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痘科辨要

卷十 方選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初發三日用方

升麻葛根湯 初熱發解痘疹之良方。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

上四味。水煎服。

和解湯 發始三日前後用之。

升麻 芍藥 葛根 人參 川芎 防風 羌活 甘草

上八味。生薑水煎服。

加減升麻湯 無論痘與非痘。嬰兒身熱。先宜與之。

升麻 乾葛 芍藥 甘草 前胡 紫蘇 當歸 連翹 桔梗

上九味。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取微汗。

敗毒和中散 治發汗之後。身熱不退而煩躁者。

連翹 牛蒡 黃連(酒炒) 枳殼 防風 荊芥 桔梗 紫草 蟬蛻 川芎 前胡 木通 升麻 甘草 麥門冬

上十五味。水煎。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

導赤散 治初發為痘未明而驚搐者。

木通 生地黃 防風 薄荷

上四味。燈心引煎服。加辰砂末可。或加蟬蛻牛蒡子。

清解散 治毒氣壅盛於內。不能驟發於外。驚搐者。

防風 荊芥 蟬蛻 桔梗 川芎 前胡 葛根 升麻 甘草 黃芩 黃連(共酒炒) 紫蘇 木通 牛蒡子 連翹 山楂肉

上十六味。姜三片。同煎溫服。

溫中益氣湯 治血氣虛弱。痘瘡難發出而驚搐者。

人參 白朮 黃耆(生) 當歸 茯苓 甘草(炙) 川芎 白芷 防風 木香 官桂 山楂肉

上十二味。生薑一片。大棗一枚同煎服。

疏肝透毒散 治平素肝氣盛臨痘驚搐不止者。

殭蠶 蟬蛻 薄荷 鉤藤 青皮 木通 前胡 山楂 羌活 荊芥

上十味。加燈草一分。姜二片。水煎服。按氣血虛汗多者不用。

羌活散郁湯 治實熱擁盛郁遏不得達表者。

防風 羌活 白芷 荊芥 桔梗 川芎 地骨皮 連翹 甘草 紫草根 大腹皮 鼠黏子

上十二味。水一鍾。燈心十根。煎六分溫服。

麻黃解表湯 治皮膚粗厚。腠理閉密。及外感風寒。不易出者。

麻黃 升麻 羌活 葛根 防風 荊芥 蟬蛻 大力子 桔梗 甘草

上十味。水煎入燒人糞同服。

加味升麻葛根湯 此方傷寒之劑。痘疹服之發汗亦無妨。

白粉葛 升麻 芍藥 川芎 甘草 山楂肉 牛蒡子 桔梗 防風 蘇葉

上十味。姜三片。同煎服取汗。

加味參蘇飲 治虛弱之童。為痘未明而發熱者。

人參(一二日代沙參) 蘇葉 川芎 桔梗 前胡 陳皮 甘草 白茯苓 粉葛 半夏 牛蒡子 山楂子

上十二味。姜三片。同煎取汗。

惺惺散 發熱疑似之間。辨認未真。先以此湯探之。

人參(一二日代沙參) 白朮 茯苓 天花粉 桔梗 細辛(少) 甘草 薄荷

上八味。水一鍾。姜三片煎服。

加減益氣湯 治一發熱頭溫足冷。不渴便溏。面色㿠白。嘔食不化者。

黃耆 人參(一日代沙參) 甘草 當歸 川芎(五日後宜去之) 白朮 陳皮 升麻(酒洗) 桔梗

上九味。姜一片。水煎服取暖。

見點三日虛痘用方

參耆飲 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嫩。面色㿠白。飲食少進。睡臥寧靜而不振者。已出未出皆治之。

人參(一錢) 黃耆(二錢) 甘草(五分初發生出定炒)

上三味。用水一鍾。姜一片。煎四分服。未見點前。加紫蘇防風白芷。已見點後。加川芎桔梗。

固陽散火湯 治瘡色嬌豔皮薄者。

人參 黃耆 歸尾 升麻 葛根 連翹 防風 生地 木通 荊芥 甘草

上十一味。水煎若色白皮薄者。去荊芥生地。加茯苓白朮。

人參歸耆湯 治痘頂不起血不紅活者。

黃耆 人參 甘草 當歸 川芎 官桂 山楂 紅花 白朮

上九味。姜一片。水煎服。如氣滯者。少加木香。

人參調中湯 見苗已定。而吐瀉不止。宜用此湯。兼與豆蔻。

人參 黃耆 白朮 甘草 木香 白芍 陳皮

上七味。加棗水煎服。

錢氏白朮散 治因吐瀉。脾胃虛而出不快者。

人參 白朮 茯苓 木香 藿香 乾葛 甘草

上七味。水煎溫服。

補中益氣湯 治氣虛出不快者。

黃耆 人參 白朮 當歸 柴胡 升麻 陳皮 甘草

上八味。姜一片。同煎服。一方加官桂。

見點三日清火用方

清熱解毒湯 治痘苗乾紅色滯。壯熱煩躁者。

荊芥 紅花 蟬蛻 木通 牛蒡 丹皮 青皮 生地 山楂 滑石 前胡 地丁 黃連

上十三味。加燈心水煎服。

清地退火散 火里苗痘。宜用此湯。(火里苗痘詳於論中)

地骨皮 地膚子 柴胡 葛根 蟬蛻 牛蒡子 紫草根 連翹 當歸 木通

上十味。加姜水煎服。或加犀角汁。

十神解毒湯 治身壯熱。腮紅臉赤。毛焦枯。已出未出。肉色與瘡色無異。血熱甚者。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紅花 牡丹皮 連翹 桔梗 赤芍藥 木通 大腹皮

上十味。用燈心十四根水煎服。

導赤散 治內攻心神不清者。

木通 生地 甘草(各等分) 淡竹葉(三十葉)

上四味。水煎服。一方有麥門冬。

辰砂導赤散 譫語狂言。見鬼神。熱毒亂心神者。

人參 白茯苓 黃連 山梔仁 石菖蒲 木通 麥門冬 辰砂(別研) 牛黃(別研)

上七味。燈心引。水煎。入竹瀝調辰砂牛黃。

清涼攻毒飲 治痘瘡大熱如火。紫豔深紅。煩渴顛狂者。

石膏(三錢至一兩) 黃連(一錢至三錢) 大黃(三錢至六錢) 木通 紅花 荊芥(各四兩) 牛蒡子(一錢五分) 犀角(磨汁三分) 生地黃(三錢至一兩) 丹皮(一錢) 青皮(七分) 地丁(一錢)

