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医经国小

伤寒证候(一首集次见伤寒百证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伤寒之候。悉须审别。证传唯六。

足三阴三阳为六经证。

经常有九。

六经外有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三证也。

阳表阴里。

表为阳。里为阴也。

传变两感。

传为次第传经。变为不传经而成异证者。阴阳俱病曰两感又曰双传。

谓表里证俱也。

病有坏异。

有失于治之误为坏证者。有形证相应。服药间病忽变异。是灾怪也。

合病并病二阳俱病为合病。若二阳先俱病。后一阳自病曰并病也。

一病百合。

病有首尾。只有一经者。如百脉一宗俱病曰百合病。

辨风与暑湿温痉六证与伤寒不同。

寒本阴邪。郁而变热。怫结转盛。手经冤热。

伤寒只病足经。如不大便。烦躁发喘。斑证衄血之类。皆手经之冤热病也。又守真云。

阳邪为病传手经。阴邪为病传足经。

表里虚实。

谓表虚里实。表实里虚。

表里寒热。

有外寒内热。外热内寒者。

表里停水。

表有水则多热。或咳或利。里有水则胁下痞。或硬。身凉汗出胁痛。

寒热发厥。

有寒厥热厥证。

阳证阳毒。

三阳独盛。阴虚暴绝也。

阴证阴毒。

三阴病深。陷而阳绝也。

阳证似阴。

阴证见而脉沉滑有力。

阴证似阳。

阳证见而脉沉微。

阳盛拒阴。阴盛格阳。阴阳偏盛。阳结阴结。

阳热之邪。偏结于内。阴气不能相杂。故其证能食。不大便。此为内实。名曰阳结。阴寒之邪。偏结于内。阳气不能相杂。故其证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阴易阳易。

