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九节宋朝的灭亡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农民群众的英勇起义,不断打击着南宋的黑暗统治。金朝亡后,新建的蒙古汗国(元朝)又在不断南侵。南宋王朝终于在腐朽势力统治下,走向灭亡。

从一二三五年蒙古大举南侵,到一二七六年元兵入临安,宋朝的逐步灭亡经历了四十年的过程。由于人民群众和抗战将士的坚决抵抗,也由于蒙古贵族内部的纷争,垂死的宋王朝得以延续了它的最后岁月。但由于在这些年月里,宋王朝在政治上更加腐朽,经济上日益崩溃,终不免于被元朝所消灭。

宋朝灭亡以前和以后,各地人民群众和抗战将士不屈不挠,英勇斗争,为宋代的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最后一页。

(一)蒙古南侵和四川的备战

一二三五年初,蒙古窝阔台汗结集蒙古军、亡金的汉军和各族军队,大举南侵宋朝。蒙古大军一路由窝阔台次子阔端等率领入侵四川;另一路由窝阔台第三子阔出等率领,入侵襄汉。

侵入四川的阔端军,到达巩昌。原守城金将汪世显投降。阔端命汪世显部随蒙古军侵宋。蒙古军一举攻下沔州,继而进围青野原。宋利州守将曹友闻出兵往援,败蒙古兵。汪世显军至大安,曹友闻又领兵迎战。宋军再次获胜。一二三六年,蒙古大军数万又侵扰大安军,曹友闻在阳平关迎战,败死。宋军覆没。蒙古军长驱入蜀。成都、利州、潼川三路的二十余州都被蒙古军攻下。阔端掳掠后,返回陕西。宋军在一二三八年,收复成都。

进攻襄阳的阔出军,一二三五年入侵郢州,掳去人民和牛马数万后退走。宗王口温不花与察罕等攻下枣阳和光化军。次年,阔出又攻江陵,死于军中。金降将张柔领兵继续南侵,攻下郢州。蒙古军进而占领襄阳,获得大量粮食军需。襄阳自岳飞收复以来一百多年的积蓄,被劫掠而去,宋朝损失惨重。一二三七年,口温不花和察罕军攻下光州和蕲州、随州,又进攻黄州,被孟珙军击退。一二三八年,宋朝任命孟珙为荆湖制置使,收复荆襄。孟珙出兵,和蒙古军作战,连续三次得胜,相继收复了信阳、樊城、光化和襄阳。孟珙认为:“襄樊为朝廷根本,应加经理。”他招纳降人,扩编军队,派兵分驻在樊城、新野、唐、邓之间。荆襄形势又得以扭转。

察罕军一二三八年攻下寿州和泗州等地,在真州被宋军击退。不久,又围攻庐州,想在巢湖造船,进攻江南。宋安抚使兼知庐州杜杲派舟师及精锐部队扼守淮水要害。六合人赵时■(音梗gěng)率领淮东西民兵也参加了保卫庐州的战斗。蒙古兵无法进犯,改攻滁州。出身于赵葵部下的知招信军余玠亲提精兵救滁。蒙古军又转攻招信,被余玠回军打败,死伤无数。知镇江府吴潜也组织民兵,夜渡长江,攻劫蒙军营寨,捉到投拜人(汉奸),并夺得许多马匹。侵掠江淮的蒙古军不断遭受官军和民兵的攻击,只好北还。

这时,蒙古对南宋发动的侵掠战争,主要还是以掳掠奴隶、财物为目标,还没有全部消灭南宋的计划。蒙古兵退,派遣使臣来宋,诱说南宋投降。理宗又想以对金议和的办法对蒙求和。淮西制置使史嵩之(史弥远侄)附和议和。右司谏曹豳(音宾bin)指责史嵩之“以和误国”。理宗派遣“蒙古通好使”,去蒙军谈和。一二四一年,蒙古又遣使来宋。这年,蒙古太宗窝阔台病死,蒙古对宋的和议停顿,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

蒙古军退后,宋朝开始在四川部署防御。四川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经过蒙古军侵掠的地区,多已残破。一二四○年,京湖安抚制置使孟珙受命经营四川,兼知夔州。孟珙设置屯田,择险立寨。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重庆城,部将甘阎在合州选择钓鱼山立寨。一二四二年,余玠受命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到四川,设立招贤馆,广泛征求防守四川的建策。下令说:“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播州人冉、冉璞兄弟建议,在重庆北钓鱼山等处修筑山城,积粮设防。余玠采纳此议,命冉氏兄弟到合州修筑钓鱼山城。又在嘉陵江、沱江、渠江沿岸山险修建山城十余处,把各州治所移入山城,因山筑垒,屯兵聚粮。余玠绘成“经理西蜀图”,送给理宗,说是十年之内“当手携西蜀之地(指蒙古军侵占诸州),以还朝廷”。

余玠在四川,开屯田以备军粮,整顿财赋,申明赏罚。修筑山城和抗蒙有功将士,都得到奖掖。违法的将官,受到惩处。利州都统制王夔凶残跋扈,号称“王夜叉”,不听余玠调度,到处劫掠。余玠依军法斩王夔。经过余玠的整顿,四川驻军声势大振。蒙古军多次自西蜀来侵扰,都被宋军打退。

余玠守蜀有功,一二四八年被任为兵部尚书,仍驻四川。抗战将领赵葵,一二四七年任枢密使,一二四九年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抗战派执掌军政权,垂死的南宋王朝,一时又有振作的气象。

但是,朝廷上主和反战的官员,仍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攻击赵葵不是科举出身,以所谓“宰相须用读书人”为理由,排斥赵葵任相。一二五○年,赵葵右相兼枢密使的官职,全被罢免。次年,谢方叔任左相兼枢密使。进士出身的谢方叔,是主和反战的一个代表人物。一二五二年,蒙古汪德臣(汪世显子。汪世显已死)部侵掠成都,围攻嘉定。余玠率部将力战,再次打退蒙古军。余玠抗战获胜,谢方叔却设法迫害余玠。

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攻击余玠掌握大权,“不知事君之礼”。一二五三年,余玠在四川被迫服毒自杀。次年,余玠部下王惟忠,也被诬告潜通蒙古,处死。

理宗、谢方叔任命知鄂州余晦去四川驻守。蒙古兵来侵扰,余晦接连战败。四川形势危急。参知政事董槐上疏说:“蜀事孔棘,已犯临战易将之戒,此臣子见危致命之日也。”他请求出师四川,理宗不准。赵葵罢相后,居长沙,任潭州通判,见四川危急,也上疏请求效力。理宗只准他备咨访。四川又处在了蒙古军的严重威胁之下。

南宋大敌当前,理宗、谢方叔集团却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大造寺观园林。理宗在西湖边积庆山,新建寺院,派遣吏卒到各州县搜集木材,前后三年建成,靡费无数,赐给理宗的阎妃作功德院。权左司郎中高斯得请求立罢新寺土木。谢方叔将高斯得罢职。一二五五年,理宗又命亲信宦官董宋臣修筑佑圣观,兴建梅堂、芙蓉阁、香兰亭,强占民田,招权纳贿,人们称他作“董阎罗”。监察御史洪天锡上奏说:“天下之患有三:曰宦者,曰外戚,曰小人。”又说:“现在上下穷苦,远近怨疾,惟独贵戚和大宦官享富贵。举天下穷且怨,陛下能和这数十人共天下么!”洪天锡弹劾董宋臣,不成,被免去监察御史。有人说洪天锡上奏原是谢方叔支持,现又被谢方叔排挤而去。董宋臣指使人上书,请杀谢方叔、洪天锡。谢方叔因而罢相。董宋臣在阎妃支持下,权势日盛。

