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异志
人事感于下,天道应乎上。君子读洪范庶征之篇,而知气化盛衰,休咎惟所召也。周礼保章氏职五物以审灾祥,而因以诏救政、访序事焉。盖阴阳愆伏,固为得失之征,而恐惧修省,亦有转移之会,虽曰天道,岂非人事哉?谨依史传所列,与故老所传,凡星陨地震及盗贼水火,详载于篇,用傋柱下之采,以上副圣天子省岁格天之学云。志祥异。
汉
武帝建元三年春,河溢平原,郡大饥。宣帝本始元年,凤凰集于千乘。地节中,渤海盗起,以龚遂为太守治之。光武建武三年春,河水溢,平原大饥,人相食。五年春,大司马吴汉率耿弇击富平贼徐少于平原,大破之。九年,平原河水清。安帝永初四年,渤海、平原剧贼刘文渊、周文光等攻厌次,杀县令,青州刺史法雄破之。
元初二年十一月甲午,客星见西方。己亥,在虚危。六年四月,渤海大风拔木。桓帝永兴二年,厌次河水清。延熹八年,渤海盗盖延作乱,未几伏诛。九年夏四月,平原河水清。永康元年,渤海郡海水溢。灵帝光和三年,岁星、荧惑、太白三合于虚,相去各五六寸,如连珠。献帝初平二年冬,黄巾贼张角寇渤海,公孙瓒追击,大破之。
晋
武帝咸宁二年八月,平原、厌次陨霜害稼。太康四年十一月,白兔见富平。惠帝永平元年四月,彗见齐分。永康四年五月,甘露降乐陵国。永兴元年七月,岁星守危、虚。十一月,荧惑、太白斗于虚危。
怀帝永嘉元年五月,马牧帅汲桑聚众反,杀前幽州。刺史石勘于乐陵,入掠平原。冬十二月,并州人田兰等杀桑于乐陵,平之。九月,有大星如日,自西南流至东北,小者如斗,相随,天尽赤,声如雷。
元帝太兴元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中有赤青珥。四年,枉矢出虚危。
愍帝建兴四年,石勒袭邵续于乐陵,续尽众逆战,大败勒兵。石勒遣石季龙击段文鸯于乐陵,破之,生擒文鸯。段匹䃅遂率其属降于勒。孝武帝泰元十二年十二月,辰星入月,在危。义熙二年十二月,月掩太白,在危。五年十二月,太白犯虚危。
南北朝
宋孝武帝永初三年二月,有星孛于虚危。十月,有星孛于虚危,向河津,扫河鼓。大明五年,平原郡河水清。六年八月,乐陵郡献嘉禾。十一月十五日,太白、填星合于危。顺帝升明三年四月,岁星在虚危,徘徊元枵之野。
魏太武始光五年二月,白麚见于乐陵,因攺是年为神麚元年。三年六月,流星出危南,入羽林。
隋
文帝开皇十四年十一月,有彗星孛于虚危,齐鲁之分。十九年十二月,星陨于渤海。二十年十一月,地震。炀帝大业七年,山东河决。八年,山东旱疫,人多死。十九年冬十月,渤海贼格谦自号燕王,孙宣雅自号齐王,拥众十余万,山东苦之。格谦,厌次人。十年,为王世充所灭,余党阳信人高开道匿海曲,复据众称燕王。十三年,窦建德据渤海之地,自称长乐王,国号夏。
唐
高祖武德四年,棣州民杀其刺史,叛归于刘黑闼,后为所署车骑诸葛德威执斩之。秋七月,百姓给复一年。太宗贞观元年夏,山东旱,诏赈恤,蠲免租赋。七年。秋,山东四十余州大水,遣使赈之。八年七月,山东大水。
