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雍大记

雍大记卷之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考迹

秦长乐宫,在西安府城。关中记曰:此宫有鱼池台、酒池台。始皇造长信宫。史记:始皇二十七年,作于渭水之南,通骊山。

汉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高帝始居栎阳,七年,宫成,始居之。汉宫殿疏曰:兴乐宫,秦始皇造,汉重修,周回二十里。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杼中三十五丈,深一十二丈。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五凤三年,鸾凤集此东阙树上。王莽改长乐为常乐。

未央宫

汉高帝七年,萧何治之,立东北阙、前殿、武库、太仓。上见壮丽,怒甚,曰:天下恟恟,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何曰:天下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上悦。潘岳关中记曰:未央宫周回二十三里,街道一十七里,有台三十二,池一十二,土山四,宫殿门八十一,掖门十四。又曰:未央宫殿及台,皆依龙首山作之。前殿东西五十丈,其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又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翠璧珰,雕楹玉磶,重轩槛,青锁丹墀,左磩右平,土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声玲珑也。未央宫有宣室、其磷麒麟。金华、城门、承明、武台、钩弋等殿,又有殿阁三十六。又有寿城、万岁、广明、永寿、玉堂、通光、白虎。宫殿䟲曰:未央宫麒麟阁、天禄阁、金马门、青锁、玄武、仓龙二阙。三辅旧事:武帝于未央宫起高门、神明。王莽改未央宫为寿城。按旧图,渐台、织室、凌室、弄田,皆在未央宫。建章宫汉书曰:武帝太初元年十二月,北泓柒台灾。二月,起建章宫。文颖曰:越巫名勇,谓帝曰:越国有。火灾即复大起宫室,以厌胜之。故帝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今长安故城西,俗呼为贞女楼者,即建章宫之阙也。跨池作飞门,通建章辇道以上下。宫之正门曰阊阖,高二十五丈。亦曰璧门。左凤阙,高二十五丈。右神明台,门内起折风阙,高五十丈,对峙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连阙皆有罘罳。前殿下视未央宫,其西则广,殿中受万人。三辅旧事云:建章宫周回三十里,东起折风阙,乘高以望远。又于宫门北起圆阙,耸以造天若碣石之相望。是也。庙记曰:建章宫北门,高二十五丈,北阙门也。有凤凰阙,高七十丈。又按汉书曰:建章宫南有玉堂、璧门三层台,高二十丈。玉堂内殿十二门,阶陛尽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𩚠黄金,上有转枢,向风若翔椽首薄以璧玉,因门璧门。又有神明堂,疏圃、鸣栾、奇华柱。函德二十六殿。

桂宫,汉武帝造,周回十余里。汉书曰:桂宫有紫房椱道,通未央宫。关辅记曰:桂宫在未央宫北,中有光明殿,土山椱道,从宫中西城上至建章神明台、蓬莱山。北宫在长安城中,近桂宫,俱在未央宫北,周回十里。高帝制度草创,孝文增修。中有前殿,广五十步,珠帘玉户如桂宫。钩弋宫三辅黄图曰:在城外。汉武故事曰:在直门南。钩弋夫人者,姓赵,河间人,右手钩拳,饮食。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召见,姿色佳丽。武帝反其于,得玉钩而手寻展,有宠,生昭帝。妊娠十四月。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钩弋亦然,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所居宫吕曰钩弋宫。昭帝即位,追尊太皇后。扶荔宫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密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甘橘,皆百本。土木南北异宜,岁时多枯瘁。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生者,连年犹移不息。后数岁,偶二三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莳矣。其实则岁贡邮,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至安帝时,交制郡守,特陈其弊,遂罢贡。

首山宫

汉武帝元封元年,封褝后,梦高祖坐明堂朝群后,于是祠高祖于明堂,以配天,还作首山宫。开湖宫在蓝田县东玉山,有后秦开湖、万金等宫,皆在县境。开耀三年,诏新造凉宫为万金宫。华清宫唐贞观十八年,太宗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造宫殿,御赐名汤泉宫。太宗因幸制碑。咸亨二年,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改名华清宫。骊山上下,益治汤云,台阁楼殿,环列山谷,明幸岁幸焉。又筑会昌罗城宫,城外置百司及公卿邸第。禄山乱后,天子罕复游幸。唐末圯废。普天福中,改灵泉观,赐道士居之。在西安府临潼县南半里。

