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错同人 综比
师1,贞,丈人2吉,无咎。
今注
1 师:卦名。又:古称军旅叫作师。
2 丈人:陆绩说:“丈人者,圣人也。”又:《子夏易传》作大人,并非丈人。王弼说:“丈人,严庄之称。有军正者也。”崔憬以及李鼎祚都以《子夏易传》为准,认为改大人作丈人,是王弼的曲解,批评他是臆测妄改。李鼎祚认为“严庄之称,学不师古。匪说攸闻。既违于经旨,辄改正作大人明矣”。其实这几种说法,出入并不太大,也可以两说并存而不悖。
今译
师卦,有贞正的德行,才具有大丈夫的大人现象,真正“贞正”的丈人,便吉,当然没有灾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1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2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今注
1 王:古代与“用”字的意义通用。
2 毒:治理。
今译
彖辞说:师,具有聚集群众的意义。贞,具有公正的意义。能够以正道率领群众,便可以王天下了。内在相应以至刚中正的德业。虽然是行于险道,也是顺合于天理与人情的,因此以治天下的凶残邪恶,民众自然都会服从他,当然便是吉的,哪还有什么灾咎呢?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今译
象辞说:地中有水,便是师卦的现象;君子效法它的象征,用来容纳人民而畜养群众。
今释
师卦的错卦是天(乾)☰火(离)☲同人。它的综卦是水(坎)☵地(坤)☷比卦。它的爻辞,是由坤的内卦中爻变动而来。象辞说它“地中有水”。换言之,便是“水在地中”叫作师。它与彖辞的含义,各有不同的见地。但是本卦的卦辞爻辞所说,都是从古代叫军旅为师的观念而来,并非单纯从地水师的地中有水的现象而作解释。
如果以西汉的象数易学来讲,师卦是从比卦的覆象而来。先天的坤与后天的坎,都居于北方的水位。坤、坎合居故成比,综覆比卦便是师。
初六1,师出以律,否臧2,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师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2 否臧:否即恶。臧即善。否臧即包括了善恶得失。
今译
师卦的第一爻(初六),象征出师必须严守纪律,赏善罚恶,否则,便不会成功,结果是凶的。象辞说:所谓出师必须严守纪律,这是出师首要的条件,如果失掉纪律,当然是凶的。
九二1,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师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师卦的二爻(九二),正在师旅中心的现象,是吉的,没有灾咎,而且还要得到王者三次赐予荣命的好事。象辞说:所谓正在师旅的中心,是吉的,那是说它有承受天意荣宠的象征。有王者三次赐予荣命,那是说它有怀服万国的象征。
六三1,师或舆2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师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舆:车子。
今译
师卦第三爻(六三)的象征,在出师的中途,或者有用舆车装载尸体的现象,是凶的。象辞说:所谓出师或者以舆车装载尸体的现象,那是说它大无功绩可言。
六四1,师左次2,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师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次:去处。
今译
师卦第四爻(六四),有偏师左处的现象,没有灾咎。象辞说:所谓偏师左处而无灾咎,那是说它还没有失去常道。
六五1,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师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师卦第五爻(六五)的象征,是田中有禽的现象,利于仗义执言,没有灾咎。又有长子作统帅率领师旅的象征,其他的弟子们,便有舆尸而归的现象,虽然贞正,但还是有危险。象辞说:所谓长子可以统率师旅,因为它有位在正中而行的情况。至于弟子们,却有舆尸而归的现象,因为有指挥不当的现象。
上六1,大君2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师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2 大君:参阅乾卦九二爻注(孟喜说)。
今译
师卦第六爻(上六)的象征,有大君赐予荣命,可以开国承家的现象,但勿用小人。象辞说:所谓大君有荣命,那是说它的功勋可以得到正位。勿用小人,因为他们必定会扰乱邦家。
今释
本卦除了象辞以外,无论卦辞与爻辞,都从卦名“师”字的观念而说师旅的意义。而且除了九二爻师中是吉以外,其余五爻,都是凶多吉少。由此而见《周易》的学术思想中,谆谆告诫慎用师旅的精神。
至于本卦六爻爻辞所说的各种内义,都是从阴阳爻变的变易而立论。例如,初六爻所说:“师出以律。否臧凶。”据《九家易》所说:“坎为法律也。”李鼎祚解说:“初六以阴居阳,履失其位。位既匪正,虽令不从。以斯行师,失律者也。凡首率师出,必以律。若不以律,虽臧亦凶。”故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九二爻的象辞说:“王三锡命,怀万邦也。”李鼎祚解说:“二互体震,震木数三,王三锡命之象。”《周礼》云:“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是其义也。”六三爻的“师或舆尸,凶。”虞翻说:“坤为尸。坎为车。多眚。同人(师的错卦)离为戈。兵为折。首失位,乘刚无应,尸在车上。故舆尸凶矣。”六四爻的“师左次,无咎”。荀爽说:“左谓二也。阳称左。次,舍也。二与四同功。四承五,五无阳,故呼二。舍于五,四得承之,故无咎。”六五爻的“田有禽。利执言。无咎”。虞翻说:“田谓二,阳称禽。震为言,五失位变之正。艮为执,故利执言,无咎。”荀爽说:“田猎也。谓二帅师禽五,五利度二之命,执行其言,故无咎也。”至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据虞翻说:“长子谓二,震为长子,在师中,故帅师也。”又说:“弟子谓三,三体坎。坎震之弟,而乾之子,失位乘阳,逆故贞凶。”荀爽说:“长子谓九二也。五处中应二,二受任帅师。当上升五。故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宋衷说:“弟子谓六三也。失位乘阳,处非所据,众不听从。师入分北,须败绩死亡,舆尸而还。故曰:弟子舆尸,谓使不当其职也。”上六爻的“大君有命”“开国承家”。虞翻说:“同人乾为大君。巽为有命。”又说:“承,受也。坤为国。二称家。谓变乾为坤,欲令二上居五为比,故开国承家。”荀爽说:“大君为二,师旅已息,既上居五,当卦赏有功,立国命家也。开国封诸侯,承家立大夫也。”至于“小人勿用,必乱邦也。”据虞翻说:“坤反君道,故乱邦也。”这些关于本卦六爻演变的说辞,属于象数易理的见解虽然差强人意,当然也不尽然。另外还有许多理由,太过繁细,但列举以上几条以供参考而已。
根据《周易》序卦所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崔憬说:“因争必起众相攻,故受之以师也。”这是承接讼卦的次序而来,仍然是以军旅为师的观念而论,与坤在上、坎在下的地水师的卦象,似乎很有出入异同之处。学者应当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