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能离三毒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演培法师讲述

戊二 能离三毒

己一 正明离毒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以上所讲的七难,虽可讲为内在的烦恼,但从表面上看,毕竟是属于外境的。现在所讲的三毒,才是真正属于内心的,亦即众生心中的主要烦恼。众生所有的烦恼,从数目字上去说,可谓无量无边,如尘若沙之多。而且烦恼的形状,亦极深细不易了知。不过从粗浅而易了解来说,要不外于三毒烦恼,且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因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由此而产生的。修学佛法的人,如能远离三毒,其他烦恼也就随之解除。由此可以想见,欲想断除烦恼,主要是离三毒的根本烦恼。所以本品特别提出三毒来说,并且明确告诉我们,如何始能真正远离三毒。

三毒:就是贪、嗔、痴的三种烦恼。此三烦恼为什么都称为毒?因这三者在身心活动中,常常毒害修行的人,使行人不能如法的进修。如人为毒蛇或毒龙所噬,则将有生命死亡的危险,不能再继续的生存下去;三毒亦复是这样的。它能毒害众生的法身慧命,使法身不得增长,慧命无法开展,因此说名为毒。自毒毒他,的确是深可厌患。涅槃经师子吼品说:“毒中之毒,不过三毒”。所以世间的毒素,是不值得我人可怕的。毒中之毒的三毒,才是真正令人可畏的。所以修学佛法的人,主要是要断除三毒。请看观音经说:“净于三毒根,成佛道无疑”。佛法行者,果将三毒根子铲除,不但证声闻缘觉果以及做菩萨不成问题,就是完成最高佛果亦没有疑问。是以断除三毒烦恼,乃为我人唯一课题。三毒如树根,根拔去了,枝叶自然干枯,因其根本功能已经失去。所以修行断烦恼,要从根本下手。正因如此,本经只讲重要的根本烦恼。

三毒烦恼的名称,经中有时以贪、嗔、痴的单数来说,有时以贪欲、嗔恚、愚痴的复数来说,本经亦是以复数说的。关于复数的解释,古德曾这样的分别:“自爱为欲,爱他为淫”:人以及一切众生,没有不爱自己的。爱著自己的生命自体,欲求自己的生命生存,是名为欲。在这现实世间,男女之间的相爱,彼此的恩爱淫行,是名为淫。“自忿为恚,忿他为嗔”:如人自己发自己的脾气,自己忽然骂起自己来,是名为恚。如人发别人的脾气,总以为别人是不对的,对于他人的讨厌憎恶,是名为嗔。“自惑为愚,惑他为痴”:自己迷自己,明明不是这样的,而自以为是这样,是名为愚。用不正当的方法迷惑他人,使他人如堕迷宫之中,是名为痴。虽可从自他两方,解说三毒的复数,而实是众生内在的根本烦恼。

对治三毒烦恼,各有不同法门:如多贪众生修不净观,多嗔众生修慈悲观,多痴众生修因缘观。不论大乘小乘,都是这样的。可是,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虽是对治三毒的最上法门,但在一般众生是不易修的。修得不如法,不特不能断惑,反而增长烦恼。佛陀大慈大悲,特开方便法门,说贪欲、嗔恚、愚痴重的众生,如不能修不净观等,只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亦可远离三毒的。

在此,或有人发生这样的怀疑:依于正常的说法,断烦恼须要智慧,没有智慧是不能断烦恼的。既然如此,为什么现说称菩萨名,就能离贪嗔痴?于此应注意者,是经中的“常念”二字。常念就是正念,依此可以体达烦恼的性自本空,安住烦恼际中,就是住实际中。实际理体,无能无所,念性清净。像这样的正念,不是智慧是什么?离开了这个,又从那儿去求智慧?这个智慧不离烦恼,还有什么能离烦恼?设若别用智慧来断烦恼,那就有能断的智慧与所断的烦恼之对立。这么一来,不特烦恼不能断除,智慧亦将成为烦恼,那里还可名为断惑的智慧?是以应知正念当下就是智慧,所以若能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可以正念除去三毒。这是佛为众生所特别开示的易行道。