八月甲子,有星孛于虚危,历元枵。中宗和寿二年五月,棣州河溢,坏民居二千余家。景龙元年,山东疫。十月丙寅,太白、荧惑合于虚危。元宗开元十年,棣州河决。二十五年,棣州河溢。旧志。作河清。天宝十五年五月,荧惑、镇星同在虚危中,天芒角。代宗大历八年闰十一月壬寅,太白、辰星合于危。德宗兴元二年夏六月,滨、棣蝗,大饥。三年闰五月戊寅,枉矢坠于虚危。建中三年,淄青节度使李纳将李士真以棣州降。是月,朱滔反,陷棣州。宪宗元和八年六月,富平大风拔木。十一年十一月戊子,镇星、荧惑合于虚危。十二月,镇星、太白、辰星聚于危。十三年,承德军节度使王承宗献棣州。文宗太和二年,河水溢,坏棣州城。九年六月庚寅,月掩岁星,在危而晕。十月庚辰,月复掩岁星在危。
开成二年二月,彗出于危,指南斗。八月,彗星见于虚危。僖宗乾符四年七月,流星如盂,自虚危入天市,至羽林而灭。
四。广明元年,棣州人洪霸作乱,平卢节度使安师儒遣牙将王敬武击破之。昭宗龙纪元年,平卢节度使王敬武卒,其子师范自称留后,攻陷棣州,刺史张蟾死之。乾宁三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虚危间,乍合乍离,相随东行,状如斗,经三日,二小者先灭,其大者后没。天复元年,镇星守虚,经年始去。三年,朱全忠陷棣州,杀刺史邵播。
五代
梁乾化中,棣州河水为患,刺史华温琪徙析州避之。后唐清泰二年九月己丑,彗出虚危,经天垒、哭星。
宋
太祖建隆元年十月,棣州河决,坏厌次、商河二县居民庐舍。三年二月,棣州陨霜杀桑,民不蚕。乾德五年夏六月,有火自空坠于棣州北门城楼,有物抱东柱,龙形金色,足三尺许,气甚腥。旦视之,壁上有烟痕、爪迹三十六处。开宝六年春,棣州兵马殿直传延翰谋反,伏诛。七年春,棣州有火堕于城北,有物如龙。九年,棣州盗发,殿直都虞侯王荣讨平之。
太宗端拱二年十一月壬辰,岁生、荧惑合于危。淳化元年七月,棣州蝗。二年十一月壬辰,镇星、荧惑合于危。至道元年七月癸丑,有星出危,大如杯,入羽林没。真宗咸平三年秋七月,嘉禾合穗。景德元年,商河虫害稼。
二年八月,棣州蝗。九月,商河大蝗。大中祥会五年正月,河决棣州聂家口,诏免棣州田租。十月,滨州河溢于安平镇。八年,河浸棣州,诏徙州阳信界。乾兴元年,无棣,海潮溢,坏公私庐舍,溺死者甚众。
二。五月壬辰,星出危,大如杯,赤黄色,有尾,速行而东,迮如迸火,随至羽林军南没。仁宗明道元年八月,星出营室,西南,速行,至危没。景祐元年九月,星出天津,如太白,青色,有尾,没于危。庆历元年八月,黑气起西南,长七尺,贯危宿羽林,入浊,至天津,良久散。五年,流星过虚、危间,有尾迹,明烛地。皇祐元年丁卯,彗出虚,晨见东方,西南指,历紫微,至娄。至和二年六塔,河决棣、滨诸州,民多溺死。神宗熙宁二年七月,星出危南,西南急行,至垒壁阵没,九没。九年七月,滨州嘉禾异亩同颖。元丰元年八月,棣州大水,诏被水民以常丰粮贷之,蠲其租赋。高宗建炎二年,滨州贼盖进陷棣州,守臣姜刚之死之。绍兴十六年十二月,彗出西南危宿。孝宗隆兴元年十二月壬午夜,白气见西南方,出危入昴。
淳熙三年,商河蝗。六年十一月,荧惑与岁星合于危。光宗绍熙五年十一月,填星与荧惑合于危。理宗绍定元年,荧惑与填星合于危。端平十年十二月,填星与岁星合于危。
金
世宗大定二年六月,棣、滨二州大熟。十六年,山东旱蝗。
