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概说

本篇是论述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种病的辨证论治。篇中共有条文十五条,载方十二首。其中第一条为百合病的总论,阐述百合病发病机理、脉证和转归。第二条至第九条是论百合病的证治和各种变证的治法。第十条至十三条则是阐述狐惑病的辨证和方药。第十四、十五两条则叙述了阴阳毒的证治。本篇所论的三种疾病,皆由热病传变而来,其症状表现有类似之处,如百合病的常默然、欲卧不能卧,和狐惑病的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等症相似。狐惑病有蚀于喉的病变,而阴阳毒病,也有咽喉疼痛之症。所以三病合于一篇讨论,以资鉴别分析。

百合病可发生在温热病之后,或由情志不遂,引起阴虚内热,精神恍惚,饮食和行动失常,口苦,尿赤,脉微数等。

狐惑病是因湿热之毒蕴结于里所引起的疾患。有目赤,咽喉和前后阴腐蚀等。由于本证古名狐惑病。后世医家则称为“疳”,分为牙疳和下疳。

阴阳毒是阴毒病和阳毒病的总称,因疫毒之邪,蕴于血脉而成。阴毒有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等;阳毒有面赤斑斑如锦文、咽痛、吐脓血等。由于阴阳毒是感受疫疠毒邪,故有一定的传染性。

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词解】

百脉一宗:是指人之血脉,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百脉朝宗于肺,故百脉不可注,而可注其肺。

如有神灵者:指百合病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全是恍惚不定,去来不可凭,如有(像似)神灵所为。

身形如和:从患者的身体上观察,也没有显著病态,好像没有什么病。

【诠解】

本条论述百合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预后。百合病是由心血肺阴两虚,阴虚内热引起的疾病。是因热病之后,阴血未复,余热未尽,消烁津液;或因平素思虑伤心,情志不遂,郁结化火,耗津烁液,而使心血肺阴两伤,阴虚内热,则百脉俱受其累,以致百脉不和,症状百出,故曰:“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由于心血肺阴亏损,虚热内盛,热邪散漫,未归于一经,而游走于百脉。脉朝于肺而系于心,心神失慧,而有意欲食,复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等似是而非,全是恍惚去来不可为凭之象。惟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三证,则反映了内有邪热不解。若其人每溺时而头痛者,此乃热邪之甚者,必俟六十日之久,使阴气复而病则愈;若溺时头不痛,而淅淅然畏恶风寒者,则病势稍浅,必等四十日方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则邪更浅,不过二十日便可愈。此证每见于热病之后,也有或未病而预见,或先见,或后见等等不同,应各随其证而治之。

至于溺时而头痛等的病机:因肺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用,膀胱经脉行于脊背,上行至头项,入络脑。溺时阳气下泄,不上充于头,故见头痛。此为阳气衰弱,病情较重,故曰:六十日乃愈;如溺时头不痛,淅然者,为阳气下泄,卫阳虚弱,不能温暖肌表,病情较轻,故曰:四十日愈;如溺时快然,头眩者,为阳气稍虚之头眩,乃病情之最轻者,故曰:二十日愈。如上所述,百合病因病情的轻重不同,症状也不相同,病愈亦长短不一。至于二十日、四十日、六十日,乃大约之数,不可拘泥。

【选注】

《金匮要略心典》;“百脉一宗者,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悉致其病,则无之非病矣。然详其证:意欲食矣,而复不能食;常默然静矣,而又躁不得卧;饮食或有时美矣,而复有不欲闻食臭时;如有寒,如有热矣,而又不见为寒,不见为热;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矣,而又身形如和。全是恍惚去来,不可为凭之象。惟口苦、小便赤、脉微数,则其常也。所以者何?热邪散漫,未统于经,其气游走无定,故其病亦去来无定。而病之所以为热者,则征于脉,见于口与便,有不可掩然者矣。夫膀胱者,太阳之府,其脉上至巅顶,而外行皮肤。溺时头痛者,太阳乍虚,而热气乘之也;淅然、快然,则递减矣。夫乍虚之气,溺已即复;而热淫之气,得阴乃解。故其甚者,必六十日之久,诸阴尽集,而后邪退而愈;其次四十日;又其次二十日,热差减者,愈差速也。此病多于伤寒热病前后见之;其未病而预见者,热气先动也;其病后四五日,或二十日,或一月见者,遗热不去也。各随其证以治,具如下文。”