上十二味。加燈心一分。水煎服。

涼血攻毒飲 治毒火內伏。煩渴躁亂。身體反涼。痘紫滯礬紅。徹夜無眠者。

大黃(二錢) 荊芥(五分) 木通(四分) 牛蒡子 丹皮 紫草(各一錢) 赤芍(八分) 葛根(七分) 蟬蛻(四分) 青皮(七分) 紅花(四分) 生地(四錢)

共十二味。加燈心一分。煎服。如失血甚者。大黃為君。加桃仁。每劑和大桑蟲汁。日服二大劑。

四順清涼飲 治裡熱大便秘者。

當歸 白芍 大黃 甘草

上四味。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服。

玄參升麻湯 治初發夾斑丹疹出者。

玄參 升麻 甘草 防風 荊芥 大力子(各六分)

上六味。水煎服。如夾麻疹者。加桔梗酒炒芩連各六分。令疹先退。痘瘡自發。

瀉黃納穀散 治痘邪熱犯胃。唇口燥裂膩渴。甚至舌起芒刺。嘴黑如煤。漿後猶壯熱而不思食。胃爛發斑症。

石膏 黃連 生地 丹皮 木通 炙甘草 生甘草 牛蒡子 山楂 荊芥

上十味。重者加大黃。外加燈心。水煎。

清補用方

九味神功散 治初出稠密紅紫。或帶焦黑色者。

黃耆(生) 人參 赤芍 紫草根 生地黃 紅花 前胡 大力子(各等分) 甘草(生減半)

上九味。水煎服。熱甚者。去參耆加酒炒芩連。如有驚搐者。加蟬蛻。

托裡清補湯 治氣血虛弱兼毒壅者。

人參 生黃耆 當歸 川芎 厚朴 防風 桔梗 白芍 牛蒡 白芷 地丁 黃芩(酒炒) 甘草

共十三味。水煎溫服。

起脹三日虛痘用方

大保元湯 治頂陷根窠雖紅。而皮軟且薄。血有餘氣不足者。

黃耆(炒二錢) 人參(一錢五分) 甘草(炒一錢) 官桂(五分) 白朮(炒一錢) 川芎(一錢)

上六味。加薑棗。水煎服。氣滯者。加木香山楂。去肉桂。不食者。加人乳半鍾。

木香散 治療灰白。表虛內虛。泄瀉腹脹者。

桂心 青皮 木香 腹皮 人參 赤茯苓 前胡 訶子 半夏 丁子 甘草(各等分)

上十一味。每服五錢。姜三片。水一大鐘。煎六分服。

異功散 治痘表虛塌癢。內虛泄瀉。腹脹喘急。悶亂煩渴。寒戰咬牙。頭溫足冷者。

木香 肉桂 當歸 人參 白朮 陳皮 厚朴 丁子 茯苓 肉果(已上各七分) 熟附子 半夏(各五分)

上十二味。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一大鐘。煎六分溫服。

術苓調脾散 治脾氣虛弱。飲食不化泄瀉者。

白朮(炒) 白茯苓(各五分) 白芍(酒炒) 神麯 甘草(炙各五分) 白扁豆(姜浸去殼炒八分) 砂仁 炒香附子 製厚朴

上九味。煨姜三片。大棗一枚。同煎。或加人參。

益黃散 治脾胃虛寒者。

陳皮(一兩) 丁子(三錢) 青皮 甘草(炙) 訶子(半兩)

上五味。水一盞。煎六分。一方加木香三分。

四物湯 治氣至而血不榮者。

當歸 熟地 芍藥 川芎(各等分)

上共四味。加人參麥門冬。水煎溫服。

四君子湯 治血至而氣不充者。

人參 白朮 白茯苓(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四味。加黃耆肉桂川芎。生薑一片。棗肉一枚。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治氣血俱不足。(本方中合無價散用之無價散方見於後)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黃耆 肉桂

上十味。薑棗水煎服。

加味四聖散 治痘瘡已出五六日。不能長。不生膿。或癢塌者。

當歸 芍藥 黃耆 川芎(各五分) 白朮 茯苓 紫草 木通 防風(各三分) 糯米(一百粒)

上十味。水煎服。

獨參湯 治虛弱痘症四日後諸症不穩者。

人參(去蘆一兩) 生薑五片。棗五枚。水二鍾。煎八分。徐徐溫服。嬰兒乳母俱服。大人亦可服。

參附湯 治瘡痘五日後純陰無陽者。

人參(去蘆一兩) 真附子(制熟者一錢或二錢) 生薑(五片) 大棗(五枚)

上以水三鍾。慢火先煎熟附子。至一鍾半。加入人參余藥煎一鍾。去滓。頻頻溫服。

加減排膿湯 治血熱痘證。服藥後熱症悉退。內外和平。惟不易長大者。

當歸 川芎 白芍 陳皮 人參(初發有勃勃之勢以沙參易用亦可) 甘草 白芷 山楂 木通 桔梗

上十味。水一鍾半。黃豆二十一粒。筍嘴五個。煎服。六日後加糯米。

膽導法 此通大便秘結之良方也。

用大豬膽一枚。以鵝翎筒兩頭截。一頭入膽中。線牢扎定。吹令氣滿。納入穀道中。直待氣通取去。

起脹三日清火用方

涼膈散 治痘疹表裡俱熱。純陽無陰之證。(或黃連解毒湯合白虎湯服之亦可)

大黃 朴硝 甘草(各半錢) 連翹(一錢) 山梔 黃芩 薄荷(各二錢半) 淡竹葉(五片)

上八味。水一盞。煎八分。去滓。入蜜一匙和服。

黃連解毒湯 治心熱如灼煩渴躁悶者。

黃連 黃芩 黃柏 山梔(各等分)

上四味。煎服。一方有連翹。

白虎湯 治大渴引飲者。

知母 石膏 甘草 糯米

上四味。水煎。候米熟服。

三乙承氣湯 治實熱壅遏於陽明。而胃實大便秘結者。

大黃 芒硝 厚朴(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四味。水一盞。加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清毒活血湯 治痘色紅紫乾枯。或帶焦黑。毒盛而血凝不成膿者。

紫草根 當歸 前胡 牛蒡子 木通(各六分) 連翹 生地黃 生白芍 桔梗(各五分) 黃芩(酒炒) 黃連(各七分) 甘草(四分) 山楂肉(八分) 人參 生黃耆(八分)

