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一 內科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治頭痛

上清散 治頭痛、眉骨痛、眼痛不可忍者。

川芎 鬱金 白芍 荊芥穗 芒硝(各五錢) 薄荷葉(一錢) 片腦(五分)

共為細末,每用三分,鼻內搐之。一方有乳香、沒藥。

川芎茶調散 治傷風上攻,鼻塞聲重、偏正頭痛。

薄荷葉(一兩) 川芎 荊芥穗(各五錢) 羌活 白芷(各二錢) 甘草 細辛 防風(各一錢三分)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硝石散 治風邪犯腦,患頭痛不可忍。

硝石 人中白(等分) 冰片(少許)

共為末,用二、三分吹入鼻中。

選奇湯 治眉稜骨痛。

防風 羌活(各二錢) 黃芩(酒炒) 甘草(炙,各一錢)

水煎熱服。

點頭散 治偏正頭痛。

川芎(□兩) 香附(炒,去毛,四兩)

共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服。

當歸酒 治血虛頭痛欲裂。

當歸(一兩) 酒(二碗)

煎八分服。

治半邊頭痛:

蓖麻子(五錢,去殼) 大棗(十五枚,去核)

共搗如泥,綿裹塞鼻中,甚效。

又方 用生蘿蔔搗汁一蜆殼,仰臥注鼻孔,右痛注左。左痛注右,左右俱痛,兩孔俱注。能使數年之患即愈(此方系宋神宗傳與王荊公,甚效)。

又治半邊豬頭風奇驗方 細條魚膠剪碎。炒,研末。日服三錢,不至一斤即可全愈,雖眼睛痛瞎者,亦可復元。

清震湯 治頭痛、面起核塊,或頭中如雷鳴,名曰雷頭風。

升麻 蒼朮(米泔浸,各三錢) 青荷葉(一大片) 水二盅

煎八分,食後服。

治大頭瘟:此乃天行瘟疫之氣,其症則喉痛、頭項俱腫,甚有頭大至鬥者。俗人呼為大頭瘟,又名盧鷀瘟,又名蝦蟆瘟。此濕熱壅盛,最凶之候。東垣制方,名曰普濟消毒飲,專治此症。百發百中,活人甚多,當時皆稱為天方。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五錢) 桔紅 玄參 生甘草 桔梗 柴胡 牛蒡子(各二錢) 薄荷葉 連翹(去心) 板藍根 馬屁勃(各一錢) 白殭蠶(炒) 升麻(各七分)

上共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無有不愈。如大便秘,用酒蒸大黃一、二錢以利之。《景岳全書》載此方,有人參三錢。若有力之家,可增用之。

又方 治頭忽然腫大至項。硫黃二錢,磨燒酒擦之,數次愈。

又方 治頭頸強側,不能轉頭。南星為末,以醋調敷即效。

又方 治項腫。大蚌殼粉和醋搗爛,敷之即消。

又方 黑豆五錢,半生半炒,共為末。作兩次服之,茶清下。

治眼方

萬金膏 治爛弦風赤眼。此藥之效如神,若能合起備用,兼以施人,價廉功倍,所濟甚大。

文蛤 黃連(去毛淨) 防風 荊芥穗(各五錢) 苦參(四錢) 銅綠(五分)

上為極細末,用簿荷煎湯作丸,彈子大。臨用時,以熱水化開,乘熱洗眼。日三次,神效。一方有當歸、川芎各四錢。

清涼膏 治眼目赤腫不能開,痛悶熱淚如雨。

生南星 腦荷葉 荊芥 百藥煎如無(即用文蛤)。

上各三錢為末,井水調成膏,貼眼角上,自然清涼。

點眼方 用黃連切碎,少加生白礬,以人乳浸蒸,頻點眼角,大效。

又方 朴硝置豆腐上蒸之,待流下者,盛以瓦器,點眼甚妙。

又方 五倍子研末,調敷患處。

去星:凡胡椒、韭菜根、桔葉、菊葉之類,皆可杵爛為丸,用綿裹塞鼻中觸之,過夜則星自下。

已上皆外治之方,至於內服之藥,則須隨人證候。大抵初起者宜於清涼,患久者不宜多用苦寒之劑。而其要則尤在於清心靜養,寡思慮,節嗜欲,愛護目力,自然速愈而不遺後患,非可徒恃藥力也。今擇一通行可用之方於下。

蟬花散 治肝經風熱,毒氣上攻。眼目赤痛及一切內外翳障。

蟬蛻 甘菊 穀精草 羌活 防風 白蒺藜(炒去刺) 草決明 蜜蒙花 荊芥穗 川芎 蔓荊子 木賊 甘草(炙) 黃芩 梔子(炒)

上等分為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若欲取速效,則即將此方煎服亦可。若火重者,則加黃連、龍膽草。有胃火,則加石膏。若畏寒涼者,則去黃芩、梔子。若患久者,則加生地、麥冬,或熟地、枸杞,或當歸、白芍俱可。

凡眼目打傷青腫,以生半夏為末,水調,塗之即愈。

治雞盲眼方 夏枯草連根洗淨,曬燥研為末。每日早晨用羊肝一個煮熟,以夏枯草末拌勻同吃,用酒數杯,一月即愈。

又方 揭羊肝一具,不要下水,用竹刀割開,入穀精草四兩,煮熟食之。

治耳

枯礬散 治聤耳流膿。

枯礬 龍骨(各二錢) 黃丹(錢半) 麝香(一分) 干胭脂(七分)

上為細末,先以棉杖拭去膿,後以鵝毛管盛藥放入耳中。如無干咽脂,止用上四味亦可。

又方 枯竹蛀粉五分、冰片、麝香各一分,照上式,放入耳中即愈。

又方 用石菖蒲根洗淨,搗取汁。亦先拭去膿,後將汁罐入耳中蕩洗,數次即愈。

杏仁膏 治耳卒痛或膿出。

用杏仁去皮尖,炒焦為末,以蔥涎和為丸,綿裹塞耳中,日三、四次易之。

百蟲入耳:用貓尿滴入耳中即出(用生薑擦貓鼻,則貓自撒尿),或以麻油滴入耳中亦出。

蜈蚣入耳:用薑汁滴入,或韭汁,或雞冠血,滴入俱好。

暴聾灸法:用蒼朮一塊,長七分,一頭削尖,一頭截平。將尖頭插入耳內,平頭上用艾灸之,至十四壯或什一壯,覺耳有熱氣則效。

又方 用磁石(要頂活者,如豆大一塊)、穿山甲(燒存性,為末)二味共用綿裹,塞患耳內。口中含生鐵一塊,覺耳內如風雨聲即通。

又方 於大蔥內入小蚯蚓一條,加麝香少許。過夜蚓漸化為水,以此水滴入耳中,數次即愈(其蔥即於原盆處入蚓,過夜方摘蔥取水,但防夜中蚓於蔥根中鑽出,須於日中管此蚓將死,已不能動方好)。

治鼻方

蒼耳散 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亦名腦漏。

蒼耳子(炒,二錢半) 辛夷仁 薄荷葉(各五錢) 白芷(一兩)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蔥湯調下,食後服。

腦漏秘方 治鼻中時時流臭黃水,甚者腦亦時痛,俗名控腦砂,有蟲食腦中。

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許,燒存性為細末,酒調服之即愈。

又方 用黃牛角取尖,煅存性,研細末。飽肚服五分,白湯下,一日服二次愈。

又方 藿香一兩研末,用雄豬膽汁熬膏為丸。每服二錢,三服即愈。如日久虛痃,宜服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始得斷根。

菖蒲散 治鼻內室塞不通,不得喘消,

菖蒲 皂角(等分,為細末)

每用一錢,綿裹塞鼻中,仰臥片時。

輕黃散 治鼻中息肉。

輕粉 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雄黃(五錢) 麝香(少許)

上四味,先研杏仁如泥,後入雄、麝、輕粉,同研極細,磁器收貯。於臥時用筷頭蘸少許點息肉上,隔日一點,半月見效。

簡易息肉方 用枯白礬為末,以綿胭脂裹,塞鼻中,數日內隨落。

治鼻衄(鼻出血曰衄):龍骨煅為細末,吹入鼻中少許即止。凡九竅出血者,用此皆能止之。

又方 用亂頭髮燒灰,吹入鼻中即止。胎髮灰更妙。

止鼻衄歌:石榴花瓣可以塞,蘿蔔藕汁可以滴,火煅龍骨可以吹,水煎茅花可以吃。

又歌:牆頭苔薛可以塞,車前草汁可以滴,火燒蓮房可以吹,水調鍋煤可以吃。

又方 凡衄血甚多,不能止者,用大蒜搗如泥,作餅如錢大,厚一、二分,貼腳心。左衄貼右,右衄貼左。兩孔俱出者,左右俱貼即止。

治口舌

甘露飲 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爛,時出膿血,大有神效。

枇杷葉(拭去毛) 生地 熟地 天冬 黃芩 石斛 山豆根 犀角屑 枳殼(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盅,煎七分,食後服。此方治黃疸病有茵陳、麥冬各一錢,無山豆根、犀角。治身面皆黃,或身熱而腫。甚效。

