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二十五圣圆通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二十五圣圆通章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h4冥授以选本根(分四)

i1阿难述悟礼谢 i2请示圆通本根 i3佛敕诸圣各说 i4佛敕文殊选择

今i1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在这个地方,阿难和大众承蒙佛这样的来开示他们,这时候智慧也圆明了,觉悟也得到圆通了,也没有怀疑心生出来了。

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在这个时候,就顶礼佛的双足,向佛就说了。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我们现在在法会的这些大众身和心都皎然,是很明白的;得到无挂碍,没有疑惑、没有障碍的这种境界了,所以现在都非常快乐。“皎然”,就是明白。

i2请示圆通本根(分三)

j1未达本根 j2庆遇如来 j3冀佛冥授

今j1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虽然我们现在明白了“六解一亦亡”的道理,但是还没有通达圆通的本根。什么是圆通的本根,我们现在还没有明白呢!

j2庆遇如来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世尊哪!我辈飘零:我们这有学的声闻,在这生死的苦海里头漂浮不定,零落而脱不出轮回。积劫孤露:积累很多很多的劫,就好像孤儿似的,也没有父母照顾,所以就在露天这么居宿。何心何虑:我们心里可想不到,我们的心也没有想过,我们的思也没有思虑过,什么呢?预佛天伦:能遇着佛好像一个慈父。“天伦”,就犹如一家人一样。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就好像那个失去乳水的小孩子一样,忽然间就遇着母亲了;遇着母亲,就是会有奶吃了。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假设我们有这个机会,因为佛所说这个法,在这个时候就成道业了。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佛上面所说这种秘密的法(六解一亦亡)这种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所悟的不同,所以这就是“密言”。我们虽然得到这个密言,可是还和自己悟出来的一样,那么这与没有听见佛所说的法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分别。这意思就是这个法虽然是佛说的,还是要我们每一个人悟自己的本心。这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不是从外得来的,否则就和没有闻一样的,没有分别。这个“差别”,读“疵别”。

j3冀佛冥授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秘机,冀佛冥授。

阿难在说完了前边这一段文之后,就又向佛哀求了。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请佛发大慈悲心,赐给我这种秘密的法,成就世尊最后开示我们这种法。秘密的法是什么法呢?就是“楞严大定”,就是楞严的定体。作是语已,五体投地:说完了这话之后,又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退藏”,就退回去,到他自己坐的位子那儿去了。“密机”,就等待释迦牟尼佛密授他这个妙法。密授,就是虽然大家在一起,但是佛传授给阿难这个法门,其他人不知道。他等着佛默默中传授;就是“以心印心”这个方法,不是用口说的,这叫“冥授”,是以心传心的法门。

i2佛敕诸圣各说(分三)

j1佛问诸圣 j2众说本因 j3佛现瑞应

今j1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这是佛知道阿难想要“退藏密机,冀佛冥授”的时候,佛虽然知道他这个心理,但是暂时不答覆阿难这种的希望。佛先问这二十五圣,谁所得的圆通,从什么地方得的圆通?现在是问二十五圣各得圆通的法门,从哪一根开悟的?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当尔之时,佛就告诉会中的大众──这一切的大菩萨,和这一切无漏的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从“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这一段文是结集经藏的人写下去的,这是一种文法,就是作文章都必须要的。现在从“汝等菩萨”,这是佛说的话了。汝等菩萨和这一切的阿罗汉,你们是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你们在我佛法里头生出来,得到无学的果位,证了四果阿罗汉和大菩萨。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我现在再问问你们每一个人,你们在最初发心,明白这“十八界”的道理,究竟哪一根、哪一界是圆通啊?从何方便,入三摩地:从哪一个方便法门,你们得到这种的“正定正受”呢?j2众说本因(分二)

k1诸圣略说 k2观音广陈 k1分四

l1六尘圆通 l2五根圆通 l3六识圆通 l4七大圆通 l1分六

m1陈那声尘 m2优波色尘 m3香严香尘 m4药王味尘

m5跋陀触尘 m6迦叶法尘

今m1

时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时憍陈那五比丘:“憍陈那”是佛的弟子,又叫“阿若多”。他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就叫“解本际”;因为他是最初开悟的,又叫“最初解”。他是法性长老,开悟也开得早,年龄也很大的,所以叫“法性长老”。这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们从座位上就站起来了,向佛顶礼,对佛说了。

我在鹿苑,及于鸡园:我在鹿野苑和鸡园。据说在以前,“鸡园”这个地方很多树木,有很多鸡。有一次,树林里着火了,鸡就把自己的翅膀用水沾湿,就把火给熄灭了;所以这个地方据说有一股灵圣之气,就是风水很好。修道的人专门要找有灵气的地方,要找这个好风水的地方来修行。为什么?说是在这种地方住,人杰地灵,就容易开悟。

观见如来最初成道:在那时候,我们观见如来最初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然后到鹿苑,见我们这五比丘。于佛音声,悟明四谛:我们是听见佛说法的音声而悟道的。佛三转四谛法轮,第一转就说:“此是苦,逼迫性”,这苦,是一种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这个烦恼,是招感来的。“此是灭,可证性”,这种灭,是可证得的。“此是道,可修性”,这种道,是可修的。

然后第二转又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这是苦,你应该要知道。这是集,你应该要把它断了;集就是烦恼,烦恼就是集。灭,是涅槃的这种理,你应该证得这种理。此是道,你应该修行。

第三转,说:“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苦,我已经知道了;此是集,我已经断了。“此是灭,我已证”,我已经证得这个“灭”的理了。“此是道,我已修”,这个道,我已经修成了。

以上叫“三转四谛法轮”──三转“苦、集、灭、道”这四谛法轮。转完了这法轮,这个憍陈如(又叫“憍陈那”,就这个“解本际”、“最初解”),他就开悟了。在前边经上不说,憍陈如尊者说他因为由“客尘”两个字开的悟?他明白这“客尘”不是主人,主人不会走,这客人会走的,所以他就开悟了。他说,我因为闻佛的音声,而悟明四谛法。

人的声音也是很要紧的,声音一定要响亮。你声音若响亮,说法,一般人都欢喜听的;你声音如果不响亮和不清净,说出的话拖泥带水,那人家听经,就不会欢喜听的,所以人的声音也很要紧的。佛的声音是最洪亮不过了!如狮子吼,无论多少人都能听得见,也听得清楚,也都能明白;不但人明白,一切的畜生都明白佛所说的法。所以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一个音声说出这个法,这所有的众生随着他的种类都会明白的。佛的法是这样子的。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佛现在问所有的比丘,我是最初开悟的,最初得到解脱的。如来印我,名阿若多:世尊您给我印证,名字就叫“阿若多”。阿若多,就是“最初解”,又叫“解本际”。妙音密圆:我因为得到佛的微妙音声,而契合我这个秘密圆通的自性。我于音声,得阿罗汉:我是修音声而开悟,而证得阿罗汉果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现在佛问,由十八界哪一界我得到圆通?如我所悟的,是从音声而得的阿罗汉果,我认为音声是最妙了!我认为音声是最好的一个修行方法了!

憍陈那尊者从声尘而悟道;这部经后面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个“音闻”,观世音菩萨就是修“耳根圆通”。二十五圣各述圆通,而最后文殊菩萨选的是耳根圆通,说耳根这个法对阿难最相应了。

m2优波色尘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优波尼沙陀:“优波尼沙陀”,翻译到中文就叫“色性空”。他生来淫欲心很重的,佛就教他修不净观。什么叫不净观呢?就是“观身不净”,看自己的身体和所有人的身体,都不洁净、不清净;这要修“九想观”。九想观──

(一)膨胀想:死的时候,身体就膨胀起来了。

(二)青瘀想:膨胀之后,这死人身上就青一块、紫一块的。

(三)坏想:你有青瘀,它就爆开了,坏了。

(四)血涂想:就血肉模糊,它因为坏了,就流血水了。

(五)脓烂想:有这一种脓烂,从身体就出来了。

(六)虫啖想:就是虫来吃了,因为脓烂了就生出虫来,虫就来吃这个身体了。

(七)分散想:血一块、肉一块、骨头一块,就分开了。

(八)白骨想:变成一堆白骨头了。

(九)烧想:用火把它烧了,变成灰了;灰扬到虚空里,变成尘;尘也没有了,变成空了。

因为优波尼沙陀很着住到色相,见着女人,他就分别这个女人长得美貌,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女人又长得怎么样子苗条,专门用这种的功夫。以后遇到佛了,佛就教他修这九想观:(一)膨胀想、(二)青瘀想、(三)坏想、(四)血涂想、(五)脓烂想、(六)虫啖想、(七)分散想、(八)白骨想、(九)烧想。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优波尼沙陀尊者也从座位起来了,顶礼佛足,对佛就说了。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我也是看见佛最初成道的,佛教我九想不净观,观不净这种的相。我一想这人在生的时候,虽然怎么样美貌、怎么样的漂亮、怎么样的窈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喔,这越想越津津有味!可是修这个不净观,再怎么漂亮的,死了也是坏了,头一样就是“膨胀想”,死了过几天就膨胀了。然后就“青瘀想”,那个身上青一块、紫一块。青瘀完了,第三“坏想”,就坏了,这个皮肉爆开了!你说这个时候,你还爱不爱她?这时候,你看,变得这样子!第四“血涂想”,这个血肉模糊那个样子!你说,不但血肉模糊,那个时候就臭了,生出一股臭味!狗是最欢喜的,人是要离远远的了。第五,就是“脓烂想”,变成脓了,烂了。喔,这个时候你说,一想就会作呕了!或者你再也不肯和她去接个吻,为什么?已经坏了。

第六,就是“虫啖想”,生出虫来了。你说那个虫子有大的、有小的,苍蝇来了,绿头蝇也来了。绿头蝇,有苍蝇两倍,或者三倍大,绿色的。喔,这些个东西都来了,它们和她亲近去了!那时候,这么多虫去咬她、吃她,你也不和它们生妒忌心了!就生大厌离。所以,第七,它就分散了,“分散想”。第八,就变成白骨了,“白骨想”。第九,就烧了,用火一烧,什么都没有了,“烧想”。你说这个漂亮的美人,现在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他就生大厌离。“厌”,就是讨厌了:“喔,更臭了!”

悟诸色性,以从不净:他明白再美的色性,都是从不净那儿来的,因为父精、母血这赤、白二渧都是不洁净的。白骨微尘,归于虚空:所以由白骨变成微尘,就变成虚空了。

空色二无,成无学道:也没有空、也没有色了,这时候我就证得无学的果位。“无学”,就是四果阿罗汉;证到四果阿罗汉。如来印我名尼沙陀:佛给我印证,给我起个名字,叫“尼沙陀”,就是“色性空”。这个“色”,我看破了,色性空了,没有了,所以我就没有这种执着了。

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这一种不洁净的尘垢,这种色相既然没有了,我在真空里边变成一种微妙的色,而契合我这个秘密圆通的自性。我从色相,得阿罗汉:我就是从这个色相,得阿罗汉果而悟道的。我是一个好色的过来人,以前很欢喜这种淫欲,那么现在从这里边逃出来了。佛问圆通:现在佛问这十八界,哪一界是圆通的?我就从这色尘上而悟道的。如我所证,色因为上:如果依照我所证得的道理,我就是以这种色相的因缘,看破色相,就证果得阿罗汉的。

m3香严香尘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香严童子:怎么叫香严童子呢?他是香光庄严的。这个“童子”,并不是个小孩子,并不是说像不懂事情的小孩子那个童子。这个童子,就是童真入道、童真出家,也就是没有结过婚的;这个男子,是一个没有结过婚的男子,所以一般人就都叫他“童子”。他叫“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听见优波尼沙陀说完了他的因缘,也就即刻从座起身了,向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听见如来,教我审思而观,详细观察这个“有为的法、有为的相”。

我时辞佛:佛叫我谛观有为相,我就去修行用功去了。于是,我在这个时候就辞别佛,宴晦清斋:“宴晦”,住到一个静室里边。“清斋”,这也就是一个清净吃斋的地方,言其很淡泊的。见诸比丘烧沈水香:我在静室里修行的时候,见着这些比丘“烧沈水香”;这沈水香,是一种香木头的香,这一种香放到水里就沈的,所以叫“沈水香”。它点起来很香的,所以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这个香气很静地来到鼻子里边。

我观此气:我就观察这香气的来源。非木非空:它也不是从木头生出来的,也不是从空中生出来的。为什么不是从木头生出来呢?它如果是从木头生出来,就不必火,它也会有香的。也不是从空生出来的,它如果从空生的,空性是常存的,它本来也应该常有的;而它得等点着起来才有香,不点起来就没有香,所以这也不是从空来的。非烟非火:这个香,也不是从烟里头生出来的,也不是从火生出来的。去无所著,来无所从:它去,也无所著住;来的时候,也无所从来。

由是意销,发明无漏:我由这么一观察,我这生灭心、分别的意念就没有了。分别意没有了,我就证得无漏果了。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如来印证我,给我证明;证明我是什么呢?说我叫“香严”,香光庄严我。

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这种香尘的气很快就灭了,可是妙香就生出来了,所以我从香尘上证得的阿罗汉果。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现在佛问哪一根是圆通,要是由我所证得的这个地方来说,这个“香严”是最上的了。

m4药王味尘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前边是香严童子从香尘而悟道,优波尼沙陀尊者从色尘而悟道,憍陈那尊者从声尘而悟道;这儿,药王、药上两位菩萨是从味尘而开悟。

药王、药上两位菩萨是兄弟。在宿世,药王菩萨发愿要做世人的良医,所有的人见着他,不论有什么病痛都会好的。早在琉璃光佛时,日藏比丘在那儿宣扬佛法的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叫“星宿光”,他在日藏比丘面前发愿说:“我愿意做世界的良医,给世人治病。”他有位兄弟,也同他发这种愿。

好像中国有“神农尝百草”,那位神农皇帝尝百草。中国的药性,怎么发明得这么完善?就是神农皇帝那时候,他尝百草,尝每一种药是有什么作用。他的肚子像玻璃,吃下什么东西、什么草,有毒、没毒,他自己都看得见的。中国现在一些个年轻的读书人,对中国古来的历史完全都不懂得,说这是神话。其实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中国的药书上都注得明明白白的。不过一般年轻的读书人,因为中国的古学都失传了,他们也就不懂了,所以就说这是神话;其实不是神话。我因为读过药书,在医书上,我知道神农皇帝的确是药王菩萨来的;之所以生到中国,是来做中国医学的一个开辟者。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因为佛是法王,所以菩萨是法王之子。实教的菩萨,才是法王的真子;而权教的菩萨,叫法王的庶子;若阿罗汉,就叫法王的外子,那还是在外边呢!药王、药上这两兄弟,和在会中的五百个梵天,也就是他的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就从座上起来了,也向佛顶礼,对佛说了。

我无始劫,为世良医:我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就做世界上的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我的口中,尝遍了娑婆世界,乃至无量世界的草、木、金、石。中国谈药性,在印度那时候大约也有药性的发明,有属于草的、属于木的,属于金、石之类的,这个名目有十万八千这么多。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像这十万八千种药性,它或者是苦的、或者是酸的、或者是咸的、或者是淡的、或者是甜的、或者是辣的,这些个味道我统统都知道。“甘”,就是甜;“辛”,就是“辣”的。

并诸和合:或者某一个药性和某一个相合,某一个药性和某一个不相合。相合的,在一起就可以治病;若不合的、相反的,在一起就可以杀人的。好像本草明言有“十八反、十九畏”。“半、蒌、贝、蔹、芨,攻乌”,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都和乌头相反的──这我讲,你恐怕也翻不出来。“藻、戟、遂、芫,俱战草”,甘草,在药性里头是丞相,它有调和的能力;但是它和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都相反的,如果甘草和这几类的药一起吃下去,人就会死的。而细辛治头痛的,若和藜芦在一起,一吃下去,也会死的。为什么?它相反的。这种相合与不相合的,俱生变异:它由有生以来,如果一碰到和它相反的药,它就会发生变异了。

是冷是热:这药性有寒、热、温、平。性寒的药,若是寒的人再吃,就受不了;热的人,你若再吃热药,也就受不了了。有毒无毒:或者药里边有毒、或者没有毒,或者毒有大毒、有小毒。悉能遍知:这我都能知道。

承事如来:我恭敬供养佛。了知味性,非空非有:我明白味道的性质。这种性质是什么呢?也不是空、也不是有;味不是从空来的,也不是从有来的。非即身心,非离身心:“身心”,就是舌和味。也不是从舌的味上生出来的;也不是离开身体上的舌和这种味觉,而有这个味的。分别味因,从是开悟:我仔细观察味的这种来源,分别到极点了,到那个无所分别的时候,喔,就开悟了!悟个什么呢?悟这个味,原来是没有味的。哈!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我现在承蒙佛如来给我兄弟两个人印证,一个叫“药王菩萨”,一个就叫“药上菩萨”。给我们两个人定出这么两个名字来,现在在这法会里边做一个法王之子。“昆季”,就是兄弟。因味觉明,位登菩萨:因为味道,我开悟而明白了,得到菩萨的果位。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现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这个味是最上的了。最好吃、最有味道的,也是最没有味道的;所以最没有味道,这才是最上的妙味。到底是有味、没有味?你尝一尝就知道。哈哈!

m5跋陀触尘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跋陀婆罗:“跋陀婆罗”是印度话,翻到中文就叫“贤首”,贤,就是圣贤,是圣贤之首;又叫“贤护”,他贤德而爱护众生。最初他修道的时候,很贡高的,就是很骄傲的。那时候,有一位常不轻菩萨,这在《法华经》上说得很详细,常不轻菩萨就是专门恭敬人的,见着任何人,他就向任何人叩头;叩完头,就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而跋陀婆罗那时候,就骂常不轻菩萨说:“你这个下流胚!”中国话这“下流胚”,恐怕你们还没有听过,就是很下流的。常不轻菩萨向人叩头,他就骂:“你怎么这么贱,这么不值钱呢!”以后,他又找一班人来打常不轻菩萨。常不轻菩萨一见着人就叩头的,一叩头,这个人就用脚踢他;有的时候把下巴给踢肿了,有的时候把牙给踢掉了,就这么样子!这样子不要紧,跋陀婆罗一生这种骄傲心,以后就堕地狱了;经过很久的时间,才又做人。

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开士”,是菩萨一个别名。跋陀婆罗菩萨和他一同来的十六位菩萨伴侣,也即刻从座起,向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

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这威音王是最初的一位佛。你问哪一位佛最初成的佛?就是威音王佛。这位跋陀婆罗菩萨,在威音王佛那个时候就出家了。于浴僧时:僧制,出家人半月要沐浴一次,不是一个礼拜洗一次;在丛林里头,他们也有浴池,都是半月洗一次。随例入室:跋陀婆罗随着僧人半月洗一次这个惯例,到沐浴的池里边去。忽悟水因:忽然间,对于这个“水因”,就开悟了;这是一种触尘。既不洗尘,亦不洗体:这个水,既不洗尘,也不是洗这个身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怎么不洗尘?怎么又不洗体呢?妙就妙在这个地方。你若是不明白,就参一参;参一参,或者你也由这个“触尘”就开悟了!这个水,不能洗尘,也不能洗体,在这个不能洗尘、不能洗体的中间,它是很安然的,什么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就空了!这也就没有触了。

宿习无忘,乃至今时:我因为在那个时候沐浴身体,觉得水这种情形,我永远也没有忘。跋陀婆罗本来堕过地狱的,虽然堕地狱,但是他也没有忘他这种的觉悟。从威音王佛乃至到现在,那不知多久了!前边常不轻菩萨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位跋陀婆罗菩萨,就是以前骂常不轻菩萨那位,又骂他、又叫人打他、又欺负他。那时跋陀婆罗很骄傲的、很我慢的,所以就堕落到地狱去了。

从佛出家,令得无学:我现在又从佛出家了,使我得到无学的果位,得到菩萨果位。彼佛名我跋陀婆罗:令我得到无学位的这位佛,给我取个名就叫“跋陀婆罗”;就是“贤首”,又叫“贤护”。妙触宣明,成佛子住:我这种触尘没有了,可是得到一种妙触宣明,我现在证到菩萨的果位,也是佛子。“宣明”,也就是发明,发明这一种妙触。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现在佛问什么是圆通、哪一根是圆通;就像我所证得的,这个触尘是最上的。

m6迦叶法尘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金光涂佛形像。自尔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摩诃迦叶:“摩诃”,是大;“迦叶”,是他的姓,就是“大迦叶”;因为迦叶有很多,加上一个“大”字,和其他的迦叶不同。迦叶是个姓,就叫“大龟氏”;龟,就是乌龟。为什么叫这么个姓氏呢?言其祖上见着大龟背负着一个图,于是把姓就叫“大龟氏”。又有一个名字,叫“饮光氏”;饮,就是喝;光,就是光明;言其身上的光明,能把一切的光都给吞了,吃了。怎么吃法呢?意思就是只要有他这个光,其他的光一见着他的光,就没有了,这叫“饮光氏”。他的名字又叫“毕波罗”;毕波罗,是棵树的名字。为什么他以树为名呢?因为他父亲、母亲没有儿子,见着一棵大毕波罗树,就向这树来求儿子:“这棵树,你给我一个儿子吧!”于是就得个儿子,就以这棵树的名字“毕波罗”作为儿子的名字,这又是一个意思。

这位大迦叶,原来是一个伺火的外道,专门修炼火的工夫。印度什么外道都有,有修水的外道,有修火的外道;又有修土的外道,他钻到土里去就埋上,说多少日子不死,这就可以成神了。这种的外道,真是胡闹啊!“外道外道尽胡闹”,专门胡闹!

及紫金光比丘尼等:这位“紫金光比丘尼”是谁呢?就是大迦叶的老婆。这老迦叶多大年纪了?在佛那个时候,他就有一百二十多岁;那他太太有多大年纪呢?大约也有一百岁的样子,我这么估计。

迦叶的太太在迦叶佛的时候,看见一座破庙,里面有一尊佛像,风也吹,雨也打,身上的金也都没有了。她想要修补这座庙,还有佛身上的金都脱落了,她想给佛像再铺一铺金。但是把金子放到佛身上贴金,这要很多钱的,她没有钱。然而“有志者事竟成”,这个女人也就有一种坚固的真心,她像讨饭似的,到各处去和人要钱。你给一个cent(一分钱),他给两个cent,要了很多年,凑了一大笔钱。她要雇工人来给佛像贴金,就请一个冶金师,也就是造金子的工匠。

这位造金子的工人来,一看,说:“喔,你这么穷的一个人,都舍得造佛像,给佛贴金!好了,我们两分好了;我减价一半,我们两个人来做这个功德。”于是把佛的庙也造好了,不漏雨,佛像也又装上金了。因为她给佛装金,于是生生世世身上都现紫金光;紫金光比丘尼,就因为这个得名。而这位造金师就是摩诃迦叶。

金匠造好佛像了,你说,他们两个又生出来古怪了!又古古怪,怪怪古了。怎么样呢?这个造金的工人说:“啊,你这个女人真好!好了,我就娶你做太太,我就给你做丈夫!你的心地非常好,我的心地也非常好,我们两个人就做夫妇好了!不单要做一世的夫妇,生生世世都要做夫妇的,由今世开始,我们哪一生都要在一起做夫妇的。”所以我估计摩诃迦叶有一百二十岁,他太太最老也是一百岁的样子;虽然一百岁,但是还很后生呢!这摩诃迦叶很强壮的。摩诃迦叶太太也修道,修道也证果,所以叫紫金光比丘尼。她生生世世身上都有紫金光,就因为给佛贴金的,所以得这种的果报。

我们每一个人要记得、要注意的地方,不是说他们生生世世做夫妇,也就谈情说爱,讲这个问题;他们生生世世做夫妇,是一起修行,一起参禅打坐。好像现在谭光先和果莲一样的,又好像果遵和果循一样的,又好像果礼和果珊一样的,一起在这儿修行学佛法。所以摩诃迦叶和他太太也是这样子,生生世世做夫妇,生生世世学佛法,要修行的。现在明白了吗?

除了摩诃迦叶尊者,不但紫金光比丘尼一个人,还有其他很多的比丘尼。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就从座位起来了,向佛顶礼,对佛就说话了。

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往”,就是过去的。这是摩诃迦叶尊者自己说,我在过去很久很久劫前,就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位佛出世,名叫“日月灯”。“日”,在白天它光明,这是“照事”;“月”,晚间能有光,它“照理”的;“灯”,白天、晚间都可以照,所以“即事即理,即理即事”,也“非事非理,非理非事”,也就是不着空、有。白天,就是“有”,晚间就是“空”了;灯,它不着“空、有”。所以这位佛的名字,就是三光──日、月、灯这三种的光,叫“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亲近”,就是跟着学佛法。我天天都跟着这位佛,我听佛法,又修行又学习。

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等这位佛灭度后,我就供养佛的舍利;这也和供养佛是一样的功德。然灯续明:我在佛前点上灯,这表示令佛法继续地发扬光大。以紫金光涂佛形像:紫金光比丘尼她最初就是用这种紫金光金,来把佛像又铺过金。自尔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自尔”,就是自那个时候。从那个时候到现在,生的相貌也非常圆满。相信这位迦叶太太一定也很美貌的;所以他自己都赞叹她说:“生生世世,身常圆满。”不单圆满,而且还“紫金光聚”,有一种金色的光。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这位金色光的比丘尼,还有很多其他的徒众,就是我的眷属。“眷属”,在这儿的意思,就是他太太等。同时发心:我们要注意在这一点上,他太太和他一起发心修行,不是讲情讲爱的,这是讲道,讲修行的。

我观世间:迦叶说,我看所有的世间,六尘变坏:这本来是一个意尘(法尘),他现在说“六尘”,是因为意尘没有一个形相;意,是前五尘的一个影子,因为有前五尘才能有意尘。如果没有前五尘了,这个意尘根本就没有自性、没有自体的。所以若没有前五尘,也没有意尘,因此他这儿说“六尘变坏”。这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它互相变坏,唯以空寂:它的本性都是空寂的,什么都没有。修于灭尽:我就以这种观想的力量,修这灭尽定。灭尽定,就是灭尽第六意识了,不起分别心,又叫“灭受想定”。

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现在他的身心,也就是他的意;他这个意,经过百千劫这么长的时间,就像一弹指这么一个时间,这么快。所以现在摩诃迦叶尊者,仍然在中国云南省鸡足山那儿入定呢!入什么定?就是这个灭尽定。这个灭尽定,就经过几千年,也就像这么一弹指的时间,因为他没有分别心了。

摩诃迦叶说,我以空法,成阿罗汉:我以“空”这种的方法,证得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世尊给我印证,说我是“头陀第一”。“头陀”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抖擞”。怎么叫“抖擞”呢?就是打起精神来,往前去精进苦干而不懈怠。摩诃迦叶尊者头陀第一,头陀有十二种,现在你知道有十二种就得了,以后若想知道哪十二种,可以找《佛学大辞典》,因为现在要讲的太多了!妙法开明,销灭诸漏:妄法既消除,微妙法就现前,把一切的漏都消灭没有了。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现在世尊您问我们每一个人所得圆通的因缘──最初发心得圆通的根本来源,如我迦叶所证得的,这个法尘,这个法因就是最上的了。

l2五根圆通(分五)

m1那律眼根 m2槃陀鼻根 m3憍梵舌根 m4毕陵身根 m5空生意根

今m1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阿那律陀:这就是那位“阿那律”,又叫“阿(少┼兔)楼驮”,又叫“阿耨罗多”,梵语翻到中文的音多少有些差别。他名字翻译成中文,就叫“无贫”。这时阿那律陀尊者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从座位就起来了,向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我初出家,常乐睡眠:我最初出家的时候,常常欢喜睡觉。如来诃我为畜生类:如来您就骂我,责怪我是一个畜生。那不有一首偈来着,说:“咄咄胡为寐,螺蛳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佛就这样说他。

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佛这样责怪我,所以我就发了惭愧心,就哭了,自己责罚自己:“啊,你为什么这么没有出息?你怎么天天要睡觉?这回我单不叫你睡觉!”于是,一天到晚也不准自己睡觉,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一连七天七夜,没有睡觉的。七日七夜,大约尽走走、坐坐,不睡觉。可是这个眼睛,白天它做工,晚间要休息的;你不给它休息,它疲倦到极点了,就不干了,罢工了!这两只眼睛一罢工,就看不见啰!

世尊示我:因为世尊可怜我变成盲人了,所以就教我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呢?叫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就是“乐见照明”这种金刚的定。我不因眼,观见十方:我修这种定,修的时间一久,就得到半头天眼──半个头上都是天眼。我不用肉眼来看东西,我用天眼,十方所有的地方,我都可以看得见。精真洞然,如观掌果:这种最精妙、最真实的,看得非常明白、非常清楚,就像看手掌上的庵摩罗果一样的。如来印我,成阿罗汉:如来印证我,说我是已经成阿罗汉果了。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现在佛征求询问每一个弟子、每一个菩萨所得到的圆通,如我阿那律所证得的,旋见循元,斯为第一:旋回这个见,顺着自己的本性去修,这个法门是第一。

m2槃陀鼻根

周利槃特伽,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周利槃特伽:“周利、槃特伽”,这都是梵语;翻到中文,周利就叫“道生”,就是在道路上生的。在印度的风俗,女人结了婚,要生小孩子,一定要回到娘家去生。周利的母亲要生小孩子的时候,本来应该早一点回去,早一个月、两个月的,她却等要生这几天,才往回走,回她妈妈的家里。怎么样啊?这相离大约也不是很近的路,或者一百mile(英哩)、两百mile的样子,偏偏走到半路上,这个时候就等不了了,于是把小孩子就生出来了。因为生在半路上,所以叫“道生”,在道路上生的这个周利。

而“槃特伽”,中文就是“继生”;她第一个儿子在道路上生,等到第二个儿子的时候,她还不早一点回到妈妈家里去,还是等到要生了这个时候,才回她妈妈家里去,又是在道上生的。你看,这巧不巧?真奇怪!又是在道上生的,所以叫“继生”,继续在道上生,这是周利槃特伽。周利槃特伽,因为他哥哥叫“周利”,他叫“槃特伽”,这就是说“周利”的弟弟叫“槃特伽”。

这个槃特伽最愚痴、最愚痴,愚痴到什么程度呢?在出家人最初要出家的时候,都要学四句偈颂;这四句偈颂,以前我给你们讲过。就是:

身语意业不作恶 莫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知欲境空 无益苦行当远离

“身语意业不作恶”,身和语和意,这三业都不作恶。“莫恼世间诸有情”,不要令这世间一切有情的众生生烦恼。“正念观知欲境空”,要正念来观察这个欲境是空的。“无益苦行当远离”,那些个没有益处的、外道所修的苦行,应该远离。

可是要学这四句偈,有五百位罗汉教他;你说,教了一百天,也就是三个月的样子啰,他连一句也没有学会!连一句也没有学会,你说这愚痴得怎么样啊!第一句,“身语意业不作恶”,就这一句都没学会!记得“身语意业”,就忘了“不作恶”了;记得“不作恶”,这 “身语意业”又忘了。记前四个字,忘了后三个字;记住后边三个字,把前边那四个字又忘了。我相信在座没有一个有这么蠢,这么愚痴的!我教你们学〈楞严咒〉,大约都有几个人可以背得出了;虽然有很多不能背的,但是相信都会记住好几句了。这个周利槃特伽,哈,愚痴到这个样子!

他的哥哥周利一看,这个弟弟!五百位罗汉教了一百天,连一句偈都没学会,这还有什么用?“你赶快还俗去了!你回家里去讨个老婆好了!”于是就把他赶走,不要他在这儿做比丘了。他自己一想:“啊,人家这么多人都在这儿出家做和尚,我回去有什么意思呢?”于是自己拿一条绳子,就到后边花园的树上去吊颈了!广东叫“吊颈”,中国北方叫“上吊”,英文不知道叫什么?

他正想要上吊的时候,佛就现一个树神来了,问他说:“你干什么?”

“我不想活了!”

“你不想活了,你死了干什么?”

“那我不知道啊!死了干什么,我不知道啊!”

“你不要死!不要残害自己的生命!你这愚痴是有因缘的,你应该痛改前非;你改过,然后就可以了。”

“我以前有什么因果,使我现在这么愚痴啊?”

这个树神本来是释迦牟尼佛变化身来的,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又现出来本有的佛身,告诉他说:“因为你前生本来是一个三藏的法师,你有五百个弟子。可是五百弟子向你学法,你一天到晚也不教他们法,也不讲经,也不说法。有人向你求法,你也不说法,跪到你面前三日三夜,你都不讲一句法给他听。因为这样子,你不说法,所以你就变成愚痴了,愚痴得以后连一句法你都不懂了!一句法你也记不住了!”喔,他由此之后,就生大惭愧:“唉呀,我怎么这样子呢?人家五百个弟子跪到面前求法三天,都不讲一句法。我因为吝法,自己舍不得这个法,不肯讲法给一般人听!”