阿房宫

史记曰:始皇二十五年,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小,吾闻周文王都丰𫓱之间,帝王之旧都,乃营作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事二以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度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以磁石为门,铁甲怀刃,入者吸之,不得过,为阿房北阙门也。

兰池宫,秦始皇尝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逄盗兰池宫,见窘,使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地理志:渭城县有兰池。三秦记曰: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筑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亦曰兰池陂。祈年宫,史记曰:始皇初居之。宫有祈年宫、长信宫、梁山宫。汉书曰:祈年宫,惠公起。又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年宫下,今在凤翔。望夷宫,在泾阳县东南八里。按博物志曰: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故亭处是,临渭水作之,以望北夷。史记:秦胡亥三年,梦虎啮其左,卜泾水为崇,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水。赵高使阎乐杀二世于望夷宫,在泾水上。通鉴释义云: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夷也。

池阳宫,在泾阳县西北八里。宣帝甘露二年,上自甘泉,宿池阳宫。上登长平坂,诏单于毋谒,蛮夷君长王侯数万,咸迎于渭下,夹道东西。上登渭桥,咸称万岁。如淳曰:阪名也。在曲阳南原上之阪。有长平观,去长安五十里。师古曰:泾水之南原,即今所谓睦城阪。

甘泉林光宫,在泾阳县。

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筑通道,自咸阳属之。汉书疏曰:此秦二世造。

甘泉宫,在泾阳县。

汉书曰:甘泉,山名。应劭曰:甘泉在冯翊云阳。文帝三年五月,上幸甘泉,在云阳。本秦林光宫。灼曰:云阳、甘泉,黄帝以来祭天圜丘处也。杨雄传:甘泉本秦之林光宫,而武帝避暑于此,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三辅黄图曰:甘泉宫,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回一十九里,中有牛首山。汉官仪注曰:甘泉通天宫,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以来圜丘祭天处。关山图曰:云阳,先王之墟也。中有神书铁劵、玉石之记。十道志曰:今按甘泉谷北岸有古槐树,在故宫之南。长杨宫,在盩庢县东南三十三里。水经注曰:漏水出南山赤谷,东北流,经过此宫之东。秦之宫在上林苑中。汉书云:盩庢县,宣帝幸长杨宫属玉观。成帝元延二年,幸此宫,有长杨千株,以为名。大夏殿

三辅旧志曰: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徙著长乐宫大夏殿前。关中记曰:长乐宫殿前铜人,其胸前铭,李斯、蒙恬所书也。贾谊过秦论曰:始皇销天下兵器,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人。是也。魏志曰:董卓。悉椎破铜人,以铸小钱。英雄记曰: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临洮生卓,而铜人毁。时有卓而大乱,而卓身灭。意有。似也。关中记曰: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在清明门里。魏明帝欲徙诸洛,载致灞城,重不可致。

鸿宁殿

汉哀帝纪曰:建平三年正月癸卯,帝太后所居桂宫正殿火。五行志曰:哀帝建平三年正月癸卯,桂宫鸿宁殿灾,帝祖母傅太后之所居也。掖庭汉宫殿仪曰:婕妤以下皆居掖庭。西京杂记:汉掖庭有云光殿、九华殿、开襟阁、月景台。杂记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孔针。又有鸿鸾殿、开襟阁。后汉献帝宫,在长安故城中,本京兆府舍也。帝王世纪曰:献帝时,关中兵起,相国董卓欲迁西都,遂至长安,幸未央宫。太极殿。周帝图记曰:太极殿,晋愍帝之宫。

太极殿之南门,乃姚兴所建太极前殿。晋书曰:符往健始皇元年,称天王大单于,都长安,缮宗庙,即位于太极前殿。至子厉王符生,享群臣于太极前殿。至符坚建二元十七年春正月,悬珠帘于太极前殿,以朝群臣。

