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血證例方

人參湯 治吐血、咯血,並吐血不止。

人參(一兩,為細末)

有火者,用雞蛋清,投新汲水,調如稀糊服。無火者,用人乳調和,溫飲之。

獨參湯 治吐血不止。

方見葛真人治法。

吳鶴皋曰:血者氣之守,氣者血之衛,相偶而不相離者也。一或失血過多則氣為孤,陽亦幾於飛越矣,故令脈微欲絕。斯時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幾微之氣所宜急固。故用甘溫之參,以固元氣,所以權輕重於緩急之際也,故曰血脫益氣,古聖人之法。或者不達此理,見其失血,而主四物湯,則川芎之香竄,能散幾微之氣,而當歸、芍藥、地黃皆滋陰降下之品,不能生血於一時,反以失救死之權,而遺人夭殃矣。

人參飲子

人參 黃耆(各一錢五分) 麥冬(二錢) 五味子(三分) 當歸 甘草 白芍(各一錢)

六味地黃湯 治吐血、衄血、咯血、唾血。

生地(八錢) 丹皮(三錢) 山藥 山萸肉(各四錢) 茯苓 澤瀉(各三錢)

八味地黃湯

熟地(八錢) 山萸肉 山藥(各四錢) 丹皮 茯苓 澤瀉(各三錢) 附子 桂肉(各一錢)

澄按:古方只有六味丸、八味丸,而無六味湯、八味湯,後人改丸為湯,以應一時之急。今人竟有頻服者,無論其相宜不相宜,凡見血症,一概用之,謬之甚也。

知柏八味湯

即六味加黃柏、知母。

歸脾湯 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等症。

人參 白朮 茯神 棗仁(各二錢) 黃耆(炙,一錢五分) 當歸 遠志(各一錢) 木香 甘草(各五分) 龍眼肉(一錢)

羅東逸曰:方中龍眼、棗仁、當歸,所以補心也;參、耆、朮、苓、草,所以補脾也;立齋加入遠志,又以腎藥之通乎心者補之,是兩經兼腎合治矣。而特名歸脾何也?夫心藏神,其用為思;脾藏智,其出為意,是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經營之久而傷,脾以意慮之鬱而傷,則母病必傳諸子,子又能令母虛,所必然者也。其症在怔忡怵惕、煩躁之症見於心;飲食倦怠,不能運思,手足無力,耳目昏眊之症見於脾,故脾陽苟不運,心腎必不交。彼黃婆者,若不為之媒合,則己不能攝腎歸心,而心陰何所賴以養?此取坎填離者,所以必歸之脾也。其藥一滋心陰,一養脾陽,取乎健者以壯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傷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闓氣醒脾,使能急通脾氣,以行心陰。脾之所歸,正在斯耳。

《拔萃》犀角地黃湯 治一切血熱失血。

生地(二錢) 黃連 黃芩(各一錢) 大黃(三錢) 犀角(磨汁)

水二鍾,煎一鍾,入犀角汁和勻,溫服。

生地黃飲子 治諸見血屬熱證。

生地 熟地 枸杞 黃耆 甘草 地骨皮 黃芩 白芍 天冬(各等份)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脈微身涼惡風者,加桂五分。吐血者多如此。

天冬飲子 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等症。

五味子(五個) 甘草 白芍 黃耆 人參(各一錢) 當歸 麥冬(各八分) 紫菀(一錢五分)

上作二服,水煎,食前服。

天門冬丸 治吐血衄血,潤肺止嗽。

天冬 甘草 杏仁 貝母 茯苓 阿膠(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咽津含化。

鎮陰煎(新方) 治陰虛於下,陽格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沉細,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痹上熱者,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一二兩) 牛膝(二錢) 炙甘草(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肉桂(一二錢) 製附子(五七分或一二錢)

水二鍾,速煎服。如兼嘔惡,加乾薑炒黃,一二錢。如氣倦懶言而脈弱極者,宜速速加人參,隨宜用之。

養正丹 治上盛下虛,升降陰陽。

硫黃 黑錫 水銀 硃砂(各一兩)

熔化,為細末,糯米糊為丸。每空心服三十丸,鹽湯下。

柔脾湯 治虛熱吐血。

甘草(炒) 白芍(炒) 黃耆(炒) 熟地(各五錢)

