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经验选秘

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癰疽總論

王洪緒曰:癰疽二毒,由於心生。蓋心主血而行氣,氣血凝而發毒,毒借部位而名,治論循經則誤。症之根盤逾徑寸而紅腫者謂癰。癰發六腑,若其形止數分乃為小癤。按之陷而不即高,雖溫而頂不甚熱者,膿尚未成;按之隨指而起,既軟而頂熱甚者,膿已滿足。無膿宜消散,有膿勿久留,醒消一品,立能消腫止疼,為療癰之聖藥。白陷者謂疽,疽發五臟,故疽根深而癰毒淺。根紅散漫者,氣虛不能拘血緊附也;紅活光潤者,氣血拘毒出外也;外紅里黑者,毒滯於內也;紫黯不明者,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膿色濃厚者。氣血旺也;膿色清淡者,氣血衰也。未出膿前,腠里之間癰有火毒之滯,疽有寒痰之凝。既出膿後,癰有熱毒未盡,宜托:疽有寒凝未解,宜溫。既患寒疽,酷暑仍宜溫暖;如有生熱毒,嚴冬尤喜寒涼。然陰虛陽實之治迥別。閱占方書,總覺未詳,因暢其旨備莧焉。諸疽白陷者,乃氣血虛寒凝滯所致,其初起毒陷陰分,非陽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已潰而陰血乾枯,非滋陰溫暢,何能厚其膿漿?蓋氣以成形,血以華色。故諸疽平塌不能逐毒者,陽和一轉,則陰分凝結之毒自能化解。血虛不能化毒者,尤宜溫補排膿,故當潰膿,毒氣未盡之時,通其腠里之功,仍不可緩。一容一縱,毒即逗留;一解一逐,毒即消散。開腠而不兼溫補,氣血虛寒,何以成膿?猶無米之炊也。滋補而不兼開腠,僅可補其虛弱,則寒凝之毒何能覓路行消?且毒盛者反受其助,猶車粟以助盜糧矣。滋補不兼溫暖,則血凝氣滯,孰作釀膿之具,猶之造酒不暖,何以成漿?造飯無火,何以得熟?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膿,服之來必由氣血,氣血之化必由溫也。豈可涼乎?況清涼之劑僅可施於紅腫癰癤,若遇陰寒險穴之疽,溫補尚虞不及,安可妄行清解,反傷胃氣?甚至陽和不振,難潰難消,毒攻內腑,可不畏歟!蓋脾胃有關生死,故首貴止痛,次宜健脾。痛止則惡氣自化,脾健則肌肉自生。陽和轉盛,紅潤肌生,唯仗調和補養氣血之劑,若夫性寒之藥,始終咸當禁服。

癰之與疽,截然兩途,陽症為癰,陰症為疽,治法迥別。世人以癰疽連呼並治,貽害無窮。然諸名色,必由部位而名,即如毒生頭頂而有善⿸疒貢、發疽之名;頸項有落頭、對口、腦疽之號。井泉疽患登心口,貼骨疽毒踞環跳,馬刀癰生於臉上,骨槽鳳患於牙床。足心為湧泉之穴,臂上癰乃云臂毒,諸名由部位以推治法,憑白紅而別。初起未潰當觀現在之形,已潰爛久須問始生之色;初發色紅仍施癰藥,初生色白當用疽丹。各症治法,逐列於後,使學者辨症而精治焉。

癰癤治潔(陽症)

凡患色紅腫疼痛,根盤寸余者,是癰毒發三四日,尚未作膿,以嫩膏圍外,內以醒消丸,熱陳酒送下三錢,即止其痛,夜間得睡,次日患皮起皺,再服全消。如過四、五日患將作膿,亦以醒消丸與服,消其四圍腫硬,痛息毒敢,此以大變小之法。有膿之患頂,取咬頭膏貼,加以代刀散三錢酒服,穿之或刀點分許穿之,以洞天膏貼,不幾日收功,如患盤數寸者,患居背心、腦後、腰腹、肚腋、陰囊等險之穴,用五通丸、醒消丸,早晚以敗毒湯輪送一次,皮皺痛息,再服至愈。倘潰即用托毒散、醒消丸,亦早晚輪服。如患盤不滿一寸,亦紅腫音,是癤,蟾酥丸、梅花點舌丹皆可消腫止痛。

