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堪
常州义兴县[2],有鳏夫吴堪[3],少孤,无兄弟。为县吏。性恭顺。其家临荆溪,常于门前,以物遮护溪水,不曾秽污。每县归,则临水看玩,敬而爱之。积数年,忽于水滨得一白螺,遂拾归,以水养。自县归,见家中饮食已备,乃食之。如是十余日。然堪为[4]邻母怜其寡独,故为之执爨[5],乃卑谢[6]邻母。母曰:“何必辞[7]?君近得佳丽修事[8],何谢老身?”堪曰:“无。”因问其母。母曰:“子每入县后,便见一女子,可十七八,容颜端丽,衣服轻艳;具馔讫,即却入房。”堪意疑白螺所为,乃密言于母曰:“堪明日当称入县,请于母家自隙窥之,可乎?”母曰:“可。”明旦诈出,乃见女自堪房出,入厨理爨。堪自门而入,其女遂归房不得。堪拜之。女曰:“天知君敬护泉源,力勤小职,哀君鳏独,敕余以奉媲[9]。幸君垂悉[10],无致疑阻。”堪敬而谢之。自此弥将敬洽。闾里传之,颇增骇异。时县宰豪士[11],闻堪美妻,因欲图之。堪为吏恭谨,不犯笞责[12]。宰谓堪曰:“君熟于吏能久矣。今要虾蟆毛及鬼臂二物,晚衙[13]须纳;不应此物[14],罪责非轻!”堪唯而走出。度人间无此物,求不可得。颜色惨沮,归述于妻,乃曰:“吾今夕殒矣!”妻笑曰:“君忧余物,不敢闻命;二物之求,妾能致矣。”堪闻言,忧色稍解。妻曰:“辞出取之。”少顷而到。堪得以纳令。令视二物,微笑曰:“且出。”然终欲害之。后一日,又召堪曰:“我要蜗斗一枚,君宜速觅此;若不至,祸在君矣!”堪承命奔归,又以告妻。妻曰:“吾家有之,取不难也。”乃为取之。良久,牵一兽至,大如犬,状亦类之。曰:“此蜗斗也。”堪曰:“何能?”妻曰:“能食火,奇兽也。君速送。”堪将此兽上宰。宰见之,怒曰:“吾索蜗斗,此乃犬也!”又曰:“必何所能?”曰:“食火。其粪火。”宰遂索炭烧之,遣食;食讫,粪之于地,皆火也。宰怒曰:“用此物奚为!”令除火埽粪。方欲害堪,吏以物及粪,应手洞然[15],火飙暴起,焚爇墙宇,烟焰四合,弥亘城门,宰身及一家,皆为煨烬。乃失吴堪及妻。其县遂迁于西数步,今之城是也。
* * *
[1] 作者皇甫氏,唐末人,事迹无可考。此篇和下文《京都儒士》、《画琵琶》,都选自他所著的《原化记》。
这是一篇在晋人所写螺精故事基础上而加以发展的作品。作者写一个小市民,勤恳供职而又鳏独无依,上帝可怜他,叫白螺精做他的配偶。可是县官却生妄想,想出种种方法迫害他;由于螺精的智慧,结果县官自食恶果,被火烧死。这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
[2] 义兴县:唐代常州的属县,今江苏宜兴县。
[3] 鳏(guān)夫:无妻或丧妻的人。
[4] 为:以为。
[5] 执爨(cuàn):烧饭。下文“理爨”,义同。
[6] 卑谢:客气地、作揖打躬地道谢。
[7] 何必辞:何必说什么客气话的意思。
[8] 得佳丽修事:得到美丽的妻子为你料理家务。
[9] 敕余以奉媲:叫我来做你的配偶。“敕”,命令的意思。“媲”,配偶。
[10] 幸君垂悉:希望你了解。
[11] 豪士:这里不是指豪杰之士,而是指豪强称霸的人。
[12] 不犯笞责:没有因为犯罪而挨过打。
[13] 晚衙:从前官员每天早晚两回坐堂问事,晚上坐堂叫做“晚衙”。
[14] 不应此物:不能够把这样东西取来。
[15] 应手洞然:手碰上去空空洞洞地,好像没有接触到东西一样。
京都儒士[1]
近者,京都有数生会宴,因说人有勇怯,必由胆气;胆气若盛,自无所惧,可谓丈夫。座中有一儒士自媒[2]曰:“若言胆气,余实有之。”众人笑曰:“必须试,然[3]可信之。”或曰:“某亲故有宅,昔大凶[4],而今已空锁。君能独宿于此宅,一宵不惧者,我等酬君一局[5]。”此人曰:“唯命[6]。”明日便往。——实非凶宅,但暂空耳。——遂为置酒果灯烛,送于此宅中。众曰:“公更要何物?”曰:“仆有一剑,可以自卫,请无忧也。”众乃出宅,锁门却归。此人实怯懦者。时已向夜,系所乘驴别屋,奴客并不得随,遂向宿,了[7]不敢睡,唯灭灯抱剑而坐,惊怖不已。至三更,有月上,斜照窗隙,见衣架头有物如鸟鼓翼,翻翻而动。此人凛然强起,把剑一挥,应手落壁,磕然有声。后寂无音响。恐惧既甚,亦不敢寻究,但把剑坐。及五更,忽有一物,上阶推门;门不开,于狗窦中出头,气休休然[8]。此人大怕,把剑前斫,不觉自倒,剑失手抛落。又不敢觅剑,恐此物入来,床下跧伏[9],更不敢动。忽然困睡,不觉天明。诸奴客已开关,至子间,但见狗窦中,血淋漓狼籍[10]。众大惊呼,儒士方悟,开门尚自战栗,具说昨宵与物战争之状。众大骇异。遂于此壁下寻,惟见席帽[11],半破在地,即夜所斫之鸟也:乃故帽[12]破敝,为风所吹,如鸟动翼耳。剑在狗窦侧。众又绕堂寻血踪,乃是所乘驴,已斫口喙,唇齿缺破:乃是向晓因解[13],头入狗门,遂遭一剑。众大笑绝倒[14],扶持而归。士人惊悸,旬日方愈。