旋神散 治癆瘵憎寒壯熱,口乾自汗煩躁,咳嗽唾血,瘦劇困倦。

人參 白朮 黃耆 當歸 熟地 麥冬 白芍 茯神 茯苓蓮子肉 桔梗 半夏曲 五味子 炙甘草(各等份)

水一鍾半,紅棗二枚,烏梅一個,煎七分。如嗽,加阿膠。胸滿,加木香,或加沉香。如不思飲食,加炒扁豆。

團參丸 治吐血咳嗽,服涼藥不得者。

人參 黃耆 飛羅面(各一兩)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茅根湯下。

龍腦雞蘇丸 治上焦之火,除煩解勞,安吐血、衄血,清五臟虛煩,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熱、消渴,下而血滯、五淋、血崩等症。

麥冬(四兩) 甘草(一兩五錢) 龍腦薄荷葉(一斤) 黃耆(一兩) 阿膠(炒) 人參(各二兩) 生地(六兩,另為末) 木通(二兩) 銀柴胡(二兩,湯浸二三日,絞汁) 一方加黃連一兩。

上用好白蜜二斤,先煎一二沸,卻入地黃末不住攪,徐加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然後加前諸藥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

茜根湯 治吐血、咯血、嘔血等症。

四物湯加童便浸香附一錢五分,茜草根二錢五分,忌鐵器。

水煎。三服立愈。

當歸補血湯 治血虛似白虎證。

當歸(二錢,酒洗) 黃耆(一兩,蜜炙)

空心服。方論見東垣治法。

大阿膠丸 治血虛嗽血、吐血。

阿膠(微炒) 生地 熟地 大薊 山藥 雞蘇葉 五味子(各一兩) 柏子仁(另研) 麥冬 茯苓 百部 遠志 人參 防風(各五錢)

上末,煉蜜丸如彈子大。小麥麥冬湯嚼下一丸。

澄按:此羅太無方也。保精養血,血虛有潮熱者,甚相宜,純補劑也。

大補血丸 治陰虛吐血。

當歸(一錢) 生地(一錢五分)

上以杜牛膝汁浸三日,取起酒洗,入臼內杵千杵,為丸桐子大,白湯下。

人參救肺湯 治吐血。

人參 升麻 柴胡 當歸 蒼朮(各一錢) 熟地 白芍 黃耆(各三錢) 陳皮 甘草 蘇木(各五分)

上為粗末,水二盞,煎服。

茯苓補心湯 治心氣為邪所傷吐血。

茯苓 茯神 麥冬 生地 當歸 陳皮 半夏曲(各一錢) 甘草(五分)

加竹葉、燈心同煎。與熱補心湯不同。

綠雲散 治吐血。

側柏葉 人參 阿膠(炒珠) 百合(等份)

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糯米飲調下。

蓮心散 治思慮傷心,吐血不止。

蓮子心 糯米(各十五粒)

上為末。空心溫酒調服。

雙荷散 治卒暴吐血。

藕節(七節) 荷葉蒂(七個)

上入蜜一匙擂細,水二鍾,煎八分,溫服。或為末,蜜湯下二錢。

藕節散 治吐血、衄血不止。

藕汁 生地黃汁 大薊汁(各三合) 生蜜(五匙)

上和勻。每服一小鐘,不拘時服。

大薊散 治辛熱傷肺,嘔吐血或一碗或半升,名曰肺疽。

大薊根 犀角屑 升麻 桑白皮 蒲黃 杏仁(去皮尖) 桔梗(各二錢) 炙甘草(五分)

加生薑三片,分作二服,水煎。

五神湯 治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 刺薊汁 生地汁(各二盞) 生薑汁(半盞) 白蜜(一盞)

上和,煎三兩沸,無時,以一小盞調炒麵一錢,食前服。

必勝散 治男婦血妄流溢,或吐、或衄、或咳。

小薊 人參 蒲黃 當歸 熟地 川芎 烏梅(各一兩)

每服六錢,水煎服。

發灰散 治內崩吐血。

亂髮(燒灰,即血餘也)

上每服二錢,醋湯下。

棕灰散 治同前。

亂棕(燒灰存性)

上每服二錢。

二合灰散 因啖辛熱,嘔吐出血。

紅棗(和核燒灰存性) 百藥煎(煅,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龍膠 治大人小兒吐血。

阿膠(炒) 蛤粉(各一兩) 辰砂(少許)