所以你们大家记清楚啊!以后我教你们佛法,你们要各处去,见着人家就给他讲佛法;切记不要说:“喔,我不给你讲!我讲,你明白了,我怎么办哪?”不要这样子!不要妒忌人明白佛法!你越妒忌人,你自己越不明白了。周利槃特伽就因为在过去生中吝法──吝,就是悭吝,就是舍不得──不布施法给众生,所以就得愚痴的果报。但是他因为还有善根,所以和佛生到同一个时候。

佛说完这个因缘,就指着一把笤扫说:“你认识这个是什么?”

“这是个笤扫。”

“喔,说这个,你会不会忘?”

“这我不会忘的。”

于是佛教他说:“你就天天念这个好了!你就念‘笤扫、笤扫、笤扫、笤扫’,一天到晚你念这‘笤扫’两个字就得了!”他就念。念了大约几个礼拜之后,佛说:“你这回还会不会忘?”

“不会忘!”

“不会忘?我再给你转一转名。笤扫,就干什么的呢?就除垢,除去尘垢。你现在念‘除垢’!”

所以他又念“除垢、除垢、除垢、除垢”,一天到晚就念这个“除垢”;念“除垢”,用这一把无相的笤扫,来把他的尘垢都扫除了,所以就恢复清净了。就是这“除垢”,除去他吝法的这一种尘垢;他吝法,不欢喜讲法给人家听,这也是尘垢,所以他得的果报就是愚痴。

我们每一个人,你若想聪明,就尽量去给人说法;见着谁,就给谁说法,你就聪明了。你们在我这儿学的《楞严经》,从头学到现在了,每一天你写的笔记,你把它记熟了,见着人就给他讲,随时随地都给人讲法。这样子,你来生就绝顶的聪明,就辩才无碍,你那种聪明智慧,就没有人能比得了了。为什么?你愿意做法布施,就不会愚痴了。这位周利槃特伽,就因为他不愿意做法布施,所以就愚痴得这么可怜。一百天学一句偈颂也记不住,你说可怜不可怜?我们现在谁都比他聪明!

这时,这位周利槃特伽尊者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就从座上起来了,向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这位继生,自己讲自己修道的经过,他说,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我缺少这诵持的这种智慧,没有多闻的性。阿难就是过目不忘,有诵持的这种智慧,又有多闻的性;而我继生,可是愚痴得不得了!最初值佛,闻法出家:我在最初遇着佛的时候,听见佛所说的法,我就出家了。可是出家是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忆持佛所说的一句偈颂,我想把它念熟了。这一句偈颂,就是“身语意业不作恶”这一句。可是怎么样?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在这一百天里边,我把前边四个字、或者三个字记住了,就把后边的四个字、或者三个字忘了。若把后边的三个字、或者四个字记住了,又把前面的又忘了。所以这一句偈颂始终不能成诵,不能把它背诵出来,就愚痴得这样子!

这个继生,他这愚痴,就因为他在宿生不肯说法教化众生。所以你学佛法的人,无论到什么地方,就要尽量去帮人家;讲经、说法,弘法教化众生,以这个事情做为自己的责任,不要吝法。周利槃特伽为什么愚痴呢?就因为他吝法,不肯行法布施。布施有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现在我在给你们讲经说法,这就是“法施”。

为什么我要给你们法施呢?如果我懂得法,我不给你们讲的话,等到来生,我或者连周利槃特伽都不如了!他一百天记不住半句,我一年或者连一个字都记不住。因为这个,我也不求代价,也不论你们对我有什么报酬、没有什么报酬,我就给你们讲经说法,我就怕愚痴。如果你们哪一个不怕愚痴的话,只管试一试。你说:“我懂得佛法,我不讲给你听。”试一试!等到愚痴过周利槃特伽那时候,你就知道,这果然是真的,你做过实地的试验了:“难怪当初我听法师讲,不行法布施,要愚痴的!”那时候你就知道了!不过那要很长的时间的。

讲到这个地方,我又想起一个公案来,什么公案呢?在以前,有这么一个做官的,大约做省长这么大的官。这个做官的很奇怪,怎么呢?他对《法华经》很有兴趣,《法华经》有七卷,前三卷半,他就熟得不得了,很熟很熟,一读就能记得;后三卷半,他就读了也不记得,读一遍也不记得、读二遍也不记得,生得不得了,特别陌生。他是个信佛的,但对这个道理就不懂:“我怎么对前半部《法华经》这么熟,后半部就这样生呢?前半部我很容易就记得了,后半部就记不清楚。”

当时有一位高僧是明眼的善知识,佛眼、慧眼、天眼、肉眼、法眼都开了,这善知识有五眼六通的。他就去请问这位善知识,这善知识听说省长来了,也就很欢迎。省长就请问老和尚:“我对《法华经》是特别感觉兴趣,在佛教里,其他的经典我都不欢喜,只有《法华经》我很欢喜。可是这《法华经》前半部,我就记得清清楚楚的,我也很容易不要看经就背得出,也可以诵了;而后半部,我怎么样读,也不能成诵,记都记不住。这什么道理呢?”

“喔,你问这个道理吗?我说了,你不要生气,你也不要不相信哪!”

“好,你说,我相信的!”

“为什么你做省长呢?因为你前世有一点功。有什么功呢?你原来是一头牛来着,帮着一座寺院耕田,这是供养三宝,所以就有功,今生你就做省长了。你对《法华经》前半部非常熟,后半部你就非常生,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在寺院里头,在六月六日这天要晒经的,经典都要拿出来到外边用太阳晒;晒一晒经,佛经就不会被虫蛀了。在这个期间,你就到《法华经》的前边,你用鼻子闻前半部的《法华经》,后半部就没有闻到。所以你今生对前半部的《法华经》就非常的熟,后半部就不熟,非常的陌生,也就是这种的因果。”这省长一听,就向这位老和尚叩头顶礼,于是他又加功精进,研究这部《法华经》。这是一个公案的因缘。

这牛闻一闻《法华经》,就这么聪明;周利槃特伽不愿意讲佛法,哈,就那么愚痴!这一相比较起来,我们每一个人千千万万切记:不要试验!我希望你不要试验。因为试验到周利槃特伽那种程度上,那是太苦恼了!不过我们又不要轻视周利槃特伽,他虽然那么蠢,可是念的“笤扫”两个字,然后念“除垢”,最终他没有好久就开悟了。我们比周利槃特伽聪明是聪明了,但是我们开悟可没有那么快,这一点,又是我们不如周利槃特伽的地方!

佛愍我愚:佛怜悯我非常愚痴,所以教我念“笤扫”,又念“除垢”。教我安居,调出入息:令我不要忧愁,在那儿好好地安居用功,调和我的出入息。这口气出去、回来,要数息,修“数息观”;数息,就由一念到十念,到十念上再回来。你再愚痴,大约数十个数都会数吧?呼吸气一出一入,就一呼一吸,这叫“一息”;数这个呼吸,数到第十上,然后再从第一上开始。你再愚痴,大约十个数都可以数得到了,所以教他调出入息。

我时观息,微细穷尽:我这个时候,就观察我的出入息,到那个微细微细的息上,把理追求尽了。生住异灭:呼吸气里边,也有生、住、异、灭。怎么叫“生”呢?这气初呼吸的时候,就最初想要吸起的时候,这生了。这个数息,在天台有“六妙门”,也就是“数息观”,就是从这儿来的。六妙门是:数、随、止、观、还、净,有六种修行调呼吸的法门;这现在不讲它。生、住、异、灭──在起初的时候,这是“生”;这个气来回不断的时候,这叫“住”;在呼吸气将要没有的时候,这叫“异”;没有了,就叫“灭”。在生、住、异、灭的呼吸气里边,诸行刹那:“刹那”,是很短的时间,在我们一念里头,就有九十个刹那;在一刹那里头,就有九百个生、灭。你看这个!所以你若往细了研究,那微细微细的,不是肉眼所能知道的,所以说“诸行刹那”。

周利槃特伽尊者说,我观出入息,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呼也不知呼,吸也不知吸;在这个时候,心打成一片、凝成一团,连分别心也没有了,攀缘心也没有了,什么心都停了!其心豁然:喔,在这个时候,就返本还原了!“豁然”,就是开悟了。豁然,就好像屋子门开了,把门开了,房子里边空气立刻就清净,没有浊气了。我们现在虽然有这么多人,但是我们堂里边空气是清净的。为什么?你要问我为什么,我很难说。总而言之,就是清净了!我们这儿是个道场,道场都是有一股清净妙不可言的这么一种气氛。

我们这儿是讲经的法会,每一个人在讲经、听经的时候,必须要存一种恭恭敬敬的心。为什么?诸佛菩萨都在我们这个道场里边,监护着我们,看着我们。看着哪一个人有真的诚心,就给哪一个人一点甘露的法水;哪一个人有真正想要学佛法的心,就默默中开你的智慧。本来你听经听不懂,因为你心真,他默默中把你的心窍给开了,你开智慧了!不过你看不见,你没有开五眼六通看不见的。如果你真开五眼、六通,那你的境界就更不可思议,更妙不可言了!但是你要守规矩,不要到道场里边尽逞人我的是非:“你看我,我什么都是第一!”不要争第一。一争第一,佛菩萨一看:“喔,你这个坏蛋!在佛的道场里边,都来这么样搞法!”所以要小心一点!

每一个人对任何人都要很谦恭、很和蔼的,不要生出贡高我慢心。不要说:“嘿,你看你多蠢!我比你聪明得多。”你生出这一念来,你就该愚痴了!所以不要看不起人。要看这个法会里边的人,都是我过去的父母;你不知道哪一个人或者是我过去生的父母到这个地方来了。要看作都是未来的诸佛,将来都成佛的;你如果轻慢这个人,那就等于轻慢佛一样了。所以学佛法,就要对人人都平等平等的,没有一种骄傲的心,这是最要紧的!因此在这个法会里边,一定要守规矩。听经的时候,没有必要的事情,切记不要走来走去,也不要往这儿躺着,往那儿歪着,要端然正坐。坐一定要坐正当一点,不要这么懈懈怠怠、懒懒惰惰的。你即便就是懒虫,也要不变懒虫,要变成一个不懒的;这回变成一个勤力的人。所以最要紧的,听经不要睡觉;听经若睡觉,那将来就像那位阿那律。

周利槃特伽尊者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什么叫“得大无碍”?就是一切都没有障碍了,就是开悟了;开悟,就无碍了。乃至漏尽,成阿罗汉:由开悟之后,一点一点的就无漏了!“漏尽”,就是无漏了。就成阿罗汉了,到四果阿罗汉的果位。住佛座下,印成无学:我常常随着佛的座下听法,佛给我印证,说我也是得到无学的果位,得到四果阿罗汉了。这么愚痴的人,也得四果阿罗汉;我们这么聪明,连一果都没有得,你说,惭愧不惭愧?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现在佛询问什么是最圆通的法门;像我所证的,数出入息,回来归于空境上了,这个法门是最为第一的。

我来这儿很多年,总也不敢讲规矩。为什么?这个国家,什么事情都讲自由的,父亲、母亲也不管小孩子,随他自由的发展。于是,我到美国来,收徒弟也不管了,也由他自由发展;他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去,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子,很自由的。可是在这个讲经法会里边,我看有几个太不像样子了!这自由得太厉害了,就太随便了!

所以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若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所谓规矩,圆的就是“规”,四方的就是“矩”。如果你不用规矩,方的也就变成一个长的、或者三角形的了;圆的也不圆了,变成一个三角形了,就没有一定了。所以在这个楞严法会,今天我告诉你们,不要懒惰!要恭恭敬敬地听经。听经,就好像佛在这儿说法一样的;你不要认为:“喔,这是这位法师在这儿讲,好像讲故事这么讲,好像讲笑话这么讲,好像胡哄小孩子,给我们这么讲一些个可笑的事情。”不是的!我所讲的,你们如果真能领会得到,当堂就会开悟的,也会当堂就证果的!当下就证果、当下就开悟,这只要你有一种真正求法的心,就可以了!现在讲这部经,大约快讲到一半了,所以我给你们一点好的消息:你们若是诚心听,在这二十五圣各诉圆通的时候,当下就会开悟的。为什么?这二十五圣都有这个愿力,说:“以后谁要是修这个法门,我都帮助他开悟的。”所以你们好好用心来研究这部经典!

m3憍梵舌根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憍梵钵提:这是梵语,译成中文就是“牛呞”。牛呞,就是牛喘气。这牛睡着了的时候,它总倒嚼;怎么倒嚼呢?牛一睡着了,它那口里总嚼草,舌头嚼的声音很大的,这叫“牛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时憍梵钵提尊者,就从座上起来了,向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

我有口业:我在过去的时候,造口业。怎么造的口业呢?他看见一位老年的沙门,这老年的沙门牙都掉了,于是吃东西就吃得很慢的。他就戏弄这位沙门说:“唉,你这个老和尚啊!吃东西好像牛吃草一样。”这老和尚是个证果的阿罗汉,说:“啊,你不应该这么讲我!你这么讲我,将来要受果报的。你赶快忏悔,赶快悔过!”他就忏悔。虽然忏悔脱去了牛身的报,但是有这种牛的习气,所以他的舌头就像牛的舌头那样子,也常常就像牛吃草那么喘气。他虽然证果成阿罗汉了,佛恐怕有人毁谤他,也说他好像牛,这个人也会堕牛身;所以佛就叫他住到天上,应天人的供养。天人都有宿命通,不敢轻慢他。

于过去劫:我为什么造这口业呢?就因为在过去劫的时候,我轻弄沙门:我戏弄沙门,和这个沙门开玩笑。“轻弄”,就是戏弄。“沙门”是梵语,此云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世世生生有牛呞病:所以自己生生世世都学着牛那么喘气,受这种果报。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如来教我“一味清净”这个心地的法门。“一味清净”,就是一念的清净,对于味要清净。因为你舌不分别味,就没有识心;没有识心,这个味就归于清净,这也就是修一种不分别的定。

我得灭心,入三摩地:我把这分别心灭了,得到正定正受。观味之知,非体非物:我观察这个味的智慧,这个味,也不是从体──舌生出来的,也不是从物生出来的。应念得超世间诸漏:我这么样观察之后,就在这一念清净的时候,就得超出世间所有一切的诸漏。

内脱身心:我内里边,身心也没有了,身心脱离了。外遗世界:外边,把这个世界也都忘了。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远离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三有”,这时候,我好像鸟出了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把尘也离开了,垢也脱出去了,得到法眼净,就得到阿罗汉的果位。“法眼净”,就是开了法眼。如来亲印,登无学道:如来亲自给我印证,登无学的果位。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现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得的,就是不分别这个味,回光返照,旋回来这个知味的分别心,这是第一的法门。

m4毕陵身根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毕陵伽婆蹉:这是梵语,翻译到中文就叫“余习”。余,就是多余;习,就“习惯”。余习,就言其在多生多劫、无始劫以来,这种生生世世的习气总不脱。怎么样不脱法呢?他是个证果阿罗汉,过河,河水都可以断流停止。有一次他过河,这个河神是个女人,他到这个地方,就叫河神说:“小婢住流!”

这河神虽然也把河水停止不流了,但是心里就很不满意的,就去向佛投诉:“您的弟子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他见着我,不但没有礼貌,言语一点都不客气。”佛说:“怎么样呢?”她说:“我在那儿管河水,他到那儿,叫我‘小婢住流’。他是一个阿罗汉,不应该这样称呼我!”佛就叫毕陵伽婆蹉向这位河神道歉,毕陵伽婆蹉就合起掌来,对河神就说了,说什么呢?说:“小婢莫怪!”小婢!你不要怪我!“小婢莫瞋!”你不要瞋恨我!在这样一讲的时候,引得这些阿罗汉都哈哈大笑。

为什么毕陵伽婆蹉这样称呼“小婢”呢?因为这河神在过去无量劫以前,做过毕陵伽婆蹉的一个佣人,他叫惯了她“小婢”,所以现在她做河神,他还叫她“小婢”。乃至于向她道歉──本来就因为称她“小婢”,她认为不满意了,向她道歉的时候,他还说“小婢莫瞋”。婢,就是奴婢。过去差不离的家里都有工人,男的就叫“奴才”,女的叫“婢”;所以说“使奴唤婢”。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现在毕陵伽婆蹉尊者就从座上起来了,给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

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我最初发心修道的时候,随着佛出家入道,很多次听见如来说,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在城中去乞食,我心里就专门思想如来所教的这个法门。在思想中,也没有注意到路中有一根毒刺,或者什么木头、或者什么毒刺,就把我足给刺破了,在这时候,我全身都疼痛了。

我念有知:在这个时候,我想我的心里就知道了。知道什么呢?知此深痛,虽觉觉痛:知道这种痛,虽然觉得脚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的清净心,在这清净本来的觉悟心上,没有痛,也没有痛的感觉。我这样一想,就空了,身心就清净了;身心清净,所以也就不知道是谁痛了。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在这个时候,我又思惟:我这一个身,有两个觉吗?有一个觉得痛的,有一个不觉得痛的吗?没有啊!摄念未久,身心忽空:我这么观察没有好久,我的身和心都空了。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在三七二十一天里边,这一切的漏都虚尽,化作虚空,没有了,我就证阿罗汉果。得亲印记,发明无学:得佛亲自给我印证授记,发明这个无学的果位,成四果阿罗汉。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我们每一个弟子所证的,最初发心所开悟的道路。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像我毕陵伽婆蹉所证得的,把这觉悟心专一不杂了,纯了,把身也忘了。这就是我修行的法门,我认为这个法门是第一了,与我最相应了!

m5空生意根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须菩提:每一个人都知道,须菩提就是那个“空生”。因为他一生出来,他父亲、母亲的仓库都空了,所有珠宝都没有了。等到七天以后,这些珠宝又都现出来了,所以又叫“善现”。他的父亲、母亲去给他算卦,算的既善且吉,所以又有一个名字叫“善吉”。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空生就从座上起来了,向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旷劫”,也就是空旷之劫以前。我从旷劫以来,我的心性得到无障碍了。我自己想一想,我的前生,从生生世世以来好像恒河沙那么多的劫数。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我在母亲的胎里头,就知道空性。像这样子,乃至十方世界都成空了,也使令一切众生同证得空性的道理。

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我承蒙如来发明这个空性,这个性和虚空是一样的,如来藏性这种觉悟是真空,这种虚空和如来藏性都是圆明的。我因为明白这个如来藏性的本体,所以也就证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即刻就入到如来的宝明空海里边来了。“宝明”,也就是如来藏性;“空海”,犹如大海一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我的知见和佛是一样的,佛给我印证,说我也是个无学果位了。解脱性空,我为无上:解脱性空的道理,我是最上的──须菩提尊者是“解空第一”。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每一位弟子、每一位菩萨,各人所证得圆通的道理。如我所证:像我须菩提所证得的。诸相入非:这一切的相,都没有了。“入非”,就是没有了。非所非尽:这能非的空和所非的空,都没有了。“能非”、“所非”两种都没有了,也没有个“能非的空”,也没有个“所非的空”;这是连空都没有了,这在道教叫“所空既无”,佛教就叫“非所非尽”。这个“非”字,就当“不是”讲。若有个“能非”和“所非”,这还仍然有空在呢!现在连空都没有了。旋法归无:旋这个法性,归到虚无上。斯为第一:这个解空,是第一个法门。

l3六识圆通(分六)

m1鹙子眼识 m2普贤耳识 m3难陀鼻识 m4满慈舌识 m5波离身识 m6目连意识

今m1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中路,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舍利弗:我们大家都听过,他就叫“鹙子”;因为他母亲叫“鹙”,他就叫“鹙子”,是这鹙的一个儿子。他非常有智慧,在母亲腹里的时候,母亲和他舅舅拘絺罗辩论,舅舅屡辩屡败,不能赢得他母亲的辩论;所以他的舅父就知道妹妹肚里头有个“智子”──有智慧的儿子。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舍利弗就从座上起来了,给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我从旷劫以来,我的心和我的见都非常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我像这样受生,好像恒河沙劫那么长的时间。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一切一切的变化,我一看见,即刻就通达明白了,所以我就得到无障碍。

我于中路,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中路”,就是路中。“迦叶波”,就是大龟氏。我走到半路上,遇着迦叶波他们兄弟一起同行,他们一边走路,就一边讲因缘法。“相逐”,就是一起同行。悟心无际,从佛出家:我一听这个因缘法就开悟了,明白这个心没有边际,就从佛出家。

舍利弗当初没出家的时候,在路上见着马胜比丘;马胜比丘就是那“五比丘”之一。看马胜比丘走路威仪肃穆的,样子非常的端严,目不斜视、耳不旁听──目不这么斜着看人,耳朵也不往前听听、往后听听,或往旁边听一听。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这么样行路,这种威仪的样子是特别好。

舍利弗以前有个师父,叫沙然梵志;就是个外道,名字叫“沙然”。等他师父死了,他也就没有师父了,就没有什么可学的了。于是走路遇着马胜比丘,他就很羡慕,就问:“啊,你这样子这么好!你的师父是谁啊?”马胜比丘就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一听这几句话,舍利弗即刻就开悟证果了。他回到家里去,就同目连又讲这几句话,说是:“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目连一听这几句话也开悟了。于是带着二百个徒众就去皈依佛,跟着佛出家了,做佛的常随众。这是有的经上这么说“遇着马胜比丘”的,而这部经上说“碰到迦叶波兄弟相逐”。大约马胜比丘和迦叶波在一起,这经上不说“兄弟相逐”嘛,这个“兄弟”,不仅仅就迦叶波的兄弟,马胜比丘也在内了!

他们讲这个因缘,也有一首偈颂,这偈颂是这样说的:

因缘所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 亦名中道义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由因缘所生出来的法,我说出来,这就是空的。“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给它起个假名,又名叫“中道义”。马胜比丘先说这偈颂,几个人正研究这个“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正讲这几句偈颂;大约舍利弗就来问说:“你们说什么啊?你们师父是哪一位?”所以马胜比丘就对他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他一听就开悟了,回去就叫目连都一起来皈依佛了。

我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我的见就和这个觉的本体,也明圆了,就得着大无畏了,也得成阿罗汉果。为佛长子:我做佛的一个长子。舍利弗在佛的弟子里头,也是长老。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我好像从佛口生出来的,从法化生出来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佛现在问这个圆通法门,如我舍利弗所证得的,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这个心见发挥它的光明,光明到极点,这知见也就都空了;这个法门是第一的法门。

m2普贤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普贤菩萨:他是大行,他的行是最大的,他有十大愿王。这十大愿王在早、晚功课上有,就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种叫普贤行的“十大愿王”。在《华严经》上单单有着一品叫〈普贤行愿品〉,他这种愿力是特别大的,这种行力也特别大,所以与众生非常有缘。他骑着什么呢?就骑着一头elephant(象)。他这头六牙白象,白色的表示这是洁白的唯一佛乘,六个牙表菩萨六度。

普贤bodhisattva(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普贤菩萨就从座上起来了,向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我在过去,已经曾为恒河沙数这么多如来的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十方的如来教他所有的弟子,若是有菩萨这种根器的,都要修这普贤的十大愿王,这就是从我这儿起的名字。

世尊哪!我用心闻:我不用耳闻,我就用我的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我分别众生这个心,不是个分别心,是用我的真心来分析众生所有的根性,和所有他心里想的什么。若于他方,恒沙界外:不单于这个世界是这样子,假设在他方的国土,在这恒河沙世界之外,离这儿非常之远,远得算不出来那种的远法了。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有一个众生在他心里头想要发心修普贤行的。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我在他正发心的时候,就乘坐六牙的白象,化百千万亿个身,不是单单一个身;这百千万亿身都到这个众生的地方。纵彼障深,未得见我:纵使这个人的业障太深了,他见不着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他虽然看不见我,我在默默中,也给他这么摩顶,也保护这个人,又安慰这个人,令他所修行的都成就。

我们修法、修行的人,有的时候觉得头上好像有虫爬似的──就像有人动弹我们的头,或者面上好像有虫爬似的。我劝你不要用手来抓它,不要用手来挠它!为什么?这个或者正是有菩萨、有佛来给我们摩顶呢!在你细心的时候,会知道有这种感觉;你一摸,根本什么也没有。这个时候,就是菩萨来加持我们了!所以你不要用手来摸它。你们每一个人若是有一点诚心的,都会有这种感觉的,这是暗中摩顶。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每一个弟子所得的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我就说我本来因地的这种关系,在我的心里闻这一切众生的知见,而发明出来。这个真心的分别,是一种自在的分别,也得到一种自在,这个法门我认为是第一了!

还有,我们人不要有脾气;若有脾气,就会有魔障发生的。所以这火气都要小一点!学佛法要认真一点!今天我问一问这〈楞严咒〉有谁可以背得出?有谁背得出的,现在站到前边来!我现在要考试〈楞严咒〉的。

m3难陀鼻识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孙陀罗难陀:这个“难陀”,有阿难陀、有孙陀罗难陀。孙陀罗难陀是佛的一个胞弟。“孙陀罗”,翻译成中文就叫一个“艳”字;艳,就是美艳,很美丽的、艳好。“难陀”,就翻译成一个“喜”。“孙陀罗”是难陀他太太的名字,因为难陀有很多,所以这个难陀,就是孙陀罗的难陀;他妻子叫“艳”,他就是“艳喜”。我在以前曾经讲过这个孙陀罗难陀的故事,不知道你们还记得不记得?如果记得,我就不需要再讲了;若不记得,我可以再讲一遍。记得吗?you love this story very much.(你们很喜爱这个故事的)!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孙陀罗难陀即刻就从座而起了,顶礼佛足,就对佛说话了。我初出家,从佛入道:我在最初出家的时候,跟着佛来修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虽然我很守戒律的,但在这个定力上心常散动,我的定力总不够,总常常摇动,没有得到无漏的这种程度,没有到无漏的果位上。世尊教我:世尊因为我散乱心很多,所以就教我及拘絺罗:就是舍利弗的舅舅。观鼻端白:“观”,就是观看;“鼻端”,就鼻子尖上这地方。“鼻端白”,这个地方有一点的白,用眼睛观这鼻端白。

我初谛观:我在最初修行,用这种功夫谛观。谛观什么呢?就谛观这个“鼻端白”,看这个鼻端,有一个白点。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经过三七二十一天,我就看见鼻子出入的气,这个气出去、回来,就好像烟似的。身心内明,圆洞世界:我这时候,身心里边就有了光明,所有世界的事情,我都洞晓明白了。遍成虚净,犹如琉璃:我身心世界都成了一个虚空,清净的本体了;我的身上和这个世界都像琉璃似的,看得清清楚楚。

烟相渐销,鼻息成白:这鼻子的出入气,本来变成烟了;可是,烟这种形相,渐渐地就销融了,没有了。鼻子的出入息,也和鼻端就都变成白的了;果然,就天天观这鼻端白,就变成白色的了!心开漏尽:我鼻息成白,这个时候心里就豁然开悟了,诸漏也都尽了!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我这个出入的息,你说怎么样啊?本来先是烟来着,以后变成鼻端白,现在变成光明了!这个光明遍照十方法界,我就证得阿罗汉果。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世尊印记我,说我将来一定会成佛的。“当得菩提”,就是成佛。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每一个弟子所得的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我以我修行销这出入息,销息久了,定力愈深,诸出入息,成为智慧光明,光明圆照十方,漏也都灭了。斯为第一:在我来说,我认为这个鼻识是第一的法门。孙陀罗难陀修鼻识,他认为鼻识是很重要的,这是第一的法门。

m4满慈舌识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这以前也讲过的,“富楼那”是他父亲的名字,“弥多罗尼”是他母亲的名字;这是以父母名合起来做他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就叫“满慈子”。“富楼那”,就是满;“弥多罗尼”,就是慈悲的女人。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满慈子就从座起来,给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我旷劫来,辩才无碍:什么叫“辩才”呢?就是能辩论;没有道理,也会把这个道理讲得有道理了。辩才有四种:

(一)法无碍辩:就是说法无碍辩,讲法讲得是法法圆融,无论什么法都是讲得圆融无碍。

(二)义无碍辩:法虽然讲得圆融无碍,有的义理不完全,那也是不可以的;这义理的理论,又要讲得圆满,这叫义无碍辩。义,就是意思、意义;就它的意义,是有意义、没有意义。

(三)辞无碍辩:这个“辞”,并不是说就是“言辞”。就是,本来这个道理要很多话才能说完,他很扼要的,说得很简单,这么一、两句话,就把所有的意思都代表,说完了。辞句虽然不多,可是能包括无量的意思;把无量的意思,都包括成这一、两句的意思。

(四)乐说无碍辩:乐说,无论你想要听什么法,他都欢喜跟你讲。不像周利槃特伽那样子,在以前做法师的时候不肯说法,所以就愚痴得那么厉害;而这位富楼那,就是专欢喜说法,他是辩才无碍。

宣说苦空,深达实相:我宣说这个苦、空。“苦空”,就是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都是空的,是无常、无我的。我宣说这苦、空、无常、无我这种道理,就包括着最深实相的道理。这个“实相”,就是无相,是无所不相。

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像这样子,乃至恒河沙数如来那个最秘密的法门,最不宣说的法门,我在大众里边,可以用微妙而显明的道理,来开示这一切的众生。我得无碍的辩才,还得无所畏的力量。“无所畏”,就什么也不怕,不怕一切。

这是富楼那用他的舌识成道,这是由说法上成道的。说法也会开悟,也会证果的。所以佛法里边,只要你一门深入,你抓住一门去修行,就会有办法的。不要乱修,今天修修这个法,明天又修修那个法,后天又变了。你这一变,把时间都空过了,所以什么法也不会成的。你要专一深入,用一个功夫,去勇猛精进才可以。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佛知道我有大辩才。“大辩才”,就是辩才无碍,任何人也辩论不过他,胜不了他。以音声轮,教我发扬:这富楼那尊者说法的声音,也非常响亮,就是几千人、几万人,也不用播音机,自然就听得见。佛知道我有大辩才,所以就以音声轮,教我讲经说法。我于佛前,助佛转轮:我在佛前,帮佛来转法轮,代佛说法。因师子吼,成阿罗汉:我的声音犹如狮子吼一样。这狮子一吼,百兽皆惧,一切天魔外道听见这个声音,就都降伏了;所以我成阿罗汉果。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印证我,说法第一。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这个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我以舌演说法音降伏天魔,制诸怨贼──这种五欲的怨魔,把一切的诸漏也都销灭了。五欲是什么呢?第一、财。第二、色。第三、名;就是名誉、名闻、名利。第四、食;就是总想吃东西,吃好东西,吃了又吃,吃了又吃。第五是什么呢?第五就是睡。这五欲,就是人的怨魔,所谓“天魔外道”;五欲就是人的一种怨贼,把人的宝贝都给偷去了。斯为第一:我以舌根来演说妙法,这就是第一。

m5波离身识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优波离: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的,他对于戒律上最精严了,专门持戒律的。“优波离”,翻到中文叫“上首”。他对于佛所说的戒律,丝毫都不犯的,所以就持戒第一。他原来的名字叫“车匿”,是和释迦牟尼佛一起从宫里头跑出去到雪山,所以佛一生的事情,他都清清楚楚的。他是跟着释迦牟尼佛最久的一个人,在五比丘都走了,他也没有走,还是在那儿陪着释迦牟尼佛修道,伺候释迦牟尼佛。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优波离尊者就从座起来,给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我亲随佛逾城出家:我亲自陪着佛,从东宫里边骑着马飞出这座城,出家去。

在佛还是太子的时候,车匿陪着太子到东门去游览,因为太子觉得宫中很闷。先到东门去,看见一个女人在那儿生小孩,这个女人又哭、又喊痛,叫得不得了。太子就问车匿说:

“这是干什么呢?这个女人怎么这么哭叫呢?”

“这是一个女人在这儿生小孩子呢!”

“喔,生小孩子这么痛苦啊?”这个女人把小孩子生了。

太子也不高兴了,说:“回去了,不出去游玩了!”

第二天,太子说:“我们到南门去游玩,到南门看看。”到南门一看,看见个什么人呢?看见一个老人老得不得了,头也晃,眼睛也看不清楚了,耳朵也聋,牙也掉,迈步也迈不动了。太子问车匿说:

“这个是什么人?”

“这个人老了,老得这样子。”

“人老了,就这么样子?啊!这太辛苦了!”于是太子又不愿意去游历了,就回来了。

第三天到西门去,见着一个病人,病得很厉害的。太子又问车匿说:

“这个人他怎么了?这样子哼哼呀呀的,这么痛苦的样子!”

“啊,这个人病了!”

“喔,有病就这么辛苦?”太子又不去游历,又回来了!这见着生、老、病了。

第四天到北门去,就见着有一个人死了。太子就问车匿:

“这个是干什么的?”

“这个人死了!”

“喔,死了!死就这样子啊?”

正在这儿觉得很难过的时候,就来一个比丘;比丘穿着袍、搭着衣,这样子从太子身边过。太子就问车匿说:

“这个是干什么的?”

“喔,这个?你问问他就知道!”

于是释迦牟尼佛就问这一位比丘说:

“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个出家人。”

“什么叫出家人?出家人是干什么的?”

“我出家,就是比丘;比丘就不受生、老、病、死苦的拘束。若离开生、老、病、死苦,就了道了,不生不死,可以成佛的。”

“喔,那你可以教我吗?怎么样出家?你可以做我的师父吗?”

