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志首与图,遵职方也。王制封建为重,禹贡:奠敷惟先。故察一邑之分星,可以观变;表境内之河,山河以纪。胜疆索之所隶,用以界民而固围,阨塞之所在,依以控守而捍卫。形胜攸存,何境茂有?万邑虽山城而孤。峰峙其前,分流环其后,幅帽百里,城郭屹如也,故志。首及之。至于历代之沿草溯源,以征始古人之所经。泽繋而风流。食货者,民生之所赖,物产者地利之攸。孳,与夫民之侈俭。淳薄系其地之风气习尚,旧编为一然前后。不伦,今特分而出之,以备览焉。若𫢸地无遗利人能。变习,则又属乎司牧与其地之贤大夫责耳。
形图总说
按通志:连山带峪,地物倾歆,北绕汾水。南阻孤山。按旧志:蒲坂之北,平阳之南,左襟稷山,右带龙门中条诸峰峨眉丛坡,巃嵷于前,村墟烟落隐约,邱原县城。则立孤山之半。左右岩嵁环回,其旁,分为东西二涧。岈㟏而深,东西南三面多陡壁悬崖,而北亦斜径隔。绝,人不得肉薄,马不得并驰。且四乡多狭坡邃谷秋。冬之际,山高风烈,冰涂泥淖,蹄迹不交,虽无表衷河。山之固亦少可拟于铁瓮天成云。
星野
按晋天文。志:河东人张一度唐志。河东属冀州,为实沈大梁之分寰宇志:平阳。府,其星觜参,其分野为晋,其名河东。
疆域
县治在省城西南八百二十里府西南二百四十里州东北一百。六十里。东西广五十五里,南北袤五十五里。东至间喜县界四十里,至县九十里;东南至安邑县界三十里,至县八十里;西至荣河县界三十里,至县七十里,南至猗氏县界四十里,至县六十里;西北至河津县界二十五里,至县六十里;东北至稷山县界三十里,至县七十里。
山川
孤山,在县南二里,周围盘踞八十余里,高十五里,以不接他山故名。又山基绵延,复号绵山。稷王山,在县东三十里,相传稷教民稼穑播种于此山。山。巅有后稷庙,故名。介山,在县东十五里。相传为介子惟隐处,故名。黑石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其石刚柔适中,可以磨碑碣,灰色青黑,故名。峨眉岭东起绛州。西抵黄河,地势耸翠,状如峨眉,故名。邑境隶其巅。鹏石崖在孤山。南峪有鹏常巢育于上,故名。东涧在东门。外孤山北壑,随地涌泉,民咸没用,又引□泷蔬正居民利,北流六里许。人沙西涧在西门外,灌溉之利,不及东润。北流。三里许。煖泉,在孤山阴秦王寨右,数穴涌出,隆冬不冻,故名。东润之流,此水居半。明万历二十三年,知县王盖臣镌曰和礼泉。槛泉在孤山西麓,一名兔泉,俗传建寺时无水有白。兔,人穴掘而得之,故名。双泉在孤山东麓,柏林迤西,二泉涌出,一在山半一在山足,俗呼上泉下泉,岁旱不竭,远近居民多利赖。之。圣水泉在孤山。阳旱不竭,潦则流,因名。雕石泉在孤。山南峪雕石岩下,南流与圣水合。半截桶泉在孤山。阴黄家峪,其泉如桶形,水止不流,故名。漉漉泉。在县东四十里稷王山下。近山居民多缺井,咸远汲之。
津梁附