上為末,藕節搗汁和蜜調下。

龍肝膏 治吐血不止。

伏龍肝(一兩) 生地汁 麥冬汁 小薊汁 藕汁(各三合) 薑汁(一合)

入蜜半匙,慢火熬成膏,每服一匙。

赤茯苓湯 治大怒傷肝,氣逆於胸吐血。

赤茯苓 人參 桔梗 陳皮(各三錢) 麥冬 白芍 檳榔(各一錢五分)

加姜三片,分二服,水煎。

涼血抑火湯 治吐血、衄血,初起氣盛上逆,不能下降歸經。

當歸 赤芍(各二錢) 大黃(三錢) 黃芩 黃連 丹皮 生地 川芎(各一錢五分) 燈心(三十莖)

臨服加藕汁半杯。

茜根散 治吐血、衄血、錯經妄行。

茜根 阿膠(各二錢,蛤粉炒) 側柏葉(一錢) 生地 甘草 黃芩(各一錢五分)

加童便半杯煎,沖服。

保真神應丸 治男婦吐血,咳嗽氣喘,痰涎壅盛,骨蒸潮熱,面色萎黃,日晡面赤,睡臥不寧,服之神效。

遼五味(揀淨,一斤) 杜仲(薑汁炒) 阿膠 白朮(各二兩) 貝母 茯苓 花椒目 荷葉(各四兩) 大生地(四兩,用柏子仁、砂仁三錢入內同煮,去二仁不用)

上為末,以黑棗肉同地黃汁搗為丸。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下。

急濟飲 治吐血如泉之甚,一服立止。

小薊(搗汁) 童便 京墨汁 藕汁 沉香(磨,一錢)

上作二次緩緩呷下。

奇方 治肺損嗽血、吐血。

生地(四兩,取汁) 鹿角膠(一兩,炒,為末)

上以地黃汁拌和,每服三錢,童便加薑汁少許調下。

生韭飲 治諸血上行。

韭菜取汁,用薑汁、童便磨鬱金飲之,其血自清,如無鬱金,以山茶花代之。

澄按:食鬱久則胃脘有瘀血作痛。此方大能開提氣血。

乾薑散 治吐血不止。

薑炭為末,童便調服。

大黃末 治吐血。

大黃末(一錢) 生地黃汁(一合)

水半鍾,煎四五沸服。

陳墨 治吐血。

好京墨(煨,去膠氣)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白湯化阿膠,清水調下。

四生丸 治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

生荷葉 生艾葉 生柏葉 生地黃(各等份)

上研爛,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九仙驅紅散 治一切血。

連錢草(五錢) 當歸 黃連 條芩 蒲黃 生地 槐花 梔子(以上各一錢,俱酒炒)

上部加藕節一錢五分,下部加地榆一錢五分。

蘿藦散 治吐血虛損。

蘿藦 地骨皮 柏子仁 五味子(各三兩)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下。

咯血方

七珍散 治久病咯血成勞等症。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山藥 黃粟米 黃耆(各一兩)

論曰:此純是氣藥,今以治血者,以久病傷脾肺,雖用血藥,恐滋潤之品,益足損脾,脾為金母,故只以脾為重也。虛則補其母,且培其土,能不作瀉,縱咯血甚,尚可調治。若滋陰藥多,病雖似減,一旦食少作瀉,則不可知矣。故血症必用脾肺藥收功,亦一定之法也。

聖餅子 治咯血等症。

青黛(一兩) 杏仁(四十九粒,去皮尖)

以黃耆煎湯,炒如褐色,二味研作餅子,入柿餅內,濕紙包煨,連柿餅研細,米湯服下。

荷葉散 治咯血,用此方最良。

荷葉(不拘多少,焙乾為末)

上米飲或白湯送下。

思袍散 治咯血、吐血、唾血,及煩躁咳嗽。

生蒲黃 乾荷葉 茅根(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三錢,濃煎桑白皮湯,食後溫服。

羅用蒲黃、荷葉二味。

丹溪方 治咯血。

桑白皮(一錢五分) 半夏(炒) 知母 貝母 茯苓 生地 陳皮(各一錢) 阿膠(炒) 甘草 杏仁(炒,各五分) 梔子 桔梗 柳桂(二分,入此以治上焦)

上用薑、蔥、白水煎服。

又方 治咯血、衄血。

白芍藥(一兩) 犀角(二錢五分)