牙癰 牙根肉紅腫痛甚者是。

刺出毒血,取珍珠散吹之,內服龍膽瀉肝湯而愈。倘牙骨及腮內疼痛,不腫不紅,痛連臉骨者,是骨糟風也,倘以癰治則害之矣。故治病貴在識症。

腸癰 凡腹內生毒,不可藥治者,以皂角刺酒煎,溫眼一碗,其膿血以小便中出。水煎亦可。

牡丹皮散 丹皮(五錢) 苡仁(一兩) 瓜蔞仁(去油,二錢) 桃仁(去皮尖,研,二十粒)

水煎服。此《千金方》也。

又方 多服六一散,膿血從大便出,膿盡即愈。至神至隱之方也。

子癰 腎子作痛而不升上,外觀紅色者是也。遲則成為潰爛致命,其未成膿者,用枸橘湯一服即愈。

疔毒 按疔瘡名,色甚多,或大或小或圓長,其色或白或黃或紅紫、紅綠。倘辨別不清,以生黃豆令本人嚼之,如無豆腥之味,即是疔瘡。

其患甚險,其害最速,生面目、耳鼻之間,顯而易見;生肩足衣遮之處,隱而難知。早覺者晨醫夕愈,遲知者枉死甚多,即明槍易睹,暗箭難防之意。故婦女而患暗疔,直至發覺,誤認傷寒,致毒攻心,走黃不救(黃即毒也)。如頭面、手足、唇鼻、肩臂等處生一泡,或紫紅、或黃黑者,疔也。初起刺,擠惡血見好血而止,取拔疔線,插入以膏掩之,次日疔毒化膿而愈。凡屬疔毒,宜服奪命湯。

又方 紫花地丁(一兩) 銀花(三兩) 白礬 甘草(各三錢)

煎服。各疔俱效。有人生紅綠疔已走至乳旁,服之立愈。真神方也。

又方 白菊花(四兩,少則不效) 甘草(四錢)

水二碗,酒半碗,煎一碗,溫服,然不如生菊花根葉搗自然汁為妙。

凡口唇生疔,須看大腿彎中,如有紫筋,用銀針刺出血即俞。有人不知疔在何處,但唇內癢極,須臾半面腫硬痛甚,見腿後起有紫筋,刺之立效。

又 以五穀蟲一錢,焙乾為末,加白礬三分,蟾酥三分,以燒酒化烊,共調勻,塗疔上,破流毒水即愈。

又方 雄雞冠血點上,其效如神。

又方 大蛤模一個,取肝貼之立消。兼治面上生疔、對口疔等症。

疔瘡出血不止 飲真麻油一大盅即止,或飲菜籽油更妙。

走黃 疔毒發腫神昏,謂之走黃。如在將昏之際,急取回疔散二錢,開水送服,少刻大痛,痛則許救,毒化黃水,痛止命活。

或用前菊花飲、地丁飲服之。或用芭蕉根捶汁服之均妙。

拔疔根法 疔毒重者好而復發,此故根未出敵也。若不急治,再發則根愈深而難治矣。

蓖麻子(一粒,去油) 乳香(一分,去油)

共搗爛,用飯為餅貼之,少時疔根自出。

又方 蔥白加蜜捶融,將疔刺破敷之,如人行五里,其根自出。

又方 銀硃(水飛曬乾,一錢) 蓖麻仁(二錢) 嫩松香(五錢) 黃丹(水飛曬乾,一錢) 輕粉(五分)

共搗如泥,以銀針將疔頭挑破,用此藥作一小丸如黃豆大,安別膏藥上(不拘何項膏藥),當中貼之,疔即拔出,最為極效。並治無名腫毒已破未破,不必挑動,均照拔疔法用之,自能拔毒收功。或竹木瓦石入瘡入肉,用此貼之自出。屢試如神。

刀鐮疔 患形闊如韭菜長有寸余,肉色紫黑者是也。忌行針刺。以生礬三錢,蔥白七根,共搗爛作七塊,蔥湯逐塊送下,蓋暖取汗,無汗再服蔥湯催之,汗出為度。取爛雞屎塗患立愈,遲則毒歸心腑致命。

蓋蔥、礬二味,用熱酒送下,再服蔥白湯一盅,少頃汗出如淋,其病若失。此方不但治疔,並治一切惡症初起,未成膿者更妙。

紅絲疔 手小臂、足小腿生如紅線一條者是也。要在紅絲兩頭始末刺破,毒隨血出而愈,遲則毒入腸胃不救,或以浮萍嚼塗刺處。或用多年屎坑上碎木椽子煅灰研細,和飴糖塗刺處,隨飲前法蔥、礬七塊,酒、蔥湯下,蓋暖汗出即愈,其效如神。