上十五味。生薑一片。同煎。煩渴者。去參耆加麥門花粉。

竇氣散 治痘血至而氣不至。郛郭不長。或平或陷。不充肥者。

丹皮 荊芥 青皮 山楂 穿山甲 牛蒡子 木通 赤芍 殭蠶 蟬蛻

上十味。加蘆筍一株。臨服和大桑蟲汁。

起脹三日清補用方

清毒散 治痘不至期欲干收者。

生地黃 赤芍 連翹 金銀花 牛蒡子 當歸 丹皮 甘草

上八味。煎服。

參麥清補湯 氣血虛弱毒熾盛。瘡色淡白。虛火炎蒸。偏難任溫補。偏難任清涼者。此湯主之。

人參(八分) 麥門(一錢二分) 生黃耆(一錢) 白葛粉(一錢) 前胡 牛蒡子(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 紅花(酒洗三分) 芍藥(酒炒四分) 當歸(酒洗八分) 川芎(三分) 生芍藥(四分) 生地黃(酒洗三分) 桔梗(二分) 生甘草(三分) 山楂肉(五分)

上十六味。生薑一片。龍肉三個。同煎。遇此症者。頻頻服之。

灌漿三日補益用方

加減托裡湯 治實熱之證。過寒涼而變冰硬。或嘔瀉。或皮薄漿清。或塌陷無神。血色不活。瘙癢煩者。

黃耆 人參 肉桂 當歸 白芍 白芷 木香 陳皮 山藥 甘草

上十味。水一鍾半。糯米一撮。煎熟。臨服時。加人乳半杯。酒釀數匙同服。如痘色灰白平塌者。加熟附子三分。

參耆內托散 氣血虛損。或風邪穢毒沖觸。使瘡毒陷伏不出。或出而不勻快者。用此活血勻氣。調胃補虛。內托瘡毒。使之盡易收易靨。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厚朴 桔梗 白芍 白芷 官桂 木香 甘草

上十一味。水一鍾。糯米一錢。溫服。

千金內托散 治前症。

即參耆內托散方中去桔梗。加山楂子生薑龍眼肉三個同前。入好酒和服。以上二方。俱托裡發解之劑也。

回陽反本湯 治痘瘡氣血虛劇。皮薄漿清。錫皮灰白。虛惕寒戰者。

人參 黃耆 鹿茸(酒炙銼片用酒煎膏配藥) 當歸 川芎 肉桂 甘草 山楂 熟附子

上九味。外加大棗二枚。共水煎。

參歸鹿茸湯 托膿之妙劑。

鹿茸(酒塗炙去毛三錢) 綿嫩黃耆(蜜炙一錢五分) 當歸(酒洗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二分) 炙甘草(六分)

上五味。加生薑一片。好龍眼肉三個同煎。去滓。入好酒一盞溫服。兒若能飲酒。濃煎藥汁。與酒相半和服亦好。如困倦手足冷飲食少者。加木香三分。丁子官桂各五分。寒戰咬牙者。再加官桂三分製附子八分。泄瀉者。去當歸加曲炒白朮酒炒芍藥白茯苓各八分。木香丁桂各三分。別用參朮散止瀉。

回陽酒方 治虛寒八九日。色㿠白如水泡。頂陷根白癢塌。咬牙寒戰者。

鹿茸(酥炙) 大附子(去臍) 嫩黃耆(炒) 當歸(酒洗六分)

上四味。銼。好酒煎服。(煎方有訣)

建中湯 治八九日寒戰咬牙者。(按四五日後寒戰咬牙者用木香散異攻散治之如至八九日不止者以此湯大峻補之)

人參(二錢) 蜜炙黃耆(三錢) 白朮 當歸(各一錢五分) 川芎(八分) 大附子 制乾薑(炒帶黑色) 肉桂 炙甘草(各一錢) 丁子(五分)

上十味。生薑同煎服。如虛寒甚者。以參附大劑兼與。

收靨結痂用方

保嬰百補湯 治痘瘡九十日後。漿充足而無他症者。

當歸 芍藥 地黃 白朮 人參 茯苓 山藥 甘草

上八味。水一鍾。加棗二枚。煎服。(或九日午後無餘症者補中益氣湯合生脈散用之有訣)

小連翹飲 治九十日痂疤厚突無故者。(此乃補脾滲濕之藥中微加解毒之方也)

當歸 芍藥 白朮 茯苓 防風 連翹 荊芥 甘草(減半)

上八味。水煎服。氣虛者加人參。

溫表調中湯 痘至九十日。當靨不靨。身涼手足冷。唇舌淡白者。宜用此湯。

黃耆(蜜炙二錢)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官桂 川芎 當歸 炒乾姜(各一錢) 防風(八分) 白芷 丁子 熟附子(各五錢)

上十二味。生薑一片。同煎服。

五苓散 治飲水過多。致水漬脾胃而瘡不收者。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肉桂(各等分)

上五味。水煎服。

生脈散 此滋生精氣。培養真元。補心潤肺之良方。

人參(三錢) 麥冬(三錢) 五味子(十五粒)

上三味。水煎溫服。

黃芩加半夏湯 治初發二三日之內。熱毒未解而蛔厥者。

黃芩(一錢五分) 甘草(炙一錢) 白芍(六分) 半夏(二錢)

上四味。大棗二枚。生薑一錢。水煎服。如蛔厥作凶者。加烏梅川椒。

理中湯 治痘出五六日後。變虛寒而蛔厥者。

人參 白朮 乾薑(炒) 甘草(減半)

上四味。水煎服。如蛔蟲屬寒者。加烏梅川椒黃連炒少許。若虛寒甚者。加熟附子三分。

汪氏解毒飲 十一二日發熱。當靨不靨。及痂落無托靨者。此湯主之。

當歸(酒洗) 芍藥 人參 山楂 黃耆(蜜炒) 荊芥 牛蒡子(炒研) 防風(各二分) 炙甘草(一分)

上九味。煎服。若陽症者。加黃連。或有餘熱。加黃芩連翹柴胡。若陰症者。加肉桂。

清神散火湯 收靨之後。毒從外解。反又驚搐者。此湯主之。

木通 麥冬 玄參 黃連 梔子仁 甘草

上六味。燈心引。水煎。研辰砂末調服。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自利者。加人參。

犀角解毒湯 治十日後。壯熱不結痂。雖結不實。狀如蠟滓不幹者。

生地黃 牡丹皮 犀角梢 芍藥(各一錢) 五味子(七粒) 連翹 牛蒡子(炒) 玄參 甘草(各三分) 人參(一錢二分)

上十味。水一鍾半。煎六分或三分。不拘時服。

大連翹飲 治十二日後。發熱壯盛。胸腹手足頭面俱熱。大便秘澀。餘毒太盛者。

連翹 牛蒡子 柴胡 赤芍 防風(各八錢) 木通 當歸 荊芥 車前子 滑石 黃芩(酒炒) 山梔(酒炒) 甘草 蟬蛻(各五分)