这个比丘本来是净居天人,故意变化一个比丘来度太子的。太子一问他的时候,他把锡杖往地上一顿一戳,踊身虚空,就到天上去了。太子就也没有法子学道,也没有法子出家,又回到宫里去了!

这个时候,在印度有一些个相师,就对他父亲、母亲说:“太子如果在七天之后不出家的话,他就可以继转轮圣王的位。”就是整个世界所有宇宙的国家,这些国王都要受他的管辖;意思是只要留住他七天,之后,就可以继转轮圣王的位。于是他的父亲净饭王就派出军队,把这座城周围给围起来,里外交通都断绝了;就像现在戒严,下戒严令了,谁也不准到里边去,谁也不准到外边来。就这样把太子给围到宫里头了,把东宫给看起来了,使令东宫太子所住的宫殿,里外交通断绝,也就是给封锁了──现在的新名词叫“封锁”。再一个意思,就是“戒严”了;戒严,不准里边的人到外边来,也不准外边的人到里边去,这消息断了。

为什么净饭王把太子的消息都给断了?因为他听相师讲,如果在七天之内,太子不出家,过了七天之后,悉达太子就可以继转轮圣王的位。转轮圣王管一四天下的,一四天下就是整个的世界。这整个世界,不是单单我们这南瞻部洲──现在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就是南瞻部洲,还有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这叫“一四天下”。这一四天下,一日一月、一个须弥山,这叫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算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个“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转轮圣王管的一四天下,就管这样的一个世界。

那么净饭王把这个太子给看起来了,可是太子因为有大善根,虽然被人看起来,他还不迷。净饭王当时选了很多美女,都放到宫里给太子来娱乐。太子见着这一些个美女,也就等于没有看见一样;见如不见、闻如不闻,这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内无身心,外无世界”。

在这个时候,这个净居天人在天上又现身了,他对悉达太子说:

“太子啊!你是不是贪图这个世间的五欲,就把你宿世的愿力忘了呢?你宿世发的什么愿,你现在还记得不记得了?”

“我没有忘,但是现在我也没有方法啊!”

“你如果没有忘,还想要出家修道的话,我可以帮助你!”

“你帮助我,那最好了!”

太子就命车匿──就是这位优波离尊者,备车拉马。把马给备好了,车匿和太子就在后园子里头,预备冲出去。正在这个时候,四大天王──你们到过中国,看见那庙前边,有个拿琵琶的,又有拿那些个什么的,共有四个,就是这四大天王─每一个天王托着一只马足,就把马连悉达太子带车匿一起,都给带到虚空,从虚空飞出去,腾云驾雾就走了。一走,走了有三由旬,然后就落到雪山了,于是太子就在雪山修道。这时候,天人的感应,在那个地方有产麻、麦,太子一天就吃一颗麻粒、一颗麦粒,这么维持他的生命。

当时,有父党的亲属三个,母党的亲属两个,随着佛在那儿修行。有三个因为不能受苦──太子在那儿受苦,一天只吃一麻一麦;那三个人不能受苦,就说:“这样修道太苦啰!这得什么时候成佛呢?我们都走啰!”这三个人因为受不了这种的苦就走了,到鹿苑去修道。等到天女送乳的时候──天女用牛奶煲粥给太子喝,那时太子瘦得骨瘦如柴,非常难看;等喝了牛奶粥之后,这身体自然就又都胖起来了。剩下的两个人说:“太子以前能受苦,现在他不能受苦了。他这样子,牛奶粥都喝,这他不能有什么成就啰!他受不了苦了,我们都要走啰!”于是这两个人也走了。这父党之亲、母党之亲五个人都走了,剩一个谁?就剩一个车匿。

这个车匿,就是优波离尊者。所以他说,“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我亲自见着佛在六年之中,行这难行的苦行,忍这难忍的苦行。亲见如来降伏诸魔:我亲自见着如来降伏诸魔。怎么降伏诸魔呢?太子本来在雪山可以成佛了,他因为恐怕世人误会,说是成佛一定要受苦,才能成佛;于是就不在雪山打坐了,走到菩提树下。坐到菩提树下,他就发愿;发什么愿呢?他说:“我坐这个地方,如果不成佛,我始终不起于座,我始终就在这儿坐着。”于是坐到这个地方,就不起身。

坐到第四十八天的时候,天上六欲天的魔王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十二种的变化。那么他梦醒了,这魔王也会算,会观察的,他看一看,我为什么做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梦呢?一观察:“喔,菩萨坐到菩提树下,就要成佛了!啊,这是不可以的!我一定要去破坏他的定力!”

怎么样破坏太子的定力呢?就派魔王的四个魔女到这儿来。四个魔女的相貌都生得非常的美貌;你看,魔,就是妖怪!她虽然是妖怪,也不愿意丑陋,don't like ugly, like beautiful.(愿意美貌)。这四个魔女就到这儿来扰乱释迦牟尼佛的定力,怎么样呢?现三十二种媚相;媚,就是妖媚。现三十二种的媚相,总而言之,就是引诱释迦牟尼佛,想要叫他生出一种凡心来,没有定力,生出凡夫爱、欲这两种的心。可是释迦牟尼佛既没有爱,又没有欲,虽然不是木头、石头──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释迦牟尼佛能在这个境界上不被境界转,就是方才我所说的“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不被魔女这种魔力所摇动。

这些魔女虽然再美貌,这个诱惑的力量虽然再大,佛也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如如不动,坐那个地方如如,一点都没有动心,不生爱欲心;能以“对境心不起”,对这境界上不动这种心,对境无心。这个时候,佛就作一种不净观。什么不净观?就前几天,不是讲的“九想观”,现在他作个不净观。佛就想:“喔,现在你们来骗我了!你们虽然相貌生得美丽,不过也都是带肉的一具骷髅,九孔常流不净啊!眼睛就有眼眵,耳朵就有耳垢,鼻子就有鼻涕,口就有口水、黏痰,这是七孔不净;再加大、小便,更是不净了!又周身毛孔每一个毛孔里头,生得好多虫啊!周身都不清净,污浊邋遢!”

这样一想,啊,把这四个魔女,都给观得像个老太婆似的,老态聋钟。这四个魔女一看她自己,又互相一看,你看我也老得这么样子,鸡皮鹤发,行步龙钟;她看她也是鼻涕黏痰,周身都不洁净,周身都是虫。她们这四个魔女对面互相一看,也就作起呕来,也就吐起来了,互相这么一吐。她们互相知道都是老得这个样子了,没有法子骗释迦牟尼佛了!于是都跑了!跑了;佛把这个魔给降伏了。

这个魔王看四个魔女回来,没有法子,于是就亲身率着魔子魔孙一齐来,想要把释迦牟尼佛给杀了。释迦牟尼佛那时候怎么样啊?还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也不生恐惧心,在那儿坐着入了无诤三昧,不和人争斗。这个时候,你要是动念哪,魔王他魔来,因为你若是有念头一动,就和魔会接触上;你念头不动,他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这个魔王也不能恼乱释迦牟尼佛,魔王也跑了,回去了!

佛又怎么样制诸外道呢?制诸外道:又者,有一个外道师,他的名字叫“申日”。他怎么样啊?他在饭里头下毒给释迦牟尼佛吃,预备释迦牟尼佛一吃这个饭,就把佛毒死了。释迦牟尼佛看见这个毒饭来了,还照常吃。佛先这样想:“我心里没有毒,我吃这个毒也不会死;我内里头没有毒,它就不会发生作用的。”于是把这毒饭吃了,也没有毒死,也没有事情,这是一种。

又者,有外道的法师嫉妒释迦牟尼佛。因为在印度,佛没出世以前是婆罗门教;这婆罗门教,也是一种外道的宗教。在佛没成佛以前,这个外道很盛行的,人人都去拜这些外道做师父;等佛一成佛之后,这外道的弟子就都去拜释迦牟尼佛做师父。好像老迦叶、目连、舍利弗,这原来都是外道的人,都来拜佛做师父。有个外道就妒忌,把象用酒给灌醉了,将五头醉象牵到佛要经过的地方,预备把释迦牟尼佛给撞死。因为象醉了,什么也都不管,这个醉象力量最大,没有人可以制服得住。就这么预备五头醉象,要把释迦牟尼佛给毁坏了。殊不知,这五头醉象冲着释迦牟尼佛来了,佛把手一伸,由五只手指头上,就变出五只狮子。这五只狮子一出来,五头醉象都吓得,喔,大小便也都来了!就自己趴到地上,几几乎给吓死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制诸魔外这种的力量,这都是优波离尊者亲自见到的,所以说“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把世间的贪欲诸漏,都得到解脱了。贪欲,人所最贪的,最看不破的,就是这种情爱;把人捆得醉生梦死,都是因为这“情爱”两个字!如果能把情爱没有了,贪欲心也就没有了,诸漏也就尽了。为什么你有漏?就因为你有爱欲心,有情、有爱。众生就是情迷的,“业重情迷”,就是凡夫;“业尽情空”,就是诸佛。所以诸佛怎么成的佛?就是因为情空了,爱欲心空了。众生为什么做众生?也就因为爱欲心太重了;情爱心太重,所以就摆脱不开这个世界的轮回生死,这就叫漏落到三界上来。漏落到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就叫有漏;若无漏,就和这一切都相反了。你能回头转,向后转,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能知道回头,这就是“解脱世间贪欲诸漏”的开始。

承佛教戒:这位优婆离尊者亲自随着佛飞出这个城,一起去出家;亲见释迦牟尼佛在雪山苦修了六年;又亲自看见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又亲自见到释迦牟尼佛制诸魔外──降伏诸魔,制诸外道;乃至成佛,都是优婆离尊者亲眼看见的。释迦牟尼佛看见优婆离尊者在过去无量诸佛的教中,都是持戒第一;现在这一次,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成佛,优婆离尊者仍然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佛就叫他在佛法里边专门来修行戒律。

讲起来这个戒律,你们现在学佛法的,都要把它记一记!戒,最初有五戒,就是杀、盗、淫、妄、酒。然后又有八戒,这是五戒再加上第六条“不非时食”,就不是什么时候都吃东西的,过了中午十二点钟以后,就不吃东西了。不非时食,这就不会有一种贪心:你人若是吃惯了东西,一有东西就想要吃;你不非时食,就能制止这种贪吃的贪欲心。第七条“不坐高广大床”,因为睡这高广大床,会生出一种贡高骄傲的心;不睡大的床,就养成自己没有骄傲心。还有“不涂饰鬘,歌舞观听”,不用些花、香的,或是什么美丽的东西,来涂抹装饰自己的衣服和身体,也不故意去听歌曲、看跳舞等来娱乐,因为这样也能令人生出一种淫逸放荡的心。所以这都要戒,这叫“八戒”,八戒在家人也可以受的。

沙弥有十戒,这在家人不能受,一定要出家做沙弥,才可以受十戒。不是说受了五戒,就算sangha(僧伽)了!受了八戒,都不算sangha;受了十重四十八轻戒,也不能算是sangha;一定要受沙弥十戒,然后受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再受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这才算是sangha。

不是说像美国这个地方要别开生面,另要开天辟地,说是一切的人都是sangha;连那个茶杯──我听某个地方的人说:“一切桌子、板凳,都成了sangha了。”你就连茶杯,带饭碗,带筷子together(一起),这就叫sangha了?这,就小孩子说笑话,也不会说出这么妙的笑话!这真是妙到极点,妙不可言了!太妙了!你说是不是妙啊?若是这么样都是sangha的话,那这个世界上什么不是sangha呢?没有什么不是的!那既然都是sangha,何必又要有个组织呢?为什么又要组织起来一个sangha呢?这个说的,我认为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真是得未曾有!所以文天到那个地方问“十重四十八轻”,他们这个名称都没听过,怎么能知道呢?难怪他们是战战兢兢的。哈哈,单单这个“戒”字怎么样讲,就不知道了!最低限度,这个“戒”字怎么样解法,都应该知道。

这个“戒”,印度话叫“波罗提木叉”;这梵语“波罗提木叉”,大约也是中文的梵语,你们学过梵语的,大约读得比我还会正确一点。波罗提木叉又叫“尸罗”,所以戒波罗蜜就是尸罗波罗蜜。那么究竟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意思就是“止恶防非”。止恶,止住一切恶;防非,防你的过错。止恶防非,若是再详细了说,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诸恶不作,就是every bad thing you do not do;众善奉行,every good thing you go to do!我这翻译得不知道恰当不恰当?如果不恰当的时候,你们随时可以改正的。我这个不是金科玉律,我说了,不是就一定算,不能改的。

在古来的人,有这么一回事。有一个老居士去问一个老和尚:

“修道得怎么修?”

“你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喔,这还要你讲吗?这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这两句话啊!”

“三岁小儿虽知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虽然八十岁的老人知道,他也没做圆满“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所以这“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是很重要的。

在礼拜五那天,你们去开会,你没问问他们,sangha(僧伽) 究竟要受多少条戒律?光这“十重四十八轻”,他们还不知道呢!那么他们想要做sangha?做sangha 要受多少条戒律,这应该要知道的。如果说是他们别开生面,另立门户,那就不应该叫“佛教”。为什么?佛教弟子固有的戒律,固有的规矩,你既然不遵守,那你算一个什么佛教?说“新佛教”,怎么样新法?佛当初可以在天上说法,可以在地狱里说法,可以在人间说法,可以在龙宫说法;你们现在这个新佛,可以在什么地方说法?问他们!

说是:“他们都不能去,这都是神话!”你也可以制造一个神话来听听啊!不要说旁的神话,不说旁人,就是像现在眼前这个果甲;他若能有果乙这个本事──有果乙这个本事,都不可以改换佛教的,何况他们连果乙的本事都没有呢!那你凭什么资格去改变新佛教?你做生意都要有个本钱;你想去政府做官,也要大学毕业了,才可以做大官;那么你想做一个新佛教的新sangha,你凭着什么?

说:“我还讲佛的四谛、六度、十二因缘,我照着佛学,还学佛所说的咒,还念佛所讲的经。”你既然念佛讲的经、念佛说的咒,你什么地方又是新的?所以这太矛盾了!我希望你们这些美国的青年学者,尽量要纠正这一个错误,不然的话,这令佛教就会一天一天没有了!

这我不是骂他们,简直地这就是──在释迦牟尼佛以前也说过,说末法时代,这个魔子魔孙都出世了。就是释迦牟尼佛降伏诸魔、制诸外道那个时候,这魔王波旬就说过:“现在我没有办法你,将来对你这个教,我一定要破坏你的!”释迦牟尼佛说:“你怎么破坏呢?”魔王说:“我叫我的子孙到你的宗教里头去,吃你的饭,穿你的衣服,向你那个锅里屙屎屙尿,破坏你的宗教,令没有人信你!”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所以释迦牟尼佛早就看见有今天这个现象了。啊,指佛穿衣、赖佛吃饭,在佛教里头,不做佛教的事情!

优波离尊者在佛教里头,是持戒律最为第一。在佛教里头,有“律师”,就是专门修持戒律的;有“法师”,就是讲经说法的。就单“法师”两个字,有两个意思:讲经说法,“以法施人”,以佛法来布施给人,这叫“法师”;又有一个讲法,就是“以法为师”,以佛法为自己的师父,也叫“法师”。还有“教师”,就是研究教理的。又有“禅师”,就是参禅打坐的。律师,佛在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去世之后,比丘就要以戒为师;所以修行最要紧的,要精持戒律。释迦牟尼佛教优波离尊者,就专门持戒律。

如是乃至三千威仪:怎么叫“三千威仪”呢?出家人,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律。这二百五十条戒律,行有二百五十条、坐有二百五十条、住有二百五十条、卧有二百五十条。这行、住、坐、卧,叫“四大威仪”;行要有个行的相,坐有坐的相,住有住的相,卧有卧的相。

什么叫“行的相”呢?行,要“行如风”,这个风,并不是像刮飓风那种风,是轻风徐来,那么慢慢地,好像那种的微风,慢慢走;走路不是慌里慌张、冒冒失失地那样子。住,站到那个地方,一定也要有一个站相。怎么样的站相呢?“立如松”,好像一棵松树,在那儿站得直直地;不是东歪西倒这样子,站有站相。坐,“坐如钟”,坐到那个地方,像一座钟;古来钟摆在那个地方,它不动弹的。卧,躺到那个地方,“卧如弓”;卧的时候,要吉祥卧。怎么叫“吉祥卧”呢?就是躺到那地方,右手托腮,左手搭胯,身体像一张弓似的弯着。

那么“行、住、坐、卧”,各有二百五十条,这合起来叫一千;再加上身、口、意三聚净戒,身持戒要有一千,口要有一千,意要有一千;身、口、意三业各有一千,所以这叫“三千威仪”。

八万微细:这个细行,本来是八万四千;以三千威仪配身口七支,即身三口四──身不杀、盗、淫,口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三七就是两万一千,复配贪、瞋、痴、等分烦恼以论对治。对治贪、瞋、痴,每一个要两万一千;贪两万一、瞋两万一、痴又是两万一;再加上一个“等分”,又是两万一,这统统就是八万四千细行。“细行”,是很微细很微细的。我现在说,你们恐怕也都不太了解,慢慢地研究,时间多一点,就明白了!

性业、遮业:怎么叫“性业”呢?性业,谓所戒之法,它的本体就是罪恶(称为性罪),不待制止,一犯就成业。因此杀、盗、淫、妄这四根本戒,不论你受戒与否,犯了皆属犯戒,这叫“性戒”。这四种戒你若犯了,不通忏悔的──不可以改过的。可是讲是这样讲,你若犯了,真正痛改前非,生惭愧心,也可以的。所以性戒是针对制止性业所造的罪──就是杀、盗、淫、妄。

怎么叫“遮业”呢?就好像本来你不会犯罪、犯戒的,因为你用某种东西,它就导引着你去犯罪了。好像有一个人受了五戒,有一天他守不住这五戒了,就想:“我好喝酒,酒没有关系嘛!受五戒,杀、盗、淫、妄都可以持,这酒戒犯了,大约也不成问题。”他自己给自己讲道理,自己给自己做辩护律师,说喝点酒不要紧。于是乎,就去买了一点白兰地,或者威士忌。

买回来要喝酒,一想:“啊,没有什么菜。”中国人喝酒,一定要预备一点好的菜,这才能喝酒。他说:“若有一只小鸡子来下酒,这最好了!”偏偏他这儿想鸡,邻居就有一只鸡跑过来了。他左右望望,前后左右都没有人,就一把把这鸡给抓来了。把这只鸡抓来,这犯了盗戒了!然后他把这只鸡就杀了,这又犯个杀戒!正这儿喝酒、吃鸡肉,邻居这个女人就过来找鸡,就问说:“我有一只鸡丢了,你看见了没有?”他说:“我没看见哪!”这也打妄语了,妄语戒也犯了!妄语戒犯了,然后他又看看这个女人,生得虽然不十分美貌,但是也都过得去,于是就生了一种淫欲心,把这个女人也给强奸了。

本来他以为就犯一戒不要紧,结果因为喝酒,就犯了盗戒,犯了杀戒,犯了妄语戒,又犯了淫戒;杀、盗、淫、妄、酒,五戒一起都犯了!就因为这一个“要饮酒”。所以佛叫我们不要饮酒,饮酒这就叫“遮业”。好像你吃荤,你就犯了杀戒;你若不吃荤,自己与杀业就没有关系;这“吃荤”也是遮业。或者是你开垦地,受戒的人不能种地的;为什么?你种植、开垦地,也会杀了很多众生的,所以这都是遮戒。真要持戒的人,就不能饮酒、不能吃荤、不能开垦土地,这种种的事情不能做的;这叫“遮戒”,要遮止、禁止这一件事情。

悉皆清净:优波离尊者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乃至于性业、遮业都清净了。他因为守戒守得清净,所以业也都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身心都非常的清净寂静,于是乎就证果成阿罗汉了。

我是如来众中纲纪:我是大众里边的一个纲领,一个管纪律的。一个纲领,就是大众里边的一个上座,一个领袖。优波离尊者给大家做一个模范、做一个法则,众人都跟着他学。“纪”,就是法纪,修这戒律。所有的戒律,都归优波离来管。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无上:世尊亲自印证我持戒精进这种心。我修行严持戒律,以执持戒律来修身,大众认为我是“持戒第一”。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如何证得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这个“执”,不是“执着”,这是“执持”。我以执持戒律来修身,我的身就得到非常自在,得到非常快乐。次第执心,心得通达:我修身把身戒不犯了,其次我又修心,执持心戒──心里头的戒律。身戒,就属于小乘的阿罗汉所持的;心戒,就属于菩萨了,他是在心意识都不犯戒的。这时候,身戒也持得圆满,心戒也持得圆满,所以身、心就都通达了。然后身心一切通利:在这个时候,身、心都通利了。“通利”,就非常的自在、非常的快乐。斯为第一:这个持戒律修身的法门,我认为它是第一了。

m6目连意识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大目犍连:大目犍连,就是“采菽氏”。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说我初于路乞食逢遇:我最初在路上乞食的时候,遇着几个人。这几个人是谁呢?就是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优楼频螺”,翻译到中文就叫“木瓜林”。因为这优楼频螺身上有一个隆起的东西,就像一个木瓜;大约在身上长这么一个肉瘤子,就好像一个木瓜,所以他的名字也叫“优楼频螺”了。“伽耶”,是座山的名字,叫伽耶山。“那提”,是水的名字,叫那提河。以上是三迦叶波。

宣说如来因缘深义:他们讲如来所说的法。所说的什么法呢?就是“因缘”这个道理。就是:

因缘所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 亦名中道义

前边讲过这个道理了。这个偈颂据说最初是舍利弗尊者听着的,他在路上听着这几句偈颂,就开悟证初果阿罗汉。他回到家里,就对目犍连说:“我今天遇着一个比丘是佛的弟子,他对我讲这‘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舍利弗这一讲,摩诃目犍连也开悟了,所以两个人就一起去皈依佛,拜佛做师父了。

有的又说是遇着马胜比丘,马胜比丘对他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说这几句偈,他就开悟了。总而言之,目连就是听他们几个人讲这因缘法开的悟。这“因缘深义”,就是教菩萨法了;若是教罗汉法,就是“浅义”,它不是深义的大乘境界了。我顿发心,得大通达:听到这“因缘深义”,我在当时就发心,就开悟了,得大通达。

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如来给我“袈裟着身”;我到如来那儿想出家,如来就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袈裟”,就是我身上这个衣。目连的头发和胡须也都落了,就是“剃落”了;有的经上说“自落”,自己也没用什么剃,须发自己就都落了。为什么?这是佛的一种神力。佛只讲一讲:“善来比丘!袈裟着身,须发自落。”这头发也就都没有了,胡子也没有了,就做和尚出家了。在古来的人,说出家,即刻就出家,一点考虑也没有;不是像现在的人,做事情犹豫不决的。目连须发自落了,就现比丘相,就成了一个和尚。

我游十方:目连尊者神通第一,出家之后,就得了神通,他可以游行变化到十方世界去,得无挂碍:他得到无挂碍这种神通。神通发明:由他这种神通发明出来的,推为无上:他这种的神通是最第一的。成阿罗汉:他也成就阿罗汉果。

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不仅仅释迦牟尼世尊赞叹我,连十方的诸佛都是赞叹我这神通妙用的。圆明清净,自在无畏:我得到圆满而光明的这种清净,和自在而无所畏这种的力量。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每一个修道的弟子,用什么功夫得到开悟的。我以旋湛,心光发宣:我旋回来到这湛清的如来藏性上,我心里边发出光明来。如澄浊流,久成清莹:就好像澄清混浊的水一样的,澄清久了,就自然得到清净而皎洁的光明了。“流”,也就是水。斯为第一:所以我修的就是“旋湛”,返回如来藏性,这一种功夫是第一的。

l4七大圆通(分七)

m1乌刍火大 m2持地地大 m3月光水大 m4琉璃风大

m5空藏空大 m6弥勒识大 m7势至根大

今m1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此段经文“诸冷暖气”恐怕是个错字,应该是“诸暖触气”,他这是修的一个暖触。

乌刍瑟摩:这是一个金刚力士,就是本经上的金刚密迹这护法。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个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可以生一千个儿子,他第一个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因为他是转轮圣王,也懂佛法,就叫他这一千个儿子抽签,抽一千个签,看看谁抽到第几,就叫他们发愿好在第几个成佛。我们现在叫“贤劫”,这圣贤出世的时候,“贤劫千佛”,就是这转轮圣王的一千个儿子。那么拘留孙佛抽到第一,释迦牟尼佛就抽到第四,所以现在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的第四位佛。这转轮圣王另外有个夫人,又生两个儿子。大的儿子就发愿,他这一千个哥哥,每一个哥哥成佛的时候,他都要去供养这位佛。而第二个儿子就发愿说,他每一个哥哥成佛的时候,他一定要去保护着,做个金刚力士。

所以在这个地方,怎么没有说“即从座起”,就因为金刚力士就是护法神;神在佛的面前,不能坐着,都是站着的。所有的神,在佛的前边只可以站着,没有坐着的位置,没有地方给他坐的。而鬼见着佛,不但连站的地方都没有,还要在那儿跪着;所以鬼听法,都要跪着听法的。我们现在这儿讲经,这一些个鬼都在这儿跪着听。这不是我讲,你们看不见,现在你可以问一问果某,果某就会告诉你了。神在佛的面前不能坐着的,因为这个,所以才没有说“即从座起”,这儿只说于如来前

那么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他在佛的前面合起掌,向佛就叩头,托佛的双足,对佛说了。我常先忆:我常常回忆起来以前的事情,我在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我这个人,淫欲心最重了,专门欢喜女人的。为什么?他爸爸是一个转轮圣王,大约淫欲心也很重的;那么他淫欲心也重,性多贪欲;这个“贪”,就是贪求女人。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在这个时候,有一尊佛出世,叫“空王佛”。说多淫人:他给我说法,说多淫欲心、多淫欲行为的人,成猛火聚:将来堕地狱,就抱着炮烙,被猛火烧。教我遍观:所以空王如来就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身上所有的骨节,这叫“百骸”;“四肢”,就是两只胳臂、两条腿。“诸冷暖气”,应该是“诸暖触气”;为什么人多欲,多淫欲心呢?就因为有这种欲火在身里头。空王佛就教他回光返照,看自己身里头这种淫欲的火。

神光内凝:我观自己身里头的火,观时间久了,我就生出一种讨厌的心,生出一种恐惧的心,所以就没有淫欲心了。没有淫欲心,时间久了,就神光内凝,自己里边就生出来一种光明来了。化多淫心成智慧火:把这个多淫心就变化了,变化什么呢?变成智慧了。这多淫心变成智慧火了!所以,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从这之后,诸佛都给我起个名字,就叫“火头”,这就是“火头金刚”名称的来源。前边,我没讲“乌刍瑟摩”翻译中文叫什么;因为后边这儿有,所以前边就不需要讲,讲后边的就可以了。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我用火光定这种力量的缘故,得阿罗汉果。心发大愿:于是乎我又发大愿。发什么大愿呢?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所有贤劫千佛成道的时候,我做一个金刚力士,做一个大护法,我亲自来降伏这一切的魔和怨。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每一个弟子所得圆通的道理。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我来谛观这个身心的暖触,这种的暖触变成智慧火,在自性里边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这所有的漏也都消灭了,没有漏了,就生出一种宝光来,得这无上的觉道。斯为第一:这个法门是最第一的了!

m2持地地大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持地菩萨:持地菩萨以“地大”而修道修成的,他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说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我想起过去在普光如来出现到这个世界上那个时候,我出家做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要路”,就是很要紧的这条路上。“津口”,就或者有小的河沟,人没有法子过,他可以躺(放)一块板,令人容易过去。田地险隘:因为田地很狭窄的,不太宽,走路的时候很危险的,这叫“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不如法”,就是不容易走。这路不容易走的,妨害又损坏来往的车马。这一种的道路,我都把它平了;有沟的,我把它填平了;有高出来的,我把它撤低了。或作桥梁、或负沙土:或者造一座桥梁在路上;或者就背着一点沙土,把坑垫平了。

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如是”,就是指上边“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像上边那么样子勤苦,生生世世都做这种的苦工,经过的佛很多很多,不知道多少佛都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阛阓”,就是城的城墙,和城墙门的这个地方。或者有众生在这个地方,或者有做生意的,他要人挑东西,或者扛东西。“擎”,就是用两只手扛着,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他若需要这样的人时,我就帮他背着东西,或者用头顶着东西,或者用手拿着东西,到他所要到的地方。“诣”,就是到。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我把帮他所擎的物质放下,也不要钱。“不取其直”,就是不求代价,不要他给钱;不但不和他要钱,就是他给钱,也不要的。这持地菩萨就行以上这种苦行。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毗舍浮佛”,翻译成中文就叫“遍一切自在”。这位毗舍浮佛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人就多数饥荒。因为饥荒,人人都没有饭吃,就要逃荒;逃荒,就是说这个地方没有饭吃,走到别个地方去,逃这个饥馑的乱年。我为负人:那么有的人逃荒,就饿得不能走了,持地菩萨就背着这个人,从这儿到那个地方去。无问远近,唯取一钱:也不管远、近,远也是一个钱,近也只取一个钱,多了不要。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或者有牛车被泥给陷住了,因为道路不好走;一定是下雨下得多了,这年头也就不收成了,所以人走路也难走了,车往往在路上就会被泥给陷溺住。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持地菩萨说他自己有神力,有一种大的力量,好像神助他似的,为这人来推牛车车轮,拔除他的苦恼。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当时这国家的大王很信佛的,于是就设斋,请佛来受供养。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我在那个时候,在佛经过的道路,有不平的地方,我就把道路给平好了,等待着佛来。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毗舍浮佛就给我摩顶,对我说:“你应该平这个心地,你心地平了,世界地自然就都平了。”持地菩萨以前这么的长时间平这么多地,本来地都平了;但是他的身地平了,性地没有平。所以毗舍如来才告诉他,要平自己的心地;心地平了,一切地皆平。“心地”,也就是性地。

我即心开:我听见毗舍如来所说的法门,当时心就开悟了。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我见着自己的身犹如微尘一样,和所有世界的微尘都没有分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这个微尘与微尘的自性也不相摩擦,不互相生冲突。乃至刀兵亦无所触:乃至于兵刃相接,也不能伤害我的身体。为什么?因为我身体和虚空合一了,没有我相了。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我于这种的法性里边得到无生法忍,成阿罗汉果。回心今入菩萨位中:我回小乘心,现在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我现在听佛所说的法,宣扬“楞严大定”这个妙法,宣扬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法门。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这种佛知佛见的道理,我现在做上首,先来证明这个法门。

佛问圆通:佛现在问这个圆通法门。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我以谛观身心和世界这两种的微尘没有什么分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本来都是如来藏性,由“虚妄”里头发出一种的尘相来。尘销智圆:尘的境界如果消除了,智慧也就会圆满,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m3月光水大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即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如初。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月光童子:他是童真入道,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家做和尚了;他现在并不是个童子,是很老的一个菩萨了,不过他因为童年就出家,所以一般人就称呼他“月光童子”。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我想起过去,在恒河沙这么多劫,有佛出世,这位佛的名字叫“水天佛”。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水天佛教一切的菩萨修习水观定,入这“水观定”。以前我不讲过“月光菩萨入水观定,他那个房子里都变成水了”;就是这个。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我修习水观,首先观看自己身中的水,这个水性没有互相争夺、互相侵略。初从涕唾:最初就从这个涕唾上观起。“涕”,就是鼻涕;“唾”,就是口里的唾液。如是穷尽:像这样子,我就推,推就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津”,在喉以下,这叫咽津。“液”,就是到喉咙上边,到口里了,这叫“液”。这津、液、精、血,乃至大、小便利,身中旋复:这都属于一种水性,在身体里头周而复始的,也就像一个轮回来回转的。水性一同:这水性都是一个样的,没有什么分别。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我见水在身中,与身外边的世界,乃至所有诸佛国土须弥山外边的香水海都是一个样的,没有什么分别。“浮幢王刹”,就是诸佛的国土。

我于是时初成此观:我在那个时候,初修成了这个水观。但见其水:可见自己身所有的水和外边的水,都合成一个了。可是未得无身:这个身还有,没有得到无身的境界。

当为比丘,室中安禅:在当时我做一个比丘,在一个静室里头坐禅,修习水观定。我有弟子:我有一个小童子徒弟。这徒弟,就是来打扫地方、做饭、做菜,伺候他的一个人。这一个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他在窗户那儿往里边看我这个房子,就见我这个房子全屋子里都是清水,其他东西什么也没有。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稚”,就是年幼没有什么知识的小孩子。“瓦砾”,就是瓦块。这小孩子不懂事,他取一个小小的瓦块从窗户就扔到水里了。激水作声:一打这个水,水也就出一个响动声,就像打水漂。顾盼而去:这个小孩子想:“喔,我的师父在这房子里打坐,怎么这房里这么多水?”他打了一个水漂,往东看看、西看看,各处看一看,就又走了。

