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细说隋唐

五三 诗仙李白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李白,毋庸置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响亮的名字之一,他超过了许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过了许多功绩彪炳的将相,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达到了名扬四海的地步。杜甫有诗赞诸葛亮说:“诸葛大名垂宇宙”,其实,李白大名同样垂宇宙。

然而,翻开皇皇的新旧两《唐书》,其中关于李白的记录之简,与其大名之赫竟成绝然之反差,《旧唐书》只有区区十行,《新唐书》的内容稍多,也仅一页半不到。这与那些至今已湮没无闻却占着大量篇幅者相比,不能不让人掩卷长思。

长思的结果,是明朗的。李白是个地道的文人,虽然凭借文名,被唐玄宗召入中央,曾在翰林院供过职,然那是“待诏”,是种清职,毫无实权的清职,给皇帝解闷逗乐的清职。故而名曰官,看似荣华富贵,实际毫无权势,骨子里与在野布衣无甚大区别。唐朝,尤其是盛唐,重诗,重赋,重华彩文章,由此连带起来,重了文人,可这所有的一切,是国家政治的花边,是为体现强大国力的光环,究其本质,仍是依照传统而来的官本位在左右人之地位的升降。从而,一个文人即使锦口吐绣,妙笔生花,行文能使洛阳纸贵,只要他没有进入官场的核心,获取实权大权,终究不过是“流外”之人,居不到正统地位。而一部二十五史,观其形式是为一朝一代文化的总结,洋洋洒洒,林林总总,方方面面,遍及芸芸众生,而其实质却也是遵循官本位的观念,主要在为皇帝立纪,为大官要官作传,文人仅仅是点缀。李白终身不得大官,依着文名,能在青史中占得一页半页,已是大幸,若说不幸,当是不幸中之大幸。

李白的传记是简略的,然简略的传记还是释放出了多层次的信息,加上一些其他史料,如笔记,如野史,如他的文集等等,构成了立体多彩的李白。

李白的籍贯是个谜,有多种说法。

《新唐书》:他是李唐王室的旁支,为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李唐王室的籍贯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故唐李阳冰《草堂集序》直说他是陇西成纪人。李白在《赠张相镐二首》中自说:“本家陇西人。”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曾写“李白斗酒诗百篇”。([清]苏六朋绘)

《旧唐书》:他是山东人(此处山东,非今日山东,其广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或专指黄河流域)。

李白的出生地更是个被争论不休的问题。

《新唐书》:他祖先因罪被流放到西域,返归后客居于巴西(今四川阆中);《宣和书谱》由此说他“生于巴西”。由此形成了李白为四川人之说。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他祖先因“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郭沫若据此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考证说:“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此说已被学术界基本接受。中亚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斯附近。

李白,字太白,相传是母亲生育他时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故起了这样的名字。太白金星,在民俗文化中是文曲星的别称,它是对有才情的文人最溢美的赞誉。不知是先有了民俗意义的太白金星,李白母亲用此为儿子起名,希望他日后能驰骋文坛,有个辉煌的前程;还是因有了李白的文学成就,后世才将他的名字与星宿相联,制造出了民俗意义的太白金星。

李白以诗闻名,闻名于文坛,闻名于政界,闻名于天下。他的诗,才气横溢,大气磅礴,设想雄浑瑰奇,拟造了一团团天地人合一的化境。

诗作得出神入化,人称“诗仙”。

“诗仙”的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遂被后世冠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诗仙”的诗高踞唐诗鳌头,在后世化为了代表唐诗的符号。

“诗仙”的诗,让无数狂士为之折服,且折服得五体投地。

李白成名在诗,然他的壮志不在文坛,而在政坛。他作诗,竭尽心力作诗,将诗作得登峰造极,却不想以诗人身份终老此生。他有浓重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一生不能释怀。如同当时所有诗人一样,仅把诗作为敲门砖,以敲开朝廷的政治大门。当他受唐玄宗之诏前往长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要做官,且要做大官,最好是做宰相,目的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而是以权位为舞台,来进行治国平天下。他在年轻时,就抒发他的理想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到了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一见就说:“此天上谪仙人也。”

踌躇满志的李白,误以为前程灿烂的政治生涯拉开了帷幕,从此可以大展身手,实现他的抱负。然而,现实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为唐玄宗献上华美词章。君主高兴时,亲自为他调羹,以示宠爱。宠爱不是敬重,李白不过是唐玄宗的高级玩物。

待李白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后,很是痛苦了一阵子。然他没把这痛苦放在脸上,而是化入了酒中。虽“举杯消愁愁更愁”,可除了酒,别无其他消愁的法子。他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烂醉,人称“酒八仙人”。

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现出了更放荡的狂态。他是自视甚高之人,从来就看不起那些权贵,此时胸中有气,索性将权贵当成了他玩弄的对象。他借着醉意,斜卧在殿堂上,吆喝着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为报复,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在诗中将她比为赵飞燕。由是,杨贵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给李白实职。李白的狂态,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权贵。权贵们一致讨厌他,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动弹。

李白见做不上官,实现不了抱负,再也不愿呆在朝廷受那窝囊气,由是弃了许多文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翰林待诏之位,离开了长安,云游四方。

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丰富的经历,宽阔的眼界,使他酿出了更神奇、更瑰丽、更豪迈的诗篇。

看似闲云野鹤的李白,作诗虽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这仅是他在借抒胸臆。他决然没有出世的念头,也没放弃与生俱来的抱负,一直在寻找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西奔巴蜀的途中,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使。此时唐肃宗已在灵武即位,要求李璘率所部向他靠拢,共同抗叛。然李璘却为自己设计了一张蓝图:克广陵(今江苏扬州),取金陵(今江苏南京),割据半壁江山。

李白不知李璘的真实意图,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毛遂自荐地成了李璘的幕僚。他想抓住这个风云动荡的机会,靠着李璘而建功立业。

然而,他这一宝押错了,李璘并非具有领袖素质的皇子,不出两个月,就落得兵败被杀的下场。李璘败后,其性质被定为唐廷的叛逆,作为幕僚的李白,被唐肃宗判了死刑。幸得郭子仪的解救,李白才改流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

流放被赦后的李白是潦倒的,并潦倒终身。潦倒中的李白更加迷恋酒,以至醉死在宣州。

后世的人们不忍让诗仙这样死去,编出了他在采石矶醉后捉月而去的故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