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運氣原證

按內經,原氣所乘,風燥火侵,或水衰金弱,木侮所勝,民病目昏。大要有四:一曰風熱,《經》曰:少陰司天之政,風熱參布,雲物沸騰,大陰橫流,寒乃時至,往復之作,民病聾瞑。此風熱參布目昏也。二曰熱,《經》云:少陰在泉,熱淫所勝,病目瞑,治以鹹寒。此熱勝目昏也。三曰風,《經》云:歲水不及,濕乃大行,復則大風暴發,目視𥉂𥉂。此風勝目昏也。四曰燥,《經》云:陽明司天,燥淫所勝,目昧眥傷,治以苦熱是也。

目昏

《經》云:腎足少陰之脈,動則病生,目𥉂如無所見。又云:少陰病,目𥉂無所見者,陰內奪,故目𥉂無所見也。此蓋房勞目昏也。左腎陰虛,右腎陽虛。劉河間曰:目昧不明,熱也。然玄府者,無物不有,人之臟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於世人萬物,盡皆有之,乃氣出入升降之道路馮戶也。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鼻不知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爪退齒腐,毛髮墜落,皮膚不仁,腸胃不能滲泄者,悉由熱氣怫鬱,玄府閉塞,而致氣液血脈、榮衛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隨鬱結微甚,而為病之重輕,故知熱鬱於目,則無所見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則轉難辨物,由目之玄府閉小,如隔簾視物之象也。或視如蠅翼者,玄府有所閉合者也,或目昏而見黑花者,由熱氣甚而發之於目。亢則害,承乃制,而反出其淚泣,氣液瞇之,以其至近,故雖微而亦見如黑花也。婁全善曰:誠哉河間斯言也,目盲耳聾,鼻不聞臭,舌不知味,手足不能運用者,皆由玄府閉塞,而神氣出入升降之道路不通故也。故先賢治目昏花,如羊肝丸,用羊肝引黃連等藥入肝,解肝中諸郁。蓋肝主目,肝中郁解,則目之玄府通利而明矣,故黃連之類解鬱熱也,椒目之類,解濕熱也,茺蔚之類,解氣鬱也,芎歸之類,解血鬱也,木賊之類,解積鬱也,羌活之類,解經郁也,磁石之類,解頭目郁,墜邪氣便下降也,蔓菁下氣通中,理亦同也。凡此諸劑,皆治氣血鬱結目昏之法。而河間之言,信不誣矣。至於東垣丹溪治目眥,用參耆補血氣,亦能明矣。又必有說通之,蓋目主氣血,盛則玄府得通利,出入升降而明,虛則玄府不能出入升降而昏,此則必用參耆四物湯等劑,助氣血運行而明也。

瞻視昏眇論

瞻視何為而昏眇也,蓋目無內外諸證,但自覺昏眇朦昧不清也。有神勞,有血少,有元氣弱,有元精虧而昏眇者。若人年五十以外而昏者,雖治不復光明。蓋時猶月之過望,天真日衰,自然目光漸衰,不知一元還返之道,雖妙藥難回,故曰不復愈矣。此證專言人之昏視,非若因目病昏眇之比,各有緣故,須當分別。凡目病外障而昏者,由障遮之故,欲成內障而昏者,細視瞳內必有氣色。若有障治愈後而昏眇者,因障遮久,滯澀其氣,故光隱耗,當培其本,而光自發。有因目病漸發生,痛損經絡,血液澀少,故光華虧耗而昏。有因目病失治,其中寒熱過傷,及開導經絡、炮熨失當,而因損傷其血氣,耗其精華而昏者。以上皆宜培養根本,乘其初時而治之,久則氣脈定,雖治不愈。若因目痛暗而昏者,此因氣滯火壅,絡不和暢而光澀,譬之煙不透徹,故火不明,如目暴痛,愈後尚昏者,血未充足,氣未和暢也,宜慎養以免後患。若目病久愈而昏眇不醒者,必因六慾七情、五味四氣、瞻視哭泣等故,有傷目中氣血、精液、脈絡也,宜早調治。若人未五十,目又無痛赤內障之病,及斫喪精元,因而昏眇無精彩者,其人不壽。凡人年在精強,而多喪失其真元,苦思勞形縱味,久患頭風,素多哭泣,婦女經產損血,而且內外別無證候,自覺昏花,月復月而年復年,漸漸昏眇者,非青盲,即內障也。治法審系腎虛,目暗不明者,宜服明目地黃丸。若因虛損,夢泄遺精,瘦削少氣,因之目視不明者,宜服龜鹿二仙膠。若肝腎不足,體弱眼昏,內障生花,不計遠近者,宜服三仁五子丸。若因勞心肝虛,風熱攻眼,赤腫羞明,漸生翳膜兼肝腎風毒,熱氣上衝而目痛,久視傷血,血主肝,故勤書則傷肝而目昏,傷肝則木生風,而熱氣上湊,目昏赤盛,不宜專服補藥,當益血鎮肝,而目自明,宜服地黃丸,至洞見碧霄,說似不經,然傳之自古,是在醫者酌用之。

證治歌

視瞻昏眇亦堪悲,內外俱無他證滋。自覺目中恆昏憒,年過五十最難醫。

證因神勞與血少,元氣弱兮元精虧。若因病目成昏眇,所因不一治各歧。

腎虧明目地黃(丸)進,虛損夢泄更精遺。瘦削氣少目復暗,龜鹿二仙膏最饒。

肝腎不足成內障,三仁五子(丸)效堪期。勞心肝虛熱攻眼,赤脈羞明翳膜垂。

風熱上衝而目痛,鎮肝益血地黃(丸)施。至若洞見碧霄法,不妨並錄備參稽。

明目地黃丸 治腎虛目暗不明。

熟地(焙乾,四兩) 生地(酒洗) 山藥 澤瀉 山茱萸(去核) 丹皮(灼酒) 柴胡 茯神 當歸(酒洗) 五味(烘乾,各一兩)

上為細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鹽湯下。

龜鹿二仙膏

鹿角(二斤) 龜板(一斤) 枸杞(六兩) 人參(三兩)

上將鹿角銼碎,龜板打碎,長流水浸三日,刮去垢,入砂鍋,用河水慢火,魚眼湯桑柴煮三晝夜,不可斷火,當添滾水,不用冷水,至三日,取出曬乾,碾為末,另用河水將末並枸杞、人參又煮一晝夜,濾去滓,並先原汁合用,慢火熬成膏,初服一錢五分,漸漸加至三錢,空心無灰酒化下。

三仁五子丸 治肝腎不足,體弱眼昏,內障生花。

柏子仁 肉蓯蓉(酒浸) 車前(酒炒) 苡仁 酸棗仁(去殼炒) 枸杞(酒蒸,焙) 菟絲(酒煮焙) 當歸(酒炒) 覆盆子(酒蒸,焙) 白茯苓(乳拌蒸曬,各二兩) 沉香(銼末另研,五錢) 五味(焙,一兩) 熟地(三兩,酒水煮爛搗膏)

上除沉香、熟地別入,余為細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或鹽湯、白滾湯下。

地黃丸 一名菊花丸,治用力勞心,肝虛風熱攻眼,赤脈羞明,漸生翳膜。

熟地(一兩半) 防風 羌活 桂心 甘菊花 沒藥 明硃砂(各五錢) 黃連 決明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蜜丸,每服三錢,食後沸湯送下,日三次。

洞見碧霄 此鷹鷀鼠睛三法,點眼之說,似乎不經,然載在醫統,故錄之。

用鷹眼一對,炙乾為末,研極細,以人乳拌再研,用簪腳少挑,點於瞳仁上,日夜三度,可以夜見物,或取臘月的鵒眼,依上法用三日,能見霄中之物,又用鷀鳥眼汁注目中,則見妖物神鬼。

睛黃視眇論(附乾澀昏花、坐起生花)

睛黃視眇,謂風輪黃亮,如金之色,而視亦昏眇也。此為濕熱重,而濁氣蒸爍清陽之氣,升入輪中,故輪亦變色也。凡好酒、嗜食熱燥腥膩之人,多有此疾。治法宜服葛花解毒飲。然酒與燥熱之傷人,非特此也。

乾澀昏花

更有乾澀昏花一證,其目自覺乾澀而不爽利,視瞻昏花,究其源亦由耽酒恣燥,不忌房事,兼之勞瞻竭視,過慮多思,致傷神水,而細細赤脈,及不潤澤等病,必接踵生焉,然苟能自保養,閤眼養光,良久得淚則潤,開則明爽,此可見水少之明驗也。治法宜急滋陰養水,略帶抑火,以培其本,本立則清純之氣和,而化生之水潤。若誤認為火證,妄用開絡針泄之治,則又有緊縮細小之患,藥宜服四物五子丸,若澀而痛,則點黃牛膽煎。

坐起生花

雖然以上二證,藥治固所必須,而究以自嚴保養為急,倘不自保養,則元氣因之怯弱,陰精因之虧損,遂致水少液枯,脈絡衰疲,而坐起生花之證作矣。此證也,別無他患,但其人動作起坐,偶失其常,或久坐久立,或久眠久視,便覺頭暈目眩而昏花也。遇此者,總宜補氣血之虛耗,治肝腎之虧損,宜服加減駐景丸。若或得之飢飽勞役,形為額角目睛痛,時見黑花,及目赤腫痛者,則服止痛散。若或肝腎虛風上攻,風熱外侮,致瞻視生黑花,或如水浪者,則宜先用摩頂膏以摩其頂,繼進駐景丸以補其虛,循次而治,宜無不愈矣。

證治歌

睛黃視眇濕熱凝,清氣原遭濁氣蒸。升入風輪色黃亮,飲食不節病斯成。

葛花解毒飲宜進,乾澀昏花證更凶。目中乾澀無清爽,禍因酒色損其身。

兼之竭視多思慮,神水受傷目已朦。治貴滋陰而養水,微須益火以培根。

認為火證必貽誤,四物五子丸可斟。澀而痛兮宜點藥,黃牛膽煎痛自寧。

倘逢坐起生花證,起居動作忽頭昏。氣血虛耗宜補益,肝腎虧損貴調停。

加減駐景丸最善,自許昏花不復生。或傷飢飽兼勞役,痛在額角及目睛。

時見黑花及赤腫,散投止痛有奇功。肝腎虛風上攻者,風熱外侮兩相侵。

致起黑花或如(水)浪,先投摩頂膏最工。繼服駐景丸誠妙,何憂眸子不光明。

葛花解毒飲

黃連(炒) 黑元參 當歸 膽草(炒) 茵陳 甘草 葛花 熟地 茯苓 梔仁 連翹 車前

上水煎,食遠服。

四物五子丸 治心腎不足,眼目昏暗。

熟地 當歸(酒洗) 地膚子 白芍 菟絲子(酒煮爛,焙) 川芎 覆盆子 枸杞 車前(酒蒸,量虛實加減)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鹽湯下。

黃牛膽煎 治眼澀痛。

豬膽汁 黃牛膽汁 羊膽汁 鯉魚膽汁(各半合白蜜二兩) 胡黃連 青皮 川黃連(均研末) 熊膽(各二錢半)