楊梅結毒 (四君四物合,名曰八珍湯)

此瘡以化毒為貴,熏置為忌,罨定復發難治。初發以三黃九,每日五鼓取四錢,熱陳酒送服,醉蓋取汗。或以瀉肝湯,每日早晚輪服。忌服輕粒升藥,則毒留筋骨,難以斷根,抑且不能生子,致傷人命。如有因服升藥,熏罨復發,在五日之內,日服三黃丸,再取紫銀茶時飲。如潰以渣煎湯,患處日洗兩度,接服聖靈丹,可祛毒盡;色轉紅活,用洞天膏收功。如陽物硬而不痿,白精流出,此乃妒精。用破故紙,韭菜子各一兩為末,每服六錢,水一碗,煎半碗服。如見愈,宜以藥剩,倘毒重,服聖靈丹,無不全愈。

又方 羊角、胡桃殼,俱燒灰存性研細末,早晚以酒調服錢半,四日後毒從大便出,如血如膿。漸減作每日一服,半月毒盡後,服八珍湯以補之。

膿窠坐板濕毒猴猻疳

以五美散和嫩膏調敷,外以棉紙掩綁,不可動揭,五日後揭下,再敷一二次全愈。如濕毒癢極,先以金銀散敷上,次以前膏加敷。

又方 松香(一兩) 雄黃(一錢)

為末,入竹紙捲成條子,用菜油浸一宿,取出倒吊燒之,滴下油,候溫頻塗效。

流火 患生小腿,紅腫熱痛,不潰不爛。治法當以礦灰化於缸水內、次日水面定結一層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對調膩厚,每日拂上三次,三四日全愈,後不復發。醫時忌食豬肉。

又方 馬錢子磨水塗,一日一次,其痛即止。

陰頑惡癬 以鮮角膏加醋煎至稠膩,瓷瓶貯之。此症先行剃之,剃後以膏塗之,日剃日敷,俟毒水流盡再敷,數次全愈。

又治癬方 雞蛋一個浸米醋內七晝夜,其蛋自化,治癬時先以山甲刮破患處,以化蛋醋絞和,搽之三四次自愈。

漆瘡 取杉木屑煎湯溫洗,接以蟹黃、滑石二末,白蜜調敷。

天泡瘡 形如水泡。

用蓮蓬(即蓮房)燒枯研末,井泥調敷,神效。

又 黃水瘡癢而兼痛,破流黃水,流處即生。由脾胃濕熱,外藉風邪,發於心下者,急宜早治。以:

蛤粉(一兩,煅) 青黛(三錢) 熟石膏(二兩) 輕粉 黃柏(各五錢)

共研細末,先用香油調成塊,次用涼水調稀塗之。並治天泡瘡及鼻中生蟲。

凍瘡 以陽和解凝膏貼一夜可愈。潰者貼三張收功。

又方 冬瓜皮、茄根,煎水洗。

又方 以蚶子殼煅研極細,麻油調搽,濕則乾摻,數日全愈。

大麻瘋方 鎮江丁參領得此秘傳,治之全愈。又以醫治多人,無不取效如神。

但患此症者,眉毛若盡脫落,其症難治:如眉毛未脫,雖手足骨節有塌損者,皆可取效;若初起未深之症,百拭百效也。先服湯藥四劑,每日一劑,服完再服丸藥,每丸一錢。加楓子膏,春秋八釐,夏六釐,冬一分。

湯藥方 陳皮 白芷 苦參 天麻 秦艽 川續斷 防風 荊芥 羌活 風藤 薏仁 牛膝 當歸 海桐皮 蒼朮 木香 桂枝 連翹 甘草(各三錢) 黑棗(二枚) 生薑(一片)

水二碗,煎至一碗服;渣再煎二次服。

丸藥方 大胡麻 小胡麻 白蒺藜(各一斤四兩) 苦參(一斤) 防風 荊芥(各八兩) 當歸 蒼朮(各六兩) 薏仁 續斷牛膝(各四兩)

共研細末,水迭為丸,每日早午晚三服,每服三錢或二錢,照數加楓子膏捻圓攪和,以毛尖茶送下。

楓子膏方 大楓子去殼取仁,銅鍋內炒至三分紅色,七分黑色為恰好,太過無力,不及傷眼。炒後研成細膏,如紅砂糖一樣,用銅勺盛,向火上熬四五滾,倒在紙上放地上以物蓋之待用。如上面黴變拭去照常用,一年內切忌房事,切忌食鹽,犯之不愈,並忌食醬酒醋及一切雞、魚發氣動風等物。