在这世间,‘若有’一类‘众生’,淫欲心非常重,特别‘多于淫欲’。虽说这是众生所爱好的,但它所产生的后患是无穷的。是以世间的贤圣或出世的大圣,对这都特别重视,而从多方面告诚我人,使我人对此多所警惕!如魏文帝的遏欲文说:“首恶莫如色欲,易犯多是邪淫”。又如世间所常说的“万恶淫为首”,更可看出它的过失。佛经对于色欲的呵斥,更是不遗余力。如说色欲的害人,甚于猛兽横流,可以想见它的罪恶深重!

淫欲,是男女双方的事,不是单方面的事。所以对于色欲的呵斥,应对男女同样的斥责,但古代印度是重男轻女的,加以佛陀说法的对象,以男性为主体,于是经中说到淫欲的罪恶,大都归罪于女众。如诃欲经说:“女色者,世间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重患,凡夫因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离之,若复顾念,是从地狱出,还复思入”。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女色的祸患之大。但若站在另一立场来说,将女色换为男色,男色的祸患之大,还不是一样吗?所以这不能归咎于女的一方。

经论当中,又常这样说道:在一切衰中,女衰是最大的;在一切病中,女病是最重的;在一切系中,女系是最牢的。一个人如真被女锁系缚住了,要想从她解脱过来,那是的确很难的!所以自古以来,不知多少人沉溺其中,无以自拔。正因女子系缚的坚牢,佛菩萨开示我们说,毒蛇刀火,雷电霹雳,虽说是凶残不可接触,但还犹可予以暂时亲近,唯有悭妒嗔谄妖秽斗争的淫欲女人,绝对不可有一时的亲近。如果亲近了,那你所得的祸患,就不可以道里计。说得严重一点,淫欲为诸生死的根本。由于淫欲的助发爱性,于是令诸众生生死相续。

淫欲,在现实的人世间说,是绝对避免不了的,只要人世间有男女的相对,必然就要结为夫妇的关系。有了夫妇的结合,怎能不发生淫欲?佛之所以再三呵斥色欲,是要吾人不要终日陷溺在淫乐中不能自拔,更不要做出非礼的邪淫行为。所以对于在家学佛者的正常夫妇的结合,佛并没有完全禁止。如果过分的耽溺于此,不特有损于自己的身体,亦将荒废了自己的事业,这实在是最不智的。试看古代的帝王、宰官、英雄、豪杰,因此身败名裂,倾国丧家的,不知多少!这还不值得我人警惕吗?况且这是众苦之源,障道之本,所以佛陀严格的禁止!

虽说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但却是人类最易犯的一大毛病。因它是与生俱来的,亦即儒家说的“食色性也”,要想不犯是很难的。但若吾人时时存一戒慎恐惧之心,认为淫欲是最不净亦最可怕的,那你的欲念就会淡然甚至不起。很多因淫欲而走上悲剧之途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不怕,认为这是人生应有的享受,有什么不可发生性欲的关系?即此一念的错误,而铸成终身大错,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正是此意。一个佛法行者,假定贪著欲乐,那就无由进道,所以应知色欲的过患,竭力的设法加以避免,不要多与异性接近,问题自然就可减少。

不过真正要想离欲或者绝欲,还得要看我人当时的心念怎样,如果心念向这方面发展,自然难以不为欲念所牵,如将心念放在观音菩萨的圣号上,常常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而且唯有观世音菩萨的正念,再也没有其他的杂念存在心里,自然就可得到菩萨的感应,而使你的欲念冰消。同时,你如能将当前的一位女子,看成不是普通的女性,而就是观音菩萨的示现,也会立刻灭却你心头的欲念。相传过去有位行者,忽然欲念冲动,要与一位女子苟合,女子要他将观音菩萨的画像,垫在床上,然后可以答应他的所求。就在这个时候,行者醒悟过来,知道这是做不得的,于是从此远离欲念。佛陀深知众生的病根所在,所以特别指示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在这当中,最要的是常念两字。就是真正要做到如钻木取火,如鸡抱卵那样的,一刹那都不停息的念,才会发生功效。假定念而不念,不念又念那样的,仍是难以得到效果的。