我出定后,顿觉心痛:月光童子出定了之后,即刻就觉得心里痛了,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怎么叫“舍利弗遭违害鬼”呢?舍利弗尊者有一次打坐,就有两个鬼从虚空里头过去。这两个鬼,一个叫违害鬼,一个叫缚害鬼。这个违害鬼就对缚害鬼说:“这个沙门在这儿打坐,我打他头好不好?”可是缚害鬼说:“不要打这个沙门,你不要恼乱这个修道的人!恼乱修道人,你要堕地狱的。”缚害鬼就走了。走了,这个违害鬼也不听缚害鬼的劝告,就拿拳头照着舍利弗的头打了一拳。等舍利弗一出定之后,这头就痛。

他自己想:已经证阿罗汉果,没有什么病了,怎么还头痛呢?就请问释迦牟尼佛:“佛!我现在也不知为什么,打坐打完,出了定就头痛。这是什么道理?”释迦牟尼佛说:“啊,原来你被违害鬼把你打了!这个违害鬼打了你之后,已经造了罪业,现在堕阿鼻地狱了。”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无间,没有间断的。佛说:“这个违害鬼,他这一拳如果打到须弥山上,可以把须弥山分成两个。你幸亏定力具足,如果没有定力的话,你整个身都碎了,没有了!”这是舍利弗被违害鬼这么打一次,然后就头痛。

这个月光童子被他小徒弟投了一块瓦砾在水里头,所以出定后心里也就痛。月光童子说,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我自己就思想,我现在已得阿罗汉道,不应该有病的。云何今日忽生心痛:怎么我现在忽然间就生了心痛的病?将无退失:我是不是把阿罗汉的果失掉了呢?我是不是道心退了呢?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在我这样想的时候,这位童子很快就来到我前面了,说上边他所见所做的事情。我即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我就告诉他:“你再见着这水,你就把门开开,到水里边把这块瓦砾除去。”童子奉教:这童子遵奉月光童子这种的教导。

后入定时,还复见水:后来月光童子又入定了,这童子又看见水了。瓦砾宛然,开门除出:这个瓦砾还在那个地方,童子开开门,把这个瓦砾就除出去了。我后出定,身质如初:我以后出定了,这个身体就还像以前一样,也就心没有痛了。

逢无量佛:我就这样修行这个“水观”,经过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如来。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我像这么样修行水观,一直到山海自在通王佛这个时候,才和内、外的水都合而为一了,才把自己的身没有了,这叫“亡身”。这个“亡”字,读作“无”,无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与十方法界诸香水海,就都合而为一了,这个“水观大定”修成了,和一切的水合而为一,没有分别了。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现在我在佛前,得“童真”的名字,参预在菩萨之列。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各弟子所得圆通的法门。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我以水观这个水性,就这一味水来流通,悟无生法忍,得圆满的菩提。斯为第一:这水观的法门,在我来说,是第一的法门。

m4琉璃风大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琉璃光法王子:琉璃,梵语叫“吠琉璃”,翻到中文就叫“青色宝”。这位菩萨的名字,就叫“琉璃光菩萨”。“法王子”,就是菩萨。琉璃光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我想起过去,在恒河沙这么多劫,有佛出世,这位佛就叫“无量声佛”。开示菩萨本觉妙明:他教化菩萨本来的这种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观看这个世界和众生身都是妄缘,都是由风力所转成的。这琉璃光法王子,他是由“风大”上成的道业。

我于尔时,观界安立:我在那个时候,观这个界限怎么样安立的?观世动时:观看世界动弹这个时候。这个“世”,就过去、现在、未来。观身动止:观身的动和止。观心动念:观自己这个心的动念。所有世界上的风,都是由我们这一念造成的,我们这一动念就是心里生了风;因为我们心里有风,所以外边的风也就有这么多。诸动无二,等无差别:这一切动的体相、动的行相都是一样,没有分别的。

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我在这时候,觉了这个群动的性质,它无所从来,也没有所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这十方的微尘,和颠倒众生,都是由“虚妄”所造成的境界。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像这个样子,由一个世界,到一千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合成一个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每一个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就好像在一个器皿里头装了很多很多的蚊虫,每一只蚊虫都在里边叫,它们于很小的一个地方里边就发起狂来,互相搅闹。

逢佛未几,得无生忍:我这样观法,遇着佛没有好久,就得到无生法忍了。尔时心开:我修这种的功夫,时间一久,心念也专一了,没有其他的妄想;这个时候,就开悟了。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我就看见东方不动佛国,我在那个地方做法王之子,侍奉十方的诸佛。这不动佛,就是东方“阿閦佛”,又叫“金刚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我修来修去,我这身也有光了、心也有光了,里外都洞彻,一点障碍都没有了。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每一个弟子所证得的这个圆通法门。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无依”,就是没有体性,也没有自性。我因为观察风力它没有自体,而开悟这个菩提心,得到定力。合十方佛,传一妙心:合十方佛的佛法,传授佛的心印法门。斯为第一:这个观风力不动的法门,我认为是最第一了!我是由观风的“风大”法门上成道业的。

m5空藏空大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虚空藏菩萨:这位虚空藏菩萨,他以七大之中的“空大”成道,所以他修“空观”的,他现在说一说他过去修道的方法。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虚空藏菩萨和释迦牟尼佛,在定光佛那个时候,就得到无边身。他的身,就犹如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所以叫“无边身”。这定光佛是谁呢?定光佛也就是“然灯佛”,在第二个阿僧衹劫的时候,给释迦牟尼佛授记做佛的,就是这位然灯佛。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虚空藏菩萨证到无边身之后,手里拿着四颗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照十方世界微尘那么多的佛刹土,都变化成虚空了。

又于自心现大圆镜:虚空藏菩萨又于自己的常住真心里边,现大圆镜。“大圆镜”是表示智慧的,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内里放出十种微妙宝光,这种光是很微妙的,所有十方虚空它都流到了。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幢王刹”,也就是佛国土。把所有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国土都摄入到镜里边来,由这个镜又涉入我的身里边。身同虚空,不相妨碍:我的身和虚空是一样的,身就是虚空,虚空也就是身,身和虚空一点都没有分别了。

虚空藏菩萨,他的身也就是虚空,虚空也就是他的身;虚空和身体没有一个界线的分别了。所以他的身体和虚空互相就不发生妨碍,你不障碍我,我也不妨碍你,互相融通。于是身能善入微尘国土:这个身善入虚空,他的身也变成虚空了,虚空也就是他的身体,所以叫“无边身”。他的身体遍入一切微尘那么多的国土去广行佛事:他到每一个国土做什么呢?就是做佛事。做什么佛事呢?“巧把尘劳为佛事”,巧,就是很巧妙的,把尘劳──就是这个世间上一切的境界,变成佛事。得大随顺:得最大的这一种恒顺众生的力量。

此大神力:“得大随顺”这种大的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由我详审而观察地、水、火、风这四大没有个体,只是在这虚妄的妄想上,生出来生、灭。“无依”,就是没有体。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现在观到这种境界上,自己身体和虚空没有两样了。“佛国本同”就是“佛国本空”;本同,也就是“本空”。这个佛国也空了!为什么?虚空藏把一切都空了,有佛世界、无佛世界,他都变成虚空了;在虚空里发明出来,得到无生法忍了。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每一个弟子所证得的这个圆通法门。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我以观察的力量观空,因为虚空无边,所以我的身体也变成无边了。我观空,得这一种空的定力,这种空的定力妙得不得了,它的力量非常的圆满而光明的。斯为第一:按着我所修的这种观空的法门,是最妙、最好、最为第一了。

m6弥勒识大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弥勒菩萨:又叫“阿逸多”。“弥勒”是他的姓,“阿逸多”是他的名字。弥勒,翻译成中文就叫“慈氏”;阿逸多,翻到中文就叫“无能胜”。这位菩萨就叫“慈氏无能胜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我讲出这个名字,或者有的人还不知道,你看见在中国庙上天王殿里边,有位很肥的和尚;就是这位和尚。大约这位菩萨也欢喜吃好东西,所以吃得那么胖!他也欢喜笑,但他并不是“喀喀喀”那么笑,他怎么样?总这么张着嘴,望着你这么笑。他欢喜和小孩子在一起玩,小孩子都很欢喜他,围着他左右前后都是小孩子。

等释迦牟尼佛退了佛教教主位子的时候,就是由弥勒菩萨来掌教。释迦牟尼佛叫“红阳佛”,而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就叫“白阳佛”。据说在弥勒菩萨出世那时候的人,人的血不是红色的,是白色的。现在血怎么红色的呢?因为是红阳。所以释迦牟尼佛这时叫“红阳”,弥勒菩萨那时候叫“白阳”。

这位“白阳佛”什么时候出世呢?这说起来是很远,但是也不太远;在菩萨来看,这是一转眼的时间。那么有多远呢?现在人的寿命,普通来论是六十岁;这不是单单某一个人,就是总括起来人的平均寿命是六十多岁。因为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人的寿命是八十岁,到现在经过两、三千年,大约也就是六十来岁的寿命。这每一百年,人的寿命要减一岁,身量高度要减去一寸。

等到人的寿命减到二、三十岁的时候,那时候有一场瘟疫病。得到这种瘟疫病,很快就死了,甚至于连一个钟头都过不去。你去请医生来看吗?连医生也一起都死了!就这么厉害的病!医生也没有办法。那时候,人死到剩十分之五,要死一半!为什么要死这么多人呢?就因为那时候人心都坏了,坏到极点。坏人太多了,就好像什么?这天地就要没收这种坏人,来把他换一换。因为他太坏,要换一点好的,所以就要死了一半。

除了瘟疫病外,减劫时还有刀兵、饥馑等灾。等到人的寿命减到十岁,那时候人就像只狗那么高。十岁,或者其中也会有一个、两个活到三、四十岁的,平均来论就是十岁。到这个时候,你说人坏到什么样子?那时候的人,就和马、牛、猪一样的,一生来就会说话,就有淫欲心。因为人“性流为情,情流为欲”,那时候真是人欲横流,一生来就懂得淫欲。所以没有好久,大约两、三岁就结婚,结婚就生儿子、女儿;完了,到十岁上下,就死了。

等到人的寿命减到十岁,再增,也是一百年增高一寸,寿命增加一岁;增加到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的时候,然后再减,减到八万岁;那个时候,弥勒菩萨才来成佛。所以现在有一些个外道就说:“喔,现在弥勒菩萨来成佛了。”这是说梦话呢!他根本就不懂佛法;佛法都有一定的,不是乱讲的!所以现在这位弥勒菩萨,就是到那个时候成佛的菩萨。

世界有成、住、坏、空各二十个小劫,当坏劫最后一劫时世界开始坏灭了。首先,有火灾发生;这种火灾,不但人间这大地都被火烧了,还烧到初禅天上。“火烧初禅,水淹二禅”,等火灾过去,又有水灾;这水灾把整个世界都淹了,这水淹到二禅天。然后,又有风灾,这风灾刮到三禅天上去。所以说:

六欲诸天具五衰 三禅天上有风灾

任君修到非非想 不如西方归去来

六欲天,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得见的人间和天上,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这些个天,都属六欲天。这六欲天的天人,有“五衰相现”,这以前我讲过,不知有人记得没有?什么是五种衰相呢?

(一)花冠萎谢:天人戴的帽子都是由花所生成的;这花不是用人工造的,也不是用什么花编的,它天然生出这么一个花冠,戴到头上。等到天人要死的时候,你说怎么样啊?这个花就都落了!在天人没死的时候,它永远是新鲜的。“花冠萎谢”,这叫一衰。

(二)衣着尘埃:天人的衣服不需要洗,我们人间的衣服,今天也要去洗,明天也要去洗,都是一穿就不洁净了,要拿去洗。天人的衣服没有尘垢的,等他五衰相现的时候,怎么样啊?衣服上也有尘垢了,这也是一种业报所感。你问为什么他就有尘垢了?他尘垢从什么地方来的?就从他业障来的。我们人为什么要死的时候,有的人不等死之前就臭了呢?那也就是业报所感;而天人到死的时候,也就是衣着尘埃了。

(三)两腋汗出:我们人间的人常出汗,天人任何时候也不出汗,可是等他要死的时候,就出汗了!这第三个衰相“两腋汗出”,两只胳肢窝这个地方,就都出汗了。

(四)身体臭秽:天人的身上时时都有一股香气,都放香的,不需要擦香水就香得很厉害。等他一要死的时候,就有臭气了,都不干净、不香了。

(五)不乐本座:他在他的座位上也坐不住了,就坐着又站起来,站起来又坐那儿。喔,这就好像我们人间的人说什么?英文叫crazy(发狂)?他这个时候也就发狂了,站起来、坐下,坐下、又站起来;这么一念的就迷了,迷了就死了,死了就堕落到这个世上来了。

所以说:“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天人有这五种衰相,到三禅天上还有风灾,你就修到非非想处天还要堕落的,所以说“不如西方归去来”。

那么这位弥勒菩萨以前修道的时候,专好攀缘。本经上不讲“攀缘心”吗?他的攀缘心最重,专门和人交际联络,谁有钱他就巴结谁,谁有钱就去和谁接近。现在有一句流行语叫什么?拍马屁!他就专门做这一套的工作。所以他和释迦牟尼佛两个人,本来在以前都一起修行的,就因为他这样子专门好攀缘,结果他才要多等这么久的时间才成佛。我相信弥勒菩萨以前是好攀缘的,你看,吃得那么胖!一定欢喜吃好东西,才会那么胖,不是单单笑胖的!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时弥勒菩萨就从座起来,给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忆往昔经过微尘那么多的劫数,有佛出世,那位佛叫“日月灯明佛”。我从彼佛而得出家:我跟着那位日月灯明佛就出家了。出家怎么样啊?心重世名,好游族姓:我专门好这好名誉,而且“好游族姓”。“族姓”,就是贵族,就是有钱的大家庭、大财阀;好像在每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有钱的人。嘿,穷人他不理,他就专门找这个有钱的!到有钱人的家里去拜候,去同人家说好话,专门欢喜这样子。也专门到处自己给自己宣传,自己给自己卖广告。像这样子,所以到处欢喜做一些个虚伪的事情;弥勒菩萨当初就是这样子,好游族姓。

你不要看他求名的心重了,最终他也要停止的,所以下面这一段文,就说他已经停止了。而我们现在这个攀缘心、求名心、求利心,还没有停止呢!可是这位弥勒菩萨在我们以前已经停止了,我们应该学他“停止”这个心,不应该学他的攀缘心。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那个时候,日月灯明佛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这种的定。这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唯心识定”。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在很多劫以来,就以修这种定侍奉供养恒河沙数那么多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我求名求利的心,好游族姓家这种心,现在都没有了!现在也不攀缘了,也不求名也不求利了!

这位弥勒菩萨说,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到然灯佛出世的时候,我自己就得成再没有比这个再高上微妙的圆通,这种识心的定力。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乃至于虚空都没有了,诸佛的国土或者有净的、或者有不清净的,这都是我弥勒菩萨这种识心三昧所变化的。世尊:弥勒菩萨叫一声释迦牟尼佛。我了如是唯心识故:我明白像上边所说的道理,都是由心识所变现的。识性流出无量如来:由识性里头,流出来这种的变化相,变化又流出无量的诸佛。今得授记,次补佛处:我现在得到授成佛的记,将来等释迦牟尼佛退位的时候,就到这娑婆世界来成佛。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这个圆通法门。我以谛观十方唯识:我现在谛审而观,十方都是由这个识心所造成的。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我这个识心得到圆明,由这个圆而成实在的一个智慧,远离开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得无生法忍,这是第一的法门。

什么叫“依他起性”、“遍计执性”呢?这有三个意思,一个叫“依他起性”,一个叫“遍计执性”,一个叫“圆成实性”。在圆成实性上,生出一种依他起性;依他起性上边,这个人又生出来一个遍计执性。圆成实性,就比方是麻;依他起性,就比喻麻变成绳了。由这个麻做成了一条绳,在晚间人看见这一条绳,就以为是一条蛇:“喔,那地方有了一条蛇!”所以就生出一种恐惧心来,就执着;根本它不是蛇,本来是一条绳,人因为在晚间看不清楚,就怀疑它是蛇了!这是遍计执性。你知道它是一条绳了,这就是依他起性;你再知道:“喔,这个绳是什么造成的呢?原来是由麻造成的!”这就是一个圆成实性。

那么弥勒菩萨修唯心识定,得到开悟;所以他说“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说这个法门是第一的。

m7势至根大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大势至法王子: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做转轮圣王的时候,他们两位都是阿弥陀佛的儿子;而阿弥陀佛成佛了,他们两位就给阿弥陀佛做侍者。就是这两位菩萨,总陪着阿弥陀佛,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等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退了极乐世界教主的位子时,前半夜法灭了,后半夜观音菩萨就在极乐世界成佛;等观音菩萨退居的时候,就是大势至菩萨在极乐世界成佛。“大势至”,又叫“得大势”,就是有大势力;他一举手、一投足,大地都会震动的,走到什么地方都地震,他这个势力最大,所以叫“大势至”。“法王子”,就是菩萨。

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大势至菩萨和他的同伴,有五十二位菩萨。这“五十二菩萨”,就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的,这五十个再加上“等觉、妙觉”,就是五十二个位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和他的同伦,有五十二位菩萨就从座起来,给佛叩头顶礼,对佛就说了。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我想起过去,在恒河沙这么多劫,有佛出世,他名字叫“无量光”。在这个时候,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在这一劫里头,接连生出十二位佛,最后这位佛的名字叫“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这位佛教我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念佛三昧。梵语“阿弥陀”,此云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那么这十二位佛,是不是阿弥陀佛呢?大约不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是十劫,而这是过去恒河沙劫;所以这位佛不是阿弥陀佛,但是名字相同。佛的名字相同的很多,也就好像我们人同名同姓的也很多。

譬如有人:“譬如”,就是比方。比方有亲戚或朋友这么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一个人,就专专地来忆念这一个人;这一个人就专门忘,不忆念那个人。这两个人又比方谁呢?就比方一个是佛,一个是众生。佛就时时刻刻都记挂着我们众生,忆念我们众生;可是我们众生时时刻刻都不记得佛,都把佛忘了。偶尔想学学佛法,也就不太清楚,不知道这到底是说的什么?只有说:“喔,这佛法真妙啊!”究竟妙到什么程度上?又不知道了!所以不知道了,就更妙了!

佛为什么要念众生?因为佛看众生都是一体的。佛观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没有一个众生不可以成佛的!佛教伟大的地方,教义最高也就在这个地方:无论任何的众生,都可以成佛的。因此佛才提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要受持五戒;受持五戒,都是爱护一切众生的一种表现。佛因为看一切众生和他都是一体的,没有分别,所以要教化众生,要度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是佛要度众生的道理。我们众生跑到这个世界上来了,就舍本逐末,把这根本的事情就忘了,尽“背觉合尘”──离开“觉悟”,而合“尘劳”了;所以也就忘了佛,总也不记得了!

关于念佛的法门,有好多种念法:(一)持名念佛、(二)观想念佛、(三)观像念佛、(四)实相念佛,有这四种的念佛。

(一)持名念佛:持,就是执持、受持。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名号。这个念佛法门,你欢喜哪一位佛,就念那一位佛。你欢喜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你欢喜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你欢喜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就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这十方的佛,你欢喜念哪一方的佛都可以。这念佛,究竟是什么意思?念佛,就是教你把你的念头,只有“念佛”的一念,没有其他的妄念;没有其他的妄念,你就不生恶心了;不生恶心,你就是往好的道路上走。

(二)观想念佛:观想,这么想着阿弥陀佛的白毫相。阿弥陀佛在眉中心这儿,有个白毫相。偈颂上不是说“白毫宛转五须弥”?阿弥陀佛那个白毫相,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绀目澄清四大海”,阿弥陀佛的眼睛,有四个大海那么大。你说,这真是有这么大的眼睛!呵呵,四个大海那么大的眼睛!你的境界小,你观想的佛像就小一点;你若境界大,就观得很大的,这是叫“观想念佛”。

(三)观像念佛:观像,就是观阿弥陀佛的像,看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一边念佛,一边想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可是我告诉你们,念佛,也有的时候会着魔的;总而言之,要有道德,若没有道德,有的时候你就念佛,也会有魔考的。

我在香港大屿山慈兴寺,有一个比丘叫恒越,他打般舟七。怎么叫“般舟七”呢?这般舟七,是在一间房子里常行,这叫“常行三昧”,又叫“佛立三昧”。在一间房里,这么走九十天,不坐、不卧──就是不睡觉,也不坐在那个地方,走九十天。你看,在佛教有这样的修行法,这样勇猛精进修行的!你在其他的宗教,能有这样子勇猛精进的法门?没有的。

这个恒越就修这佛立三昧,他修念佛;念佛念啊念的,你说怎么样啊?喔,他就越念越大声、越念越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听到他这样念,知道他是有境界了,就去看他。一看,他在那一个房里,跑得很快,一边跑,一边念佛。你说,原来是怎么回事啊?这个比丘前生是头牛,因为给庙上做工、耕田,今生就托生做人,又做和尚了;做和尚,但是牛性还不改,总是脾气很大的。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跑呢?就因为他看见阿弥陀佛来了,就追这阿弥陀佛。其实怎么样啊?他就因为着了魔境界,并不是阿弥陀佛来了,是海里头一条水牛,这个水怪来了!来到这儿,就变化像阿弥陀佛一个样。因为他念阿弥陀佛,它就这么诱惑他,所以就认为它是阿弥陀佛了,就追它。等我到那儿之后,就用一种法,把他这个魔的境界给破了,他算把这个境界逃过去了;所以,念佛一样有的时候也会着魔的。

(四)实相念佛。我们现在参禅,坐这儿,参这个“念佛是谁”,这就叫“实相念佛”。

现在这“一专为忆”,就是佛常常想念着我们。“一人专忘”,就是我们众生不想念着佛。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这两个人,假设就遇着一起了,也等于没有遇着一样的。或者在任何地方见着了,见着一面,彼此的光不合,一个人就想,一个人就不想,这两个人的精神就不合一;所以或者就见面了,也等于不见面一样的。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果彼此两个人,都互相忆念;这两种的忆念,一天比一天就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像这样子,从今生到来生,就好像形、影不相舍离。这个形、影不相舍离,也不会错乱的。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诸佛怜念众生,也就好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要是这个做儿子不忆念父母,逃逝他方,即使母亲总想念他,也没有什么益处。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这个做儿子忆念母亲,好像母亲忆念儿子那样的情形,这母子两个人生生世世都不会离开的。所谓佛念我们众生,我们众生也要念佛,这生生世世都不会离开,都在一起的。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假若众生的心记着佛,又念佛,或者今生、或者是来生,一定会见着佛的。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因为你忆佛、念佛,去佛也就不远了,不用假藉其他的方便法门,你就会开悟的。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你念佛,也就譬如染香的人身上就有香气,这就叫“香光庄严”。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因地”,就是在初发心修道做比丘的时候。大势至菩萨说,我在因地的时候,以念佛的心得到无生法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现在我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摄受这一般的念佛人;我好像吸铁石吸铁一样摄受念佛人,生到极乐世界去。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现在佛问圆通法门,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这个念佛的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我以这个念佛的法门,就收摄六根门头的妄想。我就单单念佛,把六根就都制住了,六根就都不打妄想了,这叫“都摄六根”。我就以这个清净念佛的念,相继不断地总这么念,得到这一种定力。斯为第一:这念佛法门,是最第一的法门了!

──原卷五终

【编按】一九七五年一月,宣公上人应台湾信众邀请,讲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今特别附录于后。

k2观音广陈(分四)

l1陈白古佛授法 l2次第解结修证 l3详演称体起用 l4结答所证圆通

今l1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在这前边,是大势至菩萨修的念佛法门。念佛的法门,对于现在世界的众生是很对机、很相应的。为什么?在经上说,“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鲜一得道。”一亿,这很多很多了;亿亿,那更多了,连一个得道的也没有。那怎么办呢?你不要担心,“唯以念佛得度”,只有念佛这个法门是很容易的;这个念佛的法门,是“横超三界,带业往生”的法门。

怎么叫“横超三界”呢?这有一个比方,比方有一棵竹子,竹子里边有条虫子,这条虫子若是一节一节的把每一节都嗑透了,然后钻出去,需要很多的时间。若是念佛,就像这条虫子在旁边咬出一个窟窿,可以很容易就出去了!这叫“横超三界”。

“带业往生”,带业,是“带宿业、不带现业,带旧业、不带新业”。怎么样呢?这是在你没有懂念佛之前造的罪业,都可以带着这个业去往生。你知道念佛了,又还造业,那就不可以带去。你知道念佛,就要改过自新了,不要还造业;你若再造业,就会业上加业、罪上加罪,那么就带不去了。所以带宿业,是前生所造的罪业可以带去;今生你念佛之后,就不应该再造罪业了。你若再造罪业,那不单带不去,而且你明知故犯,还要罪加一等。所以说“带宿业、不带现业,带旧业、不带新业”。

若你现在明白佛法了,说:“喔,我现在念点佛,我一边念佛一边造业,将来我可以把这个业,带到极乐世界去!”那是错误的!你明知故犯,罪加三等;不单带不去,而且你也不能往生了。为什么不能往生了呢?你所造的业就把你赘住了,所以不能往生了。我们信佛的人,知道念佛了以后,切记不要再造罪业了。这是很要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念佛的法门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要念佛呢?就因为我们和阿弥陀佛有大因缘。阿弥陀佛在十个劫以前成佛,在没成佛之前,那时候他做比丘,叫法藏。他在当时发了四十八个大愿,其中有一愿,大意是说:“十方众生,称我名者,若不成佛,不取正觉。”十方一切的众生,若有念我的名号的人,他若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为阿弥陀佛有这个愿力,所以所有念佛的人都会生到极乐世界去。

这个念佛的法门,也是属于单单一宗。中国的佛教有禅宗、教宗、律宗、密宗、净土宗,这五大宗派;念佛法门,是其中的一个宗派。在这个世界,将来末法的时候,这部《楞严经》先灭,然后其他经典继续就都没有了,最后剩的什么经呢?最后就剩《佛说阿弥陀经》。剩《佛说阿弥陀经》在世界上,度了很多人;再经过一百年,《佛说阿弥陀经》也没有了;这个末法,就是法将要灭了。《阿弥陀经》没有了,还只剩“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再度了很多的人。过了一百年,这六字洪名也没有了,就剩下“阿弥陀佛”四个字,又住世一百年,然后“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也没有了!这时候法就完全灭了,没有佛法了;所以,末法!末法!就是这样子没法。

我们现在还在末法开始的时候,我们若行持正法时代的事情,这叫“请佛住世,常转法轮”。所以在这末法的时候,还要不怕一切的苦、不怕一切的难。我也不怕辛苦来给你们讲经,你们也应该不怕辛苦来听经;所以任何人都应该打起精神来,不要说是疲倦了,就要去休息,我们要为法忘躯。你看,释迦牟尼佛为修佛法,在雪山坐了六年!我们现在不到雪山去坐六年,也应该常常来研究佛法,不要怕辛苦。听佛法,拿佛法就当饭吃,我若没有听这一堂佛经,就好像几天没有吃饭了!要有这种的感想,我一定要听这个佛法,一定要把佛法真正明白了!你真正明白佛法,到什么地方去明白呢?就是要多听经。

你若不听经,就不会开智慧的,尤其这部《楞严经》是开大智慧的。你看前边这二十五圣各述圆通,各说他个人所证的境界:有的从火光三昧修成的,有的从水观三昧修成的,有的从风修成的,有的从空里边修成的,有的因眼修成的,有的因耳修成的,这六根每一根都有人修;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哪一界都有人修成的。我们现在听这种道理,你把它往自己的身上来合一合,我应该从哪一根来修行呢?你不要着急!就是从观音菩萨“耳根圆通”这儿入手,是最好了!观音菩萨从耳根圆通修成的,阿难尊者也是要跟着观音菩萨来修耳根圆通。古来佛菩萨给留下这个最妙的方法,我们也应该跟着“耳根圆通”这个方法来修行,这是最容易入手的一个法门!

尔时观世音菩萨:“观”,就是观看、观察,以“能观之智”,观“所观之境”──以能观的智慧,去看所观的这种境界。能观的智慧,就是观世音菩萨自性里边所具足的这种智慧;所观之境,就是所有众生的音声,这是一种境界。要观看众生的苦声、乐声、不苦不乐声、善声、恶声、是声、非声,观这种种的声,所以叫“观”。“世”,就是世界;世,有过去、现在、未来。观过去众生的因果,观现在众生所造的业,观未来众生应该受的果报;所以这“观”,要观过去、现在、未来。“他为什么就这么苦呢?”“哦,原来在前生,他就不孝顺父母,对任何人也不好,所以今生受的报也不好!”那么就观种种的音声,这叫“观世音”。

“菩萨”,就叫觉有情,又叫大道心的众生。觉有情,就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觉,是说他是有情里边一个觉悟的众生──他也是个众生来着,但是现在已经觉悟了,这是一个讲法。又有一个讲法,他现在是个觉悟的众生,想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觉悟,这叫“自觉觉他”;自己得到开悟了,又想令一切众生都要开悟,所以这叫“自利利他”──这是“菩萨”。

我们学佛法的人,这“菩萨”怎么样个意思,也应该记得。不要像那个“sangha(僧伽)”似的,开sangha联合会,提出sangha(僧伽)两个字,没有人会讲。你说,这简直是想不到的事情!譬如这个“菩萨”,你见着学佛法的,问问他:这个“菩萨”是怎么样讲法?说“菩萨”就是“觉有情”,觉悟一切的有情;又叫“大道心的众生”,他的道心最大,他也是众生之一。你不要把菩萨看得不是众生了,菩萨也是众生的,不过他成菩萨了,比我们有智慧、比我们有神通;我们众生是很愚痴的,所以才没有跑到前边去。智慧的人,就跑到前边去;我们是愚痴人,就落到后边。

讲到这儿,我再给你们讲以前有一位菩萨,他没有成菩萨之前,他就闻到佛法,想要出家;你说怎么样啊?他家里父亲、母亲对他非常爱惜,就不准他出家。他就想出一个坏方法来出家了;说你不叫我出家,这回我一定出家!出家之后,就拼命用功、拼命用功,以成佛为旨;等到证果成佛,然后再度他父亲、母亲去。所以他出家之后,什么旁的心都没有,就是一个修道的心,一点也不懒惰、一点也不懈怠。为什么?如果他不成佛,他是一个大不孝的人;如果他成佛了,就变成一个大孝的人。所以你想一想?一样的事情,看你怎么样做!

