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序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宋州自宋时河道南徙,而河患甚至。明季时,河道北还,而河患尤甚。葢其地势平衍卑下,无高山大阜为之屏障,故河有泛滥之日,郡即有冲决之虞。虽瓠子宫成,金堤无恙,而霪霖暴涨,野忽为湖。说者尚派曰:“以为有水害而无水利。” 我朝顺治初年,河患犹未已也。其后平底定,列圣相承,诸大吏奉天子命,随时设法宣防,并疏浚各河渠,以为蓄泄之地,以资灌溉之益。而又逢雨旸时若,野谷旅生。凡四海六合之内,罔不政通人和,各安畊凿。况中州之近地哉!

然而河道之转徙靡常,天灾流行,何代蔑有?虽尧舜禹汤之世,亦不免焉。今之归德,前受阳侯之虐,元气犹未复也。凡游惰之民,不事恒业,因无恒心。其地与江南、山东数州县界犬牙相错,往来胠箧探囊者,乘邻境之不相讥察,尤易藏奸。国家承平日久,网漏于吞舟之鱼,而穷黎不致于奸者鲜矣。是又守此土之责也。

乙酉夏,予仰沐殊恩,奉命即赴归德新任。莅任三日,至永城,率有司捕蝗。蝗凈矣,犹未雨也。乃履勘各属水利。夫所谓水利者,水治而田亦治也。归德就地为田,非若江浙之田有水可灌,故不雨即旱,雨数即涝,必沟渠以泄之。欣逢 大中丞程公奏请挑惠民沟河,筑沈家堤防,檄予分别其官修、民修者,克日兴工。予即与同寮谋,凡各境之河渠沟洫,有壅塞者,亦先择其要,按亩分工,集民力以疏浚之。葢干河淤,则支河沟渠无所归;支河淤,则干河之暴涨无以分其势。涝亦灾,旱亦灾,民即因灾而穷且盗矣。故必水治而后田治,则民亦无不可治也。

然而治民者,舍保甲无善法焉。予先于浙江平湖任办有成效,虽皆古人之成法,而因时制宜,无所处而不当。 中丞许可,予即饬各属率由旧章,而润泽之。是役也,首县王君掌丝为之倡,其余外县接武焉。夫保甲之法行,则一切吏治无不可以并行。明吕司寇之弭盗法,今江苏 陶中丞之义仓法,即于查保甲时,剀切晓谕,次第行之。于此敬谨宣讲圣谕,凡行于城者,即可行于乡。苟一乡一邑一郡皆如是焉,而民有不治者,吾未之信也。

秋九月,予复蒙特恩升授河北守道。闻命之下,局天蹐地,若无所容。行有日矣,而父老多眷眷焉。予怦怦心动,且感且惭。噫!岁之蝗不为灾,旱而得雨,邀福于天也;兴水利,办保甲,中丞所以教也;若夫恤民隐以省差徭,则良牧令相助为理也。爰录宋州从政一编,以相质。愿诸君子无忘其所能也。

道光五年岁在乙酉秋九月既望,婺源王鳯生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