2.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诠解】

本条论述百合病误用汗法后的证治。百合病有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证。医生误认为是表实证,而发其汗,汗后伤津,心血肺阴而更虚,则虚热加重,故出现心烦、口渴等。

治以百合知母汤,养阴清热,润燥除烦。方中百合清心润肺,益气安神;知母清热除烦,养阴止渴;配泉水清热利尿,导热下行。三药相合,以奏养阴除热之功。

【选注】

《医宗金鉴》:“百合病不应汗而汗之,不解者则致燥。以百合知母汤主之者,清而润之也。”

3.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诠解】

本条论述百合病误用下法后的证治。百合病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口苦,尿赤,脉微数等证。医生误认为是里实证,而反下之,以致津液更伤,内热加重,故常见小便短赤而涩。又因苦寒泻下之品,伤其胃气,故胃气上逆而致哕。

治以滑石代赭汤,滋阴清热,和胃降逆。方中百合滋润心肺,益气安神;滑石清热利尿,代赭石和胃降逆;配泉水引热下行。

【选注】

《金匮要略论注》:“其在下后者,下多伤阴,阴虚火逆,故以百合同滑石之走窍,代赭之镇逆者以通阳气,加之泉水以泻阴火,而阴气自调也。”

4.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诠解】

本条论述百合病误用吐法后的证治。百合病有不欲闻食臭等证,医生误认为宿食停滞,而用吐法,更损肺胃之阴,且扰胃之和降之气,则虚烦不安,而胃中不和。

治以百合鸡子汤,养阴润燥除烦,方中百合滋养肺胃之阴,清热除烦;鸡子黄养阴润燥,安五脏之气,能除虚烦;泉水养阴泄热。

【选注】

《金匮要略论注》:“吐伤元气,而阴精不上奉,故百合病在吐后者,须以鸡子黄之养阴者同泉水以滋元阴,协百合以行肺气,则血气调而阴阳自平。”

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诠解】

本条论述百合病未经汗、吐、下的正治之法。百合病由于心血肺阴两虚,阴虚内热,邪气流于百脉,而成百合病。

治以百合地黄汤,养心血,滋肺阴,凉血清热。方中百合养肺阴,清虚热;生地黄益营凉血,滋水降火,调和血脉;泉水利小便,泄虚热。三药相合,使阴气充,热邪去,百脉调和,病可自愈。

【选注】

《医宗金鉴》:“百合一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是谓其病迁延日久,而不增减,形证如首章之初也。以百合地黄汤,通其百脉,凉其百脉。中病勿更服,恐过服生地黄,大便常如漆也。”

【病案举例】

连某,男,48岁,干部,于1980年10月14日来诊。一个月前因生气精神不好,性情急躁,少寐多梦,纳呆,口苦,小便短赤。近一周来坐卧不安,烦躁不宁,多疑,夜间尤甚。现证:神疲体倦,走路有欲倒之势,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曾多次去医院诊治,投安神镇静之品和舒肝理气、豁痰清热之药均无效。既往史:患阳痿5年。查体:一般状态尚可,神清语明,舌质红,舌尖赤,苔微黄,脉沉细而数。综上脉证合参为肾虚累及心肺,阴虚生内热,百脉失其濡养所致。诊为百合病,治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方用百合地黄汤、知柏地黄汤加减。

处方:百合100克,生地15克,知母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炒枣仁20克,甘草10克。两剂,日一剂,水煎服。

10月16日二诊:服药后诸证减其大半,小便通畅,口中和,能进饮食但量少,能入睡,舌苔已退,药已应症,继用前法前方加龟板15克,三剂。

10月19日三诊:诸症基本消失,精神已恢复正常,饮食增加,睡眠安适,仍感腰酸乏力。再守上方六剂。

10月25日四诊:诸症消失,已上班,阳痿亦有好转,改用新六味地黄丸以治本。

(摘自《吉林中医药》1981,4:37)