上將各末與蜜膽汁和勻,入磁瓶內,用紙封口,放飯甑內蒸,飯熟為度,以新淨綿濾過,每以銅筋取如麻子大,點目眥,日二三次。

加減駐景丸

車前(略炒) 枸杞 五味(各二兩) 當歸(去尾酒洗) 熟地(各五錢) 川椒(去目) 楮實子(曬乾,各一兩) 菟絲子(水淘淨,酒煮焙乾,半斤)

上為細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或鹽湯下。

摩頂膏

青空(研,五錢) 白附子(泡) 木香(各一兩) 丹砂(二錢半) 龍腦(五分) 青鹽(五錢) 牛酥(二兩) 鵝脂(四兩) 槐子(一兩) 旱蓮草(自然汁一斤)

上為末,先以旱蓮草汁、牛酥、鵝脂,入銀器,或銅器中,熬至五沸,再下諸藥末煎,即傾入瓷器內盛之,臨臥用舊鏵鐵一片,重二三兩,蘸藥於頂上摩二三十遍,令入發中,次服駐景丸,忌鐵鍋。

止痛散

栝蔞根(二兩) 柴胡(兩半) 甘草(炙七錢半) 當歸 生地(各一兩) 黃芩(四兩,一半酒浸一半炒)

上為末,每服三錢,加薑棗煎,臨臥熱服,如小便不利,加茯苓、澤瀉各五錢。

附方

菊睛丸 治肝腎眼昏,常見黑花多淚。

枸杞(三兩) 蓯蓉(酒浸,炒) 巴戟(去心各一兩) 甘菊花(四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或溫酒,或鹽湯送下。一方加熟地二兩。

石決明丸 治眼目昏暗。

石決明 槐子 肉蓯蓉(酒浸一宿,去鱗,炙乾) 菟絲子(酒浸三日,曬乾,另研末) 陽起石(酒煮七日,細研水飛過) 熟地(各一兩) 桂心(五錢) 磁石(一兩五錢,火煅醋淬七次,細研水飛過)

上為細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食前鹽湯下。

芎藭散 治目昏澀,視物不明。

芎藭 地骨皮 荊芥穗 何首烏(去皮) 菊花 旋覆花 草決明 石決明(刷淨) 甘草(炙各一兩) 青葙子 蟬蛻 木賊(各五錢) 白芷(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食後米泔水調下。

服椒方 治肝腎虛風上攻,目生黑花。

川椒一斤揀選去目及合口者,於銚內炒令透,於地上鋪淨二重,用新盆合定,周圍用黃土培之,半日毒出汗,然後取之曬乾,用磁盒收貯,每日空心,新汲水下十粒。

磁石丸 治眼因患後起早,元氣虛,目無翳,視物昏暗,欲成內障。

磁石(二兩,火煅,醋淬七次,水飛過)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去甲焙乾) 甘草(炙赤) 桂心(各五錢) 菟絲子(酒浸五日曬乾,另研為末三兩) 補骨脂(微炒) 巴戟(去心) 石斛 遠志 熟地(各一兩) 五味 木香(各五錢)

上為細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一方有茯神,無遠志、石斛。

駐景丸 即加減駐景丸,除當歸、五味、枳實、川椒。

三仁五子丸 治肝腎不足,眼昏內障生花,見瞻視昏眇。

雲霧移睛論(附螢星滿目)

雲霧移睛者,謂人自見目外,有如蠅蛇旗斾蛺蝶條環等狀之物色,或青黑粉白微黃,儼在眼外空中,飛揚撩亂,仰視則在上,俯視則在下也。此候乃元府有傷,絡間精液耗澀,鬱滯精純之氣,而為內障之患。其源皆屬膽腎之病,其見為白者,因痰火之故,肺金清純之氣不足。黃者則脾胃清純之氣有傷,蓋瞳神乃先天之元陽所生,稟聚五臟之精華,因其內損,故有其狀。凡虛弱不足之人及經產去血過多,或悲泣太過,深思積忿之婦女,每有此病。小兒疳證熱證,及痰瘧傷寒熱久,致目痛為閉,蒸傷清純之氣,亦有此患。幼兒無知,至長始曉,氣絡已定,治亦難愈。凡遇此者,人多指為鬼神見像,誤從祈禱之說,持久不治,實自貽伊疾也。吾為考厥治法,肝虛目暗者,以生熟地黃丸主之。若腎弱不能濟肝,致肝熱而膽不足者,則先以豬苓散,次進蕤仁丸。若肝腎俱虛,眼見黑花者,則以羚羊羌活湯主之。至於摩頂膏,則又通治之方,隨宜用之,無不取效。

螢星滿目

復有所謂瑩星滿目一證者何也,自見目外有無數細細紅星如瑩火,飛伏撩亂,甚則如燈光掃星之狀也。得此病者,其人必耽酒嗜燥,勞心竭腎,致痰火上升,目絡澀滯,精汁為六賊之邪之熏蒸所損,故陽光散亂而飛伏,乃水不勝火之患也,久而不治,則內障成矣。治法宜服滋陰降火湯,及加味坎離丸。醫者誠審證下方,則雲霧自散,而瑩星自落矣,豈有傷情之患哉。

證治歌

何來雲霧竟移睛,變態風生色不同。元府有傷因致病,氣滯精耗障內生。

揆厥由來因膽腎,黃白均從經絡尋。白為痰火肺氣弱,黃由脾胃失調停。

瞳神內損因成狀,病發多由虛弱人。出血過多經產後,或因悲忿慮傷神。

小兒疳熱及痰瘧,熱久目疼常欲瞑。清氣蒸傷成斯疾,治之不慎病增深。

治法肝虛目暗者,生熟地黃丸可斟。腎不濟肝膽旋弱,豬苓(散)初服繼蕤仁(丸)。

肝腎俱虛花見黑,羚羊羌活湯最靈。通治膏惟摩頂善,隨宜擇用效無倫。

瑩星滿目證須審,紅星無數竟如螢。此由耽酒嗜辛燥,勞心竭腎火上升。

六賊邪火熏精汁,陽光散亂內障成。滋陰降火湯宜進,加味坎離丸奏功。

豬苓散

豬苓 木通 萹蓄 蒼朮(米泔制) 黑狗脊 大黃(泡) 滑石(飛過) 梔仁(各一兩) 車前(酒蒸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青鹽湯調下。

蕤仁丸 治眼黑花飛蠅,澀痛昏暗,漸變青盲。

蕤仁(去皮尖) 地膚子 白茯苓 細辛 人參 石決明(洗淨另研) 地骨皮 白朮(炒各一兩) 石膽(另研,五錢) 熟地(焙) 楮實子(各三兩) 空青(另研) 防風(各一兩) 青羊膽(一枚) 鯉魚膽(五枚)

上為細末研勻,以膽汁同蜜煉,摟和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錢,食後米飲下。

羚羊羌活湯

黃耆(二兩) 甘草(炙一兩) 羚羊角(銼末) 羌活 黃芩(去黑心) 棗皮 車前 附子(炮) 人參 青葙子 決明子(微炒) 澤瀉 秦艽(去苗) 柴胡(去苗,各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不拘時溫服。

滋陰降火湯

當歸(一錢) 川芎(五分) 生地(薑汁炒) 熟地 黃柏 知母(均蜜水炒) 麥冬(各八分) 白芍(薄荷汁炒) 黃芩 柴胡(各七分) 甘草(梢四分)

上水煎,熱服。

加味坎離丸

熟地(八兩) 一半用砂仁(一兩),以絹袋盛之,共入砂罐內,用好酒二碗,煮乾去砂仁。一半用白茯苓二兩,如前法煮,去茯苓。

甘州枸杞(揀去根,烘乾) 全當歸(用酒浸三日洗淨曬乾) 白芍(酒浸一日切片曬乾) 川芎(大白者用,小者而不用,洗切片) 女貞子(即冬青子) 冬至日採,蜜水拌丸,蒸九曬淨各四兩 甘菊花(去根葉,家園者佳,野菊花不用,曬乾淨三兩) 川黃柏(去粗皮,切片,八兩。二兩酒浸,二兩泔水浸,二兩人乳浸,二兩蜜浸,各一晝夜曬乾炒褐色) 知母(去毛切片,六兩分作四分,照黃柏四制同)

上除熟地另搗膏外,餘八味合一處,鋪開,日曬夜露二晝夜,共為細末,並熟地膏蜜丸,梧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白湯或青鹽湯下。

養肝丸

當歸(酒洗) 車前(酒蒸焙) 防風 白芍 熟地 枳實 川芎

上為細末蜜丸,每服七十丸,熟水下,一方無川芎、枳實。

補腎丸

磁石(煅,醋淬七次,水飛過) 菟絲(酒蒸二次,各二兩) 五味 枸杞 石斛 熟地 覆盆子 楮實子 肉蓯蓉(酒浸) 車前(酒蒸各一兩) 沉香 青鹽(二味另研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生熟地黃丸 見遊風。

摩頂膏 見睛黃視眇。

妄見

《靈樞·大惑論》帝曰:予嘗上清冷之臺,中堦而顧,匍匐而前,則惑。予私異之,竊內怪之,獨瞑獨視,安心定氣,久而不解,獨搏獨眩,披髮長跪,俛而視之,復久而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氣使然。岐伯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中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連,則精散;精散則視歧,故見兩物。又云: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榮衛魂魄之常營也,而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睛法於陰,白睛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轉合而睛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帝曰:子疑其然,予每之東苑,未曾不惑,去之則復,予唯獨為東苑勞神乎,何其異也。岐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惑,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復,是故聞者為迷,甚者為惑。《素問》云,睛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長短,以長為短,以白為黑,顛倒錯亂,神光暗矅,則精衰而視變矣,宜分虛實治之,可也。

神光自見論(附黑夜睛明)

神光自見者,謂目外自見神光出現,每如電閃掣,甚則火焰霞明,時發時止,與視瞻有色之定者不同。此乃陰精虧損,元府大傷,孤陽飛越,神光欲散,內障之重者,治宜急進補水寧神湯。

黑夜睛明

可異者黑夜睛明一證,夫人體天地之陰陽,晝明夜晦量之常也,今晦明之中,倏忽見物,是背於陰陽矣。其源必水火不交,精華關格,乖亂不和,陽關飛越,不能攝養陰精,故陽光無制耳。如日精華聚盛,罹害其不小矣。治當培補陰精,以留制陽光,多服加減八味丸,庶幾陰陽和而瞻視如常矣。

證治歌

神光自見如電閃,甚而火焰與明霞。元府有傷陰精損,孤陽飛越實堪嗟。

補水寧神湯急進,黑夜睛明證又差。水火不交因致病,精華關隔可精查。

培補陰精陽可制,加減八味丸最嘉。

補水寧神湯

熟地 生地(各二錢) 白芍 當歸 麥冬(去心) 茯神(各錢半) 五味(三十粒) 生甘草(六分)

上水煎,空心溫服。

加減八味丸

熟地(八兩,另搗) 山藥(烘乾) 山茱萸(酒洗,焙,各四兩) 白茯苓(乳拌蒸曬乾) 澤瀉(酒洗,焙) 丹皮(酒洗,焙,各三兩) 五味子(烘,一兩五錢) 肉桂(去皮,一兩)

