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能应三圣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演培法师讲述

丙二 如来备示感应

丁一 广显应化诸国

戊一 明应显化

己一 能应三圣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当机既然请问,佛陀自为解答,所以‘佛’又‘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你要知道观音菩萨的游化方便吗?好,现在就来为你一一说明。

‘若有’这么一个‘国土’的‘众生’:国土,佛法说为依报;众生,佛法说为正报。依报为正报所依之处,如人类的生命是正报,人类所住的地球就是依报。正报,是指正式感受苦乐果报的生命体。不过真实说来,依正二报之间,有著相互密切的关系:正报,假定不依国土等的依报则无所住;依报,假定不依生命体的正报则无所显。生命体的正报,如果是有福的,依报中的出产,自然是丰富的;设若正报没有福德,所感得的依报,也就异常恶劣,所享受的也就感到缺乏。

正报,佛法说有十法界的差别,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的众生,各有他的依报,所以依报国土,亦有种种差别,大体说来,不出四土:一、五乘共土,这是共世间的,有凡夫亦有圣人,天台将这说为凡圣同居土。如这娑婆世界,虽是现实世间有漏众生所居住的,但亦有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愿地藏等的诸大菩萨游化其间,所以称为凡圣同居土。二、三乘共土,这是佛法大小乘所共说的国土,天台将这说为方便有余土。如二乘圣人所居的世界,虽说是清净庄严的,但所断的烦恼和所了的生死,都还只是一半,没有得到究竟,还有残余的惑苦存在,只不过是属方便道而已,所以叫做方便有余土。三、大乘不共土,这是唯独大乘所有的,不特不共于凡夫,亦复不共于二乘,天台称为实报庄严土。“为破无明的菩萨所居,以真实因,感真实果,以真实缘,感真实报,色心依正,非常庄严妙好。因为菩萨是大道心众生,发广大心,度脱众生,积功累德,种大福业,所以得自在无碍。小能化大,一能化多,正能作依,依能作正,所谓一毛端能现宝王刹海,一微尘里转大囧琺錀,毛吞巨海,芥纳须弥,色心圆融,依正无碍。这皆菩萨因中行六度万行种种功德的所庄严,所以叫实报庄严土”。四、佛果不共土,唯佛与佛所住的国土,不特不共于凡夫二乘,亦不共于发心的菩萨,天台称为常寂光净土。“佛是无上众生,因佛究竟生死,无过其上的,故曰无上。寂,是不生不灭湛寂常恒的大寂灭海,解脱德。光,是灵明洞照的大光明藏,般若德。常,即寂光不二,亘古亘今的法身德。所言寂光土,即是三德秘藏。到此才是究竟的土,土即身,身即土,依正融通,身土不二,只是一道清净法界藏心”,所以称为常寂光净土。简单的说,依报包括四土,正报含有十法界的众生。

除了最高无上的佛,不需要示现救度,其他高低不等的众生,都需要予以救度,但因众生的根性,有各式各样不同,菩萨就得示现不同的身分去适应他。如有国土的众生,示现菩萨身或声闻身等都不能教化他,唯有‘应以佛身得度者’,才能接受你的感化,在这样的情形下,‘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以度化之,使他听到成佛的法门,就肯认真的用功修行,断除所应断的烦恼,而获得身心的真正解脱。

在此,或者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称观音为菩萨,菩萨怎能示现佛身?这可从两方面来解释:上面曾经一再讲过,现在的观音菩萨是示现的,实际他于过去生中,老早就已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既然如此,现在示现佛身,不过示其本来面目而已,怎么不能示现佛身?另一种说法,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就可分身作佛。如初地菩萨,能分身百界作佛,二地菩萨,能分身千界作佛。观音是极乐世界的补处菩萨,其能示现种种不同佛身而为众生说法,当然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众生要求见到佛身才愿受化,证明这个众生是希望成佛的,要求成佛而不示现佛身为之说法,怎么可以?大悲观音知道众生有这样的要求,所以就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满具足的庄严佛身,为众生宣说如何成佛的法门,指示众生应修六度万行而成无上正觉。

十法界的四圣法界,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前说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若依四圣的次第,进而应说现菩萨身为众生说法,但经文在说现佛身后,接著就说现辟支佛身及现声闻身,没有说到现菩萨身,这是什么道理?当知现在观音所现的就是菩萨身,菩萨的身分已明显的表示出来,所以这里不必再说“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的这段话。

若国土中有这么一类众生,‘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辟支佛是印度话,翻译到中国来,或者叫做缘觉,或者叫做独觉,不过二者亦有其分别。缘觉圣者,依于向来所说,是出在有佛时代,禀受佛陀的因缘言教,而得开悟解脱。如佛宣说十二因缘教法,这类众生听了,逆顺观察因缘,从生灭因缘中,悟不生灭的真空之理,所以叫做缘觉。十二因缘,就是通常说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等”。随顺这个十二因缘,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就流转在生死苦海中;违逆这个十二因缘,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就截断生死而还灭涅槃。缘起虽有十二支,实际只有惑、业、苦的三者,在未解决生死之前,这三者,如环之无端,使我们不断的起惑、造业、受苦,以致轮转无有已时,唯有缘觉才能突破缘起钩锁而得解脱。

