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这一章很简单,有些病也不常见,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病的种类挺多,但是书上说的非常的简单。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趺蹶在《医宗金鉴》上给改了,改做跌蹶,这个蹶就是个跌扑了,据我看趺蹶还是对的,他指的是四肢的病,你看题目这趺蹶、手指臂肿就可以知道。

病趺蹶,那就是脚病而不能够行路,这个趺指的就是脚背,就是脚的意思。其人但能前,不能却,这个人哪,只能向前走,但不能后退。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腨指的是脚后跟,你看字典上说脚后跟谓之腨,但是注家有的说是小腿肚子,这个在《医宗金鉴》上没注,它认为症候不清楚,穴位也没有,小腿肚子随便扎也不象话,这里恐怕有错简。

那么这个病呢也很少见,这个病人能往前走,后走走不了,太阳经是在后头了,所以说太阳经伤,所以刺腨,是刺脚后跟,还是刺小腿肚子,大家说法不一。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说这个病人哪,手指臂肿而且还动,手指和膀子肿动,就是瞤动了。那么身体呢?也是瞤瞤而动,这个可以用藜芦甘草汤主之。

这个也是简略的很,病的形像是说了,说这个人啊,手指头肿、或臂肿,不但肿而且也动,这就与水气篇的四肢聂聂动差不多,那个是皮水,那么也是身动瞤瞤。治疗上他随便举个方子,说是藜芦甘草汤,可是这个方子没有内容,所以大家也作为疑案,有些书不理他,也不注他,因为没法注,不知道藜芦甘草汤是什么方子。

但是通过我们学过的呢,像那个水气篇,我认为防己黄耆汤还能治这个病,如果手指臂肿而身上也瞤瞤动,这肯定是水气病,表虚有冲气、有水气,他就动,茯苓、黄耆这个药我认为治疗这个病还是很好的。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这个病倒是经常遇到。转筋就是抽筋了,抽得厉害其人臂脚直,臂脚直是指的两个方面,但是临床上上肢抽的少,全是底下,所以这里的臂应该指的是脚背的背,但是写的是臂,有可能这个字有错误。

凡是抽筋,脉都是弦的,直上下行。转筋入腹者,转筋是一阵发作,厉害的时候,时间也很长,甚至挺疼的,但是过去就好了。它这个说的不是过去就好的样子,转筋入腹者指的时间长,从足入小腹,这是厉害的情况了,这样的剧烈是不会自己好的,可以用鸡屎白散主之。

这一段是这个意思,但是这种转筋我没遇见过,没遇到过这么厉害的,鸡屎白散到底有没有这个作用也不敢说,因为没遇见过这个病,也没人试验这个药,这个大家做个参考。如果腿抽筋,上入少腹不去,有用鸡屎白散的机会,咱们可以这么体会,这个我也没经验,我看很多病案也没有,因为这个病很少见了。

转筋这个病一般不用治疗的,如果是转筋趋入少腹,那么这个厉害了,这个需要治疗的,用鸡屎白散。

阴狐疝气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这个病是常见的。阴狐疝气,指的是外肾有时候来,有时候没有,小孩子得这个病的很多,有时候你用手按就上去了。偏有大小,时时上下,有时候上去,有时候下来,所以起名叫阴狐疝。

这个病很常见,但是这个方子也是不常用的,蜘蛛这个药是有毒的,我当时也参考不少书,也问过人,大概古人吃的蜘蛛,都是屋里的这种蜘蛛,屋里的小蜘蛛,有些乡下人出疹子也吃这个东西,有点去毒的作用,是不是能治疗阴狐疝不敢说。外边的蜘蛛有毒,吃时总是要注意。那么这书上到没说,他说蜘蛛十四枚,熬焦了,桂枝半两,这两个药做成面子,取八分匕,不到一匕,一匕合现在一钱,八分匕不到一钱,饮和服,日再服,拿蜜做丸子也行。