上十四味。生薑一片。同煎服。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一錢。

忍冬解毒湯 痘痂初褪。大局無慮。疤少榮潤。熱欠清和。防餘毒竊發。此湯主之。

金銀花 土貝母 甘菊 荊芥 牛蒡子 紅花 甘草 木通 連翹 地丁

上十味。外加胡桃煎服。若大便秘者。兼與四順清涼丸。

羚羊角飲 治餘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淚俱多。紅赤腫痛者。

羚羊角(磑研) 黃芩 黃耆(生) 草決明 車前子 升麻 防風 大黃 芒硝

上九味。水煎。

涼肝明目散 治痘後羞明者。

當歸 龍膽 川芎 蜜蒙花 柴胡 防風 黃連(酒製)

上七味。各等分。雄豬肝煮湯煎服。一方加蟬蛻。

清胃瀉火湯 治口疳者。

連翹 桔梗 黃連 梔子 黃芩 玄參 升麻 生地 薄荷 甘草 葛根

上十一味。水煎服。或加犀角石膏。若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

甘露飲 治虛弱口疳者。

麥冬 天花粉 天門 茵陳 生地 熟地 枳殼 枇杷葉 石斛 黃芩 甘草

上十一味。水煎服。(若欲作走馬疳者宜清涼攻毒飲)

當歸桂枝湯 治痘後手足忽然拘攣。不能屈伸運轉者。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川芎 甘草 桂枝 黃耆 蒼朮(制) 黃柏(酒炒)

上八味。水煎服。如感寒骨節痛。加羌活防風。如氣少。加川烏。引經再加人參。

五加皮湯 治痘收之後。或面目虛浮。四肢腫滿者。

五加皮 蒼朮 桔梗 木通 防風 桑白皮 姜皮 豬苓 澤瀉

上九味。水煎服。

厚朴湯 治腹脹如鼓。目胞微腫者。

厚朴 陳皮 蒼朮 大腹皮 白茯苓 豬苓 木香

上七味。水煎服。傷於水濕者。加澤瀉滑石車前子。傷於食物者。加神麯山楂三稜莪朮枳實。喘者。加葶藶杏仁。虛腫者。萊菔丸治之。(方見於後)

四苓散 治痘中過服飲水。而痂後腫滿者。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各等分)

上四味。加燈心滑石水煎。

黃氏湯 治痘收之後。衛弱而汗出者。

人參 黃耆 黃連(炒) 甘草 桂枝

上五味。水煎服。

當歸湯 睡中汗出。寤則乾者。此湯主之。

黃耆 當歸 生地 麥門 白芍(炒) 甘草(炙)

上六味。用麩麥為引。豬心以竹刀批開。煮湯溫服。

導赤解毒湯 痘後昏昏喜睡。連日不醒。口中喃喃自語。或睡而復醒。形如醉人妄語者。此方主之。

茯神 木通 生地 麥門 山梔仁 人參 石菖蒲 甘草節

上燈心引。九味水煎。

化斑湯 治麻疹色紅。及痘後斑丹者。

人參 知母 石膏 牛蒡子 連翹 升麻 地骨皮 淡竹葉 甘草 糯米

上十味。煎服。一方加玄參地黃。

小柴胡加地黃湯 治赤火丹瘤。其毒紅腫作痛者。

柴胡 人參 黃芩(各三錢) 甘草(炙二錢) 生地黃 半夏(各二兩)

上六味。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又治痘癰。

玄參化毒湯 治痘後赤火丹瘤者。

玄參 歸尾(酒洗) 紅花 連翹 石膏 赤芍 地骨皮 防風 荊芥 木通(各等分)

上十味。加淡竹葉水煎服。

女子出痘用方

瀉肝散 治女子出痘。發熱之時。經水適斷。憎寒壯熱。神識不清。熱欲入血室者。

羌活(六分) 當歸(一錢) 山梔 龍膽(各五分) 川芎 防風(各八分) 大黃(蒸三遍六分)

上七味。煎服。一方有木通柴胡黃芩無大黃。若從發始大便秘者。宜四順清涼飲。

涼血四物湯 初發熱之時。經水非期適來者。宜急用之。止血發解痘瘡。

芍藥 當歸 生地 黃芩 紅花(酒洗) 黃連(酒炒) 連翹 牛蒡子(炒) 甘草

上九味。水煎服。

柴胡四物湯 治初熱經水方斷。而血分空虛。邪毒乘虛侵衝脈者。

柴胡 人參 黃芩 當歸 川芎 生地 白芍 地骨 麥門 知母 淡竹葉

上十一味。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當歸養心湯 治女子出痘。經水忽行。暴音不語者。

人參 當歸 麥門 甘草 升麻 生地黃(各等分)

上六味。加燈心。水煎服。

涼血解毒湯 治女子出痘。經水非期。當發熱時而至者。

當歸(一錢二分) 白芷(五分) 升麻(四分) 紫草(一錢五分) 紅花(一錢) 赤芍(一錢) 桔梗(八分) 連翹(一錢) 燈心(二十根)

上九味。水煎。重身者禁之。

調元內托散 痘起發泡漿之時。月事大來。瘡當起不起。漿當灌不灌。頂平形塌。或白或黑陷者。急宜以此方治之。

黃耆 人參 當歸 桂枝 木香 青皮 赤芍 大力子 川芎

上九味。水煎服。如虛者。加熟附子。

安胎如聖散 孕婦出痘。最要安胎。此湯主之。

條芩 白朮 歸身 連翹 砂仁(炒研) 枳殼 甘草 大腹皮 陳皮 桑樹上羊兒藤

上十味。水煎服。

安胎飲 初熱既退。諸證平準者。此湯主之。

好人參 白朮 黃芩 熟地 川芎 當歸 芍藥 砂仁 紫蘇 陳皮 甘草

上十一味。薑棗共水煎服。

安胎飲 治痘出定後。無餘證者。

人參 陳皮 大腹皮 白茯苓 砂仁 白芍藥 紫蘇 香附子 甘草

上九味。外加糯米煎服。如有汗去紫蘇。加生黃耆。胎漏者。加阿膠百草霜番紅花。

雜方

敗毒散 初發疑似之間。用之無妨。

前胡 柴胡 獨活 天麻 地骨皮 薄荷 甘草

上七味。生薑水煎服。

桂枝葛根湯 治感風寒表實無汗者。

葛根 桂枝 赤芍 升麻 防風 甘草(各一錢)

上加生薑三片。淡豆豉一錢煎服。寒月加麻黃。

參連湯 治發熱疑似之際。發驚搐者。

沙參(二分) 黃連(五分)

