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諸漏

總論

吳澄曰:人身之氣血,循環不息,內外相通。有內之症,而或及乎外者;有外之症,而連及乎內者,總以氣血之強弱為虛實也。嘗見瘡瘍門中,不顧根本,而以追蝕攻毒為事,以致潰膿不止,日久成漏,變為虛勞者有之。夫勞損,內症也;瘡瘍,外症也,日久成瘻,是外之症而連及乎內矣。經曰:陷脈為瘻,留連肉腠是也。夫毒氣流注經絡,或誤為刀針所傷,艾火所灸,故陷脈而氣血漏泄,或生於頸項四肢,及腰背胸脅之處。其本體實而素強,為外因所得者,治之易愈。若本體素弱,精血不足之人,纏綿日久,淹滯歲月,膿水無休,最為可慮。蓋榮衛循環,周流無間,脈有所陷不行,必侵入內,極至骨髓,滲泄人之精血,走漏人之真氣,雖曰外疾,其實癆瘵之候也。

九漏

—曰狼漏。始發於頸,腫,無頭有根,起於缺盆之上,延連耳根腫大。此得之憂患,氣上不得下,其根在肝。(一作肺。) 空青主之,商陸為之佐。

二曰鼠漏。始發於頸,無頭尾,如鼷鼠,使人寒熱脫肉。此得之食,有鼠毒不去,其根在胃。貍骨主之,知母為之佐。

三曰螻蛄漏。始發於頸項,狀如腫。此得之食瓜果,實毒不去,其根在大腸。荏子主之,桔梗為之佐。

四曰蠱漏,始發於頸,瘰癧三四處俱相連,已潰,此得之飲流水中,有風毒不去,其根在脾。雄黃主之,黃芩為之佐。又名蜂漏。

五曰蚍蜉漏。始發於頸,初得如傷寒。此得之食中有蚍蜉毒下去,其根在腎。礬石主之,防風為之使。

六曰蠐螬漏。始發於項下,無頭尾,如棗核塊,累累生皮中,使人寒熱心滿。此得之因喜怒哭泣,其根在心。礬石主之,白朮為之佐。

七曰浮沮漏。始發於頸,如兩指,使人寒熱欲臥。此得之因思慮憂愁,其根在膽。地膽主之,甘草為之佐。

八曰瘰癧漏。始發頸,有根,初痛苦,令人寒熱。此得之因新沐濕結,發汗流於頸所致,其根在腎。雌黃主之,芍藥為之佐。

九曰轉脈漏。始發於頸,濯濯脈轉,若驚惕,身振寒熱。此得之因驚臥失枕,其根在小腸。(一作心。) 斑蝥主之,白芷為之佐。

論曰:夫九漏之為病者,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何氣使生?此皆鼠瘻寒熱之毒氣也,堤留於脈而不去者也。鼠瘻之本,根皆在臟,其末上出於頸腋之下。其浮於脈中,而未著於肌膚,而外為膿血者易去。去之奈何?曰:請從其末,引其本,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審按其道以予之,徐往來以去之。其小如麥者,一刺知,三刺已。決其死生奈何?曰:及其目,視其中有赤脈從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赤脈不下貫瞳子,可治也。

附骨疽漏變成虛損

有因勞傷筋骨,而殘損其脈者;有恃酒力入房,而困鑠其陰者;有憂思鬱怒,而留結其氣者;有風邪寒濕,而腠滯其經者。凡人於環跳穴處,無故痠痛,久而不愈者,便恐附骨生疽,速當因症調治,不可遲也。蓋其初起,不過少陽經一點逆滯,遏而不散,則以漸而壅,壅則腫,腫則潰,至其延漫,則三陰三陽,無不連及,而全腿俱潰。然此症無非元氣大虧,不能運行,故致留滯而不散,而後至決裂,誠危症也。若潰後脈和,雖見困弱之甚,只以大補氣血為主,皆可保全。若潰後脈反洪芤,而煩躁不寧,發熱口渴,則必不可治。