章宗明昌三年,山东大饥,棣州尤甚,诏德州防御使王扩赈贷饥民。十一月,金、木二星见,在日前,十三日方伏,而顺行危宿,在羽林军上壁垒阵下,光芒烛天。四年,山东大稔。
宣宗贞祐三年十二月,太白昼见于危,八十有五日乃伏。
定兴二年秋,棣州裨将张聚杀防御使斜卯重兴,据棣州以叛,遂袭滨州。转运使田琢遣棣州提控纥石烈丑汉会兵讨之。三年秋,元帅张林奉棣州诸郡版籍归于宋。未几,元将木华黎攻下棣州,诸郡,复降于元。
元
世祖中统元年,棣州饥,诏发常平仓赈之。三年,李璮反,滨、棣安抚使韩世安率兵大破之。夏五月,滨、棣二州大旱,焦禾稼。四年秋八月,滨、棣二州蝗。二十七年夏五月,棣州大风雨雹,伤禾稼、桑枣。至元五年,济南郡县大水,诏以米十二万八千九百石赈之。元年,滨、棣大水。十五年四月,无棣县获白雉以献。二十年夏五月,棣州陨霜,杀麦。二十五年,蒲台饥。二十六年夏六月,棣州霖雨害稼。二十七年五月,棣州厌次大风雨雹,害稼。二十九年五月,无棣桑虫食叶,蚕事不成,棣州大旱,敕发附近官廪,计口以给。三十一年七月,棣州、阳信县雨雹,大风拔木发屋。六月,济南郡蝗。成宗大德元年,蒲台大饥。二年二月,岁星、荧惑、太白聚于危。四月,山东蝗。五年,滨、棣二州饥。六月,棣州大水,无棣云雨害稼。十月辛卯夜,有星大如杯,光烛地,自北直近东,分为二星,没于危宿。六年,济南郡大水。武宗至大元年,棣州、无棣大饥,诏有司赎饥民所鬻子女。夏四月,厌次大风雨雹。二年秋七月,厌次沾雨害稼。
三年七月,无棣蝗。仁宗皇庆元年,滨、棣、蒲台、阳信旱。二年,棣州沾雨害稼。延佑七年六月,棣州大水。英宗至治二年五月,无棣沾雨五旬,害稼,民饥。三年五月,厌次、无棣霪雨害稼,诏赈粮,蠲民半租。泰定帝泰定元年,滨州饥。八月,沾化、利津云雨害稼。三年正月,棣州大水,饥。诏赈贷,死者给钞以葬。
顺帝至正六年春二月,山东地震七日。七年三月,山东地震,有声如雷,天雨白毛。十年春正月,棣州陨石。初,空中有声自西来,距州二十里外,陨于地为石,其色黑,微有金星,散布其上。有司以进,遂藏之司天监。十二年二月,彗星见于危宿。三月夜,不见星,惟有白气,凡三十四日始灭。四月朔,长星见虚危间,其形如练,长十余丈,四十余日乃乃灭。六月,白气起危宿,扫太微垣。十六年,山东大水。十七年,山东在饥,人相食。义兵俞宝杀其知枢密事宝童,降于毛贵。十九年,纳麟由海道趋直沽,俞宝率战舰断粮道,纳麟命其子子安破于海口。二十年,山东地震,雨白毛。二十一年八月,棣州夜半有赤气亘天,起东北,至于西北。察罕帖木儿率兵讨棣州,俞宝败降。
二十二年夜,有白气如孛,起危宿,长数百丈,扫太微。二月,彗见于危宿,光芒长丈余,色青白。四月,长星见,在虚、危之间,四十日乃隐。二十三年,山东无麦,赤地千里。二十六年八月,大清河决,滨、棣居民漂溺几尽。二十七年五月,山东地震。二十八年二月,明大将徐达率华云龙取棣州,郎中张仲毅以城降,云龙守之。
明
太祖洪武元年,蠲免山东新附州县夏秋税粮。二年,山东旱,诏蠲免税粮。三年,再免山东租。五年,山东饥,诏发粟赈之。六年八月,河水暴涨,自齐河溃至商河,棣州境南,洪波七十余里。十年,大稔,斗米七钱。十三年,阳信红军为祟,城邑空虚,迁直隶及青、登、莱三府民以实之。十五年,棣州城西南隅井中龙见。二月,诏免山东税粮。十八年七月,山东旱,诏蠲秋粮。蒲台大水。二十八年,蠲免秋粮。成祖永乐元年,命宝源局铸农器,给山东被兵之民。七月,山东郡县野蚕成茧。十八年,蒲台妖妇唐赛儿煽乱,邻境被其劫掠,都指挥卫青等讨平之。