上二味。以沸湯煮散與本方交與之。

荊防敗毒散 發熱為痘未真。先用此湯探之。

防風 荊芥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薄荷 人參 桔梗 枳殼 川芎 茯苓 甘草

上十三味。生薑水煎服。

羌活湯 治痘瘡兼肝熱者。

羌活 川芎 防風 山梔 龍膽 當歸(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七味。加薄荷淡竹葉煎。

連翹升麻湯 治身熱如火。瘡勢稠密者。

連翹(一錢) 升麻 葛根 桔梗 甘草(各七分) 白芍(五分) 薄荷(少) 大力子(一錢) 木通(八分)

上九味。加淡竹葉燈心煎服。

甘桔湯 治痘瘡首尾咽喉痛者。

甘草(二錢) 桔梗(一錢)

加黃炒大力子一錢。水煎。於本方之間兼服之。

利咽解毒湯 治前證。

山豆根 麥冬(各一錢) 玄參 桔梗(各七分) 大力子 防風 甘草(各五分)

上七味。生薑水煎服。

涼膈攻毒散 治熱毒壅於上焦。胸膈煩悶壯熱者。

大黃 黃連 石膏 荊芥 地丁 玄參 當歸 甘草(各等分)

上八味。水煎服。

涼膈散 治上膈積熱。口舌生瘡煩渴者。

大黃 朴硝 甘草(各等分) 連翹(一錢) 梔子 黃芩 薄荷(各二錢半) 淡竹葉(五片)

上八味。水煎。入蜜溫服。

堅腸湯 治痘中間泄瀉不止者。

黃耆(炙) 白朮(炒黃各一錢) 山楂(七分) 川芎(二分) 陳皮(留白三分) 升麻(酒炒三分) 肉果(麵裹煨去油一錢)

上牙棗三枚。煎服。

一方 治鐵殼空痘 有一等當七八日間。充實飽滿挨摸不破者。不可認作好痘。以致後悔。宜用酒煮麻黃一錢。生附子一分。再加托裡之藥未變。令成爛痘。如此則屬可治。否則乾枯牢封如鐵石。必死。

保元神聖湯 治痘六七八九日漿不充滿。或水泡吸肉連皮不起者。

人參(三錢) 黃連(蜜炙三錢) 當歸(去尾酒洗三錢) 肉桂(五分鹽酒炒) 真殭蠶(去絲嘴炒二錢) 防風(一錢) 甘草(五分) 薄荷(五分) 丁子(五分。如寒戰) 木香(五分。無寒戰咬牙不加)

上八味。水一鍾半。加糯米三十粒。燈草一十根。蓮心二十枚。煎至一二小盞。不拘時服。如痘灰白咬牙者。加童便煮過附子一二片。

加味連翹飲 即於小連翹飲中。加木通黃芩酒炒大力子炒蟬蛻各等分。

當歸連翹飲 治痘後牙齦腐爛。口臭沖人者。

當歸 川芎 連翹 生地 防風 荊芥 白芷 羌活 黃芩 山梔 枳殼 甘草(各等分) 細辛(少)

上十三味。水煎服。或加石膏大黃犀角汁。

清上防風湯 治遍身痘痂悉落。而頭面痂痕陷入肉中。日久不脫。或目翳半退。未全愈者。

防風 荊芥 連翹 黃連 黃芩 薄荷 芎藭 白芷 桔梗 山梔仁 枳殼 甘草

上十二味。水煎。食後服。入竹瀝。或有目病者。加木賊石決明

黃連地黃湯 治痘後過三七日。大渴膈消者。

黃連 生地 花粉 五味子 當歸 人參 葛根 茯苓 麥門(去心) 甘草(各一錢)

上十味。加薑棗淡竹葉煎服。

水楊湯(萬氏心法) 治倒陷之良方。

水楊即忍冬藤也。春冬用枝。秋夏用枝葉。銼斷。用長流水一大釜煎六七沸。先將三分中一分置浴盆內。以手試不甚熱。亦不可太溫。先服宜用湯藥。然後浴洗。漸漸添湯。以痘起發光壯為度。不拘次數。

牛黃鎮驚丸 治小兒一切急驚風。身體壯熱。多睡驚悸。手足搐逆。痰涎不利。人事不醒之症。

天竺黃(真物甚難得) 膽星 白芍 青皮 黃芩 黃連 薄荷 桔梗 牛黃(近來和產物宜擇用) 檳榔 甘草 大黃 天麻 陳皮 防風(各等分)

上十五味。為末。煉蜜丸之。生薑汁下之。

抱龍丸 治痘驚。

天竺黃(一兩) 膽南星(二兩) 辰砂(三錢) 雄黃(三錢)

上四味。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燈心湯下之。

秘傳赤龍丹 治痘前後驚搐不醒。及梟毒之妙方。

人參 葛根 桔梗 茯苓 辰砂(各一兩) 龍腦(一錢五分) 菊銘石(酢浸燒末) 犀角 木香(各二錢二分) 玳瑁 丹麝香(各一錢二分) 金箔 銀箔(十二枚) 牛黃(二錢五分) 香附子(一錢二分)

上十六味。為細末。以白蜜煉合。或以薑汁和勻用之。

參朮散 泄而糞青白滑利。而痘色淡白者主之。

白朮(去蘆皮炒一兩) 人參 白茯苓(去皮) 炒甘草(去皮) 薏苡仁(炒熟揀淨) 家蓮子(去心炒) 真神麯(炒) 山楂肉(各五分) 肉豆蔻(麵裹煨熟去面切細用大紙包打去油四錢) 訶子(炒取用去核) 廣陳皮(洗淨去筋膜曬四錢) 木香(三錢) 砂仁(五分)

上十三味。為極細末。每用二錢。清米飲調。食前溫服。兒不肯服者。入稀粥內和服亦可也。

七味豆蔻丸 治虛滑泄瀉不止者。

木香 砂仁(各五錢) 赤石脂(煅過) 白礬(煅過各七錢) 訶子肉 龍骨 肉豆蔻(麵煨去油五錢半)

上七味。為末。麵糊丸。如粟米大。三歲者。五十丸。量大小如減。陳米湯送下。

辰砂益元散 治裡熱小便赤澀者。

滑石(飛過六錢) 甘草(淨末一錢) 辰砂(二錢)

上三味。和勻。冷水調下一二匙。(萬氏曰治痘熱毒火盛狂言引飲本方去辰砂加龍腦少許即龍腦益元散)

退火回生散(要訣一名回生丹) 治痘發之時。言語精神狂燥悶者。

滑石 辰砂(各一錢) 冰片(三釐)

上為細末。冷水調服一分。睡片時許。必轉紅活。如狂妄甚者。加牛黃末三分。(翁仲仁曰回生丹與本方治血熱枯澀)

潔古白花蛇散 治痘黑陷不起者。

白花蛇(二兩炙) 大丁子(三十粒)