末利桥在城西门。外二十步许,唐时建土桥。明嘉靖初,山水倾圮,邑令王大节重建,修撰吕泾野、副使□昂记。后复颓。隆庆中,李廷、陈穆建旧桥北易之,以石。行者便之。天启初,知县范文源相西北风气,拟迎门改建,以升任未果。继公者刘鼎乡捐俸,刘大猷竣事。名曰三贤桥,举人王化淳记。末安桥在城西二里许,元泰定初知。县,杨思聪筑。明嘉靖初,水冲圯。邑令王大。节重修。末济桥在皇甫村西。明嘉靖间土人吴鹤。龄创建。惠民池在崇德坊西街北。明间典史王懋创凿蓄水。以便民,有坊曰王公惠民池。坊今圯井在县,止数眼,民用。不给,半取涧水,其余落处多者,一二眼无者。则储用雪以供用,少旱则远汲于他处动逾一二。十里。盖井深百丈,浅者八九十丈,且一井,所费不下二十金。甚至凿之而无泉者,诗书所称,土厚水深惟此。为最,但土色坚而涧水味清而甜,民之蓄水者,其味经月不变,亦他方所未有也。
八景附
孤峰拥翠双泉流碧桃洞春晴,柏林晚照雕岩霄□唐寨。秋风□云远晀,范台夜□般暧正准鳞百而义。济万四烧宝而为害也。遂冯魏孝而六圆情。而阴县属河东邹三之虎汉省汾阴入诸然师地属之。徧魏老文门胜通。七城,复置过阴县,属汾阴。间。道武天锡正年,积连勃冯于夏州,东侵河外,则人薛通犁宗族曰余家,西出汾阴城八十里,筑城自固,因名薛通敬,隋初属论。州人。业中属河东郡庶武德二年,乃割稷山安三云。氏,汾阴龙门五。县□庄于薛通故城置。□州□观□□。年,废秦州,属解州。二十年寻□□二年,败,属河中。府因之。未太宗仍属河山靖康元年,割河□。界。金人金属荣州。元□□□十四□□人□甫祐以户数□年,复立万泉县。桥河中府明洪武二年,改河中府为湘州,以县隶□。邑临山涧,地多涌泉,城曰万泉。唐□□冀州。州商周冀州。春秋晋、战国魏泰河东郡。汾西汉河东郡汾阴县,东汉蒲坂县。三国魏汾阴郡,晋汾阴郡。南北朝汾阴郡。隋蒲州、河东郡万泉县府万泉县。宋河中府万泉县。金荣州万泉县。元河中府万泉县。平阳府蒲州万泉县,西平阳府蒲州万泉县。雍正六年,州升为府。坊里原额四十里,累并二十九。明崇祯五年,又并为二十。村六:崇德坊头、齐礼坊村。介井乡县东北共五里。村五。涧薛里、文村里村二。上孝里村村。东解里村、把娄里李村。上桥头、下桥头、西庙后村。平源乡县西北共七里。孙庄里村二孙庄村。西张瓮、大善里村,东张瓮云中张瓮。大赵里、大赵村、薛赵村、薛李里。东柏底、西柏底。东下村、北李村、北贾里村、解店镇、北解村、张村村、娄上、北和、双泉乡县东南共七里。小淮里、皇甫里村三、南吴里景村、高家里村三高家庄、沙庄里、中李里、绵上乡县西南共八里。西薛里郭村、南李里、南里村、小桃村、乌亭里村、北薛村、阎景村、薛店村、店村、张李村、王亚村、杨郭村村二杨郭村、贾村、吴薛里、吴薛村、通爱村、丁村、大封里、东苏堰、西苏堰庄徐村、王李里、王李村、丁樊堰村。乱后人亡地荒,里多绝甲又并为十里。上孝里、五甲、张贾里、赵薛里、崇善里、齐涧里、中里甲、三合里、西卒里、杨张里、吴玉里。以上民里、调羡里、小淮里共一。盐里仓预备仓一在崇德坊西街北,明洪武八年,知县汪十八年知县郑章重修。康熙四十年,亮邦增建廒房一所。清顺治十八年,知县郑章建。镇一在薛村,一在堰底村。一英创建,今废。在察院东北路二十里,接稷山东卫铺,达平阳府铺在西南路十里,北薛铺在西南路十里。按猗氏王亚铺在西南路二十里,市北街属齐东西坊镇。解店镇土城周围二里,诈南北二门,东门清康熙元年,知县郑章倡建。店舍蜂墩,东北路四座,西北路三座,东南路四座,西南路五座。滨武场城北百步许,旧在城西,明知县王大节移此。养济院崇德坊街北,明嘉靖七年,知县张鲸建。漏泽园城北,邑属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