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鲁迅批判

鲁迅和嵇康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一九四〇年,郭沫若先生写过一篇《庄子与鲁迅》;一九四七年,许寿裳先生写过一篇《屈原和鲁迅》;——这对于发掘鲁迅和古典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上都是饶有意义的。很久以来,我却想写一篇《鲁迅和嵇康》,这是因为,在我看来,鲁迅对嵇康那么爱好,嵇康和鲁迅在思想上以及在风格上又有那么些相似之处,发掘发掘是尤其值得的吧。

现在是一九五六年,鲁迅先生逝世已经二十年了,他那心爱的《嵇康集》——费过长久岁月所手抄手校的《嵇康集》影印出版了,这是鲁迅先生的安慰,也是爱好鲁迅先生的人的安慰,书又印得那么漂亮——白绵纸,蓝绸面,白丝线订的,又用青绿绸包了角,一行一行是鲁迅一笔也不苟的娟秀遒劲而又疏疏朗朗的书法,校笔俱在眉端,还用了套色(校定的数目字和改动处都是朱笔),鲁迅先生严肃精致的工作精神,跃然纸上。真太可爱了,太可爱了!于是我久已打算要写的文字,也就高兴得迫不及待了。

二、根据《鲁迅日记》,他在一九一三年十月一日,从图书馆中借到《嵇康集》一册,即明吴匏庵丛书堂写本。十五日就记道:

夜以丛书堂本《嵇康集》校“全三国文”,摘出佳字,将于暇日写之。

十九日夜又在续校,二十日夜校完了,并写了短跋。这也就正是现在印出的《癸丑十月二十日灯下记》的跋文,癸丑正是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他在跋文中说:

细审此本,似与黄省曾所刻同出一祖,唯黄刻帅意妄改,此本遂得稍稍胜之。然经朱墨校后,则又渐近黄刻。所幸校不甚密,故留遗佳字,尚复不少。中散遗文,世间已无更善于此者矣。

这就是现在这部《嵇康集》的基本面貌的由来。

可是鲁迅的工作还在继续下去。在同年十二月十九日日记有“续写《嵇中散集》”的话,到了三十日就记有“夜写嵇康集毕,计十卷,约四万字左右”,可见抄写工作是到这时才完成了的。那时鲁迅在教育部工作,白天案牍劳形,也还开会讲演,就是空闲时候,也客人来来往往,只有夜里才是他自己的时间,但他就在仅有的条件下完成了这个严肃认真的工作。

此后,鲁迅留心《嵇康集》的校订却还在继续着。在一九一五年六月五日的日记上,记有“见了蒋抑卮书并抄文澜阁本《嵇中散集》一部二册”,而在次月十六日寄还了。

过了六年,鲁迅仍在校这部书。一九二〇年二月十二日,是星期六,这天鲁迅休假,便又“校《嵇康集》一过”。这次没记载用什么本子。到了三月二日,却记着“从明刻六卷本《嵇中散集》校文澜阁本”,八日记道:“校《嵇中散集》毕”。过了十几天,二十日是星期,这又是休息的日子,可是鲁迅还是“夜校《嵇康集》”,用的是赵味沧校本。这时鲁迅由于欠薪,收入很少,常常靠借贷过日子,但他没忘下《嵇康集》。

中间似乎停顿了二三年。可是在一九二四年五月三十一日便又买了一部《嵇中散集》。买书的地方——商务印书馆和书账的记录——这本书是四角钱——看来,这是四部丛刊中的影明黄省曾本。他又校起来了,六月一日是星期,他在校《嵇康集》;六日是旧历端午,休假,他还是终日校《嵇康集》;到八日校完了。十日,写了“校正《嵇康集》序”,这就是现在印出的《嵇康集》的序(印的书上的日子是十一日,比日记迟一日)。到这时为止,鲁迅关于《嵇康集》的校正工作真正告了段落。我们现在印出的《嵇康集》也就主要是经过了一九一三年和一九二四年这两次校订的。前后是十一年的光阴了。

然而鲁迅对嵇康的兴趣并没有衰歇。在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日记上又记有“校《嵇康集》以涵芬楼影印宋本(日记误作“文”字)六臣注文选”,他还在校呢!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记有“得许荃寄还之《嵇中散集》校本”;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七日,记有“得伯简信并校本《嵇中散集》一本”。可见就在鲁迅逝世前一年,他还把他心爱的《嵇康集》校本给朋友们看。