上為末,新汲水調服一錢,血止為限。

白及散 治咯血。

白及(一兩) 藕節(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下。

地黃散 治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及諸熱煩躁。

茜草根(四錢) 大豆子 黃藥子 甘草(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下。加人參二兩,治痰嗽有血。

方見各門

天王補心丹

四物湯

四君子湯 (俱見秦越人治法。)

二陰煎(見張景岳治法。)

桃仁湯(見下集積瘀。)

防風通聖散(見下集風熱。)

唾血方

七傷散 治勞嗽咳唾血。

黃藥子 白藥子(各一兩) 赤芍(七錢五分) 知母 玄胡索(各五錢) 鬱金 當歸 山藥 乳香 血竭(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湯下。一法,紅花、當歸煎湯下。

澄按:《本草》云:黃、白藥子,治肺熱有功。

千金方 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生薑汁 杏仁(各二升) 蜜糖 豬膏(二合) 糖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和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每服杏仁一枚,日夜服六七次,漸加。

阿膠散 治肺燥咳嗽不已及唾血。

阿膠(炒) 白及(各二錢) 天冬 北五味 人參 生地 茯苓(各一錢)

上以白及為細末,余藥用水一鍾半,入蜜二匙,秫米百粒,生薑五片同煎,入白及末調,食後溫服。

茅根湯 治唾血。

白茅根一味,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絞汁飲之。

百部丸 治諸咳不得氣息,唾血。

百部(二兩) 升麻(五錢) 桂心 五味子 甘草 紫菀 乾薑(各一兩)

上七味,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次,知為度。忌生蔥、海藻、菘菜。

款冬散 治肺偏損,胸中虛;肺偏痛,唾血氣咳。

款冬花 當歸(各六分) 桂心 川芎 五味子 附子(炮,各七分) 細辛 貝母(各四分) 乾薑 生地(各八分) 白朮 炙甘草 杏仁(去皮,各五分) 紫菀(三分)

上為末,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澄按:唾血、咳血屬寒者少。今此二方,用薑、桂、附熱劑,蓋為腎足少陰脈是動病咳、唾血者設也。用者審之。

麥門冬湯 治病後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脹滿,上氣喘急,五心煩熱而渴。

天冬 麥冬 桑白皮(各七分) 紫菀茸 貝母(各六分) 桔梗 甘草(各五分) 淡竹葉 生地(各一錢) 五味子(九粒)

水一鍾半,棗一枚,煎服。

方見各門

六味地黃湯(見前血證。)

四物湯(見秦越人治法。)

四陰煎

一陰煎(見張景岳治法。)

天門冬飲(見前血證。)

貝母丸

紫菀散(見咳嗽。)

補中益氣湯(見李東垣治法。)

六味地黃丸(見秦越人治法。)

枳朮丸(見下集食積。)

黃耆散(見嗽血。)

咳血方

《統旨》方

香附(童便浸) 青黛 梔子(炒) 杏仁(童便浸,去皮尖,炒) 海粉 瓜蔞仁 訶子 馬兜鈴

為細末,入白硼砂少許,煉蜜少加薑汁為丸,噙化一丸,白湯下。

天一丸 此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劑也。與前方相兼服,治陰虛火動咳血等症甚效。

生地 丹皮 黃柏(童便浸) 知母(童便浸) 拘杞子 五味子 麥冬 獲苓 牛膝

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白湯下八九十丸。

鹿黃丸 治酒色過度,飢飽失時,吐血、咳血、痰血神效。

枇杷葉 款冬花 紫菀 杏仁 木通 鹿茸 桑白皮(各一兩) 大黃(五錢)

為末,煉蜜丸,臨臥含化。

咳血方

青黛 瓜蔞仁 訶子 海石 山梔

上為末,薑汁蜜調為丸。嗽甚加杏仁。

雞子湯 治咳逆唾膿血。

雞子(一個) 甘草(炙) 大黃 黃芩(各二分) 甘遂(一分)

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內雞子攪令調,盡飲之良。忌海藻、菘菜。

神傳膏 治癆瘵吐血損肺及血妄行。

用翦草一斤。婺、臺二州皆有,惟婺州可用,狀如茜草,又如細辛。每用一斤,淨洗為末,加入生蜜一斤,和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鐵。九蒸九曝,日一蒸曝。病人五更起,東坐不得語,用匙挑藥如粥服,每服四匙,良久用稀粟米粥壓之。藥冷飲服,粥亦不可太熱。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損肺咯血,只一服愈。尋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神驗。

