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三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中亚高地

亚洲的1700万平方英里土地被分成了五等分。

首先,是最靠近北极圈的大平原,我们在讨论俄罗斯的时候已经提到过。然后是中亚高地。接着是西南部的高原。下一个是南部诸半岛,最后是东部诸半岛。既然我已经描述过北极圈大平原,那么就可以直接进入第二个部分了。

居中的亚洲高地边缘地势相当和缓,起自一系列低矮的山脉,它们多少可以被看作一系列平行线,永远呈东西或东南-西北走向,绝无南北走向。然而,许多地方的地壳表面因剧烈的火山运动而被狠狠撕裂、扭曲、折叠、破坏。如此我们便有了那些不规则的地貌,比如贝加尔湖东岸的雅布洛诺夫山脉,贝加尔湖西岸的杭爱山和阿尔泰山脉,紧邻巴尔喀什湖的天山山脉。这些山脉以西是平原。以东是蒙古高原,成吉思汗先祖的家园戈壁滩就在那里。

戈壁滩以西是海拔稍低的帕米尔高原。帕米尔河穿过这个谷地,漫无目的地任由自己消失在附近的罗布泊,后者因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的发现而出名。帕米尔河在地图上看来就是一条小小的沙漠河流。尽管它的长度足有莱茵河的1.5倍。别忘了,亚洲是巨人国。

就在突厥斯坦的北面,一道间隙夹在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在我们的地图册上,它被标记为准噶尔盆地,直接通向吉尔吉斯斯坦的草原。其中包含一个巨大的山谷,匈奴人、鞑靼人、突厥人,所有沙漠民族都是经由这道关隘开启他们的欧洲抢劫之旅的。

塔里木盆地以南,更准确地说,是正西南方向,地形变得极其复杂。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将塔里木盆地从奥克苏斯河(或者叫阿姆河,最终汇入咸海)谷地切割出来。希腊人对帕米尔群山已经有所了解,那是直接经小亚细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前往中国的必经之路。它们组成了无数天然屏障,同时也有无数山口可供通行。这些山口的海拔通常在15,000至16,000英尺之间。想想看吧,瑞尼尔山只是刚刚超过14,000英尺,勃朗峰也才15,000英尺出头[2]。现在,你应该能对这片山区有个大致概念了:在那里,就连山口都比美国和欧洲最高的山峰还高;在那里,高山本身就能让一切令我们仰望的地表褶皱相形见绌。

青藏高原

然而,帕米尔高原只是开始。它就像某种终点站,巨大的山脉从这里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天山山脉,向北延伸,这一点之前已经提到过了。昆仑山脉,将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分隔开来。喀喇昆仑山脉,并不长,但非常非常险峻。最后是我们的喜马拉雅山脉,它位于西藏以南,隔开了印度,打破了一切有关“海拔最高”的纪录,拥有两座超过29,000英尺(或者说5.5英里)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干城章嘉峰[3]。

至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15,000英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高地区。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高原海拔介于11,000到13,000英尺之间,已经极端不适宜人类居住了,而相当于俄罗斯高原总面积2/5的青藏高原却拥有约200万常住居民。

这意味着,在如此极限的气压条件下,人体依旧能够适应并生存。越过格兰德河[4]的美国人如果获许在迷人的墨西哥首都待上几天,他们就会知道那有多难受,而当地海拔不过区区7400英尺。他们会事先得到警告:不要像在家乡那样奔跑或快走,每行走半个小时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让擂鼓一样的心跳舒缓下来。西藏人每天行走的路程不超过一百个街区,但一切生活所需的用品都得靠他们翻越山口背回家,那些山口往往太险峻,就连骡马也无法行走,却是他们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尽管西藏比半热带岛屿西西里岛还要靠南6英里,但每年积雪覆盖地面的时间总不会少于6个月,气温更是常常跌到-30c。风暴还常常肆虐这片高原,怒号着刮过南部光秃秃的盐沼,尽管如此,它却在尘土、风雪和各种生存的不适之间成为宗教中心,这是一场让人无比好奇的宗教尝试。