6.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词解】

煮饼:可能是面条一类食物。

【诠解】

本条是论百合病变证的治法。由于心肺阴虚内热,一月不解,阴津亏损,虚火亢盛,故见口渴,只用百合地黄汤药力不足,配用百合洗方,以百合渍水洗身。外洗皮表,其气通肺,以清肺热。内服外洗,共收养阴清热之效。洗已汗出而胃知饥,则食以煮饼,益气养津,清热止渴。勿以盐豉佐食,恐其味咸伤血,耗津增热而变渴。

【选注】

《医宗金鉴》:“百合病本不渴,今一月不解,变成渴者,外以百合汤浸洗其身,通表泻热;内食煮饼,勿以盐豉,不致引饮,而渴自止也。”

7.百合病渴不差者,栝楼牡蛎散主之。

栝楼牡蛎散方

栝楼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诠解】

本条又论述百合病渴而不差的治法。上述之百合病,若服百合地黄汤及百合洗方,而其渴仍不差者,此为热伤津液之所致,可用栝楼牡蛎散主之。

栝楼牡蛎散方,有生津止渴、收敛浮热的作用。方中栝楼根气凉性润,启发脾阴,上承津液,而止口渴;牡蛎则敛摄在上之阳热,开散凝滞水饮。以上二味,一升一降,使其阴阳调和,口渴自解。

【选注】

《金匮要略论注》:“渴不差,是虽百合汤洗而无益矣。明是内之阴气未复,阴气未复,由于阳亢也,故以栝楼根清胸中之热,牡蛎清下焦之热,与上平阳以救阴同法,但此从其内治耳,故不用百合而作散。”

8.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诠解】

本条三论百合病变发热证的治法。由于心血肺阴两虚,虚热游走百脉无定,气血乱于表,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变发热者,为虚热郁结,热郁于上,气行不畅,湿郁于下,湿热相合,故发热,口苦,脉数,尿赤。

治以百合滑石散,滋阴清热,利湿通郁。方中百合滋阴济阳,清润心肺;滑石利水,渗湿以解热。以上二味,一为滋阴润燥,而去在上之虚热;一为滑利水道,而通在下之湿郁,津液通济,其热可清。

【选注】

《金匮要略论注》:“仲景尝谓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则知变发热者,内热不已,淫于肌肤,而阳分亦热,故以滑石清腹中之热,以和其内,而平其外,兼百合清肺气以调之;不用泉水,热已在外,不欲过寒伤阴,故曰当微利,谓略疏其气,而阴平热则除也。”

9.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诠解】

本条论述百合病的治疗顺逆。百合病是由于心血肺阴两虚,阴虚生热,内热耗损阴气,然病见于阴,甚必及阳,故其症状有见于阴和见于阳之分,如见于阳则常默然、欲卧、不能行、如寒、无热、不能食、不用闻食臭;见于阴,则意欲食、饮食或有美时、无寒、如热、不能卧、欲行、口苦、脉微数、小便赤。治疗之法,不外用阴和阳,用阳和阴,使其阴阳平秘则病愈。

若医计不出此误用发汗之法,则更伤其阳,故曰:此为逆。同样,若误用攻下之法,则更伤其阴,故曰: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由此可见,百合病治疗方法是见阳救阴,见阴救阳,以调和阴阳,恢复阴阳平衡状态,则病自愈。

【选注】

《金匮要略心典》:“病见于阴,甚必及阳;病见于阳,穷必归阴。以法救之者,养其阳以救阴之偏,则阴以平而阳不伤;补其阴以救阳之过,则阳以和而阴不敝。《内经》‘用阴和阳,用阳和阴’之道也。若见阳之病而攻其阴,则并伤其阴矣,乃复发汗,是重伤其阳也,故为逆;见阴之病而攻其阳,则并伤其阳矣,乃复下之,是重竭其阴也,故亦为逆。以百合为邪少虚多之证,故不可直攻其病,亦不可误攻其无病如此。”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词解】

