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细说清朝

四二 征讨噶尔丹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在《尼布楚条约》订立之时,外蒙古已被来自新疆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汗侵占。因此之故,中、俄两国的边界划到尼布楚为止,尼布楚以西,有关外蒙古与西伯利亚之间的界线,并未谈到。

当时居住于外蒙古的蒙古人,分为三个部:东边是车臣汗部,西边是札萨克图汗部,中间是土谢图汗部。三个汗部的汗,均是元太祖十六世孙格勒森札札赉尔珲的苗裔,统称为“漠北喀尔喀”。在热河的东部,也有喀尔喀,分为左、右两翼。

居住于新疆北部的蒙古人,在元朝被分为四个卫拉特(oirat):准噶尔在今日的伊犁一带,和硕特在乌鲁木齐一带,杜尔伯特在承化一带,土尔扈特在塔城附近的雅尔一带。

明朝的官方文书,称卫拉特为“瓦剌”。清朝的官方文书,称卫拉特为“厄鲁特”或“额鲁特”。

在四个卫拉特之中,准噶尔最强。它在明朝末年,逼迫土尔扈特部迁走到俄国境内伏尔加河流域(这土尔扈特部到乾隆年间又迁了回来,被安置在科布多西南与伊犁的珠克都斯)。

准噶尔在康熙年间出了一位很有能力的首领噶尔丹。他吞并和硕特与杜尔伯特,统一了新疆北部,又服属新疆南部的喀什噶尔、叶尔羌等伊斯兰教部落。

到了康熙二十七年,他竟然利用札萨克图汗部与土谢图汗部的“内讧”,领了三万骑兵,帮札部打土部。他打败了土部,也占领了札部。而且,他又侵入了车臣汗部。于是,他在事实上成为跨有外蒙古与新疆的大霸主,好比当年努尔哈赤之崛起于辽东一般。

康熙皇帝受不了这个威胁。恰好三个“漠北喀尔喀”汗部的汗与臣民集体逃难,逃到沙漠的南边来,人数有几十万。康熙对他们表示欢迎,把他们安置在苏尼特各旗之地。

噶尔丹领了他的精兵,在这些喀尔喀难民的后面紧追,追到邻近热河林西县的乌珠穆沁旗。这时候,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

康熙皇帝决定亲征。

他出了长城,驻扎在博和洛屯;把主要的兵力交付同父异母兄裕亲王福全,福全被他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到乌珠穆沁旗前线,迎击噶尔丹。

两军在乌兰布通相遇。交战的一天(八月初一),噶尔丹把骆驼捆了,盖了浸水的毯子,摆成一道防线,称为“驼阵”。这驼阵却抵不住清军的枪炮。结果,噶尔丹大败。

噶尔丹派代表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来与福全议和。他要求清方交出两个人:一个是土谢图汗部的汗察珲多尔济,另一个是建议漠北喀尔喀诸部向南逃难的哲卜尊丹巴(活佛)。福全不肯接受,将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骂走。

过了一天,噶尔丹又派一位呼图克图来,这一位呼图克图叫做济隆。济隆说,噶尔丹不再要求清方交出察珲多尔济,只要能够把哲卜尊丹巴押送给西藏的达赖喇嘛,加以惩罚,便于愿已足。

福全说:“我没有权力答应,必须报告皇上,等候批示。你能保噶尔丹不在我等候的期间乘机跑到别的地方,掳掠我的人民吗?”济隆说:“我能保!”

于是,福全一面向康熙报告,一面派侍卫吴丹等人陪着济隆回去,叫噶尔丹跪在“威灵佛”前,磕头宣誓。宣誓已罢,噶尔丹又派伊拉古克三来,带了写给康熙的奏章,请福全转达。他在奏章上说,请康熙恕他的罪,让他“出边待命”。福全把这奏章转了上去,获得康熙批准。康熙告诉福全:“噶尔丹为人狡诈,仍当防备他。”事实上,噶尔丹已经真的出了边。

到了十月间,福全借口粮少,把军队撤退至哈玛尔岭。康熙大怒,索性下圣旨,把军队完全撤回。福全回北京,康熙免了他的“议政大臣”职务,罚俸三年,削夺三个佐领(九百个世仆及其耕地与牛羊)。

次年五月,康熙大会蒙古诸部落于多伦,将漠北(外蒙古)编为三十七旗,与内蒙古的四十九旗同样看待。每旗设一个世袭的“札萨克”。(内蒙古的察哈尔部诸旗例外,其札萨克业已不许世袭,因为该部曾于吴三桂反正期间一度叛清。)

参加这个多伦盛会的,除了内蒙古的四十九个札萨克以外,外蒙古的若干济农、若干诺颜、两个汗,均到。康熙把济农改封为王,诺颜改封为贝勒或台吉(贝子),以示与满洲一律。外蒙古本有三个汗:在场的是土谢图的汗察珲多尔济与车臣的汗诺布。札萨克图的汗成衮已经死了,成衮的长子德克德黑又已为察珲多尔济所杀,到会的仅是德克德黑的弟弟策旺札布。康熙于是当众册封策旺札布为札萨克图的汗,而且给予亲王的地位。

两年以后(康熙三十二年),康熙正想派兵护送漠北喀尔喀诸部的人回原地,却接到科尔沁部奏章说,噶尔丹约他们共同南侵。康熙于是暂停遣回喀尔喀诸部的人,准备与噶尔丹再交手一次。

到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月,他准备就绪,下旨亲征,自领中路军,由张家口东北的独石口出塞;派萨布素领东路军,统带盛京与吉林的军队,会合科尔沁各旗,由外蒙古的东边打进去;又派费扬古率领西路军,以陕甘的绿营为核心部队,从外蒙古的西边打进去。

康熙的中路军长驱直入,到达克鲁伦河的河边,噶尔丹这时在河的对面,不敢交锋,就撤兵西走。走了两天,康熙才知道。

噶尔丹退到土谢图汗部中旗的昭莫多地方,与费扬古及其所领的绿营兵相遇。绿营的三个总兵,是凉州总兵董大成、肃州总兵潘育龙与宁夏总兵殷化行。殷化行的三千人占了昭莫多的一个山峰,等待噶尔丹的一万多兵来到,便居高临下,用炮轰击。同时,费扬古挥动董、潘二人的兵,扰乱噶尔丹的后队辎重所在。然后,殷化行“鼓行而下”,把噶尔丹杀得大败而逃。噶尔丹的“可敦”(王后)阿弩战死。

噶尔丹颇想回新疆去,在途中听说他的仇人、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已经接受康熙的使命,回到伊犁。噶尔丹派自己的儿子塞卜腾与巴尔珠尔去哈密,这两个儿子被哈密的回王捆了,送给驻在肃州的清军。

噶尔丹局促在阿尔泰山东麓,日暮途穷,就在康熙三十六年吃了毒药,自杀。

康熙三十七年二月,康熙三度亲征,驻跸榆林。噶尔丹的部下把他的尸首与他的女儿钟齐海及三百户残余人口,送到费扬古驻扎之地萨奇尔巴尔哈孙。

康熙这才放了心,下诏班师。漠北喀尔喀的几十万人口被送回,各归原地,过太平日子。三十七个旗,被扩充为五十五个旗;又增设一个赛音诺颜部于土谢图汗部及札萨克图汗部之间,册封额驸(驸马)策凌为第一代的贝勒(诺颜),统辖十九个旗。合起来,外蒙古一共有了七十四个旗(到了乾隆年间,增编为八十三个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