单单看日记,当然还不能完全看出鲁迅对《嵇康集》所下的功夫,因为鲁迅是不一定把工作都记在日记里的。然而是在根据不完全的记录,已经可以肯定鲁迅是终生在和《嵇康集》打交道了。除了《嵇康集》以外,鲁迅对古人的专集没有投下这样大的劳动的;除了嵇康以外,鲁迅对古典作家也没有像这样任何时候也放不下的。难道这是偶然的么?不。

三、原来嵇康有很多值得鲁迅如此敬爱的地方。嵇康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在他的诗里,表现了独特的个性。“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幽愤诗》),他是如此地渴望自由;然而他虽然“性不伤物”,可是“频致怨憎”了,而且终于被囚,被杀了。和魏宗室的婚姻,为司马氏所不容,固然是被杀的原因之一,得罪了钟会一般小人,固然是促成被害的条件,然而认真地说,实在由于他那不妥协的个性(从他和山涛绝交,和吕长悌绝交,就可看出),便不能逃掉统治者的魔掌。李白不也是闹到“世人(其实是统治集团)皆欲杀”的地步么?嵇康死时,有三千多太学生为他请愿,既为群众所爱,也就正是统治者必须加以戕害的了。

嵇康对于污浊的社会是厌憎的,他高唱着“长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游仙诗》),他也知道尔虞我诈的人间之可怕,他曾说:“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崄 ”(《古意》);这就是他要假托学仙,抛弃人世的道理。他想与人无争,躲开,可是统治者对他并不放过。原因呢,因为他不满。不满就是死罪了。

他的哥哥劝他“达人与物化,无俗不可安”(《秀才答》),他的朋友劝他“愿子荡忧虑,无以情自伤”(《阮德如答》),可是他还是有很大的苦闷,他说“何为人世间,自令心不夷”(《述志诗》),他说“坎 趣世教,常恐缨网罗,羲农邈以远,拊膺独咨嗟”(《答二郭》)。

他的苦闷并不在自己的问题,而是因为社会不合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如他的六言诗中所说:“唯上古尧舜,二人功德齐均,不以天下私亲,高尚简朴慈顺,宁济四海烝民”,他为的是四海烝民呵!他赞美贫士原宪,他赞美能吃苦而保持人格的老莱子的妻子,他为贫贱的人吐了气。他揭露“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代秋胡歌》),这就指出了阶级社会中上层阶级倾轧丑态。

他之不妥协,就不妥协在那时并不是“不以天下私亲”,就不妥协在那时并不能做到“宁济四海烝民”,而有的只是“网罗”——惨酷镇压人民的陷阱。难道这样的诗人还不值得敬爱吗?

在诗的艺术上,他还善于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四言、五言、六言、骚体、民歌体),表现了“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高度技巧。他的诗留传者并不多,但我们在他的诗里清清楚楚地见出一个刚强的不妥协的伟大人物的面影。他的诗有点像米开郎哲罗的雕刻,不是细线条,但却遒劲,动人。这就无怪晋代的大画家顾恺之要为他的诗作画了。

嵇康同时还是一个思想细密的哲学家。他的政治思想表现在《太师箴》里。这里和“六言诗”表现的完全一致,一方面表现了他的民主理想——“君道自然,必托贤明”,“唯贤是援,何必亲戚”,另方面掊击了当时社会,而且说的更具体了:“若乃骄盈肆志,阻兵擅权,矜威纵虐,祸祟丘山。刑本禁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在“刑本禁暴,今以胁贤”里,说得是多么尖锐,也多么沉痛!

嵇康对于传统的封建文化,是一个大胆的勇猛的战士。他敢“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他敢说出“以讽诵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向之不学,未必如长夜,六经未必为太阳”(《难〈自然好学论〉》)。这是何等的气魄!

他对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之斗争,更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他在《释私论》里指出了伪君子口称大公,其实是私心,而表面上的私心却有时是大公。他每每透过事情的表面而看到本质,这就是他所谓“实是以暂非而后显,实非以暂是而后明”。在他的《管蔡论》里,说管蔡并不能称为“顽凶”,却是“愚诚愤发,所以缴祸”,这不只是为管蔡翻案,而是为历史上一切受诬的人物呼冤呵!