状如伤寒:发热恶寒如同伤寒之证。

蚀:是指腐蚀。

声喝:是指声音嘶哑,或作嗄,两字相同。

【诠解】

本条是论述狐惑病的症状及治疗。本病是因湿热久蕴而生虫,且蒸腐气血,内损心肺,外伤咽喉,咽喉腐蚀糜烂,则声音嘶哑,名叫“惑”病;若内损肝肾,虫蚀前后二阴,阴部腐蚀溃烂,而叫“狐”病。若内伤脾胃,运化失常,故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湿热内困心神,故默默欲眠,目不得闭,而卧起不安。湿热为病,热上蒸,故其面目乍赤;湿上遏,故其面目乍黑;湿热下行,则面目乍白。

治疗之法,上蚀于喉的,应宜清热解毒,泻心扶正,治用甘草泻心汤。方以甘草扶正解毒;配以黄芩、黄连清热而燥湿;干姜、半夏辛燥行气以化湿;人参、大枣补中健运,以运湿邪。诸药相合,乃调中焦阴阳,而使脾气健运,湿毒自化,则其证可解。

【选注】

《金匮要略论注》:“狐惑虫也,虫非狐惑而因病以名之,欲人因名思义也。大抵皆湿热毒所为之病,毒盛在上,侵蚀于喉为惑,谓热淫如惑乱之气感为生蜮也,毒偏在下,侵蚀于阴为狐,谓柔害而幽隐如狐性之阴也。蚀者若有食之而不见其形,如日月之蚀也。”

【病案举例】

解某,男,43岁。口腔、肛门、gui头出现红色,如炎症初起,随之即溃烂皮破,日久不愈。西医诊断为“白塞综合征”,治疗七十余日,唯gui头之糜烂毫不见效。切其脉弦细,观舌质红而苔白。辨为肝肾阴虚有热,且伏有湿之邪。

外用处方:珍珠3克,青黛3克,轻粉1克,共研细末,涂敷疮面。

内服处方:熟地30克,山药18克,丹皮10克,赤苓10克,川楝子10克,使君子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水煎内服。

经内外兼治,不到一个月病愈。

(刘渡舟治验)

11.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

以水五升,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服。

【诠解】

本条是论述狐惑病蚀于前阴的外治法。湿热腐蚀于下,则前阴苦痒,甚或溃烂;湿热循经上熏咽喉,故咽干。

治以苦参汤,熏洗患处。苦参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更治前阴虫痒溃烂之疾。

【选注】

《金匮要略论注》:“下部毒盛,所伤在血而咽干,喉属阳,咽属阴也,并用苦参熏洗,以去风清热杀虫也。”

12.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雄黄熏方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

【诠解】

本条是论狐病蚀于肛门的治法。由于湿热生虫,蚀于后阴,作痒作痛,肛门溃烂。此证包括近世的“白塞综合征”。如前阴破损者,可用珍珠粉敷之。治以雄黄熏法,雄黄有解毒除湿杀虫的功效。此方亦治寸白虫(蛲虫),在临床上用之有效。

【选注】

《医宗金鉴》:“李彣曰:喉肛与前阴,皆关窍所通,津液滋润之处,故虫每蚀于此。”

13.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词解】

无热:谓无寒热,是无表证的互词。

鸠:鸟名,俗称斑鸠,其目色赤。

四眦:指两眼内外眦。

【诠解】

本条论述狐惑病成脓的证治。病者无热,表示病不在表。由于湿热内盛,困扰心神,则脉数,微烦,默默但欲卧;湿热外蒸,腠理开泄,故汗出;湿热郁于血分,蓄热不去,随肝经上注于目,则目赤如鸠眼;若湿热壅遏,日久不解,蒸腐血肉而化脓,故目四眦黑;化脓之时,病势局限,对脾胃影响较轻,所以病人能食。

治以赤小豆当归散,清热解毒,活血化脓。方中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以散恶血;当归活血养血,去腐生新;浆水清凉解热。三药同用,脓除毒解,热退湿化,其病可愈。