‘若’有另外一类众生,嗔恚心非常重,特别‘多’于‘嗔恚’,那有什么办法可对治?依正常道说,当然是修慈悲观,因为慈悲是对治嗔恚的。嗔恚是大病,慈悲是法药,有著非常的特效。不管你的嗔恚心多么重大,只要慈悲观行修得如法,没有不能根治嗔恚的。依方便道说,如能‘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观音菩萨是以大慈大悲为最大的特色,所以常能称念,与观音菩萨的慈悲相应,自然不会生起嗔恚。试看世间不管脾气怎样大的人,只要他一念观音菩萨的圣号,天大的脾气也就化为乌有。这是最简单而又最易行的方法。诸位如发脾气时,不妨试用一下看,包你会得特别的效用。不说常常的称念可以离嗔,就是有时观其慈和端严的圣容,亦会使你的脾气无由发起。因为面对慈和的圣容,觉得自己发脾气是没有意思的。佛陀深知众生的心理,为使众生不要生起嗔恚,特别令诸众生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嗔恚是众生心中最不正常最为暴恶的一种心理现象,一旦发作起来,过失是很重的。华严经说:“一念嗔恚起,障百法明门”。大集经说:“一念起嗔,一切魔鬼得便”。就修行者说,百法明门,本可发生,但因一念嗔恚,障蔽令不得生。魔鬼对于行者,本是没有办法扰乱的,但因一念起嗔,魔鬼就可藉此机会,起来扰乱,使你无法进修。想想嗔恚对于行人的影响多大?再就一般人说,如果嗔恚心大,动辄暴发脾气,小则会以鞭挞施于他人,大则能够剥夺他人生命。世间很多悲剧的发生,都是缘于一念不忍的嗔心引起,所以佛法认为嗔恚是最要不得的。

嗔恚生起的原因,当然是很多的,稍微有点不如意,就可能大发脾气。所以现实世间,到处充满了乖戾之气。不过佛经将各种嗔恚归纳起来,有时说为如下的三种:

一、顺理嗔:谓自己从来没有开罪于人,亦从来没有恶意批评过别人,更没有什么对人不起的地方,而莫名其妙的受人侮辱,被人恶骂,为人毁谤,遭人破坏,甚至给予无情的殴打!在这样的情形下,任何有修养的人,亦不免要发脾气。像这样的发脾气,在情理上似可说得过去,亦即情有可原,近乎道理,名为顺理嗔。但站在佛法的立场说,如是而发脾气,还是不必要的。因虽无缘无故的被骂被打,但若能忍还是以忍为上。要知打骂于你的人,亦不是他自己要如此的,而是为烦恼之所驱使的。在他自己根本就做不得主,我为什么要对他发脾气?这么一想,不特不会对他发脾气,而且相当的同情他,觉得他可怜。如是,化戾气为祥和,彼此身心安然!

二、非理嗔:谓根本没有什么原因,无缘无故的大发脾气。如有些人原本好好的,既不曾有人侵犯他,亦没有逆境扰乱他,可是突然的脾气大发,使人感到莫名所以。这种现象,不特在普通社会上可以常常见到,即在佛法的行者中亦屡见不鲜。如有住茅蓬的老修行人,自烹自食,根本没有第二个人去打扰他,但是偶然遇到天雨,柴湿不能著火,因而懊恼忿恚,甚至气得连饭都不吃!当知这就是非理嗔。以佛法说,这是更要不得,发脾气有个对象,似还说得过去,自己发自己的脾气,在理怎么说得通?不过是开自己的玩笑而已。诸如气得饭也不吃,试问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样捉弄自己?所以非理嗔,佛更严格的指责,要我们不要无理嗔。

