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四料拣
临济初至河北住院,见普化、克符二上座,乃谓曰:“我欲於此建立黄檗宗旨,汝可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
三日后,普化却上来问:“和尚三日前说甚麽?”济便打。
三日后,克符上来问:“和尚三日前打普化作甚麽?”济亦打。到晚,小参云:“我有时夺人不夺境,我有时夺境不夺人,我有时人境两俱夺,我有时人境俱不夺。”又云:“如诸方学人,来山僧此间,作三种根器断:
“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除其法。召唤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上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此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不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此间,便全体作用,不历根器。”
二 三句
临济因僧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济云:“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空而无实。如有真道人,念念心不间断。达磨大师从西土来,直是觅个不受人惑的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工夫。山僧今日见处,与佛祖无别。若第一句荐得,堪与人天为师;第三句荐得,自救不了。”
第一句 三山来禅师云:“远。”又颂曰:“闭门打瞌睡,未曾睁眼时,游戏成三昧。”
第二句 三山来禅师云:“近。”又颂曰:“婴儿刚有气,地一声来,眼耳鼻舌具。”
第三句 三山来禅师云:“差。”又颂曰:“取火待钻燧,燎却面门毛,到底成何济。”
三 四宾主
临济一日未众云:“参学人,切须仔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驾象王。”
“如有真学人来,他先喝一喝,拈同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做样。学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医治。唤作宾看主。”
“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放。此是主看宾。”
“或有学人,应一个清境界,出善知识前,善知识辨得是境,把得住,抛向坑里。学人云:‘大好善知识。’善知识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礼拜。此唤作主看主。”
“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善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此唤作宾看宾。”
“大德,山僧所举,皆是辨魔拣异,知其邪正。”
四 四照用
临济一日示众云:“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
“先照后用,有人在(原注:此‘人’指学人而言)。先用后照,有法在(原注:此‘法’字指宗师之汉而言)。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和泥合水,应机接物。若是过量人,向未举时撩起便行,犹较些子。”
五 四喝
临济一日问僧:“我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宾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麽生会?”僧拟议,济便喝。
三山来禅师云:
1、金刚王宾剑者,言其快利难当,若遇学人,缠脚缚手,葛藤延曼,情见不忘,便与当头截断,不容粘搭。若稍涉思惟,未免丧身失命也。
2、踞地狮子者,不居窟穴,不立窠臼,威雄蹲踞,毫无依倚,一声哮吼,羣兽脑裂。无你挨拶处,无你回避处。稍犯当头,便落牙爪。如香象奔波,无有当者。
3、探竿影草者,就一喝之中,具有二用。探则勘验学人见地若何,如以竿探水之深浅,故曰探竿在手。即此一喝,不容窥测,无可摹拟,不待别行一路,已自隐迹迷踪,欺瞒做贼,故曰影草随身。
4、一喝不作一喝用者,千变万化,无有端儿,唤作金刚宝剑亦得,唤作踞地狮子亦得,唤作探影草亦得。如神龙出没,舒卷异常,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佛祖难窥,鬼神莫觑,意虽在一喝之中,而实出一喝之外。此四喝中之最玄最妙者。
六 八棒
1、触令支玄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置下一令,学人不知回避,触犯当头,支离玄旨,宗师便打。此是罚棒。
2、接机从正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应接学人,顺其来机,当打而打,谓之从正。此不在赏罚之类。
3、靠玄伤正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学人来见宗师,专务奇特造作,倚靠玄妙,反伤正理,宗师直下便打,不肯放过。此亦是罚棒。
4、印顺宗旨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学人相见,宗师拈示宗旨,彼能领会,答得相应,宗师便打。此是印证来机,名为赏棒。
5、取验虚实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学人纔到,宗师便打;或进有语句,宗师亦打。此是辨验学人虚实,看他有见无见,亦不在赏罚之类。
6、盲枷瞎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接待学人,不辨学人来机,一味乱打,眼里无珠,谓之盲瞎。此师家之过,不干学人事。
7、苦责愚痴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学人於此事不曾分晓,其资质见地十分痴愚,不堪策进,宗师勉强打他,是谓苦责愚痴,亦不在赏罚之类。
8、扫除凡圣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接待往来,不落廉纤,不容拟议,将彼凡情圣解,一并扫除,道得也打,道不得也打,道得道不得也打,为正棒。(以上录自清代性统编《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上,卍续藏一一四·五o八——五一八,新文丰印。)
圣严识 临济义玄(西纪?——八六七)生於山东省大名府的南华毕地方,自幼聪颖,禀赋异常,以孝闻;好佛教,故於出有受具后,游学於诸方讲肆,博探经论,专精戒律,后来发觉“上济世这医方也,非教外别傅之旨。”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次竭大愚。既受黄檗印可,便於大中八年(八五四)到河北镇州城东南,住於滹沱河近侧的一座小院,号为临济院。后来,大尉墨君和,捨城中住宅为寺,迎师居之,又名为临济。因此远近慕师求道之士,接踵而至。咸通八年四月十日与其门下三圣慧然问答完毕,寂然而逝。门人以全向建塔於大名府西北隅,谥号慧照禅师。门下有三圣慧然、兴化存奖、灌溪志闲等二十馀人。三圣集其语录编为一卷名为《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行於世,简称《临济录》。
临济宗旨,即是祖师用来降龙伏虎、应机接人、开炉锻炼学人的方法或手段的一些原则。各家宗师均有各自的准则,所以称为诸家的宗旨。后世的禅门,大都仅存门户宗旨而少有实质的锻炼,所以各家祖师留下的宗旨,反而也了徒有其表的闲家具了。临济宗旨,除了本书所录的六项之外,尚有三玄三要、本哭三笑、七事随身、六病乐、八大势、十三种句等。再加上临济派下,还有汾阳的三句、四句、三诀、三狮子、十八问,浮山的九带,黄龙的三关等,真是洋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