一二五五年,参知政事董槐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董槐在年轻时,曾学习孙武、曹操的兵书,任相后对理宗说:首先应当勉励诸将,加强边防;建策提拔人才,不拘守升迁的旧法。又说:“有害政者三,一是宗室亲戚不奉法;二是执法大吏久于其官,擅作威福;三是皇城司不管理士卒,士卒骄横。”董槐还强调指出:“亲戚不奉法故法令轻,法令轻故朝廷卑”,请求除去三害。阎妃、董宋臣一党对董槐大为怨恨,专意搜罗董槐的短处。一二五六年,侍御史丁大全弹劾董槐,不等朝廷罢相令下,便带领兵士劫持董槐出朝。董槐罢相后,丁大全任签书枢密院事,丁大全的党羽马天骥同签书枢密院事,操纵军权。一二五八年,丁大全又在阎妃、董宋臣等支持下,任右相兼枢密使。有人在朝门上题字:“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南宋王朝更加腐朽,灭亡的日子也更加临近了。

(二)蒙哥入侵四川和合州的抗战

一二五一年,蒙古蒙哥汗(宪宗)即位。一二五八年初,蒙哥又发动三路大军侵宋。蒙哥亲自率领主力军入侵四川,皇弟忽必烈率军攻打鄂州,又命侵入云南的兀良哈台军北上攻潭州,企图在鄂州与忽必烈会师。

蒙哥准备侵入四川后,东向与诸路军会师,围攻南宋首都临安。这实际上已是一个全面灭宋的进兵计划。

蒙哥一路的先锋军,由纽璘等率领向成都进兵。在遂宁大败宋刘整军,继而又进驻灵泉山和云顶山。四川制置使蒲择之领兵救成都,被蒙古军打败,成都降蒙。彭州、汉州、怀安、绵州等地宋兵相继投降。

蒙哥亲自领兵四万,号称十万,一二五八年四月间,分道向四川入侵,先后攻占利州、苦竹隘、大获山、运山、青居山、大良平等地。纽璘自成都攻占叙州,蒙哥出兵,不到一年之间,长驱而下,宋军节节败降。四川日益危急。

一二五八年底,蒙哥军沿嘉陵江进攻重庆,到合州。知合州王坚,原来是孟珙的部将,一二五二年,曾出兵打败蒙古军,收复兴元,一二五四年,又打退蒙古军对合州的侵扰。王坚在合州,调集属县十七万人,增筑钓鱼城,设防坚守。秦、巩、利、阆等州陷于蒙古后,各地人民陆续来这里集结,钓鱼城成为十数万人聚居的重镇。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年)正月,蒙哥派降人晋国宝到钓鱼城劝降。王坚把晋国宝押到阅武场(练兵场),斩首示众,军声大振。

蒙哥率领蒙古大军向钓鱼城进攻。蒙宋两军展开激烈的攻守战。蒙哥军在二、三月间连续攻打钓鱼城周围的各城堡,都被宋军打退。四月间,蒙军一度攻打外城,王坚率领宋军抗御,又在夜间派出兵士袭击蒙古军营。进入夏季后,蜀地炎热,疾病流行。蒙古军困在城下数月,士气消沉,无法前进。

成都陷后,南宋王朝将蒲择之调离重庆,另派吕文德为四川制置副使,领兵入援合州。六月间,吕文德和部将向士璧等率领水军乘顺风攻下涪州浮桥,经过激战,到达重庆。吕文德率战舰沿嘉陵江北上,进援合州,中途被蒙古军史天泽(金降将)部截击,败退。

合州援兵不到,蒙古又派汪德臣用云梯攻钓鱼城,汪德臣在城下喊话,劝王坚出降。王坚部自城中发炮石猛击。值天大雨,云梯折断,汪德臣负重伤而死。王坚率部出城追击。七月,蒙哥亲率大军到城下进攻。王坚军发炮石,猛烈反击。蒙古军败退,蒙哥也在作战中负伤,回营后死在军中。蒙哥军围钓鱼城五个月不能攻下,蒙哥汗战死,大军只好撤退。

钓鱼城军民胜利击退蒙古军的侵袭,蒙哥汗败死,形势发生了急速的变化。

忽必烈一路在向鄂州进军。宗王末哥自合州派人告以蒙哥的死讯,请忽必烈北返。忽必烈说,我奉命而来,岂可无功而回。九月间,忽必烈围攻鄂州,企图在鄂州获胜后,再北上夺取汗位。蒙古南侵时,丁大全隐匿军情不报,十月间,被弹劾罢相。理宗用吴潜为左相兼枢密使,贾似道(贾涉子,贾妃弟)为右相兼枢密使,命贾似道出兵汉阳,以声援鄂州。鄂州围急。董宋臣请理宗迁都明州逃跑。军器大监何子举等向左相吴潜建言反对迁都,吴潜调集诸路兵援鄂抗蒙。十二月,贾似道私自遣使到蒙古军营求和。这时,蒙古诸宗王在漠北策划拥立阿里不哥。忽必烈得讯,急速撤兵,允许贾似道的请求:以长江为界,宋每年奉献蒙古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蒙古兀良哈台军进到潭州。宋将向士璧力守潭州,击退蒙古军。兀良哈台撤军北上,与忽必烈会合。

合州抗蒙的胜利,扭转了整个局势。垂死的南宋王朝又得以度过了危机。

(三)统治集团的衰朽

蒙古军退,贾似道不顾忽必烈主动撤兵的事实,谎报他抗蒙得胜,上表说:“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理宗认为贾似道立了大功,特下诏褒扬,说贾似道“隐然殄敌(殄音舔tiān),奋不顾身,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加封少师、卫国公。贾似道由此进一步掌握了大权。

贾似道随即排挤左相吴潜,吴潜被弹劾罢相。宦官董宋臣已在吴潜作相时被斥出朝。支持董宋臣的阎妃,也于一二六○年七月病死。贾似道进而清除朝中董、丁一党,全部把持了政权。从此,贾似道在理宗、度宗两朝独专朝政十五年。南宋在贾似道等统治下,继续腐败,直到灭亡。

排斥异己--贾似道隐瞒求和真相,骗取权位,对抗蒙有功的将士,陆续给予打击。保卫钓鱼城奋勇抗战的王坚,在蒙古军退后被调入朝,任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被免去了四川的兵权。贾似道又把王坚调出,知和州,实际置之闲地。不久之后,王坚抑郁而死。曹世雄截断涪州浮桥,阻击敌军,功居第一,贾似道忌其功,将曹世雄贬窜杀死。贾似道又实行所谓“打算法”,凡在抗战中支取官物作军需者,一律治罪。抗蒙立功的向士璧、印应飞,因此遭弹劾罢官,被逼死,家属又被拘偿付军需。赵葵知潭州,也被弹劾曾在正月十五日支官钱张灯设宴,罢官征偿。贾似道控制御史台,凡是同贾似道不和的官员都被御史以各种罪名弹劾免官。

腐败的统治--理宗贾似道当政时期,朝内外官僚机构空前庞大腐败,甚至远远超过了北宋仁宗时的状况。一二五六年,御史朱熠(音易yì)就指出“境土蹙而赋敛日繁,官吏增而调度日广。”他揭露说:“真宗、仁宗时,以三百二十余郡的财赋供给一万多官吏的俸禄。今天是以一百余郡的力量来养活两万四千多冗官。”贾似道当权误国,大批阿谀求利的官员,称颂他是周公再世。