* * *
[1] 这是一篇喜剧性而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
作者具有“无鬼论”的唯物主义观点。他笔底下的京都儒士,是一个表面说大话,实际却十分怯懦的人。作者嘲笑他由于不能破除迷信,心里是相信有鬼的,以致庸人自扰,造成种种错觉,使得自己陷于极度紧张而窘迫的环境里。
[2] 自媒:自己介绍自己、推荐自己。
[3] 然:然后。
[4] “某亲”二句:古时人迷信,认为某一所房子里常有鬼怪出现,往往捣乱得令人不安,甚至致人死亡,就称这种房子为“凶宅”——不吉利的房子。
[5] 酬君一局:请你吃喝一顿。
[6] 唯命:就依你所说。
[7] 了:完全、简直的意思。
[8] 休休然:本应作“咻咻然”,形容喘息、呼吸急促的样子。
[9] 跧(quán)伏:爬在地下。“跧”,同“蜷”。
[10] 狼籍:乱七八糟的样子。
[11] 席帽:一种用藤子编织的帽子。唐时习惯,读书人外出时,每以席帽随身;等到中举后,就弃置不用了。
[12] 故帽:旧帽。
[13] 因解:因为挣脱了所系的绳索。
[14] 大笑绝倒:狂笑、笑得打跌。
画琵琶[1]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书生因上山闲步。入林数十步,上有一坡。见僧房院开,中有床,床塌。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2],遂把笔,于房门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3]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书生便到杨家[4],入吴经年,乃闻人说江西路僧室,有圣琵琶,灵应非一。书生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此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书生取水洗之尽。僧亦未归。书生夜宿于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觉失琵琶,以告;邻人大集,相与悲叹。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5],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画之因由,及拭却之由。僧及村人信之,灵圣亦绝耳。
* * *
[1] 这是一篇破除迷信的故事。它指出了一切所谓神灵,都只是唯心主义的产物,根本是没有的。它也说明了,凡事不可盲从,必须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此篇据《太平广记》选录。各家版本,篇首都有缺文,这里是根据《唐人说荟》补入的。《唐人说荟》本不全可靠,而且《太平广记》自“泊船”以上原缺二十二字,《唐人说荟》却仅补入十四字,也未必就是原文。姑采录以待考订。
[2] 攻画:会画画、对绘画有研究。“攻”,同“工”字。
[3] 五台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道家、佛家均以五台为圣地,有关于五台的种种神话传说,过去经常到此处朝山进香,所以这里说“五台山圣琵琶”。
[4] 书生便到杨家:“杨家”二字文中无根据。人本校记云,明抄本“家”作“州”。疑“杨”系“扬”字形似误刻,“杨家”应作“扬州”,指地名。下文云:“入吴经年”,亦可为系扬州之证。
[5] 背着:指做了不好的事情,违反了神的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