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证治摘要

卷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妊娠

乾薑人參半夏丸 治惡阻。

小半夏湯 同加茯苓湯。

按惡阻。用上之方而不應者。盛水二合於器中。投伏龍肝一錢攪。如作甘爛水法。而暫置靜處。待其澄清。取其水一合半。煮上之諸方。則不吐而能應。神驗。

豬苓散 治惡阻大效。予苓朮豬苓。為湯用。累用累驗。

烏梅丸(家用) 惡阻因蟲者。每服五分。日三或四。屢效。

桂枝茯苓丸 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症痼害妊娠。當下其症。

當歸芍藥散 婦人懷妊。腹中㽲痛。

芎歸膠艾湯 妊娠下血者。 千金云。因頓僕失踞。腰腹痛者。 每孕必墜者。

鯉魚 雞肉 雞卵 婦人有每孕二三月至四五月墮胎者。宜鯉魚作臛食之。一月三次。又雞肉時時煮食之。雞卵酒煮日食之佳。此方在外臺及本草。婦人藏無他病。每孕墮胎者。予每令食此三物。至臨月分娩。母子共康健。屢效。若嫌鯉臛之腥者。作鱠食。

凡決定妊否之法。詳於本書。又兒胎居偏者。胎將墜經若水下者。婦人不凡決定妊否之法。詳於本書。又兒胎居偏者。胎將墜經若水下者。婦人不時顛仆者。致胎動者。右足彎急者。吾門皆用整胎術。

葵子茯苓散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則頭眩。 如防己效。餌食赤小豆。

大簇丸 黃鐘丸 按妊婦不三食一便。則生燥屎。而分娩不易。秘結者。宜撰用此二丸。

惡阻諸藥無效者。候其肩背。若凝結者。宜施針灸。(方輿)

產前後

桂枝茯苓丸料 候產母腹痛腰痛。見漿水下方服。名催生湯。 按和田氏催生用芎歸湯。芎歸二味各等分。水酒各半煎。加桂枝減半。益效。此方原在千金。後藤香川亦用。

臨產雞子生吞一枚。

娩後即雞子生吞一枚。

按是外臺及本草所用。用之則產婦益氣力。累驗。

回生散(家方) 治血暈神方。 荊芥穗 為末水服二錢。重者童便服。角弓反張。豆淋酒下。荊芥二錢。煎服亦效。

治血暈方(千金) 半夏末吹鼻中。或皂莢末內鼻中。

又以炭火投苦酒中。齅其氣。

禁暈術 遏崩術。(見產論)

桃核承氣湯 治胎死腹中。若胞衣不出及惡露澀滯。腹痛發暈者。

靈黃散 治血氣刺痛並血暈。(一云失笑散。刺痛者。謂痛從少腹上衝心也。)

芎歸膠艾湯 四逆加人參湯 按產後先宜問血下多少。血下少而血暈者。桂枝茯丸加大黃湯。兼靈黃散或回生散。施禁暈術。重者桃核承氣湯。血下多而血暈者。芎歸膠艾湯加三七。兼回生散或血餘霜一錢。施遏崩及禁暈掀起術。重者四逆加人參湯。此症多難治。

桂枝加附子湯 產後汗出者(千金) 外臺云。產後忽悶冒。汗出不知人者。是暴虛故也。取破雞子吞之。便醒若未醒。可與童便一升。甚驗。丈夫小便亦得。

療胞衣不下者方(家方) 雲母一錢為末。和生薑汁以水送下。或白湯。或酒服亦佳。

又方皂莢末。吹鼻中。即下。

又方鹿角為末。每服一錢匕。溫酒下。未下再服。

方輿云。胞衣不下者。用桃核承氣有刺痛則兼失笑散。又去血過多。胞衣不下者。或用附子劑。(良方心胸脹痛者。用奪命丹。) 下胞術見本書 按產後腹痛。及少腹痛。有與破血。消黃劑下之而不愈者。宜桂茯丸料。加當歸延胡索兼失笑散。百發百中。和田氏云。失笑產後之聖藥。一醫云。延胡索少腹痛之專藥。信然。(疑似之症。有當歸建中湯症。) 家君云。分娩後六七日。子宮腫而不收。如少腹有塊者。宜用桂茯丸料。按之痛者。子宮也。不痛者。塊物也。勿謬認用桃核牡丹湯等。

大豆紫湯(千金) 治產後百病。及中風痱痙。或背強口噤。或但煩熱苦渴。或頭身皆重。或身癢。劇者嘔逆直視。 大豆(一合) 清酒(二合) 上二味。以鐵鐺猛火熬豆。令極熱焦。煙出以酒沃之。去滓。服一升。日夜數服。小汗則愈。一以去風。二則消血結。如妊娠傷折胎死在腹中。三日服此酒即瘥。按產後發痙。角弓反張者。以此酒多服回生散妙。又聖濟云。頓服竹瀝一升即愈。

按子癇。用柴胡龍骨牡蠣湯。多加鐵粉效。立野氏云。子癇用殺蟲劑而治者。十中八九也。

枳實芍藥散 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

下瘀血湯 服枳實芍藥散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此方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產後血閉不下者。益母草汁入酒服。(聖惠)

大承氣湯 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利之即愈。

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食飲。 方後云。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

小柴胡湯 三物黃芩湯 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三物黃芩湯主之。 和田氏云。此二方產後將成蓐勞者。用之。

當歸生薑羊肉湯 產後腹中㽲痛。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按我邦無羊。代鹿肉。或雞肉佳也。千金產後虛損門。有鹿肉湯二方。聖濟產後虛羸門。有烏雞湯一方。蓐勞者。宜日食雞肉、雞卵、鹿肉、鯉魚等。

參連湯 熊參湯 東洋。一閒齋。二先生。血暈用此二方。

瀉心湯 家君血暈並俗稱血道藥者。用此方。(或合茯桂術甘湯)

大黃牡丹皮湯 產後小腹有塊者。或產後惡露澀滯。成水腫者。有神效。用消石佳。

按和田氏產後水腫。用琥珀湯。五苓散加琥珀反鼻湯也。

承氣丸 產後秘結者兼用。

按女子腹面倒首也。說載本書。轉胞治術。子宮脫。脫肛。膀胱脫。諸術見於本書。

紀聞云。產後痙病。荊芥末二錢豆淋酒攪和下。四五服而有效。又破傷風妙。產後喘。十之七八難治。大小青龍無效。參蘇飲或有效。人參蘇木二味也。廣東人參佳。若口鼻黑氣起者。加附子。產後大渴引飲。十之八九必死矣。用栝蔞湯。

方輿云。難產及胎衣不下者。用獨聖散。吐劑也。又通關散吹鼻中。 方輿載獨聖散。及通關散。蟹爪散。葵子阿膠湯。牛膝散。回生湯。交加散。蜀漆湯。栝蔞湯。參蘇飲。奪命丹。

經閉

桂枝茯苓丸料 經閉未結塊者。或頭痛。或腹中拘攣。或手足𤸷痹。或眼中赤脈。疼痛羞明者。皆主之。或加大黃。又月事時。腰腹痛者。加當歸紅花延胡索。兼用靈黃散。神驗。

桃核承氣湯 少腹急結者。急結急迫結實之謂也。

大黃牡丹湯 少腹有堅塊者。

抵當湯 治瘀血者(凡瘀血症二焉。少腹鞕滿。小便快利者一也。腹不滿其人言我滿者二也。急則以湯。緩則以丸。金匱云。經水不利下。)

和田氏云。經閉痼而不動者。宜此湯。華岡氏云。此方無速效。二三月而有效。宜為丸以酒長服。

下瘀血湯 臍下毒痛。及經水不利者。 按此方為丸。酒服效。

赤丸(山脅) 治宿疝。癥瘕蟲癖。勞瘵。黴毒骨痛。即濕漆丸。 生漆(以令丸為度) 大黃 麵粉(各十錢) 上三味。以少蜜為丸。白湯送下。自三分至一錢。日一夜一。加少蜜者。厭干固者也。 按此方。經閉腹痛者。用之有效。方輿主治云。治乾血及蟲方。方後云。自三分至一錢。終而復始。以知為度。又生生堂方書。此丸主治云。治諸毒在裡難發泄者。有持云。用此丸。知者。身體生癢。必發赤疹。

夷則丸 治腹中有堅塊而見血症者。 以桃仁牡丹湯送下。每服六分日三。

浮石丸 治腹不滿。其人言我滿。而腹皮見青筋者。 按經閉數月。少腹滿而無塊者。此方主之。

當歸四逆加附子湯 經閉惡寒足冷。或腰腳痛。脈緊者。 按此湯症。大便冷秘之症。間有焉。

小柴胡湯 大柴胡湯

按經閉。胸脅苦滿者。用此湯兼用破血之諸丸。

鷓鶘菜湯 經閉因蛔蟲者。

礬石丸 經水不利。下白物者。 予不為丸。為散。帛裹如無患子大。深納陰中下邊。坐臥任意。唯禁奔走。三日一換之。以愈為度。

紅藍花酒 紅花(二錢) 上一味。以酒二合。煎減半。頓服一半。

按金匱云。治血氣刺痛。經閉無刺痛。亦可用。

元生丸(家方) 經閉。用諸藥而無效者。此丸一分。砂糖湯送下。

七寶丸 經閉因結毒者。 聖濟經閉條。有水銀劑二方。主治云。臍下結鞕疼痛。又一方主治云。肢節痛。腹脅結塊。羸瘦欲變成勞。二方俱方中有芫青磠砂。

一方(仁存方) 治經閉不行至一年。臍腹痛。腰腿沉重。寒熱往來。 芥子(二兩)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食前服。

又方(千金) 治室女經閉。牡鼠屎(一兩)炒研。空心溫酒服二錢。(本草云服一錢)

又馬鞕草通月經 又絲瓜為末。酒服通月經。

和田氏云。經水不通。而逆行者。必吐凝血者也。用三黃湯。臍下有塊者。桃核承氣湯。宜施刺洛。艮山翁云。經閉宜日食辣茄。浴溫泉而佳也。香川氏血枯經閉。腹痛者。用當歸建中湯。少腹滿如鼓脹。小便難而不渴者。用大黃甘遂湯。又用辣茄丸。張子和治經閉。大抵用吐方。而後用破血劑。蘭說。篷砂治經閉有番紅花。蓬砂。沒藥等方。或曰䗪蟲。蝗之類也。出石中川友三。以蝗代䗪蟲有效。見王字形於背者。是也。東郭翁云。經閉數月。用破血劑。無寸效。經一年餘。而腹無塊者。香附子一味為末。每服一錢酒服。日三。經二月而有效。方與載千金地黃煎丸。良方牛膝散。

赤白帶下崩中漏下

桂枚茯苓丸料 或加大黃 按礬石丸主治云。中有乾血下白物。由是觀之。白亦血也。赤白帶下。初起。宜用此湯兼礬石丸。

芎歸膠艾湯 治崩中漏下。去血過多。加三七或加附子。或兼用犀角。

按病源云。衝任氣虛不能約制經血。故忽然崩下。謂之崩中。又云。血非時而下。淋瀝不斷。謂之漏下。

溫經湯 病下血。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 按有此症。而腹無塊者。此湯主之。又瘦弱之婦。每月經水過多。少腹無力。食不進者。此湯加黃連有效。黃土湯 漏下有附子劑症。大抵脈緊也。用此湯。則不日血止者也。

黃連解毒湯 婦人年及五十以上。經水不絕者。或經水一月二度來者。

大抵心下痞。脈數也。(按壯婦亦此湯症間有焉)

當歸建中加地黃阿膠湯 血症。心中悸而煩者。須用此湯。腹中急痛亦佳。

小柴胡湯 大柴胡湯 柴胡薑桂湯 此三方因腹狀用之。兼用破血丸。

苓薑朮甘湯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帶下。腰痛腳冷。下白物者。撰用此二方。或兼炙治溫泉。

當歸芍藥散 礬石丸 下白物不止。少腹有塊者。

四逆加人參湯 艮山先生曰。崩血甚。四肢厥冷。自汗者。四逆湯。或加人參可也。東郭翁云。余遇產後暴崩。或致暈者。則用此方。其功非他方可企及也。

解毒劑加桂芍歸 所下之物臭氣甚者。必因結毒也。此劑主之。(醫事說約)

和田氏云。白帶下者。有一種因毒者。此膿淋之類也。臭氣至甚矣。用解毒劑甚者兼輕粉丸。

夾鍾丸 漏下腰腹㽲痛。下血至少。淋瀝者。兼用此丸。

治白崩方(千金) 灸小腹橫紋當臍孔直下百壯。又灸內踝上三寸左右。各百壯 灸八髎。(小言)

治五色帶下方(千金) 服大豆紫湯。日三服。

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千金) 燒亂髮酒和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千金) 鹿角燒末酒服。日三。

蒲黃散(千金) 治漏下不止方。 蒲黃(半升) 鹿茸當歸(各二兩) 上三味為末。酒服五分匕。日三。不知。稍加至方寸匕。

蒲黃丸(聖濟) 治月候過多。血傷漏下不止。 蒲黃(三兩微炒) 龍骨(二兩半) 艾葉(一兩) 上三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艾湯下。日再。

方輿云。血崩及諸失血。危急者煎用人參二錢。不知。服至數劑。又下白物如脂者。用無憂散兼坐藥。灸治。溫泉皆兼宜。 按無憂散。子和方也。予未試。又同書有烏賊骨牡蠣二味等分方。赤白帶下久下不止者。用此散而止云。未試。或云治婦人白沃不已方。

風化石灰 上一味。酸醬草搗汁和丸。

病因考帶下門云。治方。灸。溫泉幹過臘魚告天雀鶉。

方輿載逍遙散及歸脾湯。獨參湯。瓜子仁湯。栝蔞根湯。無憂散。烏茜丸。

乳病

葛根加桔梗石膏湯 乳腫。乳癰。未成膿者用此湯。外塗鮒魚膏。

鮒魚膏(家方) 擂生鮒魚肉為泥。塗乳房。產後。則倩他小兒。而令吮乳。後輕輕揉軟乳房。則消散也。產前易消散。產後難消散。

葛根加反鼻湯 伯州散 乳癰將成膿者。用此二方。

大黃牡丹湯 乳癰毒深。膿少。不大便者。

耆歸建中湯 乳癰膿潰後。盜汗出者。或加龍骨牡蠣。或加附子。

小柴胡加石膏湯 治乳核乳癧。神驗。外以蔥湯蒸之。貼水銀膏。(即秘錄神水膏。)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橘皮連翹湯 治乳癰不成膿。不消散。久不愈者。外用前法。貼神水膏亦得。

單橘皮湯 本草黃橘皮附方。引張氏云。婦人乳癰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痛不可忍者。即不疼。神驗不可云喻也。用真陳橘皮湯浸去白曬。麵炒微黃為末。每服二錢。麝香調酒下。初發者一服見效。 又青橘皮附方。引丹溪云。婦人乳岩因久積憂鬱。乳房內有核如指頭。不痛不癢。五七年成瘡。名乳岩。不可治也。用青皮四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徐徐服之。日一服。或用酒服。

七寶丸 乳岩初發。青橘皮湯兼用此丸。

水銀膏 排膿湯

按吾先師。奧綠山翁。乳癰初起。乳核乳癧。皆用單青皮湯。有奇效。

治乳癰初發。腫痛結鞕。欲成膿。令一服差。樺皮散方。(聖濟)以北來真樺皮燒灰。酒服方寸匕。令睡。及覺已差。(乳癰腐爛亦用唐瑤經驗本草)

療乳癰腫痛方(山脅氏方函) 天瓜 當歸 甘草(各五錢) 乳香沒藥(各一錢) 鹿角(燒三錢) 上六味為末。溫酒送下。

治乳癰疼痛(聖濟) 車前子(一兩)為末。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

又方(聖濟) 打雞子一枚。熱酒調下。

治乳汁不出。蘊積在內。結成癰腫。此名妒乳。(聖濟) 露蜂房(燒灰) 上一味研細。每服二錢匕。煎水一盞。至六分。溫服。

鹿角散(正宗) 治乳癰新起。結腫疼痛。增寒發熱。但未成。鹿角尖三寸。用炭火內煅。稍紅存性。碾末。每服三錢。食後熱酒調服。甚者再三服。必消。

治乳癰結鞕疼痛。(聖濟) 和泥蔥(半斤) 上一味細銼。以水四升。煮十數沸。於瓷瓶子內盛。熏乳腫處。冷即再暖。以差為度。

又方(聖濟) 露蜂房(五兩) 上一味銼碎。以醋五升。煎至三升。傾於瓷瓶子內。乘熱熏乳上。冷即再暖。以差為度。

聖惠方云。白麵。治乳癰不消。炒黃醋煮為糊。塗之即消。

乳泉散(家方) 治產後乳汁不出。或少者。 露蜂房霜(十錢) 地黃(五錢) 上二味為末。每服一錢。以醴酒送下。日三服。

聖濟云。露蜂房。炒末酒服。栝蔞根末酒服。皆能下乳汁。

本草云。穿山甲炮研。酒服二錢。能下乳汁。名湧泉散。

儒門事親。乳汁不下條曰。夫婦人有本生無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鬱結氣溢閉塞。以致乳脈不行。用精豬肉。清湯。調和美食。於食後。調益元散五七錢。連服三五服。更用木梳梳乳。周迴百餘遍。則乳汁自下也。

