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细说隋唐

二七 刘文静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唐高祖从举义旗到建立大唐王朝,帐下有难以计数的能人志士,而其中事迹最显著的则有二人,一个是裴寂,另一个是刘文静。

刘文静,字肇仁,自称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迁居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他出身将门,一副伟丈夫相貌,举止倜傥,加上多韬略,有器局,先天的条件是十分的好。可是,他在隋末仅任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虽说是一方父母官,但相对他远大的抱负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因职务关系,他和晋阳宫副监裴寂成了好友。

时天下已大乱,裴寂望着城上的烽火,仰天长叹说:“我等卑贱之极,家道空衰,又身处离乱,不知如何处世!”

刘文静笑着说:“世途如此,时事推而可知。只要我们二人携起手来,何愁处于卑贱!”

乱世出英雄,刘文静趁着乱世,想当一个大英雄,以摆脱卑贱。然做番大事业,得有个契机,刘文静将这个契机,寄托在了镇守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身上。他通过观察,察出李渊有非常之志,察出李世民有非凡之才,由此积极和他们交往,逐渐加入到他们的阵营。

可还未等刘文静向他们敞开心扉,他就因与李密通婚罪,被隋炀帝直接下令,关进了太原的大牢。早已图谋起事的李世民,环视周围所有的人物,认为唯有刘文静可与商议大事,借着探狱的名义,开门见山地说出了他的心事,请刘文静为他筹划。一拍即合,刘文静徐徐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以及李家的优势条件,要李世民不失时机地做好准备事宜。

李世民照着刘文静的谋划去做了,旋即又想方设法救刘文静出狱。李世民一切准备妥当,然忧虑李渊不肯与之一起干。刘文静引出了和李渊关系极密切的裴寂,和李世民相交,共同做好了对李渊的说服工作。

举事风声有所走漏,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将李渊拘捕。刘文静与李世民商议,准备提前举事。因证据不足,李渊被释。刘文静伪造隋炀帝诏敕,以对付高丽为名,招募了大量的军队,为举事提供了军事准备。随即,他状告王威、高君雅“谋反”,将他们给解决了。

清除了所有的障碍,李渊开大将军府正式举事,然他还是有所保留,仍用隋朝的旗帜。被任为军司马的刘文静,指出如此不足以打动痛恨隋朝虐政的人心,说动李渊改用自己的旗帜,以昭示义举。

接着,刘文静为李渊再出一计,联络突厥,以壮兵威。时突厥是北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有着莫大的威胁力。刘文静认为,用暂时带有屈辱的妥协,来换取大事的成功,应当是值得的。李渊同意了,让他前去办理此事。

行前,李渊叮咛刘文静说:“请求突厥出兵,不过是为了虚张声势。如出兵太多,便无法控制,会给民众带来祸害。故而,请得数百人就够了,多则没用。”

刘文静以使者的身份,抵达突厥,说明了来意。

突厥始毕可汗究问:“唐公起事,今欲何为?”

刘文静以道义与利益双重角度回答说:“隋文帝废长立幼,致使隋炀帝给国家造成莫大的灾难。唐公是国家的亲戚,不忍坐看民众遭殃,故而打出义旗,欲废黜无道的隋炀帝。请可汗发兵与唐公共入京师,民众土地归唐公,财帛金宝归突厥。”

对始毕可汗而言,道义他是管不着的,但巨大的利益深深地打动了他,由此派出五百骑兵,相赠二千匹战马,跟随刘文静而去。突厥兵来得正是时候,帮着向长安挺进的李渊,打垮了隋军的阻击。

李渊率军渡过黄河后,命刘文静领兵驻守潼关,以防东边来敌。隋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守将屈突通挥军来攻。刘文静与之苦战,用奇兵消灭其前锋部队。尚有数万兵马的屈突通,见战局不利,向洛阳转移。刘文静出兵追击,生擒了屈突通,占领了大片地区,以功被任大丞相府司马,封鲁国公。

唐朝建立后,刘文静拜为宰相。他奉命组织法律专家,修订了《隋开皇律令》。这部被修订后的法律,受到唐高祖的高度赞扬,并成为当时所依据的“通法”。

说实在的,刘文静只是个政治谋略家,或是个典型的文臣,于军事并不十分在行。在对屈突通的战争中,他起先损失惨重,后又险些贻误战机,是在部将的补救下,才擒获了屈突通。他的这一缺陷,在随李世民征讨薛举时,又一次暴露。两军对垒,李世民病倒了,他关照刘文静等人:薛举孤军深入,且粮少兵疲,不宜与之硬战,当坚守不出,待其士气损耗,再相机一鼓击破。刘文静答应后,却没照着办,他贪功出兵会战,结果遭到大败。随之而来的处罚,是被唐高祖剥夺了官爵。

李世民还是看重他的,当再度征讨薛举时,让他随军而行。凯歌高奏,他摊得了一份功,被拜为民部尚书。后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

对唐朝所给的待遇,心高气傲的刘文静很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才干在裴寂之上,功劳又在裴寂之上,而地位却在裴寂之下。他缺少胸襟,将不满化在了行动上,每当朝廷有事商讨,若裴寂以为是,他必以为非。时间一长,他和裴寂闹得不可开交。他的弟弟刘文起,跟着他一同闹,有次借着酒醉,拔刀击柱,叫道:“必当斩裴寂之首!”刘文静心绪不佳,总觉得家里有妖怪,病急乱投医,不顾朝廷的明令禁止,唤来巫师,作“厌胜法”,以克妖怪。他失宠的侍妾将事情告知其哥,其哥复告知了朝廷。按律,刘文静被收捕入狱。

唐高祖令宰相裴寂、萧瑀主持审讯。

刘文静自我辩解说:“义兵初起,我为司马,裴寂为长史,地位相当。今裴寂为仆射,占据了壮观的府第,而我受到的赏赐却和众人差不多,此外,长期东征西讨,家中没人照顾,心里确实有些怨气。或许醉后口出怨言,以致落到这个地步。”

定罪时,宰相李纲、萧瑀均认为刘文静并无谋反迹象,李世民列举他的一系列功劳,也极力为他开脱。然唐高祖一直暗中忌畏刘文静才干过高,裴寂对症下药地说:“刘文静的才略,确实超过了众人,加上他性情暴烈,又心地阴暗,口吐狂悖之言,谋逆之状已显露。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强敌,假若赦免,必后患无穷。”一言中的,唐高祖遂下决心,判刘文静、刘文起斩首,其家抄没。

临刑前,刘文静抚胸长叹:“高鸟逝,良弓藏,此话不虚!”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