上為細末,與熟地膏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鹽湯下。

視正反斜論(附視定反動、視物顛倒)

視正反斜者,謂物本正,而目見為倚斜也。此候乃陰陽偏盛,神光欲散之候。陽盛陰者,因恣辛嗜酒,怒悖頭風,痰火氣傷之病;陰勝陽者,因色欲哭泣,飲味經產血傷之病。總內之元府鬱滯有偏,而氣重於半邊,故發見之光,亦偏而不正耳。治宜培其本而伐其標。然必審其何勝何虛,而後下方。陽不勝其陰者,以補陽湯,或升陽泄陰湯主之;陰不勝陽者,以連柏益陰丸主之。昔淮南程吉,儒醫也,有富翁子因醉後得此視正反斜之病,求吉方,吉設樂開宴,酧歡至醉,扶病坐輪中,使人弄之,常令傾側輾轉,久之方令登榻,醒後病愈,詢治之方,吉老云:無他疾,醉中當閃倒肝之一葉,搭於肺,上不能下,故視正為斜,今復飲之醉,則肺脹輾轉之間,肝亦垂下,故愈。藥安能治之哉。善夫,吉老真神治也。然目之為病,豈視乖斜正之一候乎。

視定反動

更有所謂視定物而反動者,其候物本定,而目見為振動也,此乃氣忿火邪之害,水不能救火之故。陽邪虛火上旋,眩連振掉不定,光華欲墜,久則地石亦覺振動而不定,內障成矣。凡恣酒嗜燥,頭風痰火之人,陰虛血少者,屢有此疾,洽宜服鉤藤散。

視物顛倒

更有視物顛倒者,其候視定物皆振動而顛倒也。此蓋血氣不正,陰陽反復,陰精衰弱,陽邪上干,虛眩而運掉,其發不一時,有一年數發者,有一月數發者,須因其發時,別其因虛因火因痰因風而治之,通宜服羚羊角散。昔有呂復,深於醫道,有道士肖云泉者,視物皆倒,其源因大醉盡吐,睡至天明,遂得此病。切其脈,左關浮促,呂即告之曰:傷酒大吐時,上焦反復,致倒其膽府,故視物皆倒置,法當復吐,以正其膽。遂以藜蘆瓜蒂為粗末,用水煎之,平旦頓服,以吐為度,吐畢,視物如常,此治與程吉之治無異也,然非精研之久,豈得此哉。

證治歌

視正反斜證有因,陰陽偏盛損其神。陽盛氣傷痰火熾,嗜酒頭風更恣辛。

陰勝由悲兼色欲,經產傷血病斯成。總由元府多鬱滯,氣重半邊是禍根。

伐標培本為良策,更從虛火辨分明。陽不勝陰補陽好,升陽泄陰湯亦同。

若逢陰不勝陽者,連柏益陰丸建功。視定反動尤堪異,氣忿火邪害相侵。

水難救火火旋上,病因痰火與頭鳳。血少陰虛食不節,治用鉤藤散最工。

尤奇視物多顛倒,血氣不正陰陽爭。陽邪上干陰精弱,虛眩運掉髮無憑。

發時所因原不一,虛風痰火莫朦朧。通治宜用羚羊角(散),昔人治法可明徵。

藜蘆瓜蒂為粗末,吐法流傳試細詢。

補陽湯

炙甘草 羌活 獨活 人參 熟地 白朮(土炒) 黃耆(制,各一兩) 白茯苓 生地 知母(炒,各三錢) 柴胡(去油,二兩) 肉桂(三錢) 白芍 陳皮 澤瀉 防風 歸身(酒製,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連柏益陰丸

甘草根 羌活 獨活 歸身(酒洗) 五味 防風 黃芩 草決明 黃柏 知母 黃連(酒洗,炒,各一兩) 石決明(煅存性,六錢)

上為末,蜜丸豆大,每服五十丸,漸至百丸,臨臥茶清下。

升陽泄陰湯 一名升陽柴胡湯。

羌活 歸身 獨活 甘草根 白芍 熟地(各一兩) 人參 生地(酒洗,炒) 黃耆 楮實子(酒蒸,焙) 白朮(各兩半) 白茯苓 防風 陳皮 知母(酒炒,各二錢) 柴胡(去苗) 肉桂(去皮,各錢半)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另合一料為末,蜜丸梧子大,食遠茶清下。每日五十丸,與煎藥合一服,如天氣熱甚,加五味三錢,天冬五錢。

鉤藤散

鉤藤 陳皮 麥冬 石膏 家菊花 人參 明天麻 防風 白茯苓 鹿茸 法夏 甘草

上各等分,共為末,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羚羊角散

製法夏(七錢) 當歸 川芎 白芷 防風 明天麻 枳殼 甘草(各二錢半) 茯神 羚羊角(銼細末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四錢,入姜三片,煎服。

視一為二論

視一為二者,本一物也,而目視為二焉,即內經所謂視歧也。此乃精光衰亂,偏隔敗壞,病在腎膽。膽腎真一之精不足,故陽光失其主而視一為二。若目赤痛者,乃火壅於絡,陰積不得升運以滋神光,反為陽邪錯亂神光而歧其視也。通治宜服補肝散,千金磁朱丸,或沖和養胃湯。許學士云:苟牧仲謂予曰:有人視一為二,醫作肝氣盛,治以瀉肝湯不愈,予曰孫真人有云,目之繫上屬於腦,令服驅風大腦藥,得愈,此又一治法也。由此以觀,凡行醫治,豈可執一概論哉。

證治歌

視一為二最堪憂,病從腎膽溯源頭。真精不足陽無主,致成歧視害雙眸。

火壅於絡必赤痛,神光失潤是病由。沖和養胃(湯)補肝散,千金磁朱(丸)治法周。

或用驅風入腦藥,臨證修方勿刻舟。

補肝散 治肝風內障不痛癢,眼見花發黃白黑赤等證。

車前 黃芩 羌活 細辛 黑元參(各一兩) 人參 白茯苓(各二兩) 防風 羚羊角(銼末,各三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食後米飲調服。

千金磁朱丸 見氣為怒傷。

沖和養胃湯 見陰弱不能配陽。

光華暈大論

光華暈大者何,謂視日與燈燭,皆生紅暈也。甚則通紅,而人物在燈光之下亦大矣。此乃實火陽邪,發越於上之害,諸絡必有滯澀,輕者暈小而淡,重者暈大而濃,治宜滋養化源,剋制其火,通治宜滋陰降火湯。昔張子顏少卿,晚年嘗目光閃閃,或見白衣人,一日從壽卿求治,卿投大丸(即明目清心大補湯)數十,小丸(即地芝丸)數十,囑以十日中服之,服畢見白衣人變黃色,目光不見,又明日俱無所見。乃請卿,卿曰:公脾初受病,為肺所乘,心乃脾之母也,公既多疑,心氣不固,自然有所見,吾以大丸實其脾,以小丸補其心,肺為脾之子,既不能盛其母,其病自愈也。一少年苦眩暈,常見一鏡子,卿曰:來晨以魚鱠奉候,及期延於內,從容久飢,候客退方得攀接,俄而抬上,施一瓶芥醋,並無他味,少年飢甚,聞芥醋香,徑啜之,再啜,覺胸中豁然,眼花不見。卿曰:君吃魚鱠人,少芥醋不快,又有魚鱗在胸中,所以眼見鏡子,故權誑而愈其疾也。

證治歌

光華暈大暈生紅,視人與物亦皆洪。實火陽邪因發越,諸絡必多滯澀凝。

輕者暈小而色淡,重大而濃治法詢。滋養化源還制火,滋陰降火湯奏功。

古人醫治多神妙,細心參透可遵循。

滋陰降火湯 見雲霧移睛。

視赤如白論(附視直如曲)

視赤如白何,謂視物失其本色也。此因物著形之病,與視瞻有色、空中氣色之症不同,其候譬諸觀太陽若水輪,燈花反粉色,或視粉牆如紅如碧,視黃紙而似綠似藍等證,此內絡氣鬱,元府不和之故,遇此當因其色而別之,以知何臟腑乘侮之為病而施治之,通治則宜服復明湯,或益氣聰明湯。

視直如曲

有視直如曲之一證,與此雖相類而究大異,蓋彼由內絡氣鬱,元府不和,而視直如曲,則由隱憂積鬱傷肝,欲火炎熾損腎而致,治當平肝泄腎,宜先服蠲毒飲,繼多服加味逍遙散,然能如程氏之以醉治,呂氏之以吐治,則又不藥而愈矣。

證治歌

視赤反白證最歧,目中五色總差池。此由內絡多氣鬱,元府不和故若斯。

宜從所見分臟腑,通治復明(湯)益氣(聰明湯)宜。更有視直偏如曲,病源則一最宜知。

憂鬱欲火傷肝腎,平肝瀉腎是良規。蠲毒(飲)加味逍遙散,自然視物不差移。

復明湯

蜜黃耆 當歸 柴胡 連翹 甘草(炙) 生地(各錢半) 黃柏(三分半) 川芎 蒼朮(米泔水泡炒) 陳皮(各五分)

上水煎熱服,忌酒面辛熱大米等物。

益氣聰明湯 見陰弱不能配陽。

蠲毒飲 見水疳。

加味逍遙散 見補瞼硬睛痛。

視瞻有色論

視瞻有色一證,非若瑩星雲霧之細點長條也,乃目凡視物有大片,甚則通行異色。當因其色而別其證以治之,若見青綠藍碧之色,乃肝腎不見之病,由陰虛血少,膽汁不足,氣弱而散,故視亦見其色。治宜三仁五子丸,及加減駐景丸。若見黃赤者,乃火土絡有傷也,痰火濕熱人,每有此患,治宜調脾清毒飲,或清脾散。若見白色者,由金分元氣有傷,及有痰沫阻滯者,皆有此患,治宜瀉肺湯,繼進黃耆湯。若視有大黑片者,腎之元氣大傷,膽之所養不榮,治宜明目地黃丸,益陰腎氣丸,若久不治,則盲矣。