治舌出血不止(名曰舌衄):黃柏塗蜜,慢火炙至微焦為末。每服一錢,米湯調下。或用蒲黃炒焦為末,敷之亦可。或炒槐花為末,擦之亦可。若火甚者,仍須內服藥以清火。

金花煎 活舌上出血如簪孔。

黃柏(一兩半) 黃連(二錢半) 梔子(十枚)

以水浸一宿,煮三沸,去渣頓服。酒量好者,以酒浸煮亦可。

冰柏丸 治口瘡、舌瘡。

薄荷葉 黃柏(各一兩) 硼砂(三錢) 冰片(二分)

共為末,生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

綠雲散 治口舌爛,久不愈。

黃柏 青黛(等分,為末)

臨臥時,用少許摻舌咽津,甚妙。此方加人中白、蒲黃,等分為末,即名柳華散,亦是良方。

孫真人治口瘡方 單用朴硝含之,甚良。

應手散 治傷寒舌出寸余,連日不收。

用梅花、冰片為末,搽舌上,應手而收。重者,冰片須用至一錢方收。

飛礬散 治木舌腫大滿口。

白礬(飛) 百草霜(等分,為細末)

捻槽茄自然汁調服。如口噤,灌之妙。舌下腫出如舌,謂之重舌;忽腫,木而硬者,謂之木舌;皆上焦熱壅故也。若舌忽腫起如豬胞,或硬如木舌,不能出聲,脹滿塞口,則閉悶殺人。但看舌下有如螻蛄,或如臥蠶者,急於腫突處砭去其血。仍用百草霜以井花水調之,厚敷血出處。如不甚者,單以此敷之亦愈。

正傳治舌腫大塞口,不通飲食經驗方,用生蒲黃一味,頻刷舌上,其腫自退。再以黃連煎濃汁,細細呷之,以瀉心經之火則愈。

治齒牙

牙疼方 用霜打老絲瓜,燒存性為末,擦痛處立止。

又方 用瓦上青苔,洗淨煎湯,入鹽少許,頻頻漱之,吐出。

又方 防風、荊芥、細辛、升麻各二錢,煎湯,飽後汩痛處,徐徐嚥下,甚妙。

又灸方 若左邊牙疼,於左耳釘上,用米大艾圓灸七壯即愈。右亦如之。耳釘穴「□」。

如神散 治風牙、蟲牙,政蛀疼痛,連頰浮腫。

川椒(炒出汗) 蜂房(炙,等分為細末)。

每用二錢,水煎數沸,乘熱漱之,痛即止。

一笑散 治牙蟲痛不可忍。

用川椒為細末,以巴豆一粒同研勻,用飯為丸如蛀孔大,綿裹安於蛀孔內,其痛即止。此藥不宜嚥下,恐巴豆善瀉故也。

又治蟲痛方 用韭菜連根搗爛,同人家地板上泥和勻,安痛處蛀孔內,又將紙貼痛處孔上。二個時辰取下,紉細蟲見於泥上,病根可除。一方以韭子煎濃湯漱之,蟲自出。一方用韭子一撮,以碗足盛之,用火燒煙。外用小竹梗將下截劈為四開,以紙糊如嗽叭樣,引煙燻其蛀齒。屢熏之,蟲自死盡。又方用天仙子燒煙,照上熏法,其蟲即死。

槐鹽散 治食甘甜過多牙痛。大抵甜食吃多,最能壞齒。每見酒量好者,雖至老年,猶能齒齧堅硬之物。蓋嗜酒之人,必惡甜食故也。又見持齋者齒多不全,以素齋清淡,必喜吃甜食故也。然害止齒牙猶是小事,至於小兒,甜食過多則百病皆從此而生,甚至有性命之憂。而小兒之性,定是酷愛甜食,為父母者,減愛小兒,不可不力為搏節也。

食鹽(四兩) 青鹽(二兩) 槐枝(一斤,切斷,用水四碗,煎至半碗)

將二鹽先炒,然後入槐枝濃汁拌勻,炒至乾燥,用鉛盒盛之,擦牙固齒最妙。

又方 用川椒四兩煎濃汁,拌二鹽炒乾擦牙,永無齒疾。即以漱水洗面目,亦無疾,此方極妙。

又簡便方 每日洗面,用生白礬一塊置在茶盅內,入湯半盅,用以漱口,即以漱口之水洗拭眼目,皆大有益。蓋礬性極能堅齒殺蟲,可免齒疾。又能收斂眼光,使眼不花。日日用之,勿令間斷。其白礬、茶盅不必更換,直至將盡添人,最為省便,而於齒與眼皆有不見之功。即礬水吐不盡而稍有嚥下,亦能豁痰,誠良方也。

馬鳴散 治走馬疳良方。

人中白(火煅,如自鹽色乃佳,五錢) 五倍子(生者一錢,另用一錢同礬煅之) 蠶退紙(火燒過,二錢半) 白礬(二錢,即用五倍子一錢,入礬於內,煅枯)

共為極細末,先以米泔水洗口瘡,後以此敷之立效。

三仙散 治走馬牙疳,一時腐爛欲死。

銅綠(三分) 麝香(一分) 婦人溺桶中垢(白者,一錢,火煅)

上為極細末,敷齒上,不可太多

又方 治走馬牙疳。

雞肫黃皮,不可下水,焙乾,同枯礬一錢為末,搽之立效。並治一切口瘡。

取牙不犯手:草烏 蓽撥(各錢半) 川椒 細辛(各三錢)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點在患牙內外,一時其牙自落。

治咽喉

腫於喉之兩旁者為雙蛾,腫於一邊者為單蛾,其形必圓突如珠,乃癰癤之類結於喉間。若膿未成者,治之自可消散。若勢甚而危者,必須砭出其血,庶可速退。若纏喉風,則滿片紅腫,多不成膿,亦不必出血,但使火降,其腫自消。甚者咽喉腫閉,牙關緊急,言語不清,痰壅氣急,則為臉症。

清咽利膈湯 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雍盛及乳蛾喉癰,重舌木舌等症。

連翹 黃芩 甘草 桔梗 荊芥 防風 梔子 薄荷金 銀花 黃連 牛蒡子(炒、研) 玄參(各一錢五分)

水二盅,煎一盅,食遠服。大便閉者,加大黃、朴硝各二錢;胃火盛者,加生石膏五錢。咽喉多是火症,大概宜從此方增減。又有隔陽喉痹,由火不歸元,則無根之火客於咽喉,其證則上熱下寒,全非火症。或因色欲傷精,或因泄瀉傷腎,或以前過服寒涼以傷陽氣,宜速用八味地黃湯、理中湯等劑。甚者以人參一味濃煎,少加竹瀝,徐徐飲之,或用蜜附子含咽亦妙。若再用寒涼,必致不救。

蜜附子 治隔陽咽閉,吞吐不通及臟寒閉塞等症。

用大附子一枚,泡去皮、臍,切作大片,用蜜塗炙令黃,含口中咽津,甘味盡再塗蜜炙用。又用附子研為末,以唾津調,塗腳底心更妙。

桐油錢 治急喉風手足厥冷、氣閉不通,危在頃刻者。

用湯半碗,入桐油三、四勺調勻,用硬雞毛蘸油水探入喉中,連探四、五次,其痰必壅出,再探再吐,以人甦醒聲高為度,再服清喉利膈之藥。

玉鑰匙 治風熱喉痹及纏喉風。

月石(五錢) 牙硝(一兩五錢) 白殭蠶(一錢,炒) 冰片(二分)

共為細末,每用五分,以筆管吹入喉中即愈。此方加雄黃二錢,即名金鑰匙。

又方 治急喉風。

白礬 殭蠶(炒,去絲嘴) 月石 皂角(炙至煙盡)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吹入喉中,痰出即愈。

又方 以枯白礬炒殭蠶,等分為細末,每服二、三錢,以生薑蜜水調下,細細飲之,名開關散,治急喉風氣息不通。

又方 以獨葉一技花之根,用井水磨服最效。

又方 生蘿蔔杵汁,加玄明粉,徐飲大效。

刺少商穴:喉閉、痰涎壅塞、氣急,口禁難開,宜刺少商穴。穴在手掌外側,去大指甲角約二分。刺入二分許,以手自臂勒至刺處出血,喉痛自消。

土茯苓湯 薛立齋治一婦人咽間作痛,兩月後潰而不斂,遍身筋骨亦痛,諸藥不應。教以土茯苓四兩煎湯,不時服之,數劑而斂。更以四物湯倍加土茯苓,黃耆,二十餘劑,諸症悉愈。按此本是治楊梅瘡之方,然其味甘而利,善去濕熱,和血脈,所以諸瘡毒往往用之甚效。