三、争论嗔:谓如三五好友,共同在讨论问题时,最初很能情投意合的谈论,可是经过一个时候,由于你说来,我驳去,各持己见,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互不相让,于是争得面红耳赤,甚至闹得相吵相斗,名为争论嗔。这种情形,在现实世间,也是到处可以见到的。其实,这是没有嗔恚的必要。要知不论什么问题的争论,总是真理愈辩愈明,何必要作不必要的争论?更何必为此而大发脾气?如是言不及义的争论,更是毫无意义,丧失彼此的友谊,是更不值得的。所以因嗔而争,因争而嗔,都是要不得的。试想想看,为了讨论一个问题,竟然冒起三丈高的嗔恚之火,使自他都感到不安,何苦乃尔?是故佛法亦不认为这嗔是对的,而是应当予以遏止的。

一切嗔恚,不外这三种,而任何一种,都是不好的,不能让它继续生起,要知嗔恚之害是很大的,如说“起一念之嗔,能烧尽菩提之种”。是以嗔是失佛法的根本,是堕恶道的因缘,是法乐的冤家,是善心的大贼,不特修学佛法的行者,不应起嗔,就是普通一般的人们,亦不应起嗔。假定嗔恚生起时,你立刻称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其嗔就可以远离。关于这个,现在说一事实如下:

过去我国有位高蕃先生,非常聪敏而有才学,在十四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到了弱冠之年,娶妻樊氏,名字叫做江城,虽很美貌如花,但性情暴恶,所以秀才很有点怕她,并且有说不出的痛苦,致以身体一天天的衰弱。后来丈母娘知道了,不值自己女儿的所为,非常同情自己的女婿,但没其他的办法,只好祈求于观音菩萨。由于岳母的虔诚,菩萨一夜在梦中启示她说:你的女儿前世,是一寺院中僧人所养的长生鼠,你的女婿前生,曾在该寺读书,而将长生鼠弄死,现在一报还一报,你女非磨折你婿不止,是没有办法可救的。如真欲救你的女婿,唯有虔诚念普门品。岳母得到这个启示,不特自己虔念,并要女婿父母以及全家持念。可是经过数月这样虔诵,丝毫没有得到感应。但岳母的信心是很坚定的,不但自己没有停念,更要女婿发心同念。自己的冤业是要自己消的,由于秀才亦参加称念,没有过了很久,忽有一老僧来,这位老僧,不特深明因果,而且精于相术,所以很多乡人,来向老僧求问。秀才之妻樊氏,亦去请求老僧,指点她的迷津,老僧当即对她说了:“莫要嗔,莫要嗔,前生既非假,今世亦非真,咄!鼠子缩头去,勿使猫儿寻”。说完这六句话,复用杯水喷在她的面上。乡人素来知道樊氏泼辣,现在看到老僧这样对她,大家都为老僧捏一把汗,以为樊氏定会大发雷霆。然而奇怪的是,当樊氏听后若有所悟,不特没有发怒,而且脾气全改,成为贤妻良母。可见念观世音菩萨,是能远离嗔恚的。

‘若’复又有一类众生,愚痴非常的重,特别‘多’于‘愚痴’。愚痴,就是迷惑愚昧,对于事理认识不清。对事理认识不清的人,不一定完全是没有知识的;有的甚至知识广博,学问高深,但因不信善恶因果,佛法说为愚痴。反过来,有一种人,虽没有什么学识,但真切的深信因果,佛法说有智慧。是愚痴不是愚痴,不在有无知识上分,而在信不信因果上分。深信因果的,就是有智慧的人,不信因果的,就是愚痴的人。所以信因果,在佛法中,是极为重要的。有人以为见不到的就不信,殊不知佛法所说的因果,是通于三世的,不能因为不见,就抹煞它的存在。有的人现在作恶多端,表面看来享受是很好的,但他的大苦在后头!我们不必对他羡慕,更不可效法他的所为。有的人现在广行善事,可是所处环境非常恶劣;或有以为做好事没有好报,其实他的快乐果报在未来,决不会落空的。我们不要因此退心,更要效法他的乐善好施。明白三世因果的丝毫不爽,那你自然就不敢作恶而行善了。可惜世人每每不明这个道理,以为佛法不灵,或者怨天尤人。以佛法说,这就是愚痴。有了愚痴存在,那又应当怎办?能修因缘观的,最好修因缘观,不能修因缘观的,如能‘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也‘得’以‘离痴’。