紫极殿武成二年正月癸卯朔,明帝大会群臣于此殿。周地图记曰:乾安殿,周改名此露门。北史曰:元年春正正月,考闵帝即位,紫燎告天,朝百官于此。建德三年正月,武帝朝群臣于此。

唐西内宫殿太极殿,西内正殿也,乃隋之大兴殿,唐武德元年改名此,朔望则坐而视朝焉。东有东上阁,西有西上园,盖古之中朝也。太极门正南承天门,左延明门,东南门下省,右延明门西南中书省。弘文馆在门下省东,史馆在门下省北。贞观三年,置秘书内省以修国史。甘露殿在两仪殿北,门外有东西永巷,东出有东横门,又东有日华门,西出有西横门,又西有月华门。殿院北有东西千步廊舍,东至宫城,西至掖庭宫。明皇自蜀回还,居西内。甘露殿东有武德殿、延恩殿、万春殿、千秋殿、承恩殿、立政殿、大吉殿。

唐大安宫。太宗初居承乾殿。武德五年,高帝以秦王有克定天下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以居之,号弘义宫。八年,帝临幸。朕以秦王有大故,于宫中立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徙居之。马周传:伏睹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宫阙之制,尚为卑小。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宫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臣愿营筑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文殿,贞观七年,四体惧,王公亲属于文殿,酒阑,徙于翠华殿。

翠华殿在大安宫东北垣上,遗址尚存,俗云祭酒。

掖庭宫在宫城东西四里,即皇城,北抵苑,西即掖庭宫。西京杂记及六典:皇城东西五里百一十五步,令除宫城四里外,即是掖庭宫。东西广一里百一十五步。大安宫东西里数同。唐东宫明德殿,本名嘉德殿。东内廊有左嘉善门,西内。廊有右嘉善门。按高祖传位,太宗即位于此殿东内。大明宫在禁院之东,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宫城之东北隅。贞观八年,置永安宫。九年曰大明宫,以备太上后清暑,百官献赀以助役。龙朔二年,大加兴葺,曰蓬莱宫。咸亨元年,曰含光殿。长安元年,复曰大明宫。初,高宗染风痹,以宫内湫湿,屋宇拥蔽,乃于此置宫。司农少卿梁存仁充使制造,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每晴天霁景,视终南山如指掌,宫城坊市,俯而窥焉。其宫南北五里,东西三里。南面五门,正南曰丹凤门,东曰望仙门,次东曰延正门,丹凤门西曰建福门,门外百官待漏院。次西曰兴安门。东面一门曰太和,南面一门曰营室,北曰玄武。宣政殿东有东上阁门,西有西上阁门,即正衙殿也。殿前东廊曰日华门,西廊曰月华门。紫宸殿在宗正殿北紫宸门内,即内衙之正殿也。肃宗崩处。蓬莱殿在紫宸殿北。敬宗时,会沙门、道士四百余人,赐食,给茶绢。延英殿肃宗时,梁上生玉芝,一茎三叶。苖晋卿相。代宗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忧之,听入阁不趋。后改灵芝殿为宰相启事之所。宪宗朝,李绛盛夏对延英殿,汗浃衣,绛欲趋出,帝曰:欲与卿讲天下事,方甚乐也,柰何欲去?长安殿在金銮之西南,肃宗收京师,新作九庙主,于长安殿安置。至德二年,收复京城,宫省门有安字者,改之为长乐殿。

金銮殿在金銮门里,顺宗召学士郑𦀝至此,立宪宗为皇子。

宣和殿,敬宗宴三日于宣和殿。又宝历二年,于此对内人亲属一千五百人赐宴,仍各赐锦彩。

含光殿,武后改曰大明殿,即龙首山之东麓,阶基平地四十余尺,南去丹凤门四十余步,中无间隔,左右宽平,东南广五百步。龙朔二年造。唐南内宫殿。

南内兴庆宫,距外郭城东垣。武后大定元年,睿宗在藩,赐五王子宅,明皇始居之。宅临大池,望气者云:此池有天子气,故数游上巳泛舟以厌之。南街东出春明门。开元二十二年置宫,因本坊为名。十四年,又取永嘉坊、胜业坊之半增广之,谓之南内。宫之正门,西向曰兴庆门,南曰通阳门,北曰跃龙门,西南隅曰勤政,务本楼南向。开元八年,每岁千秋节,酺饮于楼前。其西花萼相辉楼,宁王宪、申王㧑、岐王范、薛王业邸第相望,环于宫侧。明皇因题花萼相辉之名。帝时登楼,闻诸王音乐,咸召升楼,同榻宴谑。汉圆丘按三辅黄图:在昆明故渠南,有遗址,犹高二丈,周四百二十步。唐圆丘

