若不可教驱令出去。已辩余义当释本文。言诸苾刍得罪者。谓得越法罪。此中犯相有其多种。若有人年未满二十。为不满想。或复生疑当问之时。并依实说。此皆不成近圆。诸苾刍众皆得越法罪。是人不应共住。若有人年未满二十。作定满想。或复生疑当问之时。并依实说。若有人年未满二十。不识其年或复生疑。当问之时默而不答。斯之二类非受近圆。若共清净苾刍经二三长净。便成贼住。若有人近圆时年实未满。而作满想。后有亲属报云。不满应数胎月闰月。若满者斯名善受。若不满者退为求寂。应更与受近圆。若不尔者同前贼住。若有人年满十九作二十心。而受近圆。后经一年亲属来见。报云不满。或自忆知不满。或年十八而受近圆。后经二岁同前忆知。斯等皆名善受。正教难逢是开听故。若有人其年虽满而相貌不满。应为四句相貌满者。谓形状事相并成熟相。何谓形状。谓其形状及以言声非小儿状。言事相者。于腋等处皆已生毛。言成熟者。观其意思及以性行。不同幼年。于四句中初三无犯。二四有犯。若疑年不满者。应须方便密检隐相方授近圆。若人年满十五。应与出家度为求寂。若异此者得恶作罪。又下至七岁能为众僧看守谷麦。驱乌鸟者亦与出家。若八岁不能及。六岁能者。并不应度。然苾刍不应畜二求寂。若知其人能顺教者与出家。受十戒已。应付余人。其所付人。不得因此即授近圆。须问本师方与圆具。

坏生地学处第七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手自和泥。斸掘生地。由作鄙业妨废正修。因坏地事鄙业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

言地者。有二种。一生地。二非生地。生地者。谓未曾掘。若曾经掘被天雨湿。若余水沾时经三月。是名生地。若无雨湿及水沾润时经六月。亦名生地。异此非生。此中犯者。若苾刍知是生地。不被火烧未经耕垦。自掘教人掘。若打橛若刬削。坚鞭地皮崩岸隤墙。著地坚泥举令相离。若土多沙少者。咸得堕罪。若地皮等不坚鞭处。刬举之时得恶作罪。生地生地想地为地想。各有六句。并同前说。无犯者。若纯沙石处。或营事苾刍得好时日无驱使人。须定屋基拼绳打橛。深齐四寸者无犯。

过四月索食学处第七十四

佛在劫比罗伐窣睹城多根树园。时六众苾刍受莫诃男。四月供养。过此已后。更从彼索。由重请事过限废阙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别请更请殷勤请常请。此是时。

此开四月过不应受别请者。谓别别施主请诸苾刍。兴其供养。无由尊者毕邻陀婆蹉开受王请。后更受王妹夫请食。更请者。谓诸苾刍后至王家不敢受食。王问知已重更请食。殷勤请者。或云。王家事多。我当乞食。王更至心请彼受食。常请者。四月既满世尊受食。诸余苾刍皆行乞食。王曰不限时节恒常请食四月未竟。请食粗食。更求好者。得恶作罪。食便得堕。请食好食更索粗食。索时恶作。食时无犯。

遮传教学处第七十五

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中。世尊欲制共学处。时二部僧伽并须和集。然制前四月戒尼不现前。佛告阿难陀。令半托迦苾刍往报尼众。时半托迦奉教而去。是时六众见而问之。时半托迦具以事答。是时六众便出恶言。共相遮障。由轻学处事轻毁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闻诸苾刍作如是语。具寿。仁今当习如是学处。彼作是语。我实不能用。汝愚痴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说之言。受行学处。我若见余善闲三藏。当随彼言。而受行者。波逸底迦。

若苾刍实欲求解者。当问三藏。此是时。此中言愚者。思其恶思说其恶说。痴者。谓不持三藏。不分明者。谓不了其义。不善解者。不能如理善为决择。说愚等时。便得堕罪。若说实者无犯。