回乳方(本草) 大麥糵炒研。白湯服二錢。 麥芽二三兩炒。水煎服亦效。宜用新者。

和田氏云。乳岩。用青皮。頻灸肩顒肘髎。及七九以上。

牛山云。乳汁不通。則結核成乳癰。初結核寒熱者。速揉和乳房。則乳汁下。結核自消。又云將成乳癰者。白芷貝母各二兩為末。溫酒送下。神驗。

秘錄云。小兒有齧乳頭如皸而腐爛者。名之乳疳。亦曰乳頭破裂。乳兒則益爛而難愈。不乳兒則乳汁充滿而痛。成乳癰。雖小瘡難治。宜攤中黃膏於綿片。而貼瘡。欲乳兒則去中黃膏。攤遊奕膏於紙而貼之。不當齒於瘡口。又不濕瘡口而可也。凡乳病禁針線勞肩。 看乳相併乳母之乳汁法。見於本書。

聖濟乳癰門曰。新產之人。乳脈正行。若不自乳兒。乳汁蓄結。氣血蘊積。即為乳癰。產後乳結癰門曰。產後多有此疾者。以乳汁蘊積與氣相搏故也。方輿載柴桂湯。排膿湯。梓葉湯。蒲公英湯。櫻皮湯。

小兒初生雜治

甘連大黃湯 小兒初生。當急進之。吐下穢物。 甘草 黃連 大黃(各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合。煮取五勺。以絹裹艾如乳頭。沾取吮之。

紫丸 千金云。兒服如麻子一丸。百日兒服如小豆一丸。

一貫云。小兒初生。有心下至臍下。如梅核。累累三四枚者。此胎毒也。宜急治之。經二三月。則難治。甘連大黃湯。加鬱金紅花。不消散者。用山繭湯。兼用紫丸。則必消散矣。又顏色青白陰狀者。用五香湯。其重者。用四逆湯。雖然至小兒用四逆。則多難治也。 病源云。小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又云薄衣之法。當從秋習之。不可以春夏。卒減其衣。則令中風寒。從秋習之。以漸稍寒。如此則必耐寒。又云。不能進乳哺。則宜下之。又云。小兒始生。生氣尚盛。無有虛勞。微惡則須下之。又云。不下則致寒熱。或吐發癇。或致下利。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為也。 千金方變蒸條云。若良久熱不可已。少與紫丸。微下熱歇便止。若於變蒸之中。加以時行溫病。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其診皆相似。惟耳及尻通熱。口上無白泡耳。當先服黑散以發其汗。熱當歇便就瘥。若猶不都除。乃與紫丸下之。(黑散者麻黃杏仁大黃三味也)

又云。蒸者甚熱。而脈乳汗出是也近者。五日歇。遠者八九日歇也。當是蒸上。不可灸刺妄治之也。又云。凡乳兒不欲太飽。飽則嘔吐。每候兒吐者。乳太飽也以空乳乳之。即消。

幼幼集成簡切辨證 小兒熱症有七 面腮紅 大便秘 小便黃 渴不止 上氣急 足心熱 眼黃赤 小兒寒症有七 面皎白 糞青白 肚虛脹 眼珠青 吐瀉無熱 足脛冷 睡露睛

簡易方云。小兒臍風。獨頭蒜。切片安臍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氣即止。保嬰錄亦云。 入門云。撮口風。面目黃赤。氣喘。啼聲不出。舌強唇青。撮口聚面。飲乳有妨。 又臍風。其症臍腫突。腹脹滿。或日夜多啼。不能飲乳。甚則發搐。撮口噤口。是為內搐。不治。凡臍邊青黑。爪甲黑者。俱死。 按直指方。臍風撮口。用紫丸。又袖珍小兒方。治臍風撮口。瓜蒂散吹入鼻內。啼則可療。 良方云。每日頻於無風處。看小兒上齶頰內。有白泡起。以指甲刮破拭淨之。 治襁褓中小兒臍風撮口法。(聖濟)上視小兒上下斷。當口中心處。若有白色如豆大。此病發之候也。急以指爪正當中掐之。自外達內。掐令匝。微血出。亦不妨。又於白處兩盡頭。亦依此掐。令內外斷。應手當愈。 治小兒臍久不幹。赤腫膿出。(聖濟) 當歸(焙) 上一味。為末極細。少少著臍中。頻用之。 小兒諸病。但見兩眼無精光。黑精無運轉。目睫無鋒芒。如魚眼貓眼之狀。不治。(濟生) 凡診小兒。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平和。八九至發熱。五至內寒。(聖惠) 三歲後則以一指轉側。辨其脈。五六歲後。脈六七至為平脈。(醫通)

千金云。兒初生。叫聲連延相屬者壽。聲絕而復揚急者不壽。 臍小者不壽。 自開目者不成人。 目視不正數動者大非佳。 汗不流不成人。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 頭四破不成人。 早坐。早行。早齒。早語。皆惡性。非佳人。 陰不起者死。 陰囊下白者死。赤者死。 卵縫通達黑者壽。(上相兒命短長法之拔萃也全文載於本書)

家翁云。初生小兒。胸肋膨脹者。胎毒也。紫丸主之。 按予家。初生小兒。經二十四時而乳。有胎毒者。經三十六時而乳。小兒以囟門之動緩者。為無病之兒。又握手而不開者。為壯健。開手者不成人。赤子小便之狀如帚形者。壯健而能育也。屢試屢驗。後世方書。有虎口。三關。視手紋法。其論糊塗。不可從矣。 小言云。臍帶將脫時。不可浴兒。浴則發臍風。臍帶脫。則宜灸瘡口。小艾一炷而佳也。但悉灸濕處不拘形。經五六日而瘡口愈發。宜令浴。必無臍風撮口之患。

鵝口

甘連大黃湯 或加石膏 瀉心加石膏湯 有熱者宜此湯兼紫丸。

紫丸 鵝口用上之二湯。兼用此丸。

朱硼散(方見口舌門)用絹裹手指蘸水拭口。三五次。塗此藥。

按聖濟有枯礬辰砂二味等分之塗藥。吾先師用之。有效。華岡氏用金鎖匕冰硼散。內服涼膈。甘連大黃。黃連解毒等也。和田氏云。鵝口。用附子者。百人有一人必死。方輿載涼膈。附子瀉心。錢氏白朮散。

吐哯

小半夏湯 同加茯苓湯 吐乳初發。用此二方。秘結者。兼紫丸。不應者。以伏龍肝汁。煎用。以伏龍肝汁。煎用。

吳茱萸加黃連湯 治吐乳將發驚者。 吳茱萸 黃連 生薑(各六分) 人參 大棗(各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合五勺。煮取五勺服。

旋覆花代赭石湯 一貫云。吐乳噯氣腹鳴者。此湯有效。予未試。

厚朴七物湯 家君吐乳。腹滿者。用之兼紫丸。

紫丸 理中加茯苓湯 吐乳下利者。或加附子。

七寶丸 (活幼口議云。幼兒哯乳不止。服此立效。膩粉一錢。鹽豉七粒。去皮研勻。丸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湯下。)按戴氏嘔吐噎膈用輕粉丸。

四逆湯 吐乳發搐者 一貫云。吐乳下利者。或用甘草乾薑湯。吐乳諸藥無效者。炒米煎服有效。吐乳後。發搐惡候也。發搐而吐乳者不然也。吐乳發搐。宜四逆湯。

友人越川氏云。吐乳將發驚者。易其乳母則愈。愈而後。復令吮其乳汁佳。雖實母乳汁。可易之。必愈。妙。

吐哯候法 小兒有飽乳而含乳汁於口徐徐吐乳者。又有乳兒即抱持而動兒體吐乳者。皆此非病也。乳兒而不少動兒體。吐乳如湧者。為之吐哯也。

病源云。凡小兒霍亂皆須暫斷乳。又曰。小兒吐利不止。血氣變亂。即發驚癇也。

入門云。吐瀉不止。久則變成慢驚與疳。

丹毒

大青龍湯 葛根加石膏湯 小柴胡加石膏湯 大柴胡湯 黃連解毒湯 丹毒攻心者。急用此湯。兼承氣。或紫丸。

調胃承氣湯 紫丸 針 雲門。尺澤。委中。亂刺丹上出血。 蜞針 施丹上。

犀角 方輿云。丹毒無大熱。色甚赤。眼中生血絲。或煩躁者。毒劇也。宜用此。

入門丹毒門云。赤腫遊走。遍身不定。其始發於手足。或頭面胸背。令人煩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言。若入小腹陰囊。如青傷者死。 又曰治法先用針砭去血。外用拔毒涼肌之藥敷。又曰凡丹毒變易非輕。如經三日不治。毒氣入里。腹脹則死。 按病源論丹毒二十九種。千金引肘後云。丹毒須針鑱去血。聖濟云。治法用鎌割。明不可緩故也。 玉案云。丹毒火症也。小兒出胎後。多有此症。近則五六日或十日。或半月。遠則愈月後。或兩三月。其病形不同。 一貫云。丹毒發於陰股。上至臍及心下者難治。發麵部。下至腹及腳者易治。 按病源云。留火丹之狀。發一日一夜。便成瘡。如棗大。正赤色。又丹發兩臂。赤起如李子。謂之鬼火丹也。由是觀之。丹毒突出而腫者。希有焉。 千金有丹毒塗藥赤小豆末。以雞子白調塗丹上。干即易。 按丹毒宜春冬針之。夏秋施蜞針。而後塗此藥。 東郭翁曰。丹毒無陰症。凡患丹毒人。十中七八。腹石硬也。丹毒自上來者。針俗曰腕力瘤處。出血最效。

方輿有犀角消毒飲。連堯湯。

夜啼客忤

甘麥大棗湯 驚啼加鐵粉。

甘連大黃湯 紫丸 停乳者。用此湯。兼紫丸。

柴胡龍骨牡蠣湯 驚啼或用此湯。

小建中湯 小柴胡湯 大柴胡湯 此三方因腹狀用之。

小言云。夜啼用紫丸等。無效者。灸不容天樞。二三日數十壯甚驗。 聖濟云。嬰兒氣弱。府藏有寒。每至昏夜。陰寒與正氣相擊。神情不得安靜。腹中切痛。故令啼呼於夜。名曰夜啼。(按病源。及千金之論。鑿而不足取也。)時珍曰。小兒夜啼。多是停乳腹痛。余每以蠟匱巴豆藥一二丸。服之屢效。 經驗良方云。小兒腹痛啼哭。如口角青者。蟲症也。抱起稍止。臥之則大啼。蓋臥則蟲攻上。起則蟲攻下故也。 按初生小兒。有發熱鼻塞不通。不能吮乳。大啼者。用麻黃湯則愈。若不愈者。胎毒在頭也。以家方芫青膏貼百會則必愈。累用累驗。 方輿云。夜啼客忤。一二歲之間病也。 方輿載千金生地黃湯。

馬脾風

麻杏甘石湯 馬脾風初發。用此湯。兼甘遂丸或紫丸。

越脾加半夏湯 此湯麻杏甘石之一等重者也。

瀉心湯 紫丸 姑洗丸 七寶丸 救喘丸(家方) 化毒丸 小言云。用二分效。

醫學綱目云。暴喘。欲傳為馬脾風也。大小便哽。宜急下之。用牛黃奪命散。後用白虎湯平之。馬脾風在百日內者不理。 按奪命散。黑白牽牛、大黃、檳榔、四味散藥也。三歲兒每服二錢。冷漿水下。涎多加膩粉少許。又同書有辰砂、輕粉、甘遂、三味無價散。曰治馬脾風悶亂。入門馬脾風。用麝香丸。聖濟喘急門。有砒石、瓜蒂。 小言云。馬脾風惡病也。重於驚風。可十治一二。 按馬脾風小兒之喘息也。故病源。千金及翼。外臺。聖濟。無馬脾風病名。往古長幼共謂之喘也。馬脾風后世之俗稱也。 方輿載參連湯。

急慢驚

葛根湯 金匱曰。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

按驚風壯熱者。宜用此發汗。

還魂湯(方見卒死)此湯。即傷寒論。麻黃湯。加麻黃一兩者也。無汗表實。卒然昏冒者。用之。與便閉裡實。用備急等者不同。宜詳診察焉。

小柴胡加大黃湯 袖珍小兒方云。療急驚風有熱者。

柴胡龍骨牡蠣湯 驚惕不安。動氣盛者。

石膏黃連甘草加鐵砂湯 治急驚有熱。瘛瘲劇者。 本方加鐵砂一錢煎服。或入蜜服。 按滋德堂方。有救急驚神方。石膏十兩。辰砂五錢。研末用生蜜調下。是亦類方也。和久田氏。和田氏。此症。用風引湯。

大承氣湯 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彎急必齘齒。

瓜蒂散 子和曰。小兒三五歲或七八歲。至十餘歲。發驚涎潮搐搦如拽鋸。不省人事。目瞪喘急將死者。(中略)輕者為驚風天吊。重者為癇病風搐。可用吐涎及吐之藥。 按子和風搐反張。往往用吐劑。(詳於事親)

紫丸 走馬湯 急驚。腹滿口噤。便秘者。宜用此下之。屢驗。千金云。凡灸癇。當先下、兒使虛。乃承虛灸。

姑洗丸 急驚。痰涎壅盛者。或兼用之。

理中加附子湯 真武湯 慢驚風下利者。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白通加豬膽汁湯 慢驚。慢脾風。下利者。與通脈四逆。多灸神闕。尚不愈者。可與白通加豬膽汁湯。如無豬膽。則以熊膽代之。亦可。白通人尿也。男兒三歲為佳。醫方集解。用五歲尿。

灸慢驚風 神闕。 氣海。 天樞。 章門。

針 方輿云。小兒稱驚風者。詳診之。若有青紫筋者。乃為痧病。可放而已。本莊氏云。小兒有可刺絡之證。如急慢驚直視。咬牙之類是也。

肘後療驚癇瘲掣(幼幼新書) 上取熊膽一兩豆大。和乳汁及竹瀝汁服。去心中涎效驗。

七寶丸 急驚發汗後。或用此丸。有奇效。本草水銀條云。治小兒驚熱涎潮。附方云。小兒癇疾。急驚墜涎。本草小兒驚癇門云。水銀輕粉。並主驚癇風痰熱痰。聖濟急驚門。有水銀劑二十餘方。

有持云。慢驚。爪章門。有知覺者。宜施治。還魂湯。急驚妙藥。手足掣抽宜龍膽湯。 病因考驚癇門云。治方熊膽灸。 按方輿載桂枝加桂湯。風引湯。龍膽湯。參連湯。衝心者。用參連。其劇者。加熊膽二分。名熊參湯。又載烏蠍散。通關散。雄黃解毒丸 聶久吾云。慢脾風者。即慢驚失治而甚者耳。其實難大分別。亦不必別立治法。 寇氏驚風論曰。效傷寒陰陽二證之治而可也。 小言云。驚風者。胎毒成塊。不時奔騰者也。瀉心大小柴胡。參連白虎。熊參湯。紫丸等。可撰用。又云小兒夢驚。夢成魘者。灸章門效。 千金驚癇條云。未下有實而灸者。氣逼前後不通殺人。又云。大動手足。掣瘲者。盡灸手足十指端。 又云。病發身軟。時醒者。謂之癇也。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謂之痙也。 又云。兒有熱不欲哺乳。臥不安。又數驚。此癇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愈復與之。 聖濟云。小兒急驚之狀。身體壯熱。痰涎壅滯。四肢拘急。筋脈牽掣。項背強直。目睛上視。牙關緊急。古人謂之陽癇。 又云。小兒慢驚者。癇病發於陰也。其發則手足瘛瘲。頭目搖動。牙關噤緊。神情如醉。休作有時。潮搐不定者。謂之陰癇。 薛氏曰。眠見睛者。虛也。眠不見睛者。實也。和田氏曰。慢驚口噤。為笑狀者凶。 入門諸驚門云。重者。牙關緊急。搖頭竄視。張口出舌。角弓反張。身體掣顫。手足搐搦。四肢踡攣。局方謂之八候。