燒鹽散 治喉中懸癰,垂長妨礙。

用炒鹽、枯礬等分,和勻研細,以箸頭蘸點即消。

治雙蛾單蛾方 用巴豆一粒,去殼研爛,入綿繭殼內。蛾在左喉塞左鼻,在右喉塞右鼻。雙蛾,兩鼻俱塞。相傳氣絕者得此即蘇。

治咳嗽

六安煎 治風寒咳嗽及初感痰滯氣逆等症。

半夏 茯苓(各二錢) 陳皮(一錢) 杏仁(去皮尖研碎,一錢) 白芥子(七分) 甘草(七分)

水一盅半,加姜三片,煎七分,食遠服。凡外感風邪而寒氣盛者,宜加北細辛一錢。若頭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荊子皆可。若兼肺胃之火者,加黃芩一錢,甚者加知母、石膏。

杏仁膏 治久嗽及老人喘急、睡臥不得,服此甚效。

杏仁(去皮尖) 胡桃肉

等分研為膏,加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細嚼,薑湯下。

貝母丸 消痰熱,潤肺止渴,或肺癰、肺痿,及治標之妙劑。

貝母(一兩五錢,去心為末)

蜜丸圓眼大,或噙化,或嚼服,甚效。若欲劫止咳嗽,每貝母一兩加蓬砂、天竺黃、文蛤(醋炒)各一錢更妙。

杏仁蘿蔔子丸 治氣奎痰盛咳嗽。

杏仁(去皮尖) 蘿蔔子(炒,各一兩)

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寧肺散 治新久咳嗽,肺氣不通,咯唾膿血。自汗咳嗽,當年不愈者,服之立止。並治坐臥不安,語言不出等症。

烏梅肉(七分) 罌粟殼(去筋蜜虀,二錢)

共為細末,烏梅湯調下。此方加北棗三枚,水煎服,名三妙湯,亦治久嗽。

罌粟丸 治一切久嗽、癆嗽,一服即愈。

罌粟殼,新者一半,去蒂切,焙乾;陳者一半,泡去筋膜炒,各一兩。共為末,蜜丸彈子大,臨睡嚼服一丸。

一方 用罌粟子半斤,淘淨焙乾,炒黃,研為末,沙糖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綿包含化。

蛤粉散 《聖惠方》白蜆殼煅為粉,米飲調,治咳嗽不止。《海藏》曰:腎經血分藥。宋徽宗寵妃病嗽,面腫不寐。李防禦治之,三日不效,當誅。李技窮憂泣,忽聞市人賣嗽藥,唱云:一文一帖,吃了今夜得睡。李視其藥色淡碧,恐藥獷悍,先自試,覺無害,遂並三帖為一以進。是夕寢安嗽止,面腫亦消。帝大悅,賜直萬金。李不知其方,懼得罪,飼得市人,重價求之,及蚌殼煅粉,加少青黛也。以淡虀水加麻油數滴調服。

靈寶煙筒 治一切寒喘咳嗽。

黃蠟 雄黃(各三錢) 佛耳草 款冬蕊 艾葉(各一錢)

先將蠟溶化塗紙上,次以艾鋪之。將三味細研勻摻,捲成筒,用火點一頭,吸菸吞之,清茶送下,甚效。

治失音

失音之病,當知虛實。實者其病在標,因竅閉而暗也;虛者其病在本,因內奪而暗也。竅閉者,有風寒、有火熱、有氣逆,皆實邪之易治者也。內奪者,或色欲之傷其腎也,或憂思之傷其心也,或大驚大恐之傷其膽也,或飢餒疲勞之傷其脾也,此非各求其本而大補元氣,安望其嘶敗者復完乎?此皆虛邪之難治者也。難治者必須及早調理,更戒色欲,稍遲則無藥可挽矣。

簡易六方

一方 用蘿蔔搗自然汁,入薑汁少許,時時細飲之。

一方 用皂角一條,去皮及子,同蘿蔔三個煎服數次,聲即出。

一方 治無故聲音不出。用橘皮五兩、水五碗,煎一碗,頓服效。

一方 治猝啞。用杏仁三兩,去皮煎熬,別杵桂末一兩,和搗如泥。每用彈子大一丸,綿裹噙口中,細細嚥之,日三夜五。

一方 用密佗僧為極細末,每服一錢,點茶飲之,聲即出。

一方 用白礬煉蜜為丸,服之效。

以上六方,皆治標之法。凡瘁暗輕淺者,可以取效。若系根本之病,則藉此不得。

百合丸 治肺燥失聲不語。

百合 百藥煎 杏仁(去皮尖) 訶子 薏苡仁

上等分為末,蜜丸,彈子大,臨臥噙化,或用雞子清和丸,勝於蜜。

治呃逆

張景岳曰:偶然之呃,原不必治,唯屢呃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氣有大逆,或脾腎元氣大有虧竭而然。然實呃不難治,唯元氣敗竭者,乃最危之候也。大抵呃逆有三種:一曰寒呃,一曰熱呃,一曰虛脫之呃。寒呃可溫可散,寒去則氣自舒也。熱呃可降可清,火靜而氣自平也。惟虛脫之呃,誠危殆之症,速宜用大補之劑以挽回之,得全實為萬幸。

丁香柿蒂散 丁香、柿蒂(各二錢)

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此治寒呃通用方。有就此方加炙甘草、良薑者,有加青皮、陳皮、半夏者。若食滯而呃,則宜加山楂、白芥子、烏藥等。至於虛寒之甚,則須加人參、桂、附等藥。蓋呃逆雖尋常時有之症,然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安胃飲 治胃火上衝,呃逆不止。張景岳曰:呃逆似屬寒症,然察其脈見滑實,而形氣不虛,胸膈有滯,或大便堅實不行者,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衝為呃。但降其火,其呃自止。惟此方為最善,余嘗治愈多人,皆此方也。

陳皮 山楂 麥芽(炒) 木通 澤瀉 黃芩 石斛(各一錢)

水盅半,煎七分,食遠服。如胃火熱甚,可加石膏。

呃逆簡易方 治呃逆久不愈者。

用生薑搗汁一盅,加蜜一匙,溫熱服。

嗅法 治呃逆服藥不效者。

用硫黃、乳香等分,以酒煎,令病者以鼻嗅之斂。

一方用雄黃一味煎酒嗅。

灸法 兩乳穴,治呃逆立止。取穴法,婦人以乳頭垂下,到處是穴。男子以乳頭下一指為率,與乳頭相直骨間陷中是穴。男左女右,灸一處。艾炷如小麥大,著火即呃止。

治霍亂

上吐下瀉,反復不寧,而揮霍撩亂,故曰霍亂。

訶子散 治老幼霍亂,一服即效。

訶子(炮,去核) 厚朴(薑製) 乾薑(炒) 神麯(炒)

良薑(炒) 麥芽(炒) 茯苓 陳皮 草豆蔻 炙甘草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用白滾湯入鹽少許服之。

冷香湯 治夏秋水濕。恣食生冷,陰陽相干,遂成霍亂,臍腹刺痛,脅肋脹滿。或感瘴虛熱,胸膈不利。或嘔或瀉井宣。

良薑 白檀香 草豆蔻(麵裹煨) 附子(制) 炙甘草(各一錢) 丁香(七粒)

水一盅半,煎七分。用井水浸冷,於嘔吐時服之效。

木瓜湯 治吐瀉不已,轉筋擾亂。所謂轉筋者,足腹之筋拘攣急痛,甚至牽縮陰丸,痛迫小腹。必於大吐大瀉之後乃有此症,氣血俱傷之候也。

木瓜(五錢) 茴香(微炒,一錢三分) 吳茱萸(二錢半) 炙甘草(一錢)

加姜五片,紫蘇十葉,空腹煎服。痛甚者可加肉桂、厚朴。

又治轉筋法 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揪兩乳。此《千金》法也。

霍亂簡易三方 (治霍亂瀉利不止,轉筋入腹欲死者)

一方 用生薑三兩搗爛,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

一方 用胡椒四十粒略研,以飲湯吞之。

一方 以艾一把,水三碗,煎一碗,頓服。

治乾霍亂張景岳曰:上欲吐而不能出,下欲瀉而不能行,胸腹絞痛、脹急悶亂、嘔惡不止者,謂之乾霍亂,最為危候。此必內有飲食停沮,外有寒邪閉遏。蓋邪淺者易於行動,故即見吐利。邪深者陰陽格拒,氣道不通,故為此證。若不速治,或致暴死。宜先用鹽湯探而吐之,以去其滯隔,通其清氣。但使清氣得升,然後濁氣得降,從瀉而出,斯不致害。藥宜排氣飲加減主之,或神香散亦可酌用。

