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底范围
七十三 教育底内容
以上八章曾将教育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关系为大概的叙述,此章总合讨论其内容,以便读者更据以进而研究。
教育原是人生中一种实际的活动。时无古今,地无中外,有人类便有教育,故教育底本质原为一种实际的事业。后来经过长久的时间,多人底经验,发见教育活动有一定的理法可寻,于是理论的教育产生。因理论能指导未来的活动,所以教育成为一种专业,而理论的研究反占先步。实际的教育可分为普通的、特殊的两大类,理论的教育亦可分为哲学的与科学的两大类,各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小支,兹列表明之:
以下分段简单说明之。
2.理论的教育
七十四 教育哲学
哲学是研究意义与价值的学问,其对象与科学并无差别,不过研究的态度不同而已。例如教育学以人类底学习情形为对象,教育哲学亦然,不过教育学所研究的是关于人类学习底本质及怎样学习、怎样教导才收效最大等问题,教育哲学则问人类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价值,教导有什么意义,教导与学习最后的目的何在等问题。
人类因为有满足需要的天禀。遇需要时自有动作去适应它,所以初民时代虽也有实际的教育,但并无系统的教育理论,更说不到教育哲学。后来社会进化,教育经验逐渐有系统,于是教育的科学发生。不过科学为部分的系统知识,对于此科与他科的关系固然不能研究及之,对于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尤非范围以内之事。而人类底活动为综合的,教育与他事既有关系,任何人对于教育有确切的意见,亦必是一种综合的见解。集合各方面之教育经验与各学者底教育意见,为综合的研究,构成教育上的根本原理,便是教育哲学。所以教育哲学底目的有四:(1)发见人类经验中之教育的意义与地位;(2)对于教育经验为系统的解释;(3)研究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4)构成指导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七十五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对于教育上各种问题为系统的研究,常用之方法为试验法、统计法、比较法。因其系分部的研究,所以分下列各项说明:
1.教育史 教育史为研究人类教育活动之变迁的科学;专载历史上之教育理论者为理论的教育史,专载历史上之教育实际活动者为实际的教育史。教育史底目的在将历史上各国人所发明的学理及其实验的结果为系统的研究,考核其异同,比较其得失,一面为实施教育之鉴戒,一面据以创造新学理、新事业。换言之,教育史底功用在使教育者鉴往知来,不抄无益的现路。人类有通性,欲取法他人当明世界教育史,而各国有特性,要改进故物,发展光大以自存于世界,尤不可不明本国教育史。
2.教育原理 教育原理又称教育学,即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各方面的观点说明教育实施的一般原则,目的在予学者对于教育以鸟瞰的观念,范围常因著作者底见解而有出入,大概关于教育目的、方法、资质、课程、训育、养护、教育效果等均有相当的论述。
3.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专论教育上应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而偏重学习方面。其范围至不确定:有将普通心理学之后附以教学应用即名为教育心理学者,有专论人之禀质、学习心理及个性差异者,有将团体活动加入者。不过目的都在使教育者了解学生学习底本质,而增加教育上之效率;因此,我主张将儿童心理、学习心理、个性差异、社会心理、变态心理各部分之有关教育应用者总括为教育心理学以应中国社会需要者。
4.教育行政 教育为一种实际的事务,管理与组织的方法均须研究以增进效率。研究教育上一般组织与管理者为教育行政,研究学校之组织与管理者为学校行政。教育行政底范围很广,因其偏重于政治方法,故国家教育政策、实施计划、调查统计、指导考成等均当研究,学校行政则只以学校教育为限,故校务管理、课程组织、职权分配、学校设备等等均当研究。因为教育行政与学校行政最重的目的在增进服务效率,所以统计学调查法为此科必要的基本方法。中国自改新教育以后即不重专业训练,教师固无一定限制,学校与教育行政人员尤多滥竽,此则研究教育者所当特别留意。
5.教学法 教学法系专门研究教学原理与技术者,其定义第七章曾经说过。专论教学原则者为教学法原理,其内容大半为关于学习心理与教材选择及组织问题的理论;专论一般教学技术者为普通教学法,分论各科教学技术者为各科教学法。又因中小学教材之性质不同,学生之能力差异,教学技术不能完全相同,更有小学或中学普通教学法与各科教学法。