念观音菩萨可以离痴得智慧,在中国佛教界,是普遍深信的。如过去中国寺庙收小和尚,师父首先教小和尚于睡前,拜一支香的观音菩萨,并且口中这样念著:“弟子某某,求聪敏、拜智慧,广大灵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念一次,拜一拜。经过长期的礼拜,得菩萨感应的很多。原来很愚笨的,后来聪敏起来。现在不妨说个拜观音得感应的事实如下:

过去有个初出家的小沙弥,生来极为愚蠢,老和尚教他念经,不论怎样的苦读,总是没有办法记得。其师后来无法可施,就教他天天拜念观音,以期消除业障而开智慧。每天规定拜一支香的时间,到时师父以鸣铃为号,在未听到铃声,不得休息去睡。这样不间断的,整整拜了三年。有一天,小和尚如常礼念观音,可是师父忘了拉铃,而铃竟然不拉自响。小和尚听到铃声,当然就去安寝,但师父后来责备他,说他不听号令去睡,故意偷懒。小和尚对师说:我不是偷懒,听到铃声才睡的。师父当时暗想,我未摇铃,怎么会有铃声?难道小和尚已得菩萨感应?师父为了试试是否真得灵验,第二天晚上故意不摇铃,看看是否会有铃声?奇怪,次日小和尚拜完一支香,铃声又自然的响起。师父知是虔诚的感应,就不再规定小和尚礼拜的时间,而小和尚从此念经,不但过目不忘,而且了解其意,成为一个有名的讲经法师。

因此,若有众生,知道自己愚痴,常念观音圣号,必然会得智慧的。问题就是世间的人,大都自以为聪敏的,根本不承认自己愚痴,所以你要他念观世音,不免成为问题。为人还是最好不要自作聪敏,而应承认自己的智慧有限,请求观音菩萨的加被,多念观音菩萨的圣号,确信观音菩萨会赐给智慧,使我们远离愚痴。愚痴是盖覆智慧的,学佛是追求智慧的,因此,每个学佛的人,都应冲破愚痴的黑暗,而生活在智慧光明中。

己二 结归神力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佛说至此,复又叫声‘无尽意’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所以对于世间的众生,能够‘多所饶益’。如令众生,远离淫欲,远离嗔恚,远离愚痴,这不是饶益是什么?三毒又名为三不善根,现在只因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转贪欲而为无贪的净定,转嗔恚而为无嗔的慈悲,转愚痴而为无痴的智慧。拔去三不善根的恶毒,促成三善根的德行,得到和谐而均衡的发展。若非菩萨大威神力的加被,试问怎么能够做到这点?世间众生有一共同心理,即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可能不大愿意去做,若对自己有切身利益的,就很乐意的去做。具大威德神通之力的观音,对众生是有大利益的,佛陀在此特别劝告说:‘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于此文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心念”两字。平常大家念观音菩萨的圣号,都是口念。念时若能心口相应,自然是很好的,设若口念圣号,而心东想西想,虽不能说全无好处,但所得的功德很微,要有感应自然更难!无怪念观音菩萨的人很多,而得菩萨感应的人很少。当知口在念,心不放在圣号上,不放在菩萨的功德威神力上,要想得到感应是不可能的。所以“心念”二字,在此非常重要。不但心念,还要常念,若高兴时即念,不高兴时不念,还是不行的。必要常常的念,念时要口念、耳听、心想,才能得到菩萨威德神力的感应。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