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苦斗

四九 余庆坊快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自从上回发生了那次不愉快的事件之后,张子豪倒是经常回家。一回家,他就暴跳如雷,拍桌子、敲板凳的,看见什么都骂。从前陈文英老盼望着他回来,现在反过来,倒希望他不回来才好。一见他骂人,就说:“这是怎么回事?你好像吃了热饭似的!鬼王一样,叫孩子们见了都害怕!外边有什么称心如意的好地方,只管玩几天就是了,又急忙着赶回家来丧谤人!”张子豪瞪起两只小眼睛说:“怎么,我自己的家,我自己倒不应该回来了?你要是多余我,我从今以后就不进这门槛!”陈文英摊开两手,耸耸肩膀,像一个有教养的外国妇人似的说:“亲爱的,谁又跟你斗气来?我只是说,该骂的你骂,不该骂的你骂它做什么?况且粗声粗气的,叫别人听见,也不像个上等人的所为。”张子豪采纳了他夫人的意见,把声音压到很低,低到门外听不见的程度,咬牙切齿地说:“对。我就是恨你们那个周炳,我就是要骂你们那个周炳!他是个什么人,我是个什么人?他对我就能够那样傲慢无礼?哼,他自己也不应该不知道,他不过是一个样子长得好的戏子,而我呢,——唔,只要我动一个小手指头,他立刻就要变成齑粉!”陈文英婉转地规劝道:“子豪,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同是上帝的羔羊,你怎么好拿富贵去骄人呢?”张子豪说:“我很怀疑他是一个潜伏的共产党,——而对于这种人,你不能拿教义去和他周旋。”陈文英不以为然地说:“他如果是共产党,他怎么能够不参加广州暴动?”张子豪更加不以为然地驳她道:“你是一位博爱的、和平的、尊贵的夫人,你自己又没有参加广州暴动,你怎么会知道他也没有参加广州暴动呢?”陈文英说:“弟弟的来信说得明明白白,周炳的确没有参加广州暴动,你又不是没看过信!”张子豪想了一想,就摇头叹息道:“文雄在财政经济方面是个精明的人,可惜在政治上不是那么里手。”陈文英生气了,说:“是呀。我们陈家的人本来就没有你们张家的人抵手能干,不说这个了。你说说,你到底要拿周炳怎么发落?”张子豪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又用力将茶杯往碟子里一放,说:

“我要他按照我的意思到寅丰搪瓷厂去做工!”

陈文英噘着嘴说:“你这个想法才叫作妄想!他是那样一个直性子的年轻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张子豪横蛮地说:“我不管他是个直性子、弯性子,反正我要他屈服!”陈文英眼中含泪道:“你这样做,就是要逼出人命。你不念他是我的表兄弟,难道也不念他是你那周家拜把兄弟的亲骨肉么?”张子豪冷笑道:“青年人,——谁都会做点傻事的。我跟周榕换帖,就是这一类孟浪的行为。我恰恰念着他是你的表兄弟,因此凡事都留着几分,如果他仅仅是周榕的兄弟,我对他就不会那么客气了。你的面子大,你就该担保他改邪归正才是!”这样子你一句,我一句,陈文英就哭着、闹着,和张子豪争吵起来。他两个人声音虽然很低,但是两方面的气势都不算小,因此吵了约莫半个时辰,还是不分高下。末了,陈文英擦干眼泪,站起身来,用一种至大至刚的神气决然、断然地宣布道:

“总而言之,闲话一句:我不许任何东西伤害周炳!”

张子豪是个十分讲究实际的人,瞧着事儿没法转弯,就放软下来,赔着笑脸说:“好了,好了。我早就知道你们陈家四姊妹都是不许任何东西伤害周炳的了,不用再重复了!”陈文英刚刚哭过,那声音有点紧,也有点发抖,说:“你知道就好,你知道就好。不过我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一人做事一人当,你犯不着老没相干地往别人身上去扯!”张子豪说:“不扯吧,不扯吧,其实我也是一样的心肠。不但不想伤害他,倒反而想保护他。我完完全全是在那里为他设想呢!”陈文英说:“你要是为他设想的话,你就让他去,随便他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对了。”张子豪没法,只得说:“也好,也好。”随后又加上说:“这样吧,你留心一下,看他都有些什么朋友来往,都看些什么书,有没有看什么马克思呀、列宁呀这些人的书,回头来仔细告诉我。”陈文英用十分肯定的语气高声回答道:“这还用你吩咐?我早就留心了。论朋友,他只有李民天一个朋友,如今李民天回了广东,他就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论看书,他看的不是‘水浒’,就是‘红楼’,没见他看第三本书。”张子豪点点头,可是又不大甘心地说:“‘水浒’‘红楼’也不是教人安分守己的书,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样,事情才算又拖了下来。