仁宗洪熙元年,免山东田租之半。宣宗宣德元年,汉王高煦据州谋大逆,帝亲讨平之。景帝景泰三年,蒲台大饥。七年,青城大水,武定州饥,人相食。
英宗天顺四年,滨州麦秀双岐。八年,甘露降于青城学宫。
宪宗成化六年,阳信县陨石。七年,武定龙战于野,大饥。八年,商河大饥,人相食。
九年三月,风霾尽晦,青城、蒲台大饥,民茹草木。十年,大稔,斗米。七钱。十五年,甘露降青城学宫。
孝宗弘治五年,阳信饥。七年,阳信大熟。十七年,武定、海丰自正月至九月不雨。八月,海丰雨雹,人畜死伤甚众。
武宗正德元年,流贼刘六、齐彦明等屠掠城邑,阳信等县俱被残劫。武定以知州崔玺固守,得全。二年,武定境内雨水,树木枝肤皆裂。十二月二十六日,海丰大雪,至次年元日始霁,冻死者众。六年,参将王杲大败流贼于沾化。
夏四月,武定东坡外有蓬如人,知州崔玺登城射之。七年,置武定兵备道,按察司佥事领之。流贼犯境,佥事许逵遮击,斩首数百级,余寇潜遁。武定飞蝗蔽天。六月,济南黑眚见,至冬乃息。有物隐黑雾中,近人多被爪伤。老幼皆击铜鼓以自卫,通夕不寐,诸州邑皆然。十一年,武定、海丰大水,虾墓呜树上。十四年春,武定、海丰、商河大疫,死者枕籍。正冬,民间讹言禁畜猪,一时屠宰,种类几绝。十六年春,武定大水。
世宗嘉靖二年正月,海丰地震。九月,武定大雨雹。三年三月,武定大风,扬沙,害麦。乐陵蝗蝻遍野。四年七月,利津蝗。五年七月,武定蝗生,大水害稼。七年五月,海丰旱。八年,蒲台螣。九年,彗星见,次于毕、危,经月而灭。十年,济南诸州邑蝗。十二年十月丙子,夜半至晓,星陨如雨。十三年正月,武定雨雪,药麦。夏,商河诸邑雨雹,大者如升斗,小者亦过难卵,武定大水。十四年夏五月,武定诸州烈风雨雹。秋,蝗生,民饥。十五年六月,利津、滨州蝗。十八年,武定大水,入州城北门。二十年春,武定大荒。六月,蒲台蝗。二十一年,青城冰雹,害禾稼。二十二年五月,海丰明伦堂产紫芝。蒲台大雨雹。二十五年,海丰旱,蝗。二十六年春,单县妖僧惠金为乱武定而望,佥事王晔率民兵一千人会战,平之。
五月二十五日,星陨如雨,天鼓鸣。六月,武定旱,蒲台雨雹。秋,滨州大水,恒雨中龙见。二十七年正月,武定民间传言异井出,在州东南六十里外,村民掘地得甎镂元至正间甃,可疗诸症,远近兢至,逾月乃罢。七月,滨州大雨雹,积日不化。二十八年八月,滨州地震,蒲台大螣求。二十九年,乐陵大旱。三十年九月辛亥夜,牙定大雪,次日午时始止,随降随消,尚积五寸许。三十一年五月,武定大雨雹。七月,大水。滨州、利津大稔,麦两岐,谷双穗谋。三十二年,滨州土寇作乱。五月,大清河溢,坏利津城郭居民。武定大饥,无麦无禾八。三十三年,武定饥,佥事曹天宪出粟赈之。七月,利津大清河溢,伤禾稼。三十四年,武定大稔。倭寇犯苏松,武定守御千户崔彦章赴援死之,百户赵武、武生刘鈏、刘秉端同遇害。