一二五六年考试进士,江西庐陵人文天祥考中状元。文天祥在考卷中,深刻揭露了士大夫教育子弟追求功名利禄的状况。他说:“现在士大夫之家教育子弟,从小时候教授字句,就选择一些不违背时尚不得罪官长们的文章读。年长以后,专门练字作文,靠这个来应乡试,考科举,去猎取高官厚禄。父兄所教,师友所讲,都只是个利字。能够不这样的,几乎没有几个人。”士大夫骗取名利,也教育子弟们唯利是图。宋代以科举取士命官,朝廷上下,都被唯利是图的官僚们把持了。

买公田--对蒙作战,进一步暴露了和加深了南宋财政上的危机。

四川地区是仅次于东南的重要经济基地。南宋的财政税收和军粮供应,都有三分之一左右来自四川。四川大部地区沦陷后,不能再向朝廷提供军粮。南宋统治下的东川地带,还要靠京湖一带供给驻军的粮米。东南地区随着土地兼并的急剧发展,大片田地集中到大官员将领手中,他们凭借权势,逃避赋税。朝廷粮饷不足,便以“和籴”为名,向地主富户摊派征购,所谓“国用边饷,皆仰和籴”。朝廷财政亏缺,又依靠增发纸币来作为“和籴”的支付手段。结果是:纸币滥发,物价上涨,军粮不足,南宋王朝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贾似道当权时,所谓“国计困于造楮(纸币),富民困于和籴”,已成为极其严重的问题。一二六三年,知临安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等建议实行买公田。贾似道采纳此议,命御史台官上疏说:“三边屯列,非食不饱,诸路和籴,非楮不行。”“为今日计,欲便国便民,而办军食、重楮价者,莫若行祖宗限田之制。”办法是按官品规定占田限额。两浙、江东西等地官户超过限数的田地,从中抽出三分之一,由官府买回,作为公田出租。如买田得一千万亩,每年可收六、七百万石租米作军粮。据说行买田法,“可免和籴,可以饷军,可以住造(停造)楮币,可平物价,可安富室,一事行而五利兴。”理宗下诏买公田,设置官田所,由刘良贵提领,先在浙西路实行。地价按租米折算。租米一石,给价二百贯。占田在二百亩以下者免买。此法实行到一二六四年,南宋共买公田约一千万亩,收租米六百多万石,在临安咸淳仓储存。

买公田使南宋王朝按计划掠夺到一批租米,但租种田地的农民却由此遭受到残酷的压榨。官府买公田后,在各乡设立“官庄”,仍由当地的地主充当庄官,向农民收租。规定每收租米一石,明减二斗,不许再额外多收。但事实上地主从中舞弊,敲剥农民。买公田时,往往以租米六七斗虚报一石,官府据以规定重额的官租,强迫农民交纳。农民直接遭受着南宋王朝的残酷剥削,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化了。

买公田时,有权势的大地主可以拒不“投买”(申请卖田),地方官府要完成买田的额数,便强迫二百亩以下、“百亩之家”的小地主卖田。买田价格,也减少到租米一石给十八界会子四十贯。或者只给一些度牒、官诰折价。如将仕郎诰折一千贯纸币,承信郎折一万五千贯。官妇的封诰,安人诰折四千贯,孺人诰折二千贯等等。地主的田地被官府夺去,换来一些虚衔的官诰。《宋史?贾似道传》说:公田法行,“浙中大扰”,“破家失业者甚众”。南宋王朝同地主争夺田地的矛盾,也激化了。

发“关子”--南宋王朝,长期以来依靠大量印发纸币来挽救它的财政困难。理宗统治时期,纸币的滥发,已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高斯得的奏疏说:“国家版图一天天缩小,财力白耗,用度不足,近年尤其严重。每年收入一亿二千多万贯,支出二亿五千多万贯,管财政的大臣,只知增发楮币。”他慨叹说:这是饮鸩以止渴。

南宋孝宗时,发行纸币“会子”,每界只有二千万贯,印发极为慎重。宁宗时对金作战,用纸币筹军费,十一、十二、十三界同时流通,发行到一亿四千万贯。但到了一二三二年(理宗绍定五年)增加到三亿二千九百万贯,一二四六年,又猛增到六亿五千万贯,共发行了十八界。一二六三年,贾似道当权时,甚至每天增印十五万贯。纸币的印造并没有因为买公田而停止,反而日益扩大。

一二六四年,理宗病死。贾似道拥立太子赵禥(音齐qí)作皇帝(度宗)。在这期间,贾似道又下令印发新的纸币,称为金银关子,在全国发行。原来发行的第十七界会子废止不用。第十八界会子,以三比一折换新的关子。

发行纸币原来有铜钱作储备。但“会子日增,现钱日削”。铜钱散在民间,不愿换用纸币。对外贸易中,也不断有大量的铜钱外流。东南沿海地区各路,原有十多万贯现钱的,只存一二万贯。袁甫在《论会子札子》中说:“旧会散在民间有五十千万(五亿贯),朝廷的现钱不过二百万贯。如果以现钱一贯按时价(一比五)折纳旧会,也不过一千万贯,还不到五十分之一。”纸币大量印发,没有现钱作储备,币值越来越低,物价越来越涨,实际上是朝廷凭空剥夺去人民的大批财富。

会子不断增发,物价不断上涨。一二四○年,发行第十八界会子,第十七界以五折一,物价随即猛增。浙东中等年成,而米价增长十倍。临安附近,一斗米价十贯(北宋初,粮价每石六七百文)。一度任相的杜范说:“物价腾踊,以前也曾有过。但升米一贯,还有增无已,日用所需,十倍于前,是前此所未有。”杜范所说的这种情形,在南康军、池阳、太平、建康等地,都大致相同。米一斛,价廉者六七十贯,高者到百多贯。结果是“流离殍死(殍音漂piǎo),气象萧然”。淳祐年间(一二四一--一二五二年),临安附近地区“殍馑相望,中外凛凛”。关子发行后,“物价益踊,楮益贱”。如桑价由三百变成三千文,增长十倍。高斯得作诗描述说:“自从为关以为暴,物价何止相倍蓰(音喜xí)。人生衣食为大命,今已剿绝无余遗。真珠作襦(音如yú)锦作裤,白玉为饭金为糜。苍天苍天此何人,遘(音够gòu)此大疾谁能医!”纸币大量发行,物价浮动,市井萧条,也使城市工商业遭到破坏。南宋王朝日益走上了经济崩溃的道路,无法医治了。

楮轻物贵,也直接威胁到军队士兵的生活。守边兵士,由县官支给需用,每月都有定数。改行关子以后,第十八界会子二百还不够买一双草鞋,却要供战士一天的生活需用。方回描述说:“军中数口之家,天冷没有被褥和炭火,每天吃不上饭。空着肚子,穿着破衣服,非常可怜。”他还慨叹说:“饥寒窘用,难责死斗。”蒙古大军压境,南宋的士兵困苦到如此,难以死战了。南宋的处境,正如袁甫所指出的:“楮币蚀其心腹,大敌剥其四肢。危亡之祸,近在旦夕。”

统治集团的腐朽--南宋大敌当前,兵虚财溃,皇室、贵族、官僚集团却还在侈靡挥霍,纵情声色,一天天烂下去。

理宗信用宦官,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度宗更加荒淫昏庸,在作太子时就以好女色出名。作皇帝后,整天沉溺于酒色。称贾似道为“师相”,加号平章军国重事,由宰相替他掌印。贾似道完全把持了朝政。