候癇法(千金) 弄舌搖頭。 身熱小便難。 意氣下而妄想。 臥夢笑。手足動搖。 臥惕惕驚。手足振搖。 身熱目時直視。 身熱頭常汗出。 鼻口青時小驚。 小兒發逆上。啼笑。面暗色不變。 眼不明上視喜陽。 鼻口乾燥。大小便不利。(此十一條。候癇法之拔萃也。千金有此一條。則為癇之初也。全文見本書。) 按三因方云。小兒發癇。俗云驚風。由是觀之癇雅語。驚風俗稱也。至宋醫俗共謂之驚風也。 外臺引肘後療卒得癇方。 釣藤甘草各等分煎服。本草驚癇條云。此方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胎風。 預防驚風灸方。並論驚風不治之症。皆詳於本書。

疳癖

茯苓飲加澤瀉黃連湯 治小兒疳疾。小便渾濁。如米泔。食易飢。肚大青筋。瘦弱者。 或枳實代甘草。或兼鷓鶘菜丸或消黃丸。每日宜餌食鰻鱺山蛤蟾蜍雞子之類。

小柴胡湯 柴胡薑桂湯 大柴胡湯 此三方疳疾有熱者用之。或因腹狀用之。

小建中湯 腹痛者。

理中加茯苓湯 下利不渴者。

豬苓湯 下利有渴者。

紅礬丸(方見黃胖) 疳疾好食生米土炭紙茶土器等者。三四歲兒。則每日服此丸五六分。七日而有效。不用煎湯而可也。

鷓鶘菜湯 紫丸 疳疾有蟲者。用此湯。兼用紫丸。

七寶丸 疳眼遮睛者。有用此丸症。每日用五六粒。

灸章門 有持云。疳疾形氣未衰者。宜灸章門。其效勝於藥石。播州有治疳名醫。十之八九灸章門。

病因考。疳疾門云。治方灸自九至十四。痞根章門。用熊膽。餌食山蛤鰻鱺。治小兒疳積腹脹如皷(濟世) 蝦蟆 去頭足皮腸。止用本身四腿。以白水入鹽酒蔥椒。煮熟與吃。以愈為度。

治疳勞秘方 大觜烏霜 鰻鱺霜(各等分) 上二味為糊丸。隨兒長少。斟酌與之。

牛山曰。疳疾。多生脾胃實熱。不宜補藥。可用殺蟲劑。白膜遮眼者。鱔魚肉灸食效。 本莊氏疳眼生昏翳者。用兔屎丸。 按本草兔屎主治云。目中浮翳。勞瘵。五疳。疳瘡。痔瘻。殺蟲解毒。附方引普濟方云。痘瘡入目生翳。用兔屎。日乾為末。每服一錢茶下。即安。 和田氏曰。疳疾疳勞。烏鴉霜。為末白湯下。大效。又小兒腹有塊。所謂癖疾者。後世家用淨府湯無效。濕漆丸有效。 按癖疾者。小兒之積聚也。錢氏云。癖塊者。僻於兩脅。聖濟云。僻在左右者癖也。因此考之。吾門所用柴胡消黃等也。又素靈。千金。無疳疾。病源稱傷飽。哺露。大腹丁奚者。今之疳疾也。至宋盛稱之。錢氏曰。凡小兒疳在內。目腫腹脹。瀉痢青白。體漸瘦弱。疳在外。鼻下赤爛。頻揉鼻耳。或肢體生瘡。玉案疳疾門云。其症體常熱。黃瘦。小便如泔水。噁心腹脹。毛髮黏。面色痿黃。生白點。肚有青筋。頭上生瘡瘍。大便瀉下之類也。 方輿載千金八神湯。及錢氏白朮散。毓嬰丸。 紀聞云。行遲語遲。不因毒者。六味丸有奇效。 胎黃之症。兒生下遍體黃色如金。醫通用茵陳劑。醫林雲。或衣被太暖所致也。宜漸漸減綿厚衣被。(云云)予夏時嘗診赤子衣被太暖而發黃色。予叱之令減衣被。黃色漸漸去。

痘瘡

葛根湯 桂枝加葛根湯 麻黃湯 大青龍湯 初熱至出齊撰用此四方。

桂枝加黃耆反鼻湯

伯州散 順痘。起脹至灌膿。用此湯。若起脹不十分者。兼用伯州。令餌食鹿肉等。

黃連解毒湯 痘色過赤。無豔有熱者。用前方。兼用此湯。熱去痘潤澤。則止此湯用前方。又發斑者。亦兼用此湯。或用此湯兼用犀角。

黃耆當歸生薑人參湯(山脅) 療痘無險惡症而難貫膿者。 黃耆 當歸(各二錢) 人參(一錢) 生薑(七分) 上四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分溫二服。或加附子。又加鹿茸反鼻類。

犀角 錢氏曰。痘瘡稠密。不拘大人小兒。生犀乾澀器中。新汲水磨膿汁。冷飲服之。又犀角主治。時珍曰。痘瘡稠密。內熱黑陷。或不結痂。又頌曰。角尖又勝生犀。 按痘瘡稠密。三四歲者。起脹至灌膿。每日用犀角一錢。十二三歲者。日用二錢神驗。

大柴胡合調胃承氣湯 治熱毒熾盛。不能起脹。惡熱心煩。舌胎口乾。不大便。或渴。或煩躁。外則乾枯焦紫者。 按玉機微義。如此症用涼膈散。主治云。痘瘡已出。發熱作渴。脈實悶亂。便實者。

白虎湯 主痘純紅。臉赤而眼紅。口氣熱。唇口腫痛。煩躁悶亂。循衣摸床。小便赤。大便秘。身如火。發班譫語實熱等症。並治口氣臭。

和田氏曰。煩躁無渴者。用黃連解毒湯。此因毒攻心也。

桃核承氣湯 治痘毒深劇。醫所不能療。 南涯翁痘瘡熱毒熾盛。乾枯焦紫。將為黑陷者。用此湯。

按痘瘡至用白虎承氣。多難治也。

豬苓湯 灌膿時。下利者。

禹餘糧丸(方家) 下利不止者。

熊膽 治毒氣欲衝心者。

真武湯 灰陷白陷下利者。

茯苓四逆湯 煩躁者。

麥門冬湯 竹葉石膏湯 此二方治收靨時。發渴者。

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紅花湯 治收靨時。腹痛者。是熱毒凝滯。瘀血作痛也。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連翹湯 治結痂後。發熱或渴者。若身熱壯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者。兼用承氣丸。或每日用犀角五分。有效。

承氣丸 紫丸 初發熱。出齊之間。用之。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痘隱隱在皮里。不透表。無熱惡寒。或痘一出而內陷如蚊跡。或大便溏。全陰狀者。 蓋此症百人中。有一人耳。

針 委中。尺澤。 艮山翁曰。熱毒熾盛。將痘色為紫者。

灌浴方 米泔八升。入酒八合。以病人坐盤中。灌浴周身。急被浴衣。不須拭乾。臥覆取微似汗。毒邪從汗外發。沒者復起。黯者忽赤。紀聞云。此方治痘毒盛如發班蚊點。難發者。

痘疔以針挑破。出毒血。諸痘隨即灌膿。若挑破不痛。不出血者。難治。 紀聞云。痘疔大小不一。痛至甚者也。色赤者輕。紫黑色者重。逆痘有此症。本間氏曰。痘疔發麵部者。尤急可施治。內服宜痘瘡主劑中多加犀角也。

痘癰及丹毒。用水蛭大者五六枚。放腫毒頭上。吮去惡血。可以消丹瘤癰腫。 紀聞云。用針尤佳。內服涼膈散。若攻心者。黃連解毒。加消黃。痘疔癰丹毒。多不治者。

正宗。痘癰門云。大如桃李。此多發在收靨之後。身涼不渴者為吉。

痘瘡傷損者。白蜜七分。絲瓜水三分相和。重湯溫之。筆蘸塗。日六七次。(方輿)痘癢悶者。塗蜜。(方輿)

痘起脹前後有紫黑惡痘。二三顆交出者。宜針痘上出血。若多出者。針委中尺澤。內服涼膈散。(方輿)

蕃紅花湯 治痘毒煩悶者。蕃紅花(二分) 上一味。以水一合。煮取五勺。溫服。 此方有持之經驗也。又云發脹之力。反鼻勝乎鹿茸。南陽亦云。

先輩云。痘難收靨者。後必雜症生焉。痘後面黑者為佳。如無痕跡者。恐生他疾。痘痛而手不可近者。為吉候。 小言云。或曰痘瘡灰白。癢搨者。用雞肉煎汁有效。

眼科錦囊云。預防痘瘡入目。上好熊膽調和淨水點眼目。日兩次。必無一失。(東郭南陽亦云)

痘毒迫咽。藥食不得下者。雄黃解毒丸有效。(有持。) 按痘科鍵。痰塞喉中者。礬巴散吹喉中。(白礬巴豆也) 痘瘡看法。治痘入目法。並詳於本書。 方輿載外臺四物解肌湯。順逆湯。錢氏獨聖散。涼膈散。手捻散。連翹去麻黃湯。

麻疹

葛根湯 麻黃湯 大青龍湯 小柴胡湯 治寒熱似瘧者。(入門) 小承氣湯 治便秘三四日者。(入門)

白虎湯 黃連解毒湯 壽世云。麻疹已出。譫語煩躁作渴者。白虎湯合解毒湯。

瀉心湯加地 芎歸膠艾湯 此二湯。或加犀角。主諸失血。醫通。犀角地黃。加荊芥。

四苓散 豬苓湯 白虎湯 醫通曰。泄瀉為麻疹之常候。熱邪得以開泄也。發熱時瀉。小水短澀者。四苓散加木通滑石。入門云。煩渴作瀉者。白虎湯兼豬苓湯。

黃芩湯 白頭翁湯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醫通云。麻之作痢。為熱邪內陷。在正沒或沒後。而痢下色白者。黃芩湯。下膿血者。白頭翁湯。瀉久而成痢者。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桃花湯 得效方云。麻後痢。桃花湯有效。赤石脂和產。形如蠟。色粉紅。或淡紫。刀痕有光澤。煎汁清澄。無土臭者。可用。

越婢加半夏湯 治麻疹後。咳嗽不止者。(方輿)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連翹湯 大柴胡湯 或加石膏。

犀角 麻疹後。餘毒有熱者。宜撰用上之方。

入門云。沒後餘熱內攻。循衣摸床。譫語神昏。喪智者。死。 按此症宜黃連解毒犀角白虎承氣等頻服之。或十救一二矣。 麻疹者。火熱之病也。春秋之間。患之者。至輕矣。盛暑之時。患之者。至重矣。麻疹中。或麻疹後。患痢而多死矣。是無他。人身之火熱。與天之火熱相搏故也。麻疹候法。詳於本書。

打撲(金瘡破傷風)

瀉心湯 治打撲損傷。昏眩不醒。及血出不止者。金瘡亦用。重者下九痛丸。

桃核承氣湯 治打撲不傷。瘀血凝滯。腫痛者。

桂枝茯苓丸料加芎歸湯 治打撲輕症。 此湯兼用。

承氣丸 芫菁膏(家方)

蜞針 大打腰脊。而瘀血凝滯而痛。不能屈伸者。急用桃核承氣湯。攤芫菁膏於綿片。大三四寸。以貼患處日二次。一二日而其痛如失。能屈伸。累用累驗。後用蜞針或亂刺。去惡血。打撲輕者。直用蜞針亦佳。

武羅牟都煎(華岡) 治打撲損傷。 合歡花(無花以木皮代之) 續斷 樟腦 上三味等分。以火酒煮。熨患處。

楊柏散(同前) 治跌撲損傷方。 楊梅皮 無名異 小麥粉 黃柏(各等分) 上四味為散。和醋或雞子白。以敷患處。

茯苓杏仁甘草湯 治有瘀血者。其人喜忘。不欲聞人聲。胸中氣塞短氣方。(千金傷損門) 和田氏云。此湯症。打撲後發疑似癇症之症者也。

芎歸膠艾湯 按千金傷損門。大膠艾湯。即此湯加乾薑一兩。其主治云。治男子傷絕。或從高墜下。傷五藏。微者唾血。及金瘡傷經者。

走馬湯 治打撲劇症(和田氏) 東郭先生醫談有治驗。

桂枝加朮附湯 打撲經年月者。此湯或兼梅肉散。(武田氏)

按千金。打撲氣絕者。與熱小便二升。三因方亦用。入門云。內傷血。入藏府。熱者童便入酒少許服立效。又云人中白末每五分。酒服效。又云血冷則凝。不可飲冷水。引血入心即死。又危症簡便云。皂莢末。急吹入鼻。如活生薑汁和香油。灌之。又急取百會穴。艾灸三壯立蘇。正宗云。用消黃劑。不醒者。用獨參湯。正體類要用參附湯。

和田氏曰。打撲久不愈者。曼陀羅花。 水煎服發狂而愈。秘錄云。不問金瘡何處。創口發疼痛。脈浮數。惡寒發熱。頭痛大便秘。小便少。或嘔。或渴。或口舌乾燥。或眩暈為常也。若大脫血者。創口失潤澤。面色萎黃。唇舌刮白。妄言譫語。面赤如狂。脈沉微。四肢微冷。或喘。或嘔吐不止。或呃逆。或寒戰。或自汗出者。皆凶候也。又云金瘡內服。輕重俱宜人參調榮湯。大脫血虛候多者。宜獨參湯。人參湯。疼痛不止。寒熱久不止者。宜逍遙散。眩暈頭痛心下痞。便秘者宜與苓桂朮甘湯瀉心湯合方也。 按人參調榮湯。華岡氏所作方也。八物湯加蓬萍根牛皮消者也。人參湯即理中湯也。又正宗金瘡門載獨參湯。八珍湯二方外。止血摻藥等也。 千金金瘡條云。血出便以石灰厚傅裹之。既止痛。又速愈。無石灰。灰亦可用。聖濟云。五倍子、龍骨、血竭。皆單行止血。正宗飛血不止者。傅金刀散。松香、枯礬、生礬也。 病源云。凡金瘡卒無汁者。中風也。腕折中風痙候云。若風入瘡內。犯經絡所致痙。痙者。脊背強直。口噤不能言也。聖濟云。金瘡中風水者。以封裹不密所致也。三因方痙敘論云。傷寒汗下過多。與夫病瘡人及產後致斯病。又本草痙風條云。金瘡折傷癰疽。產後俱有破傷風濕。發痙之症。 按痙與破傷風為同病。見前文可知。破傷風之名。始於千金傷損門。紫湯即大豆紫湯。主治云。破傷風入四體。角弓反張。口噤不能言。(云云) 秘錄云。凡金創傷於利刀而發痙者至少。打撲損傷或竹木刺類。多發此症。

大豆紫湯(千金) 方見中風門醫說云。以此酒用荊芥末二錢。能治痙。 紀聞云。破傷風痙。葛根承氣亦不應者也。此方有效。

治因金瘡中風反強者。雞屎白豆淋酒方。(聖濟) 雞屎白(一合) 大豆(六合) 上二味炒。令大豆焦黑。次入雞屎白。同炒。乘熱瀉於三升酒中。密蓋良久。濾去滓。每服五合。如人行五里。更一服。汗出佳。未差。即更作服之。以汗出為度。服後。宜吃熱生薑稀粥。 聖濟又有治痙方。雞屎白一味。浸酒吞。

治金瘡中風必效酒方。(聖濟) 蒜(肆破去心頂一升) 上一味。以無灰酒四升。煮蒜。令極爛。並滓。每服取五合。頓服之。

治傷折不能避慎。令人中風發痙口噤。若已覺中風。頸項強直。身中拘急者。急先服此湯竹瀝飲方。(聖濟) 竹瀝(三升) 上一味溫之。分作五六服。發口灌之。

武田氏秘錄云。痙破傷風。桃核承氣湯。兼用紫丸。凡痙病破傷風之類。急刺合谷一寸五分。後髮際四分。商隱白各三四分。三里五分。出血。 凡產後之痙病。急先開子宮口。灸百會膻中。 瘍科瑣言云。創口乾涸。則破傷風之徵也。脈微欲絕。舌強不語。或有少振慄之狀。攻心自汗出者。必死之症也。葛根加朮附湯。兼用紫丸。或續命湯。或番紅花以童便服。或如聖散水煎服。屢效。凡此症。藥宜多服。脈沉澀者。多作痙也。宜用心。 按破傷風痙。尤難治也。不可附子者。宜以雞屎白豆淋酒。多服回生散。若不應者。可用紫丸一錢。 方輿載獨參湯。回生湯。雞鳴散。接骨木湯。

蟲獸湯

元生丸(家方)風犬傷急可用此丸一分。或二分。酒下。或砂糖湯下。不知。加至三分五分。服後小便淋瀝。或出血。或下利。是毒從二便去也。見咬之初。先餌以赤小豆、蕎麥、麻油、川鱗、海魚、鳥獸及酒。一切膏粱之類。