7世纪的西藏还只是一个小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由居住在拉萨(字面意为“佛之土地”)的国王统治。其中一位国王迎娶了中国妻子,于是转而信奉佛教[5]。从那一天起,佛教便在西藏落地生根并蓬勃发展起来,态势汹汹,整个亚洲都无可与之比拟者。拉萨之于佛教徒的意义,就相当于罗马之于天主教徒、麦加之于伊斯兰教徒,都是最高的圣地。

藏传佛教并非完全沿袭公元前6世纪那位温和的印度王子[6]定下的教义。但在伊斯兰教和印度南部其他非正统宗教的攻势下,中国西藏却成了佛教得以留存的堡垒,居功至伟。它的成功延续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一种极不寻常的机制,它几乎可以自动完成宗教首领的交接。

佛教徒都相信轮回。也就是说,乔达摩本人的灵魂一定也还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那么,就必须找到他,让他继续引领所有信徒。这时候最好回头想一想基督教,这个比佛教年轻得多的宗教有许多观念、体系都和它的老邻居兼竞争对手一模一样。早在施洗者约翰隐居荒野之前很久,虔诚的佛教徒就习惯了远离恶魔与肉欲。早在圣西蒙登上尼罗河谷里他的宝座之前数代,佛教僧侣就践行着独身、苦修和禁欲的生活。他们还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位期间,西藏一座大寺庙里的活佛同时也是整个西藏的统治者。投桃报李,新的达赖喇嘛作为整个佛教世界里最尊贵的精神领袖,会为蒙古帝国的鞑靼汗王行正式的加冕礼,就像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一样。为使喇嘛的尊严能够在家族内世代流传,早期的喇嘛打破了独身戒律,在生下一个可以作为继承人的儿子前,始终处于婚姻关系内。但14世纪时,西藏僧人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改革家[7],堪称佛教领域的马丁·路德·金。到他死去时,古老的戒律已经回归,恢复了从前的严格,而他们的首领达赖喇嘛(意思是“渊博有如大海的喇嘛”)再一次成了地球1/4人口的精神领袖。班禅喇嘛(意思是“大学者”)协助他工作,相当于某种副教皇。传承继位的方式始终不变,接下来我们就会介绍到。

当活佛逝世,寺庙便出面搜集一份其后不久出生的西藏男婴名单,因为死者的灵魂必定在其中一位婴儿身体里。漫长的祷告会给出指引,选出三个名字,写在纸片上,投入一个黄金盒子里,盒子是几百年前一位中国皇帝专为这个场合准备的。随后,全西藏所有重要寺庙的住持聚集在活佛巨大的宫殿里。整个地区有3000座佛寺,但有资格参加甄选活佛仪式的却不过寥寥几个。再经过一个星期的斋戒和祈祷后,他们会从金盒子里取出一个名字。拥有这个名字的男孩便被认定为转世的活佛,被接入寺庙与僧侣一同生活,为将来承担起他的职责做准备。

说到守护西藏的山脉,它们挡住了来自南面邻居的进攻,守卫得如此严密,以至于几年前才刚刚有外国人得以窥见那片土地。而在那之前的700年里,活佛居住的圣地从无外人踏足。如今这些山脉被印在出版物上,随处可见,名气比美国本土的佛蒙特山脉还大。我们这个时代热爱创造纪录,于是将羡慕的目光投向了还不曾有人登上的高山之巅。珠穆朗玛峰也叫埃佛勒斯峰,后者以一位威尔士测绘工程师乔治·埃佛勒斯上校的名字命名,是他将喜马拉雅山的这一段填进了英国的地质测绘地图中,那大概是在19世纪中期的某个时候。这座山峰海拔29,000英尺,足有瑞尼尔山的两倍高。它傲视所有尝试登上它顶峰的人。最近的一次珠峰大探险是在1924年,登山队抵达了距离顶峰仅几百码的地方。有两名队员自告奋勇尝试冲顶。他们带好了供氧装备,与其他队员告别。人们最后一次看到他们是在距离峰顶600英尺处。在那之后,他们就消失了。珠峰仍然没有被征服。