6.教育统计及测验 教育统计及测验均为教育方法之一,因二者之关系甚切,故合为一项。教育统计是运用统计的方法处理教育问题。例如,某校有同年级的学生两班,要比较其总成绩,便不可不将两班各个学生底各科成绩总加起来,用人数除之,看所得商数孰大,即可知两班成绩的优劣;其他如考试成绩的计算,教材标准的支配,均不可不利用统计方法。教育统计最大的功用,在能发见数量的差别以为改进的根据。普通的应用教育统计,其内容大概只包含:(1)位置数,(2)差异数,(3)关系数三种方法,间有将图表报告法列于其内者,其目的在节省阅者精力。
测验是用一定的材料制成问题——文字或非文字——人答复以验其能力,其目的在求得度量精神特质的单位,普通分为两种:一种是智力测验或称心理测验,即测量先天的遗传特质;不过因为人类生来就受环境的影响,要直接测验先天的能力,事实上几于不可能,一般教育者编造智力测验标准,不过择几种受环境影响较少的能力为根据而已。一种是教育测验,即测验后天所受的教育——现在大概专指学校教育——效果;不过各校教育实施之情形至不齐一,中国现在课程标准尚不能统一,测验标准很难有定,所以结果也难得正确;不过教育测验可以发见学校底缺点,与学生底努力情形,使教育者自己评衡,力求改进,故其效用很大,各校采用者很多。近来tbcf的测验方法通行国内,中小学校成绩考查与入学考试等略有客观的标准,不似从前之以教师主观的意见判学生能力底高下,而发生种种不幸的遗误。测验所得的结果,必得用统计方法表示出来,效用始显,故统计与测验的关系最切。
7.教育问题 教育既一面为实际事业,所以问题也随时随地而有。问题有普遍者有特殊者,但既有问题,势不能不求解决,于是教育问题之研究在教育科学中成为独立之一支。教育问题常以教育事业而分类,如中学教育问题、小学教育问题、中学或小学教学问题等等。研究问题之方法第一步求问题的事实,第二步统计结果,第三步设法解决;三步中以第一步最重要,倘所据的材料不正确,其他均等白费,所以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调查在美国成一门专门科学。
3.实际的教育
七十六 普通教育
教育事业因经营者之对象不同,可分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两项:普通教育在学制上为正系统,而且以国家经营为本位;特殊教育在学制上为旁系统,国家虽当尽力经营,但不以国家经营为原则,常由私人或私法人主持。属于第一项者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属于第二项者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平民教育、补习教育、职业教育、特种教育。
1.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各国多定为义务教育,由国家对于六七岁至十二三岁之儿童施以国家根本教育,以授以人生必具之知识养成良好国民为目的。中国现在暂以四年为义务教育年限,在法制上以国家经营为本位,不过实际上教会及外国人——如南满之日本教育事业——办理之小学不少,义务教育亦为其代营;不独于国权有损,且足以破坏国民底统一意识,在中国教育上为一重大问题,我们不可不注意!照新学制规定:初等教育时期共六年,年龄自六岁至十二岁,分为两期,前期四年,后期二年。六岁以下之儿童入幼稚园,亦属初等教育,不过课程上无正式的规定而已。
2.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以实施较高之国民教育养成社会中坚人物为目的,照新学制规定年龄自十二至十八,并分高、初两级:初级中学以施行普通教育为原则,职业训练为例外,高中则以职业训练为原则,普通教育为例外。与中学教育并立者为师范教育,不过中学仍可设师范科,故中等教育以中学教育为本位,英美各国虽早有人倡中学教育普及(secondary education for all)之说,但实际上还不能普及;至于中国则相去甚远。所以中等教育究竟的目的,只是一种较高的国家根本教育——国民教育——不过目前因为国民受中等教育之人数甚少,有机会受此种教育的人都是经过选择而来,大概为优秀分子,享受教育的权利较多,对于国家的责任亦较大;他们在社会上一面负领导一般群众的责任,一面又须受专家的指导,实是承上接下的居间,地位极其重要,所以在现在情形之下,应以养成社会中坚人物为暂时的目的。不过目前的中等教育,因一面受从前士人不治生产的影响,一面无良好的训练,中等学生在社会各正当职业中能占一席地者尚少,更说不到中坚人物,实一最可注意的问题。
3.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以实施专门训练,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担当国家大事为目的。照新学制所定,学生年龄为十八至二十六,高等教育在任何国家都只有少数人享受的权利,入大学者既经几次选择,更为国家中等优秀分子,能力既优于一般人民,责任更重于一般人民,故对于国家兴亡大事更应特别负责,无论在学术与行动上都当以养成特殊的领袖人才为目的,因高等教育重在专门训练,所以分科甚详,有医、法、文理、师范等单科或多科的大学。不过中国近来私立大学滥设,有名无实的很多,而最初改设学校即带科举性质,三十年来高等教育的历史即缺乏为学术研究学术的精神,加以政治上、社会上各种恶影响相逼而至,高等教育之目的实不曾达到许多,对于学术事业均少贡献,值得教育者努力!
