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尝称孔子为教之目曰: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盖文者文学,行者德行,忠谓政事,信谓言语。(李充曰:“为人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即孔门之四科也。《论语》又曰: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
然此四科之中,学者平日致力尤多者为德行、文学二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朱子《集注》曰:“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然则传习者,文学之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者,德行之事。故德行、文学二科,尤学者平日所致力矣。孔子以教育英材为任,苟来尽其相当之礼敬者,即有所诲焉。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盐铁论》、《列女传》等并以束脩谓年十五以上,皇侃疏则以束脩为十束脯,最是贽之至轻者也。今当进而论孔子之教育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朱子《集注》曰:“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又引程子曰:“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发,则沛然矣。”按,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必待其如此,乃启发之。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
朱子《集注》曰:“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焦循《论语补疏》曰:“鄙夫来问,必有所疑。惟有两端,斯有疑也。故先叩发其两端,谓先还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使知所问焉。”
孔子教人,盖无不尽,未有所隐。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
然孔子虽无所隐,犹必因材施教,使闻者各得其益焉。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上)
孔子薄轻华而贵笃实,常以此教人。
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孔子于弟子之所长,则不惜奖借而诱掖之。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同上)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论语·颜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同上)
孔子于弟子之所短,亦不吝直斥之。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论语·先进》)
吴械以为此章之首脱“子曰”二字,然此自是孔子之言耳。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孔子于弟子之失,谴责不少假借,何其威严若此,故门人诚服之如子之事父。孔子待门人,亦犹父之于子,是所以立师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