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七章 《论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篹(同撰)之,谓之《论语》。初时有齐论、鲁论及古论语三种,盖鲁人所学,谓之鲁论;齐人所学,谓之齐论;孔壁所得谓之古论也。三论至郑康成(名玄,东汉经学大师)始合为一,为今定本,凡二十篇。其中自论道、论学、论政、论人、论教人,以及夫子之举止、容貌、饮食、衣服之细,无不备记。其言和平中正,一准以纯粹之理,不敢矫情立异,发为非常异义可怪之论。盖恐言之或有所偏,天下后世将有窃我之说以为不义者矣。故慎之又慎,有不言者(怪力辞神),有罕言者(利与命与仁),而其所言者,皆确然不可易者矣。当时诸子朋兴,莫不放言高论,以自伸其说。夫子非不能为此也,实不敢也。盖圣人计虑之深,而其为天下后世防闲之周也。有如此者,学者必先识乎此,乃足与读《论语》。

就《论语》文辞读之,其特色凡二:一曰简洁。盖《易》称吉人之辞寡,而本书亦称辞达而已矣。夫子深恶佞人之口给,故言皆有物,而词不多枝也。一曰婉折。圣人之言,除对于门弟子,或有严词痛斥者外,其他则无不以和婉出之。然若一于和,而或失之模棱,则又乡愿之所为,而非圣人之道矣。故语虽婉约,而意自抑扬,短短数语中,能令人读之而津津然有馀味。此其文之所以不可及也。兹于此二类中各录数章以为例:

属于简洁者: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父母兄弟称其孝,已不易矣。人皆信之无异词,尤难之又难。只一语,写尽许多曲折。)

子曰:“孟之反(鲁大夫)不伐(伐,夸功也),奔而殿(可谓有功矣),将入门(乃众人属目之地),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反之功正在后,而曰非敢后;反之不进非由马,而曰马不进。其从容谦退之情状如见矣。)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只七字,写尽其委曲之状。)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总是状子路急行之心,仅谓无不行,未足写其勇,于行唯于寸衷迫切顷刻不稍停处摹写之,便有火急火忙之象。然文仅十二字而已,其简如此。)

属于婉折者:

子曰:“后生可畏(起),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承。○语极婉妙)。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急转),斯亦不足畏也已(收句冷)。”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起笔便曲折。)抑(亟转)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说得平淡之至。)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不能者不重。弟子不能学,只赞夫子不易学。)

子贡欲去告(音各)朔之饩羊。(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与夫子私议欲去之,亦是愤时之意,所谓正言之不足而反言之也。)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无限保存之心,亦无限感叹。)

子贡方人。(比较人物之高下。)子曰:“赐也,贤乎哉?(语若扬之,实则已含抑意,可于乎哉二字间得之。)夫我则不暇。”(冷隽之至。)

孔子为古来唯一之大教育家,《论语》所载教人之法不一。诸君皆从事教育者,故复录关于教人者数章,以资参考。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此二章见圣人教道之广,孟子所谓来者不拒,亦即此意。)

子曰:“不愤(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不启,不悱(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即今所谓自学辅导主义。)

子曰:“二三子以吾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此可见为师者一举一动,无非学生之模范,无非教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欲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此章与前章意相似,总是要人从躬行处体认道理,不必专求之言语之内。)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不可得而闻也。”(此子贡于得闻性道后想像追思,深叹夫子之教人有序。)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由,子路名)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求,冉有名)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赤,公西华名)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此见圣人之因材施教。)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一片私心。)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总束一句。意极冷淡,言外摹写,无异光景),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闻诗闻礼,不是前此不闻,但向也习而不察,今提醒之恍若新闻耳。然玩语气,其喜仍重在“远其子”一边。○此章当与有教无类章并看,对人则无类,对子则无私,圣人之大公无我如此。)

互乡难与言(互乡,乡名,其人习于不善,难与言善也),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人洁己以进,与(许也)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此即所谓有教无类也。孟子所言“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与此章同旨。)

阙党童子将命(传宾主之言),或问之曰:“益者与?”(或疑童子学有进益,故使之传命,以宠异之也。)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礼,童子当隅坐),见其与先生并行也(礼,童子当随行)。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此童子非能求益,但欲速成,故使之给使令之役,观少长之序,习揖逊之容。盖所以抑而教之,非宠而异之也。○此又另是一种教法。)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孺悲,鲁人,尝学士丧礼于孔子。当是时,必有以得罪者,故辞以疾,而又使知其非疾以警教之。○此即孟子所谓不屑教诲之教诲。)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