排氣飲 治氣逆食滯、脹痛等症。

陳皮(一錢五分) 木香(七分) 藿香(一錢五分) 香附(炒,二錢) 枳殼(一錢) 澤瀉(二錢) 烏藥(一錢五分) 厚朴(一錢)

水二盅,煎七分,熱服。如食滯者,加山楂、炒麥芽各二錢。如寒滯者,加乾薑、吳茱萸、肉桂等。如氣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檳榔、沉香等。如嘔而兼痛者,加半夏、丁香等。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

神香散 治胸脅、胃脘逆氣難解,疼痛嘔噦,脹滿,痰飲膈噎。諸藥不效者,惟此最妙。

丁香 白豆仁(或砂仁亦可)

等分為末,清湯調下六、七分,日數服不拘。寒甚者,薑湯送下。

乾霍亂簡易方 用薤葉煎一碗,服三次立愈。

又方 用鹽一兩、生薑五錢搗同炒,令色變,水一碗煎,熱服。

治吐血

張景岳曰:凡吐血不能止者,惟飲童便最效。或搗側柏葉,以童便二盅、酒一盅和而溫飲之,大能止血。

雙荷散 治卒暴吐血。

藕節(七節) 荷葉頂(七個)

擂細,入蜜一匙、水二盅,煎八分,溫服。或為末,蜜湯調下二錢亦妙

又方 用正三七磨服極效。

側柏散 治內損失血,口鼻皆出血如湧泉,須臾不救,服此即安。

側柏葉(蒸乾,一兩五錢) 人參(一錢) 荊芥穗(燒灰,一錢)

共為末,每服三錢,八飛羅面三錢(炒)拌勻,新汲水調服。

黑神散 治一切吐血,但聲未失,無有不效。

百草霜(燒木者不用)

研細,每服二錢,糯米湯下。凡皮破出血,或灸瘡出血,以此滲之即止。

四生丸 治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

生荷葉 生艾葉 生側柏葉 生地黃

等分搗爛,如雞子大丸。每丸水二盞,煎一盞,濾去渣服。

治反胃噎膈

反胃者,食猶能入,入而反出。大抵朝食暮吐,故曰反胃。噎膈者,隔塞不通,食不能下,故曰噎膈。須臾即吐名噎,良久吐出名膈。

甘露湯 又名觀音應夢散。治反胃嘔吐不止,飲食減少。常服之,快利胸膈,調養脾胃,進飲食。

干餳糟(六兩,可索之餳糖店,用頭窄者) 生薑(四兩)

二味和勻,搗爛作餅,焙乾,加炙甘草二兩同研為末,每服二錢,用沸湯入鹽少許調服,甚效。

反胃簡易方 甘蔗汁二碗、薑汁一碗,和勻溫服,隨意多寡。每日服三次,則吐自止。

紫蘇子飲 治嗝噎上氣咳逆,或怒未定便夾氣飲食,或飲食畢便怒,以致食與氣相逆,遂成嗝噎之候。

正蘇子 訶子(煨) 蘿蔔子(微炒) 杏仁(去皮尖炒) 人參(各一錢) 青皮 炙甘草(各一錢五分) 木香(五分)

上水盅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枇杷葉煎 治五噎立效。

枇杷葉(拭去毛尖) 橘紅(各三錢) 生薑(五錢)

水盅半,煎七分,作二次溫服。

五膈寬中散 治七情四氣傷於脾胃,以致陰陽不和,遂成膈噎。一切氣逆並治。

青皮 陳皮(各五錢) 香附(童便浸炒) 甘草(炙) 厚朴(薑汁炒,各六錢) 白豆蔻 砂仁 丁香 木香(各一錢)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薑、鹽湯下。

鵝血治噎方 獻花寺僧自究病噎,百藥不效。臨歿謂其徒曰:我毒罹此患,胸臆必有物為祟。死後為我剖去,我感汝無盡矣。其徒如教,得一骨如簪,取置經案,久相傳示。適有武官寓寺,從者殺鵝,未斷其喉。偶見此骨,取以挑刺,鵝血噴發,而骨遂消減。其徒亦素病噎,因悟鵝血可治,遂數飲而愈。遍以此方授人,無不驗者。此事與昔人患癥癖死,遺言開腹取之,得病塊如石。後偶置三稜中,石消成水,因知三稜可治癥癖,事正相類。

柿餅方 柿餅燒灰存性,酒服一錢,數服即效。李士材云:昔有人三世死於反胃,至孫傳得一方,用柿餅同乾飯食之,絕不用水,亦勿以他藥雜之,旬日而愈。

又方 驢尿熱服半盅,日服二次,即不吐

又方 千葉白槿花,陰乾為末,老米泔調送一錢,日服三、四次效。

又方 蘆根五兩、水二杯,煎一杯,溫服。時時呷之,尤效。

紅豆丸 治嘔逆反胃吐食。

丁香 胡椒 砂仁 紅豆(各二十粒)

為細末,薑汁糊丸彈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棗一枚去核填藥,以麵裹棗,煨熟去面,細嚼棗藥。白湯下,日三服。

治心痛

世所謂心痛,皆胃脘痛也。若正心痛,必手足冷至節,爪甲皆青,朝發夕死,不治之症也。胃脘痛有虛實、寒熱之不同,宜詳察而治之。大抵可按者為虛,不可按者為實。久痛者多虛,暴癰者多實。得食稍可者為虛,脹滿畏食者為實。痛徐而緩者多虛,痛劇而堅者為實。大抵實者宜攻,虛者宜補。然或宜攻中兼補,或宜補中兼攻,又不可拘執。

朱丹溪曰:治心痛當分久暫,初起或因寒、因食,宜溫散。久則鬱而成熱,若專用溫劑,或反助痛。古方多用炒梔子為君,以熱藥為之嚮導,則邪易伏。凡因寒、因食而痛者,雖日久不食不死,若痛止而食稍驟,即能復發,故必須以漸而進。

張景岳曰:凡痛在上焦者,或因停滯不易行散,而痛極難忍,欲其速效,莫如吐之為妙。用蘿蔔子搗粉,以溫湯和攪,徐徐飲之,少頃即當吐出。即有吐不盡者,亦必從下行矣。一法用鹽少許,炒至紅色乃入以水,至將滾未滾時飲之,自能發吐。

治九種心疼方

當歸 香附 石菖蒲 檳榔 艾葉 高良薑(各一錢)

加姜三片,水煎服即愈。

丁香止痛散 治心痛不可忍。

丁香(一錢) 高良薑(四錢) 茴香(炒,二錢) 甘草(一錢)

上共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下。

遊山方 治心氣痛,兼治腹氣痛。

延胡索 五靈脂 草果 沒藥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三錢。此方去草果、沒藥,加桂枝、當歸,名勝金散,治卒心痛。

排氣飲 治氣逆脹痛,兼治腹痛。

陳皮(一錢) 木香(七分) 藿香(一錢) 香附(炒,一錢五分) 枳殼(炒,一錢) 澤瀉(一錢) 烏藥(一錢) 厚朴(一錢)

水煎服。如氣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檳榔、沉香。如食滯者,加山楂、麥芽。如有火邪熱鬱者,須加梔子、黃芩(俱酒炒)。

簡易三方 凡胃脘痛,或氣或寒,觸而即發者。用荔枝核燒微焦,每核一錢加木香七分,共為末,以白滾湯下。數服可以除根,屢試神效。

又方 凡胸膈胃脘大痛,察有邪滯,諸藥不效者,但用牙皂角以微火燒,煙甫盡即取起為末,用燒酒調送一錢,共效如神。

又方 治久心痛,十年五年者隨手效。

用小蒜,以好醋煮熟,頓服,此後再不發。

蕪荑散 治大人、小兒蛔咬心痛不可忍,或吐青、黃、綠水涎沫,或吐蟲出。此蛔心痛也,宜此方治之(蛔音為)。

蕪荑 雷丸(各五錢) 乾漆(捶碎,炒至煙盡,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溫水調服。小兒每服五分。

治腹痛

(以前吐法及遊山、排氣諸方,皆兼治腹痛,可採擇而用)

