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子品第九

五三

概要:以一子一女子之喻,以诫比丘们。进而劝修善道,色欲与乱想之过失,而说观不净想。首先说明笃信的人教其独生子成人,而说如在家的话,就如质多长者、象童子,假若出家的话,就应如舍利弗、目揵连,而教诫比丘要善念专心,求得果证,不可生染着。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犹如母人(为人之母),其心怀有笃信(笃信的在家的女信徒),她唯有一孩子,都恒作如是之念:要怎样来教导此孩子,使他能够成就为人呢?(欲使其子成龙。)。」

那个时候,诸比丘们白世尊说:「世尊!我们不能了解此义(世尊要训示的道理是甚么?都不能清楚)。世尊乃是诸法之本,如来所陈述的。我们没有不承受的。唯愿世尊您,给诸比丘们说此深法,我们听后,必定会奉行!」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谛听!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中之义,我当会为你们分别内中的含义!」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那时,诸比丘们就听从佛陀,而受佛教言。

世尊垂告说:「犹如一位优婆斯(女信徒),其心怀着笃信,而对于其子作如是的教训说:『你今在俗家的话,就应当效法如质多长者那样(住于舍卫城外的优婆塞,为说法第一的信徒),也应该像象童子那样(以四摄法摄受大众,有八未曾有法)。所以的缘故就是说:这就是其限,这就是其量(为在家弟子的量秤、尺度,也就是准则)。世尊受证给他的在家弟子,就是所谓质多长者,以及象童子等人!』如果童子有意欲剃除须发,欲着三法衣(大衣、上衣、内衣)去出家学道的话,就应当如舍利弗(智慧第一)、目揵连(神通第一)等比丘那样。所以的缘故就是,此是其限,此是其量(这就是出家弟子的准绳)所谓舍利弗、目揵连等比丘,乃为好学正法,不作邪业,不兴起非法的人。假如你们生此染着之想的话(邪业非法),便当会坠堕于三恶趣当中。应善念而专心,如不得者能得,不获者能获,未得证的,现在当受证。所以的缘故就是,诸比丘们!因为信施之重(指受人的供养的重量),实在不可以消(很难消受),会令人不得至于道的!因此之故,诸比丘们!不可以生染着之心,如果已生起的话,就应把它消灭。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五四

大意:本经叙述有如笃信的女信徒之教训其独生女之成人那样:如果在俗家的话,就应如拘雠多罗(度胜,为多闻第一)、难陀母(难陀之母优多罗,禅定第一),假如出家的话,就当如谶摩(大慧中之第一)、优钵花色(莲华色,能行善行,威德第一),故训示比丘们应善念专心,应求果证,莫生染着。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笃信的优婆斯(女信徒),她唯有一女,她应当要如何的教训其女,使其能够有所成就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世尊!我们不能了解此义。世尊是诸法的根本,如来所陈述的,没有不承受的。唯愿世尊与诸比丘们说此深法,我们听后,定会依教奉行!」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谛听!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中之义,我当会为你们分别其义的。」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那时,诸比丘们就从佛承受其教训。

世尊垂告他们说:「犹如那位笃信的优婆斯(清信女)之教训其独生女所说的:『妳今如在俗家的话,就应当如拘雠多罗优婆斯(多闻第一的女信徒),以及如难陀之母等人那样(难陀之母,禅定第一)。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此是其限,此是其量(优婆夷的准绳)。世尊受证的在家女弟子,就是所谓拘雠多罗优婆斯、难陀之母等人是。』如果女子,其意乃欲剃除须发,着三法衣,出家去学道的话,就应当要如谶摩比丘尼(大慧中之第一)、优钵花色比丘尼(能行善行,威德第一)。所以的缘故就是:这就是其量,这就是其限(比丘尼的准绳)。所谓谶摩比丘尼、优钵华色比丘尼,乃为好学正法,不作邪业,不兴起非法的人。假若你生此染着之想的话,便当会坠堕于三恶趣之中。应该要善念而专心,不得果的话,就得果。不获法的,就应获法,未得证的,现在当受证!所以的缘故就是:诸比丘们!信施之重,实不可以消(受人的信施,是非常的重,不容易消化的),会使人不得至道之理的。因此之故,诸比丘们!不可以生染着之想,已生的话,就当应消灭。像如是,诸比丘们!应当作如是之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五五