咱们用蜘蛛要注意,蜘蛛有毒,有些医书上说这东西不能吃,我问了一些人告诉我说是屋里的蜘蛛,说不光只这个病,小孩出疹子,乡下人常五个、七个这么吃,这个我也没试验,但有这么说的,不是外面的大蜘蛛,那个是有毒的。

以上这几段也就是各举一条,有些是常见的病,但方子也挺奇的,像治转筋的鸡屎白给人吃,也挺讨厌的,是不是这东西就能治那个病,咱们作个参考。还有这个蜘蛛散,有人说可以吃,但是治这个病呢,也没人试验,现在治疗阴狐疝都用外科了。这章主要是对蛔虫的治疗。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学生问说,这个肚子痛是有虫子引起的,这个脉有什么不同?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一般而言腹中痛,脉当沉或者弦,咱们讲的小建中汤,就是其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这里的「若弦」就是或者沉、或者弦。脉反洪大,这个肚子痛大概是蛔虫闹的,就是说有蛔虫造成的腹痛,这个脉与一般的腹痛的脉不一样,一般的腹痛大概都是有寒的多,所以脉沉或者弦,如果洪大就有蛔虫。

有蛔虫的病,令人吐涎,这是因为有蛔虫闹腾啊,人老吐唾液,他里面不舒服,这也是有蛔虫的一个表现。心痛,指的是心下,就是胃口。发作有时,蛔虫闹就疼,不闹疼就止,所以他发作有时,不是老那么疼。毒药不止,用一般的毒药治不好这个蛔虫这种痛,可以用甘草粉蜜汤。

那么这段的意思呢,他就是说一般毒药不能治的虫子,这种疼不止,可以用甘草粉蜜汤,甘草粉蜜汤治痛的力量相当的好,甘草、蜜这种甜药都能缓痛,同时这里面也有杀虫药,他这个粉就是铅粉了,铅粉就是杀虫的,所以古人药虫子的法也挺妙的,虫子喜欢甜药,他用甜药里头混有杀虫药,所以这是诱而杀之嘛,这甜药下去,虫子它尽量吃,它把铅粉也都吃了,所以容易下来,同时甘药也缓疼。

这个药方不止能驱虫子,也能治胃疼,你看他治心疼啊,就是心下疼,所以我们遇到胃疼,不论溃疡,或者是胃炎疼痛的厉害,我们用这个药很好使,但这个铅粉就不要搁了,药虫子搁粉,我对普通的胃炎都搁白芨,白芨这个药和王不留行差不多,也是去淤定痛,同时止血,假设胃溃疡的这种病,有潜血的情形就更好了,就用甘草蜜加上白芨,很好使,怎样疼厉害的溃疡,怎样治也不好,这个药下去就好,这很奇怪。

不过我不是用这个分量,我用的重一点,甘草一般我都用24克,最高30 克,一般24克就行,蜜我都用45克,白芨用4钱,就是 12 克,制法和这个相同,把甘草和白芨先用水煮,剩下一茶杯,去掉药渣滓,把蜜搁里头再煮,把水分烤一烤就可以用了,我常让疼的厉害的一次全吃了,不利害就分2次吃,对这个特别顽固的胃疼,吃上都好,这个你们可以试验。

可有一样你得注意,吃这个药因为大量用甘草,有的时候不疼就停药,吃多了,病人肿腿,因为这个甘草会影响小便,所以利尿药里头大量用甘草的很少,五苓散、猪苓汤里都没有甘草,所以我们用这个药的过程中,这个人要是有水肿的话,甘草这个药量不要太多了。总之,这个药不只治疗蛔虫疼,一般的胃疼用这个药很好,我是通过实践才说的。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隔,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这一条本来在《伤寒论》厥阴篇里头。这个人四肢逆冷,在伤寒上说这有两种厥,一个是蛔厥,一个是藏厥。蛔厥是对藏厥说的,藏厥是躁无暂安时,那是死症,蛔厥则否。蛔厥和藏厥的鉴别,主要是蛔厥当吐蛔虫,他吐蛔虫。这个蛔厥啊是安静的,这个藏厥是人躁无暂安时,就是人正不胜邪了,人一点安静的时候也没有了,躁扰的厉害,所以身上也冷,非死不可了。