薛氏云:大抵此症,雖腫有淺深,感有輕重,其所受皆因真氣虛弱,邪氣得以深襲。若真氣壯實,邪氣焉能為患也?故附骨疽及鶴膝風症,惟腎虛者多患之。前人用附子以溫補腎氣,而又能行藥勢散寒邪也。

澄按:凡病皆以真氣為主。素稟強壯,身體健旺,偶有所感,元氣足以勝邪,自無容身之地,無論內外各症,藥易奏效,治易收功也。惟腎虛之人,真氣不足,每遇一症纏綿,藥難奏功,日久月深,膿水清稀,而內則咳嗽吐痰,潮熱,食少泄瀉,終歸虛勞之癥結局矣。

鶴膝風變漏

鶴膝風,乃調攝失宜,虧損足三陰經,風邪乘虛而入,以致肌肉日瘦,內熱減食,膝大腿細,經久不消,則極陰生陽,潰而出水,或為漏證。宜服內塞散,及附子餅灸之。或脈大,或發渴者,俱不治,以其真氣虛而邪氣實也。

多骨疽

多骨疽者,由瘡瘍久潰,氣血不能營於患處,邪氣陷襲,久則爛筋腐骨而脫出,屬足三陰經虧損之症也。用補中益氣湯,以固根本。若陰火發熱者,佐以六味,壯水之主,以鎮陽光。陽氣虛寒者,佐以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外以附子餅、蔥熨法,祛散寒邪,補接陽氣,則骨自脫,瘡自斂也。若腎氣虧損,其骨漸腫,荏苒歲月,潰而出骨,亦用前法。若投以克伐之劑,復傷真氣,鮮有不誤者矣。

廣瘡

此症必由淫毒傳染而生。蓋此淫穢之毒,由精泄之後,氣以精道乘虛直透命門,以灌衝脈,所以外而皮毛,內而骨髓,凡衝脈所到之處,則無處不到,此其為害最深最惡。設初起時,去毒不淨,或治失其宜,而遂致敗爛殞命者,蓋不少矣。或至二三十年之後,猶然發為瘋毒;或至爛頭,或至爛鼻;或四肢幽隱之處,臭爛不可收拾;或遺毒兒女,致患終身,其惡如此。靜而思之,則有見此惡道,而不為害心知避者,其愚亦甚矣。

今人每遭此患,或畏人知,或畏毒甚,而大用攻擊峻利等藥,多致毒邪未除,而元氣先敗,或成癆瘵,或即殞命,或愈久愈甚,以致敗壞不能收斂,皆元氣先敗之故也。故凡被此病者,切不可驚慌,亦不可專肆攻擊,但按法漸解其毒,使元氣毫無損傷,則正能勝邪,雖毒無害。若正不勝邪,則微毒亦能殺人。此其要也,不可不察。

—毒久蓄,發為癰漏,潰爛不收,最為惡候。

痔漏

薛氏云:痔屬肝、脾、腎三經,凡陰經虧損者,難治,多成漏症。若肺與大腸二經風熱濕熱者,熱退自愈,若不守禁忌者,亦成漏症。此因醉飽入房,筋脈橫解,精氣脫泄,熱邪乘虛流注,或淫極強固其精,以致木乘火勢而侮金,或炙煿厚味過多,或勞傷元氣,陰虛火熾,皆成斯疾。若破而不愈,即成漏。

經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其屬肝、脾、腎也明矣。若有患痔而兼疝,患疝而兼下疳,皆屬肝腎不足之變症。但用地黃丸、益氣湯,以滋化源為善。若專用寒涼治火者,無不致禍。

治法

氣血虛而為寒涼傷損者,宜調養脾胃,滋補陰精。痔漏下血,服涼血藥不應者,必因中氣虛,不能攝血,非補中升陽之藥不能愈。凡成漏者,養元氣,補陰精力主。

澄按:痔瘡之患病者,亦甚多矣。凡感風寒暑濕火熱之氣,痔瘡一發,外邪小此而解。亦有痔久成漏,竟有數十年而無他故者,此皆有餘之痔也。若不足之人,而再兼痔漏之症,為禍甚速。蓋痔不能泄其陰火,而反走失其真元。蓋肺與大腸相為表裡,虛勞久嗽,火盛刑金,勢必下陷,陰火乘之,則糞門生漏,漸變聲啞,此不治之候也。