大意:本经叙述没有一法比心还要捷疾的,因此,应常降伏其心意,使它能趣于善道。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并不看见过有一种法,会比心还要快疾的,实在是没有譬可以拿来为喻的。有如猕猴之舍一枝,而再取另一枝那样,其心不能专定下来。心也是如是,前想、后

想,都有所不同的,以方便法,也不可能摸则(不能探知),心之回转,真是很快疾的。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凡夫的人,乃不能观察心意的。也于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降伏你的心意,使它能趣于善道,也应该要作如是之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五六

大意:本经和上经同样,说明无不曾看见过有一种法比心还要捷疾的。故应常常降伏其心意,得趣于善道。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并不看见过有一种法,比心还要捷疾的,实在无譬可以为喻,有如猕猴之舍一枝而再取一枝那样,其心乃不专定。心也是如是,前想、后想,所念的都不同。因此之故,诸比丘们!要知道!凡夫的人实不能观察心意所由的。因此之故,应常常降伏心意,使其得趣于善道。由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五七

大意:本经叙述心如秽行,就会入于地狱,因此之故,应当降伏其心,不可生秽行。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常常的观见一人(人们)的心中所念之事,此人乃如屈伸手臂之顷,就堕入于泥黎之中(地狱)。所以的缘故就是:由于起恶心之故,心里生有疾病,就会坠堕于地狱之中。」

那时,世尊便说偈颂而说:

犹如有一人心怀瞋恚想今告诸比丘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设有命终者假令入地狱由心秽行故

(犹如有一个人,其心怀着瞋恚之想那样。现在要告诉诸比丘们!要广演其义趣给你们听!现在正是其时候了:倘若有命终的人,假如会堕入于地狱的话,那就是由于心内的秽行之故!〔内心起恶念就会堕落。所谓心的动念,就是意业,如次经所说的:善心就会上升,即恶念就会直

坠!〕)。

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降伏其心,不可生秽行。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五八

大意:本经叙述其心如起善行的话,就得上生于天上。因此,应当发清净的意念,不可生起秽行。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常恒观见一人的心中所念的事,而如屈伸

其手臂之顷,就得往生于天上。所以的缘故就是:由于善心之故。既生善心,便得生于天上。」

那时,世尊便说偈颂而说:

设复有一人而生善妙心今告诸比丘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设有命终者便得生天上由心善行故

(假如又有一人,已生起善妙的心。现在要告诉诸比丘们,要广演其义趣,现在正是其时候了:倘若有命终的人的话,便会得生于天上,乃由于其心之善行〔善念善业〕之故。)

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发起清净之意,不可生秽行。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五九

大意:本经叙述不见有一种法会眩惑人,有如女色那样的会使人不得至于永寂的境界。都缚着于牢狱,回转于五道(轮回六道),经历劫数。因此,当除诸色,不可起想着。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在于此大众当中,并不看见过有一种法(其它之色相)为最胜最妙的,会眩惑世人,使人不能至于永寂的境界,都被缚着于牢狱,没有解脱的一天。那就是所谓男子看见女人的色相后,便会生起想着,其意会甚为爱敬,使人不能至于永寂,而被缚着于牢狱,没有解脱的一天。由于其意

不得舍离,周旋往来于今世后世,都回转于五道,动历劫数(经过好多劫)。」(其它任何之色,都不如此一女色之会占据男人之心)。

那时,世尊便说偈而说:

梵音柔软声如来说难见或复有时见系念在目前

亦莫与女人往来与言语恒罗伺捕人不得至无为

(梵音柔软的声音,如来说为很难得以看见。或者又有其时会得看见,而系念在于眼前。也不可和女人相互往来,不可与她互相谈说言语。因为都永恒的会有罗伺捕人〔狱卒常寻伺人,如看见着于女色而执迷不醒的话,就会捕人入于地狱〕,使人不得至于无为寂静的境地。)

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除去诸色(着于女人的色相等),不可以起想着。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

行!