自从那次和张子豪发生冲突之后,周炳就无心教书。张纪文和张纪贞两个学生也无心上学,今天肚痛、明天牙疼的,那教课的事儿就算撒开不提。周炳心中烦闷,到了极点,每天书不能看,信不能写,只是走到外面去,胡乱逛荡。他要找共产党,要找省港大罢工的时候、广州起义的时候的那些熟人,可是找来找去,哪里有半点踪影?不过他并不灰心,他咬紧牙关对自己说道:“你尽管躲着吧,我豁出来找你一辈子!”他曾经幻想自己是一个神仙,不用吃饭,不用睡觉,背上一个布口袋,上天下地只管找,要找多久就多久,那够多好!可是他又想,如果是一个神仙,那么掐指一算,就算出他们在什么地方了,还用找么?还不止呢:如果他当真是一个神仙的话,他只要用一个指头把那些军队、警察、宪兵、侦缉一指,用定身法把他们定住了,就请苏兆征、彭湃他们出来组织工农民主政府。不过一眨眼之间,他就觉着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又不禁哑然失笑了。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有时把一条北四川路从头到尾、从尾到头,一天跑上五六遍。有时就一条弄堂、一条弄堂地去碰。从仁智里出来,打公益坊进去;从永安里出来,打求志里进去;一直走到施高塔路,又往回拐。这样走着,走着,天又黑了,肚子又饿了,他仍然不得不拖着疲倦的身影,回到他不愿意回去的金鑫里。这阵子,他吃饭也吃不香,睡觉也睡不稳,晚上不知道做了多少的噩梦。有一天拂晓时光,他从梦中惊醒,忽然觉着有一个熟人约了他在虹口菜场会面,于是脸也不洗,穿上衣服就跑。跑到虹口菜场,在那里磨转了一个前晌,把每一个中国人、外国人,东洋人、西洋人的脸孔都端详一番,结果还是什么也没遇着。瞧着、瞧着,他的红脸蛋黄瘦起来了,他的晶亮的眼睛迟滞下来了。虽然他的腰杆还挺得直直的,那高大的身躯还同样强壮有力,但是那温驯的、痴心的、迷人的笑容消失了,那脾气也渐渐地暴躁起来了。

有一天,是阳历十一月七日,是苏联十月革命节的伟大日子。这一天,所有革命者都会出动的。周炳好像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一点。吃过中饭,他和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后来一阵心血来潮,一手掀了毛毡,往楼下就跑。他先上北火车站,只见一切都跟平常一样,没有苗头。他又去苏州河边邮政局一带,只见秋水荡漾,有几片枯叶在水中回旋不已,别无其他。他顺着江水望去,脚步停了下来。这时候,他才忽然发现,上海的秋天有这么的美。天空高爽晴朗,鱼鳞样的白云一行一行、一列一列地移动着,形状整齐,层次鲜明。河水黄中带绿,温驯地向东流着,时不时闪出耀眼的金光。两岸的楼房肃穆明净,树木和青草都鲜艳碧蓝,生机旺盛。小汽船和木船满载着阳光,像鹅群似的滑行着,极有风趣。周炳迎着江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觉着这里跟广州一样舒服,不,好像比广州更加舒服。从前那个上海,使他感到阴沉、窒息、乌烟瘴气、杀气腾腾的那个上海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在他眼前的是另外一个上海,这个上海像一个天真活泼,未经世故的乡下姑娘,不用装饰,非常可爱。他站着赏玩了一会儿,才顺着北四川路往北走,一条弄堂、一条弄堂地从这个口子钻进去,从那个口子钻出来,耐心寻找。找着、找着,不知不觉过了横滨桥,走进了快到北四川路底的余庆坊。说也奇怪,这余庆坊今天竟是家家闭户,户户关门,冷冷清清,浑不见个人影儿,连个街头玩耍的小把戏也瞅不见,像是整条弄堂都搬空了的样子。