懸癰

立齋曰:懸癰,謂瘡生於玉根之後,穀道之前,屬足三陰虧損之症,輕則為漏,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內潰而即殞。大抵此症原屬陰虛,肝腎不足之人,故多患之。雖一於補,猶恐不治,況膿成而又克伐,不死何俟?即寒涼之劑,亦不可過用,恐傷胃氣。惟炙甘草一藥,不損血氣,不動臟腑,其功甚捷,最宜用之,不可忽也。

陳良甫曰:治穀道前後生癰,用粉草一兩截斷,以澗水浸潤,炙令透內,細銼,用無灰酒煎服。有人患此已破,服二劑,瘡口即合。

澄按:懸癰,一名海底漏,其症甚惡,然亦有二種。如發熱焮腫作痛,小便赤澀,暴起即甚者,此不過肝經濕熱下墜,可用外科治法,如龍膽瀉肝湯,消腫解毒之法俱可。若肝腎不足,三陰虧損,初起不覺,日久漸甚,或已潰而膿清不斂者,必須大補氣血,如八珍、十全、六味、四物、四君、補中益氣之類,並用炙甘草法。若用寒涼解毒外科之法,則誤矣。

心漏

時康祖大夫患心漏二十年,當胸數竅血液長流,醫皆莫能治,或云竅多則愈損,閉則慮穴他歧,當存其一二,猶為上策。此形神困瘁,又積苦腰痛,行則傴僂。不飲酒,雞、魚、蝦、蟹之屬,皆不入口。淳熙間通判溫州郡守韓子溫見而憐之,為檢《聖惠方》,載腰痛一門冷熱二症,視之使自擇。康祖曰:某年老久羸,安敢以為熱。始作寒症治療,取一方用鹿茸者,服之逾旬痛減,更覺氣字和暢,遂一意專服,悉屏他藥。泊月餘,腰屈復伸,無復呼痛,心漏亦愈。以告醫者,皆莫能測其所以然。後九年,康祖自鎮江通判滿秩,造朝訪子溫,則精力倍昔,飲啖無所忌,云漏愈之後,日勝一日。子溫書吏吳弼,亦苦是疾,照方服之,浹旬而愈。其方本治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皆二兩,鹽花三分,為末,棗肉丸,三十丸,空心酒下。

鱔漏

有一人腳肚上生一瘡,久遂成漏,經二年,百藥不效,自度必死。一村人見之云:此鱔漏耳。但以石灰二三升,白沸湯泡熏洗,如覺瘡癢即是也。如其言,用灰湯淋洗,果癢,三兩次遂干。

蟻漏

—婦項下忽生一塊,腫漸緣至奶上腫起,莫知何病。偶用刀刺破,出清水一碗,日久瘡不合。有道人見之曰:此蟻漏耳,緣用飯誤食蟻得此耳。詢之果然。道人云:此易治,但用穿山甲數片,燒灰存性,灰為末,敷瘡上遂愈。蓋穿山甲,蟻畏之也。

流注

流注之症,所因不一,皆因真氣不足,邪得乘之,故氣血凝聚為患也。然此症或生於四肢關節,或生於胸腹腰臀,或結塊或漫腫,或痛或不痛。急宜用蔥熨法,及益氣養營湯,固其元氣,則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可全愈也。若不補氣血,及節飲食,慎起居,戒七情,而專用寒涼克伐者,俱不治。

若久而不斂瘡口,無陽者,宜豆豉餅或附子餅灸之,以祛散寒邪,接補陽氣,或外用琥珀膏貼之。

若內有膿管,或生瘀肉而不斂者,用針頭散腐之自愈,錠子尤效。

澄按:流注變虛勞者多矣。瘡潰不斂,起管生瘀,膿水淋漓,走泄津液,消耗真元,一人之氣血能幾何,而堪此頻頻之耗散?急宜培補,否則黃河穿於蟻穴,而況於人乎?

