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北平杂记

欣逢春节话故都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故都”和“春节”,这两个名词,本是相等。按说这两件事情,都是不应该系恋的。

但是关于系恋的事情,也有两种说法。若按保存文化美术,及研究学问,推行教育等等,恐怕还是以北平为最为重要。因为南京,在南朝宋、齐、梁、陈时代,固然曾有相当的文化,但以后几百年间,未做都城,于是一切文化,都衰败得等于零了;经明太祖稍一扶植,虽然渐有起色,但一经燕王破坏,再经清初及洪秀全之焚毁,更是一败涂地,虽经曾文正公等极力设法恢复,但总未能达到目的。国民政府建都南京,眼看蒸蒸日上,又被日本毁了个稀溜花啦。是南京几几乎没什么文化可言了。北平虽然也毁了不少,但因为他做了六七百年的都城,又经宣德、康熙、乾隆等皇帝的提倡,吸收了许多各处的文化,大家是知道的,即小小的美术工艺等等,由各省物色来的,也是很多。

兹随便说一些,例如:

装璜裱褙:是由江苏去的,所以至今仍名苏裱,但比江苏裱的好得多,裱旧字画,任凭破碎到零块,他都能裱。

抄纸:南城白纸坊,最初是由宣州传去的,从前北方无白纸。

铜器:是由云南、湖北传去的,但已比原处做的好。

锡器:是广西传去的,至今仍曰广锡店。

绣货:是由广东(曰广绣)、江苏(苏绣)、湖南(湘绣)传去的,这三种北平皆有之,以康熙,乾隆两朝最盛。

玉器:是由云南、和阗传去的,但比原处的手艺,就好多了。

古铜:是由河南传去的,他们保存古铜器的款式很多,至今你想仿制哪一朝的铜器,他都可仿制。我对这一行人最恭维,所以同他们很熟。有些人说,他们专作伪,但这种作伪,也很有价值。按收藏古玩说,这种赝品自是一文钱不值,但若只按研究学术的,于古人的物器,只能知其款式,也就够了,何必非真的不可?再说讲历史的穷念书的,哪里有钱买真的呢!

地毯:是由甘肃、宁夏等处传去的。

砚工:是由端、歙两处传去的,而款式雅致,早就胜于原处了。

象牙鳅角等工:是由广东传去的。

雕刻:这行名曰“小器作”,专造各种瓶炉座、碗碟架等等,雕镂精绝,意匠亦优。当年乃是由江苏传去的,目下江苏手艺差多了。

髹漆:是由福建传去的。

这种情形,书不胜书,尤其前清内务府附设的造办处中的工艺,还有几种外面没有的。总之,全国出类拔萃的美术工艺,北平都有。

再说历法:新历,又名曰阳历。旧历,又名曰阴历,因为它兼管月圆,每月十五日,必须圆一次,所以才叫阴历。有人说阴历有关农业,所以又名农历,是万万不能废的,因为废了阴历,农业就没办法了。现在各报上,也都写为农历。其实这是最没有考究,最不通的一种说法。为什么要说这样武断的话呢?因为千余年以来,国家、社会无论何事,都是遵用阴历,惟独农事一门,是遵照阳历,而不管阴历的。这种事情,由农人的谚语最能证明,他们的谚语,永远是说阳历,而不说阴历,阳历是什么呢?就是二十四节:所以由今年立春,到次年立春,永远是三百六十五天五点钟四十七分四十八秒(大致是此数,记不十分清了),与阳历一样。所以从前钦天监的谚语,有一句曰:“今岁要知来年春,只多五日仨时辰。”意是三百六十天之外,又多五日仨时辰,因中国旧语,总是说一年三百六十天,故钦天监如此说法。

兹再谈谈农家谚语。这种谚语,全国南北当然是各有不同,现只说河北省的谚语:

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意思是到了清明节,就可以种高粱了,谷雨谷等意同。

小满三天见麦芒,芒种三天见麦碴。意是麦子到小满节就秀,芒种节就该割了。

九九种蒜,立夏分瓣。意是立夏节,就可分开瓣了。

去暑找黍,白露割谷。意是去暑节即割黍,白露节谷即熟也。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此言种麦子之时也。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或云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秀。

……

这种谚语,在台湾,一定也很多,书不胜书,都是说节气,而不说月份,因为倘赶上一个闰月,则今年之二月,比去年之二月,可以差一个月,农家是没法子凭借的。总之,是凡朝廷或家庭,祭祀、庆祝、吃喝、婚乐等等的礼节,都是按阴历,惟独农事,是照阳历,不信请看,一年节日都是如此。例如:正初一、正月十五、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十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九月九、十月初一、腊八、二十三等日,都是节日。如此说来,这个旧历年,是更不应该存在的了,但也不然;若说他是旧历的年,那是绝对不可以的;若说他是一个节,还没什么不可以?因为这个节字,并没什么神秘的意思,不过只是如同竹竿一节一节的分开,就是把一年,分了多少节,这不过是春天的一节就是了。