元生膏 見咬之初。急以此膏貼傷口。日二次。經十三四日。日一次。凡貼此膏。二十日。或三十日。令口不合甚妙。

黃連解毒湯 用元生丸一次。或二次。後用此湯二三日。以解其毒。後用葛根加大黃湯。或解毒劑等。

蝦蟆膾。(肘後)蟾蜍膾。(小品)治狗咬傷。 瘍科瑣言云。風犬傷者。蟾蜍生內浸醋食以多為妙。

紫丸 狗咬傷毒甚者。用之。南陽曰。傷口報痊。數十日。惡風口渴。睪丸內吊。二溲閉結。呼吸及迫者。將發痙。宜急理之與紫丸。而取下。又云。刺尺沃委中。

小品方云。若重發者。生食蟾蜍膾絕良。又云煩亂㖦。已作犬聲者。天靈蓋末水服方寸匕。

赤水玄珠云。經久宿毒。復發者。多難救。雄香散主之。

雄香散方 雄黃(五錢) 麝香(二錢) 上二味為末。作二服酒下。

家翁治犬咬傷。葛根加大黃湯加馬錢子。傷口貼元聖。 鼠咬傷。葛根加大黃湯。多加鼠尾草。煎服。兼用雄香散。傷口貼元生膏。如風犬傷。法食貍肉或貓肉妙。若發斑。刺去惡血。本草云。雄黃主一切蟲獸傷。若無鼠尾草。以雄黃代之。若無麝香。以青黛代之亦可。古今錄驗。有青黛雄黃等分。水服方。曰治諸毒蟲傷。 和田氏云。鼠毒甚於犬毒。犬毒至死者少。鼠毒至死者多矣。有成腫者。有成勞狀者。南陽亦云。又云。鼠毒。馬錢子無效。 有持云。一人鼠毒。寒熱如瘧。羸瘦如勞。遍身洪腫垂死。百治無效。一醫用雄香散。日日利水。洪腫速愈。予治諸蟲獸傷。屢效。實無比神方也。雄黃稱古渡者。赤色明徹。臭氣少者。真雞冠雄黃也。 秘錄云。蝮蛇咬傷毒至甚。見咬則腫。見咬手則其毒乍至肩背。足之毒乍及腰腹。治法以細帶緊扎腫不至處。針傷口。五六次。大出血。其毒如油。交血出。血盡則但毒出。尤不限傷口。腫處皆針之。大出血。後雄黃末和中黃膏。貼之。用越婢加朮附湯。腫消後宜五物解毒湯。腫不消散者。每日宜刺而出血。若其毒至深。腐敗者。宜參考癰疽及脫疽治法施治。 蜂螫重症。治法與蝮蛇咬傷同。 按醫學綱目。療蛇咬。用雄黃麝香白芷。聖惠方蛇咬心頭熱躁。眼前暗黑。白礬甘草末等分。水服一錢。即止。山脅氏。原氏。本間氏。狗咬。用白玉湯。杏仁三錢。桃根白皮二錢。水煎服。和田氏。甘草解毒湯。加馬錢子雄黃。煎成。內鐵醬少許。溫服。俱詳於本書。 方輿載甘草解毒湯。通堅散。雄香散。

湯火傷(灸瘡。漆瘡。)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 牡蠣湯 惡寒甚者。用此。

柴胡龍骨牡蠣湯 大熱者用此。又灸後發熱者。

一滴膏(家方) 治金瘡出血。及湯火傷。諸疼痛者。 乳香 椰子油(各一兩) 小麥(二合) 麻油(二合) 上四味。先以小麥內麻油中。煮之二時許。小麥變黑色。以浮游為度。漉過去麥。內二味烊解。以綿絮。撮切者數片。內膏中儲之。

三味蒸劑(家方) 三黃丸

按華岡氏。謂湯火傷不可傅燥劑者。確言也。傅之。火毒內攻也。凡湯潑之及滿面者。急去腐皮。攤一滴膏於綿片。貼之。日二次。若惡寒者。與救逆湯。至翌日。有腐皮殘者。則以蒸劑或湯蒸之。去腐皮而貼膏。若壯熱者。與柴胡龍骨牡蠣湯。凡湯火傷有腐皮殘者。則後成瘢痕。取盡腐皮則愈。後面部復。故無一點之痕。屢試屢效。若湯火傷。經二三日腐皮急難去者。日蒸而去腐皮。後貼膏。如此三四日。以能取腐皮盡。為妙。若患人四五歲。則宜不愈之間。傍人看護。不令搔面而可也。又湯火燒手指者之治法。詳於本書。 千金方云。凡火燒損。慎勿以冷水洗之。火瘡得冷。熱氣更深轉入骨。壞人筋骨難瘥。又云。治火燒悶絕不識人。以新尿冷飲之。 瘍醫大全云。火傷宜用羌活一兩煎服。俾火毒得汗外泄。庶免內攻。 武田氏秘錄云。湯火傷內攻者。石膏黃連甘草湯。又火毒甚者。用紫丸下之。又遍身燒灼者。急萊菔汁。或童便隨使用之。後以好酒盛甕中。令病人浸入其內。則雖重不至死。(此法出於廣筆記。及本草匯言。) 龔氏曰。一人夜間回祿。煙燻致死者。以蘿蔔搗汁灌之。即蘇。 按灸瘡不早愈最效。何則。毒從此去故也。若久爛而不愈者。中黃膏加紅礬少許。貼之即愈。凡不問何瘡。久爛不愈者。貼之屢效。又紅礬一味末傅嵌甲瘡妙也。以鹽湯洗而後傅也。治漆瘡蟹黃塗方。(聖濟) 生螃蟹 上一味取黃。塗傅瘡上。日三五度。按漆瘡輕者。以生柳葉煎湯洗之。又芒消浸湯洗之有效。重者無如生蟹者。不限黃擂碎全身塗之。旦食之。則無內攻之患。

漆瘡作癢。譚氏方。用蜀椒煎湯洗之。 相感志云。凡至漆所。嚼川椒塗鼻上。不生漆瘡。(本草蜀椒附方)

諸骨哽(竹木刺)

療魚骨鯁在喉中。眾法不能去。(外臺) 取飴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不去。又吞。 又方。小嚼薤白令柔。以繩系中央。持繩一端。吞薤到哽處。引哽當隨出。 又方。作竹篾刮令滑。綿纏內咽中。令至哽處。可進退引之。哽即出。

療食諸魚骨鯁久不出方(本事) 上以皂角末少許吹鼻中。得鯁出。多秘此方。

治誤吞針方(聖濟) 磁石(一彈丸大) 上一味口含之。即出。

誤吞針刺哽咽疼痛者。用亂麻筋一團搓龍眼大。以線穿系。留線頭在外。湯濕急吞下咽。頃刻扯出。其針頭必刺入麻中同出。如不中節。再吞再扯。以出為度。

糍糕噎咽。逡巡至死。(本朝經驗) 釅醋灌鼻孔中。立噴出。

竹木刺硬深難出者。用螻蛄搗爛塗刺上一時許。其刺自然吐出。取去之則愈矣。華岡翁亦云。 按翁又云。針折入肉者。磁石末和膏貼之。即效。凡竹木刺硬深者。可托專門。

瘍科秘錄云。骨哽先完咽米飯一塊。則自脫者也。若不脫者。用吐方為良策。吐則骨哽等亦從而出。宜撰用雙礬水。吐酒石雙礬水方。礬石、丹礬各五分。水一合。 上三味混和。頓服。

黴瘡

葛根湯 大黃牡丹皮湯 六物解毒湯 七寶丸 紫丸 黃連解毒加石膏湯 朱硼散(方見口舌門) 解毒劑(香川) 梅肉散 蜞針 伯州散 加味六物解毒物(方見淋疾門) 元生膏

丹霞條(山脅) 治上部結毒。頭痛。癭瘻。及咽喉腐爛。方鉛(一錢八分) 水銀(二錢) 硃砂(一錢) 沉香(二錢) 人參(五分) 上五味。盛鉛土盞。上火熔化。內水銀。柳著拌令相得。傾注於紙上。研至如泥。入硃砂沉香人參末三味。和調二十四分。填貯紙管。火燃吸菸。晝夜二次。

化毒丸(山脅) 療黴毒沉深。兼理偏枯。及一切痼毒腹痛等。薰陸(一錢) 大黃雞冠雄黃亂髮霜(各三錢) 生生乳(一錢) 上五味糊丸。辰砂為衣。每服一分。日二夜一。病重者。日用至五六分。

下疳初起與葛根湯。四五日後用六物解毒湯。六七日熱解而用七寶丸。凡六日至七日服紫丸。瘡愈。口中腐爛者。用黃連解毒加石膏湯。石榴皮煎汁加枯礬少許。含漱日七八次。朱硼散水解塗舌上。腐爛愈後。與解毒劑二十日許而止。若陰莖皮腫者。宜以針或蜞針日去惡血。若痛劇。臭氣甚者。毒盛也。可用梅肉散。大抵七寶紫丸。丸散方之分量。半減而用之有效。 尿道內發下疳瘡。香川氏謂之竅內下疳。華岡氏謂之內疳瘡。世所謂自黴毒來膿淋也。難急治。宜緩治之。用加味六物解毒湯。兼七寶丸。日一分。若陰莖腫者。用蜞針或針去惡血。又有用大黃牡丹湯。秘錄豬苓加大黃湯兼粉丸。 便毒消散。則為結毒。故難成膿者。亦令強成膿為上策也。宜與葛根湯。兼用伯州散。或負重任。日強力足勞腳則起脹。若尚不起脹者。白芥子末。酒和塗瘡上。或貼元生膏。則必成膿也。膿潰則宜從腫瘍之治法。後六物解毒湯。兼用七寶丸。日一分或二分。若秘結者。或用牡丹湯。 楊梅瘡初用葛根湯發之。後用六物解毒湯。熱解後。用七寶丸。痛劇者。用梅肉散下之。本間氏云。有瘡口膿汁凝固作蓋。漸成堆者。是不貼膏故也。又曰難愈者。宜化毒丸丹霞條。 一貫云。下疳。下劑有效。梅肉丸良。疳瘡痛甚者。可早用梅肉也。梅毒初有時時寒熱。盜汗等症。宜先發表而後下之。經日數。則無若症。脈見沉細者也。方此時宜用五寶輕粉化毒等。又有用輕粉而下血者多死者。一家傳云。梅毒久不愈。頭有腫。按之為凹而膿出。面色青黃。或頸項有瘰癧者。餌食雞肉有效。又為痿躄狀者。入反鼻酒劑等良。梅毒一切諸藥無效者。鼴鼠霜酒服妙也。又瘡毒推藥方。胡桃七個為末。傅鼻柱。即鼻骨之毒。忽移他。予傳之於或俗家也。試之妙。凡服輕粉後。覺胸中如有飲或嘔者。石膏有效。 武田氏秘錄云。結毒實狀而重者。生生乳劑。虛狀者。餌食雞肉。實狀而諸藥無效者。宜薰藥。凡毒結眼者。非薰藥無效。凡女子之結毒。多兼瘀血。見勞狀者也。宜兼用濕漆丸。五寶丹。治上部結毒。食不進者。有大小柴胡症。 按吾門梅毒骨痛。烏頭湯兼七寶丸。元生膏貼結毒有效。一男子咽喉結毒。絕食五日。以膏攤於綿片。徑四寸。以貼結喉上。一夜而發水泡。翌日食糜粥。貼之六七日。而能飲食。數日而愈。其他結毒於頭項手足等者。貼之。治數人。屢效。 秘錄云。結毒治法。宜先與桂枝加朮附湯而動毒。後用輕粉化毒薰藥等。身體疲勞者。令餌食雞肉鰻鱺類。 按本間氏咽喉結毒。用薰藥涼膈加石。重者五寶丹。手足結毒。用解毒湯。化毒丸。頭顱結毒。用薰藥防風通聖散。梅癘。用解毒湯。翹玄湯。薰藥。陰囊結毒。專斷截也。凡結毒。專外治者。可托專門。按凡病人。每病患附子劑之症者。希有焉。其人患下疳等。則宜與葛根加朮附湯等。後與桂枝加朮附湯。不用他藥而愈。此症用輕粉丸則多死矣。 五郎兵衛街。近江屋某。三十五歲。嘗患傷風。或頭痛。或腰痛。或泄瀉等症。每病非附子劑。則不愈。爾後患下疳。予與葛根加朮附湯。家人疑予非專門。托外科治之。與輕粉丸下利數行。變症蜂起。不日而死。 一男子二十歲。患蠟燭瘡。素陰莖長四寸。腐蝕而為二寸半。先考與桂枝加朮附湯。二十日。不用他藥而腐蝕止。生龜頭而復故。只陰莖短於平素一寸半。 方輿載四物解毒湯。及萎蕤湯。桔梗解毒湯。葳靈仙湯。耆歸湯。再造散。

五寶散。紫金丹。凌冬飲。連翹湯。敗毒湯。通聖散。四順清涼飲。逐毒散。

癰疽

葛根湯 癰疽初發。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者。宜發表之。

發背初起未成。及諸熱腫。以濕紙搨上。先干處是頭。著艾灸之。不論壯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乃止。其毒即散。不散亦免內攻。神方也。(李絳兵部手集)

若不堪熱痛者。宜隔蒜灸。先以濕紙覆上。立候紙先干處。為瘡頭。記定。然後用獨蒜。去兩頭切中間三分厚。安瘡頭上。用艾炷於蒜上灸之。每五炷。換蒜再灸。如瘡大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以蒜搗爛攤患處鋪艾。蒜敗再換。

桂枝加黃耆當歸湯 伯州散 將成膿則宜與此湯兼此散。或合排膿湯。

大柴胡湯 黃連解毒湯 調胃承氣湯 大黃牡丹湯 至十四五日大便秘結。口舌乾燥。或生黑胎。或嗜冷水及瓜果。腹滿譫語者。宜撰用此四方。

當歸芍藥散去澤瀉加參耆湯 黃耆當歸生薑人參湯(方見痘門) 耆歸建中湯 排膿湯 割截之後。與耆歸桂枝合排膿湯。兼用伯州散。若膿稀薄。則與歸芍散去澤瀉加參耆湯兼伯州。餌食雞肉。或耆歸姜參湯加鹿茸。若腐肉難去。只稀膿出。穢氣薰蒸。漸漸腐敗而深陷。脈微弱。身體羸瘦。微惡寒者。上加減歸芍散料加附子。若腐肉已去。膿將盡盜汗出者。耆歸建中或加龍骨。若消渴者。麥門冬湯加五味子栝蔞根。若四肢彎急者。芍藥甘草附子湯等。皆津液枯竭故也。

要訣云。癰疽未潰之際。增寒壯熱。狂言妄語。如見鬼神。膿去已多而大熱不休者。似為難治。蓋毒之得膿。猶傷寒表症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熱。則為壞傷寒矣。又云出膿過多而羸瘦者。芎歸湯。 方輿凌冬飲。諸腫毒服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即潰。其方忍冬黃耆各一錢五分。當歸三分。甘草一分。上四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加酒更煎數沸。溫服有奇效云。予未試。華岡氏曰。癰愈後。半年或一年之間。不可食蕎麥麻油。 方輿載敗毒散。及連翹湯。涼膈散。凌冬飲。梓葉湯。櫻皮湯。

疔瘡

葛根湯 越婢湯 大青龍湯 面疔初發。急用水蛭三四十枚。令吮血後。宜撰用。上之三方。翌日亦施蜞針。如前日大出血。四五日則大勢已解者也。

黃連解毒湯加連翹犀角 三黃湯加石膏 表熱已去。裡熱者撰用之。

大承氣湯 裡熱甚。舌上黑胎。便秘腹滿。煩悶將死者。

大小柴胡湯 患處化膿後。荏苒寒熱往來者。

加減當歸芍藥散料 膿多出。腐肉盡去。熱漸退。痛減者。宜此湯。

本草引肘後方云。疔腫垂死。菊花一握。搗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驗方也。冬月採根。 按試此方。有神驗。菊花實治疔聖藥也。

秘錄云。有紅絲疔者。發於合谷。及掌背。指縫。指節及跗上。指縫指節。初生一點之小瘡。尖圓而如疥癬。四畔微焮腫。紅絲自瘡上起。立走注也。發於掌背者。上攻至肱。發於跗上者。至膝。惡寒發熱也。 治法。針刺紅絲盡處。出血則不上攻而自消也。疔心亦針刺而出血。此症無至死者。 紀聞云。疔發於手足腹背者可治。發於面者危矣。發於人中及口吻者。多死也。 痘疔。針刺而貼破敵人衽。內服柴胡去半夏加栝蔞。連翹大黃湯。或黃蓮解毒湯加犀角。(秘錄) 按千金云。凡療疔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邊十餘下令血出。又本間氏曰。疔瘡不施針刺刀截之法。則多難救也。實確言也。青洲翁云。患疔者。可嚴禁沐浴。 素問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 按癰疽癤毒亦然。宜淡薄飲食而免此患。