独觉,是出于无佛的时代,即如现在释迦佛已入灭,弥勒佛还未下生到人间来,乃至释迦佛的正法亦灭尽时,有独觉根性的众生出于人间,由于观见春天的百花竞放,秋天黄叶随风飞舞散落,因而有所觉悟。以普通凡夫说,见春花开,观秋叶落,不会有怎样的感觉,假使有所感的话,亦不过是觉时序的变更而已!但独觉圣者,从春花开,秋叶落中,觉悟到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无常演变中,没有一法可以保持永久不变的。俗说:“好花不常开”,即使开了,亦不能保持不凋谢。于此仔细观察,体悟无常真理,所以证得辟支佛果。

在这现实世间,既有这类众生,观音菩萨当然就隐蔽起菩萨的身分,为其示现辟支佛身,宣说十二因缘法,令其依缘起法修行,从缘起的生灭悟到缘起的不生灭,以证辟支佛果。

若国土中有这么一类众生,‘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声闻,大都是出于佛世的,就是闻佛说四谛法的言教音声而开悟得解脱的,名为声闻。像这类根性的众生,必须要以声闻人的身分为之说法,才能接受你的教化。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也就随顺众生的要求,适应众生的根性,现声闻身为之说四圣谛法。

四圣谛,为佛法的根本论题,亦是佛法的总纲。佛初在鹿野苑开始转法錀,就是说四圣谛的真理。第一苦圣谛,是指的苦果,即现实人生所受的种种苦痛。人生是苦,这是世间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的,但确切体认苦之所以为苦的,无过于佛陀,佛因观苦而出家,亦为众生开示苦谛。第二集圣谛,是指的苦因,即招感苦果的动力。广泛的说,是烦恼与业,切实的说,爱是苦的根本,即吾人在无限渴求的情况下,而造成种种的业因,以致感受生命的苦果。所以苦集二谛,是世间的一重因果。集是世间因,苦是世间果。第三灭圣谛,是指的乐果,亦即远离生死而获得的涅槃果。第四道圣谛,是指的乐因,即能证得涅槃果的因素。其所修道虽说很多,但主要的是八正道,依此八正道去行,一定可证涅槃果。所以灭道二谛,是出世间一重因果。道是出世间的因,灭是出世间的果。综合四谛,实为世出世间两重因果:世间因果是要断除的,出世因果是要求证的。菩萨为声闻根性的众生说四谛法,旨在令他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而证声闻圣果。

于中,知苦最为要紧,因要知苦才去断集,知苦才会慕灭修道,是以苦为入道的初门。过去有位专行头陀的老僧,一次为了出外访师,在行程中,感到非常的饥饿,乃到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居士家乞食。这位女居士,信佛很虔诚,见有大德来到自己家里,于欢喜供养之余,特又恭敬礼拜的请求开示。那知这位头陀行者,修持固然精勤勇猛,但对佛法没有认识,现在忽然要他开示,他有什么佛法可说?在万分紧迫之下,不知不觉的叹出一个苦字来。老僧叹苦的原因,由于自己不知佛法,但在女居士听到这个苦字,却有异常的感觉,觉得在自己未修行前,小的时候有受父母管束的苦,结婚以后有受丈夫指责的苦,有了儿女又有家庭缠缚的苦,可说人生无不在痛苦中,从来没有享受过人生的快乐,不觉悲从中来,竟然痛哭流涕!修头陀行的老僧,看到她这样悲伤,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于是不别而行,饭也不要吃了。但女居士在思苦,思惟到极点的时候,竟然情忘而入苦谛三昧,老僧走了也不知道。过了数小时后,女居士起来说:你开示我们一个苦字,真使我们受用不尽。所谓知苦,要像这样的知苦,才可称为苦谛。一般世人,终日在苦中打滚,何曾真正知苦?就因未真知苦,所以就没有办法离苦,如真知苦,没有不离苦的。佛陀开示人生是苦,世间是苦,实是有所见而说的。要解除人生痛苦,必须对这现实人生,给予合理的解脱才行。依四圣谛去行,就可达到解脱目的。

声闻与辟支佛,于佛法中,素被称为二乘,或者叫做小乘。但经中有时又这样说:声闻为小乘,辟支佛为中乘,菩萨为大乘。这么说来,又可看出声闻与辟支佛,多少还有些差别,换句话说,辟支佛是胜于声闻的,因为声闻只断见思烦恼的正使,对于习气没有丝毫的侵除;辟支佛,不但断除见思二惑的烦恼,且侵除见思二惑的少分习气,虽还不如佛那样的断除一切习气,但已胜过阿罗汉了,所以声闻称为小乘,辟支佛称为中乘。虽有这样的分别,但都以己利为目的,对于利他的工作,没有兴趣积极的去推动,所以又统称为二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