醍醐膏 治一切咳血肺疾。

用好牛酥五個,熔三遍,取出醍醐,含服一合即瘥。

方見各門

一陰煎

四陰煎(見張景岳治法。)

六味地黃湯(見前血證。)

麥門冬湯(見唾血)

天門冬丸(見前血證。)

貝母丸(見咳嗽。)

金沸草散(見下集風熱。)

補肺湯(見嗽血。)

滋陰保肺湯(見嗽血。)

補中益氣湯(見李東垣治法。)

《局方》枳朮丸(見下集食積。)

六味地黃丸(見秦越人治法。)

新寧膏(見咳嗽。)

嗽血方

補肺湯 治勞嗽血。

人參 黃耆 五味子 紫菀(各七分) 熟地 桑白皮(各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入蜜少許,食遠溫服。

滋陰保肺湯

黃柏 知母 天冬(一錢二分) 當歸(一錢五分) 白芍 生地 橘紅 紫菀 桑白皮(炒,各八分) 大粉草(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阿膠(一錢二分,蛤粉炒)

水煎,溫服。

人參黃耆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中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臟血。

人參 秦艽 茯苓(各二兩) 知母(二錢五分) 桔梗(一兩) 桑白皮 半夏(各一兩五錢) 紫菀 柴胡(各二兩五錢) 黃耆(三兩五錢) 鱉甲(去裙,酥炙,二兩)

人參蛤蚧散 治二三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吐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氣,酥炙黃色) 杏仁(去皮尖,五兩) 甘草(炙) 人參 茯苓 貝母 知母(各三兩) 桑白皮(二兩)

上為細末,每日如茶點服,神效。

海藏云:蛤蚧補肺勞虛嗽,治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則成瘡,故嗽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用蛤蚧、阿膠、羚羊角各一兩,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煮至半升,去渣,臨臥為溫細細呷之。其渣候服盡再槌,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病人久病不喜水,當減水。

澄按:蛤蚧鳴時,聲聞數里,補中有通,善保肺氣,久嗽不愈者宜之。

續斷散 治骨蒸癆熱,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喘嗽氣急,身疼盜汗,咳嗽吐膿血。

續斷 紫菀 桔梗 竹茹 五味子(各三錢) 生地 桑白皮(各五兩) 甘草(二兩,炙) 赤小豆(半升)

每服五七錢,入小麥五十粒,水煎,日三服。

經驗方 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

鮮桑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淨刮去上黃皮)

上銼細為末,糯米四兩,焙乾同搗末,每服一二錢,米飲下。

款花補肺湯

人參 麥冬(各一錢二分) 五味子(十五粒) 紫菀 款冬花 桑白皮(各一錢,炒) 當歸(一錢五分) 白芍 茯苓 貝母 橘紅(各八分) 甘草(五分)

寧嗽湯

五味子(十五粒) 茯苓(一錢) 桑白皮(一錢二分) 陳皮 知母 川芎(各一錢) 馬兜鈴(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二分) 甘草(五分)

黃耆散 治嗽久、勞嗽,唾血。

黃耆(蜜炙) 糯米(炒) 阿膠(等份,炒)

上為末,米飲下。

五味黃耆散 治咳嗽咯血成勞,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五味子 人參 白芍 甘草(各五分) 黃耆 桔梗(各一錢五分) 熟地 麥冬(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溫服。

方見各門

金沸草散(見下集風熱。)

六味地黃丸(見秦越人治法。)

一陰煎

左歸飲

五陰煎

五福飲

大補元煎

右歸飲

右歸丸(俱見張景岳治法。)

理中湯(見下集寒門。)

理陰煎(見下集屢散。)

枳朮丸(見下集食積。)

丹溪保和丸(見下集食積。)

六味地黃湯(見前血證。)

益元散(見下集暑門)

八味地黃丸(見秦越人冶法。)

痰血方

丹溪方 治痰中血。

白朮(一錢五分) 貝母 白芍 桑白皮 桃仁(各一錢) 甘草(三分) 梔子(炒,一錢二分) 丹皮(一錢五分)

又方 治痰血。

橘紅 半夏 茯苓 貝母 丹皮 桃仁(各一錢) 黃連 甘草大青(各五分) 生薑(三片)