一歌:腹脹脾疼怎抵當,椒姜之外有丁香,三般等分羅為末,調入白鹽與白湯。

二歌:水磨烏藥治脾疼,每服須教一盞濃,一片陳皮一蘇葉,再煎濃服有神功。

三歌:心與脾疼有妙方,良薑切片等檳榔,兩般同炒研為末,米飲同調服亦良。

括沙治法 張景岳曰:余荊妻年及四旬,偶因暴雨後中陰寒沙毒之氣。忽於二鼓時,上為嘔惡、下為胸腹攪痛,勢不可當。時值暮夜,藥餌不及,因以鹽湯探吐之,痛不為減,遂連吐數次,其氣愈升,則其痛愈劇。因而上塞咽喉,甚至聲不能出,水、藥毫不可入,危在頃刻間矣。余忽憶曾得秘傳括沙法,乃用熱湯一盅,入麻油一、二匙。擇一光滑細口磁碗,將碗口入油湯內,令其暖而且滑。於病者背心輕輕向下括之,以漸加重。碗干而寒則再浸再括,良久,覺胸中脹滯漸有下行之意,稍見寬舒,始能出聲。頃之,忽腹中大響,遂大瀉如傾,其痛遂減。得睡一飯頃,復通身瘙癢之極,隨發出風餅如錢大者不其數。至四鼓而消,遂以平復。細窮其義,蓋五臟之系咸附於背,故向下括之,則邪氣亦隨而降。凡毒氣上行則逆,下行則順,改逆而順,所以得瀉而愈。近時有兩臂括沙之法,亦能治痛。然毒深病急者,非背不可也。至若風餅之由,正以寒毒之氣充塞表裡,經臟俱閉,故致危劇。今其臟毒即降,然後經氣得行,而表裡俱散也。效日後,有魏姓者亦於二鼓後患此症,治不得法,竟至五鼓痛極而斃,益見荊妻之幸以括沙而活也。

治滿洲沙肚痛、渾身碎痛:用生鹽將背上擦,並遍身擦之,即愈。

又方 治絞腹沙痛。

用明礬末,滾水、冷水各半調服。

又方 若陰沙腹痛,則手足冷,身上有紅點。以燈草蘸油點火,於紅點上淬之,即安。若陽沙腹痛,則手足暖,以針刺其大手指近爪甲處一分半許,出血即安。先自兩臂捋下惡血,令著指頭,然後刺之。

又治諸般腹痛方 (唯縮腳斑沙忌用)

蘇葉(三錢) 廣皮(三錢) 明礬(三錢)

上用長流水煎好,俟少溫,徐服,取吐即愈。百發百中,神效無比。最重者,二服無有不效,誠神方也。

治腰痛

補骨脂(炒) 杜仲(炒斷絲) 胡桃肉(各八兩)

上將上二味為末,胡桃肉搗爛,和勻,加山藥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淡鹽湯下。

治風痛

史國公浸酒方 治諸風五痹,左癱右瘓,四肢頑麻,口眼歪斜,骨節痠疼。諸般寒濕風氣,效難盡述。

秦艽(去蘆,三兩) 防風(去蘆) 萆薢 羌活 牛膝(去蘆,各二兩) 杜仲(炒) 當歸 蒼耳子(捶碎,各三兩) 甘枸杞(五兩) 油松節(捶極碎,三兩) 鱉甲(炙,二兩)

虎脛骨(酥炙,二兩) 晚蠶沙(炒,二兩) 干茄根(飯上蒸熟,八兩)

用無灰酒一斗五升,絹袋盛藥入酒內,封十日可服。取飲時,不可面向壇口,恐藥氣衝入眼目。每飲一、二杯,不可有一日間斷。酒飲完,可將藥渣曬乾為末,米糊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五十丸。忌發風動氣等物。

豨薟丸 治四肢麻痹、筋骨冷痛、腰膝無力、風濕瘡瘍。

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取豨薟草,洗淨,去粗莖留枝葉、花實,酒拌蒸曬,必須九次,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酒下,甚效。或搗汁熬膏,以生地、甘草、煉蜜三味收之,酒調服,尤妙。忌蔥蒜及發氣等物。

熏洗痛風法 治手足冷痛如虎咬。

用樟木屑一斗,置浴桶內,以急流水一擔煮沸泡之。令病者先以凳坐桶上,熏患處,俟湯稍溫即洗之。以避風為要,勿令湯氣入眼,恐壞眼。

除濕蠲痛湯 治風濕痛痹。

蒼朮(二錢,米泔浸炒) 白朮(米泔浸炒) 茯苓 澤瀉 羌活(各錢半) 陳皮(一錢) 甘草(炙,三分) 威靈仙 桂枝(各錢半)

水二鍾煎八分,加薑汁、竹瀝名二匙。痛在下者加牛膝錢半。

秦艽地黃湯 治風熱血燥,筋骨作痛(前除濕湯不效者,宜服此方)。

秦艽 生地 當歸 白芍(炒,各錢半) 川芎 防風 荊芥 升麻 白芷 蔓荊子 大力子(燕) 羌活(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治諸蟲

張景岳曰:蟲之為病,其類不一,或由漸而甚,或由少而多。及其久而為害,則為腹痛食減,漸至贏瘠而危者有之。只蟲痛症,必時作時止,或嘔吐青、黃、綠水,或吐出蟲,或大痛不可忍,面色或青、或黃、或白,而唇則紅。痛定則能飲食者,便是蟲積之症,速宜逐之。

掃蟲煎 治諸蟲上攻,心腹作痛。

青皮(一錢) 小茴香(炒,一錢) 檳榔 烏藥(各一錢五分) 細框肉(三錢,敲碎) 吳茱萸(一錢) 烏梅(二個) 甘草(三分)

上用水一盅半,煎八分去渣。再將硃砂、雄黃各五分,研極細末,入藥中煎三、四沸,攪勻,徐徐服之。如噁心作吐者,可加炒乾姜二錢。

直指蕪荑散 取諸蟲。此方加雷丸、乾漆、使君子、烏梅俱可。

雞心檳榔 蕪荑(各三錢) 木香(一錢)

上為末,以酸石榴根煎湯,調藥溫服。

徐東皋云;治蟲之方固多,而用之者不知其法,則亦不能下蟲。如丹溪云: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然蟲證甚急,安能必待上半月?惟用香餌引之,則下半月亦必向上。若蟲得食則不食藥,亦不能下蟲。故必先半日不食,而使蟲飢,次早五更,用油煎肉嚼之,良久仍復吐出。使蟲聞香,頭皆向上而欲食,然後服藥以下之,則蟲無不下矣。俟下盡後更以補劑調理脾胃,使元氣日強,非惟蟲不能留,亦不復生矣。

榧子煎 治寸白蟲,神效。

用細榧子四十九枚,去殼,以砂糖水一盞,砂鍋煮乾。平旦空心服七枚。七日服盡,蟲盡化為水。能食者,一日服盡四十九枚,隔日再服四十九枚,其效更神。

神授散 治傳屍癆瘵,血氣未甚虛損者。不必多方,只以此藥早服,則蟲自不能為患,無有不愈。

川椒(二升,去合口者,略炒出汗,研為細末)

酒煮米粉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

治癲狂

靈苑辰砂散 治風痰諸癇,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慮迷亂、乍歌乍哭、飲食失常、疾發仆地、吐沫戴眼、魂魄不守。

辰砂(光明佳者,八錢) 棗仁(微炒) 乳香(明者,各五錢)

共為細末。先令病人隨量飲至沉醉,但勿令吐,居靜室中。將前藥都作一服,用溫酒一盅調勻,令頓服之。如量淺者,但隨量取醉,服藥訖,便令安臥。病淺者半日、一日,病深者臥兩、三日。只令人潛伺之,切勿喚覺,亦不可驚觸致覺,必待其自醒,則神魂定矣。若由驚寐,則不可復治。吳正肅公少時心病,服此一劑,臥至五日方寤,遂瘥。

硃砂滾痰丸 治五癇(癇即癲也)

硃砂 白礬 硝石 赤石脂

等分為細末,研蒜膏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荊芥湯下,食後服。

簡易方 治狂邪觸發無時,披頭大叫,不避水火者。

用苦參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滾湯下。

又方 用無灰酒二碗,麻油四兩同煎。用楊枝二十條,每條攪一、二下,換遍楊枝。煎至油酒如膏,約七分。狂者強灌之,令熟睡,或吐或不吐,覺來即不狂矣。

又方 治狂癇不欲眠,妄行不休。

用雄雞二隻煮熟,五味調和作羹,令食之。

灸法 兩手足大拇指,以二指並縛一處,灸爪甲角七壯。須於甲肉之半,令其四處著火,灸畢即愈。所謂四處者,每指兩處,甲一處、肉一處,兩指並縛,則是四處矣。四處俱著火,方得正穴。

治疝氣

神應散 治寒疝諸疝,心腹痛不可忍。

延胡索 胡椒 小茴香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胡蘆巴丸 治小腸氣、蟠腸氣、奔豚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來去,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攻刺嘔吐者。

胡蘆(巴炒,一兩六錢) 大巴戟(炒) 川烏(泡去皮,各六錢) 川楝子(去核炒,一兩八錢) 小茴香(二兩) 吳茱萸(湯浸五次,炒,一兩)

上共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丹溪治疝神方 其病甚,至氣上衝,如有物築塞心臟欲死,手足冷者,二、三服除根。

陳皮 荔枝核(為末,炒至焦黃) 硫黃(用銅杓熔化,即投水中去毒)

上三味等分為末,飯丸,桐子大。每服十四、五丸,酒下。

暖肝煎 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症。

當歸(三錢) 枸杞(三錢) 茯苓 小茴香(各二錢) 肉桂(一錢五分) 烏藥(一錢) 木香(一錢)