六○

大意:本经叙述并不看见过有一种法能眩惑人,如男色之会使人不至于永寂的境界,都被缚着于牢狱,回转于五道,动历劫数。因此,应当除去诸色,不可以想着。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在于此大众当中,并不看见过有一种法(其它之法),为最胜最妙的,会眩惑世人,使人不能至于永寂的境界,都被缚着于牢狱,没有解脱的一天。那就是所谓女人看见男子之色相后,便会生起想着,其意会甚为爱敬,使人不能得至于永寂的境

界,而被缚着于牢狱,没有解脱的一天。由于其意不舍离,而周旋往来于今世后世,都回转于五道,动历劫数(经历久劫的期间)。」(其它之色,都不如男色之会占据女人之心)。

那时,世尊便说偈而说:

若生颠倒想兴念恩爱心除念意染着便无此诸秽

(如果生起颠倒之想,兴念恩爱之心的话,就应除去此念头,除去此染着之意念,这样的话,便没有此诸秽恶之事。)

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除去诸色,不可起想着之念。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一

大意:本经叙述如果作乱想的话,五盖便会生起。已起的话,就会增多。因此之故,不可作乱想,应当常恒于专意。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在于此大众当中,并不看见过有一种法(其它之法),比如此一法能使未生欲想(贪念)的,便生起欲想,已起欲想的,便能增益。无瞋恚之想的,便起瞋恚,已起瞋恚之想的,便能增多。无睡眠之想,便起睡眠之想,已生起睡眠之想,便会增多。无调戏(掉举)之想的,便起调戏之想,已生起调戏之想,便会增多。无疑想的,便会生起疑想,已生起疑想的,便会增多。也当观察恶露(身上不净之物之显露)不清净之想(观身不净)。假如作乱想的话,则没有欲想,便也会有欲想;已有欲想的,便会增多。瞋恚、睡眠也是一样的道理。而本无疑想的,便会起疑想,疑想已起的话,便会增多。因此之故,诸比丘们!不可生起乱想,应当常常的专心一意!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贪欲、瞋恚、睡眠〔惛沉、懒惰欲眠〕、调戏〔掉举,心之躁动忧恼,不定心〕、疑〔犹豫不决〕,此五为能盖覆真心,故为五盖)。

六二

大意:本经叙述应当常常专心一意的观不清净之想,这样,就五盖不会生,如已生时,也会因此而告灭。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在于此法当中,不见一法(其它的一法,如此一法)能使未有欲想的,便使其不生起欲想;已生起欲想的,便能消灭它。未生瞋恚之想,便使其不生起,已生起瞋恚之想的话,便能消灭它。未生起睡眠之想,便能使其不生;已生起睡眠之想的话,便能消灭它。未生调戏(掉举)之想时,便使其不生;已生调戏之想的话,便能消灭它。未生疑想之时,便使其不生,已生疑想的话,便能消灭它。也应当观察恶露不净,如已观察为恶露不净的话,则未生的欲想便不会生,已生的欲想便能消灭它。未生的瞋恚便不会生,已生的瞋恚便能消灭它。乃至于疑,则未生的疑想便不会生,已生的疑想便能消灭它。因此之

故,诸比丘们!应当常常专心一意的观察不净之想。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结偈如下:)

二斯及二心一堕一生天男女想受乐二欲想在后

(1.2.二法为优婆斯,以及3.4.二法之心,5.一法为堕,6.一法为生天,7.8.男女之想之受乐之法,9.10.二法欲想乃在于最后。)