又方 治痰中血。

橘紅(二錢) 半夏 茯苓 枳殼 黃芩 桑皮(各一錢) 五味子(十五粒) 甘草(三分) 人參(五分)

或加青黛,水煎服。

劫勞散 治肺痿痰嗽,痰中有紅線,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飲食減少。

白芍(六兩) 黃耆 甘草 人參 當歸 半夏 茯苓 熟地 阿膠 五味子(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生薑二片,棗三枚,煎九分,無時溫服,日三次。陳日華云,有女及簪,病甚危,一歲之間藥無一效,得此方一服除根。

丹方 治盛夏吐紅痰,有一二聲嗽。

人參 防風(各五分) 白朮(一錢五分) 陳皮 茯苓(各一錢) 甘草(一分) 乾薑(三分) 桔梗(五分)

上煎二之一,入藕汁二大合,再煎,帶熱下三黃丸。

九味二陳湯 治中氣虧敗,動運失常,郁成痰飲,雜血而出。

人參(二錢) 白朮(一錢) 茯苓(八分) 炙甘草(五分) 陳皮 青皮(各一錢) 川芎(七分) 神麯(六分) 半夏(八分)

水煎,溫服。

保命散 治咯痰帶血出。

白朮(二錢) 貝母(一錢五分) 桔梗 青皮 梔子 甘草(各七分) 當歸(一錢二分) 白芍(八分) 丹皮 黃芩(各一錢) 桃仁(七分)

水煎,溫服。

保命人參散 治咯痰帶血而出。

人參 白朮(各三錢) 茯苓(一錢) 炙甘草(五分) 橘紅(八分) 枳殼 桔梗 半夏 五味子 桑皮(各七分) 黃芩(一錢)

方見各門

六君子湯(見痰。)

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見郁。)

金沸草散(見下集風熱。)

四物湯

四君子湯

六味地黃丸(見秦越人治法。)

杏仁湯(見咳嗽。)

青龍湯(見下集寒。)

六味地黃湯(見前血證。)

衄血方

犀角地黃湯治吐血、衄血等症。

生地(一兩五錢) 白芍(一兩) 丹皮 犀角(各二錢五分)

上四味,先用三味水煎去渣,入犀角汁熱服。

趙養葵曰:犀角地黃湯,乃衄血之的方。蓋犀水獸也,可以分水,可以通天。鼻衄之血,從任督而至巔頂入鼻,惟犀角能下入腎水,引地黃滋陰之品,由腎脈而上,故為對症。若陰虛火動,吐血與咳咯者,可借用成功。若陽虛勞嗽,及脾胃虛者,皆不宜。

止衄散 治飢困勞役,動其虛火,致衄不止等症。

黃耆(六錢) 阿膠 生地 白芍 赤苓(各三錢) 當歸(三錢)

上每服四錢。

榴花散 治衄不止,以此末吹入鼻即止。

百葉榴花(陰乾為末)

榴花之紅,可使入血;榴花之澀,可能止血。一夫當關,此藥近之。

黃芩芍藥湯 陰火載血上行,衄不止。

黃芩(酒炒) 芍藥 甘草(等份)

羅太無寸金散 治鼻衄不止。

黃藥子 土馬鬃(各五錢。土馬鬃,青苔之類,牆垣之上,背陰古牆上有。有足者) 生甘草(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未止再服,立瘥。

濟生麥冬飲

麥冬 生地(各等份)

每服一兩,水煎服。

茅花散 治衄。

茅花一大握,銼,水煎,飲之立止。

方見各門

地黃飲子(見前血證。)

蘇子降氣湯(見下集風熱。)

理中湯(見下集寒門。)

一陰煎

二陰煎

左歸飲

五陰煎

五福飲(俱見張景岳治法。)

六味地黃湯(見前血證。)

九竅出血方

黃金散

牛黃 鬱金

上二味等份為末。

血餘散

亂髮 皂角水

水洗淨,燒灰為末,每服二錢,茅根、車前草煎湯下。

大薊飲

大薊一握搗汁,以酒和服之。無生者,以乾者為末,冷水調下三錢。

耳衄方

六味地黃丸(見秦越人治法。)

外用龍骨末吹之。

逍遙散(見郁。)加龍膽草。

舌衄方

冰玉散 治牙疳牙痛,口瘡,齒舌衄。

生石膏(一兩) 月石(七錢) 冰片(三分) 殭蠶(一錢)