由于嵇康本人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他临死时不是还为袁孝尼奏《广陵散》一曲么?这曲谱已经在最近为音乐家探求到,原来是很繁复的一个长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今年曾播送过),他在音乐理论上,也是在美学理论上最有贡献的一篇论文是《声无哀乐论》。这里牵涉到音乐的客观规律问题,音乐主题问题,音乐的效果问题,音乐的演奏问题,音乐和乐器的关系问题,等。他的主要意思是说音乐本身是有客观规律的,和主观上的哀乐无关。他所谓客观规律是指谐和。表面看,这也许有形式主义的倾向,但是他不只提出了一系列的带有美学上根本性质的问题,而且打破了从前“郑声淫”的传统见解,攻击了音乐只能为封建统治阶级所谓的“治乱”服务的谬说,这和他其他反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文字一样,是有着更其重大的意义的,他的《琴赋》也表现了同样思想。

在他的《养生论》、《答难养生论》里表现了素朴的唯物论,认为药石可以延年。

在他的《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里,还表现了素朴的辩证法,他指出“良田虽美而稼不独茂,卜宅虽吉而功不独成,相须之理诚然”。这就是考虑到联系条件的辩证思想了。

在他的论文里,都表现了逻辑性非常之强,而答辩文字里更表现了善于揭发对方矛盾的尖锐性。他说“吾怯于专断”,这正是作为一个好学深思的思想家的嵇康的可贵处。

嵇康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战斗性、富有民主思想,并善于用逻辑推理的卓越思想家。他的《声无哀乐论》不但是对美学上最有贡献的文章,而且还是晋代清谈之大题目之一(另外两个题目是养生论,也是嵇康发端;还有一个题目是言尽意论)。这说明嵇康在中国中古思想史上是占有如此比重的。难道这样的思想家还不值得我们敬爱么?

嵇康为了讨厌污浊社会,而托言学仙,想借养生来逃避迫害,然而何曾得到长寿,四十二岁就被杀了!嵇康为了那个惨酷的社会不容易应付,在《家诫》中说了许多小心的办法,例如装醉,装糊涂,不听人家闲谈,不在人家留宿,等等,然而魔手还是没有放松他。他生于公元二二三年,死于公元二六二年,实在年龄才四十一岁呀!

这就是嵇康,这就是三千多太学生为他被刑而请愿的嵇康。为什么鲁迅不敬爱这样的人呢?为什么我们不敬爱这样的人呢?

四、鲁迅受了嵇康很深的影响,也深深地在爱着他。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正是看出了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斗争意义,才根据嵇康驳斥了那些把《诗经·郑风》当做淫诗的冬烘先生:

自心不净,则外物随之。嵇康曰:“若夫郑声,是音声之至妙,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世之欲指窈窕之声,盖由于此。其理并通于文章。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最后的结束是想到了向秀悼嵇康的《思旧赋》:

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如果不是深刻地理解嵇康的为人,如果不是深刻地理解嵇康所受的迫害,如果不是对嵇康有深厚的热爱和无限的同情,如何能在那最沉痛地悼念一个无产阶级战士——柔石——的时候却想起了嵇康的下场呢?鲁迅对嵇康深切的了解,表现在他那著名的讲演《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这是大家所习知的。

鲁迅和嵇康有许多共同点:对旧社会不妥协,“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这是一;热爱自由,有独特个性,这是二;对事有透辟见解,往往穿过表面,直见底蕴,这是三;攻击传统礼教,这是四;遭受迫害,为反动统治势力所不容,这是五;民主倾向,这是六;爱好艺术,这是七;为群众所爱,这是八。

自然,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思想家和战士的鲁迅,比嵇康伟大的多,贡献也多得多。然而在战斗性上,在勇敢和热情性上,在具备一方面是一个战士同时又是一个有清晰周密的头脑的思想家上,我们在嵇康那里见到鲁迅的影子。这就是精心校订的《嵇康集》出自鲁迅先生之手的真正缘故。

我们热爱鲁迅,也热爱嵇康,所以也热爱这部《嵇康集》!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写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