物价高涨,民不聊生。皇室、贵族却囤积大批粮食财物,恣意挥霍。一二六二年,临安城中缺粮,饥荒严重。知临安府马光祖请见荣王与芮(度宗生父,理宗弟。芮音锐ruì),连去三次,说现在人民都要饿死,请荣王拿出一些粮食“以收人心”。荣王拒绝,撒谎说他仓库空虚。马光祖当面拿出证据,说某仓还有几十万石。荣王无话可对,勉强答应拿出三十万石。荣王是皇室贵族的一个代表。在“民饥欲死”的年代,皇室贵族正是这样不顾人民死活,囤积居奇。

贾似道独揽朝政,聚集了许多善长骈俪文的士人,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对财政困难和边防危机,都不准奏报。高斯得上奏章说:浙西大水灾,死者数百千万。“连年旱暵(音旱hàn),田野萧条。物价翔踊,民命如线。”贾似道不准上奏。临安米贵,刘应龙作《劝粜歌》,因而被贬官去朝。度宗从某宫女处听说边事紧急,贾似道把宫女处死。南宋王朝“危亡之祸,近在旦夕”,贾似道却在西湖边的葛岭,依湖山之胜,建造他的豪华堂室,题作“半闲堂”,又造花圃称“养乐圃”。高宗在西湖享乐的集芳园,也归贾似道作家庙和别墅。贾似道又建多宝阁,强迫官属贡献各种奇器珍宝,每天去观赏。听说余玠死时,棺木中有玉带,下令掘开坟墓取走。又著《蟋蟀经》,描述他养蟋蟀、斗蟋蟀的经验。贾似道强取宫女叶氏作妾,又养妓女数十人,在半闲堂和湖上游戏取乐,置朝政于不顾。人们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有人题诗说:“山上楼台湖上船,平章醉后懒朝天。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峨眉正少年。”太学生上书指责贾似道,“踏青泛绿,不思闾巷之萧条;醉酿饱鲜,遑恤物价之腾踊。”贾似道是腐朽的官僚集团的头目和代表。充斥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士大夫们,不谈理财备战,不顾国家存亡、民间疾苦,而只是苟且偷安,坐享富贵。文天祥中状元时的考官王应麟曾指出,南宋的大病有三:一是民穷,二是兵弱,三是财匮,归根是士大夫无耻。理宗、度宗和贾似道集团为宋朝的灭亡准备了社会经济条件,也准备了精神条件。宋朝的覆灭,不可免了。

(四)宋朝的灭亡和人民抗元斗争

蒙古蒙哥汗死后,忽必烈自鄂州返回开平。一二六○年三月,召开宗王大会,继承汗位,成为蒙古的大汗。忽必烈得到投降蒙古的汉人地主的支持,定都燕京,建立起新的封建王朝,一二七一年建号元朝。

在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封建统治的同时,漠北蒙古贵族中的保守势力,另行拥立宗王阿里不哥作蒙古的大汗。忽必烈经过连年激战,打败了阿里不哥派的抵抗后,才又把兵锋转向了宋朝。

新建的强大的元朝再次出兵,目标已是最后消灭宋朝的统治。南侵的元军也以降附的金、宋汉军作主力,而不只是不习水战的蒙古骑兵。在贾似道当权的年代,南宋的潼川安抚使刘整在一二六一年以泸州等十五州三十万户叛变降蒙。一二六七年,刘整向忽必烈建策,进攻南宋,必须先取襄阳,由汉水渡长江,宋朝可灭。次年,忽必烈以刘整为都元帅,随同征南都元帅阿术(兀良哈台子)进侵襄阳。刘整与阿术计议,造战舰五千艘,练水兵七万,作渡江灭宋的准备。

元军要取汉水南岸的襄阳,必先破北岸的樊城。一二六九年春,元军围攻樊城。京湖都统张世杰领兵拒战,失败。七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贵领舟师至新郢,又被阿术战败。贾似道派爱将、吕文德婿范文虎部来援,又败。范文虎乘轻舟逃跑。一二七○年,原孟珙部将李庭芝出任京湖制置大使(吕文德已病死),领兵出援襄、樊。范文虎又给贾似道写信说:“我领兵数万人襄阳,一战可平。但愿勿使听命于京帅(指李庭芝),事成之后,功劳全属恩相(贾似道)”。贾似道接信,命范文虎从中牵制李庭芝,借故停兵不进。范文虎在郢上买歌童舞女,日夜寻欢作乐。

元兵围攻襄、樊不下。忽必烈又派史天泽到前线部署。史天泽采张弘范(张柔子)议,命张弘范军驻鹿门,断绝襄、樊粮道。一二七一年,派东路元军围襄阳。陕西、四川各地元兵出动,牵制宋军。六月,范文虎率领士兵和两淮舟师十万到鹿门,阿术夹江为阵,宋军大败。范文虎夜间逃遁。战船甲仗都被元军夺去。

襄阳由吕文焕(吕文德弟)驻守,被围五年,城中粮绝。一二七二年,李庭芝屯郢州,得知襄阳西北有清泥河,发源于均、房,造轻舟百艘,召募民兵三千人,乘船去襄阳。民兵领袖张顺、张贵乘船领先,船上装备火枪、火炮、巨斧、劲弩,顺流而下。元舟军封锁江口,无隙可入,张顺等斩断元军设下的铁链、木筏,转战一百二十里,黎明到达襄阳城下。城中宋军踊跃过望,勇气百倍。一时不见张顺。数日后有尸体浮起,身中四枪六箭,仍手执弓矢。张顺已在作战中牺牲。张贵入城后,又派能潜水战士二人,泅水去范文虎处投书,约定自郢州发兵夹击。吕文焕、张贵等到期举炮发舟出战。郢兵不来。张贵误认元兵为郢兵,仓促接战,身被数十创,战败被俘。阿术见张贵劝降,张贵坚持不屈,被害牺牲。

一二七三年初,张弘范又向阿术建策,截江而出,断绝襄阳和樊城间的联络,水陆夹攻樊城。樊城孤绝无援,被元军攻破。守将范天顺力战不屈。城破,自缢而死。守将牛富率百余人巷战,杀死元兵甚多,最后身被重伤,投火自尽。樊城破后,驻守襄阳的吕文焕竟在二月间叛变降元。

襄、樊相继失陷,南宋朝中震动了。给事中陈宜中上书,说襄、樊之失,都是由于范文虎怯懦逃跑,请把他斩首。贾似道不许,只降一官,知安庆府。监察御史陈文龙说:文虎失襄阳,还让他知安庆府,是当罚而赏。贾似道将陈文龙贬官。太府寺丞陈仲微上书说:“失襄之罪,君相当分受其责。误国者回护耻败的局势而不敢议,当国者昧于安危之机而不后悔。只有君相幡然(幡音帆fān)改悟,天下事还可为。”贾似道大怒,将陈仲微贬斥出朝,任江东提点刑狱。京湖制置使汪立信写信给贾似道说:“今天下之势,十去八九,而乃酣歌深宫,啸傲湖山,玩忽岁月,缓急倒施。为今之计,只有二策:将内郡的兵调出充实江上,可有兵七十余万人。沿江百里设屯,平时往来守御,有事东西并起,战守并用,互相应援,这是上策。和敌人讲和以缓兵,二三年后边防稍固,可战可守,这是中策。二策如果不能行,就只有等待亡国。”贾似道看后,把信扔到地上,大骂说:“瞎贼(汪立信病一目)怎敢这么胡说!”随即将汪立信罢免。襄、樊失陷后,贾似道拒绝一切救亡的建策,一意孤行,坐待灭亡。