七月,海丰沾雨,害稼。十二月二十九日卯初,日生四珥,俱红赤色,在北者光芒夺目。三十五年,武定有年。正,青城贼帅杨思仁聚众劫掠,绰号赛宋江。武定佥事张谧截杀有功,命加俸旌之。夏,青城冰雹,伤麦。六月,国二十日,南方倏出一星,光可丈余。夜分,群星三十余南奔,光耀烛地。秋,青城大蝗。三十六年七月,青城、蒲台、沾化大水,海丰海潮南溢八十余里,坏庐舍禾稼。三十七年二月,海丰海潮南溢。六十里大饥。八月,青城、滨州、利津大风雨,偃禾拔木,沾化大水。三十九年,商河、海丰大饥,蒲台旱,蝗。四十年春,沾化地震。蒲台旱,无麦。海丰再饥,商河有年。四十一年,蒲台大旱。四十三年四月初四日夜,有星孛于西北,其光烛地,俄闻天鼓鸣。四十四年十二月,蒲台雷电地震。
穆宗隆庆元年正月,蒲台雷震。
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商河、蒲台、海丰同日地震。三年七月,蒲台大水。四年,蒲台正月至六月不雨,麦苗尽枯。六月,大清河溢,坏滨州、蒲台田庐。利津、沾雨,河水溢,城不没者数版。五年,蒲台旱,螣生。利津民某,一产三子。神宗万历元年,蒲台大旱。正月至七月始雨。五月,青城、蒲台黑风昼晦。九月,蒲台雪,行旅有冻死者。二年,蒲台旱。三年,青城麦大熟,有四岐者。四年五月,青城、蒲台大风雨,飘瓦拔木,天地晦晦暝。五年,蒲台旱,疫。七年,青城学宫产灵芝,蒲台大旱。九年,彗星见于西北,滨州旱。举十年,滨州、蒲台大疫。十一年春,滨州旱。八月,滨州蝗,复大水及雹。十二年二月,滨州、青城、蒲台地震。三月,青城大霜,无麦,沾化大疫。十四年,商河、乐陵旱。十五年,乐陵地震,起西北至东南,声如雷。商河、蒲台大旱。海丰、青城饥,民食树皮殆尽。十六年,蒲台大旱。四月,海丰地震。六月,海丰复地震。秋,乐陵大水。十八年,蒲台旱。二十年,利津木棉虫遍野。知县李茂春祷于神,未几,鸦尽啄之,遂不为灾。二十二年六月,利津蝗。二十三年,沾化有秋八。二十五年春,济南河井沟渎之水无风而沸,诸州邑皆同。夏五月。武定大雨雹,沾化霪雨,害稼。
二十六年五月,利津大雨雹。二十八年夏,海丰旱。二十九年,沾化有秋。且夏,青城大水,漂没庐舍。三十年,沾化大水。三十二年,武定大雨,害稼。三十三年三月,沾化地震。三十四年,海丰旱,旱,沾化大水。青城徐家寨产灵芝。三十五年,沾化大水,而三十八年,青城无麦。三十九年,武定、沾化、青城大疫。秋,青城旱,蝗。谓四十年,武定有秋。四十二年春,武定疫。夏,武定、阳信、商河大旱。四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有气如晕,联贯弥天,害五月,武定麦熟,入七月雨。八月霜,晚禾尽伤,诸州邑大饥。诏发帑金十六万、仓粟十六万石,遣御史过庭训赈之昔。四十四年,武定岁歉,沾化旱,蝗生。秋,阳信大疫,商河有年。
四十五年夏,海丰、阳信等县旱,蝗。王。四十六年,东方白气亘天,扫斗口。十月,彗星现,三月方息。十二月,白虹贯日。四十七年六月,武定虸蚌食稼。