而这个日期,又是若干年全国人民,由祖上传留下来的一个纪念日,一时是不会忘了的。这让他们祭祀庆祝一次,吃喝娱乐两天,于国历也没有什么妨害;于国体也没有什么伤损。古人的文章诗词中,凡一家团圆,都是极满意而愉快,不能团圆便是伤离感慨。平时是已经如此,但感想尚轻,每到节日更甚,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者是也。平常过节,还容易过去,惟独年节,倘除夕前赶不到家,便异常悲痛;除夕能到家,便异常愉快。这样的感想,早已深深的印入每一个人脑海中。我在民国初这几年,禁止家人不许过旧历年,家人尚可,惟独下人女仆等等,觉得非常委屈,他们背地里说:“你们怎么过新年,我也看着他不像个年。”他们这种思想,一时是不容易改正过来的。

我到民国以来,对于旧历年,确很漠视;可是到了台湾之后,每逢春节,则不禁有许多感念。不过我这种感念,是又有一种转念,是怎么一种转念呢?我在国历过年,当然要想起大陆上的亲戚、朋友、同乡、本家的许多人来。但是再一想,这些人中,大多数不会想我:他们想我的时候,一定是春节,因为多含旧思想的老人及没受过教育的一般人,他们是注重春节的;如此,是我想他们的时间,他们不会想我,他们想我的时间,我不会想他们——连彼此想念的时间,都搞不到一块,这与古人所谓“相隔万里共此明月”思想,大相违背;这个俗名叫做单相思,剧中《打樱桃》有两句话,曰:“我想平儿,平儿不想我。”未免白想。按情形,光靠想念,是于他们毫无补益的,不过在一个时间,彼此互相想想,也希望冥冥中有个心心相印就是了,这是我对于春节,有点系恋的一种情绪!

古来相传,人类不是好名,就是好利。用名利二字,就可以包括全数的人类。所以诗中有“借问路旁名利客”等等这些句子。其实是为利的人,诚然很多,而为名的人则较少;多数好名者,只有文人或官员等等,像工、农、商各界就少得多了!所以又有“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等等的这些话。那么,国民都是好什么呢?国民所好,是非常正当的,他们所希望的,第一是幸福,当然包括健康长寿在内;第二是发财,这也是几千年来传统的思想。如经书中所谓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等等,这样的话很多,不必多写。这种思想,从前过春节,最足以表现。

所以从前元旦,便有些歌谣,许多人都是夜间一睁眼,不说一句别的话,便先念此种歌,尤其是老太太们,更是如此。这种歌谣很多,兹写几条在下面,便可以知道国民普通的思想了。

起五更,拍炕头,银子钱,往家流。(亦有地方说二月二的)

起五更,拍炕帮,银子钱,往家装。(二月二日亦说此)

起五更,摸席缘,有的是银子钱。

起五更,摸水瓮,喝凉水,不生病。

起五更,摸摸锅,吃饱饭,子孙多。

元旦书红,百事亨通。(此文人所为)

元旦书春,诸事遂心。

子孙逢吉,五福临门。

这样句子,书不胜书,请看他们的希望,都是幸福钱财,而尤注重元旦,夜间起来不说别的话,光说这个;拿起笔来,不写别的,先写这个,几几乎等于佛教之净口咒。不但此,就是拜年见面,也必要说,见面发财,一顺百顺,等等的话。这是关于语言的。

还有关于行动的,例如初一日,天不亮,便要跑到前门,摸一摸前门的钉子。这种门钉,本来很圆很高,所以摩挲的相当滑亮,相传摸此,可以一年不生病。摸完之后,步行到天桥,要在桥走两趟,这叫“走百病”。以上两趟,很见过几种记载。因为摸门钉不得病,所以各饭馆,都预备门钉,他的“门钉”是什么呢?就是豆沙馒头,形式与门钉相同;他为什么要如此做法呢?因为有许多人,无暇去前门,尤其是妇人,更不能去,饭馆子预备此种馒头,使顾客人人可以摸到,就等于摸到真的门钉,取个吉利。所以有许多老太太,遇有子弟去吃饭馆,总要嘱咐买几个“门钉”来,大家一吃,每人一个,连吃带摸,也算吉利。也有人不吃饭馆,专买些豆沙包子回去,博老太太喜欢的。所以从前各饭馆,在正月初六开市以后,此种馒头,是很大的一批生意。光绪庚子后,这种风俗,日见衰减,大家不但不这样做,连知道这层的,都不多了。然而如泰丰楼等饭馆,至今对豆沙馒头,仍叫“门钉”。不过是怎么回事,他也不知道了。再者,朝阳门外,有一座东岳庙,是明朝的建筑,神像乃明朝大名鼎鼎的塑像师刘兰所塑,故极有名,因之人亦以为极有灵应。每年由元旦起,关庙半月,所以每逢元旦,成千成万的男男女女,于天未亮,便都赶去烧香,无非是求福求寿。彼时有关于此事的歌谣,兹只录一首:

大年初一庙门开,善男信女走进来,叩头并无别的愿,不生疾病不生灾。

该庙中,有两处神位,使我极为注意:一是庙后院,屋内有一铜铸骡子;一是月下老人庙。我为什么特别注意这两处呢?这个铜骡子,铸工很精,高与人齐。相传凡有病之人,自己何处有病,便用手摩摩骡子的该处,便可得愈;倘没有病,则摩什么地方,则自己什么地方便不会生病,尤以元旦摩为最灵,于是摩的眼、耳、鼻、口等处,都极为光亮,且时时刻刻总有许多人抚摩,挤都挤不上去。头部光亮,是看得见有人来摩,而生殖器部分,也异常光亮,但是永远未见到有人摩挲,于是引起我年轻好事的心情:一次元旦,天未亮,我就跑去等着看,立了几个钟头,结果也未看到一人去摩。有人说,是庙中的老道摩的,但他们也不会有这许多人;这当然是患花柳病的人所为,可是始终不知他们是什么时候摩的。问庙中老道,他也说不知,并且说,他既背别人,当然也要背老道了,此事至今是一个疑问。

再说月下老人庙。柱有一付对联,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因缘”。上联乃《续西厢》中语,下联是《琵琶记》中语,对仗之工,可谓巧不可阶,真是古人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了。因有此联,所以此庙,也极有名,因之大家也就以为神极灵,元旦这天,香灰总是落得满地成堆。我也常去调查,看看有青年男女烧香的没有,结果大多数,都是老太太们,大概都是为儿女求婚姻,绝对没有青年男子;有时倒是有姑娘,可是也都是由母亲领去,逼他叩头,他不肯,往往同母亲吵起来,结果姑娘自己先走了;也有姑娘叩头的,这大概母亲不告诉他,这是什么神,只命他叩头,他也就叩了。当时遇见这种情形,真是看着好笑。我为什么要写这些闲篇呢?一则因为他是每年元旦的风光;二则足见花柳病多,而不肯告人的坏处;三则老年人为儿女求幸福,心情之热烈;四则叹从前风气之不开。以上乃初一求幸福的种种情形,下边再说求发财的事情。

初二日,广安门(俗称彰仪门)外财神庙开门,这是北平最出名的一件事情。烧香人的拥挤,比任何庙会都多得多:一因别的庙中烧香的人,大概只是住户人家,此则有许多商家,也要前去;二因别的庙,都整天可烧,此则只讲一早。许多人的思想,是晚一点烧香,就没有用了是的,所以每逢初二日,多数是夜里两三点钟就起来,由珠市口出广安门到庙中,这样远的大街,都是挤满了的车辆。从前在行的人,都是在该庙中买香,外行的也有许多自己带香去的。这也有个分别,因为财神庙的香炉虽大,可也容不下这些香,所以烧香的人,把香插在香炉内,即刻就有人把它夹出,掷在下边大香池中,随插随夹。有许多人特别嘱咐夹香人,说晚点夹我们的香,让他多烧一会,但是夹香的人有偏心,你若买他们庙里的香,他就夹的慢一点,若是外边买的,他就夹的快一点,所以有许多善男信女,都要在庙中买香,这是庙中很大的一笔收入。此外就是卖纸元宝,由纸铺中定做成千成万的元宝,运到庙中,供于庙前,烧香人多都数买一个回去,但此不名曰买,只是“给香钱若干”,便由庙中赠送一个,这可比外边买贵得多,所以民间对此,也有些歌谣,兹只录一首。

只为人人想发财,山堆元宝笑开怀;刚从纸店运出去,又被财迷取进来。

以上是从前北平人于初一、初二两天所做的事情,一是求福,二是求财,自于一年开始的两天,必要做到的。而大家的心理,总是如此,恐怕全国人也都是如此。至于求得来,求不来,那另是一种说法。但是多数人,倘能于初一、二两天,把这两件事情做到,不问身体多累,而心里头,总是愉快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