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谢无量《中国哲学史》(以下简称“谢著”),是中国哲学史研究开山奠基之作。不同于时下“选出而叙述之”“以西解中”主流范式,谢著既立足于中国思想学术史固有脉络,又融贯西学原理,深具“中国效度”与“哲学效度”。“谢无量范式”开辟了一条中国传统思想现代化“以中化西”之道路,为我们当下思考中国哲学如何返本开新,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
二、谢著有大陆版及台湾版两个版本系统,皆为繁体竖排,旧式句读。简体标点本谢无量《中国哲学史》(《谢无量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则所据非民国五年初版本[1],再则点校错讹及疏漏之处甚多,颇不便于研习,实有重出整理本之必要。
三、校勘以谢著1916年初版为底本(简称“底本”),以1927年八版(简称“八版”)、1967年台一版(简称“台一版”)、1976年台四版(简称“台四版”)、《谢无量文集》(简称“人大版”)等四种谢著版本为对校本。
四、对谢著所有引文,皆详加校勘并注明出处。引文校勘所据文献,以《文渊阁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清人注疏》《二十四史》《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续编》《理学丛书》等常见易得、精校精勘本为主。
五、凡订正谢著正文、引文之讹脱倒衍,考辨异文、存疑、考证者,皆出注说明。
六、根据我们对谢著原文及引文的理解,在必要处重新施以现代标点。凡不同于谢著句读及人大版标点处,皆不出注。
* * *
[1] 如,谢著初版“是因盗儒为害者,而遂谓儒之不可为,可乎?”(第三编上第55页)一句,八版(第三编上第55页)、台一版(第383页)、台四版(第383页)皆脱二“儒”字。人大版(第398页)亦脱二“儒”字,并以二“□”标示脱文,可见其所据非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