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细说清朝

三六 郑成功坚持抗清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康熙元年是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这一年,明朝的国运告终。永历皇帝死于四月,李定国死于六月,郑成功死于五月。鲁王也是在这一年十一月逝世于金门。

郑成功是一个奇男子。他是郑芝龙与田川氏夫人的儿子、郑鸿逵的侄儿,郑彩、郑联的堂兄弟,隆武皇帝(唐王)的御营中军都督,忠孝伯。

当隆武皇帝在汀州被执之时,郑成功正在漳州、泉州一带招兵筹饷。他听说父亲准备降清,就赶紧到泉州南边的安平堡,见父亲苦劝。苦劝了,父亲不听;他拜别母亲,独去金门。

这时候,驻扎在金门的是郑鸿逵,驻扎在厦门的是郑彩、郑联。他们与郑成功一样,不愿意随郑芝龙去福州向博洛投降。

清军不久便开到泉州,占领安平,劫掠了一顿。田川氏夫人自杀。郑成功得到消息,带了一些兵来打,清军狼狈而退。他把母亲葬了,走到泉州城外的孔子庙,把平日以秀才身份所戴的儒冠、所穿的儒服统统烧了,向孔子哭着祷告:“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他的意思是说:“以前我是儒生,我是人子;现在我是一个丧了皇帝的孤臣,有国无家,立志投笔从戎,作战到底,和父亲分道扬镳,请夫子原谅。”

他离开孔子庙,回到安平堡,约集了志同道合的好友甘辉、施琅、陈炜、张进等九十几个人结盟,宣誓忠明抗清。盟罢,一齐乘了两艘大船,到广东、福建交界的地方南澳岛招兵。一招,就招到九千多人,开回安平堡,占领鼓浪屿,与金门的郑鸿逵,厦门的郑彩、郑联,互为犄角。这时候,他的年龄是二十四岁。

永历在肇庆即位,派人来鼓浪屿,封他为威远侯;不久,又晋封他为广平公。但是他的活动范围,直至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的中秋节为止,始终限于鼓浪屿与安平堡两处附近,没有多大进展;一度取得海澄、诏安、漳浦、云霄,均被清军“收复”了去。

他接受施琅的建议,率领精兵五百余人,趁着中秋的月色,袭占郑彩与郑联的厦门。这一晚,郑联醉卧在黄石岩,郑彩则早已带了兵去浙江,帮鲁王打仗。事后,郑联、郑彩均接受既成事实,把地盘与军队交了给他。(郑鸿逵此时,事先也已经把金门交给了郑联。)于是金门和厦门都成了郑成功的根据地。

他把已有的与新并的军队重新编组,成立前、后、左、右、中五军,自领中军,甘辉等人分领其余四军,加紧操练,计划大举。

次年,永历五年(顺治八年),郑成功带兵去打广州,想援救困守在南宁的永历皇帝。他把兵运到虎门,听说清军已在夺取他的厦门根据地,只得回师。

清军果然已经来过厦门,把厦门的守将郑芝莞吓走。但是,在郑成功未曾回到以前,郑鸿逵和施琅也已经赶来,打退清军。

这一年年底,郑成功克复漳浦;第二年春天,拿下海澄、平和、诏安。

永历七年(顺治十年)三月,他派兵帮助鲁王的大将张名振,由崇明溯江而上,打到镇江,在金山寺遥祭明太祖。鲁王这时候已经在鹭门(厦门)住了两年,极愿与他合作,因此而放弃监国的名义,和他一样地接受永历皇帝的号令。

张名振在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又攻进长江一次,而且打到南京郊外的燕子矶。可惜,约好了的各地义兵未能及时响应,张名振又只得撤回,回到三门湾的南田岛,赍恨而死;死时,把军队交给了张煌言。

这一年,郑成功克复了漳、泉二府。

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他又打下了广东的揭阳与普宁。清朝派济尔哈朗的儿子济度,领了重兵南下。郑成功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毁掉安平堡,与漳州、惠安、南安、同安这几个县的城墙,退守厦门、金门。