熹宗天启元年春,辽阳失陷,发武定营兵五百名,新选兵八十名,赴京勤王。二月初三日,日晕两耳如月,内红白,光熖闪烁,如玉环大竟天。西东北方各有惨淡日形,晕上大围青红如虹者二,外向与日光相背,自辰至午方散。七月,武定、沾化旱。蝗。二年正月一日,日生三珥,旁有白气一道,日晕于元枵之次。十二十一日,武定地震。五月,太白昼见,随日而转。三七月,海丰、海溢,𫕥郓城等处。白莲教乱,诸州邑煽动。巡抚檄取武定营兵一百名会勦,十一月平之。四年正月朔至初三日晕环抱二珥,一珥抱日,一珥背日,有赤白气相射。十二日,日晕四围如银,光荡漾,又紫赤光上下缭绕。皆二月,武定、海丰地震。大三月,武定又震。秋,荧惑入南斗四十余日。十月,天鼓鸣,起东南迄西北,有声如雷。十二月十七日夜,月有三晕。晕色黑,晕外四珥,白色,皆外向,复有黑气贯月者。三十九日,日生两珥。五年四月,太白昼见。六年六月,武定地震,有声如风。商河旱,蝗。七年七月,大清河溢,滨州大水。
怀宗崇贞三年三月,大雨雹。四年二月,白虹贯日。冬,辽将孔有德叛,焚掠商河诸邑,逼武定南境。闻城头砲声,惊遁,过青城、新城,大肆杀戮。百户何呈图率武定营兵三百人战于新城,兵溃,死之。八年秋,武定旱。九年,海丰霖雨,民饥。十一月十七日,星陨,天鼓鸣二次,自北而南。十年,蒲台获妖兔,两头二身,八足双尾,一俯一仰,相负而行。夏,阳信、海丰、乐陵、沾化旱,无麦。秋,武定、滨州、商河、蒲台虸蚌害稼。八月至十二月,日出入时,血气周天。冬,海丰、城河冰结树纹。十一年夏,海丰、阳信、商河、蒲台、沾化蝗。武定嘉禾同颖。十二月初十日,日生二晕,白色,如连环人。十二年,滨州、阳信、商河诸州邑大旱,民饥。蒲台蝗。十三年闰正月元日,雷电大作,雨雪盈尺。二月,日出如血,大风霾。六月,日出入时复赤如血。济南诸州邑连岁旱饥,道殣相望,寇贼蜂起。蒲台民家产一豕,二首,三目三耳。十四年,武定、阳信、海丰、乐陵、沾化旱,饥,人相食。五月,海丰雨雹,疫疠大作,死者枕籍。诏免海丰丁租。武定州境南乡土寇起。十五年三月,阳信地震,土寇宋教。等袭陷武定州城,大掠而东。四月,阳信、商河大雨雹,沾化旱蝗。十二月,乱兵掠乐陵,外濠陷,杀伤千余人,城未破而去。十六年正月二日,日赤无光,历四十余日,又有两日相荡。元三月,乐陵大雪。冬,太白昼见。除夕,雷雨大作。
是年春,王师略地。三月初五日昧爽,克武定城,相口存者十之二。十七年三月十九日,闯贼李自成陷京师。冬,蒲台井冻,凿之不入,冲冲有声。
皇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秋,利津民间生犊,一身,二头二尾。三年春,阳信、海丰旱。十一月,土寇入沾化城,知县马胤昌、典史刘重死之。三。四年正月元日,雷震。四月,土寇入蒲台城,掠民居,毁县治。六月二十七日,日中星现。七月,武定、乐陵诸州邑沾雨四十余日,害稼,倾庐舍。土寇入阳信、海丰城。高苑贼谢千据青城南境之刘家镇,官兵攻之。五年春,寇掠海丰北境,邑令杜良祚率众败之。夏,东陵、海丰沾雨。五。七年,河决荆龙口,入大清河,漂没滨州、海丰、商河、沾化等县庐舍田禾,舟行陆道,无异江湖。五年,水土始平。八年五月,武定风雷暴作,飞瓦走石,木尽拔。阳信大雨雹,无麦。七月,沾化大风雨,河水溢。至九年五月,阳信、沾化大风拔树,沾雨四十余日,平地水深二尺。武定、商河、乐陵等县大水,村落多淹没没。十年,黄河水至武定,绕城水深丈余。