护心品第十

概要:本品叙述不放逸,而明布施的意义,也劝人信仰,以及心念善本,同时也教人念佛。

六三

大意:本经叙述应学无放逸行,应常守护其心,恒自谨慎,这样,则三漏不会生,已生的定会使其消灭。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广布一法之后,便能得到神通,诸行便会寂静,而得沙门果,而至于泥洹界(涅槃,寂静,解脱生死)。到底是那一法呢?所谓无放逸行是。甚么叫做无放逸行呢?所谓护心是。怎样护心呢?于是(是这样的),比丘们!应该常守护心之

有漏(三有漏:1.欲有漏,2.有有漏,3.无明有漏。也就是对于生存的欲望,是通指欲、色、无色之三界)、有漏法(一切有烦恼之法,乃能障碍涅槃之法)。当他守护那些心之有漏、有漏之法时,则对于有漏之法便得悦豫,也会有信乐(守护不起有漏等法,而坚信正法,安乐于正法),而安住不移易,永恒的专一其心,自力劝勉!

像如是的,比丘们!他既没有放逸之行,而恒自谨慎的话,则未生的欲漏便不会生,已生的欲漏便会使其消灭。未生的有漏便不会生,已生的有漏便能使其消灭,未生的无明漏便不会生,已生的无明漏便能使其消灭。比丘们!在于无放逸之行,闲静于一处,常恒的自己觉知而自游戏于其境内的话,则欲漏心便能得到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也同样的便能得到解脱。已得解脱的话,便得解脱之智,所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再受后有之身,而能如实而知道其境界。」

那时,世尊便说如下之偈而说:

无憍甘露迹放逸是死径无慢则不死慢者即是死

(学道的人如没有憍傲的话,就是向于甘露不死之路迈进的,假如放逸的话,那就是死路一条!没有我慢的话,就是不死之道,有我慢的话,就是向着死路行进的了(甘露喻涅槃寂静,死则喻为生死轮回)。

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常念而修行无放逸之行。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四

大意:本经叙述应当修学对于善法(八

正道)没有放逸之行。无放逸行就不会有触娆,不会有害,不会恼害一切众生。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广布一法后,便能得到神通,诸行会寂静,而得证沙门果,而至于泥洹处(涅槃寂静的境界)。到底是那一法呢?所谓无放逸行于诸善法是。甚么叫做无放逸行呢?所谓不会触娆一切众生,不会伤害一切众生,不会恼乱一切众生,就是叫做无放逸行。

它为甚么叫做善法呢?所谓贤圣的八道品(八种正道):1.等见(正见,正确的见解),2.等方便(正精进,真实而用功努力学道),3.等语(正语,正直的言

语),4.等行(正行、正业,正当的行为),5.等命(正命,合理的生活),6.等治(正思惟,正真的思想),7.等念(正念,正确的思念),8.等定(正定,真正的禅定),这就是所谓善法。」

那时,世尊便说偈而说:

施一切众生不如法施人虽施众生福一人法施胜

(布施给与一切众生,不如以法布施与人。虽然布施给与一切众生会有福报,然而给与一人的法施〔以法布施〕,乃为胜过给与一切众生而得福报的人。)

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修行善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五

大意:本经叙述观察施主的布施,乃能成就戒律、闻法、禅定、智慧。当比丘的不可将其恩惠忽视。应对施主起慈心,应说身口意清净之行,使施主的功德不唐捐,同时也说施主布施的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如何的观察檀越施主呢?」(檀那为布施,布施能超越三界,故檀越则是施主)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世尊乃为诸法之王,唯愿世尊垂示诸比丘,而演说此中之义。弟子们闻后,当会奉持!」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分别讲说其中之义。」大众回答说:「如是!世尊!」那时,诸比丘们就从佛而受佛的教示。