周炳在这条空弄堂里没精打采地走着,太阳从他的后面照过来,他自己的影子便依依不舍地陪着他走。他想道:“今天大概又没希望了。”跟着轻轻叹了一口气。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从前面一条弄堂里走出两个人来。前面走着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壮年男子,高高瘦瘦的,穿着破旧的西装,精神饱满,态度安详,脸上露出一点轻微的忧愁,叫人一眼看起来,就不由得生出敬佩和信任的感情。再一细看,周炳差不多脱口惊叫起来。那不是别人,正是他日找夜找,日盼夜盼,找也找不到,盼也盼不着的金端同志。金端仿佛也看出了他是周炳,也微微有点吃惊。他拿两只非常热情的眼睛把周炳瞪了一下,又用眼尾扫了一下他身后的人。周炳懂得了他眼睛这一瞪,是有许多许多的话,尽在那不言之中,意思十分明白,禁止自己在这种场合之下,跟他相认。他再一细看金端身后的人,矮矮胖胖,四十多岁,全身穿着黑衣服,脸上戴着黑眼镜,袖口往外翻,露出一圈白袖子,狗嘴贼眉,竟是一个神憎鬼厌的“包打听”。周炳用他那锐利的鹰眼把那包打听上下一打量,就看出那家伙微微抬起右手,那长袖子里面,分明藏着一支手枪。看这神情,金端同志是遭到逮捕了,那包打听正押解着他,要把他送到苦难的深渊里面去呢。周炳一想到这一层,立刻怒气冲天,浑身出汗。他跟着那两个人走了十来步远。就在这十来步远的一瞬之间,他想起了许多的事情来。最初,他想起了去年在广州起义的时候,他们攻进了国民党的公安局,打开监仓,放出了许多英雄豪杰,他和金端同志就在那时候会了面的景象。跟着他就想起了区桃、周金、杨承辉、李恩、何锦成、杜发、孟才、程嫂子这些英勇无敌的烈士来,这些人正在他眼前奔跑着,吼叫着,跟敌人厮打着,要从敌人手中抢回那可敬的革命伙伴金端。想到这里,周炳也不管王法,也不顾危险,加紧了脚步,捏紧了拳头,赶上了他们。他的牙齿紧紧地咬着,他的酒涡在两边脸上跳动着,他全身的力量都从头发尖上往外冒着。只见他两臂一扬,那包打听早已浑身发软,动弹不得。他的左臂弯曲着,像一个铁钩似的勾住那包打听的咽喉,莫说喊叫,连出气都没份儿呢。同时,他的右臂伸到前面,那手指就像铁钳儿似的掐住那包打听的手腕,略一用力,只听得格勒一声,那手腕竟叫拗折了,嘡啷一声,那手枪也就撂在地上了。三两下手脚,就把那凶神恶煞的包打听,收拾得像一坨烂泥巴似的,趴在地上。金端回转头来,使劲和周炳抱了一抱,就弯下腰去,收了那包打听的手枪。周炳见路旁有一个水泥做成的大垃圾箱,上面的铁盖子打开着,那垃圾口正好容得下一个人的样子,怕那包打听一时翻苏,多生枝节,就趁四下无人,把那矮胖家伙双手举起,头朝地,脚朝天,倒栽葱似的插在那垃圾口里,叫他上下不能,进出不得,免生后患。一切停当,周炳就拍拍手,和金端一道,快步走出余庆坊。走到北四川路,金端问明白了周炳的住处,就指着南边,对周炳急急忙忙地说道:

“干得出色!一切改日再谈吧。你从那边走,我从这边走。”

周炳拦住金端道:“可是你在哪里?我怎么找你?”

金端笑了一笑,露出神秘的样子道:“我就在这一带。我找你吧。我姓的这个金,又三个金,——金鑫里三号,我记得。”

周炳还是不放心,拽住他的衣角道:“可是,我找了你一年了,找得我好苦!你不会离开上海么?”

金端又神秘地笑了笑道:“那也难说。要是一个月不见我来,也许我又去了广东,也许我又去了北京。不过不要紧,我不来,我一定叫别人来!”