水二盅加生薑五片,煎八分,食遠服。如寒甚者,加吳茱萸、乾薑。再甚者加附子。

加減柴苓湯 此和肝腎、順氣、消疝治濕之劑。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柴胡 甘草 山梔(炒) 山楂 半夏 荔枝核(煨,研碎,各等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守效丸 治㿗疝主要藥。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痛不癢者,名曰㿗疝。

蒼朮 南星 白芷 川芎 山楂 半夏 橘核

上七味等分為末,薑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鹽湯下。此方或加荔枝核、青皮,如有寒加吳茱萸,有熱加梔子(炒)。

灸法 令病者合口,以草橫量兩口角為一折,照此再加一折,共為三折,如「△」。將上角安臍中心,兩角安臍中兩旁,當下兩角處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即兩灸之。艾炷如麥粒,灸寸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安。又外陵穴,在臍左右各開一寸五分,灸亦立效,永不再發。

熨法 用鹽一斤,炒極熱,以帛包熨痛處。

又法 用蔥白為餅,烘熱置臍上,用艾灼之。

又法 以蔥白一束,切為寸厚蔥餅,烘熱置臍上,再用熨斗熨之。

又法 用靳艾、蘇葉、川椒各三兩,拌勻炒熱,以絹袋盛之。夾陰囊下,勿令走氣,冷即易之。

凡疝症最忌楊梅,發時誤食之,不救,平時不食更佳。

治夢遺淋濁

人之精雖藏於腎,而主宰則在心。故精之蓄泄,無非聽命於心。凡少年初省人事,精道未實者,苟能不為人誘,心不妄動,則精力強健,終身受用不盡。然每見聰明憐俐之人,多有遺濁諸病。而田野愚魯之人則無之,總由心之動靜而已,此少年未病之前所當知也。及其既病而求治,則尤當以持心為主,必不使欲念無故妄動,然後隨證調理,自無不愈。使徒恃藥餌,而欲念仍然不時妄動,則雖親遇仙人,而授以靈丹,亦恐難以奏功。古所云:一心療萬病,不假藥方多。誠至言也。

固精丸 治腎虛有火,精滑,心神不安。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兩) 牡蠣(煅) 龍骨(煅) 蓮蕊 芡實 山茱萸 遠志(甘草制) 茯苓(各五錢)

上為末,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酒下。

水陸二仙丹 治精脫腎虛,夢遺白濁等症。與補陰藥同用,甚有奇效。

金櫻膏一斤、芡實淨粉一斤,共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鹽湯下。

煎金櫻膏法 金櫻子霜降節方成熟可採,又以未經霜打為妙。採得,用粗麻布袋擦去毛刺淨,舂碎,入瓦罐內煎取濃汁,去渣,將汁再熬成膏。

柏子養心丸 治心勞太過,神不守舍,閤眼即患夢遺。

柏子仁(撿鮮白不油者,用紙壓去油) 茯神 棗仁(炒) 生地 當歸身 五味子 辰砂(細研) 犀角(鎊) 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金箔為衣,臨臥時津嚼一丸。

苓木菟絲丸 治脾腎虛損,不能收攝,以致夢遺滑精。

茯苓 白朮(炒) 蓮肉(去心,各四兩) 五味子(酒蒸,二兩) 杜仲(酒炒,三兩) 甘草(炙,五錢) 菟絲子(淘洗極淨,酒浸一日。煮極爛,搗為餅,焙乾為末,十兩)

上為末,用山藥糊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下。

五淋散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止,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膏淋尿血並皆治之。

茵陳 淡竹葉(各一錢) 木通 滑石 甘草(各錢半) 梔子(炒) 赤芍 赤茯苓(各二錢)

水二盅,前一盅,食前服。

獨聖散 治石淋。黃蜀葵一兩,花子俱用,炒研為末。每服一錢,食前米飲調服。

鹿角丸 治膏淋。

鹿角霜、茯苓、秋石各等分為末,糊丸。每服四錢,米飲下。

萆薢分清飲 治正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澄如膏糊等症。

益智仁 川萆薢 石菖蒲 烏藥(各一錢五分)

水盅半,煎七分,食前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五子丸 治小便頻數,時有白濁。

菟絲子(酒蒸) 家韭子(炒) 益智仁 茴香(炒) 蛇床子(去皮炒)

上等分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下。

經驗豬肚丸 治夢遺泄精,進飲食,健肢體。此藥神應,瘦者服之自肥,莫測其理。

白朮(麵炒,五兩) 苦參(白者,三兩) 牡蠣(左扇者,煅研,四兩)

上為末,用雄豬肚一具,洗淨以磁罐煮極爛,石臼內搗如泥,和藥末,再加肚汁搗半日,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日進三服,米飲送下。久服自覺身肥而夢遺永止。

以上諸方,治夢遺淋濁等症,頗為詳備矣。然予曾見一友,年十六、七即思此病。至二十歲外,日甚一日。百計醫治,無藥不試,總無一效。旁觀者咸謂其必不能久,後有人授以上視泥丸之法,行之數日,其病如失。自後不必服藥,永無前患。所云泥丸者,在頭頂心,道家謂之上丹田。教人久視乎此,可得長生,非以治遺濁之病也。而予友乃以之治病立效者,蓋遺濁皆由元氣下陷而然。《孟子》言:志為氣之帥。故氣未有不隨乎心者,今視泥丸,則心、目皆注乎此,氣方隨心而至於頭頂之上,豈復有下陷而為遺為濁者乎?此所以諸藥皆歷久不效,而是方獨數日即效。以此益信所謂一心療萬病,不假藥方多者,誠確當不易之至論也。願與天下共寶之。

凡男女交媾將畢之時,即以目視泥丸,則精氣自然收住,不至一泄無餘。若不俟將畢而早用此法,則縱中有收,非但自己留余,亦可兼採陰助滋補,不可勝言,最是養生妙術。

道書云:若欲長生,先須久視。所謂久視者,在乎久視三田。三田者,泥丸為上丹田,心為中丹田,臍為下丹田。若患元氣下陷,則宜久視上丹田。若患思慮紛雜,則宜久視中丹田。若患氣不歸元,則宜久視下丹田。行之精專,實實可以長生。即不能精專,而留意分毫,亦可收分毫之效。就如場闈點進之夜,苦於紛擾難睡,若以目視心、臍,則自然睡去,此亦分毫之效也。

治小便不通

此係至危之症,有虛實寒熱之分。內治常服之藥,自須切脈按證,非可輕議。今採聽傳簡易良方,投則獲效如神,不投亦無所損,或可稍備急需。

獨蒜通便方 獨蒜一枚,梔子七枚、鹽少許,共搗爛攤油紙上,貼臍良久即通。未通,塗陰囊上立通

蔥熨法 用蔥三斤,慢火炒香熟,以絹帕裹,更替熨臍下即通。或用鹽炒熱,熨臍下,冷則再易,亦能通

白菊方 凡小便不通,危急之甚。諸藥不效者,速尋白菊花根搗爛,用生白酒沖和取汁,溫而飲之,神效。或白花之菊一時無覓,即不拘何色,但以家菊根代之,亦效。

又方 以朴硝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煎茴香湯下。

蔥白湯 治外便卒暴不通,小腹脹急,氣上衝心,悶絕欲死。此由暴氣乘膀胱,或因驚擾,氣無所伸,沖逆胞系,鬱閉不流。

陳皮(三兩) 葵子(二兩) 蔥白(三莖)

用水濃煎,分三次服。

地髓湯 治死血作淋,痛不可忍,及五淋小便不通,莖中痛甚欲死。

牛膝(一兩)

用灑濃煎,入麝香少許,空心服。

又方 田螺七個搗爛,入麝香二分,塞臍內立效。大便不通,亦此方甚效。如無麝香,或入鹽少許亦可。

治大便不通

治大便不通,用豬苦膽一個,將苦膽頭塞在細竹管內,將竹管塞進穀道內一、二寸,然後將膽沛之,或加醋少許,膽汁入肚即能通解。須令病人睡倒治之,甚效。

又方 蜜四兩,用銅器微火熬,頻攪勿令焦。候凝如飴,捻作挺子,頭銳如指,摻皂角末少許,乘熱納穀道中,用手抵住,欲大便時去之。或於蜜挺加鹽少許亦可。通大便,莫如大黃、芒硝、巴豆等劑。然虛弱之人或受不起,唯此外導等方,人人可用,不可不知。津液枯者,宜蜜導。熱邪盛者,宜膽導。

又方 用豬肺一個,去心,將砂罐放清水煮熟,撇淨浮油,將湯吃下即解(不可用鹽)。傷寒大便不通,亦用此方。

濟川煎 凡病涉虛損而大便閉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於補之劑也,最妙。

當歸(三錢) 牛膝(廣錢) 肉蓯蓉(酒洗去鹽,二、三錢) 澤瀉(錢半) 升麻(五分) 枳殼(七分,虛甚者不必用)