瘰癧

翹玄湯(山脅家方) 治蛇盤瘰癧。勁筋凝硬。 連翹(一錢) 玄參 木通(各七分) 升麻 羌活 山梔(各三分) 薰陸 甘草(各二分) 上八味煎服。

夏枯草煎(華岡) 治瘰癧神方。 夏枯草(新鮮者百二十錢) 鯽魚(八十錢去腸胃及穢物) 貝母(八錢銼以填鯽腹紅線縫合) 上三味。先以醇酒二升。漬夏枯草一日一夜。煮取五合。絞去滓。入鯽魚更煮半日許。如膏下火。又去貝母。但食鯽與汁。三日而盡之。若吐血而止服。

瘍科瑣言云。真瘰癧。未變色者。用夏枯草煎二劑。則消散也。應者能食。不應者嘔吐。又云不可用斑蝥礬石等。暝甚者。且有翻花之憂。又云瘰癧與乳岩同物也。 秘錄云。真瘰癧。九死一生。難治。未成膿者。翹玄湯兼用夏枯草煎。此方尤有奇驗。用二三劑。則能消散也。間亦有殘核至小而不全消者。不治亦不為害。用此二方而不消散者。宜令成膿。葛根朮附湯。兼用伯州散。 馬刀癧生於頭。核大橢圓而如馬刀。宜柴胡加石湯。夏枯草煎。不消散者。與葛根加反鼻湯。此症易成膿。不為難治。 黴癧。化膿者。易治。不化膿者。翹玄湯兼用丹霞條。摩擦神水膏。尚不消散者。斷截如施便毒難化膿者之術。斷截後。貼破敵。 結核於頸及頷下。似瘰癧者。頗多。眼病。或咽喉病。或服輕粉。口中腐爛者。或中兔毒者。或痘瘡。麻疹。頭瘡。久咳等。皆成結核。柴胡加石膏湯。有神驗。涼膈加石膏湯亦效。凡瘰癧結核。餌食海藻昆布裙帶菜芊棲菜崑崙菜等。則有消散之效。 一男子下疳愈後。左耳下生結核。大如桃家君與葛根加大黃湯。三十日而半消散。六十日而全愈。

葛根加朮附湯 伯州散 葛根加反鼻湯 柴胡加石膏湯 葛根加大黃湯

千金方云。一切瘰癧。以獨蒜截兩頭留心。大作艾炷稱蒜大小貼癧子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熱而已。七壯。日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 方輿輗云。灸瘰癧上良。瘰癧一因氣。一因毒。因氣者。及其潰。只黃汁出。因毒者。稠膿出。大凡稠膿出者。可治。黃汁出者。不治。本草云。夏枯草。治瘰癧之聖藥。然非大劑多服。則不能奏效。又云瘰癧潰爛。土茯苓尤效。 治瘰癧潰爛方。(陸氏)冷飯糰切片或為末。水煎服。或入粥內。食之。須多食為妙。江西所出色白者良。忌鐵器發物。 按景岳全書。土萆薢湯。土茯苓一味也。其主治云。治楊梅瘡。及瘰癧。咽喉惡瘡。癰漏潰爛。筋骨拘攣。疼痛皆妙。

治瘰癧方(千金) 上用白殭蠶。治下篩。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十日瘥。(聖濟作一錢匕日再服)

又方(千金) 貍頭一枚。炙搗篩。飲服方寸匕。日二。

治瘰癧腫結內消方(聖濟) 海藻(一斤) 上一味。用酒五升。浸數日。食後少少飲酒。

又方(聖濟) 蝸牛殼(不拘多少) 上一味。搗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再。至四十九日自消。 按聖濟有蝸牛丸。蝸牛半碗。雞蘇半斤也。

治五種瘰癧牡蠣散方(聖濟) 牡蠣(煅研) 連翹(瓦上炒搗各一兩) 上二味為散。每服一錢匕。臨臥酒調下。

治瘰癧內消方(聖濟) 小麥(淘淨) 上一味。煮三五升。頻吃即愈。 按本草癭瘤門云。消癭。小麥醋浸同海藻末酒服。

治瘰癧結聚不散鞕如石(聖濟) 大蒜(三錢搗爛) 麝香(研半錢匕) 上二味。和勻傅於帛上。貼之。一日二易。旋搗最好。

治鼠瘻方(聖濟) 蜣螂(燒存性細研) 用醋調如糊。先以鹽湯洗瘡。塗傅。日再易。

南星膏(醫林) 治皮膚頭面生瘤。或軟或硬不通。 生南星(大者一枚研如膏。無生者乾者為末)

上醋調如膏。先將小針刺令氣透。以膏攤紙上。如瘤大小貼。覺癢則頻易貼。

本草云。鯽魚生搗塗惡核腫毒。不散及瘑瘡。

肘後云。芥子末和醋。塗瘰癧。

青膏 五爪龍細銼。以麻油一升煮之。令黑色。布濾去渣。內蜜蠟八十錢。再煮。以盛陶器。安水中少時。乃成膏。如不成。則更加蜜蠟適宜。再煮之可也。一切瘰癧。貼之速消散也。又貼乳腫痛妙也。松岡玄達翁之試效也云。

妙靈散(朱氏集驗) 治瘰癧。 滑石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單方(同) 治瘰癧破與未破。及膿血淋漓。其效如神。 牡蠣(煅八兩) 甘草(二兩) 上二味勻拌。每服二錢。

病因考云。獨顆者為結核。續連者為瘰癧。此症宜餌食肉物和氣血。能成稠膿而愈。不然則不成膿。只黃汁出難治。浴溫泉。且多灸肩井膏肓身柱曲池等。 說約瘰癧門。家方順氣劑。擇加果苓薏貝桔。或排毒劑。解毒劑。食療果羸餅灸。溫泉。 漫遊雜記。瘰癧。服瀉心湯。兼服再造散。又絲瓜黑燒酒服一錢。日三。(灸法與病因考同) 方輿云。真瘰癧。自氣鬱滯生。又云瘰癧。自胎毒來者。土萆薢湯。兼用玄龜丹。又兼服再造散。初起未甚者。用忍冬花、蒲公英各四五錢。以水二碗煎。朝夕代茶飲之。(多飲有效) 和田氏云。瘰癧。雞肉多食良。灸法。與病因考同。外有肩顒肘髎膝眼。 按後世之方書。瘰癧門。載十六味流氣飲。予弱冠時。一女子患瘰癧。用流氣飲百餘日。無寸效。遂疲勞而死。華岡氏云。真瘰癧。與乳岩。同物也。予意初與夏枯草煎。若不應。則宜翹玄湯。兼服七寶丸。日一二分許。然非久服之。則無效。三因方。瘰癧門。必勝丸方中。有輕粉鯽魚。白花蛇散方內有膩粉。又蘭書以水銀為解凝劑。瘰癧用之。若病人壯實。則薰藥。亦定有效。可試也。

治疣方 川穀 甘草(少) 上水煎多服而妙也。

方輿載夏枯草湯。瞿麥湯。小柴胡湯。逍遙散。土萆薢湯。桔梗解毒湯。再造散。逐毒散。伯州散。

疥癬臁瘡

葛根加反鼻湯或加大黃 桂枝加黃耆反鼻湯 濕疥重者。發表後。用此。

六物解毒湯 疥瘡出膿久不已者。土茯苓上品多用有效。(有持)

蓖麻子散 元聖膏 蜞針 按疥瘡初發。香川氏用排毒劑。和田氏用浮萍散。本間氏用五物解毒湯。即四物解毒加荊芥湯也。

病因考疥癬門云。治方土茯苓劑。食雞肉及鼠肉。則能發早愈。禁外傅藥。和田氏云。疥瘡初發用發表之藥。七八日後用解毒劑。 瘍科瑣言云。疥瘡初發。宜發表。多食鼠肉狐肉。即能發也。 行余醫言。疥瘡門云。若用外敷藥愈之。或浴冷泉取速效者。甚則直成暴水脹而死。 證治要訣云。瘡癬疥。此雖皮膚小疾。不足為害。然瘡有惡瘡。癬有頑癬。疥癆噆膚。尤為煩擾。甚至經年累月。不能脫灑。凡病此者。不當專用外傅藥。須內宣其毒可也。 按濕疥重者。初起與葛根加反鼻湯。半月或一月許。時時食雞肉鹿肉等。十分發而後。與桂枝加黃耆反鼻湯。二三月或四五月。膿盡欲愈時。以蓖麻子散擦遍身。只當避頭面及頸腋下肘膝手掌足心陰處肛門邊。凡七日。休息一二日。而入浴桶與六物解毒湯半月許而止。是治濕疥之正法也。如此。則非止愈疥瘡。從來之宿疾。脫然而去。香川氏謂外瘡之發出者。最是喜事亦宜哉。正宗云。夫疥者。微芒之疾也。 發之令人搔手不閒。實煩擾之病也。思早愈之。而勿用七寶梅肉等。內攻而為暴水腫多至死者。慎哉慎哉。疥瘡初起。有可附子者。宜葛根加朮附湯。凡濕疥出膿時盜汗出。故用桂枝加黃耆反鼻湯。又幹疥雖輕者。遠浴。五六月而後。可擦蓖麻子散。決無內攻之患。或與葛根加荊芥湯。又疥瘡漸瘥。手足處處結聚。而出膿者。宜貼元聖膏於瘡上。或施蜞針妙也。 頑癬初起。未蔓延時。貼元聖膏於瘡上。後施蜞針。或亂刺去惡血。內服葛根加大黃湯。 臁瘡者。施蜞針。又貼元聖膏。或亂刺而出血。內服葛根加大黃湯。 按香川氏謂疥癬臁瘡及腎囊風。禁外敷速愈藥。並溫泉者。確言也。予往往見犯此禁而死者。可慎。 方輿載浮萍散。及苦參一味湯。四順湯。再造散。治臁瘡楊梅皮湯。

(堀留)和泉屋清助妻。年五十。頭上悉生小瘡。膿汁凝固。成痂不得梳者。一年。醫二三輩。療之不愈。請予。予與葛根加大黃湯。以剪刀除去百會穴處膿汁凝固成痂者。徑三寸。貼元生膏。日取毒水。六七日。糜爛處。施蜞針十餘枚。去惡血。復施元生蜞針。如前三次。則膿汁盡。落痂一月而全愈。此症元生之功大。

痔(脫肛)

當歸芍藥散加人參地黃湯 芎歸膠艾加三七湯 瀉心湯 斷截痔漏腸痔。則宜用加味歸芍散料。若出血過多。則用膠艾加三七湯。三七廣東人參也。

桂枝茯苓丸料合瀉心湯 桂茯丸料合黃連解毒湯 腸痔。脫肛痔。與桂茯瀉心合方。又內痔不宜大黃劑者。與桂茯解毒合方。脫肛痔陽症。大腫而疼痛者。用桂茯瀉心合方。腫上施蜞針而出血。屢試屢效。(本事方續集論脫肛痔)

桃花湯(傷寒論) 脫肛痔陰症。無疼痛 焮腫之患。平生只有便信。屢如厠。裡急後重。而大便不通。唯脫肛。脫肛則便信暫止。歸則復如厠。一日數行。漸漸脫肛長大。後每度下血。面色萎黃。宜此湯。或云柴胡去半夏加耆歸升麻赤石脂湯。神驗。

芎歸膠艾湯 黃連解毒湯 紅礬丸(家方) 脈痔者無痛。下血一次一二合。或三四合。俗稱波志利痔。宜撰用此二湯。虛里動高者。兼用紅礬丸。又有世俗稱切痔及裂痔者。此亦大便交點血者也。酒客多此症。大便則痛甚。肛門破裂也。不宜大黃劑。宜桂茯解毒合方。或歸芍散解毒合方。且灸長強。每日一百壯。

大黃牡丹皮湯 內痔。無腸內破裂。但痛甚者。催痔漏之兆也。宜與此湯。雄黃薰(金匱) 苦參湯(金匱) 患痔人。肛門生蟲。謂之蟲痔。宜撰用此二方。苦參湯金匱不載方。金鑑載之。苦參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

六物解毒湯 七寶丸 黴痔用此二方。(看法詳於本書)

蜞針 脫肛痔及牡痔。施之有效。予素有牡痔。發則以水蛭八九枚。令咂患處。不愈。則次日亦施之。即愈。

辰砂膏(家方) 治一切痔痛。 椰子油 辰砂 上二味。冬時直合和攤於綿片。貼之。夏時加黃蠟適宜。內痔入此膏於肛門內。

治痔方(千金) 以蒲黃水服方寸匕。日三。(外臺云治痔疾每大便常有血者)

治五痔小香連丸方(聖濟) 黃連(麩炒焦黃色) 上一味為末。以雞子清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十服取效。

治血痔地榆散(聖濟) 地榆(銼) 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飯飲調下。日三服。

和田氏云。一切痔疾。除脫肛皆金鈴散有效。兼用於解毒劑等可也。(金鈴散牽牛子一味也) 病因考云。今之下血者。多痔也。內痔痛甚者。後為漏也。又云。脫肛痔中之一症也。痔不下血者。灸腰眼八髎。脫肛者。宜餌食大牢及兔雞卵。說約。痔漏脫肛門。家方解毒劑馬膏。或熊膽豬脂之類點之。肛脫者塗之。以綿推入。 食療。鱉肉、牛肉、雞肉、雞卵。 灸。溫泉、兔肉。

治痔方(千金) 塗熊膽取瘥止。神良。一切方皆不及此。

鮒魚泥 治痔痛 鮒魚去鱗腸為泥。塗痛處。

治痔痛 蝸牛四五十頭。以麻油煮。以為膏為度(沼氏蝸牛霜傅之)

蟲痔坐藥 胡粉水銀各等分。調和。綿裹。夜臥入穀道中。

肛門癢不可忍。殆似蟲痔者。半夏末和薑汁。先洗肛門後塗之。即愈。(上四方武田氏秘錄)

治痔疾下部發腫。痛不能行者。(聖濟)半夏 研令極細。入龍腦少許。同研。用津唾調。攤軟紙上貼之。良久有水出。漸消矣。

久冷五痔便。灸脊中百壯。 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氣百壯。穴在脊窮骨上。(千金)

南陽云。痔疾下血。及久下血。用人參湯加茯苓。得大效。正宗痔漏下血。用加味四君子湯。醫說。腸澼用人參散。取奇效。皆同意也。又云痔灸長強八髎。

治脫肛(一醫秘方) 傷寒論桃花湯。赤石脂禹餘糧湯。二方合和。糊丸服。赤石脂醋製。此方小兒最有效。

又方(直指方) 慈石半兩。火煅醋淬七次。為末。每服一錢。

又方(千金) 以鱉頭炙研。米飲服方寸匕。日二服。

治脫肛歷年不愈(千金) 鱉頭一枚。燒令煙絕。治作屑以傅肛門上。進以手按之。 有持云。鱉頭。內服外傅皆妙。

又方(千金) 蒲黃二兩。以豬脂和傅肛上內之。二三度即愈。

脫肛藥餌方 雞一頭。去羽腸。以牛黃六分。黑豆三合。入腹內縫。以香酒三升煮之。以摘鑷拔出骨為度。七日食。

一小兒三歲。痢後脫肛四寸。動則肛觸衣而痛。日夜號泣。里醫療之不愈。經半年。予以陳壁土五倍子。煎汁。洗之。傅五倍子末。與柴胡去半夏加耆歸升麻赤石脂湯。七日而半收。十五日而全愈。

灸法(千金) 病寒冷脫肛出。灸臍中隨年壯。 脫肛歷年不愈。灸橫骨百壯。 又灸龜尾百壯(龜尾即後窮骨是也)

方輿載四物解毒湯。凌冬飲。排膿散。單牽牛散。再造散。輕粉丸。

卒死

備急丸 走馬湯 還魂湯(金匱) 救卒死。客忤死。 麻黃(四兩) 桂枝(二兩) 甘草(一兩) 杏仁(七十個)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治諸感忤。(千金方云。主卒忤。鬼擊飛屍。諸奄忽氣絕。無復覺。或已無脈。口禁不開。去齒下湯。湯入口不下者。分病人發左右足踏肩。引之藥下。復增取一升。須臾立蘇。) 按還魂湯。千金方。及翼。外臺。有桂枝二兩。肘後。千金翼。皆用麻黃四兩。今從之。金鑑云。便閉裡實者。用備急丸。無汗表實者。用還魂湯。予意麻黃分量多。而加桂枝者。徹表有力。故用之。或曰。然則稱麻黃湯可也。予答曰。麻黃湯麻黃三兩。此湯麻黃四兩。所以有還魂之名也。