一二七四年七月,度宗病死。谢太后(理宗后)召大臣商议立帝。贾似道反对立杨妃所生的长子赵昰(音是shì),拥立全后的四岁幼子赵显做皇帝。贾似道依然专朝政。赵昰封为吉王,弟昺封信王。

元军攻下襄、樊后,忽必烈召阿术等还朝。阿术说:在作战中看到宋兵虚弱,不如以前,现在不灭宋,时不再来。忽必烈下诏,水陆并进,大举灭宋。元兵二十万,由左丞相伯颜统领,分两道进军。伯颜、阿术一路,由襄阳入汉水过长江,以降将吕文焕为先锋。另一路由左丞相合答等率领,自东道取扬州,以降将刘整为先锋。咸淳十年(一二七四年)十二月,阿术军自汉水渡江,淮西制置大使夏贵领战船三百艘逃跑。鄂州都统程鹏飞投降。伯颜以四万兵守鄂州,自领大军东下,直指临安。一路之上,黄州、蕲州、江州、德安、六安等地宋守将望风而降,范文虎也在安庆降元。

鄂州失守,群臣纷纷上疏,要贾似道亲自出兵抗元,贾似道被迫出兵。一二七五年二月初到芜湖,与夏贵部会合。贾似道出兵不战,就先派使臣到元军议和,请许宋朝称臣纳币。伯颜不许。贾似道命孙虎臣统领步兵七万人驻守池州的丁家洲,夏贵领战船二千五百艘横列江上,贾似道自领后军屯鲁港。伯颜的大军夹岸而来,用大炮猛击。孙虎臣军大败,逃到鲁港。夏贵临阵,不战而逃,阿术部乘胜追击,宋水军溃败。贾似道自鲁港乘小船逃到扬州。经此一战,宋水陆军主力全部瓦解了。

贾似道出兵时,汪立信受命为江淮招讨使,去建康府募兵,援助江上各郡。汪立信在芜湖见贾似道。贾似道说:“端明,端明(汪立信授端明殿学士),不用公言,以至于此。”汪立信说:“平章,平章,瞎贼今日更说一句不得。”还说:“今江南无寸土干净,我去寻一片赵家土地上死,但要死得分明。”汪立信到建康,见守兵已溃,率数千人到高邮。鲁港兵败,汪立信见宋朝将亡,自杀殉国。

贾似道败逃后,上书谢后(太皇太后)请朝廷迁都逃跑。谢后不准。陈宜中任相,上书请斩贾似道。谢后罢贾似道官,贬到循州安置。在路上被押解人员杀死。

元兵乘胜南侵,宋沿江制置大使、建康守臣赵溍(音晋jìn)逃跑,建康降元。镇江、宁国、隆兴、江阴等地宋守臣弃城逃跑。太平、和州、无为的守臣相继投降。伯颜率大军逼近临安。临安守卫空虚。谢后下诏,要各地起兵“勤王”。

勤王诏下,各地大批官员都在准备投降元朝,不予响应。立即起兵勤王的是张世杰和文天祥。张世杰原是金将张柔的部下,张柔降元后,张世杰率部投宋,这时驻守郢州,领兵入卫临安,途中收复了饶州。右相陈宜中因他来自元军后方,不加信用,调换了他原来统率的军马。状元出身的文天祥这时任赣州知州,接到诏书后,立即在当地募集兵士两万人,入卫临安。友人劝他说:“现在元兵三道而进,你以乌合之众万人去迎敌,无异于驱群羊去斗猛虎。”文天祥说:“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前往,我深以为恨。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或许天下忠臣义士闻风而起,社稷还可保全。”文天祥的妹夫彭震龙、门客刘洙等,也都随从起兵。四月间,文天祥领兵到吉州。陈宜中和朝中投降派官员竟说文天祥“猖狂”,“儿戏无益”,要他留屯隆兴府,不准来临安。

元兵继续进军。一二七五年三月间,临安危急。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官员和御史官都相继逃跑,朝中一片萧条。谢后急切下诏说:“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现在我和新皇帝遭难,你们大官小官都不曾说一句救国的话。朝中的官员离职逃走,外边的守臣丢印弃城。御史官不能给我纠弹,二三宰相也不能统率。正在里外合谋,陆续在半夜逃跑。你们平日读圣贤书,自许如何,乃在这时作这种事。活着有什么面目见人,死后如何见先帝?”宋朝亡国在即,谢后的恼怒焦急,并不能阻止士大夫的逃跑。“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们,只求降元作官,并不顾什么面目。谢太后徒唤奈何了。

张世杰受命总都督府各军。四月,湖北制置副使高达以江陵降元。元朝任高达参知政事。元兵东下,所过之处,宋守臣相继迎降。元兵到扬州。镇守扬州的李庭芝、姜才拒降坚守。阿术、张弘范军来战,姜才肩中流矢,拔矢挥刀而前,元军稍退。姜才入城死守。五月,张世杰部刘师勇收复被元军占领的常州。浙东一些已经降元的州城,又与张世杰军会合,兵势稍振。七月间,张世杰与刘师勇、孙虎臣等结集战船万余艘,驻于焦山,与元军对战。张世杰命令以十船为一方,非有号令,不得发碇(起锚)。阿术、张弘范以大船发动火攻。宋军死战,不能前进,多投江而死,舟师大溃。张世杰奔耑山(耑音船chuán),刘师勇回常州,孙虎臣去真州。

文天祥继续请求入卫,得朝廷允准。八月间到达临安,被派到平江作知府。元兵分三路大举进攻。一路沿江入海,取嘉兴府的华亭,一路取常州,一路从建康攻打余杭县西北独松岭上的独松关。陈宜中以为独松关是临安的门户,又调文天祥领兵去援助。十一月,伯颜率领的元兵攻下常州,知州姚■(音银yín)、都统王安节(王坚子)战死。刘师勇以八骑突围走平江。元兵随后又攻下了独松关,守将张濡(音如rú)逃跑。文天祥援兵未到,独松关已经失守。平江也被元兵攻破。文天祥只好返回临安。

南宋王朝这时由状元出身的留梦炎任左相,陈宜中任右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到临安,与张世杰商议,勤王兵马尚有数万,决一死战,万一得胜,淮东出兵截杀元兵后路,国事或许还有转机。文、张联合提出这项建议,陈宜中等一意求降,不予采纳。元兵破独松后,临安危在旦夕。十一月底,左相留梦炎弃官逃跑。十二月初,右相陈宜中得谢后允准,派柳岳到元军求降。伯颜不准。

一二七六年初,元兵阿里海牙部围攻潭州三个月后,潭州城破。知州李芾(音费fèi)坚持拒战到最后。元兵入城,李芾对部下沈忠说:“我一家人不能受作俘虏的侮辱,请你把我全家杀死,再杀我。” 沈忠哭泣允许,杀李芾全家后,也把自己一家杀死,最后自刎殉国。潭州破后,袁、连、衡、永、郴、全、道、桂阳、武冈等州军相继降元。宋朝更加危急。

留梦炎逃跑后,谢后命吴坚为左丞相,在朝堂宣布。来上朝的文官,只有六人。谢后又命宗正少卿陆秀夫等去元军求降,请称侄或侄孙。伯颜仍不许。再派监察御史刘 (音节jiē)到元军,请奉表称臣。伯颜许在长安镇议降。文天祥、张世杰请三宫(太皇太后、太后、皇帝)入海,由他们领兵背城一战。陈宜中不许,随即向元军送上传国玺和帝显的降表投降。伯颜要陈宜中出议投降事。陈宜中在夜间逃往温州。张世杰见临安无望,领兵南下,准备继续抗元。