世尊告诉他们说:「对于檀越施主应当要恭敬,要如子女之孝顺其父母。要养有他,要侍奉他,要长益其五阴(新译为五蕴,为构成身心的五种要素。所谓1.色(肉体)与2.受〔感受作用〕,3.想〔将一切外境浮于内心的作用〕,4.行〔意志作用〕,5.识〔意识总体〕等精神作用的集合假体。)在于阎浮利地(阎浮提,南赡部洲,指吾人所住的地方),应现种种之义。观察檀越施主能成就人的戒律、闻法、三昧(禅定)、智慧的话,则诸比丘们乃有多所的饶益,对于三宝中,没有所罣碍,能布施你们的衣被、饮食、床榻、卧具,以及病瘦时的医药。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有慈心向于檀越施主之处,对于那些小恩都常恒的不忘,更何况那些大恩呢?恒常的以慈心去向于那些檀越,说身、口、意清净之行,不可以称量(不计较多小),也没有限际(尽所能的力量)。应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使那些檀越(施主)所施之物,终究不会有所唐捐(不白费),使其获大果报,成就其大福佑,而有大名称。应使甘露法味流闻于世间。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作如是而学!」

那时,世尊便说偈而说:

施以成大财所愿亦成就王及诸贼盗不能侵彼物

施以得王位绍继转轮处七宝具足成本施之所致

布施成天身首着杂宝冠与诸妓女游本施之果报

施得天帝释天王威力盛千眼庄严形本施之果报

布施成佛道三十二相具转无上*轮本施之果报

(布施能完成大财利,所愿也能成就。国王以及诸贼盗,都不能侵夺他的财物。布施能得到王的果位,能绍继转轮圣王之处〔位置〕,会具足而成就七宝之事,本

来就是其布施所致的〔布施能转生为转轮圣王,而七宝具足〕。布施也能成就而为天身,其首所戴的就是杂宝之冠,而天天都能和诸妓女〔天上的婇女〕游乐,这都是本来〔宿世〕所布施的果报。布施也能得到天帝释之身,能得帝释天王的威力昌盛,具有了千眼的庄严的形貌,是本来所布施的果报。布施也能成就佛道,能具足三十二相,能转无上的*轮,这都是本来〔宿世以来〕所行的布施的果报。)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六

大意:本经叙述一位施主,应当承事供养那些精进持戒的诸贤圣人。当比丘的,应当要除弃五盛阴之病,应求入于无畏的涅槃城中。又说阿那

邠特长者(给孤独长者)之广作惠施。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当一位檀越施主的,应当要如何去承事供养那些精进持戒的诸位贤圣人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而说:「世尊是诸法之王,唯愿世尊垂示给与诸比丘们,而演说此义。我们听后,当会尽心去奉持!」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中之义,我当会与你们分别解释其义。」大众回答说:「如是!世尊!」那时,诸比丘们就从佛而受佛的教示。

世尊告诉他们说:「当一位檀越施主的人,承事供养那些精进持戒的诸多闻的人,要如同对于迷路者指示其道路,对于

那些缺乏粮食的人,布施食物给与他们,对于恐怖不安的人,使其没有忧恼,对于惊畏的人,教他不再恐惧,对于那些无所皈的人,能作为其覆护,作盲者的眼目,为疾病的患者作为大医王。犹如田家的农夫之修治田业那样,常除其秽草的话,便能成就谷食的了。当比丘的,应当常常除弃其五盛阴之病(五阴,也就是吾人的身心,不可执染此身心,身心所起的一切烦恼,均为五阴之病),应该求入于无畏的泥洹之中(永恒安隐的涅槃)。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当一位檀越施主之承事供养那些精进持戒的诸位多闻的贤圣者,就应当这样的去布施!」

那个时候,阿那邠持(须达多,给孤独)长者,也集在于那些大众当中。当时的长者阿那邠持白世尊说:「如是!世尊!如是!如来!一切的施主,以及受施的人,都如吉祥瓶那样。诸位受施的人,都如毗沙王那样,劝化他人实行布施,乃如亲父母,受施的人,是后世的良佑,一