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四月,济度的军队渡海来攻厦门、金门,一连败了两仗。

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1657年)年底,永历晋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拜为招讨大将军,叫他“进取江南,伸大义于天下”。次年,他率领五万水师、五万步兵、五万骑兵,两万披了铁甲、带了铁面罩的“铁人”,沿着福建、浙江海岸,向北航行,在舟山群岛驻扎。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郑成功再从舟山出发,经过崇明岛,进入长江,冲破清军的封江铁链,一举打下瓜州,随即攻破镇江,在七月一日占领江浦,兵临南京城下。

清朝的芜湖官吏,不等到郑军去,便送来降书。郑成功派张煌言去芜湖,守住这个位于南京之西的沿江重镇。他自己则留在南京城外,攻城。

清朝守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此人十分狡狯。他派人向郑成功说:“我一定投降,但是须先假装守城。按照清朝的军法,如果我守满三十天,留在北京的家眷就可以免掉连带治罪。请你给我三十天的限期。”

郑成功心慈,允准了郎廷佐三十天的限期,不仅暂不攻城,而且没有把南京好好地包围起来。

于是,功亏一篑,让郎廷佐调来救兵,公然接进了城。

郑成功与他的八十三营军队,在城外静候三十日的限期期满,兵不血刃,开进高皇帝(明太祖)所奠定的雄都。

最后,不幸的事终于发生。

七月二十一日夜晚,清军拆坏神策门旁的城墙,由城墙的洞里突然出来,冲到郑军在白土山的营垒,将先锋余新活捉。

第二天黎明,在郑军尚在烧锅造饭之时,清军由喀喀木、梁化凤、管效忠等人率领,分成几路,开了城门出来,把郑军压迫到长江边。郑军全部溃败,被杀死几万;来不及上船,死在水里的也很多。大将甘辉、张英与几十个其他将领,一齐阵亡。

郑成功率领残余部队,一口气撤回厦门。那时候,张煌言还守住芜湖,并且已经收复了徽州、宁国、太平、池州四个府;广德、和州、无为三个州;当涂、繁昌、宣城等二十三个县。郑军既退,张煌言孤立无援,被清军击败,只身逃至安庆,由安庆逃至江西,由江西逃回浙江天台,招集旧部,取了林门岛与桃渚岛,以等候郑成功的消息。

次年,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清朝的福建总督李率泰与将军达素,在五月间大举向厦门猛扑,想把郑成功彻底解决,结果被郑成功杀败,清军死了十分之六七,达素自杀。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郑成功留下十八岁的儿子郑经守住金、厦两岛,自己带兵去取台湾。这时候,荷兰的“东印度联合公司”已经偷占台湾三十八年之久,在台南筑了坚固的“塞兰狄阿”(安平城)与赤嵌堡。郑成功前来攻打,打到年底,荷兰的守军投降。郑成功准他们在司令揆一的统率之下,登船回国。

郑成功认为台湾沃野千里,可以建设成根据地。他在赶走荷兰人以后,就积极从事于设立中央与地方的政治机构,开垦农田,兴办学校,和菲律宾及英国均建立了贸易关系。

然而,他是一个性急的人,虽不得已而埋头从事于生聚教训的工作,心中却无时无刻不记挂着大陆。他常常站在高山之上,用望远镜向西眺望。

等到永历被害的噩耗在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传来之时,他极为感伤,便在初八日这一天,于眺望大陆之后,坐在椅子上一边饮酒,一边诵读明太祖的遗训,长叹一声,说:“我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说完,他身体向后一仰,便与世长辞。

他逝世以后,郑经从厦门来到台湾,继承延平郡王封爵与招讨大将军的职位。虽则永历已死,郑经仍旧沿用永历的年号,誓作孤臣到底。

郑经以陈永华为辅佐,继续建设台湾,颇有成绩。郑经而且常常出兵到福建、广东的大陆上去,虽则金、厦两岛是在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年)便放弃了。

郑经守台湾二十年,不幸短命而死,死的时候才三十九岁。郑成功死时,也是三十九岁。

张煌言根本不赞成郑成功取台湾,劝他应该再接再厉,北上杀敌。后来,听到郑成功与鲁王相继逝世,他十分灰心,就解散部队,退隐在南田岛附近的悬澳岛。永历十九年(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十七日,他被清军逮捕;九月初七日,殉国于杭州,年纪也仅四十五岁而已。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