救卒死方(金匱) 吹皂莢末鼻中。

又方(金匱) 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差。

又方(肘後) 灸臍中百壯。又方令人痛。爪其人之人中取醒。

千金翼卒死門。治卒忤方。 灸人中三十壯。又灸肩井百壯。

療卒死而口噤不開者。(外臺)縛兩手大拇指。灸兩白肉中二十壯。

驚怖卒死(本草) 溫酒灌之即醒。

入浴暈倒(本朝經驗) 以冷水噀面。及澆周身。苦酒一升。灌口鼻中。

療入井塚悶冒方(本朝經驗) 急解患人衣。偃臥濕地上以醋噀其面。蓋以草荐半時許。即蘇。 沼氏云。生薑一兩。酒煎頓服。

按偶欲入舊井及土室土窖。則當試下燈火於其中。其火乍滅。則忽急入焉。入則忽中惡氣而死。縱不死必病矣。宜灌醋二三升於其中。飲食酒飯。而後徐徐入焉。

療五絕方(千金) 夫五絕者。一曰自縊。二曰牆壁壓迮。三曰溺水。四曰魘寐。五曰產乳絕。皆取半夏一兩。細下篩。吹一大豆許。內鼻中即活。心下溫者。一日亦可活。(案本草綱目以縊死溺死壓死凍死驚死為五絕。亦主此方。)

救自縊死法。在金匱略之。

又方(千金) 皂莢細辛末吹兩鼻中。

又方(千金) 凡救自縊死者。極須按定其心勿截繩。手抱起。徐徐解之。心下尚溫者。以氍毹覆口鼻。兩人吹其兩耳。

又方(千金) 強臥以物塞兩耳竹筒內口中。使兩人痛吹之。塞口傍無令氣得出。半日死人即噫噫。即勿吹也。

又方(千金) 藍青汁灌之。

原體集施金匱之法。灸湧泉。瘍醫大全云。必須心口尚溫。大便未下。舌未伸出者。救治。

沼氏云。肛門出糞者難治。或云縊死。人中溫。而肉柔軟者。施拳家之活法。則蘇。若人中肉堅硬者不治。

救壓死法(三因) 以死人安著。將手袖掩其口鼻眼上。一食頃活。眼開與熱小便。若初覺氣絕而不能言。可急劈口開以熱小便灌之。打撲者亦用此。

按奇效單方云。心頭溫者。急扶起將手提其發。用半夏末吹入鼻內。少蘇。以薑汁同香油打勻灌之。

救溺死法(千金) 屈兩腳著生人兩肩上。死人背向生人背即負持走行。吐出水便活。

又方(千金) 解死人衣灸臍中。凡落水經一宿猶可活。

或云蘇後。灸臍中二三百壯。水死人忌烈火。寒氣內攻而至死。

方輿云。或曰溺死。肛門未翻者。以釅醋灌之。吐水而愈。

一貫云。溺死令服酢。五六合至一升。又云溺死。腹著背者。肛門翻者。足小指不動者。不治。

按千金落水死條云。酢灌鼻。又本朝經驗。用熱醋一碗奇效。原體集云。水溺之人。夏月可救。冬天難救。冬天醒後。宜少飲溫酒。夏天甦醒後。宜少飲粥湯。又五絕療法云。溺死若五孔有血者。不活。 有持云。溺死宜按揉其腹。令吐水。

救魘死法(肘後) 臥忽不寤。勿以火照之殺人。但痛齧其腳踵及足拇指甲際。而多唾其面則覺也。

又皂莢末吹兩鼻。

又以蘆管吹兩耳。

又方(千金翼) 灸兩足大指聚毛中二十一壯。

救凍死法(本草) 冬月凍死。略有氣者。炒灶灰包熨心上。冷即換。待氣回。少與酒粥。不可近火。即死。 灸神闕。氣海。關元十五壯。

肘後方云。凡卒死。中惡。及屍蹶。皆天地及人身。自然陰陽之氣。忽有乖離否隔。上下不通偏竭所致。故雖涉死境。猶可治而生。緣氣未都竭也。 甲乙經曰。屍蹶者。死不知人。脈動如故。

大承氣湯 大黃牡丹皮湯 七寶丸 瓜蒂散 紫丸 蜞針 元生膏 針

神秘丸(龜井氏) 治天刑病。 大楓子(五十錢) 荊芥 大黃 蘗皮 櫻皮(燒存性。各三錢) 苦辛 爐甘石(各五錢) 壺蘆(燒存性一錢五分) 上八味。細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錢。白湯送下。日三。服之十日。其夜臨臥。酒服芎黃散一錢。至十一日早天。服紫丸。強人五分。羸者二分。白湯送下。輕者一劑。劇者二三劑得愈。禁酒生冷魚鳥房事。

松香散 松葉散

千金方惡疾門云。有諸處不異好人。而四肢腹背有頑處。又云。有直置頑鈍。不知痛癢者。 按後世所謂死肌也。此病口眼喎斜者。疑似於中風。發惡瘡者。疑似於黴瘡脫疽等。雖然余病者。無死肌。此病必有死肌。試刺針五分或一寸。更不覺痛也。癩病初發難決者。宜先試刺針有死肌否。而決嫌疑也。 張會卿曰。癘瘍砭刺之法。子和張先生。謂一汗抵千針。蓋以砭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然發汗即出血。出血即發汗。二者一律。又曰若惡血凝滯在肌表經絡者。宜刺宜汗。若惡毒蘊結於臟腑。非盪滌其內。則不能痊。若毒在外。非砭刺遍身患所。及兩臂腿腕。兩手足指縫出血。其毒必不能散。(全書廿四) 本草綱目水萍條。發明。頌曰。治惡疾癘瘡遍身者。濃煮汁浴半日多效。此方甚奇古也。 方輿輗云。此方癘疾陽症者。試之三五日而有奇效。入浮萍一斤於尋常浴桶中。濃煮而浴之。日三四度。則不溫覆而汗自出。內服浮萍散。又云在陽者。禁酒肉。斷房事。盡其治則可全愈。但陰症合谷肉脫者。決不治也。 秘錄云。素問並諸方書。論癘之病因而云。受不正之風而發。予意不然。不慎飲食。縱食禽獸諸肉及叔鮪𩶾𩸫魚鰮等。自然生敗血。作諸瘡瘍之病因也。其中敗血凝滯。劇者遂作癘風也。雖自發者起於此因。然傳父母之血脈而患者尤多。 千金方云。余以貞觀年中。將一病士。入山教服松脂。欲至百日。鬚眉皆生。由此觀之。惟須求之於己。不可一仰醫藥者也。又云一遇斯疾。即須斷鹽。常進松脂。一切公私物務。釋然皆棄。猶如脫屣。凡百口味特須斷除。漸漸斷谷。不交俗事。絕乎慶弔。幽隱岩谷。周年乃瘥。瘥後終身慎房事。犯之還發。又云神仙傳。有數十人。皆因惡疾而致仙道。何者。皆由割棄塵累。懷穎陽之風。所以非止瘥病。乃因禍而取福也。

治惡疾方(千金) 煉松脂投冷水中。二十遍。蜜丸服二丸。遇飢即服之。日三。

鼻柱斷離者。二百日服之。瘥。斷鹽及雜食房室。

仙人治癩病神驗方(千金翼) 取松葉不問多少。煮三五遍。令苦吐盡。暴乾搗末。如面。先食。服二方寸匕。日三。漸增之。或可至四兩。隨人多少至一斤。飢即服之。能愈萬病。又益壽延年。殺三蟲食人五藏。動發若病難忍。四肢重不仁。婦人產後余疾。月水往來不得續。男女少者。藥悉主之。 本草有服食辟穀方。其文云。千金方。用松脂十斤。以桑薪灰汁一石煮五七沸。漉出冷水中。旋覆煮之。凡十遍乃白。細研為散。每服一二錢。粥飲調下。日三服。服至十兩以上不飢。飢再服之。一年以後。夜視目明。久服延年益壽。 按凡治癩。四月至八月。為佳時。輕者用神秘及芎黃紫丸如法。施蜞針或鈹針於赤斑及瘀血處。取血三日一次。如此二月許而愈。後久服松葉散等。益佳。尤禁酒肉房事。全愈後。亦三年禁之。是治陽症輕者之法也。稍重者。多不得全愈者。縱偶得全愈。非終身禁酒肉房事。則病必再發。而不得為久完人。須決意為木食也。為木食則病必不再發矣。 我邦自古儒佛之道。並行修行。而效浮屠氏之徒。則世人信仰之如鬼神。孫氏所謂因禍而取福者也。 方輿載浮萍加大黃湯。通聖湯。再造散。逍遙湯。

附錄

家方

養正丹(和劑) 水銀 硫黃(研細) 硃砂(研細) 黑錫(去滓淨與水銀結砂子各一兩) 上用黑盞一隻。火上熔黑錫成汁。次下水銀。以柳杖子攪勻。次下硃砂。攪令不見星子。放下。少時方入硫黃末。急攪成汁。和勻如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研細。糯米粉煮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食前鹽湯棗湯任下。

靈砂丹(同) 水銀(一斤) 硫黃(四兩) 上二味。新銚內炒成砂子。入水火鼎煅煉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棗湯米飲井花水人參湯任下。量病輕重。增至五七丸。忌豬羊血綠豆粉冷滑之物。

治嘔吐軟紅丸方(聖濟) 丹砂(研) 砒霜(研各半錢) 胭脂(一錢) 巴豆(七粒取霜) 上四味研細。熔蠟少許。入油三兩。滴和藥為劑。以油單裹之。大人旋丸如綠豆大。小兒如芥子。濃煎槐花甘草湯。放溫。下一丸。勿熱食。半時久。

通經丸(本事方) 治經閉。 桂枝 青皮 大黃 山椒 莪朮 乾薑 川烏頭 當歸 乾漆 桃仁(各等分) 上十味為末。老米糊和醋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服。

解毒劑 療黴瘡。便毒。下疳。結毒。發漏。筋骨疼痛諸壞症。及癬。臁瘡。諸惡瘡。膿淋。 茯 通草 忍冬(大) 芎 大黃(中) 甘草(少) 上水二合。煮取一合。內土茯五錢則水四合。煮取二合。加減法。土茯、樸樕、萍蓬根、牽牛子、升麻、枳實。隨症出入。弱人。或泄瀉家。方中將代枳。大便秘結。或骨痛甚者。須用將。咽喉痛加桔。膿淋。或有水氣者。加芣苡。有水銀輕粉毒用土茯苓最可也。

敗毒劑 治痛痹風毒。瘟疫類。一切眼疾。咽喉痛。瘡腫。疥癬。 茯 獨活(大) 桔芎(中) 枳 柴(小或代升) 甘(小) 生薑(五分) 上水二合煮取一合。加減法。痛痹防風、通草、忍冬、桂、附子。隨症出入。足痛加牛膝。骨節痛甚加將。咽喉痛。桔為主。眼疾血多加梔蘗菊類。痛甚加將羔。風眼加倍升結。毒眼加將。

狗咬寬中丸 青黛 百草霜(各三錢) 檳榔 木鱉 番木鱉 黑牽牛 杏仁 芩 連 大黃 雄黃 鐵粉(各一錢) 巴豆(四十粒) 上為末糊丸。大人三十丸。小兒十丸。白湯下。(合十三味)

元生丸(家方) 主治經閉。天刑。淋疾。水腫。風犬傷。瘰癧。馬刀。不問新久。或已潰成漏。深久不瘥。或癰疔便毒。一切頑瘡。風濕流注。腳膝引痛。頭面發塊。或生瘡。或中風。手足不仁。婦人帶下赤白。或陰處糜爛等症。 芫菁 桂 茯 芍 桃仁 牡丹 大黃(各五分) 甘草(二分) 上八味糊丸。每服一分。砂糖湯送下。

救喘丸(同) 治喘咳倚息不得臥者。 淡豆豉(十錢蒸搗如泥) 枯白礬(三錢) 礜石(一錢) 上三味丸綠豆大。冷水。或沙糖湯。送下七丸。甚者加至十餘丸。忌食熱物等。若服後腹滿者。用瀉心大柴胡之類下之。或礜石代砒霜。砒霜則夜間露七夜。收研細。

苓消丸(同) 消石(十錢) 茯苓(四錢) 上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以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煎湯下。患水腫病人。嫌消石之苦烈者。用之佳。近來此丸代單霸王鹽丸。有神驗。名桓文丸。

元生膏(同) 馬知利膏(十錢) 芫青末(新者二錢)

制鐵粉法

鐵粉(一升) 鹽(八勺) 以鐵粉入器中合鹽攪。日曝乾。以匕攪日五六次。三四日而入土器。以炭火熬之二時余。以變紫色為度。制鐵鏽亦佳。

方輿所載後世方

六物敗毒散(一閒齋) 羌 桔 芎 甘 升麻 大黃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 方輿煮法如此。下皆仿之。

連翹湯 治傷寒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腫毒。及眼赤痛。生障翳。悉主之。(自小品漏蘆連翹湯來) 翹 芩 芎 甘 麻黃 升麻(各四分) 枳實 大黃(各六分) 上八味。熱盛者加芒硝。

牛蒡芩連湯(見方匯) 香需飲(同) 生脈散(同)

消暑湯 治中暑嘔而煩渴者。 即小半夏加茯苓。加石膏甘草。

良薑吳茱萸湯 治大吐大瀉後。轉筋甚者。吳茱、木瓜、食鹽、三味等分。同炒焦煎服。

柴胡鱉甲湯(方見癥瘕) 肘後療諸瘧方 鱉甲(三兩炙) 上一味搗末。酒服方寸匕。至發時令服三服。兼用灸。無不斷者。

一方(談野翁試驗方) 常山檳榔甘(各三錢) 黑豆(百粒) 上四味。水煎服。

河間芍藥湯(方匯本方芍藥湯也) 參連湯(丹溪) 嘔吐全不食者。謂之噤口。胃火甚也。用此方。濃煎。終日細細呷之。如吐再服。但一呷。咽即開。

蘗皮湯(外臺) 療熱病久下利。 膿血方 黃蘗(三兩) 梔子(二十枚) 黃連(四兩) 阿膠(二兩) 上四味。

千金駐車丸 治大冷洞利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節度。腹痛不可堪忍者。

如神丸 木香 黃連 阿片(各二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沉香(五分) 上六味為末。糊丸。綠豆大。辰砂為衣。每服一丸。冷水送下。日三。

無憂散(子和) 黃耆 木通 陳皮 桑白皮(各一錢) 胡椒 術 木香(各半錢) 牽牛頭末(四錢) 上八味為末。每服一錢。以生薑自然汁。調下。治疝及留飲帶下。(紀聞)

當歸湯(外臺) 療三十年下利。 止諸痛方 當歸(一兩) 生薑(八兩) 大棗(二十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作三服。不差。後作之。

錢氏白朮散(見方匯) 紫散 下利後重。不下膿血者。 檳榔 厚朴(各三十錢) 桔梗 水莎 葛根(各二十錢) 枳實 桂 蓬朮(各十錢) 上八味末用。煎服亦得。

楊起簡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罷。即瀉。瀉亦不多。日夜數行者。用蕎麥麵。一味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 疝瀉久不止者效。泄瀉經驗方(景岳) 糯米一升。洗干。炒末。入山藥一兩。每日用半盞。入砂糖二匙。川椒末少許。以極滾湯調食。 久泄食不進者效。

調中湯(局方) 治產後久泄(紀聞) 甘 歸 桂 芍 芎 附子 良薑 上七味。

枳實大黃湯(即小承氣湯加檳榔甘草) 平胃散(見方匯) 桂枝藿香湯 桂 藿 木香 宿砂 吳茱 莪朮 甘 七味。

養脾湯 理中湯加茯苓宿砂麥芽薑棗。平生虛弱之人。飲食易傷用之。(紀聞。)

千金吳茱萸湯 傷寒論吳茱萸湯加半夏桂枝甘草。

安廩湯 一帆青 茯苓(各二錢) 上二味。水煎溫服。四五日。下利為知。

療胃反大驗方 前胡 生薑(各四兩) 阿膠(一兩) 大麻子仁 吳茱(各五合) 桂(三寸) 甘(五寸) 棗(十枚) 上八味以酒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

破棺湯 治膈噎。 桃仁 杏仁 桑白 上三味。水煎溫服。

一方 治嘔吐。 水莎 良薑 木香 烏梅 乾薑 丁香 六味。

獨參湯 治反胃嘔吐喘促。粥湯入胃即吐(張介賓)

單香薷湯(肘後) 郁李仁湯 治心腹滿。大小便不通。氣急喘息者。腳氣腫滿。發此證亦效。 郁李仁 杏仁 橘皮 茯 檳 桑白。 六味

紫蘇子湯 面腫氣急者。(見腳氣)