默听评论学处第七十六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十七众欲得作舍置法有所论说。六众苾刍便往屏处默然而听。由评论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知余苾刍评论事生。求过纷扰诤竞而住。默然往彼听其所说。作如是念。我欲听已当令斗乱。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言评论事生者。谓见不可意事。初始评论。言求过纷扰者。求觅过失更相道说。言诤竞者。情不含忍发举其事。谓将此言说入评论诤中。自结朋党共相扶扇。言默然往听者。谓在屏处听彼评论。言令斗乱者。小事始生令成大诤。纷纭不息。若知诸苾刍在于上阁有所论说。须欲往者应弹指。或謦欬作声者无犯。若默而去听彼言说。初闻声时。便得恶作。若解其义即获堕罪。若于中阁若在檐前。若经行处随彼而听。咸得本罪。评论评论想六句如前。有说实非评论作评论想。亦得堕罪。若情无向背。若忽遇闻。若听其言欲令销殄者。此皆无犯。

不与欲默然起去学处第七十七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十七众既被六众分离朋党。心生不忍。便与邬波难陀作舍置羯磨。时难陀自惟无力。恐被治罚。遂将毛緂聚置座上。默尔而出。其事同前。不寂静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知众如法评论事时。默然从座起去。有苾刍不嘱授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如法事者。谓三羯磨。言默然去者。谓从座起至离闻处。不嘱余苾刍者。若病看病授事人等。有缘须去者。应与欲若辄去者。未离闻处。得恶作罪。若离闻处。波逸底迦。如法如法想六句。有说实是非法作如法想。亦得堕罪。若大小便事讫还来。若不离闻处。若众欲作非法羯磨。默然而去。悉皆无犯。

不恭敬学处第七十八

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中。时质呾罗苾刍在大众中。见他如法殄诤之时。心生违逆。或起嗔忿。不肯随顺。由斗诤事及不敬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言不恭敬者。有二不恭敬。一不敬僧伽。谓见大众有所论说。二不敬别人。谓阿遮利耶邬波驮耶。若苾刍在僧伽中评论事时。或众遣立。或勿于此坐。或时遣去。或不听来。或遣取褥。或不令取如众所说。不依行者。得波逸底迦。若阿遮利耶邬波驮耶所有言教。不依行者。得突色讫里多。若于二师顺理告白。或余耆宿作非法言。欲令止息者无犯。复有余说不敬之事。谓法事佛事。若尊人若弟子。若人主若流俗。于如是等不生恭敬。若语若默。有如法言不相顺从。若身语心随其所应。不敬之时。各依轻重。而得其罪。言法事者。先观自身戒清净不。若读诵教授。施他法义如理作意静虑相应。如是等事随所应作而不奉行。心常懒堕不修善品。不敬于戒话无益言。若卢迦耶典说无后世。如此之书若听若读。共相亲近者皆得波逸底迦罪。言佛事者谓于尊像不勤礼敬。制底香台不时扫拭。若见隤落有力能为。而不修补。所应作事懈慢不为。言尊人者。尊及尊类。皆名尊人。凡到尊处行住坐仪。不高不下。不通肩披衣。不竖膝蹋。足不直努。身不背面。坐不闻尊命。不应辄坐。不以髀重髀放身傲慢。不令语时不应辄语。尊人所说不应遮止。有所言教不应违逆。但应默然恭敬而住。不嫉不恚除罪恶心恒为敬养。若不修敬者。咸得堕罪。弟子事者非时非处。辄为呵啧。于小过失不能容忍。于奖训事不善开喻。若有疑悔不为除殄。心无哀愍出粗犷言。不以法食共相摄受。不存济拔有恼害心。皆得堕罪。言人主者。谓是国王王子。并诸恶佐遣来去等。不用其言。由此因缘情生不敬。或为杀害作无利益。言流俗者。于世俗人不相瞻顾。自随情好以致讥嫌。不于道路大小便利。令俗所呵。亦不应与俗人违竞。若作轻慢心欲恼他者。凡有所为。咸得恶作。若大众评论作评论想。不生恭敬。有六句初二堕罪。四皆恶作。

饮酒学处第七十九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莎揭多苾刍于俗人家。得非时浆和酒而饮。遂便大醉委卧街衢。由受请事。讥嫌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饮诸酒者。波逸底迦。

