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疑慮

總論

吳澄曰:過慮成虛勞者,病人心志不定,疑盧交加,擇醫靡所適從,服藥每多疑忌,畏首畏尾,朝暮紛更,其故何也?蓋未病之先,素性豈無嗜欲;既病之後,耿耿實怯於衷。故每喜補而憚攻,又諱人言虛勞二字,性情偏拗,喜用降火而滋陰,此病人之疑慮也。醫家見無一定,真偽不分,滿口胡猜,意隨病轉,或云虛而未損,或云恐變成勞,每順病者之情,藥多迎合其意,以致因循不救,病日益深,朝暮更醫,主持不定,此皆疑慮之過也。蓋偶爾感冒,亦屬尋常,痰嗽失血,亦非奇病,何以遂至於成勞?亦何以遂至於不起?蓋緣醫家多疑,所見不確,湯藥亂施;病家多疑,擇醫不明,將症試藥,胃氣日傷,真元日損,以假病做成真病,不變虛勞不已也。

疑生百病

疑病不獨虛勞也。經云:心亂則百病生,心寧則萬邦息。百病之中,多有疑結而成者。

疑生暗鬼

疑生暗鬼之症者,亦因群疑滿腹,變幻百失,病本無祟,心實疑之,或見其形,或聞其聲,憂慮焦思,百計莫解,倘病家之前有患勞怯者,後非此症,與前者絕無干涉,亦必多疑多慮。或以為有蟲傳染,而遂以為傳染之症;或以為鬼作祟,而遂以為神鬼之害。疑甚生慮,慮甚生疑,凝結意想,不慮成癆瘵不止。

無中生有

疑症往往多於無中生有,氣結以成。或遇原有可疑之境,而心不之覺,則亦安然無事。如買衣服、器皿,或住房、幃帳、被褥之類,皆不祥不潔之物甚多,眼不見心不知者,衣之服之,居之用之,不見其傳染,無疑之故也。一或知覺,想見其當日形容,思其死時慘景,心驚膽怯,疑慮即生,病即成矣。有曰:疑從境生,疑從境滅。不信然乎!

疑與病相因

有因病而致疑者,亦有因疑而致病者。因病致疑,病痊疑釋。因疑致病,必先釋其疑,然後可以治病。

多痰多疑

凡多痰之人,必多疑惑。蓋痰涎壅塞,氣道不清,神明之府,為痰固蔽,上不能通,下不能達,別有意想,疑病乃生。

心小易疑

經云:心小則安,邪不能傷,易傷於憂;心大則憂弗能傷,易傷於邪。蓋心者,君之主,神明之舍也。心多憂慮,則所見不明,所見不明,則疑症百出。

疑病難治

經曰: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脈,觀其志意,與其病也。夫脾藏意,腎藏志。意者,心之所發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兩精相搏謂之神。神之所藏在心,心病則多疑,疑境從心生。意之所藏在脾,脾主思慮,思慮太過,則私意起而反惑矣。志之所藏在腎,志者,專意而不移者也,受五臟六腑之精,元氣之本,生成之根。故察其下,而知其腎中之盛衰;適其脈,而知其神氣之虛實;觀其志意,則知神明不亂,根本未搖。子午相通,天地交泰,必無所謂疑惑,而動於其中也。故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皆疑之為患也。

疑慮由於心主不明

經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據經文所言,十二臟相使之貴賤,而其貴則重歸於心者,蓋心為神明之主。疑慮,心主不明也。雖云肝主謀慮,而其所以謀慮者,不在肝也;膽主決斷,而其所以決斷者,不在膽也。故主明則心無疑貳,無疑貳則察安危,察安危則病無夭死。以之養生則壽,歿世不殆,施之君主,天下大昌,而況疾病乎!若主不明,則群疑起,群疑起,則損益不分,損益不分,則動之凶咎,陷身於羸瘠。以之養生則殃,形乃大傷;施之於邦國,則宗廟傾危,而況於一身之疾病乎!所以疑病多由於主不明,而為虛損之惡候也。

附:非食疑食論

凡人偶病,多有非食而疑食者,曰:某日曾食某物,或肉或面,其日即病。醫者不論虛實,但聞此言,且見胃口不開,必先治食。夫未病之人,誰有不食者?豈必預為停食,而待病至者,斯信其無食乎?及其病也,則或勞倦,或因風寒,或因七情,病發不測,而且無脹無滯,與食何干?藥不對病,而妄行剝削,必反增病,此斯道中之莫須有也。由此推之,則凡無據無證,而妄指胡猜者,皆其類也,良可慨矣!