南宋王室决意投降,右相逃跑。谢后加给文天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称号,要文天祥与吴坚等去元军议降。文天祥与伯颜争辩不屈,又怒斥南宋降将。伯颜放吴坚等回临安,将文天祥扣留在军营,随后又押解北去。三月,伯颜入临安,荣王与芮投降。伯颜将全后(度宗后)和帝显等俘虏北去。谢后因病暂留临安,随后也被押解到燕京(元大都)。统治达三百年之久的赵宋王朝宣告灭亡了。

元军入临安,南宋灭亡。各地军民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战斗,在宋代的历史上,写下了最后的篇章。

淮东地区的斗争--南宋亡后,夏贵以淮西全境降元,淮东扬州、真州等地拒不奉诏,坚持据守。

李庭芝、姜才守扬州。元军派李虎到扬州劝降。李庭芝将李虎杀死。元军又派使者以谢后手诏招降。李庭芝在城上对使者说:“奉诏守城,没有听说以诏谕降。”帝显等南宋皇室被元军俘虏北上,途经瓜洲。姜才领兵数千人出战,企图中途截夺皇室,被元兵击退。元阿术军派兵扼守高邮,断扬州粮道。扬州城中粮绝,兵士以牛皮、■糵(音聂niè)作食物,仍然拒战不屈。元军再度招降,又被李庭芝拒绝。一二七六年七月,李庭芝、姜才领兵去泰州,准备南下抗战,命朱焕守扬州。朱焕降元。阿术军进围泰州。李庭芝、姜才战败被俘,遇害。元军攻真州,守将苗再成英勇战死。

闽、广和江西的斗争--一二七六年初,临安危急时,秀王赵与择护从九岁的益王(原封吉王)赵昰和六岁的广王(原封信王)赵昰出海,二月到温州。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将官苏刘义等到温州,往见陈宜中,商议起兵。张世杰也从定海到来。三月,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拥赵昰、赵昰到福州。五月间,拥立益王珪作小皇帝,改元景炎树起宋朝的旗帜,图谋恢复,继续抗元。陈宜中任左相兼枢密使,李庭芝任右相,张世杰任枢密副使,陆秀夫签书枢密院事,苏刘义为殿前指挥使。宋兵仍有十七万人。

文天祥被押解途中,经过镇江,乘元兵不备,在夜间逃出,走到真州。坚守扬州的李庭芝以为文天祥投降后又来劝降,令真州守将苗再成拒绝。文天祥去扬州不成,改道经高邮、通州从海上逃到温州。福州新建的小朝廷派人来温州召文天祥。五月间,文天祥到福州,建议从海道恢复两浙,陈宜中不许。七月间,文天祥在南剑州建立都督府,号召各地起兵,夺回江西。原随从文天祥起兵的江西兵士,被元朝遣散。刘洙召集一部分旧部来到福建。福建当地人士也参加了文天祥的队伍。十一月,文天祥移兵到汀州。

这时,元兵自浙江南下,进入福建。知南剑州王积翁逃跑,南剑州失守。陆秀夫、张世杰护卫帝■逃上海船。元兵攻占福州,进至福安县,秀王赵与择战死。十二月,帝■等的海船停泊在广东惠州附近,在水上流亡。

景炎二年(一二七七年)正月,文天祥率部移驻漳州龙岩。三月,又移到南岭下的梅州。五月,越过南岭进入江西。江西各地纷纷起而响应。彭震龙在永新起兵,收复县城。文天祥的另一妹夫吉州龙泉人孙栗也在本乡起兵。吉州人民一直在自发地起来抗元。泰和县针工刘士昭曾经联络当地人民,企图夺取县城,被元兵捕获。刘士昭血书“生为宋民,死为宋鬼,赤心报国,一死而已。”自杀殉国。南安军巡检(低级军官)李梓发起兵守城,元兵万余人猛攻不下,到文天祥进兵时,仍然在坚持据守。江西各地人民顽强不屈,坚持战斗,为文天祥进兵准备了条件。文天祥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进入会昌,在雩都大败元军,进而攻下兴国,收复赣州和吉州的属县。文天祥驻兴国指挥军事,分派赵时赏、邹■(音冯féng)领兵攻打赣州和吉州的州城。一时之间,颇有复兴的气势。

元朝随即派出骑兵,由江西宣慰使李恒(西夏人)率领,发动反攻。围攻赣州的文天祥部被元兵打败。元兵乘胜进攻兴国大营。文天祥北上,企图与吉州邹■部会合。行至中途,邹■部也被元兵击溃。八月间,文天祥走到庐陵,遭到元兵追击。文天祥部下的老将巩信率领兵士数十人守住方石岭的山口,掩护文天祥撤退。巩信身中数箭,仍坐在大石上巍然不动。兵士中箭负伤,也依然倚岩石挺立。巩信等全部牺牲后,元兵从山下望去,以为仍有兵士把守,不敢轻进。文天祥得以率部撤走。次日,文天祥部又被元兵追及。赵时赏自称是文天祥,被元兵捉去,被害牺牲。文天祥躲过追兵,退到汀州,整顿残部,又转到循州,屯兵南岭山中。文天祥这次进兵江西,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迅速取得胜利,又以寡不敌众,迅速遭到失败。文天祥部与帝昰的小朝廷失掉了联系。这年冬天,即在南岭山中度过。一二七八年二月,才又进兵海丰,向潮州移动。

这年三月,帝昰在广州湾的碙洲(碙音冈gāng)病死。陆秀夫、张世杰又拥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作皇帝,改元祥兴,继续打着宋朝的旗帜。除宜中见恢复无望,又乘机溜走,逃往占城。六月间,帝昺的小朝廷迁到大海中的厓山,作为最后的据点。

元朝以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为副,率领水军和骑兵,海陆并下,进攻闽、广,企图最后消灭宋军的残余。邹■在吉州败后,仍率领余部在江西战斗,这时也到潮阳来会师。元兵大举南下,文天祥在十二月退出潮阳,转到海丰北的五坡岭,准备进山固守,不幸被元兵追上。邹■自杀殉国,文天祥被俘。

祥兴二年(一二七九年)正月,元朝的水军大举进攻厓山。张弘范把文天祥也押到船上。元军的舰队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作了元朝俘虏的文天祥,想到当年在赣州起兵时赣水的皇恐滩,面对零丁洋,抱定至死不屈的决心,作诗说:“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四年)。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元军舰队到了厓山,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劝降。文天祥写出他的过零丁洋诗,作为回答。

张弘范统领的元朝水军,共有战船五百艘,这时只到达三百艘。张世杰有战船一千艘,兵民二十余万。两军在海上对阵。张世杰把宋水军结成一字阵,用绳索将船只联结设防。帝昺、杨后和小朝廷的官员全部上船死守。元兵用火攻,被宋军击退。张世杰统领的宋军,这时在兵力上还处于优势,但只作防守的准备,无意出击。正月底,元朝战船陆续到达。李恒也从广州领兵赶到。二月初六日晨,元朝的水军发起猛攻。元军用炮石、火箭作掩护,突破宋水军阵角,跳上宋船,短兵接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见无可挽回,抱帝昺投海死。宋官兵或战死或投海殉难。战斗到黄昏结束。几天后,海上陆续漂起的尸体有几万具。张世杰拥杨后乘小船突围而出,退到螺岛,招集残部,图谋再举。四天后遇大风,海船覆没,张世杰等都死在海里。宋朝这支残存的抵抗力量,也完全覆没了。