切的施主,以及受施者,都如居士!」(在家学佛的人,除了国王、大臣、婆罗门之外的人,虔信佛教,而未出家的人,均为居士)。

世尊告诉他说:「如是!长者!如你所说的。」阿那邠持长者白世尊说:「自今已后,我的家门决定不安守卫,也不拒逆比丘、比丘尼、优婆寒、优婆斯,以及诸位行路而缺乏粮食的人。」当时,阿那邠持长者也仰白世尊说:「唯愿世尊,以及比丘众,都接受弟子的邀请!」那时,世尊乃默然而接受长者的邀请。

那时,长者看见世尊默然而受请后,就礼佛,就环绕佛陀三匝,然后回皈其所在地。回到住处后,就在那个夜间,具办甘馔种种的饮食物,也广敷坐具。翌日就自往而白佛说:「时间到了,餐具都已办完,唯愿世尊您,适时降临照顾!」

那个时候,世尊就引率诸比丘众,大众都着衣(穿大衣)持钵,往诣于舍卫城,到达长者之家。到达后,就各自就座,诸

比丘僧,也各随其次第而坐。那时,长者看见佛陀和比丘众都坐定后,就自己亲手去斟酌,而行种种的饮食。种种的饮食都行过后,即各收其钵而坐。长者乃更取一卑下之座,在于如来的前面,正欲听闻佛法。

那时,长者白世尊说:「善哉!如来!请听诸比丘们随所须要之物,如三衣、钵盂(应量器,托钵用之食器)、针筒、尼师坛(坐具,坐卧时,敷在地上等处之布)、衣裘、法澡罐(洗手足等所用之器),以及其余的沙门应用的一切杂物,都可尽听弟子之家,自由去取用。」那时,世尊就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如果须要衣裳、钵器,以及尼师坛、法澡罐,以及沙门所须用的一切杂物,都均听许你们在这里自由去取用。然而不可以足成疑难,不可以因之而起想着之心(物品为维持肉身生活之须,不可以起贪着心,而增加疑难烦恼才好)。」

那时,世尊就对长者阿那邠持讲说微妙

之法。将微妙之法讲说完了后,便从其座站起,然后离开其处。当于那时(佛陀离开了之后的那个时候),阿那邠持长者又在于四城门之处,举行广大的布施,第五处就是在于市中(闹市处),第六处就是在于自己的家庭广处,举行布施大会,须要食物的就与其食,须要汤浆的就与汤浆,须要车乘的,须要妓乐的,或者香熏、璎珞(真珠项链)等物,都均给与他们。

那时,世尊听说长者阿那邠持在于四城门中,广作惠施,又在于大市之处布施那些贫乏的人,在家内也同样的布施算不尽的财物。当时的世尊,就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的弟子当中,第一的优婆塞,好喜于布施(布施第一的清信男),就是所谓须达长者(阿那邠持、给孤独长者)是。」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七

大意:本经叙述应当要用平等心去广行布施,须达多长者,乃为能以菩萨的平等心,专精一意的去普施,能念众生之类,乃由食而得以生存的道理。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邠持长者(给孤独长者)便往至世尊之处,到达后,以头面礼拜世尊的双足(接足之礼),然后,退在于一边而坐。世尊就告诉他说:「云何呢?(是否这样吗?)长者!贵家(贤者你!)恒常布施给贫乏的人吗?」长者回答说:「如是!世尊!我仍然常常布施给与那些

贫乏的人。在于四城门之处,举行广大的布施,又在于家中给与他人所须要的财物。世尊!我有时曾作如是之念:并欲布施给与野兽、飞鸟、猪、狗之属类的众生。我也曾经作如是之念:这些人应该给与他,这些人不应给与他。也曾作如是之念:这些人应该给与多一些,这些人应给与少一些。我也常常有如是之念:一切众生都由于食而得以活其生命。有食物便能生存,没有食物就会死亡。」