證治歌

視瞻有色證原殊,因色驗證各分區。色為青綠與藍碧,此病原由肝腎虛。

陰虧血少膽不足,氣弱而散病相符。三仁五子丸進善,加減駐景丸與俱。

火土有傷見黃赤,調脾清毒飲可茹。金元有傷痰沫阻,目中白色自卷舒。

治宜瀉肺湯為妙,繼進黃耆(湯)病可除。膽養不榮腎元損,片成大黑自模糊。

明目地黃丸可選,益陰腎氣(丸)定無虞。

調脾清毒飲 見正漏。

明目地黃丸、三仁五子丸 均見瞻視昏眇。

加減駐景丸 見睛黃視眇。

瀉肺湯 見白澀。

益陰腎氣丸 見總論。

黃耆湯 見大眥漏。

清脾散 見土疳。

內障

在睛里昏暗,與不患之目相似,惟瞳神里有隱隱青白者,無隱隱青白者亦有之。婁全善云:內障先患一目,次第相引,兩目俱損者,皆有翳在黑睛內遮瞳子而然。今詳考黑睛之脈者,目系也,目系屬足厥陰、足太陽、手少陰三經,蓋此三經,臟腑中虛,則邪乘虛入,經中鬱結,從目系入黑睛內為障翳。龍木論所謂腦脂流下作翳者,即是太陽之邪也。所謂肝氣衝上成翳者,即足厥陰之邪也,故治法以針言之,則當取三經之腧穴,如天柱、風府、太衝、通天等穴是也。其有手巧心審諦者,能用針於黑眼內撥其翳,為效尤捷也。以藥言之,則當補中疏通此三經之鬱結,使邪不入目系而愈。飲食不節,勞傷形體,脾胃不足,內障目病,宜人參補胃湯,益氣聰明湯。圓明內障,升麻湯,復明湯。婁云上四方治目不明,皆氣虛而未脫,故可與參耆中,微加連柏,若氣既脫,則連柏等涼劑不可施。經云: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之類,是其證也。內障右眼小眥青白翳,大眥亦微顯白翳,腦痛瞳子散大,上熱惡熱,大便澀滯艱難,小便如常,遇熱暖處,頭痛睛脹能食,日沒後太陰暗則昏,此證可服滋陰地黃丸。翳在大眥,加升麻、葛根;翳在小眥,加柴胡、羌活。東垣云:木旺則火勝,無所畏而妄行也。故脾胃先受之,或病目而生內障者,脾裹血,胃主血,心主脈,脈者血之府也,或曰心主血,又曰脈主血,肝之竅開於目也,治法亦宜地黃丸,當歸湯之類。倪云:凡目病初起時視覺微昏,常見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綠色,次則視歧,視一成二,神水淡白色,可服沖和養胃湯,益氣聰明湯,千金磁石丸,石斛夜光丸。有熱者瀉熱黃連湯,久則不見,神水純白色,永為廢疾矣。

地黃丸 即羌活退翳丸。

熟地(八錢) 生地 黃柏 當歸(均酒製) 茺蔚子 丹參(各五錢) 黑附子(泡) 寒水石(生用,各一錢) 芍藥(一兩二錢) 防己(酒製,二錢) 知母(酒製) 丹皮 羌活 川芎(各三錢) 柴胡(五錢或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白湯下,於食未消,候飢服之,忌語言,隨後以食壓之。

當歸湯 治翳,更補益瞳子散大。

黃連 柴胡(各一錢) 黃芩 芍藥(各二錢) 熟地 歸身 甘草(炙,各二錢)

上水煎,臨臥服。

瀉熱黃連湯

黃芩(酒炒) 黃連(酒洗) 柴胡(酒炒) 生地(酒洗,各一兩) 膽草(三錢) 升麻(五錢)

上每服三錢,水煎,食前熱服,午後服,則陽逆不行,臨臥服反助陰。

升麻湯(即沖和養胃湯)、益氣聰明湯 均見陰弱不能配陽。

石斛夜光丸 見氣為怒傷。

復明湯 見視赤如白。

滋陰地黃丸 見總論。

人參補胃湯 見傷寒愈後。

千金磁石丸 見氣為怒傷。

瞳神散大論(附瞳神緊小)

東垣云:凡心包絡之脈,出於心中,代心君行事也,與少陽為表裡。瞳子散大者,少陰心之脈,挾目系,厥陰肝之脈,連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木火之勢盛也,其味宜苦宜酸宜涼,大忌辛辣熱物,故藥中宜去茺蔚子,以味辛及主益肝,是助火也。亦不可用青葙子,為助陽火也。且瞳散大,風輪反為窄窄一周,甚者一周如線,此乃邪熱鬱蒸,風濕攻擊,以致神膏遊走散壞,兼有內障,以收瞳神為先,於收瞳神藥內,漸加攻內障藥治之,宜保命集當歸湯,熟地黃丸,濟陰地黃丸。若只攻內障,不收瞳神,使瞳神愈散,而內障不退,坐令二證氣定膏損不復治,而為終身之疾矣。大抵瞳神散大,十有七八,因頭風痛攻之害,然而傷寒瘧疾痰濕怒氣,憂思勞役,經產敗血,及久鬱熱邪火證,亦皆能為之災,治當尋所因而下方,乃不貽失治之患,治法多見大便澀、小便常,天熱暖處、頭痛睛脹,日沒則昏暗等證,宜服羌活退翳丸,因喜食辛辣炙煿之物,過多者則宜先服瀉胃湯,繼服磁朱丸;若因暴怒而致者,宜先服調氣湯、繼進磁朱丸;因患頭風痰厥而致者,宜服清痰飲;若因血弱陰虛不能養心,火旺於陰而致者,宜服滋陰地黃丸,此皆言治瞳神散大之候。

瞳神緊小

頗有反散大而為瞳神緊小者何也,其候瞳神細小,如簪腳,甚則縮小如針。此蓋因恣色之故,病目亦不忌淫欲,及勞傷血氣,思竭心意,肝腎二經俱傷,元氣衰弱,不能升運精汁,以滋於膽,膽中三合之精有虧,則輪亦乏,故瞳中之精亦日漸耗損,甚則隱沒俱無,為終身疾矣。亦有頭風熱證,攻走蒸乾精液而細小者,皆宜早治,遲則恐無及也。治法水實而血自收者,宜清腎抑陽丸;若陽氣強盛而搏陰,陰氣堅實而有御,宜用抑陽酒連散;若繫心火乘金,水衰反制者,宜用還陰救苦湯,亦宜用搐鼻碧雲散。如此因證尋源,得源下方,豈有不治之證哉。

證治歌

瞳神散大亦危哉,病自心肝木火來。其味宜酸涼與苦,莫投辛熱釀成災。

瞳大風輪翻窄小,熱邪風濕內為烖。若兼內障須詳審,先斂瞳神障後排。

保命當歸(湯)偕熟地(黃丸),濟陰地黃丸與偕。倘不收瞳惟去障,致成痼疾深可哀。

證各有因須細察,古人治法簡而賅。小便如常大便澀,日沒昏暗覺如霾。

睛暖頭疼睛復脹,羌活退翳(丸)勿緋徊。食貪辛煿先瀉腎(湯),繼進磁朱丸最諧。

若因暴怒先調胃(湯),磁朱繼進亦同儕。因患頭風痰厥者,清痰飲進是良材。

血弱陰虛心失養,滋陰地黃(丸)可挽回。更有瞳神翻緊小,色欲勞思是禍胎。

肝腎俱傷元氣弱,精汁失運膽旋擢。三合精虧輪亦乏,瞳中精損故多乖。

頭風熱證相攻走,蒸乾精液厲之階。水實血收何藥妙,清腎抑陽(丸)可挽禿。

陽盛搏陰陰堅實,抑陽酒連(散)是正裁。心火乘金水反制,還陰救苦(湯)莫遲迴。

或投搐鼻碧雲散,修方隨證法門開。

保命集當歸湯

黃連 柴胡(各一錢) 當歸身 黃芩 芍藥(各二錢) 熟地 甘草(炙,各三錢)

上水煎,臨臥服。

濟陰地黃丸

五味 麥冬 當歸 熟地 肉蓯蓉 山茱萸 淮藥 枸杞 甘菊花 巴戟肉(等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

瀉腎湯

枸杞(一錢二分) 生地 五味子 黃柏 知母(俱酒洗炒) 麥冬(去心) 山茱萸(去核) 白芍 歸尾(各一錢) 白茯苓 獨活(各八分)

上水煎,熱服。

調氣湯

白芍 陳皮 生地 黃柏(鹽水炒) 香附(醋製) 當歸身 知母(鹽水炒,各一錢) 生甘草(梢,五分) 枳殼 白茯苓(各八分)

上水煎,熱服。

清痰飲

青黛(六分) 陳皮(去白) 半夏(薑製) 天花粉 梔仁(炒黑) 石膏(煅) 黃芩 枳殼(炒) 白茯苓 膽南星(各一錢)

上銼劑水煎熱服。

清腎抑陽丸

寒水石(另研) 黃柏 知母(均鹽水制) 生地 枸杞 黃連(酒炒) 白茯苓(各二兩) 獨活(八錢) 決明砂 當歸 白芍(均酒洗,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白湯下。

熟地黃丸 見陰邪風症加分作丸。

磁朱丸 見氣為怒傷。

羌活退翳丸 見內障。

滋陰地黃丸 見總論。

抑陽酒連散 見強陽搏實。

還陰救苦湯 見心火乘金。

搐鼻碧雲散 見淫熱反克。

能遠視不能近視論(附近視不能遠視)

目有能遠視而不能近視者,此乃陽氣有餘,陰精不足,血虛氣盛,有火而無水者也,治之只在心腎,心腎平則水火調,而陰陽和暢,遠近發用,各得其宜矣。法當以地芝丸及六味地黃丸主之。

能近視不能遠視

抑有反此能近視而不能遠視者,何以治乎。原其候,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氣虛而血盛,有水而無火者也。此證非言稟受生成近覷不治之病,蓋膏厚而經絡潤澤,神氣和而陽光盛聚矣,治法宜補心益腎,以定志丸、及補腎磁石丸主之。總之此上二證,皆因酒色過度,及嗜燥頭風,忿怒暴悖,勞役憂思,致傷氣血所致,人苟能於此而謹慎之,豈至白貽伊戚如此哉。

證治歌

遠視偏憂近視難,陽盛陰衰是病端。證因有火而無水,血虛氣盛病相干。

治從心腎調水火,地芝(丸)六味地黃良。倘逢近視偏難遠,陽衰陰盛可反看。

生成近覷原難治,因患目病治須參。病由膽腎須詳審,補心益氣有金丹。

補腎磁石丸定志(丸),自然眸子報平安。

地芝丸

天冬(去心) 生地(煉乾,四兩) 枳殼(去瓤) 菊花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後茶清送下。

定志丸

遠志(去心) 菖蒲(各二兩) 人參 白茯神(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以砂為衣,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補腎磁石丸

石決明(醋煅) 甘菊花(去根葉) 磁石(捶碎煅紅醋淬) 肉蓯蓉(酒浸,切,焙) 菟絲子(水淘淨,酒浸一宿,慢火焙乾,一兩)

上為細末,用雄雀十五隻,去毛嘴足,留肝腸,以青鹽二兩,水二升,同煮,令雀爛水盡為度,取出,先搗如膏,和藥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溫酒下。

六味地黃丸 見睥生痰核內湯加分作丸。

神水將枯論

神水將枯者,謂視珠外神水乾澀而不瑩潤也,最不易識,雖欲言而不能妙其狀,此乃火鬱蒸於膏澤,故精液不清,而珠不瑩潤,汁將內竭,雖有淫淚盈珠,亦不潤澤,視病氣色,乾澀如蜒蝣唾涎之光,凡見此證,必有危急病來,緩治則神膏乾澀,瞳神危矣。若小兒素有疳證糞如鴨溏,並人五十以外,糞如羊矢,而目得此證者,皆死。若熱結膀胱之證,神水消渴者,蓋水枯熱結蒸爍不清,澄其源而流自清矣,其治宜服滋腎丸,然其證有二,有陰虛證,有陽虛證,不可混治,陰虛以補腎丸主之,陽虛以調中益氣湯主之。或曰既云神水將枯,而又調陰虛者何也,蓋神水即氣中之精液,陽不生即陰不長也。