酒者若以饭麴。或用米粉烝熟酿作。复有杂酒。谓根皮叶及以花果。少安米麴酝酿成酒。饮者谓吞咽也。凡作酒色酒香酒味。或阙一阙二而饮咽者。能令人醉。皆得堕罪。若不醉人饮得恶作。若体非酒而有酒色饮之无犯。若用器饮若手掬饮。乃至酒糟。咸得堕罪。若啖麴若啖花果。能令人醉。并得恶作。境想六句后二无犯。有说非酒酒想亦得堕罪。如佛言曰。汝诸苾刍依我为师而出家者。不应饮酒。不与他不贮畜。乃至不以茅端渧酒置于口中。不犯者。若酒被煎煮饮不醉人。若口有病医令含酒。若酒涂身此皆无犯。若苾刍先是耽酒人。不得酒时。遂便瘦弱者取造酒物麴及树皮。并诸香药捣簁为末。布帛裹之。以杖横系。悬于新熟酒瓮之内。勿令沾酒。经一二宿。以水和搅。时与非时饮皆无犯。又无犯者酒变成醋。饮不醉人。澄清见面水解为净。以罗滤之。同非时浆。随意应饮。

非时入聚落不嘱苾刍学处第八十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非时入村。为贼所杀。由入聚落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非时入聚落。不嘱余苾刍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言非时者。有二种分齐。一过午。二明相未出。言聚落者俗人所居有街巷处。余苾刍者。若无苾刍者无犯。除余缘者。谓身有病。若寄衣钵在村被火烧舍。须入村看。若命难净行难。并皆无犯。非时非时想疑。波逸底迦。时非时想疑。得恶作罪。后二无犯。村作村想六句同前。若住阿兰若苾刍。须入村中。或道由村过若路在两村中间。若乘空入。若无苾刍嘱余俗人者无犯。

第九摄颂曰。

食明相今知  针筒床脚量

贮花并坐具  疮雨大师衣

食前食后诣余家学处第八十一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波难陀亲友白衣。敬信三宝。于自家中广设供养。以邬波难陀为首。请苾刍众。时邬波难陀报亲友曰。我有缘事须向某家。要待我至方可行食。既往余处久待不来。遂令大众多不得食。由诣俗家事过限。废阙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受食家请食前食后。行诣余家。不嘱授者。波逸底迦。

食家请者。谓受俗家请食。若婆罗门及余俗家。食前者。谓在中前。不嘱授去行过两家。便得堕罪食后者。谓是中后。行过三家亦得堕罪若语施主我设不来。应与僧食。勿令废阙若施主不以此人而为先首去。并无罪。

入王宫学处第八十二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有缘。须诣摩利迦夫人处。侵早入宫。彼卧未起。闻尊者来遂便惊觉。著常宫内细薄之衣。以见尊者。其事同前。讥嫌待缘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明相未出。刹帝利灌顶王未藏宝及宝类。若入过宫门阃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刹帝利者。谓刹帝利种。设非斯种若得灌顶。亦名刹帝利王。明相未出者。相有三别。一者青相。谓青色现。二者黄相。谓黄色现。三赤铜相。谓光如赤铜色。未藏宝者。谓于宫内未藏其宝言门阃者。有其三种。一城门阃。二王家门阃。三内宫门阃。入初二门得恶作罪。入内宫门便得堕罪。除余缘者。如憍闪毗城王许瞿师罗舍。与国王宫通为一处者无犯。教有五种皆不应。违云何为五。一者谓是国王。二如来大师。三众中上座。四阿遮利耶。五邬波驮耶。

未晓未晓想等六句如上说。若入四天王门揭路荼宫。亦得恶作。凡入王宫有十过失。一者夫人见苾刍笑王起疑心。二宫人有娠便疑苾刍。三宫中失宝物。四王有密语闻彻于外。五太子有损。六王身有损。七黜国相。八举大臣。九数征伐。十征伐所得王反夺将。如是等事。咸疑苾刍。而作指撝故不应往。

不摄耳听戒作不知语学处第八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六众苾刍于半月说戒经时。不用心听。作如是说。我今始知是法是善逝说。由轻学处事慢法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半月半月说戒经时。作如是语。具寿。我今始知是法戒经中说。诸苾刍知是苾刍。若二若三同作长净。况复过此。应语彼言。具寿。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应如法说悔。当劝喻言。具寿。此法希奇难可逢遇。汝说戒时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作意。不一想不摄耳。不策念而听法者。波逸底迦。

不恭敬者。是总标句。不住心等是别释句。显六过失。谓无信心失。无敬心失。无乐欲失。缘外境失。心惛沈失。生劳倦失。如其次第而配属之。若苾刍已曾再三闻说戒经。于长净时作不知语。若由烦恼。或由忘念。若睡眠若乱意。随一一戒不听闻者。皆得堕罪。若闻苾刍尼不共学处。作如是语。得恶作罪。若共学处便得本罪。若老耄无所识知。依实说者无犯。长净之时应令纯熟。善诵戒经者。为众诵之。先鸣健稚时。诸苾刍应自忆罪如法说悔。然后赴集。