餘論

吳澄曰:瘡瘍變漏而成虛勞者,皆真元不足之人也。倘本體充實,元氣壯健,諸邪何由侵入?即偶有所襲,雖癰疽發背大毒,元氣足以拒之,亦易化膿成膿,長肉生肌,無大害也。惟真元不足,氣血虛餒,三陰虧損,一有所患,淹滯難痊,起管生瘀,清膿黃水,淋瀝無休,真精元氣日漸消磨,不至成虛勞不止。蓋江河日下,久漏枯髓。瘡瘍門中,自有全書,曷能盡錄?略摘數條,以為外損者知所自云耳。故薛氏論瘡瘍等症,若腎經火氣亢盛,致陰水不能生化,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坎離丸,取其苦寒能化水中之火,令火氣衰而水自生。若陽氣衰弱,致陰水不能生化,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六味丸,取其酸溫能生火中之水,使陽氣旺而陰自化。況此症屬腎經精氣虧損者,十有八九;屬腎經陽氣亢盛者,十無二三。然江南之人,患此者多屬脾經陰血虧損,元氣下陷,須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肺之氣,使陽生而陰長。若嗜欲過多,虧損真陰者,宜用六味丸,補腎經元氣,以生精血;仍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肺之生氣,而滋腎水。經云:陰虛者,脾虛也。但多誤認為腎經火症,用黃柏、知母之類,復傷脾肺,絕其化源,及致不起。惜哉!

治案

附骨疽治案

—男子腿根近環跳穴患痛徹骨,外皮如故,脈數而帶滑,此附骨疽也,膿將成,用托裡六劑。腫起作痛,脈滑數,其膿已成,針之出碗許,更加補劑,月餘而瘳。

—男子陳姓者,年近三旬,素不節欲,忽見環跳痠痛,月餘不愈。予曰:此最可畏,恐生癰毒之患。彼不信,又謀之一庸醫,僅被其詬曰:此等胡說,真可笑也。筋骨之痛,亦常事耳,不過風熱使然,何言癰毒?遂用散風清火等劑,藥至半年後,果見微腫,復來求治。予曰:速用托裡補劑,以救根本,尚不遲也。彼又不信,而謀之瘍醫,曰:豈有腫瘍未潰,而遽可溫補耶?復用清火清毒之劑,及其大潰,危而再延余視,則脈症俱敗,方信余言,而痛悔前失,已無及矣。

鶴膝風治案

張上舍患鶴膝風症,伏枕半載,流膿三月。彼云:初服大防風湯去附子,將潰服十宣散,今用十全大補湯而去肉桂,俱不應。視其脈症甚弱,余以十全大補湯,每貼加熟附子一錢,服三十餘劑少愈;乃去附子五分,又服三十餘劑將愈;卻全去附子,更三十餘劑而痊。

多骨疽治案

—男子自十四歲閃足腫痛,服流氣飲,外敷寒涼腐潰而至十六,瘡口開張,足背漫腫黯,骨黑露出,形體消瘦,盜汗不止,發熱口渴,天真已喪。用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各五十餘劑,元氣漸復,患處漸赤,脫落骨一塊,又各五十餘劑服愈。

廣瘡治案

—男子患楊梅瘡,後兩腿一臂各潰二寸許,一穴膿水淋漓,少食無睡,久而不愈。以八珍湯加茯神、棗仁炒服。每日以蒜搗爛,塗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日少可,卻用豆豉餅灸之,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

陳螢窗患黴漏,用爐甘石煅(以黃連水淬七日) 、水銀各三錢,大風子油三錢,(肉須用六錢) ,蓖麻子油二錢,肉三錢,二物各研如泥,用白桕油四兩,入銅鍋熬化,先入爐甘石、水銀,煎數沸;再大風、蓖麻,煎數沸,以真韶粉六錢收之,油紙攤貼患處。先以蔥、椒水洗淨,貼藥再不可洗,任其臭穢,三日一換,以好為度。

江會川云:家僮患楊梅瘡,結毒屢年,塊腫遍體,得方土煮酒藥服之愈。當歸、牛膝各一錢,杜仲、川芎各二錢,真桑寄生、地蕨、金銀花各一兩,土茯苓四兩,取頭生酒十五斤,入藥懸胎煮三炷香,置泥上,三日後任服。