證治歌

神水將枯最可憂,火蒸膏澤致招尤。精液不清珠不潤,目中乾澀如蜒蝣。

治如稍緩神膏竭,瞳神危殆慮宜周。小兒疳疾或年老,倘並此證最堪愁。

若逢熱結膀胱候,神水消涸豈無由。水枯熱結多蒸爍,澄源自許克清流。

通治滋腎丸可服,更別陰陽仔細求。陰虛補腎丸宜進,陽弱調中益氣(丸)投。

滋腎丸

黃柏 知母(均鹽水炒,各三兩) 肉桂(二錢)

上為細末,水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沸湯下。

補腎丸

杜仲(薑汁炒) 牛膝(酒洗) 陳皮(各二兩) 黃柏(鹽水炒) 龜板(酥制,各四兩) 五味子(夏加一兩焙乾) 乾薑(各加五錢炒)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調中益氣湯

炙黃耆(一錢) 升麻(五分) 陳皮(六分) 木香(二分) 人參 甘草 蒼朮(米泔水制) 柴胡(各五分)

上水煎,臨臥溫服。

瀉膽散

元參 黃芩 地骨皮 麥冬 知母(各一兩) 黃耆 茺蔚子(各一兩五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食後溫服。

聚開障論

聚開障證,因血熱妄行,不循經絡,熱客肺膜之內,或因久嗽傷肺而起,皆肺氣不清之故。所謂障或圓或缺,或厚或薄,如雲似片,或數點如星,痛則見之,不痛則隱,聚散不一,來去無時也。治宜退血散,或桑白皮散主之。

證治歌

障亦胡為聚復開,肺氣不清致此災。痛則相見不痛隱,圓缺厚薄不時來。

如雲如月如星點,桑白皮散是良材。退赤散投亦良法,定教雲翳永成灰。

退血散 並治色似胭脂。

當歸 赤芍 木賊 防風 細辛 膽草(均等分) 水煎,先乘熱蒸眼,後溫服。

桑白皮散 見白澀。

棗花障論

棗花障者,其證甚薄而白,起於風輪周匝,從白膜之內,四圍環布而來也。凡性急及患痰竭視勞瞻,耽酒嗜辣,傷水濕熱之人,每罹此患,久則始有目急乾澀、昏花不爽之病,犯而不戒,甚則有瞳神細小,內障等證。或因人觸激,火入血分,淚流赤痛者,亦在變證之例,雖有棗花鋸齒之說,實無正形,凡見白圈傍青輪際,從白膜四圍圈圓而來,即是此證。宜羚羊角飲子主之,皂角、生熟地黃丸、桑白皮散,亦可隨宜酌用。若目生花翳,多年不退,則宜蕤仁散主之,至白嫩在輪外,四圍生起珠赤痛者,是花翳白陷,不可誤認為此證,醫者慎之。

證治歌

棗花障證起風輪,周匝來從白膜中。性急患痰兼嗜酒,起居飲食失調停。

久為目急與乾澀,瞳神縮小內障成。或因觸激火入血,淚流赤痛變證生。

白圈若傍青輪際,白膜圈圓此證明。皂角丸偕羚(羊)角飲,(生熟)地黃湯與桑白(皮散)同。

目生花翳久不退,散進蕤仁可奏功。花翳白陷證原異,醫師臨證莫朦朧。

蕤仁散

蕤仁(湯浸去赤皮) 秦艽(去苗,各一兩) 枳殼(炒黃) 赤茯苓(各兩半) 川大黃(炒一錢) 車前 青葙子 赤芍(各七錢半) 柴胡(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連滓熱服。

羚羊角飲子 見下圓翳內障。

桑白皮散 見白澀。

皂角丸、生熟地黃丸 均見遊風。

圓翳內障論(附散翳)

黑睛上一點圓翳,有陰陽二證之別,陽證明處看之不覺,暗處看之則明,旦大;陰證日中見之差小,陰處見之則大,或明或暗,視物不明,以冷藥治之,愈見黑花,此因肝腎虛而得也。治宜皂角丸合生熟地黃丸,補腎丸,鎮肝丸主之。亦有色白而大小不同者,此則由腎熱肺虛而致,治宜青空丸,或羚羊角飲子。然此特言圓聚不散之翳之治法也。

散翳

而顧有所謂散翳者何也,其形如鱗點,或瞼下起粟子而爛,日夜痛楚,瞳神最痛,常下熱淚,此由肝腎虛熱所致,治宜皂角丸,生熟地黃丸,八味還睛丸,穀精草散主之。主方不一,總宜審慎驗證而下,庶乃不致誤人。

證治歌

圓翳何為及黑珠,陰陽二證各相區。陽者明看原難覺,暗處看之明且粗。

陰者日中見差小,陰看則大不同衛。另暗無常難視物,此病原由肝腎虛。

如投冷藥病增甚,愈見黑花日卷舒。治貴鎮肝(丸)兼補腎,(丸)皂角丸合(生熟)地黃糊。

或有肺虛兼腎熱,色白雖同大小殊。空青丸與羚羊角(飲子),自然翳退病消除。

更有散翳如鱗點,瞼下粟子爛堪虞。瞳神最痛淚流熱,肝腎虛熱信非誣。

治宜八味還睛(丸)妙,穀精草散皂角(丸)俱。生熟地黃丸可用,審證下方其最諸。

補腎丸

巴戟 山藥 故紙(炒) 丹皮 茴香(各五錢) 肉蓯蓉 枸杞(各一兩) 青墁(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鎮肝丸 治肝經不足,風熱目昏,癢痛難開,多眵灑淚,羞明赤痛,生翳障。

遠志(去心) 地膚子 茺蔚子 白茯苓 防風 決明子 蔓荊子 人參(各一兩) 山藥 青葙子 柴胡 柏子仁(炒) 地膚皮 甘草(炙) 元參 車前 菊花(各五錢) 細辛(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米湯下。

空青丸

細辛 五味 車前 石決明 知母 防風(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茶清下。

羚羊角飲子

羚羊角(銼末,三兩) 細辛 知母 人參 車前子(各三兩) 防風(二兩五)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五分,水煎,食後溫服。

八味還睛丸

蒺藜(炒) 防風 甘草(炙) 木賊 梔子(各兩五錢) 蟬蛻(各二錢) 草決明(八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麥冬湯調服。

穀精草散

穀精草 豬蹄退(炒) 綠豆皮 蟬蛻

上為末,每服三錢,食後米泔水調服。

補肝散 治圓翳內障。

熟地 白茯苓 白菊花 細辛 白芍 甘草 柏子仁 防風 柴胡

上水煎,食後服。

皂角丸、生熟地黃丸 均見遊風。

劍脊翳論(附魚鱗障、水晶障)

劍脊翳者,亦名橫翳,其色白,或如糙米色者,或帶焦黃者,但狀如劍脊,中間略高,兩邊微薄,橫於風輪之外者,即此證也。此證蓋因肝虛血損而致,治宜養血益血涼血,以皂角丸合生熟地黃丸,或七寶湯主之,更點以七寶膏,不啻以鋼刀折肉劍之捷效也。雖然,此證尤可治也。

魚鱗障

所難者,魚鱗一障,為證色雖白而不光亮,狀帶斜歪,如魚鱗疊,故號曰魚鱗也。其候乃氣結膏凝,雖以除絕,其源多因病之初起誤認他證,過用寒涼,多點片腦,此證原稱難治,然能久服加味逍遙散,繼以還少丹或羚羊角散,點以七寶膏,而命無喪明之患、□□□不如魚遇鱗利刃也。

水晶障

不但此也,且有水晶一障,其色白,如水晶之清瑩,但高厚滿珠,看雖易治,得效最難,蓋根深亦氣結故也,而究由腎水虛泛,金水無相生之意,火土生克之功,遇此者,□□□一,然能以生熟地黃丸合皂角丸,或七寶丸,耐久服之,亦常有獲效,如銅錘之破水晶者矣,是在醫者之明,亦須病者之緣。

證治歌

劍脊翳白橫翳同,狀如劍脊在風輪。色帶焦黃或如(糙)米(色),血損肝虛是病因。

治宜涼血兼養(血)益(血),皂角丸合(生熟)地黃工。更或七寶湯亦妙,點藥膏仍七寶成。

難治更有魚鱗障,證雖色白少光瑩。狀帶欹斜如鱗疊,其候氣結更膏凝。

病因誤服寒涼藥,加味逍遙(散)服貴頻。繼投還少(丹)羚羊角(散),點將七寶(膏)可生明。

更有水晶障亦白,高厚滿珠氣結深。病因火土無生克,更因金水不相生。

腎水虛泛因成病,醫師遇此術幾窮。惟服(生熟)地黃合皂角(丸),或投七寶丸亦靈。

久服有時能奏效,仰望良工細酌斟。

七寶湯

羚羊角(鎊) 犀角(鎊) 胡黃連 車前 石決明(洗搗碎) 丹砂(另研) 炙草(各五錢)

上除丹砂、石決明外,余為末,每服三錢,水煎好去渣,入丹砂末五分,決明末二分五釐,再煎兩沸,食後溫服。

七寶丸

石決明(搗研二兩) 琥珀(三七錢半) 珍珠(研細) 熊膽(研,各五錢) 茺蔚子 人參(各一兩) 龍腦(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食前茶下。

還少丹

熟地(二兩) 山藥 山茱萸 杜仲(薑汁炒) 枸杞(各二兩) 牛膝(酒浸) 遠志(薑汁浸炒) 肉蓯蓉(酒浸) 北五味 續斷 楮實子 茴香 菟絲子(制) 巴戟(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下。

七寶膏 見混睛。

羚羊角散 見外障。

加味逍遙散 見瞼硬睛疼。

皂角丸、生熟地黃丸 均見遊風。

浮翳障論(附沉翳)

浮翳證初患之時,不癢不痛,但從瞳神內,映出白色,暗處看則其翳見大,明處看其翳則略小,全無血色相混,此原腦風衝入於眼,致腦脂流下之故。抑有因腎虧而肝失滋養者,故治此者最宜分別,治法系腦風所致,又系強壯之人,宜服石決明散,虛人則宜服墜翳丸。若系腎虧而肝失養,則宜服皂角丸,合生熟地黃丸,或七寶散主之。此係翳之通治也。

沉翳

有所謂沉翳者,治將何如。其候白藏在黑睛之內,向日細看,乃見其白,且有疼痛而日輕夜重者,此係肝經之病,而有虛實之分。治法系實證,原因過勞傷肝,或傷於酒漿辛辣鬱熱所致,或因肝熱蒸腦,腦熱流下而致者。宜服羚羊角飲,繼進皂角丸,或系腎水不足,不能上滋於肝,致肝鬱熱為患,則宜服皂角丸合生熟地黃丸,繼進羊肝丸,總之證分虛實,治法各殊,是在醫者神而明之。