男子病新瘥。而妇人与之交。病曰阳易。妇人新病瘥。而男子与之交。病曰阴易也。

发热潮热。

热动复止。而热不常。或日晡发热。皆为潮热。

恶风恶寒。

伤风则恶风。如恶寒发热者。病在阳。只恶寒。病在阴。如汗后恶寒者。表虚也。

往来寒热。

或寒或热。休作有时也。

汗后热在。

汗后复热。多内实。或他经热在。

下之仍热。

有表证未尽。或阴微而复热。

结胸与痞。

按之心下痛为小结胸。不按自痛为大结胸。按之不痛。胸中气结。或满为痞也。

脏结蛔厥。

大便闭为脏结。胃中虚冷。因成蛔厥。吐长虫也。

发黄发狂。

有蓄血发黄。太阳传本也。有结胸发黄。下之早。太阳阳明本也。有湿热发黄。阳明与太阴也。有寒湿发黄。少阳与太阴也。肝热者狂。心热者颠。

发 瘾疹。

有下早。有失下。或胃热极而发。皆阳明热甚入于手太阴。斑则红点晕。瘾疹起疙瘩也。

发喘咳逆。

气逆则喘。难布息也。里病失于下。则咳逆。

衄血证谛。

鼻出血曰衄。热结下焦为蓄血失血证谛。

唾脓咯血。

重亡津液。热在上焦。肺痿而吐脓血也。

谵语郑声。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烦躁发渴。

火入于肺成烦。火入于肾成躁。少阴证多渴咳水也。六经皆有渴证。

心中懊 。

反复颠倒不安。心乱如有所失也。

心下悸动。

振寒而动曰悸。亦曰怔忪。

气上冲胸。

若吐若下后而里虚。心下逆满。气冲上也。

外气怫郁。

汗吐或下后。虚极腹热。则外邪郁于表。

惊惕冒闷。

忽身体振动曰惊惕。昏冒如闷。

霍乱头疼。

吐利并作曰霍乱。三阳与厥阴伤寒俱有头疼多。

干呕吐逆。

曰干呕。食入即吐曰吐逆。

腹胁咽疼。

有腹内时发痛者。有胁下痛者。咽嗌干痛者。

膈内拒痛。

表未解。更胃中虚邪乘入结于内。故痛。

身疼身重。

荣血不利为疼。湿胜也。汗后疼者。邪未尽也。

咳嗽涎盛。

火乘肺为嗽。停水伤风寒湿气。皆为嗽。脾热则涎盛。

头汗自汗。

里虚表实。阳气上行。故头上汗出。或际颈而还。病发黄也。凡伤风。风温。风湿。中暑。柔 。霍乱。下利。四肢逆冷。及阳明证。皆自汗。

漏汗不止。

阳气不足。因发汗而益虚。皮腠不固而汗不止。

阳躁无汗。

阳极而躁热无汗。

腹满遗尿。

气涩不通。壅而为腹满。下焦不禁。遗溺出也。

舌上滑胎。

丹田有热。胃中有寒也。

下利便血。

泄泻曰下利。曰飧泄。下焦不约。热甚而便血也。

昼夜偏剧。

阴虚则夜不宁。阳虚则昼不安。

口燥咽干。

阴证内热。津液不足也。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发热间。经水适来。而血室空虚。故邪气乘入也。

伤寒似疟。

忽寒忽热。休作有时。或汗已复热。

邪中二焦清邪中于上。浊邪中于下。

有多眠证。

卫气陷于阴病。及风湿狐惑等证。皆多眠。

或不得眠。

阴躁或热甚。心烦则不能眠。

二便不通。

大便坚曰脾约。不通曰不更衣。小便不通。下焦不利也。胃中干。或热甚故尔。

耳聋喉痹。

经壅而不利为聋。清气不得上通也。热气上壅为痹。

浑身壮热。

阴微阳胜也。

食复劳复。

瘥后劳复。肉食所伤。再病曰食复也。

小腹硬满。

热气深陷。客于下焦。便小腹硬满也。甚则尿血。

大便坚黑。

热邪深陷也。

手足逆冷。

阳虚阴胜。厥逆也。

漱水不咽。

热邪在经。未传里也。

肉上粟起。

发热病。因冷水 之故也。

腹内雷鸣。

寒气相搏也。

下利溏垢。

寒则泄如鸭溏。热则垢腻。

身难转侧。

湿胜也。

或如虫行。

身痒如虫行者。久虚故也。

脐内筑动。

心气虚而肾气发动也。

项强kt kt太阳病。表实也。

扬手掷足。循衣撮空。

肝热甚乘肺也。

狐惑声嗄。

虫食上部声嗄曰惑。蚀下部咽干曰狐。

筋惕肉 。

体惕振摇而动。 证也。

瞪目直视。

心肾气欲绝也。

汗出如油。

正气已脱。

喑哑不言。

热伤少阴之络脉也。

舌卷囊缩。

阴邪下陷也。

鼻内煤烟。

阴毒之深也。

指甲青黑。

肝气绝也。

目盲见鬼。

脱阴脱阳也。

九窍出血。

下厥上竭也。

环口黧色。

脾气绝也。

螈 口噤。

变 证也。

转筋入腹。

邪气入里。与宿积相连。引痛入阴筋也。

脚挛啮齿。

风痹甚。阴气不足也。

叉手冒心。

胸中阳气不足故也。

常须识此。伤寒坏异。观其脉证。传变复逆。

传为有常之传经也。变为不常。阳忽变阴也。复如食复劳复。逆谓若汗吐下后仍不解。此犯逆也。若以上坏证之类。许叔微伤寒百证歌分类可见。并宜熟读。

谨熟阴阳。随证为治。各使其宜。

伤寒传变不常。宜熟辨阴阳之证。各得治法之宜。可汗可和。可不可润。可吐可火。可灸可水。可针可温。

图(图缺)

可汗者。表之证也。可和者。荣卫不谐。宜和解也。可下者。里证也。可润者。

阴燥也。可吐者。食在上脘之类。可火者。阴毒证也。可灸者。阴证下陷也。可水者。

热而燥也。可针者。并病也。可温者。里寒也。

详其不可。究伤寒论。审识病机。制法之例。勉之秘之。诵之无ht 。ht 犹厌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