当尔之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观世音菩萨就从座位站起来,向佛顶礼,就对释迦牟尼佛说了。

观世音菩萨就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回忆、追念我往昔的时候,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有无量无数这么多恒河沙的劫。在那个时候,有佛出现于世,这位佛的名字叫什么呢?就叫“观世音佛”──这是古观音;现在这位观音,是现在的观音菩萨。这古观世音,是观世音如来,他大约也是从耳根修得到圆通。

我于彼佛发菩提心:我在这位古观世音的面前,那个时候就发菩提觉道的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位古观音就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闻”,就是一种闻的智慧;“思”,就是思的智慧,思念的一种智慧。这个“思”,并不是第六意识那个“思想”的“思”;这个“思”,就是“静虑”;静虑,就是用坐禅的功夫来修道。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得到这个定力。

l2次第解结修证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个“闻”,是闻的智慧。从什么闻呢?本来鼻子闻香味也叫闻,这个闻是“耳根”。耳根,这种闻的智慧要怎么样闻呢?要向内闻,不要向外闻,不要跟着声尘跑,就是“不随”。前边那个地方不是说不随着六根去转?这就是反闻闻自性。反闻,不是向外闻,要回来;这个“闻”,是闻自己的自性。就是收摄身心,把身心都收回来,不要向外驰求,不要向外去找东西。要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返回来闻自己的性。所以最初在这个闻中,“入流亡所”,什么叫“入流”呢?就是向里回来闻这自性,闻这圣人的法性流。“亡所”,把所有外边的尘,这六根、六尘的境界都忘了,这叫“亡所”。

所入既寂:那么“亡所”和“入”,这六根、六尘的来源已没有了,断了,就入自己自性的流。入自己自性流,自己的自性也就寂静了,非常之静。在这寂静到了极点,怎么样?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有动相,静有静相;但是现在动、静这两种相,很明了的它不生了!静也没有了,动也没有了;这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像这种静的清净境界渐增,一天比一天就增加,一天比一天就圆满。闻所闻尽:乃至于闻自性这种闻的能力尽了,也没有了!这“能闻”和“所闻”都没有了,也没有一个能闻的,也没有个所闻的。能闻的是“耳根”,所闻的是“自性”;能闻和所闻都尽了,都没有了。尽闻不住:这个时候闻性既然尽了,也不着住了,无所住了。这个时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任何地方也没有所著住了。觉所觉空:就连有所感觉这个觉悟的心都空了,都没有了。空觉极圆:这个空和觉性,都到最极最圆满的境界上。空所空灭:这能空的心和所空的境都灭了,没有了,就连一个空也没有了!你有一个空的存在,你还执着空呢!但是现在空也没有了。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生灭这种的心既然灭了,这时候真正的寂灭之乐就现前了。那时候,哦,那种境界真是乐不可言的!

l3详演称体起用(分二)

m1标列二本 m2承演三科

今m1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在这寂灭现前的时候,忽然间就超越这个有情世间和器世间了。十方圆明,获二殊胜:这时候,和十方的世界都互相融通而圆融无碍了,就获两种殊胜的境界。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第一的,就是向上可以和十方诸佛这个本妙觉心相合了,和十方如来的慈悲心是一样的。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第二的殊胜,就是向下可以和十方一切的六道众生都相合了,和一切的众生一样有这种悲仰,这种悲心是仰求于佛的。

这个“六道众生”,我们听经听得很久了,不知道还懂不懂什么叫“六道众生”呢?按着我们人,这眼、耳、鼻、舌、身、意也是六道众生,这六道轮回。色、声、香、味、触、法,这也是六道众生。六道轮回都转来转去的,这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的六道众生。

自性这个六道和外面的六道,是接连着的。外边的六道,就有“天道”,这天上的;有“阿修罗”,就是一切好勇斗狠这一类的众生。修罗性就好作战,属于善的方面,善的阿修罗就保卫国家,去当兵;属于恶的方面,这阿修罗就去作土匪,打劫、强抢,这是恶性的阿修罗。阿修罗,天上也有、人间也有、畜生里也有、鬼道里也有。所以这阿修罗,有的时候就说他是属“三善道”,就是天、阿修罗、人;有的时候,又把他列入“四恶趣”里头,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那么天、阿修罗、人、地狱、饿鬼、畜生合起来,这叫六道,众生在这六道里头轮回。

现在,在佛来说是比观音菩萨高上了,所以说上合诸佛的慈悲力;六道众生,是比观音菩萨的地位低了,所以说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的众生。这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不是一种因缘才生出来的,是多种因缘、种种的因素而生出来,所以叫众生。

m2承演三科(分三)

n1三十二应 n2十四无畏 n3四不思议 n1分三

o1标承慈力 o2条陈妙应 o3结名出由

今o1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哪!由我供养观音如来:因为我供养这位观音佛。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我得蒙这观世音如来授我这种如幻的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怎么叫“如幻”呢?就是修而未修,未修而修;也就是念玆在玆,永远不忘。你说不忘,他还没有想着;你说没有想着,他又没有忘,这就叫“如幻”。“闻熏闻修”,天天修这种反闻闻自性,用这功夫来熏习。这样反闻闻自性来修行“金刚三昧”,成了这种定力,这叫“金刚定”。

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由于得了这种金刚定,和佛慈悲的力量是一样的,令我自己的身成三十二应,到一切的国土去教化众生。

o2条陈妙应(分六)

p1应求圣众 p2应求诸天 p3应求人趣 p4应离八部 p5应人修人 p6应离非人

今p1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世尊!假如所有的十方一切菩萨,他得到这个三摩地,想再往前进取修行真正无漏、无余的涅槃,他就发生一种最胜妙的智慧,而现出一种圆通的境界。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我在遇着这种的众生,就现出佛身;我虽然没有成佛,因为我和佛慈悲的力量是一样的,所以我就以这种慈悲的力量来现佛身,给这个菩萨说法,令他得到成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三果以前的阿罗汉,都叫“有学”。就是一些个阿罗汉,他得着一种寂静的快乐,得到一种妙明的智慧;他也是发生这种殊胜的智慧,现出圆通。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我在这个众生的面前,就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独觉”,也是二乘人,在无佛出世的时候,他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他“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悟得天地间万事万物自生自灭这种道理,所以开悟了,这叫“独觉”。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有学”,就是三果以前的阿罗汉,他断了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前边讲了很多次了,是很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都有连带的关系的,所以叫“十二因缘”。无明若灭了,行也灭了;行若灭了,识也没有了;识没有了,名色也灭了;名色灭了,六入就灭了;六入灭,就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这是一种“还灭门”。

因为修阿罗汉的,他把这“无明”认识清楚了;人生来的十二因缘这种关系,生了死、死了生,在这生死轮回里头来回受生,生生死死地,所以他就把它灭了!先灭无明,你没有无明了,就没有行了;没有行了,也没有个识了;没有识,就没有名色了;没有名色,就没有六入了;没有六入,就没有触了;没有触,就没有受;没有受,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取;没有取,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也没有死了。

所以若诸有学修这十二因缘法,缘断胜性,胜妙现圆:因为这十二因缘他明白了,他就断这十二因缘,就发生一种胜性,现出一种圆通。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我”,观世音菩萨自己称自己,我就现一个缘觉身,而为说法,令这个缘觉得到解脱。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假设有这种声闻人、阿罗汉,他明白“四谛”的空理。他依着道修行得到涅槃的快乐,他这种殊胜的性,现出一种圆通、圆满的境界来。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我在这个声闻人的面前,就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为什么我要现声闻身呢?因为和他同类,说话他容易相信。好像彼此好朋友,你说话,这个朋友就会相信的;如果大家没有什么缘,你讲什么好听的话,他也不相信的。所以观世音菩萨要现同类的身来教化他,就现一个声闻身。声闻,就是闻佛的声音而悟道的;这是小乘,都是二乘人。

p2应求诸天(分二)

q1天王 q2天臣

今q1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假设有这类的众生;这个“众生”,就也不是声闻、也不是缘觉、也不是菩萨,就普通的六道众生。假设有众生他想要得到开悟,心里想要真正明白,不犯贪欲这一些个尘劳,想要自己身得到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我在这个时候,就现一个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梵王”,就是天上的大梵天王。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假设有这类众生,他想做天主──这个“天主”,就和天主教所说的“天主”是一样的;他想要管理这一切的天,在天上做这个主。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我就在这个众生的面前现帝释的身,即现天主的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帝释”,就是天主,就是天上的一个主人。

你没有听过《楞严经》你不知道,好像天主教所崇拜的圣母,那“圣母”是谁呢?就是“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他们信她呢?也就因为那一些天主教的人都愿意生天,所以观音菩萨不就现这天主身去教化他们?令他生到天上,然后再回来。观音菩萨为什么引诱他们上天,给他们说这个法呢?因为他最终的目的,也无非是想这一切的众生信佛的;不过他们现在愿意生天,就叫他们先生天去,然后一点一点的,回来再信佛。

我们一般人,觉得这是很长的时间;其实在佛菩萨的眼里看,这是很短的,好像就是一转眼之间,就一刹那一样的。这好像我们人,本来父亲、母亲想叫儿子学一个很好的技能,但这小孩子不愿意学这种的技能,他愿意学旁的去。于是父母也就随他:“你学旁的啦!学其他的技能。”结果呢?转来转去,还是想要他学一个最好的技能。所以观音菩萨来教化众生,也就是众生有什么心愿,他就遂心满愿;但是他最后的目的,无非想要引度众生都成佛去。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若有这一类的众生,他愿意身得到随意自在,欢喜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到十方去旅行。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我就在这个人的面前,现这个自在天身,给他说法,令这个众生的欲望都成就的。自在天身是游行自在的,他欢喜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去。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假设有这类众生,他想很自在的,身体随意变化飞到虚空里去。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他有这种的愿望,我就本着上通佛的慈力这种的精神,于彼前现这种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他成就他的愿望。“大自在天”,就是在天上一种非常自在、非常快乐的这种天。

q2天臣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假设有这个众生,他欢喜统领鬼神、役使鬼神;就是支配鬼神。他为什么支配鬼神呢?他想救护他的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我在这个人的面前,现天上的一个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假设这个世界有这类的众生,他愿意统领世界,做世界的领导者,救护众生。他为什么做世界领导者呢?他想要保护世界一切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我在这个人的面前,就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四天王:东方叫持国天王、南方是增长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这个人若想统理世界、保护众生,观音菩萨就现四大天王的身给他说法。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假设有众生,他想要生到天上去享天福的。在天上,他还可以驱使鬼神,令这个鬼:“你给我去做一件什么事。”令那个神:“你去给我做一点什么工作。”驱使鬼神这个事情很平常的,人以为是很奇怪的,其实不奇怪。假设有人愿意驱使鬼神的话,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我在这个人的面前,现四天王的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p3应求人趣(分四)

q1王臣人民 q2秉教男女 q3世谛妇女 q4童真男女

今q1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假设有这个众生,他愿意做人间的国王、皇帝。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我在这个人的面前,就现一个国王的身体,而去给他说法,令他成就他的愿力。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假设有众生,他欢喜做有钱的人,做一个大家庭的主脑。这个世间所有的人,对于他都推崇而礼让;就对他非常的恭敬,而也相信他。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我在这个人的面前,就现一个大富长者的身分,为这个人说法,令其成就。

长者要有十种德行,才够上长者的身分。十种的德行是什么呢?

(一)姓贵:这个姓要尊贵,不是那种贱人,而是贵人。

(二)位高:位,就是他的职位;他的地位非常高。

(三)大富:就是非常有钱的。

(四)威猛:要有威猛,很有威风。威,就是具三千威仪;猛,就是很勇猛。

(五)智深:他的智慧非常的深。

(六)年耆:他年龄也很大、很高的。

(七)行净:他的行为非常的清净,没有贪污法、没有染污。

(八)礼备:他对任何的人,都有礼貌;不会没有礼貌的。

(九)上叹:在他上边的人,都称赞他、赞叹他。

(十)下皈:在他下面的人,就统统地都依归他,就是众望所归,一般人对他都生一种信仰心。

以上是有这十种德行,然后才可以称得上一个长者。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若有一类的众生,他愿意欢喜谈名言。什么叫“名言”呢?就是诗词歌赋。他或者吟诗、作赋,或者作对联;就古来这些个名人所作的文章、所写的诗,他都可以念得出来的。在晋朝的时候,有所谓“清谈”,像竹林七贤清谈。这一些个欢喜谈这种名言的,他认为自己很清高的,看着自己很清高的;你叫他做一件不清高的事情,那他怎么样也不做的,这就叫“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我在他的面前,就现个在家的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假设有这一类的众生,他欢喜治理国家的朝政,对于国家的大事,他可以去处理一切的事务、剖断一切的事务。我于彼前,现宰官身:我在他的前边就现一个做宰相,或者做大官的一个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假设有众生,他欢喜数术。“数”,就讲数学的;“术”,就是一切的法术,或者一些个外道的咒术。好像那黄发外道──魔登伽女的母亲,念那个先梵天咒,就属于这种数术之类的。摄卫自居:他想自己保护自己,想着修这一个咒法来自卫。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我在他的前边就现这个婆罗门身。“婆罗门”,是印度一种外道的名称;这种外道,翻译中文就叫“净裔”,就是因为他修清净行的。这种的人有很多法术的,可以念咒,可以有种种的邪术。观音菩萨现在因为恒顺众生的关系,所以也就现这个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q2秉教男女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假设有男子好学,就是欢喜学习一切的经教;然后又要出家。出家,出什么家呢?出家有三种。(一)出世俗家:俗家就是世间,这个俗,有的读俗。(二)出烦恼家:烦恼就是无明,要出这个无明家,不要在这个无明的家里住着。(三)出三界家: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又叫“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要出这个三界家,因为出这个三界,才能证阿罗汉果;如果你不出三界,就不能证阿罗汉果,所以要出家。

持诸戒律:这个戒律是最要紧的。持戒律的人,不能讲大话、不能打妄语;最低限度,这五戒要守着。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么“持诸戒律”,不是单单五戒了,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戒、二百五十条戒律,他都受持的,守这个戒律不会犯的。我于彼前,现比丘身:就现一个比丘身。比丘,这个意思讲好多次了,恐怕有人又都忘了。比丘有三个意思──

(一)乞士:怎么叫“乞士”呢?比丘天天要去托钵化缘,自己不立烟炊,不做饭吃的,所以叫“乞士”。

(二)怖魔:等你受三坛戒、登比丘坛那时候,羯摩和尚问:“汝是丈夫否?”他答说:“我是大丈夫。”又问:“你已发菩提心否?”,他说:“我已发菩提心。”已经发菩提心了,然后给他授比丘戒。这时候这个地行夜叉就报告给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就报给飞行夜叉,乃至于报到六欲天的天魔那个地方去,说这世界又有一个人出家做比丘了;这时候,魔王就生恐怖了。魔王说:“啊,我的眷属又少了一个,佛的眷属又多了一个!”所以魔王就恐怖了,这叫“怖魔”。

(三)破恶:破什么恶呢?破这个烦恼恶。

我们人人都不知道,有的时候就生起烦恼来了,一生烦恼,什么本事也没有了,就想要学坏;往坏的学,就有这个本事了。譬如吃斋的人,一有了烦恼了,说:“哦,我不吃斋了!我要吃肉了!”譬如戒烟的人,很久不吸烟了,他来了烦恼:“啊,我要吸烟了!”于是鸦片烟、大麻烟、普通的香烟,一连串的就吸起来了。吞云吐雾的,左一口云、右一口雾,他吸进去、吐出来,好像成了一个神仙,会吞云吐雾了!这是抽烟。

会喝酒的人发愿说:“我戒酒了,我以后再不喝酒了!”啊,脾气一来,买一瓶白兰地喝醉了,一醉解千愁啊!殊不知他喝完了,越喝越愁,愁上加愁。不过那个时候他喝醉了不知道,然后醒酒了,周身骨头都痛,觉得非常的不舒服。这你问一问有喝醉酒经验的人,他就懂得。但是他如果没有钱,那就不要讲了,想要喝也没有;若有钱,看看袋里有多少钱,再去买瓶酒回来饮。为什么?就是一醉方休。这喝酒的人,以这个醉,就是他的本事了。

总而言之,你平时想不做什么事情,哦,烦恼一来了,都想去做去了!甚至于我发愿一生不想杀人,啊,烦恼来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把整个世界人都杀死了!他于是拿把刀到处去杀人。你说,这都因为这个烦恼!所以这烦恼是要不得的,不要生烦恼。要出这个烦恼家、又要出这个三界家,出家有这么多的讲法;若是详细讲,那太多了,讲不过来的。所以观音菩萨说: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假设要有女人,她也是好学佛法、好学经教,也是出这个世俗家、烦恼家、三界家。持诸禁戒:女人的戒律比男人多;女人持三百四十八条戒,比男人多了九十八条戒。因为女人的身体叫“五漏之体”,所以戒律也多了很多。我于彼前:我于这个人的面前,就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假设有男子,他欢喜受持五戒,杀、盗、淫、妄、酒保持不犯。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我就在他的面前,现一个男居士的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假设有女人,她也自己受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我就在她的面前,现个女居士的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q3世谛妇女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假设有女人她修持内政的,治理这个家、国的事务。“内政立身”,就是管理家务,或是管国家内政的问题。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我在她的面前,或者现一个女主人的身;或者在国家做第一夫人的身;或者“命妇”,是什么有地位人的太太;或者“大家”,这个“家”字,读做“姑”。在中国有一个曹大家,她专到皇宫里去教这些个妃嫔读书的,所以一般人都称她叫“大家”。那么这个“大家”,大约也是教化一切的夫人、命妇之类的。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q4童真男女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假设有这个众生,他“不坏男根”,就是一个处男;因为他没有结婚,也没有接近过女人,这叫一个“处男”。他男根没有坏过,这并不是说是他男根怎么坏,就是没有接近过女人,这叫“童真”。我于彼前,现童男身:也就像他那样现一个童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若有这个“处女”,也就是没有接近男人,也没有结婚的这种女人。她爱惜她这个童女身,不想接近男人,和男人结婚受一种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p4应离八部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若有天上的天人,他不愿意在天上,想要出离天界,超出三界。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我这个时候就为他现天人身,来为他说种种的方法,令他成就愿意脱出天界的这种方法。

若有诸龙:我们现在一般的人都认为没有龙了,或者说古来那个恐龙有多大、有多大的;这是一种不确实的说法,这个龙是有的。龙在什么地方住着呢?在龙宫里住着。龙宫在什么地方呢?龙宫在海里头。说是我们探险去测验,怎么没有测验着呢?你若能测验得出来它在什么地方,那它就不是龙了。为什么?龙是一种神物,它有神通;它能大,它这个身体大到遍虚空都可以的;能小,小如微尘都可以的。所以它可以忽隐──隐,就是隐遁了;忽现─现,就是又现出来了。它忽隐忽现、能大能小、能隐能显;它有种种的神通,变化无穷,它的神通力量是很大的。

那么为什么龙有这种神通,还是畜生身呢?这个龙,是畜生,它并不是人类。因为龙在前生修道的时候“乘急戒缓”──它发大乘菩萨心,这叫“乘急”;“戒缓”,它对修戒律上,不注重、不守戒律,只发心行道,对戒律上它不守,所以很随便的。因为它乘急,所以就有神通;因为它戒缓,不守戒律,所以就堕龙身。每一类众生,我们都应该知道它是怎么一个来源。

那么若有龙乐出龙伦:它想要出离,脱离它同类的这种生活。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观音菩萨也就现一个龙身,去给它说法,令它成就这个想脱离龙身的愿力。现在这讲到天龙八部上了。

若有药叉:“药叉”又叫“夜叉”,这一样的,都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多少有些出入。翻译成中文,叫什么呢?就叫“捷疾”,就是跑得非常快的;又叫“勇健”,他既勇猛,又有力量。这种鬼有三种:(一)地行的鬼、(二)飞行的鬼、(三)空行的鬼。在〈楞严咒〉上不说“药叉揭啰诃,啰叉私揭啰诃,毕唎多揭啰诃,毗舍遮揭啰诃”?这就是“药叉”。这个“药叉”,是个鬼王的名字;一个鬼王统理很多的鬼,所以一叫他这鬼王的名字,其他一切鬼,就都恭恭敬敬地要听号令了。

乐度本伦:那么若有药叉,想不做这个药叉鬼了。我于彼前,现药叉身:我也就现一个药叉鬼的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乾闼婆:“乾闼婆”是梵语,中文叫“香饮”;因为他是以闻香做他的食。有的时候他又在玉帝那儿给奏音乐,因为玉帝那儿,有的时候就烧上沉香木,他闻到这股香气就来了,来到那个地方,他一欢喜,就给玉帝作乐──奏music(音乐)。若乾闼婆,乐脱其伦:他想不做乾闼婆,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罗,乐脱其伦:假设有阿修罗,他愿意离开他的眷属,而不做阿修罗。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现在讲的是天龙八部,这天龙八部,《楞严经》上没有“迦楼罗”;在《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有“迦楼罗”。迦楼罗也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大鹏金翅鸟。这大鹏金翅鸟,它也是佛教天龙八部其中的一部;在这一部经上没有,或者是以前抄写的遗漏,那么这在后边那个“一切的众生”里头包着。

这迦楼罗专门吃龙的,它的翅膀,大有三百三十由旬。这个由旬,小由旬是四十里,中由旬是六十里,大由旬就是八十里。大鹏金翅鸟它膀子这么一扇,把海水就会扇得乾了;因为它力量太大了!那么扇乾这海水,龙就露出了,它就吃龙。把龙吃得没有多少了,于是龙就到释迦牟尼佛那儿求救去,说:“现在大鹏金翅鸟把我们龙的眷属都要给吃了了,这怎么办呢?请佛慈悲帮帮忙,不要叫大鹏金翅鸟吃我们。”佛就给龙一件袈裟;龙用龙角顶这个袈裟,那金翅鸟就不敢吃这个龙了。

那么金翅鸟没有饭吃了,也到佛那儿去求救,叫佛救它的命。佛说:“也没有人吃你,为什么来求救命啊?”它说:“虽然没有人吃我,但是我没有东西吃,也一样会饿死啊!你现在不准我吃龙了,我没有东西吃,就要饿死的。所以还请佛慈悲,给我想个办法。”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对大鹏金翅鸟说:“你没有东西吃,等我给你东西吃!每逢我和我所有的弟子吃饭的时候,都送饮食给你吃,你以后不要吃龙了!”就这样子,所以在佛教里头,到中午吃东西,总拿出去一点,就是给大鹏金翅鸟吃的。虽然这部经上没有,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有一个叫“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

若紧那罗:“紧那罗”,翻成中文就叫“疑神”。疑,就怀疑;因为他像人的样子,而又有一个犄角,在头上长着,所以叫“疑神”。若紧那罗,乐脱其伦:他不想做紧那罗,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摩呼罗伽:“摩呼罗伽”(即摩睺罗伽)也是印度话,翻到中文就叫“大蟒神”。这种蟒神又叫“地龙”,前边所说那个“龙”,是可以在虚空里走,叫“天龙”;这个叫“地龙”,它只可以在地下走,而没有神通。摩呼罗伽也是佛教里天龙八部之一,假使它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p5应人修人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假设有这个众生,欢喜生生世世都做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所以观音菩萨也就现一个人的身体,来给这一类的人说法,令他成就他的愿望。

p6 应离非人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诸非人”,就一切的畜生、一切的众生,但不是人;或者有“有形”的,或者有“无形”的,或者有“有想”的,或者有“无想”的。这一切的众生,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形”,就是有色相、有色蕴的这一切众生,就是有形有相的。“无形”,就是没有色相,没有色蕴了。“有想”,他就有思想的;那么有思想的众生,这其中有很多。“无想”,这无想的众生是什么呢?就是土、木、金、石。这个无形的,就是一种“销沈”,本来也是众生来着,但是它堕落,就空散销沈;它这不过是在一个时期里这样子,有的时候,还会托生去做人的。

o3结名出由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这个名字就叫“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这个身能入每一个国家的国土去。皆以三昧,闻熏闻修:都是用这个定力,用这种“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来天天熏修。“闻熏闻修”,就是熏修。无作妙力:这个“无作”,也就是和“无为”意思是一样的。无为妙力,不必像我们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要起一个念头、打个妄想,想要怎么样做这件事情。这个菩萨他不需要想,也不需要动念,在定中就可以做一切的事情。就在闻熏闻修这个三昧定中,就可以有这个无作妙力,不需要怎么样用这个心来想它去做,这叫“无作妙力”。自在成就:很自然地就成就这种的事情。

n2十四无畏(分三)

o1标承悲仰 o2条陈无畏 o3结名显益

今o1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世尊! 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我又以这种的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来熏修,得到这种金刚的三昧“无作妙力”,这种不需要用心意识去想。我得到这种无作的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与十方和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有这种悲仰佛法的心。六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使令一切的众生,从我这个身心得到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o2条陈无畏(分四)

p1八难无畏 p2三毒无畏 p3二求无畏 p4持名无畏

今p1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旁,目不能视。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观世音菩萨有十四种无畏,这是第一个无畏。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第一的无畏,就以我这个不是自己观自己的音声,去观这个世界上我所观的人。令彼十方苦恼众生:因为我现在修“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成就了,所以不需要自己观自己了,要去观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众生!令受苦恼的这一切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我观这些个苦恼众生的音声,他们就得到解脱了。

二者:第二的无畏,就是知见旋复:这知见回来了,都是回光返照。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令一切众生,他若是能念观音菩萨的名号,或者他能修行的,假设他到大火里面,火也不能烧他。

三者、观听旋复:这个观看和听都反闻闻自性。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令这一切的众生,有被大水所漂的,水不能淹死他。有的人说:“那我就试一试观音菩萨灵不灵!我用一些木头点起火来,我自己坐到这个木头上,看看能不能烧?”那一定烧的!那么说一定烧,为什么观音菩萨又说“设入大火,火不能烧”?我现在设入大火了,火怎么又会烧呢?因为观音菩萨这个“设”,是个假设,是你无意中遇着大火,而火就不会烧你。不是说你试验,你故意放火烧身。那你自己愿意烧,观音菩萨管你这么多干什么呢!

所以你说:“观音菩萨说‘念观音菩萨,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我也跳到海里去,试一试能不能淹死。”那一定淹死的。为什么?你在无意中遇着苦难,观音菩萨救你;你有心来试验他,他就不管你了。为什么?你根本就不相信观音菩萨!你若相信观音菩萨,就不需要试验。你等到试验出来才相信,那根本你就没有信心。所以,我还希望你不需要试验,这是一个最好的安全办法。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第四者,断灭妄想,心里也没有杀害了。你能念观世音菩萨,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他使令这一切的众生,就是到罗刹鬼国里去,鬼也不能伤害他们。

五者、熏闻成闻:第五种的无畏,是修行反闻闻自性这种的功夫,闻性成就了。六根销复,同于声听:六根这个六结也都销融了,没有了,这个时候,这个六根可以互相为用了。能令众生:这个时候使令一切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譬如有人拿刀斩你的头,一斩头,这个刀就自己一段一段坏了。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令他所使用的刀和戈、矛,割到你的脖子上,就像割到水里一样,割过去又没有了。亦如吹光,性无摇动:也就好像吹光似的,你吹来吹去,那光不会摇动的。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第六种无畏,就是这个闻熏的功夫成就了,而有一种的精明,这种明的力量周遍法界。则诸幽暗:既然周遍法界都是光明,那么这个幽暗的地方,性不能全:幽暗就没有了,幽暗就不完全了。能令众生:能使令这个众生,药叉、罗刹:“药叉”,就是一种男鬼;“罗刹”,是一种女鬼。药叉鬼、罗刹鬼都很厉害的,专门吃人。吃什么人啊?吃死人。他能有一种的咒力,不怕尸体臭;他一念这个咒,这个身体也就不会臭了,他就吃这个死人的肉。

鸠槃茶鬼:“鸠槃茶”(编按:同“鸠槃荼”),也是一种鬼的名字,他是一种鬼王,翻译到中文就叫“瓮形”,他的形相,就好像一个大缸、一个瓮似的,或者像一个坛子那个形状。这种鬼专门做什么呢?他的工作是专门做魇魅,是一种魇魅鬼。怎么叫“魇魅”呢?譬如人睡着了,就或者见着一个什么古怪的形像,令你心里明白,但是身不能动弹。这在中文的俗话,就叫被魇住了;魇住了,就是“魇魅”。这个魇魅鬼就做这种的工作,有的时候他魇魅时间久了,也可以令你这个人死。若这个人阴盛阳衰,阳气衰弱了,他可以魇魅你;时间一久了,就死了。这种魇魅鬼,这个世界上很多的。

及毗舍遮:鸠槃茶和毗舍遮、富单那,这三个名字在〈楞严咒〉上都有的。毗舍遮这个鬼专门吃精气的,吃人和一切众生的精气,也吃五谷的精气。富单那等:就是主热病的鬼,他就令人有一种病,就发烧。

那么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你若是修这个“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或者念观音菩萨,令这一些个鬼,虽近其旁,目不能视:虽然他就在你的旁边,他眼睛看不见你的。因为这鬼怕什么呢?鬼就怕光。你若是修这种的功夫,身上都有一种光,这鬼就看不见你。

好像我们人间也有一种枭鸟,这种枭鸟在中文就叫猫头鹰,它头长得好像猫那个样子。这种的枭鸟,白天它不出来的,它在晚间出来。因为白天它一见着光,就看不见东西;晚间它可以四处飞,各处能看得见,白天它就看不见东西。还有一种叫“蝙蝠”,这种蝙蝠据说是mouse(老鼠)变化的;它也是白天不飞出来,晚间就出来各处飞了。为什么?白天它看不见东西,晚间才能看得见。所以天地间这万事万物,各从其类,这鬼也是这样子。鬼因为是一股阴气,所以你若有阳光,他就看不见了;你有阴气,他就可以找到你。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第七者,音也没有了,连这个音性都销了。这观和听都返观诸己了,离开一切的六尘和妄想。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能使令众生,受这个监狱关禁的;“枷”,就是在脖子上戴的;“锁”,就是一个脚镣子,在脚上一个锁链子。你若能念观音菩萨,这个枷锁就自己开了。这种情形,有很多人有这个经验,这不是凭空就这么说的。我们人若诚心念观音菩萨的时候,就有这种感应。

以前有这么一个人,他犯罪了,被人捉去关到监狱里,监狱里还有七、八个人。这个人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他怎么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呢?因为当时他认识一位和尚,他就求这位和尚救他,和尚说:“如果想我救你,你就一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你就会离开这个灾难。”这个人就念观音菩萨。念到三日三夜的时候,脖子上的枷自己开了,脚上的锁链子也开了;开了,他就可以走,但是他不走。他说:“我一个人走有什么意思?这还有七、八个人哪!”他就叫这七、八个人也都一起念“观世音菩萨”。那么念了一天,又念了一天,这七、八个人的枷和锁也都自己开了,然后一起就都走回家去。由此,这些个人就专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令这一个乡村里头所有的人,也都念“观音菩萨”了。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圆闻”,就是不用心来闻,而能闻一切音。这第八者,把这种世俗的音灭了,反闻闻自性的音也到圆闻上了,在这个时候,普遍生出一种慈悲的力量。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使令这众生,经过最危险的道路,土匪不能打劫他。

p2三毒无畏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九者:第九种无畏,这是离贪欲畏。熏闻离尘:“熏闻”,就是修行“反闻闻自性”这种的功夫,天天日日都要用这种功夫。那么这种功夫修成了,熏闻离尘,把这一切的前尘的境界都离开了。色所不劫:离开什么前尘的境界呢?就离开这个色尘的境界,色尘所不能劫。我们人不要以为有了美色是一种好事情。你爱这个美色,这个美色就劫夺你家里的财宝;你固有的这种最有价值的宝贵东西,都被这个美色给劫持去了。你若能离这个色尘,就“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你看,“见有若无心自安”!你见到什么美色,心里就动了;在你没见的时候,你怎么不动心呢?你见着这个美色,一动心了,那就被这个色尘所转了;如果你能远离这个色尘,就“色所不劫”,这个色,它就不能来抢夺你家里的财宝了!

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这是观世音菩萨,他能令一切多淫的众生远离开这个贪欲。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那也就是这个意思。你多欲,什么欲呢?就是这种淫欲心!人生最大的问题、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这种淫欲;也就是男女的问题。你若能把男女的问题,看得破、放得下,那就是真正得到解脱了!你看不破、放不下,所以你就不能得到解脱,也不能开悟。

所以,今天头先在吃饭的时候,我对你们讲,你用的功夫用到了,吃饭也不知道吃饭了,穿衣服也不知道穿衣服了。吃饭、穿衣服都忘了,那么身外之物,更有什么可忘不了的呢?所以说,连你的女朋友也忘了!你若是男人,就把你女朋友忘了;女人,就把你男朋友忘了嘛!不是说单单男人忘女朋友,女人也要忘了男朋友;互相把这种境界打破了,那你的功夫才有办法呢!何况又记挂着姊妹、兄弟,又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的,这一套啰哩巴嗦的;又有子、又有女的,放不下。你来学佛法,要把一切都放下;在这学佛法的期间,什么也不管了!要怎么样子呢?就像重新做一个人,把以前的事情都忘了。这样子,佛法的法水才能灌溉到你这个菩提心里头去;你如果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那个法水就没有法子来滋润你的菩提心。

你能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再恭敬观世音菩萨,你这个淫欲心也就会没有了。修道的人,最要紧的,就要把这个淫欲心修断了。你如果断不了淫欲,那是不会出三界的!不是说我又想要开悟,又离不了这世间一切的境界。那你离不了世间的境界,你也不能成佛,这两者不可得兼。好像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鱼是我愿意吃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愿意吃的东西;这两种,不能说同时一口吃两种东西,一定只能吃一种。所谓世间的乐和出世的乐,也是不能同时都被你得到;你又要去成佛,又离不了这个世间上财、色、名、食、睡,那你没有法子可以成就的。

十者:这第十种的无畏,就是纯音无尘:在这个“反闻闻自性”,这种音也纯了。“纯音”,也就是没有音了,音也空了;“无尘”,尘也没有了。没有前尘了,那么根境圆融:六根和六尘的境界都互相融通了。这个世界上,无论任何事情都是──你若会用,它就是坏的东西也会变好了;你若不会用的,好的东西也变坏了。在前边说到六根、六尘,本来你堕落都是因为六根;这个六根,就是六贼。这十方诸佛都同声告诉阿难说:“令你堕落的,也是六根;令你成佛的,也是六根,没有旁的东西。”所以你往好了用,它就可以帮助你;你若不会用,它就可以破坏你。这和我们有钱一样,我们在有钱的时候,要是知道做功德,做种种的好事利益众生,这个钱就没有用到坏的地方。你要是有钱,又去赌钱,又吸鸦片烟、扎海洛英,又做种种的坏事,这就因为你有钱造了罪!这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你在这个“纯音无尘”,根境也互相圆融了,无对所对:也没有一个能对的和所对的这种境界。“无对”,就没有两种的,都变成一个了;根就是尘,尘也就是根,根尘没有分别了。这时候,这叫“打成一片,凝成一团”,合而为一,根尘就不分。因为这个,没有根、没有尘;但是根就是尘,尘也就是根。在这个境界上,没有一个能对,也没有一个所对了;没有六根对着六尘这种的对待了。

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能令这一切有忿恨心、脾气很大、火气很大的众生,都没有瞋恚了。“瞋恚”,就是一种发脾气,也就是烦恼。在《法华经》上说:“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这主要的地方,要在一个“常念”,要常常念;不是今天念,明天不念;早起念,晚间不念;不是这月念,那个月不念;要天天都念,这才叫一个“常念”。“恭敬”,又要恭敬,要生出一种恭敬心来。不是说我念是念,但是我对于佛、菩萨,我也不相信,心里有一种怀疑:不知道这个会不会有功效呢?有没有这么个力量呢?总有一种怀疑,那就不会有成就的。所以这要生出一种信心,还要常念,要恭敬。你若能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就会没有脾气了,也没有那么大火气了,也没有那么大的烦恼了,就会离诸瞋恚了。

十一者的无畏是什么呢?就是销尘旋明:这个“尘”──六根、六尘的境界──既然销了,也就旋明;反闻闻自性,现出一种光明来。法界身心犹如琉璃:这时候,身心也就是法界,法界也就是身心,身心和法界合成一个了。你看,你的身、你的心遍法界处,这是个什么呢?这若不是佛,能有这个境界吗?所以观音菩萨就身心和法界都合成一个了,就好像琉璃一样的,朗彻无碍:里边也看到外边,外边也看到里边;也无内也无外,也无大也无小。

好像我见着灵岩山有个和尚,他叫大休。哈,他真是个“大休”,不是“小休”!怎么“大休”呢?他自己给自己用石头造了一个瓮;瓮,就是坐着的棺。一般人死,躺到棺木里头,这叫“棺材”;而出家人,叫“坐棺、坐瓮”。他就在那个石头山岩上造这么一个瓮,造得恰恰他能坐到这个地方。又用石头造上门,门的旁边又造了一副对联。这个对联说的什么呢?上联就说“无大无小无内外”,也没有大、也没有小,也没有内、也没有外。下联:“自修自了自安排”,他自己修行,自己就了道了,自己安排身后事,自己给自己做瓮。

你说怎么样啊?嘿,他把这个瓮做好了,自己又把这个门也关好了,然后就结上双跏趺坐,坐到这瓮里头,自己就在那儿圆寂了,入涅槃了!所以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他自己把一切都预备好了,这叫“大”。他名字叫“大休”,就是“休息”的“休”;休息了,就是rest,他这一个休息,就什么都不再做了。你说,这个人多解脱!我在苏州灵岩山见过这个人的。自己修行,自己把自己一切的事情都预备好了,也不麻烦人;这个样子,就叫“无大无小无内外,自修自了自安排”。

朗彻无碍这种境界,好像琉璃筒一样,里外都是透体玲珑的。透体玲珑,就是里边也看见外边,外边也看见里边,这叫“玲珑”。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这一种的法身和法界──身心和法界,都合成一体。在这无形中,就能令一切“昏钝”的,昏,就是很愚痴的;钝,就是很慢的。什么叫“钝”呢?好像刀子,拿那种刀子切东西,切也切不断,那种刀叫“钝”;一切就断了,这刀叫“利”。现在形容这个人也像刀子,切不断东西。切不断东西,这就表示什么呢?表示他没有智慧,看什么境界也看得不透彻,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样子叫“性障”。这种愚痴的性障住他,使他没有智慧,可是观音菩萨就能令他离开这一切的诸障。

什么叫“阿颠迦”呢?阿颠迦是一种梵语,翻到中文就叫“无善心”,就是没有善的心。你叫他做一点好事,他才不肯呢!他拿着一个铜板,拿着这一个cent(一分钱),用手抓着、抓着,猛用力抓,抓得这个铜板都变成铜水了,这个cent都出水了,他也不舍得用它。你叫他去做一点善事,说利益一点人,他说:“这太愚痴了!我有钱,我要自己用,我怎么会帮助人呢?”他不帮助人,这就是一种愚痴的执着。

可是观音菩萨,就能令这一类昏钝性障诸阿颠迦的众生──这一切没有善心的人“永离痴暗”,离开他的愚痴和黑暗的境界。因为他不帮助人,这就是自性没有光明,这就是最愚痴的一种人!