證治歌

障名浮翳究何如,初時癢痛亦俱無。白色映自瞳神內,暗處看與明處殊。

此係腦風衝入眼,腦脂流下故多虞。或因腎虧肝失養,醫師治法總宜區。

倘系腦風更強壯,石決明散自非誣。虛則墜翳丸可進,腎虧七寶散相孚。

生熟地黃(丸)合皂角(丸),更有沉翳可舉隅。黑睛有白宜細看,更兼疼痛不安居。

日輕夜重肝經病,此證須分實與虛。實證所因原不一,總屬於肝病厥脈。

羚羊角散宜先服,繼投皂角(丸)疾能除。若系腎水不足候,致肝鬱熱難展舒。

(生熟)地黃(丸)皂角丸宜兼服,羊肝(丸)繼進莫踟躕。

石決明散

石決明(醋煅) 防風 人參 茺蔚子 細辛(減半) 知母 車前 黃芩 元參 白茯苓 五味(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茶清調下。

墜翳丸

青羊膽 青魚膽 鯉魚膽(各七錢) 熊膽(二錢半) 牛膽(五錢) 石決明(煅存性,另研二兩) 麝香(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茶清下。

七寶散 治風眼,除瘀熱。

當歸 芍藥 黃連 銅綠(各二錢研) 杏仁(七粒去皮) 白礬 甘草(各一錢)

上㕮咀,水煎去滓,澄清臨臥洗之。

羊角飲

車前 黃芩 黑參 大黃(各一錢) 羚羊角 茺蔚子 防風(各二錢)

上為末,水煎,食後溫服。

皂角丸

蛇蛻(七條) 蟬蛻 白朮 膽草 元精石 當歸 穿山甲 茯苓 白菊花 赤芍 連翹 刺蝟皮 穀精草 木賊 川芎 人參 豬爪

上為細末,一半入芽皂十二挺,燒存性,和勻,煉白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一錢五分,空心杏仁湯下,一半入仙靈脾二兩,每服三錢,用豬肝三片,披開,夾藥煮熟,臨臥細嚼,原汁送下。

平肝丸

羯羊肝一具(新瓦盆中煿了更焙之。肝大用一半) 甘菊花 羌活 柏子仁 細辛 官桂 白朮 五味(各五錢) 黃連(七錢半)

上為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空亦溫湯下。

皂角丸、生熟地黃丸 均見遊風。

暴盲論

暴盲者,謂素無他病,外不傷輪廓,內不損瞳神,倏然盲而不見也。其故有三:曰陽寡,曰陰孤,曰神離。乃否塞關格之病,病於陽傷者,緣忿怒暴悖,恣酒漿辛燥,及久患痰火人,得之則煩躁秘渴。病於陰傷,若多色欲悲傷,思竭哭泣太頻之故,或因中風中寒之證起。傷於神者,或因思慮太過,心惘極憂傷,至而驚恐無措者,得之則其人如癡呆病發之狀。屢有因頭風痰火,元虛少水之人,眩運發而盲瞀不見,能保養者,不治自愈,不能保養,則成痼疾。治法系怒氣傷肝,脾虛血少者宜服加味逍遙散;系怒傷元陰元陽者,宜服柴胡參朮湯。若忽然失明,翳膜障蔽者,宜服熊膽丸;若元氣聯脫致目無見者,宜獨參湯。昔丹溪治一老人,目暴盲,飲食起居如故,急煎人參膏二斤,服一日眼方見。治一男子四十餘歲,好飲熱酒,忽目盲脈澀,此因熱酒所傷,胃氣汙濁之血,死在其中,遂以蘇木作湯,調人參膏飲之,服二日,鼻內兩手掌皆紫黑色,自此病退矣,以四物湯加蘇木紅花桃仁陳皮,煎調人參末,數日而愈。一男子五十五歲,九月間早起,忽開眼無光,視物不見,急就睡片時,能見人物,飲食減少,神思極倦,脈緩大,四至之上,重按則散而無力,作受濕治,果因臥濕地半月而得此證,遂以白朮為君,黃耆茯苓陳皮為臣,附子為佐,十餘貼而愈。由此視之,病形相同,而發源各異,而調治各殊,經云治病必求其本,此其然歟。

證治歌

暴爾昏盲三證歧,陰孤陽寡與神離。總因關格多否塞,病在陽傷宜早思。

起緣忿怒食不節,久患火痰致蔓滋。病發躁煩兼秘渴,若在陰傷宜辨之。

(中)風(中)寒或自神傷起,或因色欲與傷悲。或因思慮憂傷至,暴盲病發狀如癡。

常有頭風痰火者,更兼少水與元虛。眩運發時盲不見,倘能保養不須醫。

如詢治法須詳辨,血少或兼虛在脾。怒氣傷肝何藥妙,加味逍遙散最宜。

(元)陰(元)陽俱被怒傷損,柴胡參朮湯可施。翳膜忽然成障蔽,熊膽丸進莫遲遲。

元氣聯脫目無見,獨參湯可救垂危。嗜酒暴盲兼脈澀,蘇木(湯)調參(膏)飲一巵。

繼投四物(湯)加蘇木,桃仁紅花及陳皮。和調(人)參末頻煎服,定復光明效奏奇。

或因受濕暴盲瞀,飲食少思神氣疲。白朮為君附子佐,更合陳皮茯苓(黃)耆。

治貴尋源毋孟浪,古人治法可詳披。

柴胡參朮湯

人參 白朮 熟地 白芍(各一錢半) 柴胡(二分) 甘草(蜜炙八分) 川芎(七分) 當歸身(二錢) 青皮(四分)

上水煎,食遠服。

熊膽丸

熊膽 川黃連 密蒙花 羌活(各兩半) 地骨皮 蛇蛻(炙) 仙靈脾 木賊(去節,各一兩) 麒麟蠍 蔓荊子(水淘,各二兩) 瞿麥 旋覆花 甘菊花(各五錢) 膽草(一兩) 葳蕤(去殼皮取霜,三錢)

上十五味,熊膽為主,共為細末,用羊肝一具,一半煮熟焙乾為末,先入於藥內,一半生者去膜搗爛,和藥杵而為丸,如梧子大,飯後米飲送下三十丸。

獨參湯

人參(數兩,清河者佳) 用銅刀切片,或銀鍋、沙鍋煎湯頓服。

加味逍遙散 見瞼硬睛疼。

四物湯 見赤痛如邪。

青盲論(附雀盲)

青盲者,目內外並無障翳氣色等病,只目不見者是,此乃元府幽深之源遏郁不得發此靈明。其因有二,一曰神失,二曰膽澀,須究其為病之始,系傷於七情,則傷於神,若傷於精血,則傷於膽,皆不易治,而失神者尤難。有能保養不治亦愈,若年高及疲病者,或心腎不清足者,雖治不愈,世人但見目盲,便呼為此證者謬矣。夫此證瞳神不大不小,無缺無損,細視之,瞳神內並無些少別樣氣色,儼然與好人一般,只是不見方為此證,若少有氣色即是內障,非青盲也,治法傷於膽者,宜鎮肝明目羊肝丸;傷於神者,宜復明丸;肝腎兩虛者,宜水木兩培湯;青盲兼內障者,宜本事方。然盲之證不一。

雀盲

更有所謂雀盲者,其候至晚不明,至曉則見也,俗曰雞盲,本科高風內障,此乃元陽不足,陰濁上升之病,治法宜以人參補胃湯及補中益氣湯,決明夜靈散;肝虛者以轉光丸,小兒得此,以還明散,腎虛者以三陰蛤蚊丸,如此分部就治,自然濁陰墜鎮,清陽上升,而曉晚如一矣。

證治歌

人生何忽病青盲,神失膽澀兩證詳。七情傷害成神失,膽澀原由精血傷。

內外並無諸氣色,目中自覺視茫茫。若為神失尤難治,苟能保養亦無妨。

年高疲病心腎損,縱有良醫莫下方。(鎮肝)明目羊肝(丸)治傷膽,傷神宜取復明(丸)將。

倘逢肝腎俱虛證,宜用水木兩培湯。證若青盲兼內障,本事方投罔不藏。

此外更有雀盲證,晚則昏兮晝則光。陰濁上升元陽損,人參補胃湯可嘗。

補中益氣湯能效,決明夜靈散莫忘。肝虛轉光丸最妙,還明散冶小兒良。

腎虛三因蛤蚧(丸)進,自然晝夜總如常。

復明丸

冬青子(生用一升,陳酒共蜜拌,蒸七次,曬七日,露七夜,焙乾) 元蝙蝠(活捉數個) 枸杞(搗焙) 夜明珠(酒洗煮炒) 熟地(酒蒸,焙) 綠豆殼(炒,各一兩) 川黃連(炒) 白朮(制各三錢) 辰砂(兩半一半共蝙蝠搗爛,一半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五十丸,食後熱酒下。

水木兩培湯 治肝腎兩虛,或因他病而弱,青盲初起,服之如神。

菟絲子(洗,酒煮,炒) 補骨脂 巴戟 枸杞 川牛膝(酒洗,炒) 肉蓯蓉(竹刀切片,酒浸,焙乾,各一兩) 青鹽(二錢,另研)

上為細末,用豬腰子一個,竹刀切開,半邊去內筋膜,入藥末一錢,用線紮緊,用上年陳酒浸濕炙熱,冷定火性,食之即愈。

本事方

白羚羊肝(只用一片,薄切,新瓦上焙乾) 蕤仁(去殼皮) 澤瀉 菟絲 車前 麥冬肉 防風 黃芩 苦葶藶 地膚子(去殼) 茺蔚子 杏仁(炒) 桂心(炒) 青葙子 五味 枸杞 細辛 白茯苓(各一兩) 熟地(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湯下,日三服。

決明夜靈散

石決明 夜明砂(均另研,各二錢) 豬肝(一兩,生用,不食豬肝者羊肝代)

上末和勻,用竹刀切豬肝作二片,將末鋪一片以一片合之,麻扎定,勿令藥泄,米泔水一大碗,勿犯鐵器,用沙罐盛之,將肝藥入於罐內,煮至小半碗,臨臥連肝藥汁服之。

轉光丸 治肝虛雀目青盲。

生地 白茯苓 川芎 山藥 熟地 蔓荊子 白菊花 防風 細辛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桑白皮湯下。

還明散 治小兒每至夜不見物,名曰雀盲。

夜明硝 井前砂 穀精草 蛤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煎黃臘為丸,如雞頭大,三歲一丸,用豬肝一片,切開,置丸於中,麻扎定沙罐內,煮熱,先熏眼,後服之。

蛤蚧丸

蛤粉(細研黃臘等分)

上臘,搜粉為丸,如棗大,每用豬肝一片二兩許,披開包一丸,麻線扎定,入沙罐內,水一碗,煮熟,先熏目,後食之。

千金方 治青雀盲,神效。

地膚子(五錢) 決明子(一升)

上二味為末,以米飲汁和丸,食後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二服,一方治青雀盲,大效。

蒼朮四兩,米泔水浸一宿,切片焙乾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肝二兩批開,摻藥末,仍合定,將麻紮緊,粟米一合,水一大碗,砂罐內煮熟,熏眼,臨臥服之。

補中益氣湯 見總論。

鎮肝明目羊肝丸 見浮翳。

人參補胃湯 傷寒愈後。

青風內障論(附綠、黃、黑、烏、絲、銀)

青風內障者,謂視瞳神有氣色昏蒙,如青山籠淡煙也。然自視尚見,但比平時光華則昏蒙耳。其原乃陰虛血少,及勞心竭慮,憂鬱忿怒所致,為證甚危,宜急治之。治法宜羚羊角湯,或白附子湯,補腎磁石丸,還睛散之類主之。特是風之為患,豈但此哉,而尤有曰絲、曰黃、曰黑、曰烏、曰綠、曰銀風等證之異。

