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制谈 第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说明]本篇着喧论述了军队制度、国家的政,治措施对战爭胜负的保证作用。指出只有“号令明,法制审”,士兵才能英勇作战。阐明只有国家政治措施对头,实行农战政策,任用贤能,立足于求己而不仰赖他人,才能爭取军事上胜利。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十不乱刚刑乃明。金鼓所指1,则百人尽斗。陷行乱陈,则千人尽斗。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4。天下莫能当其战矣。

古者士有什伍3,车有偏列4。鼓鸣旗麾5,先登者,未尝非多力国土也4。先死者,[亦]未尝非多力国士(也)7。损敌一人,而损我百人,此资敌而伤我甚焉,世将不能禁8。征役分军而逃归,或临战自北,则逃伤甚焉,世将不能禁。杀人于百步之外者,弓矢也。杀人于五十步之内者,矛戟也。将已鼓,而土卒相嚣拗矢折矛抱戟9,利后发。战有此数者,内自败也,世将不能禁。士失什伍,车失偏列,奇兵捐将而走10,大众亦走,世将不能禁。夫将能禁此四者,则高山陵之,深水绝之,坚陈犯之。不能禁此四者,犹亡舟楫绝江河⑪,不可得也。

民非乐死而恶生也。号令明,法制审,故能使之前。明赏于前。决罚于后,是以发能中利。动则有功。(今)[令]百人一卒⑫,千人一司马⑬,万人一将,以少诛众⑭,以弱诛强。试听臣言其术,足使三军之众⑮,诛一人无失刑。父不敢舍子⑯,子不敢舍父,况国人乎?一贼仗剑击于市,万人无不避之者。臣谓非一人之独勇,万人皆不肖也⑰。何则?必死与必生,固不侔也⑱。听臣之术,足使三军之众为一死贼⑲。莫当其前,莫随其后,而能独出独入焉。独出独入者,王霸之兵也。

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⑳。 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㉑。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㉒。今天下诸国士,所率无不及二十万之众者,然不能济功名者,不明乎“禁、舍、开、塞”也。明其制,一人胜之,则十人亦以胜之也。十人胜之,则百千万人亦以胜之也。故曰,便吾器用,养吾武勇,发之如鸟击,如赴千仞之谿㉓。

今国被患者,以重宝出聘㉔,以爱子出质㉕,以地界出割,得天下助卒,名为十万,其实不过数万尔。其兵来者,无不谓其将曰:“无为天下先战。”其实不可得而战也。

量吾境内之民,无伍莫能正矣㉖。经制十万之众,而壬必能使之衣吾衣㉗,食吾食㉘。战不胜,守不固者,非吾民之罪,内自致也。天下诸国助我战,犹良骥騄(耳)[駬]之驶㉙,彼驽马鬐兴角逐㉚,何能绍吾气哉㉛?吾用天下之用为用,吾制天下之制为制。修吾号令,明吾刑赏,使天下非农无所得食,非战无所得爵㉜。使民扬臂争出农战,而天下无敌矣。故曰,发号出令,信行国内。

民言有可以胜敌者,毋许其空言㉝,必试其能战也。视人之地而有之,分人之民而畜之㉞,必能内有其贤者也㉟。不能内有其贤,而欲有天下,必覆军杀将。如此,虽战胜而国益弱,得地而国益贫,由国中之制弊矣㊱。

注 释

1 金——用铜制成,一名钲(zhēng征),又名镯(zhuó啄),有柄,似钟而狭长,打击作声。金鼓——指号令。古时打仗,鸣金为止兵,击鼓为进兵。

2 齐刃——齐心杀敌。刃,兵器的总称,这里作动词用,同杀。

3 什伍——古时军队的编制。十人为什,五人为伍。

4 偏列——古时战车的编制。二十五乘为偏(一说十五乘为偏),五乘为列。

5 麾(hui挥)——古时军队的指挥旗。这里作动词用,同挥。

6 国士——为国家英勇献身,受到人们称赞的人。

7 亦——原脱,从鄂局本补。也——原脱,从鄂局本补。

8 世——指现在。

9 拗(ǎo袄)——用手折断。 抱——同抛,抛弃。

10 奇兵——古时用兵分正兵、奇兵,互相配合、变化,以战胜敌人。这里指小股奇袭部队。捐——舍弃。

⑪ 亡——同无。绝——横渡。

⑫ 令——原作令,从鄂局本改。卒——古时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这里指卒长。

⑬ 司马——这里指千人之长。

⑭ 诛——这里是统率,操生杀予夺之权的意思。

⑮ 三军——古时出战,全军分为左、中、右(或前、中、后)三军。这里指全军。

⑯ 舍——隐藏、包庇。

⑰ 不肖(xiào笑)——不如,无能。

⑱ 侔(móu谋)——等,同。

⑲ 为一死贼——象一个亡命徒那样奋不顾身。 《吴子励士篇》也说:“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⑳ 桓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年一前634年在位,是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使齐国强盛起来了。

㉑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曾在鲁、魏两国作过官,后在楚国为相,实行变法革新,效果显著。公元前381年被楚国贵族杀死。他又是著名的军事家,世传著有兵书《吴子》(有人说这是后人伪作)。

㉒ 武子——孙武。齐国人,后在吴国(阖闾时)为将,是春秋晚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兵书《孙子》。

㉓ 仞(rèn认)——古时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或七尺。谿(xi希)——同溪,山涧。《孙子军形篇》也有“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之句。