二夏,海丰中夜有光,声如骤雨,数夕乃止。王秋,沾化白龙湾决。十一年,黄河再决,浸汜弥甚。春,乐陵地震。七月,海丰地震。八月,乐陵地复震。王十二年,阳信大稔。夏,沾化麦熟,武定旱,苗多不实。八月,武定陨霜杀稼。王、土寇入阳信城。十五年正月,乐陵地震。二月复震。十六年闰三月,阳信、海丰大雪盈尺。十八年正月朔,海丰地震。十七日,阳信、海丰雷。
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武定诸州邑陨霜,杀麦。夏秋不雨,冬无雪。十月,彗星见于西南。四年二月,海丰地震。三月,阳信、海丰地震。海丰陨霜,天鼓鸣,星陨。武定诸州邑旱,麦尽枯。奉十诏,捐本年租税,发帑金赈之。八月,海丰大雨雹,海岸积地三尺,飞鸟皆毙。外六年,阳信、海丰旱,蝗害稼。三月,滨州海啸。五月,海丰霖雨,土河水溢,诏免田租十之二。七年三月,利津、沾化海溢数十里,人畜多伤。海丰潮水南溢八十里,溺死者无筭。六月十七日,济南诸州邑地震。武定东南五十里外地裂,广三尺,横亘五六里,溢出水泥,皆黑色。十九日,又微震。是年丰,麦每斗四分,米每斗三分。九年,乐陵、海丰大旱,诏蠲田租十之二。不七月,武定异风从西南来,自聂索至齐东四十里内,走石飞瓦,拔木无筭。
十年,海丰旱,五诏发粟八百石赈饥民。乐陵饥,诏发粟赈之。十一年,武定、阳信飞蝗害稼。春,滨州大雨雪,地介。海丰旱。十二年春,武定、海丰旱。四月,海丰海溢,日。七月,彗星见。十三年四月三十日,武定诸州邑昼晦,乐陵旱,饥,诏蠲田租十之三。于十四年四月,滨州、蒲台陨霜,杀麦及桑。十六年二月,海丰大风,海水南溢百余里。十七年二月九日,武定星陨,滨州天鼓鸣。沾化、海丰天鼓鸣,星陨,火光烛地。阳信虸蚌害。稼。十八年,青城经年不雨。夏,沾化旱,蝗。六月二十四日,白气贯天,自东北直向东南曰。七月十二日,星陨于沾化天。二十日,商河地中有声如鼓,自西北来,人畜震恐。二十八日,滨州、阳信、海丰、沾化诸邑地震。八月,复屡震。是岁大饥,奉旨蠲田租十之三日。十九年,旱。
四月,海丰大雨雹,毙者数人,击死牛羊无筭。十一月,彗星夕见,由西南递东北,白光亘天,经两月始灭。二十年五月,阳信昼晦。秋,沾雨害稼。二十一年,阳信、沾化旱蝗。二十二年十月五日,海丰地震。十二十三年秋,沾化大水。二十五年,沾化有麦。六月,滨州、蒲台大风雨,拔木害稼,水暴至,漂民庐舍。得秋,沾化大水王。二十七年四月,滨州昼晦。八月,滨州、蒲台大雨雹,杀稼年,武定、沾化有年。二十八年十月,滨州雷震重。二十九年,奉旨免山东全省田租。大七月,阳信雨涝生。三十年春、夏,滨州、沾化旱蝗。六月,阳信云雨,禾被淹天。三十一年五月,武定雨涝,平地水深尺余风。三十三年夏,沾化霪雨,漂麦飨。三十五年,滨州沾雨害稼。三十六年,滨州饥,奉春旨赈济。三十八年,沾化大雨雹。四十一年,孛星见。秋,沾化大雨水,奉舟里代定符旨,免赋,四免赋。四十二年,黄河决沾化、海啸、武定、滨海诸州邑,横水汜滥,舟行平地。岁大饥,惟青城有年,诏发粟赈之。四十三年春,武定、商河、利津、沾化诸州邑大饥。夏,阳信麦大稔。正。四十四年春,沾化旱,蝗平。