用牙角作针筒学处第八十四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有巧师名曰达摩。善牙骨作以自工巧。告诸苾刍。若须牙骨作者我当施。手作时诸苾刍不知厌足。终日驱使遣作针筒。无暂停息。遂令家业终致穷困。由针筒事过分废阙讥嫌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用骨牙角作针筒成者。应打碎。波逸底迦。

言针筒者有二种。应畜一筒二管。言作者。若自作若使他作。言打碎者。谓作成入手应打碎弃之。若作未成亦应舍弃。若作成不自受。或为他作。得恶作罪。若得先成者受用无犯。若对苾刍说悔罪时。彼应问曰。所作针筒已打碎未。若不问时。得恶作罪。有四种针筒。应畜铜铁鍮石及以赤铜。不应用金银琉璃颇胝迦宝而作针筒亦非镞成揩以杂色。畜针筒者。应密藏举。若无惭苾刍及未圆人借不应与。善能爱护者应与。贮畜针刀恐铁生垢。应以蜡布裹之。如作针筒。不应受用。令打碎者。若作自余违法资具准此应知。刀子小印苾刍应畜。刀子有三种。谓上中下。其形如鸡曲翎。或如乌曲羽。上者长六指阔一指。下者四指。二内名中(此并连身铁弝若木弝尖直皆不见畜)印有四种。谓白铜赤铜鍮石及木。若僧伽印文应作造寺主名。上有转法轮像。随其大小以为记验。若别人印作骨锁形。或作髑髅形。见时起念作不净观。皆不应用。宝作境想六句可知。

过量作床学处第八十五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如世尊说不应床前洗足。若有老病行来疲极。应在床两头而洗。床脚极短亦不应眠。是时六众便作大床脚。长十二肘安梯上下。由床量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作大小床。足应高佛八指。除入梐木。若有过者应截去。波逸底迦。斯之事恼下戒咸同。言作床者。若自作若使人作。佛八指者。谓中人一肘。除入梐木者。谓除入梐床脚木也。应截者。过须截却方为说悔。以宝装挍。得恶作罪。凡床脚应平截。若恐损地。应安承物。谓谷糠袋。或砖木等(言中人一肘者长笏尺一尺五寸过此是高床量用皆得罪)。

草木绵贮床学处第八十六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波难陀以草木绵贮僧卧床。余苾刍卧遍身皆白。由卧具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以草木绵等贮僧床座者。应撤去。波逸底迦。

言草木绵者。有其五种。一草绵。二木绵。三劫贝。四羊毛。五诸杂絮等言贮者。谓于床褥上散布其绵。便用布褝随时掩覆。若以净绵及净布。初作之时得恶作罪。成者波逸底迦。不净绵布。得恶作罪。凡苾刍应合用者名净。不合用者名不净。

过量作尼师但那学处第八十七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因诸苾刍作尼师但那。不依度量。由衣量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作尼师但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二张手广一张手半。长中更增一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言长佛二张手者。谓当中人三肘量也。更增一张手者。谓肘半也。总长四肘半广一张手。半者总广二肘余有六指。作尼师但那。应须割截安叶。用衬卧具事如广文。

过量作覆疮衣学处第八十八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诸苾刍多患疮疥。世尊听许畜覆疮衣。由诸苾刍过量而作。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作覆疮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四张手广二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作谓自作及教他作。长佛四张手者。当中人六肘。广二张手者。当三肘量。过量得堕罪。减量守持。得恶作罪。若为他作亦得恶作。

过量作雨浴衣学处第八十九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诸苾刍露身洗浴。因毗舍佉鹿子母开畜雨衣。由诸苾刍过量而作。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作雨浴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六张手广二张手半。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作者或自作。或使人作。量依中人三倍减量守持。得恶作罪。

与佛等过量作衣学处第九十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波难陀作大支伐罗缝刺既竟。但披一边余聚肩上。诣余住处。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同佛衣量作衣。或复过者。波逸底迦。是中佛衣量者。长佛十张手广六张手。此是佛衣量。

言同佛衣量者。此举衣量从佛衣量是得罪。分齐衣者。谓堪守持长佛十张手者。当中人十五肘。广六张手者。当中人九肘。若减此量作衣不得本罪。若过五肘已上。皆得恶作。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十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