痔漏治案

—儒者膿血淋漓,口乾作渴,晡熱便血,自汗盜汗。余謂此肝腎陰虛也。不信,仍服四物、芩、連、知、柏之類,食少瀉嘔。余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炮姜,脾胃漸醒;後用六味丸,朝夕服,兩月餘諸症悉愈。

—男子患此,服寒涼之劑,侵晨去後不實,食少體倦,口乾作渴,小腹重墜。余用補中益氣湯,而下墜頓止;用四神丸而食進,更用地黃丸而瘡尋愈。

懸癰治案

—儒者患懸癰,服坎離丸,及四物湯、黃柏、知母之類不應,脈浮洪,按之微細。余以為足三陰之虛,用托裡散及補陰八珍湯漸愈;又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調補化源,半載而痊。

流注治案

—男子肩胛患流注,微腫,形勞氣弱。以益氣養榮湯服黑丸子;及木香、生地黃作餅,覆患處熨之,月餘膿成針之,仍服前藥而愈。

—男子臂腫,筋攣骨痛,年餘方潰,不斂,診其脈更虛。以內塞散一料,少愈;以十全大補湯,及附子餅灸之而愈。《精要》云:留積經久,極陰生陽,寒化為熱。以此潰多成瘻,宜早服內塞散排之。

—男子臂患出腐骨三塊,尚不斂,發熱作渴,脈浮大而澀。乃氣血俱損,須多服生氣血之藥,庶可保全。彼惑於火尚未盡,仍用涼藥,內服外敷,幾危始求治。其形甚瘁,其脈愈虛。先以六君子湯加芎、歸,月餘飲食漸進;以八珍湯加肉桂三十餘劑,瘡色乃赤;更以十全大補湯,外以附子餅灸之,僅年而瘥。

諸漏例方

空青散 治狼漏。

空青 蝟腦(各二分) 蝟肝(一具,軋) 川芎(半分) 獨活 黃芩 鱉甲 婦人蓐草 商陸 斑蝥 乾薑 地膽 當歸 茴香 礬石(各二兩) 蜀椒(三十粒)

上十六味治,下篩,酒下方寸,日三服,十五日服之。

貍骨散 治鼠漏。

貍骨 知母 桂心 穿山甲 龜板 甘草 雄黃(各等份) 乾薑

上八味治,下篩,酒飲服方寸匕,日三。仍以蜜和,內瘡中,無不瘥。先灸作瘡,後以藥敷之,已作瘡不用灸。

荏子桔梗丸 治螻蛄漏。

荏子(蘇子) 龍骨(各五錢) 川附(一兩) 蜀椒(一百粒) 桂心 桔梗 乾薑 礬石 獨活 川芎(各一分)

上十味為末,以棗二十枚合搗,醋漿和丸如大豆。溫漿下五丸,加至十丸。

雄黃黃芩散 治蠱漏,即蜂漏。

雄黃 黃芩(各一兩) 蜂房(一具) 茴香 吳茱萸 乾薑(各五錢) 蜀椒(二百粒) 鱉甲(五錢)

上八味治,下篩,敷瘡口上,日一度,十日止。

礬石防風散 治蚍蜉漏。

礬石 防風 知母 雌黃 桃白皮 地黃 獨活 青黛 斑蝥 白芷 松脂 白芍 海藻 當歸(各三分) 白朮 蝟皮(各四分) 蜀椒(一百粒)

上十七味治,下篩,飲服一錢匕,日三。

礬石白朮散 治蠐螬漏。

礬石 白朮 空青 當歸(各二分) 細辛(一兩) 蝟皮 斑蝥 枸杞 地膽(各一分) 干烏腦(二匕,豆許)

上十味治,下篩,以醋漿服方寸匕,日三。病在上側輪臥,在下高枕臥,使藥流下。

地膽甘草散 治浮沮漏。

地膽 雄黃 乾薑 續斷 石決明 庵䕡根 龍膽(各三分) 細辛(二分) 大黃(半分) 甘草(一分)