上為極細末,小磁瓶盛貯,敷之吹之。

冰白散 口舌糜爛。

人中白(二錢) 冰片(三分) 銅綠 杏仁(各一錢)

為細末,吹敷。

文蛤散 治舌衄。

五倍子 白膠香 牡丹皮(等份)

為末,敷患處。

蒲黃散

蒲黃炒焦為末,敷之。

槐花散

槐花為末,摻之。

發灰散(見前血症。)

發灰散米醋調,且敷患處。

妙香散(見遺精。)

肌衄方

河間定命散 治膽受熱,血妄行肌衄。

硃砂 寒水石 麝香

上為末,用五分,新汲水調下。

方見各門

冰白散

發灰散(俱見前)

大全竹茹湯

黃耆建中湯(見張仲景治法。)

辰砂妙香散(見遺精。)

四神散(見下血。)

十全大補湯(見秦越人治法。)

齒衄方

方見各門

石刻安腎丸(見膝冷。)

《局方》安腎丸(見喘。)

八味丸(見張仲景治法。)

清胃散(見積熱。)

六味地黃湯(見前血證。)

消風散(見下集風熱。)

養正丹(見前血證。)

抽薪飲

清胃飲(俱見下集積熱。)

玉女煎(見下集暑。)

左歸飲(見張景岳治法。)

溺血方

四神湯 治血出不止,更治婦人產後血虛等症。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二錢) 炮姜(五分)

山鹿丸 治房室勞傷,小便出血。

山藥(一兩) 鹿角(五錢) 發灰(二錢)

上為末,苧根搗汁打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寄奴散 治大小便出血不止。

劉寄奴

上為末,清茶調服,立止。

柿灰散 治尿後有乾血。

乾柿餅(燒灰)三枚,陳米飲調下。

方見各門

人參固本丸 見泄瀉。

左歸飲 見張景岳治法。

人參丸(見怔忡。)

天王補心丹(見秦越人治法。)

妙香散(見遺精。)

秘元煎(見遺精。)

金櫻膏(見遺精。)

歸脾湯(見前血證。)

舉元煎(見張景岳治法。)

八味養榮湯見□□□□□

便血方

黃土湯 治先便後血,名曰遠血。

粉草 熟地 白朮 附子 阿膠 黃芩(各三兩) 灶中土(半升)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作三服。

赤豆當歸散 治先血後便,名曰近血。

赤小豆(五兩,浸令芽出,曬乾) 當歸(一兩)

為末,白湯調下二錢,日三服。

梅師云:治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發動,以赤小豆末,水調下方寸。

壽脾煎 治脾虛不能攝血。凡憂思、鬱怒、積勞及誤用攻伐等藥,犯損脾陰,以致中氣虧陷,神魂不寧,大便脫血不止,及婦人無火崩淋等症。

白朮(二三錢) 當歸 山藥(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棗仁(一錢五分) 遠志(三五分) 乾薑(一二錢) 蓮肉(二十粒,炒) 人參(隨宜)

—加烏梅,一加醋炒文蛤。

養中湯 治中氣虛寒。

人參(二三錢) 山藥(二錢) 扁豆(三錢) 甘草(一錢) 茯苓(二錢) 乾薑(三錢)

氣滯加陳皮。虛餒加熟地。

玉關丸 治腸風血脫,崩漏帶濁不固。

白麵(炒熟,四兩) 枯礬(二兩) 文蛤(醋炒黑,二兩) 北五味(一兩,炒) 訶子(二兩五錢,生半炒)

上為末,用熟湯和丸梧桐子大。以溫補脾腎等症隨症加減,煎湯送下,或人參湯亦可。如血熱妄行者,以涼藥送下。

勝金丸 治腸風下血,溺血不止,及臟毒便血。

百藥煎(三兩,生用一兩,炒焦一兩,燒存性一兩)

上為末,飯為丸或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或參湯下。

香梅丸 腸風下血,服之立止。

烏梅肉 白芷 百藥煎(燒存性,等份)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

—方用卷柏、棕灰、地榆、黃耆為末,米飲下。

方見各門

理中湯(見下集寒。)

歸脾湯(見前血證。)

十全大補湯(見秦越人治法。)

補中益氣湯(見李東垣治法。)

化肝煎(見郁。)

舉元煎(見張景岳治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