前边所说的淫欲,就是个“贪”;瞋恚,就是个“瞋”,这一段文就说的“痴”;这三段文,就说的贪、瞋、痴。在《法华经》上又说:“若多愚痴”,假设有人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以前有这么一个很有钱的人,他最欢喜钱,也最舍不得这个钱。他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就叫“金子”,第二个儿子就叫“银子”;第三个儿子,他怕他这个儿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就给他起名叫做“孽障”;这个孽障,是个最小的。

等到他要死的时候,就叫大儿子到身边说:“我现在要死了,你可不可以陪着我去死呢?”金子说:“你发癫哪!我怎么会陪着你去死呢?你平时最爱我,怎么你要死了,你想害我呢?”这个金子不肯跟着他去。他自己一想,这个大儿子不跟他去,和第二个儿子商量商量了。叫银子来,说:“你哥哥不同我去死,你可以同我去死吗?你平时都很孝顺的。”第二儿子说:“哦,你死,你自己去死了嘛!我虽然是你的儿子,但死我不能跟着你去的。你真是病糊涂了!我年纪这么轻,怎么可以跟着你这么一个老人一起死呢?”

金子不跟他去,银子也不跟他去。他和小儿子讲:“孽障!你平时很不听话的,所以我对你也不怎么样子爱惜。可是现在我要死了,你大哥金子也不愿意跟着我去死,二哥银子也不肯跟着我去死。你考虑一下,可不可以跟着我去死呢?”这个孽障说:“这个不必考虑!我可以跟着你去死。你以为金子、银子是最好的,他们不肯跟着你去,现在试验出来了吧?啊,你死的时候,他们不肯跟着你去的!我虽然是个孽障,但是你生,我就陪着你生;你死了,我陪着你去死。你看,倒是谁孝顺呢?”

所以说:“万般将不去,只有业随身”,金子、银子不肯跟着去,只有这个孽障跟着自己死去。这个人一想:“这一生留着这么多金子、银子给大儿子、二儿子享受,现在自己要死了,非常后悔。早知道这样子,我在生的时候,我造个庙,或者造个道场,这有多好!现在等要死了,也来不及了,后悔已经迟了!”所以,我们人不要学着这个人这样子,如果有力量,就应该做好事。

p3二求无畏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十二者:第十二种无畏,融形复闻:把这个形体也融化了,“复闻”,就到这个闻性上。不动道场:就在这个本有的道场涉入世间:譬如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讲堂这个道场,虽然他在此地,而能“涉入世间”;他在这个地方还没有动,但是什么地方都有他的化身,不坏世界:也不会破坏这个世界。能遍十方:他以他这个法身,可以遍满十方。做什么呢?到十方世界去做佛事,供养微尘诸佛如来:供养那么多的佛。各各佛边为法王子:在每一尊佛的旁边,观世音菩萨都做这个法王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能令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儿子的众生,想要得一个男孩子这样子的众生,诞生福德智慧之男:他向观世音菩萨求儿子,就会诞生又有福、又有德、又有智慧的男孩子。

十三者:第十三者的无畏,就是求女得女的无畏。六根圆通,明照无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互相圆通无碍了。它的光明而又照明,没有两个了,都合而为一了;这六根都互用,合而为一。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能上合十方世界,含容遍十方界,立一个大圆镜,好像一个大圆镜似的。这时候,就是如来藏也空了,是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承顺”,也就是供养。供养十方微尘如来,这秘密法门他都能接受而领略到,没有散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能令这个法界无子的众生,想要求一个女孩的这个人,得生一个相貌端正,又有福、又有德、又柔顺的女孩。这个女就很柔和的,还能顺承人意,众人一看这个生得相貌很圆满的女孩,都会爱护恭敬的。

p4持名无畏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十四者:第十四种的无畏。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上有百亿日月,现在在这个世间所住的一切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这么多。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他们都是修行,习学佛法,给其他人做一个模范,教化所有一切众生,随顺一切众生的愿望。方便智慧,各各不同:这种方便的权巧智慧,每一个人不同。

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由我观世音菩萨所得的这种耳根的圆通本根,发显出来这个微妙耳门的圆通,然后我的身心能微妙含容十方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能使令众生念我“观世音菩萨”这个名的,与另外一个人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名号;这两个人,一个人是单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一个人就念六十二恒河沙这么多菩萨的名字,这两个人的福报都是一样的。你只有单念一位观世音菩萨,也就有念六十二恒河沙数那么多菩萨名字的功德那么大,这足见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是特别殊胜的;所以你就念他一个菩萨的名字,就有念六十二恒河沙菩萨名字那么多的功德。

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我观世音菩萨就一个“观世音菩萨”名号,和六十二恒河沙诸菩萨法王子的名号没有两样。为什么念我这一个名字,也就有念这样多菩萨名字一样的功德呢?由我修习,得真圆通:因为我修习的时候,得真正的圆通;所以就我一个菩萨的名字,功德也有六十二恒河沙数那么多法王子的功德。

o3结名显益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这个名字,就叫十四种施无畏的力量,来加被、来帮助众生,有求必应;哪一个众生求我,我都帮助他。

n3四不思议(分五)

o1标承圆通自在力 o2同体形咒不思议 o3异体形咒不思议

o4破贪感求不思议 o5供养佛生不思议

今o1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我又得到这种圆通,因为修道而证得无上道的缘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又能善获四种不思议的无作妙德。

o2同体形咒不思议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一者:第一种不可思议的无作妙德是什么呢?由我初获妙妙闻心:由我最初得到妙中之妙这种“反闻闻自性”的功夫。心精遗闻:这个真心显现而到那个精微处。“遗闻”,把这个闻性就都没有了。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见、闻、觉、知互相融通,不能分隔,都成就一个了──没有彼此分别的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所以我能现很多微妙的相貌,能说无量无边这么多的秘密神咒。

观音菩萨千手千眼,不单千手千眼,他的头也有八万四千那么多。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在观音菩萨的相里边,或现一个头的,或者三面观音,或者五面观音,或者现七面观音,或者九面观音,或者十一面观音。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像这样子,乃至于一百零八个头、一千个头、一万个头,八万四千坚固的头。“烁迦罗”,就是坚固。

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观音菩萨又可以现两臂,就两个胳臂。或者四个胳臂、六个胳臂,或者八臂、十臂、十二臂,或者十四、十六、十八、二十,乃至二十四臂。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像这样子,乃至或者现一百零八个臂、一千个臂、一万个臂,最多到八万四千母陀罗臂。“母陀罗臂”就是“印手”。“母陀罗”也是梵语,此云叫“印”,就是“印鉴”。那么手上都有印,这叫“印手”。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那么观音菩萨,他这个法身可以现两只眼睛、三只眼睛,或者四只眼睛、九只眼睛,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像这样子,乃至或者一百零八只眼睛,或者一千只眼睛、一万只眼睛、八万四千清净的眼睛。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现这么多的变化相呢?就是因为他在因地的时候,修〈大悲咒〉,修〈四十二手眼〉。他在因地修这个法,所以在果地上修行成了,就有这种种的变化无穷。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这个目,或者流一种慈悲的光,或者现一种威严的光,或者在眼目里头表示一种定的光,或者在眼目里头表示一种智慧。那么种种的表现,无非要救护众生,要令众生得到大的自在──一切一切,都是为众生而有的。

o3异体形咒不思议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二者:第二种的不思议无作妙德是什么呢?由我闻思,脱出六尘:由我这个闻慧和思慧而修行,对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的境界都不着住了,脱出这个六尘境界。如声度垣,不能为碍:就好像声音穿过墙垣一样的,墙垣也障碍不住这个声音。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所以我这种微妙的能力,能以现种种的形,能以诵持种种的神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所有现的形和诵持的咒,能用无所畏这种力量布施给一切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因为这个,所以十方微尘国土都给我起一个名,说我就是个“施无畏者”。

o4破贪感求不思议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三者:第三种的不可思议无作妙德是什么呢?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因为我修习这个本来微妙的圆通,清净本来的耳根,本来的这种闻性。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我所到的所有世界,都能使令一切众生舍他的身和他的珍宝,求我来哀愍这一切的众生。

o5供养佛生不思议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四者:第四种的不可思议无作妙德。我得佛心,证于究竟:因为我得到佛这种如来藏的真心了,所以我证得到究竟的果位上。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我能用种种的珍宝,来供养十方如来。不单我供养佛,而且我供养法界一切的六道众生,我都布施给他们;他们有所求的,我都来帮助他们遂心满愿。

观音菩萨知道一切的男子都欢喜太太,所以就说求妻得妻:想求一个好太太,就得一个很美貌的太太。这头一样,一切男子的欲望,就想要求一个美貌的太太。有了太太了,就又欢喜一个好孩子,所以第二件事就说求子得子:你要求男子就得男子,要求女子就得女子。这“求子得子”,就包括求男、求女都在里边。

那么第三样,才说求三昧得三昧:如果你也有太太了,也有子女了,然后觉得这个人生没有什么意思,又要发出世的心,要求定力了,所以就“求三昧得三昧”;你要想求定力,想要修出世法,就得定力。求长寿得长寿:有的就又想求长寿;长寿,就永远不会死的,那么也就得到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像这样子,乃至于你求得成佛道,也就会得到佛果。

l4结答所证圆通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佛问圆通:佛现在问所有的弟子,每一个人最初得的圆通这个方便法门。什么是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我是从耳门这一个法门修行的,修成这种圆照三昧、圆照的定力。缘心自在,因入流相:我这个攀缘心也没有了,得到自在了,因此就入到这个流相。“流相”,也就是入到“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个“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就是入到这个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我得到这个定力,得成这个无上觉道。斯为第一:这个法门是最为第一的了。

世尊哪!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彼佛”,就是那位古观世音佛。“叹”,就是赞叹。古观世音如来赞叹我很容易就得到这个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在彼佛那个大会里边,他给我起个名字,授一个记别号。叫什么名字呢?我的名字也叫“观世音”。

由我观听:因为我这观听十方圆明:这十方尽虚空遍法界都成了一片,得着这种圆明的境界。故观音名遍十方界:因为这个,所以十方世界所有的诸佛国土都有这“观音”的名字。

j3佛现瑞应(分二)

k1彰圆通总相 k2显圆通别相

今k1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在他的师子座上,就从他两只手、两只脚和头上,在这五体同时都放出一种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宝光远灌微尘数那么多的如来,和这一些法王之子──这一切菩萨的顶。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灌十方如来顶呢?这表示说,这是顶法,这是最高的法。佛佛道同,十方如来也是说这个顶法,释迦牟尼佛现在也说这个顶法,这佛佛道同,互相交融。

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那么十方微尘数那么多的如来也在两条胳臂、两条腿和一个头这五体放宝光,这也和释迦牟尼佛所放的宝光是一样的。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从微尘数那么多的方向来灌释迦牟尼佛的顶,并灌在会里头诸大菩萨及阿罗汉的顶。

k2显圆通别相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大的有水的地方,就叫“池”;小的有水的地方,就叫“沼”。在这个时候,林中的树木、水池子和水沼,这树木摇动的声音和这水流风动,无论流水的声音、刮风的声音,都在说法呢!交光相罗,如宝丝网:这个十方佛的光,就灌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光,就灌十方微尘数如来的顶。“交光相罗”,这个光互相交会,就像宝丝织成的网罗一样的。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所有在会的这些大众从来也没有见过这种祥瑞的相,大众都得到这个金刚的定。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在一切的大众都得到金刚三昧这个时候,天上就下一种百宝的莲华。百宝莲华有四种颜色,有的青色莲华又有黄点,有的黄色莲华又有红点,有的白色莲华又有红点;总而言之,青、黄、赤、白这四色间杂,互相这么陪衬着颜色。十方虚空成七宝色:在这个时候,十方的虚空完全都变成七宝的颜色。“七宝”,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所有的世界都变成这种的颜色。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娑婆界”,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娑婆界,翻到中文叫“堪忍”;言其众生堪能忍受这种的痛苦。堪能忍受,也就是不堪忍受这种的痛苦;那么不堪忍受,众生还在这儿不以为苦,他还在这儿以苦为乐,以为是好。这个娑婆界所有的大地山河都没有了,这是在当时释迦牟尼佛于法会中以神通所变现的,所以这个娑婆世界就变得没有了。

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在这个时候,只见着这十方微尘这么多的诸佛国土,都合成一个国土了。本来是各各国土不同的,现在都合成一个了。梵呗咏歌,自然敷奏:“梵呗”,就是一种清净的声音。“咏”,就是讽咏;“歌”,就是唱歌。前边那儿,不是说那个树林子和池沼都演法音吗?这个地方,一切一切更是演这个法音,演这个微妙的歌声。这所谓“水流风动演摩诃,七珍池华四色涌金波”,这个七珍的池里头,那华有四色。

i4佛敕文殊选择(分二)

j1如来敕选 j2文殊偈对 j1分二

k1先示诸说平等 k2后出拣选本意

今k1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在这个时候,释迦如来就告诉文殊师利法王子这位妙吉祥菩萨。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你现在看一看,推敲一下,观察观察这二十五个无学位,各人所证的果位、各人所修的法门,你应该详细推究一下。这一些都是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一些个大阿罗汉,因为“无学”都是证到四果以上的,证了四果这都叫“无学位”了,都是大阿罗汉了。各说最初成道方便:他们每一个人,都发表他自己最初修行成道的那个方便法门。皆言修习真实圆通:每一个人都说他自己修行用什么功,都得到真实圆通了。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他们这一班,就是这二十五个无学的修行,实实在在没有分出来哪一个是优,哪一个是劣;哪一个是好,哪一个是不好;也没有或者前、或者后这一些个分别。“差别”,也就是分别。

k2后出拣选本意

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我今欲令阿难开悟: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称自己。佛说我现在想要使令阿难开悟,阿难现在还在初果阿罗汉上,我想叫他得到二果、三果、或者四果,好开悟了。二十五行谁当其根:这二十五个行门,哪一个对阿难这种根性、这种根机的人是相当呢?这个十八界加上七大,究竟哪一个法门是对阿难相应?

兼我灭后:不单对阿难要相应,而且要“兼”,并兼着我将来灭度之后,此界众生:“此界”是哪一界?就是我们这娑婆世界。这个“众生”,是谁啊?你猜!就是我们现在这一切的人,就是我们在佛教讲堂听法这些个人哪!你不要把你自己拨到外边去,说:“喔,没有我啊!我不在这个数内啊!”那你就糟糕了──台湾人讲的,“糟糕了”!为什么?你若到外边去,那你就要堕落了,将来做马、牛、羊、鸡、犬、豕都不一定了。到那时候,你再想听这《楞严经》,那是不容易啰!这四层楼这么高,你若做一只马、牛、羊、鸡、犬、豕,无论如何也没有法子上得来的。

我在香港讲经,有鸭子去听,因为那就是在地面,不是在楼上;在楼上,这一些马、牛、羊、鸡、犬、豕没有法子上得来的。到我们这儿来听经的,都要是“人”;若不是人的,就上不来的。所以现在我们佛教讲堂这一些听经的众生,释迦牟尼佛早就给我们安排好了谁坐哪一个位子;有的坐到这个台上边的,有的坐cushion(坐垫)这个地方的,都已经安排好了。你不要自己把自己看得太简单了!如果你不来听,那当然就没有份了!

那么不单对阿难要相应,兼佛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未来大根性的众生,想要得到菩萨这个乘的,他心心念念地想要求这个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哪一个法门是最方便、最容易成就的呢?文殊菩萨!你现在用用心来找一找!

j2文殊偈对(分二)

k1叙仪标偈 k2详演偈文

今k1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就这位妙吉祥菩萨,佛吩咐他在这“十八界”和“七大”里,要选择圆通。十八界再加上七大,是二十五个。这二十五个都是什么呢?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再加上七大。七大是什么呢?七大就是“地、水、火、风、空”,加上“见、识”。这二十五,就是二十五圣所修的圆通法门。现在文殊菩萨就要在这二十五个法门里头,选择一个最圆通的法门来教阿难,乃至于我们现在的这一切的众生好修行。

文殊菩萨奉佛这种慈悲的懿旨,即从座起:文殊菩萨和这些阿罗汉,在佛前都有座位的。不像那个火头金刚,在佛前没有座位给他坐的,他就是站着的。本来我们这个懒虫,也应该站着的,不过我看他太辛苦了,也原谅他,叫他坐着;他的个子太大,人家坐着他站着,这最好了!那么文殊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他禀承佛这种威神,对着佛来说了一首偈颂。偈颂,就是或者四个字、五个字,或者六个字、七个字,或者四句、六句,或者八句、十句;是按着经的意思,来说这个偈颂。

k2详演偈文(分六)

l1发源开选 l2了拣诸门 l3独选耳根 l4普劝修证

l5结答覆命 l6求加总结 l1分三

m1双示二源 m2略彰生灭 m3正明须选

今m1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觉海性澄圆:“觉”,就是觉悟;海,不是大海,是“觉海”。这个觉海是无量无边,没有边际的,包括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在这个“觉海”里头。“性澄圆”,这个觉海的本性,它是既澄清而又圆满的。圆澄觉元妙:这种圆满而澄清的觉海,本来它是一种微妙的。元明照生所:因为在这个微妙里头,依真起妄──在本来这个“明”上,生出一种的妄来;因为有了妄,所以就“照生所”。本来这个觉海里边具足一切,没有不是如来藏性的,但是因为有一念的无明,在这个时候生出来一种的妄。因为有这个妄,就有了一种“所”。这个“所”,就是“尘相”,所有的尘相。所立照性亡:因为有了妄,所以本来觉海那种光明的照性,就不显现了!好像万里晴空生出来云彩,把自性的光明就给遮住了。

因为有了妄,有了“能”、又有“所”了。本来能、所双亡的,没有能、也没有所;在这个觉海的本体上,一法不立,什么都没有的。那么依真起妄,生出这种妄想来,就是那“晦昧为空”。前边经上,不讲“晦昧为空”?本来在这个如来藏性上什么也没有,但是因为久而久之,它有一种瞪发劳相,晦昧为空,这就生了一种妄。

m2略彰生灭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迷妄有虚空:因为有这种晦昧,就生出来一种虚空了。这虚空,都是在这个觉海里边生出来的。所以后边偈颂上就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这虚空,我们认为是很大了,但是在大觉性里边,它就像海里头一个水泡那么小。你说,那多小呢!所以说“迷妄有虚空”,因为你依真起妄,有了妄了,然后就有了虚空。依空立世界:有了虚空,然后就立出世界来了──有这个十方,又有三世了。想澄成国土:因为依空立世界,由这个妄想和澄清的这种性,又变成国土了。知觉乃众生:有这一种“知”和“感觉”,那么这就变成众生了。

前边偈颂说,“觉海性澄圆”,说这个“觉”像个大海,它的性是清净而圆满的。“圆澄觉元妙”,它这种清净圆满,本来是非常的微妙的。现在说空生大觉中:我们人人都知道有个虚空,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知道吗?我相信是没有人知道的。为什么没有人知道呢?因为这个虚空特别大,没有人可以知道虚空的边际和来源。虚空的母亲是谁,也没有人知道,只知道是虚空。现在,在《楞严经》上给你指出来了。这个“空”,是在大觉这个觉性里边生出来的!不单在这个大觉性里生出来的,它在这个大觉的觉性里边非常的渺小,非常之小的。有多大呢?如海一沤发:虚空在这个大觉里头,就像大海里头有那么一个浮泡一样。“沤”,就是一个浮泡。所以你说,这个虚空在大觉里边,它是多么小呢!

有漏微尘国:这所有一切的有漏。什么叫“有漏”呢?就是欲漏、有漏、无明漏这三种。那么在这么多的有漏的微尘国里头,皆依空所生:这一些国家又是在虚空里头生出来的。空在大觉里边生出来的,这一些国又是在虚空里头生出来的。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虚空在大觉里头,好像一个沤一样;这个沤若灭了,虚空也就无有了,何况这一切“三有”的世界呢!“三有”是什么呢?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三有,也是在虚空里头生出来的。那么空都没有了,何况三有呢?三有也就没有了!

m3正明须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

文殊菩萨这个偈颂,是说虚空在这个大觉性里边,好像海里一个沤泡;这个国土在这虚空里头,也是非常小的。那么虚空若没有了,国土、一切一切的山河大地,有情世间和器世间也都没有了。

修行这个法门“归元”,就是返本还原;返本还原,也就是成佛去。那么成佛,归元性无二:归元没有两种,就是归到自己那个本有真正的家乡去。我们人现在在世界上,这并不是我们的家里头。说:“我有一个家庭。”那个家庭,不是你真正的家庭;真正的家庭,就是成佛去!你几时成佛了,那几时你真正回到家里了。一天没有成佛,你就在外边流荡着,游游荡荡地这么流离失所。在外边,就好像住旅店,在这个旅店住了一个时期,又搬到那一个旅店去;由那个旅店,又搬到另一个旅店去,总各处迁移。那么你回到家里,“归元性无二”,没有两个,就一个──就成佛去!

方便有多门:可是这个方便的法门有很多种。什么叫方便法门呢?“方便”,就是不执着,很方便的,一切一切都不执着。举一个例子,比方有个小孩子要跑到井里去了,佛看见那小孩子再往前一跑就会掉到井里去了。这时如果说:“你回来!”这个小孩子也不会听招呼要回来的。于是,佛就把手攒到一起,说:“小孩子!你回来!我这手里有糖,我给你糖。i have candy, do you like candy ?”这个小孩子以为有糖了,于是回头就来要糖来了!结果佛的手里并没有糖。那么佛是不是打妄语呢?不是的,这就叫“方便法门”。因为为救这个小孩子,怕他掉到井里去,所以就不得不用这个方便法门,来度这个小孩子,这叫“空拳度子”。空拳,空着一个拳,来度这个小孩子,这就是方便法。所以说“方便有多门”,那么方便有多少种法门呢?没有数那么多!总而言之,你认为哪一个法门方便度这一个人,就用这个法门;这就是方便有多门,不是单单就一个。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你证得圣人的这种法性,是无所不通的,顺也是方便、逆也是方便。什么叫“顺”呢?对你的根机,你依照这个法门去修行,这就是“顺”;不对你这一种的机缘,这就是“逆”。顺逆皆方便,无论你顺修、逆修都是方便法门。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在初心入三昧这个定的时候,有迟的、有速的,有修得快一点的、有修得慢一点的;所以这不能同日而语,不能一概而论。

l2了拣诸门(分四)

m1拣六尘 m2拣五根 m3拣六识 m4拣七大

今m1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 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色想结成尘:“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成色”的“色”,是一种想像、妄想所结成的色尘。既然是妄想所结成的色尘,精了不能彻:你若是想叫它精了,是不可以的,也不是透彻的。这个色法(色尘)并不透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你怎么可以用这个不明彻而不究竟的法,得着这个圆通法门呢?这是不可以的。这个就是说色尘不是圆通法门,虽然有人以这个“色尘”修行而证果;但是这是他个人的一种特殊因缘,他修色尘而成就,这不是一般普通人所可修的。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至于这个“声尘”,也有由声尘而悟道的。虽然有用声音来悟道的,但是这声音是掺杂着语言,它那个名字和句读这个文字的气味,它或者一个字、或者一句,不是能含容一切的。所以“音声”这个法门,也不能选择它为圆通法门。“伊”,就是彼。

香严童子从“香尘”而悟道,可是香以合中知:鼻子要和这个“香”合起来,才能知道这个“香尘”。离则元无有:如果离开这种的香尘,本来它是没有的。不恒其所觉:“不恒”,就是不常。它的性既然不常,不是恒常不变,也不能常常有一种觉性。既然这样子,云何获圆通:那么它也不能属于圆通法门。

虽然有由“味尘”而悟道的,但是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不是本来那种圆满自性,得要有味的时候才能知道这个味尘;若没有味的时候,味尘就没有了。其觉不恒一:这个能觉味道的觉,不是时时都和所觉之物合而为一,所以叫“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所以也不能选这个法门作圆通法门。

这讲到“触尘”上了。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虽然有由这个触尘而悟道的,可是这个触尘,要因“所触”,它才能知道、才能明白。若是没有一个所触,就不知道这个触是有没有。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因为要能触、所触合起来才能知道有触;所以或者合、或者离开,这个性不是一定的。那么,也不能选择触尘做为圆通法门。

摩诃迦叶尊者由修“意缘法尘”,由法入道,得灭受想定。法称为内尘:这个法,属于“意缘法”的心意。这个“意”,是属于内法,所以就称为“内尘”。这个内尘,凭尘必有所:既然说是有“尘”了,那么它应该有个“所在”。有个所在,它就不是无在、无不在了。能所非遍涉:所以说有个“能”,就有个“所”;这个能缘的尘、所缘的尘,不是圆满普遍的。既然不是普遍圆满的,云何获圆通:所以也就不是一个圆通法门,也不能选法尘来做圆通法门。

m2拣五根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这个见性,虽然说是很明了的。可是这个见,能见前边就不能见后边,能见左边就不能见右边。所以见性虽然很洞彻的,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这四边,它总是只能看见一半,所以也就不能算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谈到这个“鼻息”的话,鼻息出入相通。现前,它就没有相交的地方,有的时候气就停了。(注:出息尽时,不能即入;入息尽时,不能即出;即此出入少停之时,名为现前。)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这种的情形很支离的,它也是不圆满的,不是能遍入一切、遍涉一切的,所以这个也不能选它做圆通的。

这个舌是属于入,这个舌入,舌非入无端:舌一定要有味入,才能知道;若没有味入,就无所知。所以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因为这个味尘,它才有所觉,有个知觉;味道如果没有了,这个“了”也没有了。云何获圆通:所以也不能以它做圆通的。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谈起来这个“身”,它与“所触”的法门是一样的,都不是一种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它有一个边涯,又有个数量,不是能默默中相契合的,这也不是一个圆通的法门。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知根是知道,是属于意根法尘。这知道的根,是夹杂一种乱的思想,是不能究竟那个清湛而明了的。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你还有妄想、还有念不可脱除,怎么可以得到圆通呢?

m3拣六识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 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舍利弗尊者是由“眼识”开悟的。讲到这个“识”上来,要内有“六根”,外有“六尘”。六根属于能知,六尘属于无知,这六识应该有一半属于知觉的、一半属于无知觉的;所以六识、六根、六尘这三种和合而成,才有这个“识”。诘本称非相:“诘本”:这个“识相”,你若问一问它的本来的体性,它没有一个体相的。自体先无定:这个识自己的本体都没有一定了,云何获圆通:怎么能用这个眼识来修圆通法门呢?这也是不可以的。

普贤菩萨所修的这个法门,是由“耳识”来修。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可是由心闻洞明十方这个世界,这种法门要有一种大威音的力量;这是威音王的力量,所以才能修这种法门。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初发心的人想修这种的法门,是不相应的;所以初心既然不能入,怎么能属于圆通呢?它不属于圆通。

以下是孙陀罗难陀尊者修观鼻端白的法门。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观鼻端白这个法门,是由想像而修,这也是一个权巧方便的法门,这不过就是叫他收摄散乱心而已。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修这个观鼻端白,叫他把心住到一个地方。既然有所住,这也不是圆通的法门,所以也不能选为圆通的法门。

富楼那尊者说法,以“舌识”为开悟的一个根本。可是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讲经说法这都是音声好、文字也好,来开、示、悟、入先成的这个人。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可是这个经典名句都是有漏法。既然是有漏法,也不能选它做圆通法门了。

这是优波离尊者持戒。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持戒和犯戒,这都是约束身心的一个法门;若是没有身了,就不须要来约束这个身心。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这个法门不是一个普遍的法门,所以也不能选它作圆通法门的一个方法。

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他修“意识”,由意识而成就他所修的神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有神通,这也是有宿世的因缘,所以今生他有神通,这与法分别不相关的。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因为这个神通还有所想念,想念于这种的缘,是不离开物的,不是圆满的,所以神通这个法门也不能选入圆通的法门。

m4拣七大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现在开始讲“七大”,持地菩萨修地大的这个法门。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若以地的性质来观,它是坚碍而非通达的。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这是一种有为法,而不是一种入圣流的法门,所以也不能算它是圆通法门。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若以月光童子所修的水观定,这也是由一种想像而修行,最初也是由一种观想而入这个“水观定”。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这种的不是如如之体,不属于自然的一种觉观,所以这个“水观”,也不能选它入于圆通法门。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这是火头金刚乌刍瑟摩,他修火观。乌刍瑟摩因为淫欲心很重的,佛教他修火观,观身上的欲火。他生一种厌离的心,这不是真正他想离的。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这个不是初发心的一种方便法门,所以也不能选它做圆通的法门。

琉璃光法王子以“风大”这种法门而修行。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若以这个“风性”来观察,它有个动,就有个静,也是有一种对待法,不是绝待的。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它有所对待法,就不是无上的一种觉法,所以也不能选它做圆通法门。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虚空藏菩萨修“虚空藏无边身”而悟道。文殊菩萨说,假设我现在以空性来观察,它有一种昏钝的情形,就已经不合乎觉法了。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不合乎这种觉道,就和菩提法是两样的,所以这也不能属于圆通的。

弥勒菩萨修这个“识大”。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若以识性观来观想“识性”这个分别心,这也不是常住的。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你有所观想、有所存心,这就属于虚妄,所以也不能属于圆通的。

这是大势至菩萨修这个“根大”,他教念佛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诸行是无常:一切的行门都不是常的。念性元生灭:念佛,你能念这个性和所念这个性,都是一种生灭法;你念的时候是生了,你不念的时候就灭了。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因为以生灭的这种因,来求不生灭的圆通,这是一种因果殊感,所以这念佛法门也不能选入圆通。

l3独选耳根(分二)

m1备彰门妙 m2详示修巧 m1分四

n1根随方利 n2法以人胜 n3示法真实 n4显行当根

今n1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文殊菩萨说到这个地方,把前边诸圣所证的境界都说完了,所以才说我今白世尊:我现在对佛讲,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佛现在出现这“堪忍”的世界,娑婆世界这一方真正教化众生的方法,在这个清净的音闻──“反闻闻自性”这个法门。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想要得到定力的话,实实在在地,以“反闻闻自性”这种的功夫,是最妙、最好了!

n2法以人胜(分二)

o1略赞自利 o2广显利他

今o1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o2广显利他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离苦”,也就是得解脱;得解脱,也就是离苦了。又能离开苦,又能得到解脱,好得很哪!观世音菩萨这个法门,真好得很哪!