张弘范得胜而回,把文天祥押解到元大都,关在狱中。元朝统治者用尽一切办法,劝诱文天祥降元,都被拒绝。宋朝的状元宰相留梦炎,逃跑后投降元朝作官,奉命到狱中劝降,被文天祥骂走。无朝又派俘掳来的亡国皇帝赵显去劝降。文天祥只是连声说:“圣驾请回”。文天祥决心宁死不降,在狱中作《正气歌》说:“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文天祥被关押三年余,在拒绝了忽必烈的亲自劝降后,被元朝杀害,英勇就义。

厓山败后,曾经上书指责贾似道而遭到贬斥的陈仲微,流落到安南,仍然企望以“回天力量”反元复宋。四年后,病死在安南。临终作诗说:“死为异国他乡鬼,生是江南直谏臣。”安南国王作诗哭悼说:“痛哭江南老巨卿,春风揾(音问wèn)泪为伤情。”“回天力量随流水,流水滩头共不平。”表达了对陈仲微抗元斗争的同情和支持。

四川地区的斗争--自宋朝南迁以来,四川军民一直坚持反抗民族压迫和侵掠,具有光荣的战斗传统。南宋亡后,在闽、广地区坚持最后斗争的同时,四川人民也还在坚持战斗。

坚决抗元的王坚被调离后,部将张珏(音觉jué)奉命守合州。四川地区一直在和元军反复展开激战。一二七五年,元军大举向四川进攻,叙州、泸州(江安州)等地的守臣相继投降。张珏拒绝了元军的两次招降,坚持据守。一二七六年,南宋朝廷在临安投降时,张珏在积极备战,计划收复失地。元军围重庆,张珏派遣张万率领水军到重庆,协助守城,出击元军。六月间,收复泸州,大败元军,解除了重庆之围。十二月,重庆守臣迎张珏入重庆,任四川制置使。

帝显降元,诏谕各地投降。张珏拒不奉诏。得知赵昰、赵昰进入广东后,派兵士探访下落,并在钓鱼城营建宫殿,准备迎赵昰来四川,重建宋朝。一二七七年六月,元军大举进攻,占领涪州、万州。十一月,泸州被元军攻破,守臣王世昌自杀。元军集中兵力包围了重庆。

元军派泸州降将向张珏写信劝降,张珏拒绝。一二七八年初,元军猛攻重庆。张珏出城激战。元将汪良臣(汪德臣弟)被射中四箭。张珏终因寡不敌众,退守孤城。张珏部将赵安开城门降元。元军入城,张珏仍率部巷战。败退后乘船东下,被元军追到。张珏被俘后,仍然拒不投降,一二八○年被元朝杀害牺牲。

元朝灭亡了赵宋,但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没有由此而终止。在元朝统治下,各族人民继续不屈不挠地展开了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搏斗。

宋代农民起义年表

九六五年(宋太祖乾德三年)

三月,绵州士兵起义,推全师雄为领袖。邛、蜀等十六州响应。

四月,遂州牙校王可僚结集州民起义。

九六六年(乾德四年)

阆州农民起义,围攻州城。

渝州农民以杜承褒为领袖,发动起义,攻占州城。

九七三年(开宝六年)

渠州农民万人在李仙领导下起义,攻入蓬州。

九八一年(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绵州王禧等十人组织农民起义。

九九三年(淳化四年)

二月,永康军青城县农民约一百人在王小波领导下起义,提出“均贫富”的主张。起义军攻下青城,进而打到彭山,发展到万余人。

十二月,起义军在江原与宋军激战,获胜。王小波负伤牺牲。李顺领导起义农民,胜利攻下蜀州、邛州,调发大地主的财产粮食,分给当地贫民,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

九九四车(淳化五年)

正月,李顺起义军攻占成都,建国号大蜀,立年号应运。农民军转战南北,发展到数十万人。

农民军攻剑州和梓州,不下。

五月,宋军入成都。李顺在作战中牺牲。农民军三万人战死。

农民军在张余、吴蕴等领导下继续战斗。攻下嘉州,向东川进军。

十一月,吴蕴在眉州战死。九九五年(至道元年)二月,张余在嘉州被捕牺牲。起义失败。九九六年(至道二年)五月,王鸬鹚领导起义军攻打邛、蜀二州,失败。

一○○○年(真宗咸平三年)

正月,益州(成都)士兵在赵延顺等领导下起义,攻占州城。起义军推王均为领袖,建立大蜀国,建年号化顺。彭州等地农民起义响应。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

九月,成都失守。十月,王均率领起义军据守富顺。起义军战败,王均自杀牺牲。

一○○五年(景德二年)

逃亡兵士王长寿等百余人起义,攻打陈留,发展到五千余人。起义军在胙城遭到宋军镇压。

一○○七年(景德四年)

六月,宜州士兵在陈进领导下起义。起义军攻占柳州,在象州武仙县战败。陈进等起义领袖六十余人被捕牺牲。

一○四三年(仁宗庆历三年)

五月,沂州士兵百余人在王伦领导下发动起义,占据沂州城。起义军不断胜利发展,渡过淮水,攻占楚、真、扬、泰、滁等州,直抵和州。

七月,王伦在和州战败,被杀牺牲。

八月,陕西商州农民千余人在张海、郭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等领导下起义。京西路各地农民响应。起义军自陕南经豫西,直抵襄、邓、均、郢等州。光化军士兵以邵兴为首,起义响应。九月,金州农民起义,攻入州城,夺取府库兵仗,分散钱帛给贫民。

十一月,邵兴在湑战败被杀。

十二月,张海等战败牺牲。

一○四四年(庆历四年)

八月,保州士兵起义,遭到镇压。

一○四七年(庆历七年)

十一月,王则领导贝州士兵和农民起义,占领贝州,建国号安阳。

一○四八年(庆历八年)

正月,宋军攻入贝州。王则、张峦、卜吉等英勇牺牲。

一○八四年(神宗元丰七年)

河北保甲起义。

澶州、魏州保甲与农民联合,发动起义。

澶州、滑州一带,以单安、王乞驴、张谢留等为首的保丁起义,进入卫州。

一一一九年(徽宗宣和元年)

山东郓州农民起义,以宋江为领袖。

一一二○年(宣和二年)

十月,睦州青溪农民在方腊领导下,在帮源峒发动起义。十一月,方腊自号圣公建国,立年号永乐。攻下青溪县。十二月,攻下睦州、歙州,胜利进军,进驻杭州城。起义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和孔孟儒学,发起猛烈冲击。

婺州兰溪县朱言、吴邦,永康县陈十四,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苏州石生,越州剡县裘日新,台州仙居县吕师囊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及常州、明州、秀州、温州等地农民纷起响应方腊。农民军攻下杭州后,发展到百万人。

山东起义农民自郓州向濮、单、齐、青等州进军。

一一二一年(宣和三年)

正月,方腊率领农民军主力攻占婺州和衢州。农民军别部由方七佛率领,攻打秀州,不胜,退守杭州。

二月,宋军反攻杭州。起义军退出杭州。睦州被围。裘日新农民军攻下剡县、新昌、上虞。

山东起义农民进入淮南,至海州。宋江向宋知州张叔夜投降。起义被叛卖而失败。三月,吕师囊农民军攻下仙居、天台、黄岩。

四月,方腊农民军占领的歙州、衢州、婺州、睦州相继失守。宋军攻陷青溪县。方腊率农民军二十万退守帮源峒。农民军战败。方腊及妻邵氏、子方亳、起义领袖方肥等三十余人被俘;八月,英勇就义。