五月十八日,阳信、利津昼晦,大风拔树。四十五年,海丰大稔。大夏,沾化大旱,飞虫蔽天坠地。如蜣螂。商河大风昼晦。前。四十七年夏,商河蝗,害稼。四十九年,利津大稔。奉五十一年五月,阳信民高岱妻一产三男。五十三年二月,沾化海也溢。五十四年,武定、滨州、商河、海丰、阳信大水。冬,青城李树华南。五十七年,阳信县民邢序妻一产三男出。五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青城大风昼晦。六月初八日,阳信、沾化地震。六十年,阳信蝗食稼。上四月,沾化大雨雹,虸蚌生,旋饮雾死。夏,青城大旱。六十一年正月朔,日食。青城、商河大旱,诏发仓赈之。
世宗宪皇帝雍正元年四月七日,阳信、商河、海丰等县大风昼晦。二年,商河有秋。二月六日晚,阳信、沾化大风,风中有火,行人皆见。是岁大疫。青城地震。大。三年,沾化大饥。二月,商河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岁大熟。四年三月望日,雨雪,坚冰。五年正月朔,日食。七月,阳信、沾雨、海丰大稔。七年,利津大熟。八年秋,大清河溢。武定、滨州、海丰、利津、沾化大水,淹没田禾庐舍。诏发仓赈之。商河县民孙作圣妻一产三男,乐陵地震。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阳信大风拔树。十年,青城学宫产灵芝。十一年八月,阳信雨雹,深三尺许,田禾尽损。十二年正月初三日,有声如雷,自东北至西南,移时乃止。十三年,利津河水潮。皇帝乾隆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酉时,天鼓鸣,有星自东南陨于西北。
二年五月,青城大雨雹。秋,青城大稔。利津民家犬生一子,一头二尾,七足。四年七月,利津河水溢。六年,阳信盛暑,无蝇,岁熟。七年十二月,彗出金宿,光逾尺,至次年正月。乃灭。八年,武定诸州邑大旱,行人多热死。奉旨截漕发帑,溥赈饥民,减免本年田租。九年,武定诸州邑大旱,诏免田租十之六。十年五月,青城大雨雹,杀棉花。十一年三月八日,利津大风昼晦,沾化旱,奉旨赈恤。十二年秋,利津河溢,惠民、沾化大水,奉旨赈饥,减免本年田租。十三年正月望,孛犯太阴,恩旨蠲免全省田租。十四年三月,青城大雪。四月,商河大水,禾被淹,诏赈恤之。冬,乐陵大雪,积数尺。十五年三月十五日,青城大风雨,行人有冻死者。六月十五日,滨州大雨雹,伤稼。
十六年秋,利津河溢,至次年水方落。惠民、沾化诸邑大水。十七年,惠民、乐陵、商河等县蝗蝻生,旋即扑灭。十八年三月,太白经天,青城有年。八月,海丰、利津海水溢,漂没田禾庐舍。滨州、沾化大水。
十九年,沾化大水。
二十年,沾化蝗生,未害稼。有秋。八月,惠民风雨拔木,田禾尽揠。
二十一年五月十四日,青城、阳信地震,有声如雷,商河、沾化有年。
二十二年,利津民宋世烈妻一产三男,商河、沾化大稔。海丰减五王庄地租。黎敬等庄下地,民苦重税,知府赫达色暨知县周瑞祥请减去三分之二。
二十三年,沾化有年。
二十四年夏,海丰、利津、沾化海水溢,漂没田禾庐舍,奉旨赈恤赈恤,蠲免本年田租。是冬,海丰商人查懋损银一万两,以散民之无棉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