按长安志:唐长安明德门东南一里有更衣。殿。基。又东南一里有圆丘,高一百二十尺,周回三百六十步,分三级,十二分野,俗呼为坛。蒙并郊台。

汉南郊在长安城南,谓之南郊。圆丘以象天,岁时以奉祭祀。成帝始奉祀上帝于长安城南。

北郊在长安城北,谓之北郊。

方丘以象地,岁时以奉祭祀。成帝始祀后鼎于长安城北。后周圆丘、方丘俱在长安西。魏丘在长安城南。

汉社稷

祭祀志:汉除旧社稷,其后又立官社以配夏禹,而不立官稷。平帝元始三年,始立官稷于官社之后。姚秦社稷在长安,姚苌所立。

后周大社在长安。

唐大社长安志云:在含光门街西南。其门额隋陈平聘东晋王右军所题。隋代重之,以粉墨摸之。

唐朝社稷坛在荐福寺北圣容院前。

汉上林苑,汉书:武帝建元三年,开上林苑,本秦之离宫旧苑也。东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长杨、五祚,北绕黄山,频渭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汉宫殿疏云:方一百三四十里。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肋之。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亦有制为美名,以摽奇异。关中记曰:上林苑门十一,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唐禁苑按唐书:在宫城之北,本隋之大兴苑,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三十三里,东接灞水,西接长安故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苑西即太仓,又北距渭桥,与长安故城相接。故城东西十二里,南北十三里,亦隶苑中。其苑中有四监,南面为长乐监,北面以领汉故城,谓之旧宅监。东西面各以本坊为名,分掌中种植及修葺园苑等事,又置苑总监都统之,皆隶司农寺。

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南面三门,中曰景曜门,东曰芳林门,西曰光化门。东面二门,南曰光泰门,北曰招远门。西面二门,南曰延秋,北曰玄武门。北面三门,中曰启运门,东曰内苑门,西曰重玄门,其东曰东云龙门,其西曰西云龙门。仓颉造书台长安志曰:县西宫张村三会寺中有台,乃仓颉造书台。周灵台,关中记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水经注曰:丰水北经灵台西,文王又引水为辟雝灵。括地志曰:今悉无复复处所,唯灵台孤立。今台基犹高二丈,周回一百二十步。

柏梁台

汉书曰:武帝元鼎元年春起。服虔曰:百头梁作台,因名焉。师古曰:三辅旧志云:以香柏为之,香闻数十里。郊祀志曰:武帝铸柏梁铜柱。五行志曰:大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未央宫柏梁台灾。先是,大风伐其屋,夏侯始昌先言其灾日庙记曰:柏梁台,汉武帝造,在北阙内道。三秦记曰:柏梁台上有铜凤,名凤阙。汉武帝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灵台,关中记曰:在长安西北八里,始曰清灵。本为占候者观阴阳天地之变,更名曰灵台。郭延生述征记:长安城南有灵,高十五仞,上有浑天仪,张衡所制。乂有相风铜鸟,千里风至,其鸟乃动。又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一尺二寸,题云大初四年造。司天台。地理志云:在长安外郭城内东南八里永宁坊。乾元元年,改太史监为此台。浑仪台高一百二十尺,前有大岁庙,台虽摧崩,其址犹高五六十尺。迎风馆,汉书曰: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复作通天、迎风、诸胥、露寒。射熊馆,三辅黄图曰:长杨宫有射熊馆。按汉武帝好自击熊,司马相如从至上林,上疏切谏,杨雄作长杨赋以讽。今属盩庢,即秦之旧馆也。汉修之。