治案

何解元,陳留人也,一日會飲於趙修武宅。酒至數杯,忽見盞底有似一小蛇,咽入口亦不覺有物,但每每思而疑之,日久覺心痛,自思小蛇長大,食其五臟。明年又因舊會趙宅,恰才執杯,又見小蛇,乃放下盞細看,時趙宅屋梁上掛一張弓,卻是弓梢影在盞中,因此解疑,其心疾遂無。乃是致疑而成病也。

王中陽治一婦,疑其夫有外好,因病失心狂惑,晝夜言語,相續不絕,舉家圍繞,捉拿不定。王投滾痰丸八十丸,即便佯睡,是夜不語。次夜再進一服,前後兩次,遂下惡物,患人覺知羞赧,遂飲食起坐如常,五七日能針指,終是意不快。王慮其復作,陰令一人於其前,對旁人曰:可憐某婦人中暑暴死。患者忻然問曰:汝何以知之?說者曰:我適見其夫備後事也。患者有喜色,由是遂痊。

吳球治一士人,因親賀壽,過飲甚歡,送宿花軒,半夜酒歇欲茶,門戶深閉,無可奈何,遂將口哺石槽中吃水碗許。天明起視槽中俱是小紅蟲蛆,心陡然驚,鬱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覺閉塞。日想月疑,漸成痿膈,遍請諸醫,調治不愈。一日延吳診治。聞病者備告,吳悟彼是疑心,遂生意用紅絨線分開,碎煎如紅蛆形狀,用巴豆三粒,同飯搗爛,入線丸十數粒,令病人暗室服之,置宿桶內放水,須臾欲便,令病者坐桶上,瀉出物盪漾如蛆,然後開窗,使病者觀視,其疑從此而解,調理半月全安矣。

予文公舍內侄媳,江氏元配也,張氏續絃也。先江氏以癆瘵死,未滿百日,即娶張氏。張氏至未彌月而病生,食減肌瘦,有時發熱,有時吐血,宛類癆瘵。迎予診之,知其病生於疑也。蓋江死未逾百日,眾口嘵嘵,張氏聞之,不啻親睹其狀,弓杯蛇影,頓起疑團,若江氏為祟,神昏氣餒,如見鬼形,凜凜可畏,旁人見之,咸以為奇。予曰:欲治其疾,必先去其疑,釋疑之法,非藥可除。因出定心丸一粒,號為斬鬼丹,對張氏曰:此丹一服,百祟潛形,妖魔盡滅。張氏喜,欣然服之。先茶水俱不能過膈,此丸豁然吞下,神清氣爽,未幾飲食如常,諸病頓減,不日而痊。

桂溪項非石世叔乃媳黃備張氏,三續絃也。前二媳夭皆亡,張氏新婚未及兩月,若見前二者為祟,醫藥無功,敬神不減,乍沉乍愈,商治於予。予曰:此病與文公舍吾內侄媳相類也,因疑而致,蓋不仿前法以治之乎?世叔聽信吾言,亦遂愈。

疑慮例方

定心丸 出《登壇必究》。

人參(一兩) 麥冬(一兩) 茯神(三兩) 石菖蒲(五錢) 甘草(五錢) 辰砂(五錢) 麝香(一錢)

上為末,和勻,麝香為丸,辰砂為衣。黃連燈心湯吞下三五丸。

斬鬼丹 李子豫八毒赤丸。(又名殺鬼杖子。)

雄黃 礬石 附子(炮) 藜蘆 丹皮 巴豆(各一兩) 蜈蚣(一條) 硃砂(一兩)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冷水送下,無時。

此藥合時,必齋戒沐浴,淨室澄心修合,實有神驗。

千金斬鬼丹

雄黃(一兩) 巴豆(一兩) 甘草 麥冬 細辛(一作藁本) 桔梗 皂角 附子 蜀椒 人參(五錢)

蜜丸。每服五丸,如前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