又方 用粗如酒杯之蛇一條,竹刀破腹去雜,切寸段,取瓦放於炭火上,以蛇段豎放瓦上,跌倒者系無毒之段,棄之不用;不倒者有毒,用炙存性,磨粉拌入飯內。覓通身毛毛鴨一隻與食,次日鴨毛盡脫,以鴨殺之,石鍋內煮爛,勻作四五日食。凡吃鴨第一頓,其腫者更腫,第二三頓收小,吃完愈。雖潰爛不堪者亦效,此王洪緒經驗方也。

遊風丹毒 身上忽然紅腫,遊走無定,身熱作癢,或痛或不痛,或生頭面,或生手足。丹名總屬心火三焦,風邪濕熱而成。

此症自胸腹起於四肢者,順而易治;從四肢起於胸腹者,宜急治之,遲則難治。

防風 升麻 梔仁 麥冬 荊芥 木通 乾葛 簿荷 元參 牛蒡子 甘草(各一錢)

燈心草十莖,水煎服。大便閉者加大黃、枳殼各一錢,水煎服,忌魚腥、雞鵝。次用瓷鋒刺去惡血則毒隨血散。刺法:

取瓷器鋒利者一小塊,用竹筷破開夾瓷片露鋒於外,輕輕敲之,其血自出。不可刺深傷肉,輕者不必刺。

又方 以蚯蚓放碗中,加白糖,用碗蓋住,半日後化水,搽之極效。或以油菜搗汁塗瘡上,隨塗隨消,如無油菜時,子研汁,麻油敷之亦效。

耳後銳毒 患發汗後,又名耳後發,宜別陽實陰虛,治無一錯。色白者以陽和丸與二陳湯同煎服,或以小金丹服消。如色紅者,醒消丸服消。

驢眼 患生腳骨,俗呼夾棍疽。未潰色白以疽治,紅腫以癰治。如潰爛日久、形如驢眼者,莫以臁瘡治,當問初起紅、白,以癰別治。

魚肚癰(有陰有陽)

患生腿肚。此乃肉緊筋橫在一身用力之處,最痛難忍,外以扎藥紮上,內以五通、醒消丸二丸,每日早晚輪服,初起立消,以藥咬穿,庶不傷筋而無縮腳之損。色白者,應以疽治,扎藥忌用,孕婦亦然。

大癰潰後議

凡大癰潰後,世人每投炙耆、炙草,或用半炙半生,殊不知托裡散內用人參者,並非以參補虛,不過以參助耆,添其托毒之力,卻無補毒之害。而炙耆只補氣不能托毒,炙草只補中不能解毒。倘毒氣未盡,誤投炙耆、炙草,或用保元、十全等湯,致毒反得補,助毒攻內腑。

余之治法:凡遇初潰大癰止其痛,痛息則毒散,其腫亦退,色轉紅活,即可無須用參、耆補托,如須用耆、草,亦皆用生不用炙也。唯體虛年老者,投參而耆、草則皆炙也。如體旺家貧者,無參亦易收功。

爛久不斂 如久潰腐爛不堪。

以洞天救苦丹三服,每服三錢,陳酒送服,醉蓋取汗。隔兩日又送一服,再隔兩日再送一服。所隔之兩日,每日以醒消丸三錢,陳酒送服,服後毒水流盡。七日後再服醒消丸兩次,接服大棗丸,每日早晚各進五錢,雖危險者亦可奏效。

毒氣攻心 凡受降藥之毒,定致神昏嘔吐,此係毒氣攻心。急用護心散:以生甘草一兩,煎濃汁稠調,令病者時刻呷咽,咽至大半,自然止嘔,神氣清爽。接服醒消以平其勢,或飲真麻油一大杯,或用白沙糖三四兩,開水調服亦可。

又方 取活癩蛤模一隻(眼紅,腹無八字紋者勿用),竹刀破開去腸雜,貼心坎上(腹脹者並貼肚臍)。或取蛤蟆肝煎水服之,更妙。輕者不眼。亦可永戒食蛤蟆,並治麻斑疹子及一切心腹脹悶,或砂症氣閉欲死等症。俱極神效。