㉔ 聘(pìn牝)——古代诸侯之间的遣使访问。

㉕ 质(zhì治)——这里指国君把儿子送到别国当抵压品。

㉖ 正——同征,征调,征用。

㉗ 衣(yì亦)吾衣——第一个“衣”为动词,穿。这里指穿公家的衣。

㉘ 食(sì四)吾食——第一个“食”为动词,吃。这里指吃公家的饭。

㉙ 良骥(jì寄)——骏马。騄駬(lù ěr录耳)相传为周穆王八骏马之一。駬,原作耳,从鄂局本改。驶——马跑得快。

㉚ 鬐(qí其)——马鬃。

㉛ 绍——接续,补充。

㉜ 爵(jué决)——爵位,古时政治待遇上的等级地位。

㉝ 毋(wú无)——同无,不要。

㉞ 畜——养活,管教。

㉟ 内(nà纳)——同纳,动词,收纳。

㊱ 弊——毛病,弊病。

译 文

凡是军队,制度必须得先定好。制度先定则士兵不散乱,士兵不散乱刑罚就分明。号令所指,百人都能勇猛战斗;冲锋陷阵,千人都能奋勇当先;消灭敌军,万人都能齐心格斗。这样,就天下无敌了。

古时候,士兵有什伍的编制,战车有偏列的编制。号令一下,先登上城的,未尝不是为国尽力的勇土;先战死的,也未尝不是为国献身的勇士。但是,杀伤敌一人,而伤亡我百人,这实际上是资助了敌人,严重地损伤了自己,现在的将领不能够禁止。征兵入伍就有士兵逃亡,或临战时自行败逃,这就造成了更加严重的逃散和伤亡,现在的将领不能够禁止。杀人于百步之外的武器,是弓箭。杀人于五十步之内的武器,是矛和戟。将领已经击鼓命令进攻了,而士兵喧哗吵闹、折箭,断矛、抛戟,只想走在末后。战斗中出现了这些情况,是部队内部的溃败,现在的将领不能够禁止。士兵的队伍很混乱,战车的编队很混乱,奇袭的部队弃将逃跑,大部队也跟着逃跑,现在的将领不能够禁止。如果将领能禁止这四种情况,那么高山可以跨越,深水可以渡过,坚固的阵地可以攻克。如果不能禁止这四种情况,(要战胜敌人)就象没有船桨想过河渡江一样,是办不到的。

士兵并非喜欢死而厌恶生。只要号令严明,法制缜密,就能使他们勇往直前。明赏于前,施罚于后,这样出兵就能得利,进击就能立功。使一百人听一卒长指挥,一千人听一司马指挥,一万人听一将军指挥,以少制多,以弱制强。请听我谈谈统制办法,完全可以使全军只杀一人而不失刑威。这样,父亲不敢包庇儿子,儿子不敢包庇父亲,何况一般的人呢?一个亡命徒持剑冲入集市,万人没有不躲避他的。我认为并不是唯独他一个人勇敢,大家都不如他。为什么呢?因为拚着死与想着生,本来就是不相同的。如果采纳我的办法,完全可以使三军之众都象一个亡命徒那样不怕死,谁也不敢在前边阻挡,谁也不敢在后边尾追,那就所向无敌,如入无人之境了。所向无敌、如入无人之境的军队,就是称王天下、称霸诸侯的军队。

有率领十万军队,而天下无敌的是谁呢?是齐桓公。有率领七万军队,而天下无敌的是谁呢?是吴起。有率领三万军队,而天下无敌的是谁呢?是孙武。现在天下的将领,所率领的军队没有不到二十万的,然而不能成就功名,就在于不能严明政治制度。若严明了政治制度,那末一个人能战胜敌人,则十个人也能战胜敌人。十个人能战胜敌人,则百个、千个、万个人也能战胜敌人了。所以说,修缮我军的武器装备,培养部队的勇敢精神,打起仗来就能象猛禽捕食那样快速凶狠,象决开积水倾泻于千仞深谿那样势不可挡。

现在有的诸侯国遭到攻击,就用大量财宝送礼,让自己的爱子去作人质,以割让土地为代价,而得到天下诸侯的援兵,号称十万,其实不过几万人。派援兵来的诸侯国君,无不告诫其将领说:“不要在别国之前出战。”其实不可能得到这些援兵帮助作战。

估量一下国内的民众,没有一伍不能征用的。组织起十万大军,而国君必须使他们穿国家的衣服,吃国家的饭。如果战斗还不能胜利,防守不能坚固,那也不是老百姓的罪过,而是朝廷法制不明造成的。,天下诸侯国援助我们作战,(敌人)就象骏马騄駬那样奔驰,而援兵却象劣马那样竖着鬃毛追逐,这怎么能补充我军的气势呢?我们要利用天下有用的办法来为自己所用,我们要效榜天下好制度使之成为自己的制度,整顿我们的号令,严明我们的赏罚,使国家的民众不务农就得不到饭吃,不出战就得不到爵位。使民众争相从事农战,这样就天下无敌了。所以说,这样发号施令,就能取信于国内民众。

有人说他可以战胜敌人,不要听信他的空话,必须考察他能不能打仗。看到别人的土地而去占领,瓜分别人的民众而去管教,必须容纳他们之中贤能的人。如果不能容纳他们中的贤能,而又想占领他国,必定全军覆没、将帅牺牲。这样,虽然战胜了而国家会更加衰弱,得到了土地而国家会更加贫穷,这是因为国内的政治制度有弊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