上二味。共為末。每服二分半。熱酒下。有神功。熱毒者。忌用之。或以好酒一盞服。(訣曰龍眼肉五粒去核取肉投酒中一沸而服之最妙也。)

當歸丸 治初發四五日大便堅秘不通者。

當歸(半兩) 黃連(一錢半) 大黃(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 紫草根(三錢)

上五味。先以當歸紫草根熬成膏。以餘三味研為細末。以膏和為丸。如胡椒大。三歲以下兒十丸。七八歲兒二十丸。食前精米飲下。以利為度。

萊菔丸 痘後虛腫者。此丸主之。

萊菔(炒五錢別研) 厚朴(水煮曬乾二分) 白朮(炒一兩)

上三味。為末。浸湯為蒸餅。陳皮湯送下。

奪命五毒丹 治痘陷倒靨。幹不起者有神驗。

月魄(蟾蜍少許) 吐月華(牛黃二分) 銀紅(硃砂一錢) 男王(雄黃三分) 梅精(冰片二分)

上五味。用獖豬尾血為丸。如麻子大。薄荷湯下一丸。移時活動。(按火毒入里內攻心者用之其功如神)

一粒金丹 治氣血弱塌陷倒靨將死者。

膃肭臍(二) 雅片(三) 冰片(二) 麝香(一) 原蠶蛾(二)

上翁氏分量如此。(訣曰如小劑則各以分為定量大劑則各以錢為定量共為細末以糊丸之如梧桐子大以金箔成衣)

兔糞丸 治痘入眼或生翳障者。

兔糞(炒四兩) 石決明(煅一兩) 草決明 木賊(去節) 白芍 防風(各一錢) 當歸(五錢) 穀精草(二錢)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綠豆大。三五十丸。荊芥湯送下。

金不換 治走馬疳。

人中白(煅如法) 枯礬(各三錢) 五倍子 鹽梅(七個煅存性) 白褐(燒灰) 細辛 胡黃連(各一錢) 雄黃 銅綠(各五錢)

上九味。吹之。或和胭脂水塗之亦可。

無價散 治黑陷欲死者。

用無病小兒糞。陰乾於臘月。便將銀罐二個上下合定。鹽泥固封。火煅通紅。取出為末。蜜水調服一錢。一方加麝香片腦少許。

龍腦安神丸 治痘中昏悶譫妄良方。

大辰砂(一錢) 龍腦 牛黃(各五釐)

上三味。共研為細末。取獖豬心血小豬尾尖血和如綠豆大。每服用一丸。新汲水化下燈心湯亦可。

安神丸 治痘中昏悶心神不清者。

當歸身 黃連 麥門冬 白茯苓 甘草(各半兩) 硃砂(一兩) 龍腦(二分半)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獖豬心血搗勻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牛黃清心丸 治心熱神昏者。

牛黃(二分半) 辰砂(一錢半) 黃連(五錢半) 黃芩 山梔仁(各三錢) 鬱金(二錢)

共研細末。臘雪調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燈心湯送下。

四聖膏 七日內外有疔者點之。

珍珠(五分) 豌豆(燒灰) 發(灰各一錢) 雄黃(八分) 紫草根(一錢半) 冰片(三分)

上六味。共為細末。油胭脂調。剔破疔頭點之。(查本有吮去惡血之四字)

玉鎖匙 治咽喉腫痛。飲食不入者。

硼砂(一錢) 朴硝(五分) 殭蠶(一條) 片腦(五釐)

上四味。為細末。以竹管吹之。

滅瘢救苦散 爛痘如誤抓破者。用之傅貼最良。

密陀僧 滑石(各二分) 白芷(半兩)

上三味。細末。濕則乾摻之。干則好白蜜調傅。

白龍膏 治爛痘及抓破者。

用干牛糞久在風露中者。火煅成灰。取中心白者為末。薄絹囊裹於瘡上撲之。

綿蠒散 治爛瘡。又身及肢節疳蝕瘡膿水不幹者。蠒子不拘多少。將明礬末裝入滿火上燒。令汁乾枯。為末摻之。

天水散 治痘乾燥而痛者。

白滑石(四兩) 甘草(一兩)

共為細末。白湯調服。或用塗痘子甚佳。以蜜水調刷之。

敗草散 治爛痘及抓跛不成痂者。用此鋪攤佳。以多受風露之氣。故能解痘瘡毒。如急則蕎麥粉亦可。

一方 象牙屑為細末摻之。

又方 生赤豆為細末。加辰砂少許。如桃花色而摻最妙。

消蛔丸 治首尾蛔蟲之要方。

白朮(黃炒) 乾薑(黑炒) 甘草(生) 茯苓 烏梅(各一錢) 黃連(姜炒) 胡黃連 雷丸(各五分) 雄黃(少許)

上細末糊丸。如麻子大。計兒之大小與之。自五粒至十粒二十粒。一日兩三度。白湯送下。

辨麻疹首尾用法

升麻葛根湯(方見於痘門) 凡大人小兒先始發熱。不拘時服之。又檉河柳為細末。加一錢調服亦可。

瀉白消毒飲 先以升葛之味發透之。若發熱咳嗽甚者。宜此湯。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三錢) 牛蒡子(炒研) 荊芥穗 桔梗 甘草(各一錢) 浮萍(曬乾二錢)

上七味。為粗末。水煎服。如毒熱甚者。檉河柳一錢。

翁氏檉葉散(一名獨聖散)

檉河柳青茂時。採葉曬乾為末。每服一二錢。茅根煎湯調下。或加煎湯中和勻服之。亦可。

繆氏清揚飲子 治麻疹之主方。

麥冬(去心三錢) 西河柳(五分) 玄參(二錢) 鼠黏子(炒研) 葛根(各一錢五分) 知母(蜜炒) 蟬蛻 荊芥穗 薄荷(各一錢) 甘草(一錢) 竹葉(三十葉)

甚者加石膏五錢。冬米一撮。愈甚者。加黃芩黃柏黃連。

瀉白散 治發熱疹出咳嗽甚者。

桑白皮(一兩炙黃) 地骨皮(一兩) 甘草(半兩炒) 粳米(百粒)

上四味。水煎。加西河柳末。

化斑湯 治疹子已出。火熱不退色大紅者。

人參(舌赤色白胎乾燥者去之) 知母 石膏 甘草 連翹 升麻 牛蒡子 地骨 淡竹葉 糯米

上十味。水煎服。

消毒飲 治疹已出未出。胸膈黏痰。咽喉痛者。

大力子(二兩炒研) 甘草(炒半兩) 荊芥(二錢五分)