陰疽論

王洪緒曰:陰毒之症,皮色皆同。然有腫有不腫,有痛有不痛:有堅硬難移,有柔軟如綿,不可不為之辨。夫腫而不堅,痛而難忍,流注也。腫而堅硬微痛,貼骨、鶴膝、橫痃、骨槽等類是也。不腫而痛,骨骱麻木,手足不仁,風濕也。堅硬如核,初起不痛,乳岩、閫癧也。不痛而堅,形大如拳惡核,失榮也。不痛不堅,軟而漸大,癭瘤也。不痛而堅如金石,形如升斗。石疽也。此等症候,盡屬陰虛,無論平塌大小,毒發五臟,皆曰陰癰。如其初起疼痛者易消,重按不痛而堅者,毒根深固,消之難。速治之法,方有一定,學者覽之瞭然。

陰疽治法

初起之形,闊大平塌,根盤散漫,不腫不痛,色不明亮,此疽中最險之症。倘誤服寒涼,其色變如隔宿豬肝,毒攻內腑,神昏即死。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氣血兩虛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結也。治之之法,非麻黃不能開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雖酷暑不可缺一也。腠里一開,寒凝一解,氣血乃行,毒亦隨之消矣。是一定而不可移之法,照方依治,萬無一失,倘有加減,定難奏效。

流注 發無定處,如塊如核,漫腫元頭,皮色不變,或痛或不痛。久則破而流走是也。若忽然身生疙瘩,紅腫遊走,名遊風丹毒,與此不同,不可誤認。

此症色白腫痛,毒發陰分。蓋因痰塞清道,氣血虛寒凝結,一曰寒疾。一曰氣毒。其初起皮色不異,唯腫唯疼,身雖其熱,內末成膿,以二陳湯加陽和丸同煎,數服全消,消後接服小金丹七丸社其續發。如皮色稍變,極痛難忍,須服陽和湯以止其痛,消其未成膿之餘地,使其已成膿者,漸至不痛而破,此乃以大疽變小之法。如患頂軟即為穿之膿,多白色,以陽和膏貼之。但此症破後毒痰流走,患生不一,故初破之後五日內,仍服小金丹十丸以杜後患,接服犀黃丸、陽和湯,每日早晚輪服,使毒痰消盡,不補亦可收功。倘孩子不能服煎劑者,初起以小金丹化服,至消乃止。成膿者亦服小金丹消其餘硬之地,使患不痛,即為穿之。俟其毒盡,用保元湯,耆、草宜生忌炙,加入肉桂五分,日服收功。如孕婦患之,當問胎懷月數,倘將滿六個月,犀黃丸有麝香不可服,當以陽和湯冶之,愈後再服三四劑,以代小金丹,杜其流走。

甲疽 凡指甲邊生一赤肉突出,時常發者,甲疽也。用四妙膏以封患口,日易三度,毒消口斂。

瘰癧 患生項間,初起一小塊,不覺疼癢,在皮裡膜外,漸大如桃核,旁增不一,皮色不異。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薑湯送服,每日三次,至消乃止。倘小孩不善服丸,每取小金丹一丸,陳酒沖服,蓋暖取汗,服至消而止。數年內忌食香橙,食則復發。凡瘰癧有潰爛,間有成膿未潰者,亦有未成膿者,須服犀黃丸止其己潰之痛,松其成膿未潰之脹,消其未成膿之核。已成膿者,用咬頭膏穿之,日服溫補、祛痰、通腠、活血、杜氣之劑:外貼陽和解凝膏而愈。凡瘰癧爛延肩胸脅下,極不堪者,用荊芥根煎湯洗患處,以雄腦散麻油調榻,內服洞天救苦丹三服,犀黃丸六服。服完九日後皮色變白,孔內紅活,接服大棗丸,肌肉漸長,用生肌散日敷收功。凡瘰癧爛至咽喉如飲熱湯,外覺熱痛者,乃危險之極,遲則爛至咽喉不救。急取竹片一根,量本人中指,量其三指,共積若干長短,男左女右:再就其手下腕骨正中骨頂之處,即以所量中指之竹片定準,一直量上盡頭乃肘髎穴也。以墨記定取艾圓,連灸三壯膏掩,可保咽喉不穿。凡瘰癧大忌並刀。

橫痃 一名魚口、便毒。在左謂魚口,右謂便毒。

生於小腹兩旁,大腿界中,形如腰子,皮色不異,硬如結核,按之微痛者是也。日取角刺粥時飲,三四日全消。或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薑湯日服三次,全愈乃止。大忌開刀,開則刀口無膿,唯出白膩漿,三百日內必死。白潰者亦然。

