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证治汇补

咳嗽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意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内经)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主气而声从此出。故咳之原。皆聚于胃而及于肺者。情关子母也。(汇补)

内因

肺居至高。主持诸气。体之至清至轻者也。外因六淫。内因七情。肺金受伤。咳嗽之病从兹作矣。(指掌)其火郁咳者。有声无痰。咳必连声。湿痰咳者。咳动有痰。痰出嗽止。食积痰嗽。面色青黄。五更转甚。吐痰如胶。瘀血嗽者。胸中窒碍。喉间腥气。或带黑血。胃火嗽者。口渴善饥。面赤脸热。午前尤甚。阴虚嗽者。五心烦热。气从下升。午重夜甚。劳伤嗽者。干咳无痰。喉痒声哑。痰中见血。停水嗽者。胸满头汗。怔忡吐涎。水逆不入。肺胀嗽者。喘急气粗。或左或右。则眠不得。有嗽久而成肺痈肺痿者。必云门中府引痛。咯吐脓血。腥秽异常。

外因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生痰也。咳嗽谓有声有痰。因伤肺气复动脾湿也。(机要)但风伤肺者。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寒伤肺者。咳则胸紧干哑。凄怆怯寒。

或遇寒则发。暑乘肺者。咳则口燥鼻干。面赤心烦。声嘶吐沫。湿乘肺者。咳则身重首蒙。自汗溺涩。骨节烦疼。(入门)此皆暴病感邪。必兼头疼身热表症。

五脏劳咳

疲极伤肝。咳而左胁引痛。劳神伤心。咳而咽干咯血。劳力伤脾。咳而气短无力。叫呼伤肺。咳而呕吐白沫。

口燥声嘶。房劳伤肾。咳而腰背引痛。寒热夜发。(汇补)

脉法

咳必先审肺脉虚实。实者浮大有力。若沉而滑。则痰气盛也。虚者弦大无力。若沉细带数。则火郁极也。(入门)久咳虚羸。脉弱者生。实牢大数者死。浮软者生。沉紧匿者死。

治分肺脾

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治在肺。因痰而致嗽者。痰为重。治在脾。

治分内外

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忌寒凉收敛。当以辛甘散邪。内虚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忌辛香燥热。当以甘寒润肺。(必读)

治分四时

春气上升。润肺抑肝。夏火炎上。清金降火。秋湿热甚。清热泻湿。冬风寒重。解表行痰。(杂着)以上虽分四时。

临症又当从权。

治分新久

新咳有痰者。属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是火热。只宜清之。久咳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入门)今人但知肺主皮毛。一遇外感风寒。疏散之外。牢不可破。殊不知久则传里。变为郁咳。遂成痨瘵。多由不分内外所因新久之异。夫形寒饮冷。新咳痰稠。固宜温寒散湿。若夫气动火炎。久咳无痰。当清热润燥。而温寒散湿之剂。又在所禁矣。常见痨症之发。每由咳嗽。

治者不究其源。印定伤风。屡用辛温。发热自汗。食少便稠。卒成不救者有之。(汇补)

火忌发散

有肺伏火邪。腠理不闭。风邪易乘。遇感频发者。当兼清火。若数行解散。则重亡津液。邪蕴而为肺疽肺痈。

不可不慎。(立斋)

邪忌补涩

肺为娇脏。易寒易热。虽参、 、术、草。甘温平补。惟气虚最宜。若肺热有火。及风寒初盛者。不可骤用。至于乌梅、栗壳、兜铃、五倍。尤不可遽进。恐致缠绵不已。(汇补)

肾虚滋肾

咳嗽烦冤。肾气之逆。以肾为藏气之脏也。凡咳嗽动引百骸。自觉从脐下逆奔而上者。乃肾虚气不归原。

宜所服药中。加补骨脂五味子以敛之。(入门)

脾虚补脾

脾为黄婆。交媾水火。会合金木者也。久咳曾经泻肺。及房劳饥饱。以致脾肺虚而饮食少者。只理脾而咳自止。(类经)

死候

咳嗽面白。咽疮失音者死。上气喘急。面肿抬肩。身热不眠者危。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咳而呕。腹满泄泻。脉弦急欲绝者死。咳而脱形。身热脉小坚急以疾为逆。嗽而加汗者死。嗽而下泄上喘者死。(汇补)

用药

有余咳嗽。主以二陈汤。风。加羌活、防风、前胡、紫苏。寒。加麻黄、杏仁、葱白、金沸草。热。加黄芩、山栀、桑皮。湿。加苍术、防己、赤茯苓。食积嗽者。加山楂、枳壳。气滞咳者。加苏子、桔梗。不足咳嗽。主以二冬二母汤。

火咳。加款冬、玄参、黄芩。痰嗽。加栝蒌、桑皮、苏子。郁。加苦梗、紫菀、枇杷叶。劳嗽。加参、 、芍药。见血。

加阿胶、紫菀。滋阴。加丹皮、黄柏。若夫脾泄者。以异功散。加石斛、五味、百合、苡仁。肾虚者。以六味汤。加麦冬、五味、枇杷叶。水寒射肺成咳者。五苓散。痰火入肺成咳。面浮者。粉黛散。肺中有虫者。润肺丸。大抵肺位最高。

针石不能及。药饵不能到。惟桔梗能载诸药入肺。须临卧时细细咽下。方能入肺。

【附:肺痿】

久嗽肺虚。寒热往来。皮毛枯燥。声音不清。或嗽血线。口中有浊唾涎沫。脉数而虚。为肺痿之病。因津液重亡。火炎金燥。如草木亢旱而枝叶萎落也。治宜养血润肺。养气清金。初用二地二冬汤以滋阴。后用门冬清肺饮以收功。(丹溪)