五月,义乌、兰溪、剡县等地农民军与宋军激战,失败。起义领袖裘日新等牺牲。

六月,吕师囊部在黄岩奋战,起义领袖三十人牺牲。

七月,仙居起义农民在俞道安率领下进攻温州,不下,转至处州。十月,起义军在永康被围。俞道安牺牲。

一一二二年(宣和四年)

山东郓州梁山泊农民继续起义反抗。相州农民军在贾进等领导下起义。

一一二三年(宣和五年)

河北、京东等路农民起义。洛州农民数十万,以张迪为领袖,发动起义,攻打濬。张迪战败牺牲。太行山农民,以高托天为首起义。转战青、徐、密、沂等州。

一一二五年(宣和七年)

高托天投降宋朝,起义被叛卖。

京东路起义农民十万人以张仙为领袖,在垒鼓山与宋军激战。张仙受“招安”降宋。

济南府农民十万人,由孙列率领,占领铧子山,遭到镇压。

东京起义军十万,由贾进等率领进入海州。贾进受“招安”降宋。

临沂武胡、郓州李太、沂州徐进等分别率领当地农民起义。

一一三○年(高宗建炎四年)

二月,鼎州武陵钟相领导当地农民军起义,建号大楚,钟相称楚王,立年号天战(一作“天载”)。起义军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严厉镇压宣扬孔孟之道的儒生以及僧徒、道士。起义发动后,鼎州、澧州、荆南、潭州、峡州、岳州、辰州等地十九县农民纷起响应。农民军攻下桃源,进驻澧州。三月,钟相兵败被俘,英勇牺牲。农民军在杨太领导下继续战斗。

四月,信州贵溪县农民在王宗石领导下起义,攻下贵溪、弋阳二县。农民军利用摩尼教相联络,发展到十几万人。六月,起义军战败。王宗石等二十六名领袖被俘牺牲。

建州瓯宁县农民起义,以范汝为为领袖。八月,农民军攻下建阳县,发展到几万人。十一月,范汝为受“招安”,接受宋朝“福建民兵都统领”的官号。吉州农民在彭友、李满、王彦和廖八姑三姐妹领导下起义,攻占江西、湖南八个县城,起义队伍扩大到几万人。

一一三一年(绍兴元年)

七月,虔州陈颙导农民几千人起义,攻打雩都、信丰等县。

宋朝命令受“招安”的范汝为军解散归农。建阳农民丁朝佐起义反抗。

一一三二年(绍兴二年)

正月,宋军围攻建州,范汝为自杀。农民军万余人战死。

四月,陈颙义军进攻循州,攻克龙川县。十一月,攻下武平县,进围梅州。

一一三三年(绍兴三年)

正月,陈颙义军回江西。起义军发展到十多万人,活动于广东循、梅、潮、惠、英、韶、广、南雄等州,江西虔州、南安军、建昌军,福建汀州、邵武军等广大地区。

三月,衢州开化县农民起义,以摩尼教徒缪罗为领袖。

五月,缪罗等人叛变投降。起义军王仓等九十多人被捕牺牲。

四月,陈颙农民领袖在兴国战败,被俘牺牲。

彭友农民军到雩都。彭友等战败被俘。

杨太农民军以洞庭湖为据点,建立水寨,农民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占领的地区,北到公安,西到鼎、澧,东到岳阳,南到长沙。十月,杨太军在洞庭湖下游大败宋军。

一一三四年(绍兴四年)

二月,杨太拒绝宋朝的“招安”。五月,齐刘豫遣使到农民军联络,杨太斩来使,严正拒绝。

七月,杨太农民军进攻鼎州社木寨,大败宋军。

一一三五年(绍兴五年)

六月,杨太农民军在洞庭湖战败。黄佐、杨钦等叛变降宋。杨太坚持不屈,英勇牺牲。

一一四○年(绍兴十年)

湖南郴州宜章县农民在骆科、文遂领导下起义,攻下桂阳、郴、道、连、贺等州。骆科中途叛变降宋。农民军在邓宁、李定等领导下,继续战斗。欧幼四率领别部攻下蓝山县。

一一四一年(绍兴十一年)

十月,宜章县农民起义失败。

一一四三年(绍兴十三年)

福建各地农民在管天下、伍黑龙、满山红等农民领袖的领导下,发动起义,攻打漳、泉、汀、建四州及广东梅州、江西虔州的县镇。

一一四四年(绍兴十四年)

宜州泾县农民在摩尼教徒俞一领导下发动起义。

一一四六年(绍兴十六年)

管天下等起义军遭到宋军镇压,失败。

一一四九年(绍兴十九年)

春,建州瓯宁县回源峒杜八子领导农民起义,攻破建阳城。夏季,张大一、李大二等在回源峒领导农民起义。

福建汀、漳、泉等州何白旗起义,进至广东梅、循、潮、惠四州以及江西虔州。

一一五○年(绍兴二十年)

七月,何白旗起义失败,起义领袖黄大老、谢二化等被俘。

一一六三年(孝宗隆兴元年)

明州象山、秀州华亭等处农民在海上起义。

一一六五年(乾道元年)

郴州宜章县弓手李金组织农民群众,发动起义,迅速形成万人大军,攻占县城后,又攻下郴州、桂阳军。农民军进入广东路英、韶、连、广等九个州府。杀地主、官僚,没收他们的田宅财产。

五月,湘阴县刘花三、李无对领导农民起义,响应李金起义军。

八月,李金战败被俘。

一一七五年(淳熙二年)

湖北路茶农、茶贩在赖文政领导下举行起义。起义军自湖北转入湖南。六月,起义军进入吉州永新县禾山。七月,起义军在江西战败,赖文政牺牲。

一一七九年(淳熙六年)

正月,郴州宜章县农民在陈峒领导下起义,攻下道州、桂阳军和连州所属四县,有众数千人。五月,陈峒兵败被俘,起义失败。

广西路李接(一作李楫)领导农民起义,宣布十年不收赋税,打开官府和地主仓库赈济贫苦农民。起义群众称李接为李王。农民军陆续攻下广西路郁林、化、容、雷、高、贵六州八县,半年后失败。

一一八四年(淳熙十一年)

姜大老领导农民军在汀州一带起义。

一一八五年(淳熙十二年)

平江府玉■郎等起义,海上饥民蔡八等起义。宋军深入大洋镇压,起义领袖蔡八等四十二人被俘。

一一八八年(淳熙十五年)

陈青军等海上饥民起义,在广州沿海活动。陈青军等十六人被捕。

一二一九年(宁宗嘉定十二年)

闰三月,军士张福、莫简领导红巾队在利州路兴元府起义,参加的士兵有几千人。四月,起义军攻入利州、阆州、果州、遂宁府和普州,先锋曾到达梓、汉二州,直逼成都,四川震动。七月,红巾队战败,莫简自杀,张福被害。

一二二三年(嘉定十六年)

武冈军士兵在蒋宗、杨德率领下起义,几十天后失败,蒋宗等首领被杀。

一二二八年(理宗绍定元年)

赣州农民在陈三枪和张魔王率领下举行起义,以松梓山为根据地,在江西、福建和广东三路边境建寨六十,进行起义活动。三路农民纷纷起来响应。

一二二九年(绍定二年)

十二月,汀州晏梦彪领导当地农民起义,起义军以潭飞磜根据地,攻下汀州、邵武军、南剑州所属各县,发展到漳州龙岩、长泰和泉州永春、德化等地。汀州城士兵起义响应。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一年以后,起义军遭到镇压而失败。

一二三四年(端平元年)

赣州农民军在松梓山战败,张魔王自杀牺牲,陈三枪受伤被俘,在隆兴府英勇就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