又方 五倍子(炒黃研末),陳醋調勻,攤布上(布上加紙一層)貼之,過夜即消。潰爛貼之亦效。

乳岩 初起乳中生一小塊,不痛不癢,症與瘰癧,惡核相若,是陰寒結痰。此因哀哭優愁,患難驚恐所致。

其初起以犀黃丸每服三錢,酒送;十服全愈,或以陽和湯加土貝母五錢煎服,數日可消。倘誤以膏貼藥敷,定主日漸腫大,內作一抽之痛,已覺遲治。若皮色變異、難以挽回,勉以陽和湯日服,或以犀黃丸日服,或二藥每日早晚輪服,服至自潰。用大蟾六隻,每日早晚取蟾,破腹連雜,以蟾身刺孔貼於患口,連貼三日。內服千金托裡散,三日後接服犀黃丸,十人之中可救三四,潰後不痛而癢極者,斷難挽回。大忌開刀,開則翻花最慘,萬無一活,男女皆有此症。

貼骨疽 又稱附骨疽。若生大腿里側,名咬骨疽。治法與附骨疽同。

患在環跳穴(生大腿外側),又名縮腳疽,皮色不異,腫硬作痛者,是外用白芥子搗粉;白酒釀調塗,或以大戟、甘遂二末,白蜜調敷。內服陽和湯,每日一劑,四五服可消,消後再服子龍丸或小金丹,以杜患根。大忌開刀,開則定成縮腳損疾。

骨槽風 患在腮內牙根之間,不腫不紅,痛連臉骨,形同貼骨疽者是,倘以癰治則害之矣。初起最易誤認牙疼,多服生地、石膏,以致成功,爛至牙根,延及咽喉不救。當用二陳湯加陽和丸煎服,或陽和湯消之。倘遇潰者,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早晚輪服。如有多骨,以推車散吹入,隔一夜其骨不痛,自行退出。吹至次日無骨退出,以生肌散吹入;內服保元湯加肉桂、歸、芎、耆、草宜生,收功而止。

惡核痰核 大者惡核,小者痰核,與石疽初起相同。然其寒凝甚結,毒根最深,極難軟熟。

未潰之前,忌貼涼膏,忌投涼藥,唯內服陽和湯、犀黃丸可消,亦有以大田螺搗爛敷塗消之者。大忌開刀,開則翻花起槓,用大蟾破腹刺數孔,連雜蓋患,拔毒軟槓。內服溫補托毒消痰之劑犀黃丸,儘可收功。如孕婦,丸內有麝香忌之。

石疽 初起如惡核,漸大如拳,急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輪服可消,如遲至大如升斗,仍如石硬不痛,又日久患現紅筋則不治。再久患生斑片,自潰在即之證也。潰即放血,三日內斃。如現青筋者可治,內服陽和湯,外以活商陸根搗爛,加食鹽少許敷塗,數日作癢,半月皺皮。日敷日軟而有膿袋下垂,以銀針穿之,當用千金托裡散加熟地同生耆各一兩,代水煎藥服十劑。後以陽和解凝膏滿貼,患上空出穿針之眼,使其血括。若皮膜中似成膿弄,用布綁緊,使皮膜相連。內服大補、保元等湯,參、耆忌炙,服至收功。如其毒氣未盡,忌投補劑。

失榮 生在項間。

此患多生肩胛以上,初起微腫,皮色不變,日久漸大,坐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動。其症與石疽相同,急照石疽各方治之。

患孔毒根 爛孔有惡肉凸起,名曰毒根,往往有用降藥爛去者、此乃歐之速斃也。獨不知弱體豈可增痛?況爛去仍又長出,安可再爛?余所制平安餅專貼毒根,外以陽和解凝膏貼掩,一日一易,輕者二三日,重者六七日,不癢不痛,毒根自落。貼餅時日服托毒散,俟毒根落,當服保元、四物二湯收功。

陰疽用膏議

凡患一應色白大小等疽,忌用洞天膏貼,嫩膏敷,用則寒凝愈結:最忌用千捶膏、鯽魚膏貼。蓋此二膏內皆有巴豆、蓖麻,貼則被其提拔助成。每見橫痃、乳岩,貼至致命;孕婦貼則墮胎。凡諸疽潰後宜貼陽和解凝膏。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