怎么说“良哉观世音”呢?因为观世音菩萨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在好像恒河沙那么多数目、那么多劫里边,他到微尘那么多的佛国里边去。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他得这个大自在的神力,以无畏的这种的神力施予一切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这位观世音菩萨,他真是微妙到极点。他这种清净的梵音,犹如海潮那么样子,依时而发。救世悉安宁:他救度这个世界,令一切的众生都得到安宁。出世获常住:若是出世者,也令他得到常住的这种觉、常住不坏的这种自在神力。

n3示法真实(分三)

o1圆真实 o2通真实 o3常真实

今o1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我今启如来:我现在启禀佛世尊。如观音所说:好像观音所说他这种圆通的境界,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就有一个比方。什么比方呢?譬如人在一个静的地方居住着,其他十方同时击着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虽然十处击鼓,但是这一个人他同时可以闻到这十方击鼓的声音,这是一个圆的真实性。

o2通真实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目非观障外:“目”,就是眼目。这个目力,不是说的佛眼,也不是说的慧眼,也不是说的法眼,也不是说的天眼,也不是说五眼那个肉眼;这个眼,就是我们普通这个肉眼。这个肉眼“非观障外”,它仅仅能观看没有障碍以内的东西;有障碍的东西,它就看不过去了。好像我们在这个房子里边,把窗门都关上了,挂上窗户帘子,外边的东西就看不见了。那么我们这个最亲切的肉眼,隔着一层皮,皮里边的东西就看不见了,我们身体里边的东西也看不见了。普通凡夫的肉眼是这样,若圣人的这种眼睛呢?那就不同了!因为现在说这个眼睛,只是说凡夫的肉眼,不是说得到五眼六通的那个眼;所以不能以开五眼的眼来比。那么甚至于隔着一张纸也看不见了,这就是“目非观障外”,只能观障碍以内的东西;尤其看前不能看后、看左不能看右,这目也不是圆通。

口鼻亦复然:这口和鼻也就像眼睛一样。“口”,就是舌。鼻子呼吸气中间断的地方,它就没有觉;舌尝味,要有味道的时候才知道味,没有味的时候就无所觉了。身以合方知:这个身体,以和尘的境界合起来,才能有所感触,也是不圆满的。心念纷无绪:这个心念也是纷纷然,没有一种头绪,也不是圆通。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这个耳根隔着个墙,外边有什么音声也能听得见;这耳根远、近的声音都可以闻见。“遐”,就是远的地方;“迩”,就是近的地方。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这个眼、耳、鼻、舌、身、意,除了耳根而外,其余的五根都没有耳根这么圆满、这么圆融无碍。所以说“五根所不齐”,都不能和它并驾齐驱,就是不能和它来比较的。这个就属于一种通的真实,其余的五根就都没有这样的通真实。

o3常真实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即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音声性动静:音声有动、有静,有有声音的时候、没有声音的时候。有声音的时候,这是有动了;没有声音,这是静了。闻中为有无:这个“闻”,闻这个声音静、闻那个声音动;闻这个有声音、那个无声音。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无声”虽然说是名号叫“无闻”,但是这个“闻性”也没有生、也没有灭,并不是生灭的;所以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这个“闻”没有一个闻性了。

声无即无灭,声有亦非生:这个声没有了,闻性没有灭;声有了,闻性也没有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生、灭这两种都没有了,都圆融而离开这个生灭性了,所以这就是无生灭性而常住不变的一种“闻”的真实。

不论声有、声无、声生、声灭,闻性不断,一般人已经明白了。可是这个闻性,就在梦中也是常在的,也不会断灭的,所以才说,纵令在梦想:纵然就在梦里边。好像有一个人睡觉睡得很实,很重睡的,有人捶石和舂米,他这儿听着,说是打鼓和撞钟,他说:“这个钟、鼓,好像木石声一样。”这证明,在梦中这个闻性也都存在的。不为不思无:它不是像意念,不想,它就没有了;不思,它就没有意念了。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这种闻性的觉观超出思惟,这身、心比不上耳根这个闻性。

n4显行当根(分二)

o1举此方教体 o2明病在循声

今o1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现在在这个娑婆世界众生,都靠声音明白这种的法;这种的论义现在是得到说明白了。

o2明病在循声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众生把本有的闻性迷昧了,他没能反闻闻自性,都是向外驰求,向外去闻了。“循声”,就是顺着声。因为你这个耳根顺着声音去跑,没有能反闻闻自性,所以就受流转了。这个“流转”,也就是生死,也就是那个“结”。之所以就受生死了,之所以就有了结,为什么?因为你跟着声尘跑,没有能返回来。

阿难纵强记:阿难纵然就是能博闻强记。这个阿难,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背得出,所以这叫“纵然强记”。不免落邪思:纵然他有强记的这功夫,可是他也免不了摩登伽女〈先梵天咒〉这种难。不免落邪思,就落旁门外道这种邪法的里边了。岂非随所沦:这个岂不是就因为随着声尘所转而沦落的吗?旋流获无妄:如果你能旋流──这个“旋流”也就是“反闻”,你若能反闻闻自性,自然就无妄,就没有错误了──就没有被摩登伽女所陷、所引诱的这种错误,没有这个妄了!为什么他受了妄?就因为阿难尽往外跑。喔,学这个东西、学那个东西,这个经典、那个经典,他都会了!他没有回光返照,没有反闻闻自性,始终他没有想一想:他自己要怎么样子?就学了,都向外驰求;学这个、学那个,学得太多了,把自己本身忘了。

讲到这个地方,我又想起来孔子有一句话。有人去请问孔子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孔子就问:“什么样人呢?”他说:“这个人搬家,把什么东西都搬去了,家庭的眷属──人也都搬去了,却把他的太太忘了没有搬。搬家没有搬太太去,有没有这样人呢?”你猜孔子怎么样答覆他,孔子会说把他太太“忘了搬”呢?还是“不忘了搬”呢?孔子这样说的:“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不单忘了太太,还把他自己的身体都忘了。“忘其身”,不知道他身体将来还会死的,忘了他身体将来还会老、还会有病、还会死的。

那么阿难也就是专门学习外面的东西,光就学学问,而把自己的定力就忽略了。为什么他忽略?他就没明白“反闻闻自性”这种的功夫,尽跟着声尘跑了;没有叫声尘跟着他自己自性跑,所以就受流转了,受了摩登伽女的难。

m2详示修巧(分四)

n1出名教以反闻 n2法说次第超越 n3举喻以合前法 n4结示因果究竟

今n1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文殊菩萨说到这个地方,叫了一声“阿难”。因为文殊菩萨是法王之子,这资格是很老的,所谓“老资格”了,就是老前辈了;阿难还是个后生,是比文殊菩萨较年纪轻的人。所以这个地方,文殊菩萨是替释迦牟尼佛来说法的,就说,阿难汝谛听:你注意听!你要特别地注意听!“谛听”,就要你详详细细的,不要马马虎虎的!不要我说这个偈颂,你好像要睡着了那个样子。

我承佛威力:我现在给你说这个偈颂来选圆通,这不是我自己的意思,是佛给我的权力、佛给我的暗示、佛给我的意思。佛把这种权力给我,叫我选择圆通的法说给你听的,你知道吗?你不要以为我文殊菩萨来讲给你听的,这是佛讲给你听的,你知道吗?

宣说金刚王:我代表佛宣说“金刚王”的这种的法门。如幻不思议:这种法门就是不修而修、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就好像作戏似的,但是还又是真的。妙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不可思议,你想像不出来这种的微妙法门哪!这个妙得你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啊!说也说不出来,想也想不到的。妙得这个样子是什么呢?佛母真三昧:这个三昧就是佛母的三昧,就是所有的佛都是从这个三昧生出来的。这个三昧,就是一个佛母的定、佛的母体。所以你要注意的!你想不想成佛啊?你想成佛,就要留心注意,要实行这个功夫的!不要尽在皮毛上用功夫了,要在内容用一点功了!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蓄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文殊菩萨又说了,阿难!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你听微尘佛所说的佛法,所说的一切秘密门。秘密的门,以前讲过很多了,就是“为此说,而彼不知;为彼说,而此不知”,为这个人说,那个人不知道;为那个人说,这个人不知道;彼此互不相知,这叫“秘密门”。佛为什么要有秘密门?就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各有各人的根性,各有各人的所好;尤其在过去生中,各人有各人修行的道路。所以佛是观机,看你以前修行哪一个法门,现在就教你修哪一个法门,这叫“观机逗教,因人说法”。观看这个机缘来教化你何种的功夫;你若不是这个机缘,就不能教你这种的法门,所以佛有秘密的法门。

欲漏不先除:虽然佛有种种秘密的法门,可是你的欲漏若不先除;这个“欲”是最厉害的,你有欲就有漏了。什么欲啊?这个欲最重的,就是色欲。人哪,很多人都断不了这个色欲;要是能断这个色欲,那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了,那就是一个非常的人了!在佛法里头学佛,如果你不断色欲的话,漏就不能除,就得不到无漏。

我以前讲过很多次这个“无漏”,证到四果阿罗汉就是无漏了。初果阿罗汉,这叫“见道位”,看见这个道了,这要灭八十八品的见惑。这个“位”,就是“地位、位置”。二果、三果,这叫“修道位”,这要修行、要修道。而四果阿罗汉,这叫“证道位”;证了四果阿罗汉,这才是无漏的。在初果、二果、三果还都没得到无漏;这个“无漏”是最要紧的,为什么阿难没有得到无漏呢?告诉你,就是欲漏他没有除呢!他还有所欲。这个欲──色欲、贪欲、什么欲,他还没清净呢!“欲漏不先除”,你修行,若不先把这个贪欲、色欲的心除去,那就对佛法不会相应的。

蓄闻成过误:你单单修习这个“多闻”的法门,所以就成了你的过错和失误了!因此就有摩登伽女的难!就因为你不除欲漏的关系;你若除欲漏,什么难都没有了。我们看见阿难这样子聪明的人,都有这一种的毛病,都断不了这个欲漏。而我们现在的人,不单不除欲漏,根本就想跟这个欲漏去跑,根本就不想除去;所以,你说这个过误是不是更大了呢?讲到这个地方,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欲漏有没有?除了没除?若是没除,想不想除?若是不想除,那就没有话讲了;若想除的话,那就赶快修“反闻闻自性”的功夫,学观世音菩萨这个“耳根圆通”的法门。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这是讲的什么?怎么这么多“佛”、这么多“闻”?这两句话就有三个“闻”、两个“佛”。两个佛又给放到一起了,究竟是哪一个佛?我也不知道!哈,你笑,大约你知道了!

“将闻持佛佛”,你将你这个闻根──就是耳根,来修持佛所说的佛法。上边这个“佛”,就是佛;下边那个“佛”字,就是佛所说的法。就是你用这种功,来修持佛法、学习佛法。这说谁啊?不是说你、不是说我,也不是说他,说的阿难哪!说你将受持佛所说的佛法这个功夫,“何不自闻闻”,你何不自己反闻闻自性,修这个“反闻”的功夫呢?你何不反求诸己,在你自己的闻性上,用一用“反闻”的功夫呢?这两句就是这样讲,知道吗?

n2法说次第超越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闻非自然生:阿难哪!你不要再重多闻而忽定力啦!这个闻,不是自自然然它自己就生出来这么个“闻”。因声有名字:因为有个声,才有闻这么个名字。旋闻与声脱:因为有声,才有闻;那没有声的时候,是不是有闻呢?还有闻。这个闻性,因为它不是生灭性,它不生不灭的;所以你要“旋闻”,这回你不要随着六尘、六根这个境界去转,你要返回来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你自性,什么是你这个“自性”呢?你闻着的时候,你自己就认识了。现在你没有闻着你的自性,我告诉你,你也不知道。好像我喝这杯茶,这是热的、冷的?我喝了我自己知道。你呢,就不知道它是冷的是热的;你如果想知道的话,你也试一试,就知道了。那么你想认识你自性,你先要反闻;你都没有反闻,怎么能知道你自性呢!

说:“这个‘反闻’,怎么样闻法?是不是像用鼻子的闻这么样闻?”不是的!这是用耳根闻。用耳根闻,不是向外边闻,听大街上有谁在那儿讲什么话,有什么车来往。你里边若没有,外边也没有这么些个东西,你自性也就显现了。要这么样办!现在明白了吗?所以旋闻与声脱,和外边的声脱离关系了。能脱欲谁名:你如果能和声音脱了,闻而不闻,不闻而闻;这究竟是闻、没闻?也闻也不闻,不闻也闻,闻也不闻。白居利又笑了,听到这个地方,一定说:“越讲越妙了!”哈哈,闻也没闻,没闻而闻,不闻而闻,闻而不闻──这个就叫“与声脱”了!

可是闻,不是以前那个“闻”,这个“闻”和那个“闻”不同;那个闻,虽然说是可以远近都闻到,但是有个限度。你要是得了这个“反闻闻自性”的这个“闻”,真正得到这种境界了,那尽法界的声音,你都可以闻;但是尽法界的声音,你又都可以不闻,自己能有控制的权力。就像这个无线电,我如果想往什么地方拍无线电,随时都可以拍得到的;我不想拍无线电,什么地方我都不拍。我若想收其他法界的声音,我把我这个音波开开了,喔,这法界的无线电,我都可以收得到的!就这样子,你试试看!这就叫“能脱欲谁名”。这哪有个名字啊?有什么名字?没有名了!连个“闻”的名也没有了,这才是一个真闻哪!

弟子:您说那个拍无线电,这个意思是什么?

上人:拍个无线电报出去,中文“拍电报”,就是“打电报”。

弟子:每个字我明白它大概的意思了,可是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就不懂。

上人:你若是能有这个功夫了,也就好像打电报,你想打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打的;你想收什么地方的电报,也可以收的。这种闻性,就是你愿意听什么地方,都可以听;你不愿意听,都可以不听,由你自己可以控制的。现在明白了吗?

一根既返源:连个名字都没有了,这也可以说是这一根解了,就返本还原了。六根成解脱:这一根返回来那个本源了。本源是什么?我讲好多次给你们听了,就是那个如来藏性!你不要又找不着源头了!你这一根回到如来藏性上,返本还原了,你六根就统统都回来了。一看,喔,这个老大哥回来了,这些个小兄弟就都跟着跑回来!所以你这一根若不返源,那六根都不回来,它是有连带的关系。为什么?这本来是一个,不过分成六和合而已。那么你这一个回来了,六个就都跑回来了,所以说“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就是被这六根、六尘绑住了,所以现在要找一个方法来得到解脱。不单我们被这个六根、六尘来绑住了,就是阿难当时也犯了这个毛病,所以我们和阿难有同病相怜的关系。阿难从这条路上得到解脱了,我们现在也是幸运到极点了,知道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从这条路上得到解脱。

见闻如幻翳:这个“见”和这个“闻”,本来没有实在的,就像那个幻化的云翳──眼睛上有翳子,虚空中有云彩。三界若空华:“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人在这个三界里边,也就好像眼睛直视虚空,瞪发劳相,以为虚空里头有华一样。前边没讲“空生大觉中”?这空在什么地方来的啊?是那个“大觉”里头来的。“如海一沤发”,就好像海里头那一个水泡那么小。这“空”在这个“大觉”的里边来比较,大觉就比方一个海,虚空就比方一个水泡;这三界,又是在虚空里头的一个水泡。虚空本来比大海都大,若拿虚空比方大海,这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又等于一个水泡一样的;所以“三界若空华”,这三界是虚空里头的一个空华。

闻复翳根除:你反闻闻自性,这叫“闻复”。闻复,你这个翳根也就除去没有了。尘销觉圆净:你六尘的境界销除了,没有前尘扰乱你的自性,你这个觉性也就圆满而清净了。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你既然觉圆净,你净到极点“光通达”,就是开悟了。这个时候真是“寂照含虚空”──你得到“净极光通达”这种的功夫,那个虚空都在你的自性里头包着呢!你自性就是那个大觉性。那个大觉性你若是得着了──也谈不到“得”,就是恢复到你本有的觉性上,这时候虚空都在你的性里头包容着。

文殊菩萨说话说得很厉害,一点人情都不讲,对阿难毫不客气的。哼,你听这一段文说的!说是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你再用这种的功夫来观察世间的事情,才知道这个世间一切一切都是像梦里头的事情啊!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摩登伽女也是在梦幻之中啊!谁能把你留住啊?你自己不要脸嘛!你自己欢喜在那儿嘛!你若能到这种程度上,谁能留得住你啊!这说得是不是不客气呢?

n3举喻以合前法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如世巧幻师:“如”,当“像”字讲。“巧”,是巧妙;“幻”,是虚幻,就好像做戏似的。在中国,以前有一种影戏。现在窗是玻璃的,中国的窗以前是用纸糊的,用油油上它。影戏,就是在窗户里边,放那种小驴皮做的影人子,这影人子做得和人一样的。在窗里边有一个人用一条绳拉着它,叫它怎么样走,它在窗户上就走,外边的人就看,这叫“影戏、看影”。现在这是“电影”,以前它不是用电的;是用人拉着一条弦,这么一拉、再那么一拉,它就在里边来回走。这样,外边人就看这个影人子在那儿走,实际上是有人拉着它走的。它也有耍刀、耍枪,耍得很热闹的。这个“巧幻师”,就是耍影戏的这种人。就好像这个世界上耍影戏的这种人,幻作诸男女:他做出一些个假的或者男的、或者女的。

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虽然你看见他眼睛也动弹、嘴也动弹,手脚都动弹,都互动,可是因为它有一个机关;就是用绳拉那个机关,一拉,它这儿一动弹,这个影人子在里边就跑来跑去的来回跑,人在外边看得就好像入定那么样子。很多人都欢喜看这种的东西,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也看过这种的影戏。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若把那个机关停止了,就什么动也没有了。这一切幻化的东西都没有自性,都没有了。

文殊师利菩萨这一段文是说,这一切都如幻如化。前边那一段,说是像梦里头,现在又说好像做幻戏的一样。那么这个“机”若停止了,那个戏也就没有了,因为它没有自性。六根亦如是:为什么要说这个梦、要说这个幻戏呢?因为这个六根,也是像幻化师做幻化戏一样,也是因为有一个机关来管着它。所以一根若清净,六根也就得到解脱了,所以说“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本来都依照一个精明的如来藏性,那么分开了,有眼、耳、鼻、舌、身、意,分成这“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如果一处它休息了,返本还原。休息,就得到解了。一处结解了,返本还原,其余的也就都不成作用了。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这所有的六根、六尘这种前尘的境界,一切的垢染应念都销灭没有了,这就会成就了本来圆明净妙的如来藏性,那种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了。

n4结示因果究竟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余尘尚诸学:把无明断了,还有微细的这种无明,就是一分的生相无明,叫“余尘”,这是诸位所有的菩萨都还要断的。明极即如来:如果明到极点,这就是如来的一个本体了。

l4普劝修证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大众及阿难:文殊菩萨又说了,你们现在这一切的大众和阿难啊!你们应该怎么样子呢?旋汝倒闻机:你们都应该修反闻闻自性这种的方法了!“旋汝倒闻机”,你这个“机”不要向外跑,要回来,反求诸己。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你反闻闻自己的自性,你这个性就可以成就无上的道果。圆通实如是:为什么说这个耳根圆通呢?也就因为这个耳根最容易修,最容易成功。

讲到这个地方,你们每一个人现在大约有的会用功,有的还不会用功的。那么怎么叫“反闻闻自性”呢?这种的功夫,也就是我们现在用参禅这种功夫。参禅,你不要尽向外边打妄想,你要回光返照。譬如我们参悟话头,现在参“念佛是谁”;你这个“谁”,要自己在心里头这么念,耳朵要听着这个“谁”,就想着追求这个“谁”。也就是总要用这种的功,不要打散了,散失你这个功夫。

你参悟这个话头的时候,行住坐卧都是“这个”;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念佛是谁”。你这么心里想着它:“念佛是谁?”这个“谁”,不要念出声来,在心里边念,耳朵要听心里这声音,不要听外边的声音。你听里边的声音,听来听去,听得你的心和你的闻性都归一了。这个时候,你或者磕着或者碰着,或者有一个什么动作,你会豁然开悟了。你一定要把心性制到一处,不要叫它东跑西跑了!不要叫它向外散,要向内中聚;聚,你这么闻,反闻闻自性,久而久之,自然这功夫就会生出来的。所以参悟话头,也就是和这个“反闻闻自性”的功夫,都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用耳根修行是最容易的,我们都应该集中精神,来修这种的法门。

文殊菩萨又举出证明,证明他所说的这个法是正确的。他说,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我说这种的圆通法门,不单单观世音证得这个法门,就是我文殊菩萨也是证得这个法门圆通的道理,我也是从耳根修的。不单是我,就是过去的微尘数佛,都是从这一条道路到涅槃那个果德、果位上去的。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过去一切的佛,都是从这一个门径──这个“反闻闻自性”的圆通法门成就的。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现在所有的这些个菩萨,现今也是由这条路到圆明的这种程度上了。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在将来的这一切修学佛法的人,都应该依照这种的法门去修行的。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我也是在以前很早就证得这种圆通的法门了,不单单观世音菩萨证得这个圆通法门。

【编按】以下录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弟子:“返闻闻自性”,那个“闻”字,大家都有一些个疑问,是不是真正在听?还是把它倒过来反省的意思?因英文真正翻成听,就是用耳朵听。或是在英文用另外的一个字,包括回光返照,反省的意思?

上人:闻和观,就是仔细分析研究,这闻也不是闻,观也不是观,意思是你怎么用怎么都对的,没有一定的,看你上下文的意思,怎么样贯通?这都不是死板板的,观看和闻都是“仔细”的意思。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l5结答覆命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常修学 浅深同说法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诚”,就是真诚。诚诚实实的是这种的法门啊!诚如佛世尊所说,这是真语、实语。佛世尊来询问我这一切的方便法门:这十八界加上七大,哪一个法门是最圆通的?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以这种最对机、最适应末法众生根机的法门,来解救世间上有想出离世间这种根器的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要成就他修道而得到涅槃的这种志愿、这种心,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在这娑婆世界,是最应机、最对机、最合乎一般人的这种因缘了。

自余诸方便:除了这耳根圆通而外,其余的那一些法门都是方便法门。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修练那一些法门的,多数要有佛的大威神力来加被,才令他得到成就;如果佛不加被他,就得不到成就。所以这都是佛的威神力让他成功的,就在这个“即事”,就舍这一切的尘劳妄想。非是常修学:这不是普通人可以用的法门,浅深同说法:说法也要看这种因缘、看这种人。有智慧的人,就应该说深一点的法;愚痴的人,就给他讲浅一点的法;所以不能一样说一种的法。唯独这个耳根是最圆融的,谁都可以学的;这个法门,我认为是最圆通了。

l6求加总结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文殊菩萨说完了前边这个偈颂之后,现在又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顶礼如来”,就是拜佛;“藏”,是法,就是佛的法。“无漏不思议”,这就是僧。他最后这个偈颂就说他顶礼佛、又顶礼法、又顶礼僧。这“无漏”,就是僧人──这些个菩萨、罗汉。这个境界为什么叫“不思议”呢?因为他这个境界不可思议,神通妙用都不可思议的,所以叫“无漏不思议”。这无漏不思议,就是一切的贤圣僧,就是阿罗汉和菩萨都包括在内。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我愿意佛加被未来,愿意佛帮助将来这一切的众生,令他们对于耳根这个“反闻闻自性”的法门不要疑惑。方便易成就:这个法门,既容易修,又容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这个法门对于阿难是最好,再好也没有了!堪可以教化阿难,用这个法门教他修行。不单对阿难是相应,这个法门对末劫──就是末法时代,这一切堕落的众生也都相应的。

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就用耳根来修,修这种耳根圆通法门,超越其他那二十四种的方便法门,比那二十四种又容易得多、超越得多了。真实心如是:这个真实圆通法门,这种妙法的心,就是像我上边所说的这个道理。

g3大众承示开悟证入(分二)

h1阿难一类开悟 h2登伽一类证入

今h1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在这个时候,阿难和一切的大众身心都了然,也都明白了!非常明白、非常了然。得大开示:得着佛和文殊师利菩萨这种大的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观佛和观菩提以及大涅槃这种道理。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这有一个比方,比方什么呢?就好像有一个人因为有事,就到外边去了,没有回到家里来,可是他明白回家的道路了。这也就是说,大众和阿难虽然没有正式证二果、三果、四果,但是证果这种的道理、理论,他们明白了;就好像有人跑到外边去,虽然没有回去,但是回家的道路他自己知道。

h2登伽一类证入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现在在会的这一切的大众,有这八部鬼神,就是天上的龙、夜叉、阿修罗、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迦楼罗、人非人,这在前边都讲过了。还有有学二乘:“有学”,就是证到初果、二果'、三果的罗汉;和“二乘”,就是声闻、缘觉。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和这一切初发心的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有多少呢?这个数目有十恒河沙那么多。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在这个时候,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真心了,不像以前不知道自己的心,也都远离一切的尘垢,得到清净的法眼。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出家的名字。性比丘尼闻到文殊师利菩萨所说的偈颂,她成了阿罗汉。她这个阿罗汉比阿难高;她是证四果阿罗汉,阿难还是初果。

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这个时候,这个法会里头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众生,都发出来这再没有可以同他这个心来比的;没有可以比的,就等于他这个心这么真了。这个心叫什么心呢?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翻译成中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就翻成无;“多罗”,翻成上;“三藐”,就是正等;“三菩提”,就是正觉。发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心,就是成佛的心。

──第六册终

附录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一九七五年一月十日启讲于台湾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七个字是《楞严经》的经题,〈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这一章的题目。《楞严经》这经题,因为限于时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一次讲经先不解释。因为单解释经题,一定要很久的时间才能解释完,所以就简略讲一讲这“大佛顶首楞严”。

这一部经其中有〈楞严咒〉,这〈楞严咒〉的“楞严”两个字,就翻译成“究竟坚固”。这一部经在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所谓:“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我也很愿意讲《楞严经》和《法华经》。因为这两部经既能开智慧,又能成佛,所以不单我愿意讲,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把它研究明白了,尤其是《楞严经》。

讲到《楞严经》,在中国有一位智者大师,他在一生之中,只听见这部经的名字,就想要读诵这一部经。他就向印度天天叩头礼拜,希望见到这一部经;叩头礼拜了十八年,结果也没有见着这一部经。智者大师的智慧已经是出类拔萃,他的辩才已经是无碍了,但他还是恭敬礼拜这部《楞严经》,可见这一部经的重要性。

有这一部《楞严经》在世上的时候,天魔外道就都不敢出现。可是很不幸的,这一部《楞严经》在末法的时候,就先没有了。等这部经一没有的时候,天魔外道就会得便了。

所以,现在有一些冒充佛学的专家,也说自己是研究佛法的学者,或者是某大学里头佛学系的教授,他们公然就提倡说《楞严经》是假的,是中国人伪造的。你们各位想一想,中国虽然是出过很多的圣人,但是我相信能造《楞严经》的这种圣人,还找不出来哪一个。所以我绝对相信这《楞严经》是真的,是正确的,是降伏天魔、制诸外道的一部经。因为〈楞严咒〉里边所说的咒,都是降伏天魔、制诸外道的,从一开始到终了,每一句都有它的妙处,都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楞严经》就是为〈楞严咒〉而说的。

有人把《楞严经》翻译成英文了,那是以前在香港翻译的。翻译成英文后,他就把设“楞严坛”这种仪规都删去了,把那一段经文也不要了,咒也不要了。他说西方人哪一个也不相信〈楞严咒〉,他们都不愿意诵持这个咒的,他们认为咒是迷信,不相信咒的这种功用;所以他把怎么样“设坛”,和怎么样修持“楞严大法”的部分都不要了。

等我到了西方国家,我在美国亲身的经验,西方人很多很多都是欢喜诵持〈楞严咒〉的;不单欢喜诵持〈楞严咒〉,而且还都能背得出来。在金山圣寺我有一个徒弟,他早晨做早课随着诵〈楞严咒〉,晚间做晚课我们也诵持〈楞严咒〉,只早晚这么念一念,念到二十六天,他能背得出来了。

我在美国第一个考试,就是考〈楞严咒〉,谁会背〈楞严咒〉,谁就第一个考试及格;谁若不会〈楞严咒〉,就暂时不及格,我在那个暑假班是这样规定的。那么,当时有一位是二十六天能背得出,有一位是二十八天能背得出。所以现在西方的佛教徒,认识〈楞严咒〉的人是很多的。

我们各位应该想一想,这些冒充是佛学专家的,或者一些自命为学者的,或者是某大学里的教授,为什么他们要倡议《楞严经》是假的?就因为《楞严经》上所说的,都是在对治这些人的毛病,把他们本有的老毛病都说得清清楚楚的。好像其中的〈四种清净明诲〉,说得清清楚楚的,是不可毁犯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愿去掉自己的毛病,所以他们就提议说《楞严经》是中国人造的。

这最初是谁说的呢?是日本人提议出来的。那日本人说是谁告诉他的呢?说是一位中国法师告诉他,说这《楞严经》是假的。我不知道这法师究竟懂不懂《楞严经》?这法师的名字不要提了,因为已经是很早的事情了。那么就这么样以讹传讹,说《楞严经》是假的。

这就证明佛法没了,就是由佛教里边的人造出这种的谣言来,一点一点地就令人生一种怀疑;生了怀疑后,久而久之就狐疑不信了;因为狐疑不信,就会把这一部经置诸高阁;置诸高阁就等于是毁灭了一样的。所以你对这一部经也不研究了,他对这一部经也不发生兴趣了,久而久之,这样就毁没了。这不是这经自己就没有字了,或者没有纸了,或者怎么样的,而是人一点一点地就把它淡忘下来了。

为什么人要提倡这个?就是因为他不愿意守这规矩。《楞严经》上又说,五十种阴魔有种种的神通,这都不算一回事。所以他想自己有一点神通的时候,就认为我如果有这个神通,也变成假的了。

现在日本有一个同参,据说他有神通,用手一指,这蜡烛就着了,究竟是不是这样子?我还没有证实。我这一次十四号到日本去,或者见一见这个人,他在很早以前也希望见我,那么我们去,大家可以互相交换一下意见。

这《楞严经》和〈楞严咒〉的重要性是没有法子能说得完的,尽未来际也说不完它的这种妙用,所以说是不可思议。我今天再用我诚诚实实的这种心,来向你们各位坦坦白白地说一说这〈楞严咒〉的妙用。我过去在东北的时候,每逢遇着人有病,我就一定要令他这病好。我以什么力量来令一切的人病好?就是这〈楞严咒〉的力量。

这〈楞严咒〉其中有五部:

东方是阿閦佛────金刚部

南方是宝生佛────宝生部

中央是毗卢遮那佛──佛 部

西方是阿弥陀佛───莲华部

北方是成就佛────羯磨部

金刚部、宝生部、佛部、莲华部、羯磨部,这五部就是管理这世界五方的五大魔军,所以你一诵〈楞严咒〉,这五方的五大魔军就都俯首低头,老老实实,不敢违犯〈楞严咒〉的这种威力。

〈楞严咒〉有五会,其中分出来有三十几部法。现在先说下列五法,

(一)息灾法:你一诵这〈楞严咒〉,一切的灾难都没有了。

(二)降伏法:降伏法就是无论对方是什么天魔外道,你一诵〈楞严咒〉,就能把魔的法力都给破了,把他降伏了。

(三)增益法:譬如你修道,能增益你的智慧,增益你的菩提心,增益你的愿力,一切一切都会增加,这叫增益法。

(四)成就法:一诵这〈楞严咒〉,你无论修什么法门都会成就的,这是一种。

(五)勾召法:这勾召法就是遇着天魔外道,你想要把他抓来的时候用。举个例子,就像世间的警察,把那犯罪的人抓来了;勾召法也就是无论是天魔也好,外道也好,你想要把他抓来,这一切的护法善神、天龙八部、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即刻就能把他抓来,这是勾召法。

我在东北能对治一切人的病痛,都因为〈楞严咒〉的这种力量。可是这〈楞严咒〉不是随随便便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若使用也不是全面的,因为分出来有三十几部法。我这样说,那么在美国有一些不懂佛法的教授,他们就想了:“噢,原来这个〈楞严咒〉是很多小咒凑到一起的。”你看,讲出来这话,真是笑死人!他自己也不明白,就以教授这个科学的脑袋,来揣测〈楞严咒〉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形。我听见这么样的讲法,觉得很可笑的。

为什么要讲〈楞严咒〉?因为《楞严经》就是为〈楞严咒〉而说的;如果没有〈楞严咒〉的话,根本就不会有《楞严经》。所以翻译英文的这一位先生,他把〈楞严咒〉不要,把结坛这种仪规也都不翻译,这可以说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头。一个人没有了头,这有什么用呢?所以在翻译经典上不能武断,不能用自己这个小智小慧,或者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用自己这种知见来断章取义,妄加去取,这个对于经上是不可以的。

我们现在在金山圣寺也是翻译经典,凡是经上所有的,绝对是保留的,不会或者把头给砍去,或者把经的脚给剁去了。也不会像某某professor(教授)翻译“两足尊”,他翻译成什么呢?就翻译成两条腿。他说:“皈依佛,两条腿。”这种的翻译法也不能说是不对,但有多少是大相迳庭了,与经的本意是不相合的。因为这种关系,所以我们金山圣寺所翻译的这些经典都特别谨慎小心,不是随便就把经的某一段就取消了。那么今天讲《楞严经》,就顺便说一说这个意思。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什么叫大?这是对小而言大,可是这个大是大而无外的大,没有再比它大的。这个“大”就是一个法的体,也就是我们众生的佛性。这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所以才说“大势至菩萨,一举手一投足,十方世界悉皆震动。”他这种威势是很大的,所以叫“大势至”。因为他这力量最大,他一走起路,十方世界悉皆震动,就有这么大的势力。那么说:

“是不是他常走路呢?”

