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细说清朝

一一五 辛酉政变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辛酉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政变”是慈禧太后第一次夺取政权。(第二次是在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慈禧太后是满洲人,叶赫国王室那拉氏的苗裔。因此,她的姓是叶赫那拉氏,她的名字叫做“兰儿”。

父亲是惠徵,官居安徽宁池广道,死在任上,丢下她与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弟弟,生活十分清苦。

她在十七岁的时候(咸丰元年)被选入宫,充当“贵人”。三年以后,升“嫔”,称为“懿嫔”。又过了两年,生下皇子载淳,升“妃”,称为“懿妃”。次年,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咸丰的皇后钮祜禄氏,不曾生有儿子。后宫的妃嫔虽多,只丽妃他他拉氏生过一个女儿,其后下嫁符珍;玫嫔徐佳氏生过一个儿子,很早就短命而死。

兰儿读书不多,却有点小聪明,不仅深得咸丰的宠眷,和正宫皇后也处得极好。皇后比她小两岁,为人忠厚。

咸丰死时,她们二人同在热河行宫。死前的一日(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一等公景寿、三等辅国将军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肃顺,与四位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祜瀛,吩咐他们立载淳为皇太子,并授给他们以“赞襄政务”的官职。

慈禧太后茫然于中国的传统治术与当时的国际大势。(原版插图)

七月十六日,由于这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的支持,载淳得以皇太子的资格继位为皇帝。次日,皇后钮祜禄氏被尊为“母后皇太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九月初一,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以载淳的名义,恭上两宫皇太后徽号:尊母后为“慈安太后”,圣母为“慈禧太后”。

从此,慈禧的地位与钮祜禄氏完全相等。

九月二十三日,她与慈安太后及皇帝载淳,拜送咸丰的灵柩离开热河承德,回北京。

按照清朝的规矩,他们于送走了灵柩以后,必须比灵柩先到北京,以便届时率领文武百官恭迎。

因此,当灵柩尚在途中之时,慈禧与慈安太后、皇帝载淳已于九月二十九日到达。当天,她向留京的王公大臣哭诉载垣等八位“赞襄政务”如何擅权,如何欺侮他们,获得了这些王公大臣的深切同情。

第二天,九月三十日,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埋伏武士在宫门口,捉住来上朝的载垣、端华二人,用皇帝载淳的名义,将八位赞襄政务一律免去本兼各职,并且革掉其中载垣、端华、肃顺三人的爵位。

肃顺这时候尚在密云县附近陪着灵柩,慢慢地向北京走,却遇到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突然带兵前来,将他逮捕。

恭亲王奕訡,奉命与“大学士、六部、九卿、科、道、翰、詹”会同审讯八位被捕的赞襄政务。到了十月初六,恭亲王领衔奏请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凌迟处死,景寿等五人革职遣戍新疆。

慈禧以皇帝载淳的名义,下诏将载垣、端华加恩赐令自尽,肃顺处斩;穆荫发往军台效力;景寿、匡源,杜翰、焦祐瀛均“革职,免予遣戍”。

从十月初一起,恭亲王已经是“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他作了清朝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的事实上的宰相。以亲王而兼军机大臣的,只有过雍正朝中的怡亲王胤祥一人,然而胤祥并无“议政王”的名义,只是三个军机之一,在雍正皇帝的直接指导之下“密办军需”而已。胤祥任职的时期也极短,只有九个月的光景(从雍正七年六月到雍正八年三月)。

恭亲王任职的期间极长。

他以“议政王”的身份兼任军机大臣三年多(从咸丰十一年十月到同治四年三月);其后又担任普通的军机大臣很多年(从同治四年三月到光绪十年三月;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他东山再起,于二十四年四月病故)。

他虽不是辛酉政变的主谋人,却是辛酉政变的执行人。主谋人是慈禧,执行人是他。

咸丰皇帝死在热河,载垣等八人受诏赞襄政务,不曾有他在内。他那时仍在北京,于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的《北京条约》以后,当了新创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交部的前身)的主持人。

他到热河奔丧,见到慈禧与慈安,密谈了一阵便安排下政变的计划,把八位赞襄政务一网打尽。

倘若咸丰于临死以前,让恭亲王的名字也列在赞襄政务的名单以内,也许辛酉政变不致发生,而慈禧掌不了权,中国近百年史便又是一个样子了。

肃顺在咸丰一朝是力量最大的权臣,他是其兄郑亲王端华的灵魂,而端华又是怡亲王载垣的灵魂。这三人联成一气,把异己挤走(如大学士祁隽藻,翁心存),把持一切。然而,倘没有肃顺,左宗棠早就因官文之奏劾而拿解北京治罪,曾国藩、胡林翼也决不能有所施展。曾、胡的奏章到了清廷无不“报可”,全仗肃顺等人大力支持。

曾国藩的好友兼亲家郭嵩焘,是肃顺的座上之客。一代名士王闿运,也是出入肃顺之门的人。

就事论事,即使肃顺等人罪该万死,“赞襄政务”的制度并没有错。皇帝载淳的年纪太小(只有六岁),当然需要“顾命”大臣来辅佐,正如顺治初年之需要多尔衮、济尔哈朗,康熙初年之需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清朝并无“母后垂帘听政”的前例。太宗皇太极死后,顺治皇帝的生母、永福宫庄妃,与嫡母孝端文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然而这两位太后皆未垂帘听政。其后,在顺治皇帝死时,康熙皇帝的生母佟氏与嫡母博尔济吉特氏,也同时分别被尊为“皇太后”与“慈和太后”,但也不曾有过垂帘听政的事。

慈禧骗取慈安的同意,利用恭亲王实行政变,确是大胆妄为,毁了清朝祖宗的家法。

她有什么把握当变相的皇帝?国家的事不简单,她既无学识亦无经验,使得中国倒霉了几十年,也断送了清朝的生命。

皇帝载淳的年号,原已定为“祺祥”,被她改为“同治”,意思是她与慈安二人同治天下。外国在上海办的《字林西报》,把“同治”翻译成“为了法律与秩序而团结”,可谓离题甚远。茅儿斯以为这“同治”二字含有与外国人和平共处,亦即争取“光荣的和平”之意,更妙。

慈禧与慈安在事实上垂帘听政,是从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八日开始。这一日,是甲子日,她们举行一个皇帝载淳正式即位的典礼。皇帝坐在前面受王公百官朝贺,她们隔着一层竹帘,坐在后面“受用”。

这时候慈禧二十七岁,慈安二十五岁,恭亲王三十岁。

叔嫂之间理应避嫌,然而恭亲王凡事必须入宫请示,下诏书也得呈稿,请两宫皇太后加盖一颗小印(印上是“同道堂”三个字)。因此之故,慈禧特地以儿子(皇帝载淳)的名义,颁了一道谕旨:“议政王(恭亲王)等赞理庶务,毋避小嫌”。

所好,嫂嫂有两个,而且宫中太监与宫女甚多,众目所视,却也引不起什么闲话。

并且,慈禧当时一心以东汉的邓太后自居,并无效法吕后、武后、韦后这些糟糕的女皇帝之意。

她当国以后的第一件惊人大政,便是授予曾国藩以讨洪全权,命他“统辖苏皖赣浙军务,节制巡抚提督以下各官”。

垂帘听政,在形式上的正式开始是十一月初一,地点是宫内的“养心殿”。

到了次年同治元年元旦的一天,她又加给曾国藩以“协办大学士”的职衔,以示宠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