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咽喉虚实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咽喉二窍,同出一脘,异途施化。喉在前,连接肺本,为气息之路,主出:咽在后,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主纳,故经云;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其症有寒热虚实之分。辛卯春,余客济南,高君仲闻之妾,患咽痈,饮食不进,夜寐不安,身热便闭,病势颇危,用符祝针砭法治之。不应,来延余诊。脉象洪大,审是温邪内蕴,不能下达,迫而上升所致。用三黄泻心汤加石羔,小生地,一剂,痛减,二剂,痛平。后以清养药,调理而愈。乙未夏,余寓上海,有张姓某喉辣心震,举发不时,病由劳怒后得,已经半年,问治于余。余切其脉,浮细而数,知是藏液不充,虚阳上乘所致。以四君子汤加白芍、山茱为方;数剂,症减,后更调治而愈。此二症也,一用苦降,一用甘温,俱应手奏效,乃咽喉病之轻者。他如缠喉风、走马喉风,双单乳蛾、喉疗、兜腮痈、喉疮、喉窟、肺绝喉痹,经闭喉肿、梅核气诸症,轻者亦易疗,重者则至险。考古治法,皆急于治标,而缓于治本。以咽喉为要隘之地,缓则伤人,故治标为急耳。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