周炳无可奈何,只好放了手。只见金端这边一钻,那边一拱,一下子就混在人丛中不见了,十分麻利。周炳又拍拍手,往南边走。不知道什么缘故,他心中那样高兴,就一个人在人行道上甩着手,踢着腿,一个人在心里说话,一个人从脸上笑出来。见了英国巡捕和日本巡捕,他就抬起头,挺起胸膛,高视阔步地走过去。他那魁梧的身材是那样匀称,那样有劲儿,路人都为之侧目。走过广东铺子,他买了两毛钱叉烧、卤味;走过酒铺子,他买了一瓶陈年花雕。回到金鑫里三号,幸喜没有一个人看见。他蹑着脚儿走上三楼西厢房里,关上房门,自斟自饮起来。说也奇怪,今天的叉烧、卤味,比广州那道地的“莫记”“旺记”所做的还要好,这花雕也比“高长兴”的更香,更醇。他举起一茶杯酒,走到窗前。那天空高极了,远极了,一只雪白的海鸥在秋阳中上、下飞舞,令人神清气爽。这样的天气,他到上海一年来,一次也没有碰见过。他举起酒杯,对那海鸥邀请道:

“来吧,金端同志。为了你的胜利,干一杯!”

说完,他仰起脑袋,将那杯酒一饮而尽。

往后,约莫有十多天的时间,他都独自生活在这种又崇高、又痛快的状态里。要么就出去蹓跶,什么地方都站一站,什么东西都看一看;要么就关起房门读书,读完一大本,又一大本,只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书籍,再贵的他也买,再厚的他也读。对于上课、教书什么的,他固然置之度外,连张子豪、陈文英,他也很少见面;就是对于广东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他也没有想起,竟像忘记了的一样。原来他曾经后悔来错了上海的,现在庆幸自己好在来了上海;原来上海叫他忧愁、愤懑、烦躁、悲观的,现在上海叫他快活了;原来以为这是一场失败的冒险,现在看来竟是一个大大的成功。周炳这时的心情只有当初站在船上,望着两岸的景物缓缓后退,那期望已久的上海在远处迎接他的时候,才能相比。

但是,一天过去了,金端没有来;两天过去了,金端也没有来;三天过去了,金端还是没有来。开头那十天半月,周炳倒还能够自开自解,慢慢地就不行了。起头,他十分埋怨金端没有信用,就喃喃自语道:“金端同志呀,你随我怎样猜想,你随我有多么大的胆量,我都不敢说,你竟是那样不顾口齿的人!难道你连一点耳性都没有的么?难道你是风吹下巴,随便开、合的么?”后来一想不对,他就自怨自艾道:“哦,不是的。是我没有资格,够不上革命!是我不够坚强,他们不愿带挈我!是我无意中犯了什么错误,他们不相信我!”最后,他推翻了自己的一切设想,深深地替金端担起忧来。他害怕金端摆脱了一个包打听,又碰上了另外一个包打听,自己又不在他身边,又不能助他一臂之力,眼看着他又走上麦荣大叔那条老路,这便怎么好!于是他就垂下头,眼睛望着自己的心窝,十分虔诚地祷告起来道:“金端同志呀,愿你工作顺利,没灾没难!愿你福星高照,履险如夷!愿你精神百倍,没病没疼!你要是有灾有难,要是坐牢吃苦,要是碰到什么不测之祸,我愿意来替你!灾难我承当,坐牢我不悔,天大的祸事我全不惧怕!”想到这里,他什么都不愿意再往下想了,拿起脚就往外蹦。自然而然地,他先到了北四川路余庆坊。只见那里的居民还是和往常一样生活。那水泥做成的大垃圾箱,也照样打开着铁盖子,可是那矮胖的包打听不见了,一切金端和他会面的痕迹也没有了。倒是别人看见他这个陌生人,老拿怀疑的眼睛盯着他。他轻轻地顿一顿脚,又沿着北四川路一条弄堂、一条弄堂地穿着走,希望会碰到另外一次的奇遇。他留心旁人的脚步。一声不相干的咳嗽,都会使他惊心动魄。别人的寒暄客套,他都会停下来细听。可是一切都是枉然。他又留心观察左邻右里,前街后弄,只要发现一个生面人,走进金鑫里,他就迎上前去,问人家找什么人,有什么事。这样,依旧是毫无所得。初冬到了,刮着冷风,飘着白雪,连玻璃窗的一声响动,楼下街道里的一声咔嚓脚步声,他都仔细研究过了,可是他盼望的人儿,却连一点影子也没有。在这样的冬夜里,那突如其来的、声音嘹亮的炒白果叫卖声和油炸臭豆腐的叫卖声都会使他烦躁起来,恨恨不已。

他失望了,他觉着上海再呆不下去了。他自己对自己命令道:

“走吧!你这混账东西!说不定……一定……他一定已经到了广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