这个蛔厥呢?静而复时烦,他安静,但有时候也烦,这是什么道理呢?他底下就解释了,此为藏寒,这个藏指的是胃说的,藏寒就是胃里有寒。蛔上入隔,胃里有寒,迫蛔往上跑,蛔被寒所迫而上入膈,它这一折腾人就烦啦,就受不了,所以故烦,这个与藏厥的烦是不同的。须臾复止,那么蛔到膈上暖和了,膈上是阳气所在之地嘛,它就不闹了,不闹了,人就不烦了,所以须臾复止,一会就止,这都与藏厥不一样的。

这时不要吃东西,你要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就在上面呢,你一吃东西呀它就闹腾,蛔闻到食臭它往外跑,它往外跑还不吐吗?一吐连蛔带饭都吐出来了,所以其人当自吐蛔,他是解释这一段的。

那么蛔厥呢,是个比较阴寒的证候了,所以他用乌梅丸。这个乌梅丸驱蛔虫也很有意思,那么我们不光是用乌梅丸,凡是苦药、辣药搁到一块并用的时候常常能驱蛔的,尤其是辣药,像吴茱萸这个药就是的,给人用吴茱萸汤,常常蛔虫跑出来了。那么这个方子呢,主要用的是乌梅,乌梅作用有几样,第一样是酸敛,因为这里全是大温性药,像细辛、干姜、川椒、附子辛温太厉害,所以得用酸药来制辛散。另外乌梅能够治痢疾,这个方子不光能治蛔厥,也能治久痢,咱们现在治疗痢疾也常用乌梅啊,就是用它的酸。

这里乌梅量用的量相当的重,又拿苦酒渍一宿,这个酸收的相当有力量,所以配合黄连、黄柏也足以治痢疾、治泻肚。那么这个辛、苦、酸并用这也是杀虫的好办法,虫子这东西啊,怕这些辣药、苦药、酸药,在气味上它受不了,也能够驱虫驱蛔,在《伤寒论》上有这个方子。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这个药治里有蛔虫而四肢厥冷,四肢厥冷还是内里有寒啊,它这也说了就是藏寒,胃中有寒,故而四肢厥冷,并不是蛔虫能使他四肢厥冷,并不是的。不过这个胃寒确实是要吐蛔的,主要是胃有寒,蛔在这里待不了。

就这个方名的解释,这也有时代的关系,现在就是得这个病也未必吐蛔,因为肚子没有蛔,他就不能吐,所以对这个解释注家就不一样了,说这个属于厥阴,厥阴是肝了,肝属木,木生虫子,这都是瞎说,并不是这个事,虫子不是现生的,总是原来里头就有的,如果有,胃再有寒,可以反应出这种情况,就是胃有寒,没有虫子也不会有这个情形的,所以这个方子治疗蛔厥,有这种情况当然有效。就是没有蛔,而四肢厥冷,有些阴寒证的状态,尤其有下痢,当然可以用这个方子,不一定得有蛔,所以这个放到治蛔上,这个药是能够驱蛔的,但是引这段经文不怎么太贴切。

这一章主要是蛔虫这一段,尤其是甘草粉蜜汤,这个方剂还是值得利用,其它的前面这几段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在临床上只能做个参考,这个在《医宗金鉴》上干脆就不注,就说这里有错简,没法注。所以这两章问题都不多,那么前一章以肠痈为主了,对一般疮痈的治疗,虽然没有具体的治疗,但一般情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古人对外科和内科是要分的,他这个当然是不够全面,但对疮痈的治疗,就是有脓排脓,没脓应该解毒消炎,他是这么个法子,但书上并没有这么提,他注重还是在肠痈这一段,肠痈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