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细说宋朝

三 兄弟母子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辽太祖的遗孀是一位铁血皇后。她叫述律平,小字月理朵,回鹘人的后裔。《辽史》本传说她“简重果断,有雄略”。在伏兵尽杀前来犒宴的七部大人的献策上,我们已领教过这种果断的雄略。她随太祖东征西讨,也谙弓马征战。她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即被太祖立为皇太子的耶律倍,次子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是她最偏爱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辽太祖曾对她说起,次子德光必定会振兴契丹。天赞元年(922年),太祖命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有意在军旅上让其历练。而皇太子对汉文化十分钦慕,曾劝太祖说,“孔子,万世所尊,应先礼祀”,太祖遂建孔子庙,命他春秋祭奠。辽灭渤海,述律后力赞太祖册封皇太子为东丹王,也有意让皇太子避开德光。在讨灭渤海残余势力中,德光显现出军事才略。

天显元年(926年)七月,辽太祖去世,皇太子继位按说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述律后却自个儿临朝称制,摄军国事。她决心尽可能地为继位的儿子铲除些异己力量。当月,她召集一些从征渤海的大将的妻子,说:“我现在寡居,你们怎么可以有丈夫!”接着把这些大将找来,问他们想念先帝否,回答说:“岂能不想?”她就说:“真想的话,就应去见他!”于是,杀大将百余人。见左右有桀骜不驯者,说一声“你为我传话给先帝”,就杀之于太祖的墓所。

据说,在安葬太祖时,她问汉军将领赵思温:“你追随先帝最亲近,何不同去?”答道:“亲近莫如皇后。你去,我就跟上。”述律后说了一句心里话:“嗣子幼弱,国家无主,我不能去!”最后,她没杀思温,但为堵人之口,便忍痛自断右腕,随葬墓中。实际上,这年她的长子28岁,次子也已25岁,早不再年幼。她大杀太祖旧臣,既有类似明太祖晚年杀功臣为后继者扫清障碍的政治原因,又有随心所欲报复反对者的性格因素在内。例如,耶律铎臻就因为曾建议先西讨再东征而与她的设想相左,她一称制就把他关起来,赌咒道:“铁锁朽,当释汝!”

述律后不太喜欢深受汉族儒家文化影响的长子耶律倍,而希望次子德光继位,但长子早立为皇太子,令她棘手难办。在一次朝会上,她暗示己意,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坚持“帝位宜先立长”。述律后以党附东丹王的罪名将其下狱,加以炮烙之刑,最后处死抄家。杀鸡儆猴,群臣遂不敢再与争议。

次年十一月,述律后临朝称制已一年四个月了,见群臣不可能再违拗自己的意志,始行立帝大计。她命二子各自骑马立在帐前,对诸将说:“两个儿子我都喜欢,不知立谁好。你们各选择可立的,执其马辔吧!”大家心知其意,争执德光的辔头。她振振有词地说:“众心所欲,我怎敢违背?”耶律倍不得不向众人表示愿意让位。于是,当天就立德光为帝,此即辽太宗,尊她为皇太后,称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耶律倍被迫让位不久,愠怒之下即率数百骑准备南投后唐,被巡逻发现而阻遏。述律太后倒不怪罪,仍让他回东丹国。但他明显“见疑”于太宗,其中或许也有述律皇太后的因素。天显三年,太宗升原渤海国辽阳为南京(今辽宁辽阳),命自己的长兄从东丹国的都城天福(即原渤海国都城,在今黑龙江宁安西南)徙居于此,又派卫士暗中窥伺其动向,将他监管起来。后唐明宗闻知,一再派人秘密携信希望他南下归唐。他感慨地说:“我把天下让给了主上,反被疑忌。还不如前往他国,以成全吴泰伯让国的美名。”

天显五年十一月,他携带亲从,乘船载书数千卷,浮海至登州(今山东蓬莱)。后唐以欢迎天子的仪仗来接待他,明宗还赐他改姓李,改名慕华。其后,耶律倍虽在异国,与契丹亲属却问安之使不绝于路,述律太后也遣使通问。耶律倍南奔,后唐不以其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契丹也不以其为叛国而大张挞伐,双方宽容的心态难能可贵。

天显九年,后唐李从珂杀唐闵帝自立,耶律倍密函辽太宗:“从珂弑君,可来征讨。”两年后,李从珂灭亡在即,欲召耶律倍一起自焚,他因拒绝而被害。契丹大军到达,辽太宗诛杀了凶手,算是为兄长报了仇。太宗对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小字兀欲)视同己出,封其为永康王。