世尊听后告诉他说:「善哉!善哉!长者!你乃用菩萨的心肠,专精一意的广行惠施。这些众生确实是由于食物才能得以济存,如没有食物便会丧命。长者!你当会获大的果报,会得大的名称。有大果报的声誉会响彻于十方,会得甘露法味。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菩萨之处(菩萨家,当一位菩萨的圣者),乃永恒的以平等心去惠施于一切,都专精一意的念众生类乃由于食物而得以生存,有食便能济活,无食便会丧命。这就是所谓:长者!乃以菩

萨的心肠所安处(据菩萨心)而广行惠施!」

那时,世尊便说偈而说:

尽当普惠施终无吝悔心必当遇良友得济到彼岸

(都应该普度而实行惠施给与人,终究都没有吝惜反悔之心。这样去做,必定会得逢遇良友,会得济度而到于彼岸〔由布施而能到达涅槃的彼岸〕。)

因此之故,长者!应当以平等意(平等心)而广行惠施。像如是的,长者!应作如是而学!」

那时,长者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六八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审知众生的根源所趣,以及布施的果报。然而众生乃不能以平等施,而自堕落,都怀有

悭嫉的心,缠住其心意。如果能够平等惠施的话,就必获其福佑。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我今天审察而知道众生的根原所趣,也知道布施的果报。最后一抟之余(最后的一段食的残余之食,也就是分施给人),自己不自食,才惠施给与他人。那个时候,当然会不生起憎嫉之心,如毛发之许(半点也不生憎恨嫉忌之心)。因为此众生乃不知布施的果报。如我乃均予以知悉。布施的果报,乃以平等之报,绝对不会有异心。因此之故,知道众生乃不能以平等心去布施,而自堕落,都常有悭嫉之心,缠裹其心意。」

那时,世尊曾说偈而说:

众生不自觉如来之言教常当普惠施

专向真人所

志性以清净所获福倍多等共分其福后得大果报

所施今善哉心向广福田于此人间逝必生于天上

已到彼善处快乐自娱乐吉祥甚欢悦一切无乏短

以天威德业玉女为营从平等之施报故获此福佑

(众生都不能自觉如来的言教。应该要常常普行惠施,要专向于真人之处〔学如来之平等普施,不起二种心〕。其志性要以清净〔内心以清净为愿求〕,这样的话,则所获的福报会有事半功倍之多,以平等而共分其福报的话,则接着而会获得大果报。)

(所布施的行,现在为善哉!心里乃向于广大的福田,在于此人间逝世之后,必定会生于天上。已到达那个善处之后,则能以快乐而自娱乐。一切都为吉祥,都为非常的欢悦,一切都不会有所乏短的。由

于这,乃是以天威的德业,故有很多的玉女会为其营从。平等心的布施的果报之故,才能获得这种福佑的。)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九

大意:本经叙述不可畏福报,当畏无福报。造福是受乐之应,非常可以爱敬的。没有福乃为苦恼的本原,不可以称记的。造幅的人,都常求圣贤之道,而尽除苦恼,后无忧苦之事。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不可畏惧福报之事,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这乃是受乐之所应有之事,乃非常令人可爱敬的。所以会名叫有福,就是有此大报。你们应该畏惧无福,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这乃名叫苦恼的原本之故的。为愁忧苦恼,而不可以称记;令人不可爱乐,这就名叫无福。比丘们!往昔之时,我曾经自念七年的时间去行慈心,嗣后则再经过七劫之久,不曾来过此世间(修行慈心七年,就能有此功德果报)。不但如此,其后又经过七劫的期中,生在于光音天(极光净天,色界二禅天之第三天,此天绝言语音声,语时则口出净光,故名光音天)。又经过七劫之久,生在于空梵天处,而为大梵天,已没有匹等的人,而统领百千的世界。三十六反(三十六次)为天帝释之形,无数世(算不尽的世代次数)为转轮王(七宝具足,最理想的圣王)。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该要造作而没有倦怠。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这乃叫