上十味治下篩,傅瘡口四五度。

雌黃芍藥丸 治瘰癧漏。

雌黃 白芍 茯苓 續斷 地黃 空青 礬石 乾薑 桔梗 蜀椒 恆山 虎腎 貍肉 烏腦 斑蝥 礬石(各一分) 附子(一兩)

上十七味為末,蜜丸如豆大。酒服十丸,日二。

斑蝥白芷丸 治轉脈漏。

斑貓 白芷 綠青 大黃(各一分) 升麻 鍾乳 甘草 防風 地膽 續斷 麝香 礬石(各□分) 人參、當歸、桂心各二分 白朮、麥冬(各□兩)

上十七味為末,蜜丸如大豆。酒服十丸,日二。勿食菜,慎房室。

楊梅癰漏方 不問年深者並效。

土茯苓(五兩) 金銀花 皂角刺 花椒 牛蒡子 鬱金 當歸(各五分)

黑鉛二兩熔化,入水銀五錢,乘熱擂為粉,分五份,聽臨後另入煎藥用。

上咀,分作五帖。用水二鍾,入蔥一根,煎至一鍾,去粗,再入鉛粉一分,煎至八分,食遠服。

上鉛粉煎後,仍可取起,蓋楊梅癰漏,多因服輕粉積毒而成,此以水銀、花椒、黑鉛,仍收引輕粉之毒,從類而出也。

此藥每以五帖為一料。初服一帖,要取微汗。取汗法:先以金銀花一兩,(或忍冬藤葉尤妙,) 防風、荊芥、花椒各五錢,煎湯二斗,於不透風處先熏後洗,自然汗出。即患二三十年者,只用此四料四汗之,無不全愈。忌牛肉、燒酒。真妙方也。世人珍秘不傳,徐春甫得之,用以治人,一一獲效,故詳載之,以濟世人也。

內消痔漏丸

魚鰾(四兩) 黃蠟(四兩) 明礬(二兩,研末) 硃砂(五錢,飛) 珍珠(五錢,研末) 象牙(五錢,研)

先將魚鰾煮極爛,杵如膏,入蠟化盡,離火,入礬並硃砂、牙末,和勻,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土萆薢湯 治楊梅及瘰癧,咽喉惡瘡,癰漏潰爛,筋骨拘攣疼痛皆效。

即土茯苓二三兩,以水三鍾,煎二鍾,不拘時,徐服之。

若患之,或服攻擊之劑,致傷脾胃氣血等症,以此一味為主,外加對症之藥,無不神效。

內塞散 治陰虛陽邪湊襲,患腫或潰而不斂,或風寒襲於患處,血氣皆不能運行,久不能愈,遂成漏症。

附子(炮) 肉桂(去皮) 赤小豆 炙甘草 黃耆(鹽水炒) 當歸(酒拌) 茯苓 防風 白芷 桔梗 川芎 人參 遠志(去心) 厚朴(制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或糊丸鹽湯下,或煉蜜為丸亦可。

濕痰流注 並治浮腫。

乳香 兒茶 當歸 甘草(各五分) 瓜蔞(半個) 陳黏米(一撮)

水二碗,煎至一碗;二次酒半碗,水半碗;三次酒一碗,煎半碗;四次湯碗一碗,煎半碗。少要說話,出汗為度。倘腫不消,白松香二兩,蔥半斤,搗碎,何處疼敷何處。如破頭收口,用牛牙齒,陰陽瓦炙,碾成末,吹上即愈。

澄按:以上數方,皆外科之治法,非欲成虛勞者可用之藥也。既欲成勞,豈可仍攻毒追蝕取管之法乎?故另選備用方,以便採擇。

備用方見各門

補中益氣湯(見東垣治法。)

右歸丸飲

左歸丸飲

大營煎(以上見景岳治法。)

十全大補湯

六味湯丸

八味湯丸

四君子湯

四物湯

八珍湯(以上見秦越人治法。)

益氣養榮湯(見瘰癧。)

四神丸(見泄。)

坎離丸(見丹溪治法。)

六君子湯(見上集痰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