本证的化脓部位,可在喉部、阴部、肛门、或大肠下端、或眼球前房积脓。关于初得之三四日和七八日的时间,皆是约略之数,可不必拘泥,仍以病证变化为准。

【选注】

《金匮要略心典》:“脉数微烦,默默但欲卧,热盛于里也。无热汗出,病不在表也。三四日目赤如鸠眼者,肝脏血中之热,随经上注于目也。经热如此,脏热可知,其为蓄热不去,将成痈肿无疑。至七八日目四眦黑,赤色极而变黑,则痈尤甚矣。夫肝与胃,互为胜负者也。肝方有热,势必以其热侵及于胃;而肝既成痈,胃即以其热并之于肝,故曰若能食者,知脓已成也。且脓成则毒化,毒化则不特胃和而肝亦和矣。赤豆、当归,乃排脓血、除湿热之良剂也。

再按此一条,注家有目为狐惑病者,有目为阴阳毒者,要之亦是湿热蕴毒之病,其不腐而为虫者,则积而为痈。不发于身面者,则发于肠脏,亦病机自然之势也。仲景意谓与狐惑、阴阳毒,同源而异流者,故特论列于此欤?”

14.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 当归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甘草二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雄黄半两,研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词解】

锦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老小再服:老人和小孩,分两次服。

【诠解】

本条论述阳毒的证治。阳毒是因感受天地疫疠火毒之气,火毒内蕴,扰于营血,血热行于皮下,故面赤斑斑如锦文;火毒上灼咽喉,则咽喉疼痛;火毒蒸腐胸膈气血,血肉腐败,而吐脓血。由上可知,本证病势凶险,应在邪气未盛,正气不衰,易于治疗之时治之。若待正虚邪盛,则较为难治,故曰:“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治以升麻鳖甲汤,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方中升麻、甘草清热解毒,可治时气疫疠之喉痛;当归、鳖甲活血凉血,散瘀排脓,养阴清热;雄黄辛温,散瘀解毒;蜀椒温中止痛;雄黄、蜀椒均为温热之品,可助升麻、甘草解毒之力,又能助鳖甲、当归散瘀排脓之功。诸药合用,热除毒解,阳毒可愈。

15.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词解】

身疼如被杖:身疼好似被木杖击打的一样疼痛。

【诠解】

本条论述阴毒的证治。阴毒是感受天地疫疠阴阳之气,毒邪痼结于里,血瘀凝滞,经脉阻塞不通,故面目色青;经脉阻塞,血流不通,则身痛如被杖;疫疠毒邪结于咽喉,故咽喉疼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其义同前。

治以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解毒化瘀祛邪。

【选注】

《金匮要略心典》:“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阳毒非必极热,阴毒非必极寒。邪在阳者为阳毒,邪在阴者为阴毒也。而此所谓阴阳者,亦非脏腑气血之谓,但以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其邪著而在表者谓之阳;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不吐脓血,其邪隐而在表之里者谓之阴耳。故皆得用辛温升散之品,以发其蕴蓄不解之邪;而亦并用甘润咸寒之味,以安其邪气经扰之阴。五日邪气尚浅,发之犹易,故可治;七日邪气已深,发之则难,故不可治。其蜀椒、雄黄二物,阳毒用之者,以阳从阳,欲其速散也;阴毒去之者,恐阴邪不可劫,而阴气反受损也。”

结语

百合病的病机为心肺阴血两虚,阴虚生热,病气游走百脉,症状百出而捉摸不定。治疗应以滋养心肺阴血,清除虚热而为法,故以百合地黄汤为代表方。本病因有误治和变证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亦有所不同。如误汗之后,用百合知母汤治之;误下之后,用滑石代赭汤治之;误吐之后,用百合鸡子黄汤治之。若百合病变渴者,用百合洗方治之;若渴不差者,则用栝楼牡蛎散治之;若变发热者,则用百合滑石散主之。

狐惑病的病机是湿热生虫,腐蚀气血而引起的疾患,治以清热解毒、化湿扶正为主。若虫蚀于上部叫做“惑”,则声嗄,用甘草泻心汤治之;蚀于前阴的叫做“狐”,则因黏膜溃破,可用苦参汤洗之;蚀于后阴,用雄黄熏之;若狐惑成脓,目眦黑而能食,用赤小豆当归散,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阴阳毒的病因是感受天地疫疠毒气所致,有传染性。两者均有咽喉痛,但阳毒以面赤斑斑如锦纹、吐脓血为主证,用升麻鳖甲汤清热解毒,活血排脓;阴毒以面目色青、身痛如被杖为主证,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解毒散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