做受乐之应,令人甚可以爱敬之事,就名叫做福。你们应该畏惧无福,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这乃是苦恼的原本,为愁忧苦恼不可以称记的,这名叫做无福。」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快哉福报所愿者得速至灭尽到无为处

正使亿数天魔波旬亦不能娆为福业者

彼恒自求贤圣之道便尽除苦后无有爱

(快哉!福报!有此福报的话,则所愿求的都能得到,能速至于灭尽有为,而到达于无为之处。)

(假如有亿数之多的天魔波旬〔恶者,障道者〕,也不能娆扰那些为福业的人。因为他乃常恒的自求贤圣之道,因此,便能尽除一切苦恼,没有后忧之事。)

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为福而不可厌倦。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七○

大意:本经叙述功德辐业乃能降伏魔怨,而致于成就佛道,因此,应该为蝠莫倦: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人能够承顺于一法,不离开于一法的话,则天魔波旬也不能得到其便,也不能来触娆其人。到底甚么为之一法呢(那一法呢)?所谓功德福业是。所以的缘故就是:我曾经自忆从前在于菩提道树之下,和诸菩萨集在于一处,那个时候,弊魔波旬曾经带领兵将数千万亿,有种种的形貌,如兽头人身,不可以算数得出之多,也有天、龙、鬼神、阿须伦(阿修罗、非天)、迦留罗(迦楼罗、金翅鸟)、摩休勒(摩睺罗迦,大腹行),都来云集在那个地方。

这时,魔王波旬对我说:『沙门!你快投在地上吧!』然而佛乃以福德的大力,降伏这些魔怨,所有的尘垢都消灭,而没有诸秽浊,便成就无上的正真之道。诸比丘们!应当观察此义!凡是一位比丘能具足功德的话,则弊魔波旬绝不能得其便,不能坏毁此人的功德的。」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有福快乐无福者苦今世后世为福受乐

(有福德的人,会很快乐,无福德的人,乃会苦恼,在于现在世,以及后世,造福德的人,都会受着安乐!)

因此之故,诸位比丘们!应造福德,不

可倦怠!)」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七一

大意:本经叙述如果其心没有笃信的话,就不能坏败恶趣,其心如行持笃信的话,就能得趣于善处。如恒专其心念的话,就得至于泥洹。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比丘,都在修行一法的话,便不能坏败其将堕落的恶趣。另一法为趣于善道,还有一法就是趣于泥洹(涅槃寂静)。修

行那一种法,就不能壤败其恶趣呢?所谓其心没有笃信,这就是叫做修此一法的话,就不能坏败恶趣。修行那一种法,就能趣于善处呢?所谓心行笃信,就是叫做修此一法的话,就能得趣于善处的。修行那一种法的话,就能得至于泥洹呢?所谓恒专心念,就叫做修行此法的话,就能得至于泥洹(涅槃寂静)的。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该要专精心意,而念诸善本!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七二

大意:本经叙述如果佛陀出现于世间的话,众生之类便会增寿,颜色会因之而光润,气力会因之而炽盛,会快乐无极,音声会和雅,因此之故,应当专精一心,而念佛!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一人出现于世间的话,则这里的众生之类,便会因之而增寿益算,其颜色会光润,气力会很炽盛,会快乐无极(得无穷尽的安乐),音声都和雅(不再为杂秽之语)。是那一种人呢?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是。这就是所谓一人出现于世间的话,则这里的众生类便会增寿益算,颜色会光润,气力会炽盛,会快乐无极,而音声和雅。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该常恒的专精一心而念佛。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结颂如下:)

无慢二念檀二施悭无厌施福魔波旬恶趣及一人

(1.无慢,2.3.二念檀,4.5.二布施,6.悭无厌,7.施福,8.魔波旬,9.恶趣,10.一人。)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