濟生腎氣丸(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 麻子湯 治遍身流腫(千金方) 麻子(五升) 赤小豆(三升) 商陸(一升) 防風(三兩) 附子(一兩) 上五味。先搗麻子令熟。以水三斗。煮麻子。取一斗三升。去渣。內藥及豆。煮取四升。去渣。食豆飲汁。

麻子小豆湯 服桃花已渴者。 大麻子(一合熬令黃香搗研以水搦取汁一合) 赤小豆(一合以水二合煮取一合) 上二汁相和。上火三五沸服之。此千金療水氣遍身洪腫。百藥不愈。待死者方。

連翹湯(方見瘟) 治瘡疥內攻腫。

赤小豆湯(山脅) 赤豆(五錢) 商陸 生薑(各一錢) 麻黃(七分) 連翹(五分) 桂(二分) 大黃(三分) 上七味。以水三合。先煮小豆。減一合。內諸藥。煮取一合。日二劑。或三劑。加犀角。或反鼻。亦佳。

防己散 治妊孕腫滿。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一錢) 桑白 茯 紫蘇(各二錢) 木香(五錢) 姜 煎服。

琥珀湯 治產後水腫。 琥珀 術 茯 桂 豬 澤 反鼻 上七味。以水一合。冬瓜汁一合。合煮取一合。

瓜子仁湯(方見腸癰) 實脾飲(見方匯) 赤小豆藥(本草) 赤小豆(五合一錢) 大蒜(一顆七分) 生薑(五錢一錢五分) 商陸根(一條一錢五分) 上並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旋旋啜汁令盡。腫立消。

二神丸 治水腫鼓脹及腳氣。甘遂(擇新近者) 大黃(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分。或一錢。溫水送下。

瓜子仁湯(主治見鼓脹) 分消湯(見方匯) 壯原湯(同) 半夏湯(外臺) 主腹內左肋痃癖。硬急。氣滿不能食。胸背痛者。 夏 桔 枳實 前胡 吳茱 鱉甲(各三分) 檳榔(二錢五分) 生薑(四分) 人參(一分) 九味。

牡蠣奔豚湯(小品) 療奔豚氣從少腹起。撞胸。手足逆冷。 李根(一錢六分) 桂(八分) 牡蠣 甘(各三分) 上四味。

瀉脾湯(千金) 主脾藏病氣實。胸中滿。不能食。 茯 樸(各七分半) 夏 桂 生薑(各九分) 芩 甘(各四分) 人參(三分) 八味常用。加龍骨牡蠣。或加石膏。

療腹中痃氣。連心以來相引痛。緊急方。(外臺) 術 枳實(各三兩) 柴胡(四兩) 鱉甲(二兩) 上四味。

寬中湯 芍(一錢二分) 桂 生薑(各六分) 樸 甘 棗 枳實(各四分) 七味。

當歸大黃湯(外臺) 歸 芍 桂 乾薑 茱萸 參 甘 大黃 上八味。疝痛從肋骨邊。至背及肩者效。

桂心湯(集驗) 療寒疝氣來往。衝心腹痛。 桂(四兩) 生薑(三兩) 吳茱(二兩) 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溫三服。

蜀椒湯(小品) 主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自汗出欲絕。 蜀椒(二百枚) 附子(一枚炮) 粳米(半升) 乾薑(半兩) 半夏(十二枚) 大棗(二十枚) 甘草(一兩)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熱服一升。

烏梅丸(奧村) 治蛔厥。 烏梅(三十個) 椒(四錢) 乾薑(十錢) 黃連(十六錢) 附子(三錢) 上五味為末。蜜丸。

檳榔鶴蝨散 療諸蟲心腹痛(外臺) 歸 芍 桔 橘 桂 參 檳榔 鶴蝨 上八味。

椒梅湯 諸蟲作痛。口中清涎流出。湯飲不進。危在旦夕者。 烏梅 蜀椒 生薑 煎服。

將軍湯 治精神不守。言語錯亂。妄見妄言。少臥少飢。狂走不常者。 大黃一味。水煎無時服之。

參連湯 治諸氣疾。衝心直視煩悶。或吐血不止者。

參 連(各五分或一錢) 上二味水煎。加熊膽汁。名熊參湯。

風引湯 除熱癰癇。 大黃 乾薑 龍骨(各四兩) 桂(三兩) 甘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 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除熱方。巢氏云。腳氣宜風引湯。)

防己地黃湯 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 防己(一錢) 桂枝 防風(各三錢) 甘草(二錢) 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絞取汁。生地黃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酸棗湯(千金) 治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 酸棗(五升) 參 桂 生薑(各二兩) 石膏(四兩) 茯 知母(各三兩) 甘(一兩半)

歸脾湯 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者。(見方匯)

流水丸(見勞病) 久病不寐者。效。

單苦參丸 發狂用將軍瀉心類大勢解而後用此。

調中湯(古今錄驗) 療虛勞補益氣力方。 麥門 茯 甘 桂 歸 芍(各五分) 棗(一錢) 七味。

柴苓枳朮湯(外臺) 療痃癖氣。壯熱兼咳。久為骨蒸驗方。 柴(八分) 茯 術 枳實(炙各六分) 積熱不歇。即加芒硝取利。

逍遙散(見方匯) 五蒸湯(古今錄驗) 石膏(一錢) 竹葉(八分) 茯 地 葛根(各六分) 參 芩 知母(各四分) 粳米(二分半) 甘(二分) 上十味。

竹葉飲 療骨蒸。唇乾口燥。欲得飲水。止渴方。 竹葉(一握) 麥門 夏(各一升) 大棗(二十枚) 甘 生薑(各三兩) 粳米(五合) 七味。

流水湯(小品) 主虛煩不得眠方。 夏(二分) 米(一錢二分) 茯(四分 或加生薑四分)

地黃煎丸(方見後) 虛勞羸瘦。腹滿。不能飲食。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

甲子丸 治勞嗽方。 五味 地骨皮(各二兩) 鱉甲(三兩) 上三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或鹽湯。任意服三五十丸。

大武丸 治證同前(下利者尤佳) 干牛肉(朝鮮產) 薯蕷 蓮肉 茯苓 小茴香(各十五錢) 上五味為末。棗肉搗膏。入好酒和丸。梧子大。曬乾。空心酒下。

獺肝丸 治勞瘵方 獺肝炙乾為末。糊丸桐子大。白湯送下。

四順散(陳實功) 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氣急不能安。 貝母 紫苑 桔(各八分) 甘 杏仁(各四分) 為湯或為末服。

桔梗湯(古今錄驗) 療肺癰經時不差方。 桔 術 歸 地 甘 敗醬 薏苡 桑白 上八味。以水四合。煮大豆半合。取二合汁。去豆。內清酒半合余。合諸藥煮之。

黃昏湯(千金) 療咳有微熱。煩滿。胸心甲錯。是為肺癰方。 黃昏(手掌大一枚) 上一味煎服。

一方(壽世保元) 治婦人腹痛如錐剜。每痛至死。不敢著手。此腸癰毒也。 山甲 白芷 貝母 殭蠶 大黃 上煎服。打下膿血。自小便中出。即愈。

犀角地黃湯 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大便黑。面黃消瘀血方 犀角(一兩) 地(八兩) 芍(三兩) 牡丹(二兩) 上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忘如狂者。加大黃二兩。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依方不須有所增加。(千金)

獨參湯 吐衄甚。欲絕。脈沉。手足逆冷者。

射干麻黃湯 咳而上氣。喉中如水雞聲。 夏 五味(各六分) 麻 生薑(各四分) 射干 細辛 紫苑 款冬花(各三分) 棗(一分半)

厚朴麻黃湯 咳而大逆上氣。胸滿。喉中不利。如水雞聲。脈浮者。 樸(五兩) 麻(四兩) 石膏(如雞子大) 乾薑 細辛(各二兩) 夏 五味子 杏仁(各半升) 小麥(一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澤漆湯 上氣脈沉者 夏(半升) 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紫苑 生薑 白前(各五兩) 甘 芩 參 桂(各三兩) 上九味㕮咀。內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清肺湯 咳嗽用小青龍加石膏不已。將成勞嗽者。(紀聞)

百合知母湯 疫邪解後。咳嗽喝喝。巨里動悸者。 百合 知母 上二味。

獨聖散(子和) 夫富貴之人。一切涎漱。是飲食厚味。熱痰之致然也。先用獨聖散。吐之。

三拗湯(見方匯) 四君子湯(見方匯) 千緡湯(見方匯) 治喘者。

倒換散(宣明論) 治癃閉。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痛。 大黃(小便不通減半) 荊芥(大便不通減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三黃湯(千金) 治下焦熱結。不得大便。 大黃(三兩) 芩(二兩) 梔(二十枚) 甘(一兩) 若大閉加芒硝二兩。

八正散(見方匯) 通草湯 治膿淋小便赤澀。莖中痛者。 即六物解毒湯加阿膠滑石。

生津湯 麥門 耆 栝蔞 甘 參 連 地 牡蠣 知母 上九味。或加石膏。

鉛丹散(方見消渴) 通關散 諸卒暴厥。牙關緊急者。先用此得嚏而進藥。 細辛 牙皂(各等分) 上為末。少許吹入鼻內。有嚏可治。

滌痰湯(見方匯) 反鼻酒 痱。偏枯。痛痹。瘀血。結毒等。灸藥湯泉。不治。則有反鼻酒之可復療焉。行氣活血。散滯解痼。其功屢著。 反鼻(生捕剝皮去腹頭尾取連骨淨肉浸酒火焙乾五錢) 交趾桂枝(三錢) 芍藥 牛膝(各二錢) 花椒(五分) 上五味銼細。布袋盛。浸好酒一升。別入砂糖十五錢。磁瓶密封。勿令泄氣。冬七夏三。春秋五日。去渣取清。暖細飲之。常令酒氣相接。勿令大醉。若不好酒之人。各藥研末。不用砂糖。直白湯下。

蘇恭紫蘇湯 蘇莖(四分) 甘 橘(各六分) 生薑(一錢二分) 檳榔(二錢)

小檳榔湯(外臺) 療腳氣心煩悶。氣急不安。 夏 生薑 桂 檳榔 上四味。

大檳榔湯(方見腳氣) 木茱湯(千金) 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 吳茱 木瓜(各等分)

廣濟療腳氣氣急。上衝心悶。欲死者。 檳榔(三顆細末) 生薑汁(三分) 童便(二升新者不須暖) 三味攪頓服。

犀角湯(外臺) 腳氣冷氣悶。心下堅。背膊痛。上氣欲死者。 吳茱 檳榔 青木香 犀角 半夏 生薑 上六味。

黑豆湯(同) 療腳氣滿。小便少者。 檳榔 桑白 上二味。以後方煎汁二合。煮取一合。溫服。日三劑。或加吳茱生薑。 黑豆一合半。洗淨。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去滓。更煮前藥。

附子湯(千金) 治濕痹緩風。身體疼痛。如欲折。肉如錐刺刀割。 附(九分) 芍 桂 甘 茯 參(各三分) 術(四分) 上七味。

紫蘇子湯(千金) 治腳弱上氣。 昔宋湘東王。在南州。患腳氣。困篤。服此湯大得力方。 蘇子 夏(各一升) 前胡 樸 甘 歸(各一兩) 橘(三兩) 棗(二十枚) 生薑(一斤) 桂(四分) 上十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半。分為五服。日三夜一。

常山甘草湯 寒熱。日再三發者。 常山(一錢五分) 甘草(七分半)

虎骨酒(方見腳氣) 杉節湯 杉節(四兩) 檳榔(七枚) 大腹皮(□兩) 青橘葉(四十九片) 作一服。水煎。分三服。一日飲盡。如大便通利。黃水未愈。過數日。再進一服。病根去為度。外用杉節橘葉煎湯洗之。神效。

檳蘇湯 大黃(二分) 木香 甘(各一分) 生薑(五分) 橘 枳實 桂 紫蘇(各三分) 檳榔(六分) 九味。

大防風湯 治一切麻痹。痿軟。風濕挾虛者。 歸 芍 地 耆 防風 杜仲(各一錢) 芎 附(各七分) 參 羌 牛膝 甘(各五分) 術(一錢半) 姜 棗

犀角湯 治毒流入四肢。歷節腫痛。(千金) 犀角(三分) 羚羊角(一分半) 前胡 芩 射干 梔(各五分半) 大黃 升麻(各六分) 豆豉(一升) 上九味。

赤龍皮湯 赤龍皮 防己 牛膝 忍冬 羌活 大黃 防風 甘 上九味。

一方 羌活 防風(各等分) 上二味。

金鈴散 治痛風及肛痔。 牽牛子(炒末) 上一味。每服一二錢。溫酒。若白湯下。或加茴香。即是子和禹攻散。疝或用之。

柴胡加石膏湯(介賓) 治少陽陽明。頭痛口乾。身熱惡寒拘急。 柴(二錢) 石(三錢) 甘(一錢) 姜

山牛湯(醫通) 治黴瘡頭痛不止。 土茯苓(四十錢) 忍冬(三錢) 防風 天麻 黑參(各一錢) 辛荑仁 芎(各六分) 黑豆(四十五粒) 芽茶(一撮) 上水煎溫服。 先生曰頭痛經久不差者。兼施十痊丸或針出血。

提肩散 檞皮(一錢五分) 檞葉(七分) 千屈菜(七分) 上三味。

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側。 椒附散(本事方) 大附子(一枚六錢以上者炮去皮臍末之) 上每末二大錢。好川椒二粒。用白麵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同煮至七分。去椒入鹽。通口空心服。

陷胸湯 治胸中心下結積。飲食不消。(千金) 栝樓實 大黃 黃連(各八分) 甘(四分) 上四味。

附子丸 治九種心痛。(即九痛丸去狼牙者) 附子(三兩) 巴豆(去皮心熬研如脂) 參 乾薑 吳茱(各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

枳縮二陳湯(見方匯) 治腰痛(經心錄) 杜仲 桂(各三分) 術 茯(各四分) 牛膝 澤瀉 乾薑 甘(各二分) 服後飲酒為妙。

文仲葛氏療卒腰痛不得俯仰方 附子(二分) 桂(八分) 牡丹(四分) 上三味。治下篩。酒服一刀圭。日再。此主脅肋氣痛如打者。

小品療腰痛及積年痛者方 地(十分) 桂(八分) 術 甘 乾漆(各五分) 五味搗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當歸湯 當歸(三斤) 酒(五合)

洗眼方 白礬 連 甘 黃柏 紅花 上五味。

苤苡散 芣苡(二錢) 芩 連 茯 甘 細辛 大黃(各二分)

謝道人大黃湯 療兩眼痛方。 芍(五分) 大黃 細辛 甘(各四分) 芩(二分)

通聖散 因風鼻塞者。戴人使服通聖散。入生薑蔥根豆豉。同煎三兩服。大發汗。鼻立通矣。

辛荑湯(方見鼻) 甘露飲(局方) 治牙疳去血。口臭。齒齦腫痛。腐爛。(方見方匯)

六味丸 口臭。牙齦赤爛。腿膝痿軟。或口咸。

松葉煎 青松葉 花椒 丁香 桂 五倍子 水煎頻頻含之。

涼膈散(見方匯) 當道飲 治口舌腐爛。而痛者。 車前子 夏枯草(各二錢) 上二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渣。內蜜四錢。烊消溫服。

清熱補氣湯(見方匯) 方後云。不差者。與附子湯。

先生曰。產後。口舌痛者。服消黃朱石類。未嘗得治。一老醫傳此方後屢試之。功力大出意表。

羅不女牟土方 蘆薈末 沒藥(各三錢) 明礬末(八錢) 蜜(四錢) 上四味。入燒酒一合調。頻頻含之。

碧雪 治口瘡。咽喉腫痛。 靛花 蓬砂 焰消 蒲黃 甘(各等分) 上五味為末。每用少許。摻舌上。細細嚥下。喉痛者。吹入之。

升麻湯(古今錄驗) 升麻 石膏 牡丹皮 甘(各等分) 上四味。

雄黃解毒丸 治急喉痹方。 雄黃 鬱金(各一兩) 巴豆(十四粒) 上為末。醋糊丸。綠豆大。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涎。即蘇。未吐再服。如口噤以物斡開灌之。下咽無不活者。又小兒驚風。痰涎壅塞及馬脾風。或痘毒攻咽。藥食不下者。冷水服五七丸。神驗。

加味四物湯 治虛火上升喉痛。並生喉瘡喉痹熱毒能降火甚效。(回春) 歸 芎 芍 地 桔 甘 黃柏 知母 花粉(入竹瀝服)

馬牙硝散 治喉癰及傷寒熱後。咽痛閉塞不通。毒氣上衝。馬牙硝細研。每服一錢。綿裹含咽津。以通為度。

當歸散 婦人妊娠宜常服。 歸 芩 芍 芎(各一斤) 術(半斤) 上五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苦疾。 先生曰。此方有整胎之功。