【附:肺痈】

久咳不已。浊吐腥臭。咳则胸中隐隐痛。口中辟辟燥。脉实滑数。大小便涩数。振寒吐沫。右胁拒按。为肺痈之病。因风寒内郁。痰火上凑。邪气结聚。蕴蓄成痈。若风邪内结者。小青龙汤。火邪内灼者。二冬汤。痰火郁结者。葶苈大枣泻肺汤。溃后收敛疮口。用团参饮子。若入风者。不治。面赤脉浮大者。亦不治。若觉胸膺有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者。当大补气血。佐以排脓之品。(汇补)

【附:肺胀】

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用四物汤。加桃仁、枳壳、陈皮、栝蒌、竹沥。又风寒郁于肺中。不得发越。喘嗽胀闷者。宜发汗以祛邪。

利肺以顺气。用麻黄越婢加半夏汤。有停水不化。肺气不得下降者。其症水入即吐。宜四苓散。加葶苈、桔梗、桑皮、石膏。有肾虚水枯。肺金不敢下降而胀者。其症干咳烦冤。宜六味丸。加麦冬、五味。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若肺胀壅遏。不得眠卧。喘急鼻煽者。难治。(汇补)

【附:胸痹】

胸痹者。胸中痛引背。喘息咳唾。短气。寸脉沉迟。关上紧数。宜栝蒌半夏薤白汤主之。(准绳)

【附:痰火】

有好色作劳之人。相火炽盛。气不归元。腾空而上入于肺叶空隙之间。膜原之内。聚痰凑沫。喘咳烦冤。日续一日。久久渐成熟路。只俟肾气一动。喘嗽俱发。外症咸痰稠浊。夜卧不眠。或两颐红赤。垒垒发块。或胸背有疮。如粟如米。皆其验也。治宜清心静养。保肺滋肾。若暴发而痰出如泉。声响如锯。面赤舌胀。喉硬目突者死。(喻嘉言)

咳嗽选方

二陈汤 治风寒湿痰食积。气滞咳嗽。(方见痰症)

粉黛散 治痰火入肺。肺气上逆。咳而不卧。面浮气促。

真蚌粉新瓦上 红。入青黛少许。用淡 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

润肺丸 治肺中有虫。久嗽不已。渐变痨瘵。

百部 桑皮(各二两) 楝根(三两五钱) 明矾(一两半) 使君子(一两) 鹤虱(一两)

黄连(五钱) 甘草(五钱)

丸如黍米大。米饮下七八十丸。临卧服。上半月用之。

琼玉膏 治肺虚久嗽。气散失音。干咳无痰。或见血线。(方见虚劳)

清宁膏 治咳嗽属火炎热郁。气衰不足者。

生地 麦冬(各十两) 龙眼肉 薏苡仁(各八两) 橘红(三两) 桔梗甘草 贝母(各二两) 薄荷(五钱)

煎成膏。将苡仁、贝母、簿荷为细末。调入膏中服。

异功散 治咳嗽属土不生金。病兼少食泄泻者。(方见血症)

六味丸 治咳嗽属水衰火炎。病因房劳酒色者。(方见中风)

加味二冬汤 治咳嗽属火盛水亏。痰涎腥秽。将成痈痿者。

天冬 麦冬(各一钱半) 生地 熟地(各二钱) 款冬 桔梗贝母 紫菀 茯苓 甘草 沙参 栝蒌霜(各一钱)

水煎。

门冬清肺饮 治劳伤气虚。火旺咳嗽。

即生麦散加 紫菀(一钱半) 当归(三分) 黄 白芍 甘草(各一钱)

水煎。

劫劳散 治心肾俱虚。发咳二三声。无痰。遇夜即热。热已即冷。时有盗汗。四肢倦怠。体瘦食少。夜卧恍惚。

或有血丝者。

白芍 茯芩 当归 贝母 黄 (各一钱) 甘草(五分)

熟地(二钱) 枣仁(一钱半) 阿胶(蛤粉炒一钱二分)

合生脉散同煎。

团参饮子 治久嗽肺虚。

紫团参 紫菀茸(各三钱) 款冬花(二钱) 乌梅(一枚)

水煎。

肺痈方 治肺痈未成即消。已成即溃。已溃即愈。

桔梗 金银花 黄 白芨(各一钱) 陈皮 甘草(各一钱二分)

苡仁(五钱) 贝母(一钱半) 甜葶苈(八分)

水姜煎服。初起加防风。去黄 。溃后加人参。久不敛。加合欢皮。

越婢加半夏汤 治肺胀因感风寒。不能发散而成者。

麻黄(六两) 石膏(八两) 生姜(三两) 甘草(一两) 半夏(八两) 大枣(十五枚)

水煎。去麻黄沫。后入诸药。再煎服。

泻白散(方见火症)

参苏饮加减 治冬寒咳嗽。属风寒外束者。

橘红 半夏 桔梗 前胡(各一钱) 枳壳 杏仁 苏叶(各八分)

身热。加柴芩。痰多。加金沸草。

快捷方式方 治久嗽不止。

款冬花二两。于无风处烧之。以笔管吸烟咽下。即用美膳压下。

劫嗽方 治肺气耗散。久咳失音。用此劫之。

诃子 五味子 风化硝 五倍子(各等分) 甘草(减半)

水煎服。稳卧。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