上三味。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 治面色青㿠白。疹子已出。色白榮血不足者。

人參(去蘆頭) 當歸 紅花 赤芍(桂水草) 甘草

上五味。水煎服。

繆氏竹葉石膏湯 疹現其色紫赤。而喘滿氣急者。早宜此湯。

石膏(自一錢至五錢) 知母(自一錢至二三錢) 竹葉(三十片或百片) 粳米 麥冬(自三錢至五錢) 加玄參薄荷(二錢) 西河柳(兩許)

上八味。水煎。一方加當歸五錢。

翁氏大青湯 治疹色大紅。或微紫而血熱。或疹出毒火甚者。

大青 玄參 生地 地骨皮 荊芥穗 石膏 知母 木通 甘草(各等分) 淡竹葉(十二枚)

上十味。水煎服。

大無比散 治疹已出。熱毒大甚。驚狂譫語引飲者。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 粉草(一兩) 辰砂(飛過三錢) 雄黃(飛過一錢)

上四味。為末。三五歲者服一錢。十歲者服二錢。

小無比散 治壯熱口渴。小水澀。大便秘。口氣熱。煩躁不寧。或焦紫或紅斑者。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 石膏(飛過一兩) 粉草 寒水石(各五錢) 鬱金(蟬壯小者甘草湯煮乾為末七錢)

上五味。俱制淨末和勻。每五歲者服二錢。大人再加。冬月燈心湯下。夏月井水調下。如熱甚不解者。井水磨犀角汁調下。

費氏涼血攻毒飲 疹已出現。大便三四日不通。煩渴。徹夜不眠。而躁亂不寧者。此湯主之。(方見於痘門)

管氏六一散 發熱之時。疹欲出未出。口不渴者。但以檉河柳一錢。粗煎和六一散少許。頻頻與之。(方見於痘門)

翁氏麻黃湯 治襲於風寒不發見者。

麻黃(去根節制過) 升麻 牛蒡子(炒研) 蟬蛻(洗淨去頭足) 甘草(各一錢)

上五味。煩渴加石膏四錢。或加西河柳亦可。

七物升麻丸 治毒火甚於內。疹伏而不出。大便秘。

升麻 犀角 朴硝 梔子仁 大黃(各二兩) 淡豆豉(微炒) 黃芩(二兩)

上七味。共為末。煉蜜丸如黍米大。凡覺四肢火熱。大便難。則服取微利乃止。

黃芩湯 治發熱吐利不止者。

黃芩(一錢五分) 甘草(炙一錢) 白芍藥(六錢)

上三味。加大棗二枚。水煎服。

加味黃芩湯 治自利甚。裡急後重者。

黃連 黃芩(各一錢半) 甘草(七分) 白芍(三錢) 滑石末(三錢)

上五味。水煎服。血利加地榆紅花。

聶氏清熱導滯湯 治麻疹出。有毒氣流注而成痢者。

黃連 條芩 白芍 枳殼(炒) 山楂肉(各一錢) 厚朴(去皮薑汁炒) 青皮 檳榔(各六分) 當歸 甘草 牛蒡子 連翹(各五分)

上十二味。水煎。紅多者。加紅花三分。地榆五分。秘澀甚者。酒炒大黃一錢二分。疹毒甚者。加檉河柳五分。

養血化斑湯 疹色淡白。心血不足者。此湯主之。

當歸 生地 紅花 蟬蛻 人參(各等分)

上五味。水一盞。生薑一片。煎六分溫服。

繆氏檉葉葛根湯 治疹子已出未出。陽毒太盛者。

葛根 前胡 荊芥 貝母 西河柳 知母 麥門 玄參 甘草

上九味。水煎服。如天寒甚。則痧毒鬱於內。不得透發不寧者。加制麻黃一錢。急發其汗。

繆氏三黃石膏湯 治疹出後煩渴者。

石膏(三兩) 知母(一兩) 麥門(三兩) 竹葉(三百枚) 黃柏 黃芩 黃連(各五錢) 檉河柳(一兩)

上八味。濃煎飲之。煩躁定而愈。

門冬清肺湯 治疹後咳嗽不止者。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知母 貝母 桔梗 甘草 款冬花 杏仁(去尖) 牛蒡子 馬兜鈴 桑白皮 地骨皮

上十二味。水煎服。如咳嗽不止。咽喉痛者。加石膏檉河柳。

人參養榮湯 治疹已收後。氣血虛耗餘熱不退者。

人參 麥門冬 五味子 生地黃 歸身 知母 白芍 陳皮 甘草

上九味。煎服。

柴胡麥門冬湯 治疹已收後。大熱日久不退者。

柴胡(五分) 龍膽(五分) 麥門冬(八分) 甘草 人參 玄參(各半錢)

上六味。水煎服。

柴胡四物湯 治余炎未竭。日久寒熱雜起。欲變骨蒸者。加犀角。(方見於痘門)

清熱除疳丸 治睡則揚睛。口鼻氣冷。手足厥逆。微微瘛瘲。變成慢脾風者。

黃連 當歸(各二錢) 龍膽(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青皮 陳皮(各一錢五分) 使君子(一錢二分) 乾蟾頭(一錢燒) 蘆薈(一錢二分)

上九味。為末。神麯丸。米湯下。

當歸養血湯 治渾身壯熱。未至羸瘦。但多搐掣煩躁者。

當歸 川芎 麥門 木通 淡竹葉 甘草 山梔子 燈心

上八味。大便秘者。加大黃。

黃連安神丸

即於安神丸方內。去麥門甘草龍腦。加石菖根一錢五分。全蠍七個。龍膽二錢。製法同前。硃砂為衣。

翁氏馬鳴散 治走馬牙疳者。

人中白(即溺底白垽刮取用新瓦盛之火煅如鹽者五錢) 馬鳴退(即蠶退紙火燒過二錢五分) 五倍子(二錢生用一錢入礬內燒) 白礬(二錢碎入五倍子一錢火煅過用)

上四味。為極細末。先以米泔濃水攪口內貼。

翁氏化䘌丸

黃連(五分) 川椒(去閉目並目與子蒂炒去汗二錢) 苦楝根白皮(乾者二錢)

上三味。為末。用烏梅七個。艾湯浸去核。搗爛和丸。艾湯送下。

四順制蛔湯 痘已見至三四日。火熱未解。丁唇純紅如石榴花。腹肚時痛。大便未通。小水赤澀。動氣衝胸肋者。蛔蟲也。此湯主之。

當歸 芍藥 大黃(酒炒) 鷓鴣菜(各大) 甘草(減半) 烏梅 地丁(各中) 胡黃連 雄黃(各少許)