七十七 特殊教育
1.家庭教育 人类生来即须受父母之辅育始能生存,父母对于子女亦无不尽力指导,此种家人父子间的教育活动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虽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最普遍的事实,但教育之实施只是适应需要的行动,除却极少数专门研究儿童教育之父母外,余皆无系统的计划与组织。儿童生活于家庭之中,无形受家庭环境的陶冶,对于将来生活的影响很大:因为习惯的构成,常以最初的印象为决定的因素,家庭教育良好儿童亦随着有良好的习惯,而终身受用不尽,反之则终身受害。故家庭教育实为一切教育底基础。欲家庭教育进步,首在提高国民教育。倘举国人民均受适当的教育,其子女自然无形为其所化。中国现在几无家庭教育可言,要改革应从义务教育入手。
2.社会教育 利用公共机关对于一般人民施以教育陶冶者为社会教育,其目的在促进人民常识,训练公共秩序。社会教育系辅助学校教育的重要组织,以公家经营为本位,实施此种教育之机关有公共图书馆、通俗教育馆、露天学校等。图书馆专备公众阅览的书籍;教育馆底范围很广;凡有助于通俗教育的事项如阅报室、电影场、博物历史陈列所、体育场、讲演所均可分门办理;露天学校以救济失学儿童为目的,学校不设在户内而在户外讲授,所以名露天学校,其程度只以义务教育为限,此种学校大概由公共教育机关或学校办理。社会教育之实施在平时以促进常识、训练秩序为目的,但遇有特殊事项并可以之宣传国家政策鼓励民众。例如,国家因某种外交问题,不得不与某国绝交,即可利用电影、讲演、图书宣传外交上经过之实况,以引起国民底同情为政府后援。中国现在学校教育尚且难于维持,各地社会教育之有成绩者更少有所闻。
3.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上之特殊事业。中国义务教育不普及,全国国民不识字者约占百分之五十,基督教青年会首先注意于此,在长沙、烟台等处试办很有成效,一九二三年中英教育改进社开会于北京清华学校,由社员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其目的在增加人民识字者之数量,方法则选日常应用之文字千二百上下编成课本四册,集十四岁以上之男女于各校附设或独设之平民学校,于四个月内教毕,现在推及全国,数年来平民学校毕业之学生已达二百万,此种教育虽系暂时的,但对于中国现在的文化却有很多益处。
4.补习教育 补习教育为各文明国家所通有,即对于已受相当教育因急于谋生而不能再入学校受正式教育的国民施以较深的教育,其目的在增高已就业与给予未就业者之生活技能与知识。属于成人者为成人补习教育,属于儿童者为儿童补习教育。新学制初等教育现虽有补习教育之规定,但实际上各地实施者甚少。
5.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中国亦为一种独立事业,并在学制系统中占一席地位。中国有“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于一九一七年,主持者对于职业教育所下的定义为:“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上之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在于人群之义务,此种教育为职业教育。”照此定义,一切教育均为职业教育;因为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教育学者决无以教育不使人获得生活上之供给及乐趣与对于人群尽应的义务者,即世界上决无不愿生活的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根本上不能自成一种独立的事业。现在所谓职业教育其设施之内容偏重于生活技能之训练,实际上为一种职工教育。此种教育在现在的中国亦有相当的价值而当推行,不过不可以词害意,误将一切教育划入现在所谓职业教育范围之内。
6.特种教育 特种教育系为特种人民而设,如盲哑学校、残废学校及低能儿学校之类。这种生而盲哑、残废、低能或后天因故受损害之人,其境遇至苦,但为国民之一份子,则一国家对于此种国民应当用特殊的方法教育之,使其能自食其力。中国现在虽亦有此类学校,不过大半为外人所经营耳!
4.撮要
1.教育一方面为理论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实际的事业,属于学理方面的有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属于事业方面的有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
2.教育哲学为研究人类教育之价值与意义的学问,目的在发见基本原理,指导实际活动。
3.教育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对于教育问题为系统的、研究的学问,目的在分析问题增加效率。属于教育科学范围内者有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教学法、教育统计及测验、教育问题等。
4.普通教育为国家对于一般国民用全力经营之学校的系统教育,可分初等、中等、高等三项。
5.特殊教育为对于某一部分人民所施之特别教育,可分为家庭、社会、平民、补习、职业、特种六项。
5.名词释义
位置数 用一个数表示全体情形大概者为位置数(point measures),有众数、平均数、中数、下二十五分点、上二十五分点诸数。
差异数 表示同性质两种事物差异底距离者为差异数(variability measures),有全距离、二十五分差、平均差、均方差诸项。
关系数 表示同性质两种事物的互相关系的数量为关系数(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有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三种。
tbcf t为tatal ability之缩写,即表示个人对于某种特性的能力;b是brightness的缩写,代表个人年龄的分数;c为classification的缩写,表示年级的地位;f为effort的缩写,代表努力分数。此方法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院心理学教授麦柯(mccall)于一九二二年在中国编造试用的,现在通行于教育测验及各校试验。
6.问题
1.教育何以一方面是理论的学问,另一方面是实际的事业?
2.什么是教育哲学?教育哲学对于教育的功用如何?
3.教育科学底方法如何?比较法与试验法的区别如何?
4.教育心理学底效用如何?与教学法之关系如何?
5.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区别如何?应当普及吗?用什么方法普及?
6.试调查一通俗教育馆详记其事业,批评其优劣,并为之拟一改进的具体计划。
7.教育统计法之效用如何?试就一班学生的国文成绩而计算其平均数。
8.tbcf的效用如何?优点何在?
7.参考书
1.孟宪承译:《教育哲学大意》第十二章(商务印书馆)
2.郑宗海译:《教育之科学的研究》第二十二章(同上)
3.舒新城:《现代心理学之趋势》50,51,52,67各节(中华书局)
4.舒新城:《实用教育心理》第一章(中华书局)
5.廖世承,陈鹤琴:《测验概要》第四、第五编(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