綠風內障

考夫綠風者,為候瞳神氣濁而不清,其色如黃云之籠翠岫,似藍靛之罩藤黃,乃青風炎重之證,久則變為黃風,雖曰頭風所致,亦由痰濕所攻,火鬱憂思怨急之故,治法審系痰濕攻傷,先以半夏羚羊角散,或羚羊角散,後以還睛丸主之;系頭風所致,以羚羊角散主之。

黃風內障

黃風者,為候瞳神已大,其色昏濁而黃也。此乃綠風之變證,原由痰濕攻脾,頭風損胃所致,其病較綠風而治更難,然久服快脾湯、清胃湯,亦有治之猶效者。

黑風內障

若夫黑風則與綠風之候相似,但時時黑花自起,此乃腎受風寒,邪熱上攻於眼,治宜以白附子湯、補腎磁石丸、還睛散主之。

烏風內障

至於烏風其候色濁暈氣滯,有如暮雨中之濃煙重霧,風痰之人,嗜欲太過及敗血傷精,腎絡損而膽汁虧,真氣耗而神光墜,治法宜以白附子湯、或涼膽丸主之。

絲風內障

他如絲風一證,為候視瞳神內,隱若有一條橫經,或豎經於目內,自視全物亦有碎路者,此乃絡為風邪攻郁,是真氣玄府,有一系之遏,故視亦光華有損,久不治則變內障之篤,治宜先以生犀角丸,繼以還睛丸主之。

銀風內障

更何以曰銀風,謂瞳神大成一片,雪白如銀,故曰銀風也,此病頭風痰火之人,偏於氣忿怒郁,不得舒暢,故傷真氣而成,乃終身之痼疾,恐金丹不能為返光矣。然能耐服加味逍遙散,繼進人參養榮湯,當有治之復明者。甚矣。風之為病,顧若是之多且奇哉,而究皆系人之不能自保。使人皆能存心養性,內調七情,使之各發於正,外慎六淫,制之邪無從入,則又何風之足畏乎。

證治歌

那堪內障有青風,淡煙儼向青山籠。陰虛血少多思慮,憂鬱忿怒驚昏蒙。

此證最危宜急治,羚羊角湯可奏功。白附子湯治速效,補腎磁石(丸)還睛(散)靈。

青風炎重綠風現,瞳神氣濁證斯成。色似黃云籠翠岫,藍(靛)罩藤黃亦與同。

病延日久黃風變,頭風更兼痰濕攻,火鬱憂思兼忿怒,治法分明可引伸。

痰濕半夏羚羊角(散),羚羊角散更還睛(丸)。頭風仍用羚羊(角)散,黃風瞳大色更昏。

痰濕攻脾風損胃,治原不易莫逡巡。清胃(湯)快脾(湯)能久服,或能挽救復光瑩。

黑風原與綠風似,腎受風寒邪熱沖。黑花時現須求治,白附子湯克奏功。

補腎磁石(丸)還睛散,更有烏風可細論。色濁氣滯如籠霧,風痰更兼嗜欲侵。

敗血傷精因致病,神墜原因氣損真。膽汁虧因腎絡損,白附子(湯)偕涼膽(丸)工。

絲風一證如何辨,橫絲隱躍在瞳神。風邪入絡相攻害,真氣玄府遏難通。

久而不治貽深害,生犀角(丸)與還睛(丸)從。內障尤有銀風證,瞳神一片白如銀。

頭風痰火兼鬱怒,致傷真氣最為凶。加味逍遙(散)宜耐服,繼則宜投(人)參養營(湯)。

風證如斯已詳數,尤須臨證細心尋。

羚羊角湯

人參 元參 地骨皮 羌活 羚羊角(銼末,各一兩) 車前(一兩五錢)

上為末,水煎,食後溫服。

白附子湯 治發散初起黑花、昏蒙內障。

荊芥 白菊花 防風 木賊 白附子 蒼朮 人參 羌活 蒺藜

上等分,水煎,食後服。

半夏羚羊角散

羚羊角(銼細末) 薄荷 羌活 炙半夏(各一錢半) 細辛(二錢) 白菊花 川烏(炮) 川芎 車前 防風(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服或荊芥湯調服。

羚羊角散

白菊花 川烏(炮) 川芎 車前 防風(各五錢) 羌活 半夏 羚羊角 薄荷(各二錢半) 細辛(二錢)

上入生薑三片,水煎服或為末,荊芥湯調服。

生犀角丸

石決明(醋煅) 當歸身 犀角(銼末) 麻黃(減半) 楮實子 枸杞 防風

上為細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清送下。

補肝散 治絲風內障,均系肝風不痛癢,眼見花發黃白黑赤,或物二形難辨。

羚羊角 防風(各三兩) 人參 茯苓(各一兩) 細辛 元參 車前 黃芩(炒) 羌活(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大黃瀉肝散 治烏風內障。

郁李仁 荊芥(各二錢半) 甘草 大黃(各五錢)

上水煎,食後服。

還睛散 即胬肉攀睛內還睛丸加仙靈脾、茵陳。

補腎磁石丸 見能遠視。

清胃湯 見睥生痰核。

加味逍遙散 見瞼硬睛疼。

人參養榮湯 見總論。

涼膽丸 見狀如懸膽。

快脾湯 即(人參養胃湯),見傷寒愈後。

偃月內障論(附仰月、如銀、如金)

偃月障者,風輪上半邊氣輪交際處,從白膜內有隱隱白氣一灣,如新月覆垂向下也。其色粉青,與偃月侵晴,在輪膜中來緩者不同,初起不覺無慮,積久始下風輪而損光,或沿邊周匝而為棗花,為害最遲,人不為慮,多中其患。其源乃腦漏或腦有風濕,久滯郁中,微火攻擊,腦油滴下,好酒暴怒,激滯生郁,為變亦急,凡經水洗腦,不得干而濕熱伏抑者,及痰火人好燥膩濕熱等物者,皆有此患。治宜補肝散或墜翳丸,此偃月之治法也。

仰月內障

更有白氣隱隱一灣如新月從風輪下半邊,仰而從下生上,謂之仰月障者,何以治之。蓋此候乃水不足,木失培養,金反有餘之故也。治宜培木抑金,滋水補陰,以生熟地黃丸,及右歸丸之類主之。自爾水足金和,光明無損矣。倘抗久失治,則變為如銀內障之難治者,可不畏哉。

如銀內障

夫如銀內障何為者。其候瞳神中白色如銀,輕則一點白亮而如銀星一片,重則瞳神皆雪白而圓亮,圓亮者一名圓翳內障,有仰月、偃月變重為圓者,有一點從中起,視漸昏漸大而不見者,此乃鬱滯傷乎中和之元氣,故陽光精華為其閉塞而不得瞻見,亦有濕熱在腦,腦油滴落,而元精被損鬱閉其光,非若銀風散大而不可收者,乃不治之兆,故稱難治。然有年未六旬血氣未衰者,主以石決明散,猶可復明也。但未若如金內障之易退耳。

如金內障

如金內障又何為者,其候瞳神不大不小,只是黃而明瑩,此乃元氣傷滯所成,因而痰濕陰火攻激,故色變易,非若黃風之散大不可醫者。治以羚羊羌活湯,及羚羊角飲子,自爾就愈而有能保養培元,調和氣息者,則又可勿藥有喜矣。

證治歌

目障竟成偃月形,病在風輪與氣輪。白氣隱生白膜內,狀如新月色粉青。

證與偃月侵睛異,始猶不覺繼多凶。至下風輪光漸損,沿邊周匝棗花成。

病由腦漏或風濕,久滯火鬱腦油生。或因飲食起居害,補肝散與墜翳(丸)工。

更有白氣下而上,隱隱一灣仰月名。水木若衰金反勝,治宜培木以抑金。

生熟地黃(丸)右歸(丸)進,金和水足自光明。內障更有如銀證,瞳神白色竟如銀。

重則雪白而圓亮,輕猶一片似銀星。元氣中和傷鬱滯,陽光精華閉塞成。

濕熱在腦腦油滴,元精被損光郁凝。年未六旬氣未弱,石決明散或回春。

如金內障亦先辨,瞳神無恙黃色侵。此病亦由元氣弱,痰濕陰火更相攻。

羚羊羌活羚羊(角)飲(子),神效昭然若發蒙。

補肝散

羚羊角 細辛 羌活 白茯苓 夏枯草 元參 防風 楮實子 人參 石斛 車前(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後米飲調下。

墜翳丸、石決明散 均見浮翳。

生熟地黃丸 見遊風。

右歸丸 見目閉不開。

羚羊羌活湯 見雲霧移睛。

羚羊角飲子 見逆順障。

補腎丸 治如銀障見圓翳內障。

瞳神反背論(附瞳神欹側)

瞳神反背者,因六氣偏勝,風熱搏擊其珠,斜翻側轉,白向外而黑向內也,藥不能治,止用撥治,須久久精熟,能識其何向何背,或帶上帶下之分,然後撥之,則在反掌,否則不能治矣。今人但見目盲內障,或目損風水二輪,而膏雜壞白掩黑者,皆呼為瞳神反背,謬矣。夫反背實是斜翻,烏珠向內,豈珠正向外而可謂之反背哉,使此而亦謂之反背,其有瞳神欹側一證,將何謂乎。

瞳神欹側

夫欹側者,謂瞳神歪斜,或如杏仁棗核半月也。此乃腎膽之神膏所損,瞳神將盡矣,若風輪被損,神膏流綻,致瞳神欹側者,輪外必有蟹睛在焉,蟹睛雖去而瞳神不得復圓,外亦結有脂翳,終身不脫。若輪外別無形證,而瞳神欹側者,必因內傷腎水,與肝血膽之化源,故膏液日漸耗,而瞳神欲沒,甚為可畏,宜急治之,雖難復圓,亦可挽住,而免墜盡無光之患,治宜服生犀角丸。甚矣,病形之各異也,治者可不詳辨哉。

證治歌

瞳神反背最為奇,六氣偏勝故如斯。白向外兮黑向內,搏急總由風熱滋。

藥不能攻惟用撥,熟精撥法效堪期。目盲內障及諸證,妄稱反背實堪嘆。

更有瞳神時欹側,腎膽神膏寡損虧。棗核杏仁半月似,風輪破損更堪悲。

神膏流綻瞳欹側,輪外蟹睛狀可窺。蟹睛雖去瞳難復,外翳終身不脫離。

若無外證瞳斜欹,此係內傷證若茲。腎肝血膽俱虧損,膏液目耗勢甚危。

治宜丸服生犀角,庶能挽救莫遲遲。

生犀角丸 見青風內障。

冰翳內障論(附澀翳障)

冰翳內障,謂如冰凍堅實,傍觀透於瞳神內陰處,及日中看之,其形一色,痛而淚出,此因膽氣盛,遂使攻於肝而得之也。治宜服皂角丸合生熟地黃丸,及七寶丸,羊肝丸,分珠黃。然此翳也,凝而不痛,故名曰冰。