上水煎。溫服。臨欲飲時。加雄黃末。

升堂門生錄

(自天明戊申始許入門至文化辛未執贄請業者幾三百人愁錄之今後入門者當追錄之)

同寮之醫官。十有餘人。茲略姓名。及每卷核合之門生亦然。

浪華 安治州元貞 勢州 村田道哲 伊州 雲林院玄中

豐前 牧 仙龍 攝州 豬石 脩敬 備前 葛城 正藏

攝州 佐佐木文仲 紀州 山瀨 治周 阿州 土井 計江

京都 北村 立造 河州 田 周藏 攝州 後藤 言常

紀州 竹中 文卿 紀州 德田 道碩 紀州 番埜 又玄

和州 長井 隆民 尾州 後藤 立意 伊州 藤林 敬治

伊州 村田 多善 阿州 安藤 靜庵 贊州 森 周治

播州 神吉 耕庵 紀州 德田 厚純 和州 稻村喜壯

城州 山口 運說 懾州 僧 了觀 京都 高橋 元者

播州 久保 一學 肥前 島田 順碩 備前 宮本 常伯

長州 管 玄長 播州 長尾 玄瑛 肥前 西岡 健順

防州 筏 道濟 加州 端 貞元 長州 齋藤 秀哲

備中 進藤 顯藏 丹波 笠城 尚圭 常州 高野 昌碩

防州 齋藤 方策 播州 村上 元齡 城州 富原 周伯

播州 圓尾 玄東 播州 松尾 玄長 播州 和田 春堂

播州 關 尚庵 播州 八木退藏 播州 中根 元悅

播州 上田玄珪 攝州 岡本 文亮 播州 陰山 禮治

攝州 本鄉 長藏 播州 岡本 理齋 播州 沖 勘解由

播州 園 文哲 攝州 澤 周倫 播州 西脅 主禮

備中 蟲明 幼安 備中 岡西 昌順 薩州 河村 宗云

播州 南木 左重 紀州 下村 了庵 播州 加古 茂川

播州 河野 泰藏 播州 小野 願堂 播州 高見 新吾

彤州 市川 丹齋 京都 北尾 春轍 下總 近藤 玄*

江州 市岡 意博 信州 堀內 桂仙 信州 住山 友仙

攝州 雲林院玄龍 紀州 竹中 彰民 攝州 岡本 為著

攝州 留主 真證 攝州 田中 多助 播州 入江 宗慄

播州 三木 准布 播州 八木 虔吾 播州 井上 修齋

播州 生田 遵養 播州 三宅 仙龍 播州 關 冕理

播州 村田 慶睿 播州 高原 丹治 播州 飯田 見龍

播州 本卿 主善 播州 田淵 淳節 播州 水守 三省

播州 三木 養扉 播州 內海 玄堂 下總 中里 長格

下總 大浦 謙也 播州 齋藤 常庵 下總 立花 宗慎

播州 河村 祐甫 奧州 兒島 宗說 越前 早川 俊章

信州 赤羽 俊騰 三州 河村 傳達 肥前 芥川 祥甫

奧州 柴田 玄潤 下總 橫山 宗元 豐後 優藤 文伯

贊州 安堵 岱庵 贊州 長尾 元章 防州 中村 元隨

濃州 喜多尾春圃 常州 田中 順貞 武州 上田 伊織

豫州 中村 秀朔 肥前 古賀 仲安 羽州 長阪 元高

播州 中根 元悅 奧州 中村 流謙 奧州 島 松庵

遠州 田宮 秀伯 播州 辻元 李庵 奧州 館野 瑞元

豫州 菊山 玄溪 云州 森 養仙 攝州 橋本 順積

備中 渡邊 養順 奧州 木村 桃庵 奧州 橘內 桃安

筑後 馬渡 羪拙 筑後 岡田 東慶 豐後 大野 徐庵

濃州 岡田 玄隆 羽州 中烏 北文 肥前 谷川 元禮

三州 河村 貞三 肥前 日高 元慄 泉州 正清 方庵

丹州 河合 杏庵 信州 澤邊 升純 播州 三浦 通暢

豐後 辻原 由節 長州 增野 柳軒 防州 山縣 玄孝

奧州 竹中 道穩 甲州 蘆澤 龍意 防州 池田 瑞朔

武州 佐藤 景純 播州 豬崎 祐元 播州 阪井楳策

防州 桑原 玄仲 播州 布州 瑞益 播州 畜須 富八

播州 土岐 千吉 播州 田中 卯朔 播州 莊野 八木

武州 山口 玄亭 石州 井關 道益 京都 清水 源吾

豫州 菊山 玄溪 京都 山脅 玄智 東都 木村 玄庵

播州 板井 仲 播州 高須 力馬 播州 永原 淵藏

攝州 阪井朔之助 播州 櫻井 眾甫 播州 內藤千太郎

甲州 大柴半右衛門 甲州 蘆澤 元理 甲州 石原 順碩

伊州 越知 見純 甲州 廣瀨 恭平 甲州 田中 需馬

甲州 辻 岷平 甲州 前 昇平 甲州 河野 泰次

河州 橋本 啟全 浪華 石井 金圭 甲州 秋山 桂輔

甲州 加賀美順成 甲州 飲田 格仙 甲州 飯田 格榮

甲州 上野富太郎 式州 木村 玄安 武州 內山 善藏

豐後 北野 恕軒 播州 山田 安樸 藝州 實石 瑞得

筑後 春野 縣 筑後 清水 道祝 播州 岡本 溫順

浪華 森 隆見 防州 都野 道意 播州 岡本 昌庵

播州 芹田 升遵 甲州 牧野 宗平 甲州 島津 壽健

甲州 烏津 主稅 甲州 淺川 道臧 甲州 八代 健甫

甲州 內藤 丹下 甲州 武州 健元 甲州 花輪 春齋

甲州 高木 保密 甲州 青柳 內基 甲州 小倉 由林

甲州 山內 喜內 甲州 田中 昌禎 武州 橋本 立道

安藝 笠坊 文珉 伊勢 高木 慎齋 奧州 岩淵 多仲

江戶 田中郁右衛門 奧州 竹中 道見 江戶 荻野 建邦

筑後 中山 玄榮 江戶 加藤 弦齋 防州 桑原 太淳

奧州 木村 升云 泉州 績 周庵 泉州 大和 見水

奧州 木村 云庵 筑後 西原 省三 下總 山本 東周

備前 近藤 弘篇 備中 嵨瀨 剛篤 備中 岡 行淳

南都 仲 元益 山城 田村 又陸 石州 吉木 玄卓

京都 井出 玄道 江戶 小杉 文沖 常陸 北城 尚絅

江戶 中川 順藏 筑後 櫻井 養安 筑後 淺田 有元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