芎歸湯(方見) 難產大加雲母。

獨聖散 難產及胎衣不下者。一吐之即出。

通關散 胞衣不出者用此吹鼻中。得嚏即出。血暈亦效。

治動胎及產難子死腹中。並妊娠兩兒。一死一生。服之令死者出。生者安。 神驗方(千金) 蟹爪(一升) 甘(二尺) 阿膠(三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蟹爪甘草。得三升。去滓。次內膠。令烊。頓服之。不能。分再服。若人困拗口內藥。藥入即活。

葵子阿膠湯(千金) 治胎死腹中乾燥著背方 葵子(一升) 阿膠(五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之。未出再煮服。 先生曰。水血下多。子道乾澀難出者。此湯必效。若無藥物。以熱湯一盞。內鹿角菜。令消頓服之。或塗油牝戶。亦是濟急之良法也。

回生湯 歸 芎 芍 地 術 茯 連 甘 桂 芩 參 丁香 木香 萍蓬 大黃 上十五味。水煎。或擺用。此方雖不古。屢用屢效。

交加散(良方) 治瘛瘲。或顫振。或產後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歸 荊芥(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唯下咽即有生理。

大豆紫湯(方見產後) 新制下瘀血丸(一閒齋方) 服枳實芍藥散。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此方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大黃(三錢) 桃仁 芍(各四錢五分) 虻蟲(一錢五分) 上四味末之。煉蜜和。為三四丸。以酒一合。煎一丸取半合。

蜀漆湯(千金) 治產後虛熱往來。心胸煩滿。骨節疼痛。及頭痛壯熱。晡時輒甚。又如微瘧方。 地(三錢六分) 耆(一錢) 知母 芍(各四分) 蜀漆葉 桂 甘 芩(各二分) 上八味。

栝蔞湯 治產後渴不止方。 栝蔞根(八分) 參 麥門(各六分) 甘 地(各四分) 棗(十二枚) 土瓜根(一錢崔氏用蘆根) 上七味。

二味參蘇飲 治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參(一兩) 蘇木(二兩) 上作一劑。水煎服。若口鼻黑氣起。宜急用此藥。加附子五錢。亦有傳生者。

奪命丹 治瘀血入胞。脹滿難下。急服此藥。血即消。衣自下。 附子(半兩炮) 乾漆(一錢炒煙盡) 牡丹(一兩) 大黃(末一兩) 上為末好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前藥。丸梧子大。溫酒吞五七丸。

通仙丸 花麥大黃等分丸藥。

牛膝散(良方) 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少腹引腰。氣攻胸膈。 牛膝 桂 芍 桃仁 延胡索 歸 牡丹(各一兩) 木香(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或每服三五錢。水煎。

紅藍花酒 先生曰。胞衣不出。及產後。遍身痛者。亦佳。

地黃煎丸 治月經不通。臍下堅結。大如杯盤。發熱往來。下利羸瘦。此為血瘕。(千金) 生地黃(三十斤取汁) 乾漆(一斤為末) 上二味。以漆末。內地黃汁中。微火煎令可丸。每服酒下。如梧子大。三丸。不知加之。常以食後服。(紀聞云此方乾血勞用之)

羽澤散 治帶下方。 白礬 杏仁 甘(各二分) 丁子 冰片(各一分) 上五味為末。薄絹袋盛。以納陰中。坐臥任意。但禁奔走。三日一換之。以愈為度。

獨參湯 治血崩。及諸失血。危急者。 人參(二錢) 上以水一合。煮取五勺。溫服不知。服至數劑。蓋暴崩危急之際。非少少藥汁之所可得而救活矣。庸醫不辨。僅用人參五分。或一錢。以望其生。宜哉其不得功。

栝蔞根湯 栝蔞根 瓜蔞仁 百合 知母 薏苡 柴 芩 甘 上八味。

烏茜丸 烏賊魚骨(四兩) 茜根(一兩) 上二味為末。雀卵清丸小豆大。每五丸。或十丸。白湯送下。 亡血勞病用之。

蒲公英湯(民間方) 蒲公英(莖葉花並用一錢六分) 薯蕷(七分) 歸(酒製一錢) 水莎(五分) 牡丹(二分) 上五味。以水三合。煮取二合。其滓再以水三合。煮取一合。一日服盡。試令男子服之。亦覺乳房起脹矣。

治乳腫痛方 紫花地丁搗絞汁。塗乳上。

五物紅花湯 甘 連 大黃 蔚金 紅花 上五味。

五香湯(外科精義) 毒氣入腹。托裡。若有異症。加減之。 沉香 木香 丁香 乳香 麝香 上五味。先生曰。寒症者。宜用此方。

山繭湯 山繭 紅花 蔚金 上三味。或擇加三稜莪朮木香檳榔大黃甘草丁子類。

有不乳小便難者。用乳汁四合。蔥白一寸。煎三沸灌之。

金花散 自梅花無盡藏來。 連錢草 紅花 大黃 連翹 藿香 升麻(各二錢) 沉香 檳榔 鬱金 乳香 木香(各一錢) 上十一味為末。和膠飴多用效。治小兒頭瘡。世稱胄瘡者。大效。又治胎毒一身發瘡疥。

茱萸連湯 治吐乳 吳茱 黃連 生薑等分也。

炒米煎 犀角消毒飲 治丹毒壯熱狂躁。睡臥不安。 荊 防(各一錢) 犀角 甘(各五分) 牛蒡(四錢微炒) 如無犀角。代升麻。或加芩連石膏。

生地黃湯(千金) 治小兒寒熱進退。啼呼腹痛方。 生地 桂心 上二味。

龍膽湯 治嬰孩寒熱。四肢掣搦。吐哯客忤諸驚癇方。 龍膽 鉤藤 芍 柴 甘 大黃 上六味。

烏蠍散 既為慢驚。外無八候。但吐瀉不止者。 參 術 茯 甘 川 烏頭 全蠍 南星(各一分) 姜 棗 水煎。

八神湯(千金) 治心腹痞滿。萎黃瘦瘠。四肢痿躄。繚戾。服之可令克悅方。芍 柴(各三分) 大黃 參(各一分半) 乾薑 甘(各一分) 鱉甲 茯(各二分半) 上八味。 (外臺有黃耆無大黃)

毓嬰丸 治疳方 大觜鳥(去觜爪燒黑四錢) 鰻魚膽(黑燒一錢) 黃蘗(五錢) 薰陸(二錢) 上四味糊丸。

芍藥四物解肌湯(外臺) 升麻 葛根 芍 芩 上四味。

順逆湯 歸 芍 芩 連 甘 桔 連翹 黃耆 生薑 九味。

錢氏獨聖散 治痘瘡。倒靨陷伏。 用川山甲取前足觜上者燒存性。為末。每服四五分。以米湯入少酒服之。或紫草湯亦可。

手捻散 治當靨時。腹痛不靨。其痛著在中脘。乃熱毒凝滯。瘀血作痛也。 牛蒡 芍 桃仁 大黃(各五分) 紅花(四分) 桂(二分半) 上六味。

先生曰。諸瘡毒。腹痛者。屢驗。

連翹去麻黃湯 治結痂後。毒猶盛者。

獨參湯 治跌撲傷損。或金瘡。出血過多。昏沉不醒者。

雞鳴散 治墜壓傷損。瘀血凝積。痛不可忍。 大黃 杏仁(各二錢二分) 上二味。臨臥溫服。飲酒醉為度。

接骨木湯(龜井) 接骨木 歸 芎 芍 地 澤瀉 沉香 大黃 上八味。

治打撲折傷方 活鯽魚(小者佳) 上研如膏。內白砂糖和勻。傅患所。汁出而愈。骨損者。尤效。

蔥熨法 治跌撲傷損 用蔥白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如冷易之。腫痛即止。神效。

甘草解毒湯 甘草 忍冬 白礬 上三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猘犬咬傷。加馬錢子雞冠石。煎成內鐵醬水少許。溫服。兼灸之。數十日。甚者。並用寬中丸。頻頻下之。嘗治數十人。莫一誤者。其他諸蟲獸毒。皆能解之。此方越前奧村翁所立。而適所翁傳之。

狗咬傷 杏仁甘草口嚼搭傷處。又宜銀杏塗傷處。

四順清涼飲(正宗) 治湯潑火燒。熱極逼毒入里。或外被。涼水火毒內攻。致生煩躁。內熱口乾大便秘實者。 翹 芍 羌 歸 甘 防風 梔(各一錢) 大黃(二錢) 燈心水煎。

三白散 以香油調敷。

六物解毒湯 土茯 忍冬 通草(各一錢) 芎(五分) 大黃(三分) 甘(一分)

四物解毒湯 銀花(一錢) 蕺菜 芎(各五分) 大黃(三分)

土萆薢湯 治楊梅瘡。及瘰癧。咽喉惡瘡。癰漏潰爛。筋骨拘攣。疼痛。皆妙。(景岳) 用土萆薢。即土茯苓二三兩。以水三鍾。煎二鍾。不拘時徐徐服之。若患久或服攻擊之劑。致傷脾胃氣血等症。以此一味為主。加對證之藥。無不神效。

萎蕤湯 萎蕤(二錢) 歸 芎 連 通草(各一錢五分) 甘(五分) 仙遺糧(二十五錢) 上七味。以水一升四合。煮取七合。一日服盡。若病重者。用土茯苓五十錢。水率亦准之。(骨痛或有上逆候。耳鳴目生赤脈等證用之。)

桔梗解毒湯 療結毒咽喉。口舌唇鼻破壞。聲啞或成瘰癧者方。 仙遺糧(八錢或十錢二十錢至五十錢) 桔梗(一錢) 甘 芎 芍(各三分) 耆 大黃(各二分) 上七味。以水五合。煮取三合。渣以五合。再煮取二合半。一日服盡。禁茶酒肉面青菜。一切結毒諸症。無名腫毒。腐敗。經年不瘥者。皆效。

葳靈仙湯 歸 芎 芍 梔 術 甘 大黃 牛膝 杜仲 龍膽 防風 葳靈仙(各五分) 赤龍皮(一錢五分) 上十三味。浸酒一夜。以土茯苓一斤。分為十二。以其一合前藥。以水二碗。煮取一碗。渣再以水三碗。煮取一碗。一日服盡。

芎黃湯 芎 大黃 荊芥 防風 上四味。

薰洗方 治下疳瘡。黴瘡秘錄方。今呼銀花煎。苦辛 川椒 金銀花(各兩許) 上三味。用水三四碗。煎數沸。先薰後洗瘡口。拭乾。用三白散摻之。

三白散 海牡蠣(煅) 葛粉 果蠃 上三味末傅。

耆歸湯(黴瘡秘錄) 便毒疳瘡。或髮際生瘡。梳下。薄靨如麩。或手足肌膚。紅點如斑。隱肉。當服此方。使正氣足而邪自除也。 參 耆 芎 甘(各一錢) 歸(二錢) 忍冬花 防己(各一錢五分) 升麻 防風 川山甲(各八分) 生薑 上十一味。

玄龜丹 治遠年近日。楊梅結毒。筋骨疼痛。日久腐爛。臭敗不堪聞。或咽喉唇鼻破壞。諸藥不效者。妙也。 龜板(放炭火上炙焦用新安酒漿濃筆蘸漿塗上反復炙塗三次以焦黃為末二兩)

石決明(用九孔大者煅紅童便內漬之一次) 硃砂(明亮者各末二錢) 共再碾極細。爛米飯為丸。麻子大。每每一錢。量病上下食前後筋骨疼痛酒下。腐爛者。土茯苓湯下。至重者四十日而愈。(一本作硃砂六錢)

十全丸 芎 芩 大黃 蘗皮(各五分) 輕粉(一錢半) 硃砂(一錢) 連翹 苦辛 烏蛇 地骨皮(各三錢) 上十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湯送下。日二夜一。

先生可用粉丸症。皆用此方。但下疳痛劇者。用梅肉丸。(紀聞)

四順湯(原名四順清涼飲) 治血熱蘊結。壅滯不通。或一身盡熱。或日晡肌熱。或夜發熱。皆血熱也。 歸 芍 甘 大黃(各等分) 上四味。

治疳瘡痛甚。血不已者方。 杏仁 雞子黃 上合研塗患處。

羅不女牟土方 下疳漸漸侵蝕。不可遏止者。當以此洗。若不愈者。宜石堊湯。

石堊湯 石堊(三十錢以滾湯一升攪勻去渣不用) 焰硝(四錢) 膽礬(三分) 上二味。投石堊汁中。溫洗數次。若為水泡者。去膽礬加礬石一錢。

十味敗毒湯 治瘡瘍焮痛。寒熱脈緊有力。 羌 桔 芎 枳實 柴 荊芥 防風 連翹 銀花 甘 生薑

涼膈散 治癰瘍。熱毒熾盛。大便秘結。

破棺丹(會唧) 治瘡瘍熱極。汗多大渴。便秘譫語。發狂等。即調胃承氣湯。為丸者也。

凌冬飲 諸腫毒服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即潰。 忍冬 耆(各一錢五分) 歸(三分) 甘(一分) 上四味水煎。加酒更煎數沸。溫服。消渴後。服此藥。預防發癰。

梓葉湯 治癰疽。及一切腫毒方。 梓葉(二錢) 忍冬(一錢) 甘草(五分) 上三味。(一無忍冬。有通草。或加皂角刺。)

櫻皮湯 治癰腫。瘭疽。諸腫毒方。 櫻皮(五錢) 桃仁(二錢) 赤龍皮(五錢)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頓服。

針灸法 凡暴死者。多是疔毒。急用燈照遍身。若有小瘡。即是其毒。宜急施針灸。

夏枯草湯 治瘰癧已潰未潰方。 夏枯草(二錢) 甘草(二分) 上二味。或加翹芎大黃。又明眼目。

瞿麥湯(張潔古) 治項邊馬刀方。 翹 瞿麥 大黃 甘 上四味。食後熱服。十餘日後。灸臨泣穴二七日。六十日決效。

浮萍散 治諸風癬疥癩瘡。 浮萍 歸 芎 芍 甘 荊芥 麻黃(各等分) 七味。溫服出汗。

苦參湯 遍身癢痛。諸藥不效。久而如痂癘者。 苦參(三錢) 上一味。按葛洪破棺散方。以此物酒煮服。

四順湯 乾疥瘙癢。皮枯屑起。便秘者。

浴湯方 忍冬 防風 枳實(各十六錢) 荊芥 湯花(各二十五錢) 淡竹葉(三百枚) 鹽(一升) 上七味熬。盛袋煎浴。凡七八日得愈。

楊梅皮湯 治臁瘡方 楊梅皮(一錢) 桔梗 茯 甘(各五分) 上四味。初日以水一合一勺。煮取一合。二日以一合二勺。煮取一合。三日以一合三勺。煮取一合。四日以一合四勺。煮取一合。五日以一合五勺。煮取一合。以此為一劑。大凡三劑得愈。如毒深者。服至五六劑。

萍湯 治惡疾遍身生瘡。浴浸半日。大效。(本草)

通天散 大黃 皂角刺(各十錢) 牽牛子 反鼻(各六錢) 鬱金(五錢) 上五味。為末。每服五分。或一錢。酒下。日二。夜三。(梅毒似癩眉毛脫者。又久淋因毒者。用之。)

辨附子瞑眩與中毒

門人稻良節。問附子之用法於余。答曰。夫烏附之為性也。猛烈也。用之有瞑眩而愈者。有不瞑眩而愈者。有徒中毒者。烏頭桂枝湯條云。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也。又桂枝附子去桂加朮湯條云。如冒狀者。此瞑眩而愈者也。又用之其病頓愈。氣宇快然者。是無瞑眩而愈也。又用之其病須臾增劇。發頭痛眩暈。或身體不仁。或發熱上逆。嘔吐等症者。中其毒也。速止附子。復問瞑眩而吐者。與中毒而吐者。何以辨之。答曰瞑眩而吐者。其病愈而後吐也。中毒而吐者。其病增劇而吐。是其別也。凡病用附子。即愈心氣爽快者。為方證相對也。外科療結毒與為動其痼毒。自有徑庭。然則附子之症候如何。答曰。仲景云。無熱惡寒者。又真武湯證曰。腹痛下利。附子湯證曰。口中和。由是考之。無熱惡寒。大便滑或溏。口中和者。可以為附子準的矣。凡大便秘結者。不中用之。只冷秘之症。用附子而大便快通。是冬節薄衣之人。或婦人月事之時。一身冰冷。少腹痛者。多有此症。然百人中一人耳。又痛風一症。用附子不數日則無功者。若大便難者。宜兼用大黃劑。又有久服附子而患眼疾者。速止附子。不然恐後有致失明者矣。慎諸慎諸。

中川成章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