“你不要担心这个,大势至菩萨因为他一走路,十方世界常常震动,所以他就常在定中,不走路。可是他虽在定中,还能遍一切处──他这光遍一切处,他这智慧遍一切处。”可是你不要又这样想:

“噢,这大势至菩萨一定是个大老粗,一定是个很粗气的菩萨。要不然他走路怎么会把这十方世界都给震动了?一定他这脚一迈步,就是很重的。”

不是,这并不是他的脚迈步有重的力量,你不要用凡夫的知见来揣测圣人;这是他的威德能令十方世界都震动。他既然有这种威德,他也有能力令十方世界平安无事,不震动。所以他有这种力量,但是他不一定用这种权力,这是大势至菩萨。

以上是“大势至”三个字的解释。

菩萨:菩者,觉也;萨者,情也。就是觉有情。具足地说就叫菩提萨埵,梵语叫bodhisattva。这菩萨就是众生之中的一个觉悟者,又可以这么讲,他也是一个觉悟众生者。

怎么样说是众生之中的觉悟者呢?他和你我现在这一切众生是一样的,不过他肯发菩提心,能勇猛精进行菩萨道,舍人所不能舍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行人所不能行的,利益一切众生。他能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他就得到觉悟了,也就是我们众生之中的一个觉悟者。

本来他和我们是一样的,不但菩萨和我们一样,就是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在因地的时候,和你我现在一切的众生也都是一样的。你我现在一切众生就是未来的诸佛,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他是这样看的。因为他看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所以对每一个众生都要存一种孝顺心。看每一个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因此他就要存一种恭敬心,这么孝顺恭敬。佛对一切众生都平等,慈眼视众生,平等来看一切众生。因为菩萨就是众生里边一个觉悟者,他又用他所觉悟的这种道理,来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这种觉悟,都得到这种利益,所以这又叫自利利他,这是“菩萨”大概的解释。

念佛:我们现在各位应该认识清楚一点,这〈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不是叫大势至菩萨自己来念佛,是大势至菩萨现身说法,告诉你我一切众生,说是:“我就是由这念佛的法门,而得到圆通。你若是依照这种方法去修行,你也可以得到圆通,他也可以得到圆通,所有一切众生都可以得到圆通。”

所以这念佛并不是大势至菩萨自己来念;因为大势至菩萨已经念无所念,不念而念,念而无念了。他得到这个圆通,可算是一个念佛的过来人。所以就告诉你我一切众生:“你们各位知道吗?我是从念佛这一条路走过来的,我得到圆通的这种方法,现在传授给你,你也可以用这念佛的法门来得到圆通。”

念佛有四种方法:(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

(一)持名念佛:就是常常专持“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我在台北遇着一个人,他是很狂的。我对他说念佛,他说:“念佛有什么用啊?我念佛不如念念我自己。”我说:“那也一样,你念你自己,若能念成佛也可以的。”不过我们念佛,是因为阿弥陀佛在过去因地时,发了四十八愿。他在四十八愿之中说:“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每一个众生若是称我名号,他一定会成佛;如果他不成佛,我誓不取正觉的,我也不成佛。”

藉着阿弥陀佛这种大弘誓愿,我们就好像乘着一艘船到对岸一样。这阿弥陀佛的愿力,是他过去和我们所有十方众生签的这合同,签的这条约。所以我们如果念佛不生极乐世界的话,阿弥陀佛也没有成佛的资格。因为这种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深信切愿来实行念佛法门。

这念佛是最简单、最圆融,是最捷径的一个法门,不需要很多时间,又不需要金钱。老年人可以念佛,壮年人可以念佛,青年人也可以念佛;有病的人可以念佛,无病的人也可以念佛。这念佛法门是:

三根普被,利钝兼收

三根,就是上、中、下,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普通人和愚痴的人,都可以念佛生到极乐世界去。利钝兼收,无论你是最聪明的,犹如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他们也一起发愿,愿意求生净土。还有最愚痴的人,乃至于畜生──鹦鹉、八哥,它们念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况我们人为万物之灵,每一个人念佛都有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阿弥陀佛和我们签的这条约,签的这合同,他不能不算的。所以我们藉着这条约和合同的力量,决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二)观像念佛:观像,就是请一尊阿弥陀佛的像,一面念佛,一面观想阿弥陀佛相好庄严,尤其两眉中间的白毫相光。常常观像来念佛,这也很容易就得到念佛三昧,得到一心不乱。念佛主要就是要得到一心不乱,得到念佛三昧。你若得到念佛三昧了,那时候风也吹不透,雨也打不漏,无论行、住、坐、卧,都在三昧之中,行也弥陀,坐也弥陀;行也佛,坐也佛。你在三昧中,智慧水就来灌溉你。你得到念佛三昧,一心不乱,一定会往生的。

(三)观想念佛:观想,就是单单那么来观想,不需要佛像。观想下列这一首赞佛的偈颂,也会得到念佛三昧。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四)实相念佛:这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时候就是参禅。所以真正明白念佛的人,不会反对参禅;真正明白参禅的人,也不会反对念佛。不但不会反对念佛,也不会反对教宗、密宗、律宗。禅、教、律、密、净,这是分而言之,有五宗;合而言之,一宗也不立,一宗也没有;都是大家互相帮助的,哪一宗和哪一宗都有相当的关系。

我们众生不要自生分别,在这头上来安一个头,说:“禅宗就是禅宗,密宗就是密宗,各不相关。”不是的,它本来都是一个的,本来没有这么多分别的!就是我们众生欢喜没有事情要找一件事情来干,所以把它分出这一宗、那一宗,南一宗、北一宗,东一宗、西一宗,上一宗、下一宗;不知道哪一宗是我那一宗,也不知道哪一宗是你那一宗了。所以在美国常常有人问我:

“你是哪一宗啊?”

“没有宗!我若有一个宗,那就有一个界限了。我没有一个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的,都在我这里边包着,我为什么要自己画一个小范围,立一个小的界限,说我是哪一宗!我是整个儿佛教的,没有宗、没有派,也没有门、没有户──我和哪一个都是一个。”

我常常这样说:

真认自己错 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体名大悲

“真认自己错”,要真认自己的错。“莫论他人非”,不论旁人的对、不对。“他非即我非”,旁人的不对就是我的不对,就和我自己不对是一样的,我应该想法子改过自新才对。我不应该总挂到口头上说:“不对!不对!不对!不对!不对!”这有什么用呢?所以“同体名大悲”,大家都是一体,这就是大悲心。你到什么地方找大悲心?大悲心就是要你自己把它找来,不要向外驰求。

那么念佛,你实相念佛就是参禅呢!所以各位善知识,不要做释迦牟尼佛一个不孝顺的弟子,我们不要常常自己捣乱,自己骨肉相残,自己给自己麻烦,这是我对现代佛教的希望。

今天时间已经不等着我们各位了,它说你们都应该休息睡觉啰!明天还有工作,还有事情干,所以也不要太过精进了。希望各位回到家里,睡不着觉的时候,多念几声佛,愿各位都得到一个很愉快的晚安。

(下一堂讲经)

我们现在念一念这皈依十方常住三宝: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大集经》上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在末法时代修行,不容易得到道,唯独依照这念佛法门,才容易成就道业。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西方的教主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势至菩萨来帮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所以都提倡这念佛法门。

我们念佛要能念到一心不乱,得到念佛三昧,这要怎么样?首先要专一,你必须念玆在玆地常常持名念佛。所以我在二十多年以前,曾经说过这样一首偈颂,今天读给大家听一听:

念佛能念无间断 口念弥陀打成片

杂念不生得三昧 往生净土定有盼

终日厌烦娑婆苦 才将红尘心念断

求生极乐意念重 放下染念归净念

“念佛能念无间断”,你念佛能念到无间断这个程度上。

“口念弥陀打成片”,你口里常常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念得风也吹不透了,雨也打不漏了,这时候正是得到念佛三昧这种境界,所以叫“口念弥陀打成片”。

“杂念不生得三昧”,你一切的杂念都不生了,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你能念到一念不生,什么杂念也没有了,就得到念佛三昧了。

你既然得到念佛三昧,那么“往生净土定有盼”,你一定会有希望生到极乐世界去的。

“终日厌烦娑婆苦”,天天都觉得这娑婆是很苦恼的,极乐世界是很快乐的,所以说终日厌烦娑婆苦。

“才将红尘心念断”,你因为厌苦,就想得乐,得乐必须把红尘这种思想,花花世界这种境界放下,所以说才将红尘心念断。

“求生极乐意念重”,求生极乐世界这种的心意很要紧的,很重要的。

“放下染念归净念”,你能把这染污的念头放下了,就是净土成熟的时候;你若染污念头不放下,就得不到这种清净快乐,这种极乐世界的快乐。

这八句偈颂虽然听得很浅显,但是你细玩其味,对于念佛法门上,是很有帮助的。

圆通:大势至菩萨得到念佛的圆通,“圆”是圆融无碍,“通”是通达。既圆融又通达,这圆融无碍就是念佛念得圆满了,念得成就了;也就是证得事和理都圆融无碍了,事也无碍、理也无碍;到这个境界,就叫圆通。

章:这就是《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的一章。这〈二十五圆通〉,各位若想知道的话,就要研究研究《楞严经》。现在因为没有时间,不能每个圆通都把它讲解一下。

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中天竺:是印度的一个国家。印度有东、西、南、北、中五印度,其中有很多的国家,这般剌密谛是中天竺的人。

沙门: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勤修就是不懒惰、不退转,你时时刻刻都要精进勇猛,向前去迈进,不要向后退,不要懒惰。这不懒惰,不是一天不懒惰,是要天天不懒惰;不是我今天精进,明天就懈怠了。我一天精进,十天懈怠,那不算的;你要生生世世都精进,生生世世都殷勤来持戒。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你诸恶不作,也就是众善奉行;你能众善奉行,也就是诸恶不作了。所以持戒要精严,“严净毗尼,弘范三界”,要以身作则,来给众生做一个好的仪范,好的榜样,这是持戒。

又要修定,定是一种禅定的功夫。禅定必须要常常修,才有定。由戒就生定,你若是想要得定,首先必须要持戒;你若不持戒,就很散乱的,不会有定;你若没有定,就没有慧,所以由定发慧,这叫“三无漏学”。你能勤修戒定慧,就能超出三界;息灭贪瞋痴,就不堕落三恶道。

我们人为什么从无量劫以来到现在没有成佛?依然还是众生?依然还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就因为贪瞋痴这三毒把我们都醉得不能觉悟。我们被贪瞋痴这三毒,毒得迷迷糊糊、颠颠倒倒,不能逆生死流,只能顺凡夫这六尘流。由无量劫以来,就因为贪瞋痴把我们自性的光明都给遮盖住了。

贪,是贪而无厌;瞋,是贪不来,你就瞋了。你因为贪得无厌,得不到时,就生了一种瞋恨;生瞋恨以后就会走到愚痴的境界上,走到这愚痴的路线上了。这瞋就是一种无明火,所谓无明就是有脾气,一发无明火,就发大脾气了。

为什么你有无明呢?就因为前生造的罪业太重了,所以有这么几句俗话说:“无明火犹如老虎神,这是前生罪业根。”无明火是前生罪业的根本,这老虎神我们不管它了,我们讲讲这愚痴。

怎么叫愚痴呢?这愚痴的人尽打痴心妄想。好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这蛤蟆怎么可以吃到天鹅的肉呢?这就是愚痴。还有人没有读书,他想要得一个博士学位,想冒充学者附庸风雅,过一过博士的瘾。这不读书怎么会得到博士呢?这就是愚痴。还有人也没有买彩票,就想中头彩,无本想生利,这不是愚痴是什么?自己也没有种地,到秋天的时候,看人家收谷,他也想去收谷,这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胡大川所写的〈幻想诗〉说得很好,这是给愚痴的人一个写照,他怎么说呢?他说愚痴的人是这么想的:

好花常令朝朝艳 明月何妨夜夜圆

大地有泉皆化酒 长林无树不摇钱

“好花常令朝朝艳”,贪美色的人,他就想这花最好天天都是这么美丽,没有凋谢的时候。所以就想好花常令朝朝艳,天天这花都开得这么新鲜,这么美丽。甚至于自己的太太可以总也不老,总是那么年轻,这多好呢!这贪色的人就这样想。

那么好游玩的人,他就想了,想什么呢?他想:“明月何妨夜夜圆”,明月在十五是圆的,过了十五就少一点,一天比一天就不圆了。欢喜在月光下赏月的人就想:“月光若天天晚间都是这么圆,这有多好!”

爱喝酒的人,因为现在酒也很贵的,去买酒就要用不少钱,他就想了:“我天天要喝酒,最好就是‘大地有泉皆化酒’,所有这大地有水池的地方,都变成酒池,我如果想要喝酒,到了那地方也不用钱买,不用买醉,自己就自然会醉了,这多好呢!”他就有这么愚痴的妄想。

那么财迷呢?他也打妄想了,他说:“这钱哪,现在都要做工才赚钱,如果所有的树林子都变成摇钱树,街上那树叶子都可以当钱来用,你说那有多好!我也不需要做工,想用钱的时候,到那儿晃一晃那树,就落下很多金的树叶子,拿起来就可当钱用了,这有多好呢!”

你看看,以上所说这些都近乎愚痴的妄想,明知办不到的事情,他还要这样想。那么沙门呢?就没有这种痴心妄想啰!为何没有这种的妄想?因为他一心修道。

沙门有四种:

(一)胜道沙门:就是修道证果,入圣人的位了,这叫胜道沙门。

(二)说道沙门: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个叫说道沙门。

(三)活道沙门:以法自活,以道自活,在佛教里他可以修道,又是发菩提心的。

(四)污道沙门:污,是染污,就是不持戒律,不修戒定慧,不息贪瞋痴的。他名虽然叫沙门,但是应该生大惭愧,应该很内疚的。

般剌密谛:是译主的名字,这名字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极量”,就是他的量非常大。他可以说“性尽人己参天地,心同日月若阳春”,也可以说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叫极量。

这一位沙门很聪明、很有智慧的,是他把《楞严经》传到中国。本来《楞严经》是不容易传到外国的,他第一次带这一部经想要到中国来,被守关的检查出来,不准他带出来,也不准他出国了。第二次呢?他把这部《楞严经》以最细最薄的绢,用很小的字写出来;然后将自己臂肉厚的地方割开,把这经放到里边,然后又把皮黏到一起,或者敷上一点药膏之类的,就这样子把经带出来的。

《楞严经》对中国人是有很大利益的,以前有很多祖师、出家人、在家人,都因为读诵《楞严经》而开悟了;过去有很多人得到《楞严经》的利益。般剌密谛法师翻译《楞严经》,这对我们现在、未来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研究《楞严经》的人应该知道这一位沙门的名字。

译:这一位沙门是四种沙门的前三种,不属于最后一种。他是在唐朝的时候来的,武则天退位以后,他到了广州,在五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开始翻译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对佛法、对佛教,是有大的作用、大的力量。所以我们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把《楞严经》的道理先懂了,先明白了。

我们生在这时候,一定要护持这部经,不要令这部经没了。我们若不生在这时候,那就没有责任;我们正在这时代,绝对要用全副的力量来护持这一部经!这一部经的来源,据佛教历史考察,本来是在龙宫的。也是龙树菩萨在龙宫里看龙藏,看到这一部经的时候,他用记忆的力量把它记出来,所以世间上才有这部经。天竺国就视为至宝,不准流通到其他的国家。中国人因为和佛教有大因缘,才有这一位胜道沙门不惜身命把这一部经送到中国来。我们现在听这一部经的人,都应该向这一位沙门叩头顶礼,拜多少拜那随自己。

智者大师没有见着这部经之前,已经向西方印度拜这一部经的名字,拜了十八年,可惜他还是没有看见这部经。我们现在这种因缘胜过智者大师,我们不用叩那么多年的头,已经可以遇着这一部经,你想一想,我们的因缘岂不是超过智者大师呢?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大势至法王子:就是这一位有大势力的菩萨,又名“无边光炽身菩萨”,他的光明遍照十方国土。“法王子”,佛是法王──法中之王。国有国王;天上有玉皇,就是天王;佛为法王,菩萨呢?就是法王的弟子,法王子也就是法王的弟子。所以说: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菩萨是学习佛法的,因此就是法王的弟子;这一位大势至菩萨是法王的弟子。

不单他一个人,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和他同伦,就是同样的、同类的。“伦”者,类也,就是和他一样的。虽说和他一样的,但这菩萨多少也有不同的;因为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五十个果位,加上干慧和等觉,这是五十二位。五十二位菩萨是五十二个果位,这里边所包括的菩萨就有无量无边了。

所以,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在说完了前边二十三圆通的时候,他们同时就从自己的座位站起来了。每一位菩萨都有他的座位,他有意见要发挥,想要说他所得的圆通,所以就从座而起了。从他自己所坐的位置站起来,这也就是表示“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从座而起,这也是一种表法,表示这菩萨也要陈述他所证得这种圆通的道理。

顶礼佛足:这顶礼是五体投地,一心恭敬,那么样来顶礼。在顶礼的时候,应该有一种观想。观想什么呢?就说“能礼所礼性空寂”,能礼和所礼,性都是空寂的。“感应道交难思议”,虽然说是空寂,但是有一种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前。你礼拜哪一位菩萨,或者哪一位佛,都应该观想这一位佛或者菩萨。

那么大势至菩萨和他同来的伴侣──这些个菩萨的朋友,都向释迦牟尼佛来顶礼,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行接足礼。这接足礼,就是以自己至尊的头叩到地下,用自己两手去接佛的两足,表示这是最恭敬的。

而白佛言:对佛就说了。前边这几句经文,是结集经藏时所说的。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

大势至菩萨就说了,我忆往昔:记得我在往昔,就是很久以前我初发心那时候。这初发心的菩萨不一定就成功,最要紧是在初发心以后,就念念不退转,才能成就佛果。如果你发菩萨心,然后又退失菩提心,那也就不能证佛果。若说也能证佛果,那是将来,将来你再发菩提心的时候才能证。所以有这么几句话,说:

鱼子庵摩罗 菩萨初发心

三事因中多 及其结果少

鱼子,就是鱼生的子。有很多鱼子,但不一定个个鱼子都会变成鱼。庵摩罗果呢?这种树开的花很多,但是也不能结那么多的果。初发心的菩萨也是,初发菩萨心的人很多,但真能证得菩萨果位的也是很少的。所以说:“鱼子庵摩罗,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

这大势至菩萨没有退失菩提心,所以他记得往昔,也就是以前的事情。恒河沙劫:恒河是在印度的一条河,在佛说法处那个舍卫国的前边。人人都知道这一条河,所以佛说大数目的时候,都说恒河沙;那么大势至菩萨也是用这名称来形容时间的长。“劫”,是梵语,叫劫波,此云长时分,就是一个最长的时间。

有佛出世,名无量光:那时候有一位佛出世,这位佛名叫无量光,还有无边光、无碍光、无称光……共十二位如来,所以说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在这一个大劫里边,就是相继一个大劫这么长的时间。

卍       卍       卍还有很少的时间,我讲一讲今天到大仙寺去,见这个“不是老和尚”,他是个年轻的和尚。

这一位和尚是谁呢?就是“开禅不是老和尚”。我怎么叫他不是老和尚呢?我看他就愿意做工,虽然八十多岁了,身体还是那么健康,手的肉还没有瘦得皮包骨,肉还很多,大约还很有力量。所以我凭着对这位老和尚的印象,给他起个名字叫“不是老和尚”,希望他永远都不老。

这一位老和尚很好玩的,可以说是有大智慧,辩才无碍,欢喜打机锋,欢喜当头棒喝。所以他就说了一首偈颂,这首偈颂说的是什么呢?我今天念给大家听听。他说:

水流平地本无声 地有高低而有声

大道无言周法界 因贪瞋痴而有争

他说出来后,就有人写了下来。然后我说:“这不是你说的,这是我本来早就知道的,我念给你听听,你都是在我这儿学来的。”

我就念给他听,他好像很惊奇的样子。等一等,他说:“哦,那你早就会嘛!”“当然早就会了,不然怎么会你一说,我就记得呢?”

这样之后,我们两人谈话谈得很多。我临走时,在他所坐的椅子上坐一坐,在他床上也坐一坐。我说:

“我不走了,你赶快走,你不能在这儿住了。”

“哦,我可以在外边。”

“外边?我也不准你住。”

那么他也很好玩的!我要走了三次,又回去三次,我说:“我就欢喜你这个茅棚,它是世界第一的。不单世界第一,天上也没有,所以这回我一定要这茅棚,你赶快走好了。”我要迁他单,他也不走;结果我走了。

我说:“我再回来,就把你小茅棚给烧了,看你在什么地方住?”

这是我们今天吵了一架,但是也没有撵走这老和尚。我想把他撵到美国去,我说:“你赶快到美国去,不要在这地方住。”

以上是今天的一个经过,向大家报告一下。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大势至菩萨遇着这十二位如来,十二位如来就是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焰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难思光、不断光、无称光,和超日月光这十二位如来。最初这一位的名字叫无量光,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但这十二位如来相继一劫,相信这是一位古弥陀。释迦牟尼佛有古释迦、今释迦;这一位无量光佛大约是古弥陀。那么最后这一位佛叫超日月光,他的光明超过百千日月那么样光明。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在无量光佛那时候开始,我就在因地修这念佛法门,乃至于最后的超日月光佛。这十二位如来,我都跟他们修习念佛的法门,所以说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彼佛”,就是这十二位佛,因为大势至菩萨修这念佛法门,经过一个劫这么长的时间,学习念佛三昧的法门。“三昧”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正定”和“正受”。

念佛法门是怎么样修习呢?先举个譬喻来说,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譬如说有两个人,这两个人或者是朋友,或者是父子,或者是有其他的亲戚关系。其中一个人就专心记忆另外一个人,譬如说甲他记忆这乙;可是乙呢?乙人专忘,他就不记忆这事情,专门忘记这事情。

如是二人,若逢不逢:像这样的两个人,甲善于记忆,乙善于忘记。这两个人就是遇着了,也等于遇不着一样;因为甲专门记忆,乙就忘记。这能记忆的甲,若是看见善于忘记的乙,当然他会记得;可惜甲看不见乙。这既已忘记的人,就算见到记着他的这个人,他也忘了,不记得他或者是自己的父亲,或者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自己的亲戚。因为他善于忘,专忘!他不记得,所以就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或者有的时候见着,也等于见不着一样的。因为有一个人不记得,有一个人记得,这也好像一个巴掌在虚空里拍不响,必须要两种因缘和合才可以,所以他们就是见着也等于不见一样的。

二人相忆:譬如有两个人彼此互相记忆,互相不忘。你记得我,我记得你,互相这么挂着,互相都这么想念着。甲也想乙,乙也想甲,二人相忆,二忆念深:这两人记忆很深刻的。像这样的两个人彼此互相记忆着,如是乃至从生至生:这样的两个人互相记忆,你想念我,我想念你。这就譬如佛也想念众生,众生也想念佛。前面的一人专忆,那就是佛想念众生;一人专忘,就是众生不想着佛。佛虽然想念众生,众生不想念佛,所以这光也就合不上;不合光,就不能有感应。

那么这两个人互相想念,佛也想念众生,众生也想念佛,这彼此想念都是很深刻、很诚挚的。如是二人,乃至从今生到来生,或者生生世世,或者几个大劫也不相舍离。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两人相忆的这种情形,就好像我们人的身形和影子一样。身形也离不开影子,影子也离不开身形,互相不舍离,就像这样子,不会大家见不着的。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这十方相信各位都知道了,就是东、西、南、北这四方,加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四隅,这是八方;再加上方、下方,这是十方。十方世界都有佛,他们常常想念一切众生,如母忆子:就好像母亲想念儿子一样的情形,那种想念是纯真的,是出于至情至性的。

若子逃逝:母亲想念儿子,这儿子可不想念母亲,就跑了,想要到外边去游玩。虽忆何为:这个儿子跑到外边,母亲虽想念儿子,怎么样想,他也不回来。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做儿子的若是也想念母亲,好像母亲想念儿子,那么样至情至性地来想念儿子那种心情。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这时候母亲和儿子生生世世都不会互相违远了,都不会离开的,不会见不着的。

这一段经文是说,我们众生若是念佛,也像佛念众生那么样地真诚──那么真、那么诚,佛一定来接引我们众生的。可惜佛念我们众生,我们众生不念佛,忘了念佛,忘了想念佛。也就好像那个母亲想儿子,单单母亲想儿子,这儿子不想母亲,所以就不容易见着。若是儿子也想母亲,那母子时时刻刻都不会离开的,不会互相违远,就是不会违背父母跑到外边去,不会跑的。也就是,我们众生若念佛,很快就会回到常寂光净土,回到佛所住的地方。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若众生心:“若”,就是假设之词。假设众生心,这众生就包括你我他,过去的众生、现在的众生、未来的众生都包括在内了。所以对这一句经文,你不要想这是其他的众生,你应该直下承当就是自己,就是我这一个不成器的众生,就是我这一个没有出息的众生,就是我这一个不知道报佛恩的众生,就是我这一个把佛忘了的众生。你若自己这么样一想,就应该生大惭愧,佛悲心切切来教化我,我塞耳不闻,我把耳朵堵上了,不听佛的教导,心里根本就没有佛的存在,没有一个“佛”字的存在。

你们各位想一想,在台湾佛教盛行,或者人人都知道有佛,知道拜拜。但你向世界去看一看,不知道佛的人有多少?不知道拜拜的人有多少?就算知道有佛的人很多,知道拜拜的人也不少,但是这拜拜里头,又分出来有佛教的拜拜、外道的拜拜、邪的、旁门左道的拜拜,这里头都有的。所以我们现在不但不懂这念佛的法门,有的时候还叫旁人不要念佛,不要信佛,你说这是多颠倒呢!你这念佛一句是不容易的,不要以为佛谁都会念,你若有业障障着,你想念也念不出来。

你们各位曾经看过戏,有一出戏叫“疯魔扫秦”,这是地藏王菩萨想去教化南宋的丞相秦桧。秦桧在往昔很孝顺父母的,因为他孝顺父母,有一些功德,所以今生就得了富贵。可是得了富贵,他就忘本了,不知道再继续以往的善根,而培植将来的善果。因为忘了,于是乎就造了很多罪业。

地藏王菩萨和他大约也是老朋友的关系,所以就觉得这个人我应该度一度他。地藏王菩萨的愿力大,他就发心去度这秦桧。他怎么样度秦桧呢?他预备在手心里写一个“佛”字给秦桧看,只要秦桧认识这个字,念一声,说这是一个“佛”字,那么他就把秦桧所造的罪业都赦免,不究以往了,因为他说了一个“佛”字。

地藏菩萨有这种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度秦桧,可是秦桧见着地藏王菩萨,也不生恭敬心。因他不生恭敬心,地藏王菩萨就用大威神力,用拂尘一扫,这么一晃,秦桧自自然然就跪倒地下了,想要站也站不起来。地藏王菩萨就伸出一只手,问他说:“你看看我手心里这是个什么字?”

秦桧一看就说:“我中过状元,现在做的是宰相,各国的文字我都认识,所有各国来的文字都要经过我的眼睛来看,何况这么一个字呢?你以为这个字我不认识?我认识是认识,我就不给你念!”

你看看,地藏王菩萨用慈悲心,只叫他读一个“佛”字,他也认识这个“佛”字,但是就不念出声音来,还说:“我认识是认识,我就不给你念!”结果他业障不消,还要堕地狱去,这足证明念佛是不容易的。

这众生的心,你叫他一定来想念佛,这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才说假设,这经文只是假设之辞,假设就是或者。或者你这众生心,忆佛念佛:“忆佛”,忆就是想念于佛,忆念于佛,回忆于佛。“念佛”,你能想念佛,你心里想念,口里也就念佛了,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忆佛、念佛,专一则灵,分驰则弊。你心念专一了,念佛念得恳切至诚,水流也是念佛,风动也是念佛,念得一切声音都是“阿弥陀佛”,这叫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现前”,就是你现生;“当来”,是将来,或者你来生。你现生、来生一定能见着佛,因为佛的愿力,只要念佛的,佛一定要摄受他,所以你离佛已经不远了。

不假方便:你不需要藉着种种的方便法门,来修持这念佛法门。念佛就是捷径中的捷径,方便中的方便,最圆顿、最简单、最容易的一个法门。所以不假方便,不用再另找一个方便法门了,这个念佛法门就是方便中的方便,是最好的。

自得心开:“心开”,就是觉悟了,就是你明白了。你豁然心开悟,豁然贯通了,豁然就得到这念佛三昧,所以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就好像身上有染香的人,他身上就有一股香气,因为有香气,这就可以给他起个名字叫“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大势至菩萨自己称这无我之我,菩萨本来没有我,但是他对众生说法,所以说有我。我本来在因地的时候,用念佛的这种心愿,得到无生法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我现在在这世界──就是我们这娑婆世界,摄受一切念佛人。谁念佛,我就帮助谁;谁念佛,我就接引谁。只要他能念佛,我就接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叫“摄念佛人”。我摄受这念佛人,念佛的人就好像一块铁,我就好像一个吸铁石;你只要念佛,我就把你吸来,吸到极乐世界,都同生到极乐世界,到阿弥陀佛那个常寂光净土里边去。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在《楞严经》上,佛问所有的弟子,在听过十八界之后,认为哪一个法门是最圆融无碍、最圆满的,是最合自己根性的呢?所以大势至菩萨就说“佛问圆通”,在本经的前边,佛问各位弟子,哪一个得到哪一种法门,成就了他的圆通道果。

现在大势至菩萨就说我无选择:我没有怎么样子来选择,看看哪一个法门是第一?是圆通?可是我自己觉得就是这念佛法门是都摄六根的,你能:

一念弥陀一念佛

念念弥陀念念佛

你以念佛的心来求生净土,把其他的妄想杂念都停止了。你能用一念的念佛心来都摄六根:这六根就都听话,六根就都不造反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这种境界时,都不被这种境界所摇动了;所谓以念佛而转一切境,你以念佛而不为一切境所转。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都摄六根,这六根就都会听你的招呼,服从你的命令了,不会再着住到染污法上。所以都摄六根,这就是一个总持的法门,也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净念相继:什么叫“净”呢?没有杂念,没有其他的妄想,这就是净。什么叫“念”呢?你一念佛念念佛,念念佛就是一念佛,你一念不间断,就这一念,一定会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净念相继,这“相继”是很要紧的,你不要念念就不念了。你要:“念而无念 ,无念而念”。念得很自然而念,你想要不念佛也办不到了,它自己就会念了,所谓欲罢不能,你想要停止这念佛的声音,办不到了。就好像喝醉酒,念佛念得醉了,想不念也不行,只有一个念佛心,所以叫“净念相继”。“相继”,就是继续不断;继续不断地这样念下去,天天念佛、月月念佛、年年念佛、生生世世都念佛,没有停止的时候。你能这样子,发这样的心,这就叫净念相继。

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等持”,又翻译为“等治”。有的人以为它还是那个三昧,其实这三摩地就是定慧圆融,定慧不二了,这是得到这种的三摩地了。

斯为第一:若以我来看,以我修行所得到的经验,以我个人身体力行,从无量劫到现在,若叫我说哪一个法门是第一,其他的法门我都不注意的,只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才是第一法门。

大势至菩萨根大的这种圆通,若是对十方众生来说,他是第一。那么,在这二十五圆通之中,文殊菩萨选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那为什么不选择大势至菩萨这念佛法门做为圆通呢?就因为我们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的耳根很利,容易入道,容易成就三昧的这种功夫,所以文殊菩萨为娑婆世界选这个圆通,以观世音菩萨这耳根圆通是最为第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