澀翳障

而有所謂澀翳者何也。蓋其候微微赤色,或聚或開,兩傍微光,瞳神上如凝脂色,時復澀痛而無淚,故曰澀翳也。此因心腎虛熱而致,治宜服皂角丸,生熟地黃丸,誠如所治,而冰有不如遇日之融,澀有不如遇水之洗也,則吾未之前聞。

證治歌

冰翳內障實而堅,痛而淚出實堪憐。日中觀與傍觀異,膽氣攻肝治法傳。

羊肝(丸)七寶(丸)分珠散,皂角丸合(生熟)地黃丸。更有澀翳須分辨,瞳神色似凝脂然。

或聚或開色微赤,時復澀痛無淚漣。皂角(丸)仍與(生熟)地黃(丸)進,心腎虛熱不纏綿。

還肝散 治冰翳內障。

梔子 蒺藜(均炒) 枳殼 荊芥(各四錢) 車前 牛子(炒,各二錢) 甘草(四錢)

上為細末,苦竹葉湯,食後調下。

分珠散、皂角丸、生熟地黃丸 均見遊風。

七寶丸 見劍脊。

羊肝丸 見青盲。

綠映瞳神論

綠映瞳神,謂瞳神乍看無異,熟視乃見深處隱隱綠色,自視亦漸覺昏眇,蓋由痰火濕熱害及清純太和之元氣,延久不治,或有觸犯者則如金青盲等證成矣,其日中及日映紅光處,看瞳神有綠色。目視不昏者,此乃紅先鑠於瞳神照映,黑紅相射而光映為綠之故,非綠自生之,謂及春夏瞳神,亦覺色微微綠瑩者,乃肝膽清純之正氣,視亦不昏,不可誤認為此。但覺昏眇,而瞳神綠色,明處暗處看之一般氣濁不清者,乃是此證。治宜葛花解毒飲,或清痰飲主之,若源多因過酒,及嗜辛熱之傷,此其治所謂源清而流自澄也。

證治歌

綠色隱隱映瞳神,自視亦覺漸昏蒙。害由濕熱兼痰火,久延不治禍必深。

醫師臨證須詳審,莫將假證認為真。此證明暗視皆綠,瞻視昏眇治法詢。

葛花解毒(飲)清痰飲,源既清兮流自澄。

清痰飲 見瞳神散大。

葛花解毒飲 見睛黃視眇。

真精膏損論

真精膏損乃傷於真水,以致神膏缺損也。為證不一,其源各異,治之豈可概論哉。凡診此證,見四圍赤甚痛極者,由絡間瘀滯,是火燥於神膏,宜服加減坎離丸。若凝脂翳碎壞神膏而缺者,是熱爛於神膏,為病尤急,治宜滋陰降火湯。若四圍不甚赤痛,不是凝脂所損者,為害稍緩,乃色欲煩躁,恣辛嗜熱之故,治宜先進瀉腎湯,繼進明目地黃丸,三仁五子丸。雖然神膏者乃先天一五精氣妙凝,自然至精至粹,今以後天之藥物氣味而補之,原非誠鑑之精,需以歲月恐鮮能復其初焉,病者須知行功培養,庶幾內外兩調,無喪明之患也。

證治歌

真精虧損神水傷,病源不一可推詳。火燥神膏瘀在絡,四圍赤甚痛難當。

加減坎離丸最善,凝脂翳證更參觀。碎壞神膏因致缺,熱爛神膏貴謹防。

滋陰降火湯宜進,若非此證難等量。四圍赤痛猶未甚,此因欲躁辛熱戕。

湯名瀉腎宜先進,繼進三仁(五子丸)與(明目)地黃丸。

滋陰降火湯 見雲霧移睛。

瀉腎湯 見睥生痰核。

明目地黃丸、三仁五子丸 均見瞻視昏眇。

膏傷珠陷論

膏傷珠陷,謂目珠子覺低陷而不鮮綻也,非因損破膏流水耗而陷低之比,蓋內有所虧,目失其養,源枯絡傷,液耗膏損之故,所致不一,治亦有異,試詳辨之。有恣色而竭腎水者,治宜八味丸、六味丸、滋腎丸、補腎丸主之;有嗜辛熱而傷津液者,治宜清胃湯、葛花解毒飲;有因風痰濕鬱而損精膏者,治宜清痰飲、或瀉濕湯主之;有出血太過以致膏液不得滋潤者,治宜四物湯、當歸補血湯主之,有哭損液津而致者,治宜明目地黃丸,滋陰地黃丸主之。總之證治雖別,而要皆系元氣弱而膏液不足也。若人目無故而低陷者,死期至矣,若目外惡證內損精膏者,不治,慎勿等此而統論之也。

證治歌

膏傷珠陷最堪憐,液耗膏損病之緣。內有所虧目失養,所因不一治法傳。

恣色腎虧宜八味(丸),六味(丸)滋腎(丸)補腎丸。精液竭困辛熱嗜,葛花解毒飲清胃(湯)便。

風痰濕鬱精膏損,清痰飲與瀉濕(湯)連。出血過多膏失潤,當歸補血(湯)四物(湯)妍。

哭損液汁滋陰(地黃丸)美,(或)明目地黃丸最賢。

六味丸 見目睛瞤動。

八味丸(即六味丸加附桂、滋腎丸) 見神水將枯。

補腎丸 見圓翳內障。

清胃湯 見睥生痰核。

葛花解毒飲 見睛黃視眇。

清癭飲 見瞳神散大。

瀉濕湯 見大眥漏。

四物湯 見赤痛如邪。

當歸補血湯 見雙目睛通。

明目地黃丸 見瞻視昏眇。

滋陰地黃丸 見總論。

神珠將反論

神珠將反論,謂目珠不正,人雖要轉而目不能轉,乃風熱攻腦,經絡被其牽縮緊急,吊偏珠子,是以不能運轉,甚則其中自開,刮眙聲而時響,血分有滯者,目亦赤痛,失治者有反背之患,與雙目睛通初起相似而不同,治法宜初服鉤藤飲子一二貼,即進天門冬飲子,元參瀉肝湯、麥門冬湯,如此而治,自然神珠活潑,轉運自如矣。

證治歌

神珠將反勢危哉,風熱攻腦禍之階。經絡被牽珠難轉,甚則自開更可哀。

血分有滯亦赤痛,失治恐成反背災。雙目睛通初略似,鉤藤飲子首宜裁。

麥(門)冬湯與天門(冬)飲,元參瀉肝(湯)治法賅。

鉤藤飲子、天門冬飲子、元參瀉肝湯、麥門冬湯 均見轆轤轉關。

珠中氣動論

珠中氣動者,視瞳神深處,有氣一道,隱隱梟梟而動,狀若明鏡遠照,一縷清煙也,此蓋因患頭風痰火之病,郁久火勝,搏激而動其絡中真一之氣,遊散飄耗而成。急宜治之,動而定後冥眇者,內證成矣,治宜天門冬飲子枳桔荊芥之屬,或消風散,治此者甚勿緩侍也。

證治歌

珠中氣動在瞳神,隱隱梟梟若鏡明。蓋以頭風痰火候,郁久火盛病斯成。

由動而定遂冥眇,天(門)冬飲子加(枳)桔荊(芥)。消風散用多奇效,總宜急治保雙瞳。

天門冬飲子 見轆轤轉關。

消風散 見妊娠目病。

驚振內障論

驚振內障者,因病目再被撞打,變成內障也。其候夜疼痛而赤膜遮目,不能瞻視,治宜補肝丸、石決明、補腎丸,及皂角丸合生熟地黃丸,治方雖多,總不外乎補虛散瘀而已,豈有異治哉。

證治歌

驚振竟成內障憂,痛疼在夜赤遮眸。病目更兼遭擊觸,補虛散辨法宜周。

補肝丸進堪期效,石決明散亦宜投。生熟地黃合皂角(丸),障開驚定不須愁。

補肝丸

枸杞 五味 決明子 杏仁 茺蔚子 青葙子 茯苓(去皮各一兩) 乾地(三兩) 菟絲子(二兩) 山藥 車前 地骨皮 柏子仁 大黃 黃芩(去黑心) 黃連(去須) 人參 細辛 防風 甘草(炙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食後米飲下。

石決明丸 見睛黃視眇。

補腎丸 見雲霧移睛。

皂角丸、生熟地黃丸 均見遊風。

內障根源歌

不疼不痛但昏朦,薄霧輕煙漸漸濃。或見花飛蠅亂出,或如絲絮在虛空。

此般狀樣因何得,肝臟停留熱與風。大叫大啼驚與恐,腦脂流入黑睛中。

初時一眼先昏暗,次第相牽亦與同。苦口還須良藥進,只緣肝氣不相通。

彼時服藥宜稍定,將息多乖即沒功。遷延日久全黑暗,證名內障障雙瞳。

名字隨形分十六,醫師臨證貴通融。縱投妙藥難祈效,須行撥法用金針。

將息仍如前戒慎,倘虧調養禍靡窮。

針內障眼法歌

內障由來十六般,學醫濟世細心看。分明一一知形證,施針方可得相安。

若將針法同圓翳,誤損神光最可傷。冷熱光明虛與實,調和四體待平康。

不然氣必違將息,嘔逆勞神翳翻揚。咳嗽震驚皆不可,多驚先服鎮心(丸)方。

若求涼藥銀膏等,用意臨時仔細觀。老翳細針初復嫩,針形切勿一般將。

病虛新產懷娠月,下針才知將息難。不雨不風兼皓日,針前三日齋戒良。

安心定意遵醫道,唸佛尤宜嘈雜防。患者嚮明盤膝坐,腰帶提撕法亦臧。

針者原遵前哲路,心存惻隱勿倉皇。有血莫驚須住手,裹封如舊再酌商。

忽然驚振醫斟酌,服藥三旬定吉祥。七日解對難見日,水搖花上勿驚慌。

還睛丸散堅心服,百日分明覆舊光。

針內障後法歌

內障金針針了時,醫師言語要深思。錦色黑荳如球子,眼上安排日系之。

臥眠頭忱須要穩,仰臥三朝莫厭遲。封后忽然微有痛,腦風牽動莫他疑。

或針或烙依經法,痛極仍將火熨之。擬吐白梅含咽汁,吐來仰臥卻從伊。

起則恐因遭努損,雖然稀有也須知。七朝豉粥溫溫食,震動牙關事不宜。

大小便時須緩緩,無全自起與扶持。高聲叫喚言多後,驚動睛輪見雪飛。

如此志心三十日,漸行出入認親知。狂心莫憶陰陽事,夫婦分床百日期。

一月不需臨洗面,針痕濕著痛微微。五腥酒面周年斷,服藥消除病本基。

鎮心丸 治心癇驚悸,憂思愁慮傷心,惕然心跳,動振不安,吐舌面赤目瞪等症。

牛黃(一錢,另研) 生地(酒洗,炒) 當歸身(酒洗,炒) 遠志肉(去心) 茯神(各五錢) 金箔(十五片) 石菖蒲(九節者佳) 川黃連(各二錢半) 辰砂(二錢,另研)

上以前六味,共為細末,後入牛黃、辰砂二味,豬心血為丸,如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五六十丸,煮豬心湯送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