平乐馆

汉书曰:武帝元封六年夏,京城民观角于上林平乐馆、建章馆。王莽坏撤城西苑中宫馆凡十余所,此其一也。取其材瓦,以起九庙。师古曰:自建章以下至阳禄,皆上林苑中馆。承光馆、包阳馆、大台馆当露馆虎圈馆。关中记曰:虎圈馆观与昆池等观,并在上林苑中。汉书:文帝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郡国志曰:虎圈在通化门东二十五里。弘文馆史馆古东内。

四方馆

隋曰谒者台,即诸方通表、通事舍人受事之司,在承天门街之西,宫城之南,第二横街之北。

崇文馆本曰崇贤馆,唐贞观十三年置,后避章怀太子讳,改焉。其麒。

麟阁,汉书曰:萧何所造,以藏秘书。甘露三年,单于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书霍光等一十一人。张晏曰:武帝获麟时作。黄图曰:即杨雄校书处。天禄阁,三辅故事云:在未央宫大殿北,以藏秘书。刘向校书处。石渠阁,汉宫殿疏:书在未央殿北,以北藏秘书图。书甘露中,五经诸儒杂论于石渠阁。凌烟阁隋唐嘉话,在太极殿东。贞观十七年,太宗于阁上图书太原幕府及功臣之像二十四人。太宗为赞,褚遂良书。阎立本书。

甲观元帝在太子宫,生成帝甲观。书应劭曰:甲观在天子宫甲地,主用乳生也。书堂九书子毋。如淳曰:甲观。观名画堂堂名三辅黄图云:太子宫足有甲观,师古曰甲。者,甲乙、丙丁之次也。元后传言见于丙殿,此其例也。而应劭以为在宫之甲地,谬矣。书堂即少餩餩耳,岂必九子毋乎?霍光止书堂中,是则宫殿中通有彩书之堂。

汉太学,汉书云:长安西北七里,王莽作宰衡时,建太学,弟子舍万区,起市郭上林苑中。其门东出修仁之门,南出兴礼之门,西出守义之门。关中记曰:汉太学明在城南安仁门之东,社门之西。唐太学按长安志:唐太学国子监,贞观四年立,在务本坊,领国子、太学、四门、书、律、筭六学。监内有孔子庙,黄巢寇乱,皆为灰烬,独国子监石经存焉。许公韩建移石经于府城,今在西安府学中。何景明曰:周都酆、镐,在渭水南,今鄠、杜中近矣。秦都咸阳,作阿房宫,在渭水北。汉都长安,作未央宫,在渭水东。隋大兴殿去长安城又稍东,而唐之宫城曰西内、太极、东内、大明,悉依大兴苑为之,惟南内为别宫,而兴庆遗址故在,大率今省城在隋、唐宫城间矣。夫以南山、渭、浐景望之,则五代之基可迹也。秦之宫殿虽极其侈,然按地里考之记载,多过其实矣。国朝秦王府在陜西西安府城中之左。洪武初,命长兴侯耿炳文修。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日。封愍王之国于秦。永兴郡王府在秦府西南一里。保安郡王府在秦府之西。兴平郡王府在秦府西南二里。永寿郡王府在秦府西南二里,有𠡠建书楼。宜川郡王府在秦府西南三里水池坊。临潼郡王府,在秦府国东城之外。洪武中,为蒲城郡主府第。郃阳郡王府在秦府东南三里。岍阳郡王府在秦府西北半里。镇守太监府在秦府西南二百五十步。巡抚都察院在秦府西北二里。巡按察院在巡抚都察院西南二百步。都司在秦府东南二百余步。布政司在秦府正三百步,按察司在布政司正西一百五十步。西安府在布政司西二十步。咸宁县在秦府东南一里,长安县在按察司西一百五十步。西安府学在秦府西南三百五十步。文庙在府学东一十五步,前后古今碑文二百二十余座。咸宁县学在府学东一百步。长安县学在府学西一十五步。正学书院在咸宁县归义坊。胜国时许鲁斋遗址。弘治十一年,提学副使杨一清创建。弘治十八年,副使王云凤增建书楼四楹。正德十四年,副使何景明议置学田。四十九顷。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