山隘

然而,对于野心勃勃的登山家来说,这是个理想的地区。它居于亚洲中心,正是庞然大物的家园,和这些高山一比,瑞士阿尔卑斯山群峰立刻变成了男孩女孩们在海岸边堆出的小沙堆。首先,这些终年积雪的高山几乎比阿尔卑斯山要宽上一倍,占地面积多13倍。在这里,有的冰川足足是瑞士最大冰川的4倍长。海拔高于22,000英尺的山峰多达四十座,各自独立,就连好几处山口的海拔都是阿尔卑斯山的两倍。

在由西班牙一路奔向新西兰的巨大地球皱褶上,喜马拉雅和别的部分一样,都比较年轻(甚至比阿尔卑斯山脉还年轻),计算它们的年龄只需要用到百万年为单位,而不是数十亿年。要将它们夷为平地,还需要无数的阳光和雨水,不过大自然的力量讨厌岩石构造,一直为之忙碌着。喜马拉雅被深谷切割成了不规则的碎片,那是几乎半百之数的河川溪流的成果。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8]作为印度最重要的三条河流,也都在瓦解大业中高高兴兴地出了点儿力。

从政治层面说,喜马拉雅以其绵延1500英里的惊人长度提供了比其他山区更丰富的景观。同阿尔卑斯或比利牛斯山脉一样,它不只是两个相邻国度之间的屏障。它们碰巧都那么宽,很多独立的小国家都藏在深山里。其中某些始终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比如尼泊尔,著名的廓尔喀人的家乡,足有瑞士的4倍大,养活着差不多600万人口。另一些则不然,比如克什米尔(美国奶奶们从这里买披肩,英国人在这里为锡克兵团征兵),如今是英国的一部分,拥有大约85,000平方英里的面积和300多万人口。

最后,再看一眼地图,你会发现有一件怪事同印度河及布拉马普特拉河都有关。这两条大河发源自喜马拉雅山脉,但跟莱茵河自阿尔卑斯山发源或密苏里河自落基山脉发源的情形不同。它们出现在喜马拉雅主山脉的背后。印度河的源头藏在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布拉马普特拉河一开始自西向东穿越青藏高原,接着突然一个急转弯,开始了一段由东向西的短短旅程,穿过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半岛中部德干高原之间的宽阔谷地中心,汇入恒河。

诚然,流水拥有可怕的侵蚀力,但看起来,它们实在不像是在高山形成后才出现并靠着自己的力量挖出穿越喜马拉雅的河道的。因此,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些河流必定比高山出现得更早。在有了印度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之后的某个时期,地壳开始隆起,嘎吱作响,慢慢塑造出巨大的山脉,后来,它们变成了当今世界最高的山脉。但它们的成长是如此缓慢(时间毕竟只是人类发明的概念,永恒之中无时间),可以说,这些河流正是因此才得以发挥它们的侵蚀能力,留在地平面上。

有地理学家宣称,今天的喜马拉雅甚至仍在继续长高。鉴于我们赖以立足的薄薄地壳能够像人体皮肤一样伸缩,这些地理学家或许是对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它一直在缓缓地自东向西移动。喜马拉雅就像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或许真的一直在“长高”。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只有一条规则,适用于一切生物:变化是永恒的,死亡是对无法顺应变化者的惩罚。

[1]斯文·赫定(sven hedin,1865—1952),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曾四次探访亚洲,包括帕米尔高原、伊朗、蒙古、中国新疆等地,并在1899年至1902年的第二次探险中发现了罗布泊和附近的楼兰古城。

[2]瑞尼尔山是美国华盛顿州的最高峰,也是喀斯喀特山脉的最高峰,海拔4392米(14,411英尺)。勃朗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交界处,靠近瑞士,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海拔4808米(15,774英尺)。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约8844米。干城章嘉峰位于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是世界第三高峰,海拔约8586米。第二高峰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乔戈里峰,海拔约8611米。文中的29,000英尺约合8839米,受时代所限,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海拔等地理数据常常与今天所知的有些出入。

[4]可以视为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界河,发源自美国科罗拉多州中南部,最终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051公里。

[5]即唐代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带去了释迦牟尼佛像和信仰,但下文对于拉萨宗教地位的描述,确切来说应当限定为藏传佛教。

[6]即释迦牟尼,他的俗家身份是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

[7]即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1357—1419)。

[8]在中国的上游称雅鲁藏布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