太宗即位以后,述律太后虽不再摄军国事,但影响仍不可忽视。太宗的应对稍不满她的意,她竖眉一看,太宗就趋避不及。天显五年,太宗立其弟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显然有太后让幼子继承皇位的意思在内。但李胡生性残酷,稍怒就黥人脸面,或扔入水火,很不得人心。

大同元年(947年)四月,太宗在南讨后晋回师途中突然病死。当时,太后和李胡留守都城,而耶律阮恰在军中。大军行至镇阳(今河北正定),主宿卫之职的耶律安抟因与述律太后有杀父之仇(其父即迭里),就与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合谋,矫诏在太宗灵柩前拥立耶律阮为帝,此即辽世宗。诸将还记得述律太后在太祖死后大肆杀戮的往事,无不欣然从命。世宗派人先护送灵柩到上京,自率大军隔日缓缓开拔。

太宗灵柩抵上京,述律太后不哭,却抚摸尸体说:“待国中人畜安定如故,再来葬你。”她对长孙继位大为恼怒,即派李胡率京师留守军和宫卫军前去攻打。在泰德泉,两军相遇,李胡被世宗率领的原迭剌部精兵强将所击败。

闰七月,世宗军继续北上,在潢河石桥(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南)与述律太后和李胡卷土重来的军队对阵,李胡押着世宗群臣的家属作为人质,扬言:“我如打不赢,就先杀了这些人!”眼看祖孙叔侄就要自相残杀,形势一触即发,双方在潢河上隔岸对峙了好几天。

惕隐耶律屋质对太后说:“以言和解,事必有成。否则就应速战,以决胜负。但人心一摇,祸国不浅。请太后裁察。”见太后不反对,他继续说道:“都是太祖子孙,皇位未移他族,有何不可和议?”太后这才派他携函去见世宗。不料世宗也不听劝谏,答道:“那些乌合之众,怎能敌我?”屋质说:“还不知谁胜?即便侥幸获胜,被李胡扣押的群臣家属就要被斩尽杀绝了。”世宗沉思良久,才同意派人与太后约和。

然而,双方见面时,仍然怨言交加,绝无和意。太后对屋质说:“你应当为我们断个明白。”

屋质拿过一把算筹,问太后:“当初皇太子在,何故另立?”太后答道:“太祖遗命。”

屋质又问世宗:“何故擅立,不禀尊亲?”世宗答道:“父王当立而不立,这才去国的!”

屋质正色对世宗说:“大王见太后,绝无歉意,唯寻怨隙。”转而对太后说:“太后出于偏爱,妄托遗命。你们这样,还想和好?应该立即交战!”说完,掷筹而退。

太后哭着拣起一根筹,表示和解:“当年,太祖遭诸弟之乱,疮痍未痊,岂能再演?”世宗也说:“做父亲的不违尊命,做儿子的却不禀尊亲,还归咎谁呢?”也拾取了一筹。双方都有所悔悟,大哭起来。

太后又对屋质说:“和议已定,皇位谁属?”屋质以为应立永康王。李胡在侧厉声喝道:“有我在,兀欲岂能继位?”

屋质指出:“礼有世嫡,不传诸弟。当初先帝之立,尚以为非,何况你暴戾残忍,人多怨愤?”太后见大势已去,对李胡说:“以往我和太祖宠你超过诸子,但谣谚道:偏怜之子不保业。我不是不想立你,你自己不争气啊!”于是,双方罢兵回上京。

耶律屋质临变直谏,使辽朝安然度过了一次皇位继承危机,使契丹民族避免了一场内战悲剧。述律太后能在紧要关头悬崖勒马,说明她还是以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为重的,有人认为她是旧制度的代表者,未免言过其实。

不久,世宗借口述律皇太后与耶律李胡还准备废立,把他们母子迁往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监管起来。这年,世宗的这位亲祖母已经六十九岁了,她将在幽禁中度过余生最寂寞的六年。至于李胡在辽穆宗时,因其子谋反,牵连入狱,最后死在狱中。《辽史》本传说:“李胡而下,宗王反侧,无代无之,辽之内乱,与国始终。”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辽制赋予宗王以相当大的实力和相当高的权位,而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一有气候就会酿成一幕幕兄弟叔侄操戈相向的闹剧。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