水煎,食前服。如氣虛者,加人參無礙。如有火,加黃芩。如腎虛,加熟地。

皂角散 治大小便關隔不通,經三、五日者。

大皂角(燒存性)

為末,米湯調下。

三仁丸 治大腸有熱,津液燥,大便澀。

柏子仁 松子仁 火麻仁(各一兩)

研勻,用黃蠟半兩,溶化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未快,加數服之。

治脫肛

用五倍子三錢、明礬二錢,俱研為末,水二碗,煎湯熱洗立收。若脫至三、五寸者,依上法洗後,再用赤石脂為末,以油紙托上,四圍皆摻之,甚妙。若脫更長者,以兩床相併,中空尺許,以磁瓶盛湯,令病人仰臥浸瓶中。久則易湯,以收盡為度。

又方 用桑葉、桃葉煎湯,入礬末,洗之則愈。

又方 用蓖麻子搗膏藥,貼頭頂心,即不下脫。

又方 用石灰炒熱,以帛包裹,令患人坐其上,冷則易之。

澀腸散 治久痢大腸滑脫。

訶子 赤石脂 龍骨

等分為末,以茶少許和藥,摻腸頭上,用絹帛揉入。

又方 用鱉頭煅存性,入枯礬少許,如上揉入。

以上皆外治之法,若入而復脫,積久不愈,則須服藥。今採二方備用。

涼血清腸散 治大腸血熱脫肛。

生地 當歸 白芍(各錢半) 黃芩 黃連 防風 荊芥 升麻(各一錢) 香附 川芎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參朮芎歸湯 治瀉痢、產育氣虛脫肛。

人參 白朮 川芎 當歸 黃耆(酒炒) 山藥(炒) 白芍(炒) 白茯苓 升麻(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加姜二片,水煎服。若治瀉痢虛滑甚者,須加製附子、肉豆蔻方效。

治便血

約營煎 治血熱下血。無論脾胃、小腸、大腸、膀胱等症,皆宜用此。

生地 白芍(炒) 續斷 地榆 黃芩 槐花(各二錢)

荊芥穗(錢半,炒焦) 甘草(一錢) 烏梅(兩個)

水煎服。如下焦火盛者,可加炒梔子、黃連、龍膽草之類。如氣虛者,可加人參、白朮。如氣下陷者,可加升麻、防風。

椿皮散 治腸風下血神效,兼治赤痢。

椿根白皮 枯白礬(各一兩) 槐角(二兩) 甘草(炙,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調下

烏梅丸 治大便下血如神。

烏梅肉(一兩) 殭蠶(炒,八錢)

醋糊丸,每服二錢。

棕灰散 舊棕燒灰存性四錢、槐花一兩共為末。每服二錢,鹽湯下。

小烏沉湯 治氣逆便血不止。

烏藥(一兩) 香附(四兩,醋炒) 炙甘草(二兩)

為末,每服二錢,酒下。

治溺血

文蛤一兩,炒為末,以烏梅肉浸爛搗膏,為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五十丸。

治小便不禁、遺尿不覺

牡蠣(三兩,火煅半日,研為末)、赤石脂(三兩,搗碎,醋拌於鍋內慢火炒乾,研為粉)共用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治泄瀉

大健脾糕 茯苓 白扁豆(炒去殼) 山藥(炒) 蓮子(去心) 芡實(去殼淨炒,各八兩) 麥芽(炒,四兩)

砂仁(四兩) 廣皮(二兩) 甘草(炙,四兩) 米(五升,半糯米,半晚米,炒至老黃色。同上諸藥磨為粉)

飢時,用白滾湯加白糖調服。此方既大健脾而又味皆可口,毫無藥氣。老人、小兒脾胃虛弱者,用此作點心,功效不可勝述。若欲常服省費,則茯苓、砂仁不用亦可。磨成粉後,須停三日,使火氣盡出方可服。

二神丸 治脾胃虛寒,泄瀉不止。

肉豆蔻(生用,二兩) 補骨脂(炒,四兩)

共為末,用紅棗四十九枚,入生薑片四兩同煮,以棗爛為度。去姜,用棗肉搗藥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滾湯下。此方若加吳茱萸(炒)一兩、五味子二兩,名四神丸,亦有名良方。張景岳曰:四神丸不宜用棗,但以薑汁煮麵糊為丸更佳。

車前方 歐陽公嘗患暴下,國醫不能治。夫人云:市醫有此藥,三文一帖,甚效。公曰:吾輩腑贓,與市人不同,不可服。夫人陰買置國醫藥中進之,一服而愈。厚遺之,求其方,但用車前子二錢為末,米飲下。云:此藥利水道而不動氣,水道利則清濁分,瀉自止。

治痢

香連丸 治濕熱侵脾,裡急後重,赤白膿血。

黃連(一兩,切如豆大) 吳茱萸(五錢)

以熱水與黃連拌和,置熱湯中頓一日,取出同炒,至黃連紫黃色為度。去茱萸不用,另用木香三錢,共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秘傳斗門方 治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日夜不息。及噤口惡痢,裡急後重,他藥不能治者,此藥神效。

乾薑(炒焦,二錢) 罌粟殼(蜜炙,四錢) 地榆 甘草 白芍(炒,各一錢五分) 黑豆(炒去皮,五錢)

水三盅。煎一盅,食遠服。

治痢簡易方 用薤白一握,細切煮粥食。或以蔥一握,煮粥食。

又方 用雞子先煮,去殼。再以醋煮極熟,空腹食之,治久痢赤白。

又方 用於姜炒至黑,存性,磁碗中閉冷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又方 治血痢久不已。用當歸、黃連各二錢,烏梅三個,水煎服。

又方 木香、砂仁等分為末。紅痢,烏梅湯下。白痢,薑湯下。

又方 治赤白痢垂死者。罌粟花未開時,外有兩片青葉包之,花開即落地,收取陰乾,研為細末。米飲調下一錢,神效。

又方 治噤口痢,飲食竟不下者。黃連三錢、人參錢半,加姜三片,水煎服。

又方 生薑三錢、芽茶三錢、白糖三錢,水二盅,煎一盅,露一宿。空心溫服,立止。

又方 陳皮五錢、艾葉五錢,水二盅,煎一盅,露一宿,加六一散少許溫服。

又方 雄丁香三粒、番木鱉子一個、麝香三釐,共搗如泥為一丸。入臍中,外用暖臍膏封之,過半日即放屁而愈。

又方 用蘿蔔搗汁,吃數次即愈。

又方 宋孝宗患冷痢,一醫用新米、藕節細研,以熱酒調服而愈。

又方 治暑中痢疾。用乾薑、烏梅、甘草三味,濃煎一碗,服之即止。

治瘧

初起通用方 柴胡(一錢) 黃芩(一錢) 山楂(研碎,十五粒) 麥芽(炒焦,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 甘草(炙,三分) 蘇葉(三分) 羌活(一錢)

加姜三片,水煎服。虛弱者,可加當歸一錢五分。寒多者,加桂枝。

牛膝煎 凡邪散已透而血氣微虛者,用此大效。

牛膝(二錢) 當歸 陳皮(各三錢)

好酒一盅,浸過夜,次早加水一盅,煎八分服。

如神散 凡氣血已虛,久瘧不止,用此神效。

何首烏(制,一兩) 當歸(三錢) 陳皮(二錢) 煨生薑(五錢)

水煎服。如邪尚未淨,宜加柴胡一錢。力饒者,加人參二錢更妙。

截瘧簡易方 常山二錢,酒浸一宿,炒透,烏梅四個

臨發日,五更煎服,不吐不瀉,神效(常山善發吐,而制過則不吐,但愈後須忌雞百廿日,方不復發)。

一方 用獨蒜頭加黃丹,於端午日午時,共搗爛為丸如蠶豆大,曬乾收藏。患瘧者於臨發日五更時,用桃枝一寸長者七段,煎湯,對東方吞一丸即愈。服時男人左手捏,女人,右手捏。勿令四眼見之,鬚髮過兩次後用此藥。

一方 用桃仁去皮尖,與獨蒜等分搗爛,入黃丹。如端午不合得,則臨時合成,依上法吞之亦效。

又方 名為一粒金月,於端午日午時合成。

巴豆(去殼,壓去油淨,五錢) 明礬(五錢) 雄黃(一錢) 青黛(五錢) 肉桂(五錢) 白芷(二錢) 硫黃(五錢) 川烏(三分) 麝香(一分)

共為細末,用五家粽子取尖,為丸如胡椒大,硃砂為衣收藏,勿令出氣。患瘧者,臨發日用綿裹藥塞鼻內。男左女右,對東方自塞。不可使四眼見之。忌雞、鵝、豬,魚發物等半月。

又方 鱉甲醋炙黃為末,烏梅肉為丸。每服三錢必效。

治黃疸

張景岳曰:黃疸一證,古人多言為濕熱,殊未足以盡之。黃之大要有四,曰陽黃,曰陰黃,曰表邪發黃,曰膽黃也。陽黃證因濕成熱,熱則成黃。其病必身熱煩渴,躁擾不寧,或消穀善飢,或小水熱痛赤澀,大便秘結等症。治之宜清火邪,利小便。濕熱去而黃自退,甚無難也。陰黃證則全非濕熱,而總由血氣之敗。其病必喜靜惡動,喜暗畏明,神思困倦,言語輕微,畏寒少食,四肢無力,皆陽虛之候。與濕熱發黃者,相反如冰炭。治之須速救元氣,溫補脾腎。或先以茵陳五苓湯加減用之,而終必以四君子湯加薑、附等為宜也。表邪發黃即傷寒症也。傷寒汗不能透,而風濕在表者,有黃症。或表邪不解,自表傳裡,而濕熱鬱於陽明者,亦有黃證。依傷寒治法,或汗或下,清其徐熱,自無不愈。膽黃證每因大驚大恐而致。其證則無火無濕,其人則昏沉困倦,其色則正黃如染。皆由傷膽,則膽氣敗而膽液泄,故為此症。治法大概宜與陰黃症同,以大用甘溫,速救元氣為主。

茵陳飲 治黃疸濕熱閉澀。

茵陳 梔子(炒制) 澤瀉 青皮(各錢半) 甘菊(一錢) 甘草(七分)

水二盅,煎八分服。

柴胡茵陳五苓散 治傷寒濕熱未除,遍身發黃,此方甚效。

柴胡 茵陳 白朮(炒) 茯苓 豬苓 澤瀉(各錢半) 車前子 木通(各一錢)

加燈草十莖,水煎服。

小茵陳湯 治發黃,脈沉細,四肢及遍身冷。

附子(制,錢半) 茵陳(三錢) 甘草(炙,一錢)

水煎服。一方加白朮、茯苓、廣皮、半夏。虛甚者,加人參。

治臌脹

推車丸 治臌脹、單腹脹、水腫、氣腫。

上沉香 廣木香 胡椒(炒) 巴霜(去油淨,各一錢)

共為極細末,黑棗肉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第一次消上部,蔥白湯下。第二次消中部,陳皮湯下。第三次消下部,牛膝湯下。待得行三、五次大恭,不補止(原本云:不補止。然竊意餓至正久,則自須進粥飯矣)。

治腹脹危急神效方 巴豆(四兩,以紙壓去油) 正水銀粉(二錢) 生硫黃(二錢)

共為細末,研成餅。先以新綿一片鋪臍上,次以藥餅敷在臍上,外用絹縛定。半日後,自然瀉出黃水。瀉三、五次後,除去藥,以溫粥補之。久患者,隔日再治,其脹即消。

又治水腫方 以甘遂為細末,厚敷腫處,內服濃煎甘草湯,其腫立消。二物相反,正取其相反,以立功也。

又方 用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四兩為細末,用好醋調面和藥攤於綿上,貼腫處,仍以軟綿裹住。口中含甘草,嚼汁嚥下,甚效。

謹按:治臌脹方,多用消伐峻利之藥。竅意內服者,須量老少、虛實,斟酌用之。此二方與前巴豆方俱是外敷,則必有益無損,人人可用。但宜及早用之,遲則病深,恐已無及。

治諸水蠱

黑醜(取頭未用,四兩) 芫花(醋炒,五錢) 甘遂(五錢) 大戟(五錢) 澤瀉(五錢)

共五味,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第一次取黃水,蔥湯下。第二次取白水,陳皮湯下。第三次取四肢水,鯽魚湯下。四次取五臟水,胡椒湯下。五次取六腑水,綠豆湯下。六次取小腸水,砂仁湯下。七次取遍身水,枳殼湯下。服過七次後,再服七次,俱用白滾湯下。臨臥時,又要服五皮散。

五皮散方 茯苓皮、地骨皮、陳皮、大腹皮(洗淨)青皮、檳榔、澤瀉、薑黃、豬苓,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白滾湯調下。

謹按:此方則消伐峻利矣,固宜審人虛實用之。然沉痼之疾,實有尋常五道藥全然不動者,亦不得不用此方。書所謂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疹也。病除後,以補藥調理,並起居加意謹慎,當不復發。

又方 治氣、血、水三樣蠱脹。

用老大蟾一隻,入磁缸內餓一日,吐盡口內白沫,剖開。以去殼砂仁研碎,裝滿蟾腹,用苧線縫口。將泥做碗大泥壇一個,放蟾於壇中,更加泥封壇口。用炭火架於壇之周圍,燒至壇通紅為度。取出研末,每服三錢。飲酒者酒服,不飲酒者滾水服。服至三、四日,則水蠱下水,血蠱下血,氣蠱放屁,而病愈矣。

又方 蟑螂一個焙乾,蘿蔔了一撮,炒為末,好酒吞,十日全愈。

又方 螻蛄焙乾為末。用上半節能消上身之水,用下半節能消下身之水,甚效。

治皿臌方 絞漆綿子,燒灰存性,每服止可用三分,好酒調服,自愈。

治積聚

酒積:葛根、神麯、白豆蔻、黃連。

氣積:木香、橘紅、厚朴、枳殼。

血積:桃仁、紅花、歸尾、赤芍藥、牡丹、乾漆。甚者,大黃、穿山甲。

痰積:輕者,半夏、瓜蔞。甚者,滾痰丸。痰在皮裡膜外,白芥子。老痰,海石、瓦楞子即蚌殼。

水積:輕者,五苓散,重者,商陸、甘遂、芫花。

茶積:輕者,薑黃、芝麻。甚者,吳茱萸、椒、姜。

癖積:輕者,三稜、蓬朮。甚者 巴霜、大黃。

肉積:輕者,山楂、阿魏。甚者,硇砂、硝石。

蛋積:白豆蔻、橘紅、紅豆豉、薑汁。

菜積:丁香、肉桂、麝香。

面積:蘿蔔子、姜,酒煎。

魚鱉積:紫蘇、橘皮、木香、薑汁。

蟲積:雄黃、檳榔、雷丸、榧子、使君子、蕪荑、錫灰。

瘧積:鱉甲、草果。

香砂枳朮丸 破滯氣,消宿食。

木香 砂仁(各五錢) 枳實(麩炒,一兩) 白朮(米泔浸炒,二兩)

共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朮湯下。此方去香砂加陳皮、半夏各一兩,名橘半枳朮丸。去香砂加赤芍二兩、陳皮一兩,名芍藥枳朮丸。皆治食積痞滿,及小兒腹大脹滿、時常疼痛,脾胃不和等症。臟寒者,可加炒乾姜。氣虛者,可加人參。

三聖膏 貼積聚症塊。

石灰十兩,篩過極細,炒紅,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黃末一兩、官桂末五錢,攪勻以磁器收貯。用柿漆紙攤貼患處,火烘熨之。

治痞塊

用豬馬蹄肝一塊(不可落水)以竹刀剖開,入巴豆一錢(去殼)於肝內,飯鍋蒸熟,去巴豆不用,將肝淡食,用好酒空心送下。過三日後,服古錢方除根。用極古錢三個,以無聲者為上。其錢秤得若干重,用荸薺、胡桃肉,各照錢分兩同入磁罐內,加小半碗水,慢火熬至錢研得碎為度。三味共搗爛如泥,以原汁為丸,分作三丸。每日服一丸,一丸又分三次服。初次空心服,第二次食遠服,第三次食後服。宜先備六葷之物,恐心𩞄故。藥儘自然除根,不必再服矣。

熨痞方第一層,用麝香二、三分摻肉上。二層,阿魏二錢。三層,芒硝二兩,俱勻鋪於上。先用蕎麥麵和成條,量痞大小圍住,鋪藥於內,以青布蓋之。隨燒熱磚四、五塊,輪流布上熨之。覺腹中氣行寬快,即是痞消之兆,以手烘熱摩之亦妙,內須服調養氣血之藥。

治脫力黃胖

綠礬八兩,先用豬油炒過,次用米醋製酥,加大紅棗半斤,蒸熟去皮、核,同搗如泥。再入平胃散半斤,共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下,一料服完全愈。

平胃散方 陳皮、蒼朮(米泔水浸洗,炒)、厚朴(炒,各二兩)、甘草(炙,一兩)。

罨傷寒結胸法

凡病傷寒結胸,有中氣虛弱,不堪攻擊內消者,須以此法外罨之,則滯行邪散,其效如神。

蔥白頭(三兩) 生薑(三兩) 生蘿蔔(三兩),如無。以子代之。

上共搗爛炒熱,用白布包作大餅,罨胸前脹痛處。此藥須分二包,冷則輪換罨之。無不即時開通,汗出而愈。

又法 用大蒜數十個,搗爛攤薄絹上,貼於脹處,少頃即散。用治一切脹痛,無不神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