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文学通论

四四 胡适之《论短篇小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 什么叫做“短篇小说”

中国今日的文人,大概不懂“短篇小说”是什么东西。现在的报纸杂志里面,凡是笔记杂纂不成长篇的小说,都可叫做“短篇小说”。所以现在那些“某生,某处人,幼负异才……一日,游某园,遇一女郎,睨之,天人也……”一派的烂调小说,居然都称为“短篇小说”。其实这是大错的。西方的“短篇小说”(英文叫做short story),在文学上有一定的范围,有特别的性质,不是单靠篇幅不长,便可称为“短篇小说”的。

我如今且下一个“短篇小说”的界说: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

这条界说中,有两个条件最宜特别注意。今且把这两个条件分说如下:

(一)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 譬如把大树的树身锯断,懂植物学的人看了树身的“横截面”,数了树的“年轮”,便可知道这树的年纪。一人的生活,一国的历史,一个社会的变迁,都有一个“纵剖面”和无数“横截面”。从纵面看去,须从头到尾,才可看见全部。而横面截开一段,若截在要紧的所在,便可把这个“横截面”代表这一人,或这一国,或这一个社会。这种可以代表全部的部分,便是我所谓“最精彩”的部分也。譬如西洋照相术未发明之前,有一种“侧面剪影”(silhouette),用纸剪下人的侧面,便可知道是某人。这种可以代表全形的一面,便是我所谓“最精彩”的方面。若不是“最精彩的”所在,决不能用一段代表全体,决不能用一面代表全形。

(二)最经济的文学手段 形容“经济”两个字,最好是借用宋玉的话:“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须要不可增减,不可涂饰,处处恰到好处,方可当“经济”二字。因此凡可拉长演作章回小说的短篇,不是真正“短篇小说”。凡叙事不能畅尽,写情不能饱满的小说,也不是真正“短篇小说”。

能合我所下的界说的,便是理想上完全的“短篇小说”。世间所称“短篇小说”,虽未能处处都与这界说相合,但是那些可传世不朽的“短篇小说”,决没有不具上文所说两个条件的。如今且举几个例:西历一八七〇年,法兰西和普鲁士开战,后来法国大败,巴黎被攻破,出了极大的赔款,还割了两省地,才能讲和。这一次战争,在历史上就叫做普法之战,是一件极大的事。若是历史家记载这事,必定要上溯两国开衅的原因,中记战争的详情,下寻战与和的影响,这样记法,可满几十本大册子。这种大事,到了“短篇小说家”的手里,便用最经济的手腕,去写这件大事的最精彩的一段或一面。我且不举别人,单举daudet和maupassant两个人为例。daudet所做普法之战的小说有许多种,我曾译出一种叫做《最后一课》(la derniere classe),全篇用法国割给普国两省中一省的一个小学生的口气,写割地之后,普国政府下令不许再教法文法语,所写的乃是一个小学教师教法文的“最后一课”。一切割地的惨状,都从这个小学生眼中看出,口中写出。还有一种叫做《柏林之围》(le siege de berlin),写的是法皇拿破仑第三出兵攻普鲁士时,有一个曾在拿破仑第一麾下的老兵官,以为这一次法兵一定要大胜了,所以特地搬到巴黎,住在凯旋门边,准备着看法兵凯旋的大典。后来这老兵官病了,他的女儿天天假造法兵得胜的新闻去哄他。那时普国的兵已打破巴黎。普兵进城之日,他老人家听见军乐声,还以为是法兵破了柏林奏凯班师呢!这是借一个法国极强时代的老兵,来反照当日法国大败的大耻,两两相形,真可动人!

maupassant所做普法之战的小说也有多种,我曾译他的《二渔夫》(deux amis),写巴黎被围的情形,却都从两个酒鬼身上着想。还有许多篇,如mile.fili.之类,或写一个妓女被普国兵士掳去的情形,或写法国内地村乡里面的光棍,乘着国乱,设立军政分府,作威作福的怪状……都可使人因此推想那时法国兵败以后的种种状态。这都是我所说的“用最经济的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片段,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短篇小说。

二 中国短篇小说略史

短篇小说的定义,既已明了,如今且略述中国短篇小说的小史。

中国最早的短篇小说,自然要数先秦诸子的寓言了。《庄子》、《列子》、《吕览》诸书所载的寓言,往往有用心结构,可当短篇小说之称的。今举二例,第一例见于《列子·汤问》篇: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稳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龙断焉。

这篇大有小说风味。第一因为他要说至诚可动天地,却平空假造一段太形、王屋两山的历史。第二这段历史之中,处处用人名地名,用直接会话,写细事小物,即写天神,也用操蛇之神,夸娥氏二子等私名,所以看来好像真有此事。这两层,都是小说家的家数。现在的人,一开口便是某生某甲,真是不曾懂得做小说的abc。

第二例见于《庄子·徐无鬼》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谓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这一篇写“知己之感”,从古至今,无人能及。看他写垩漫其鼻端,若蝇翼,写匠石运斤成风,都好像真有此事,所以有文学的价值。看他寥寥七十个字,写尽无限感慨,是何等“经济的”手腕!

自汉到唐这几百年中,出了许多杂记体的书,却都不配称做短篇小说。最下流的,如《神仙传》和《搜神记》之类不用说了。最高的如《世说新语》,其中所记,有许多很有短篇小说的意味,却没有短篇小说的体裁。如下举的例:

(1)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此等记载,都是拣取人生极精彩的一小段,用来代表那人的性情品格,所以我说《世说》很有短篇小说的意味。只是《世说》所记都是事实,或是传闻的事实,虽有剪裁,却无结构,故不能称做短篇小说。

比较说来,这个时代的散文短篇小说,还该数到陶潜的《桃花源记》。这篇文字,命意也好,布局也好,可以算得一篇用心结构的短篇小说。此外便须到韵文中去找短篇小说了。韵文中《孔雀东南飞》一篇,是很好的短篇小说,记事言情,面面都到。但比较起来,还不如《木兰辞》更为经济。

《木兰辞》记木兰的战功,只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十个字,记木兰归家的那一天,却用了一百多字。十个字记十年的事,不为少。一百多字记一天的事,不为多。这便是文学的经济。但是比较起来,《木兰辞》还不如古诗《上山采蘼芜》更为神妙。那诗道: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首诗有许多妙处。第一他用八十个字,写出那家夫妇三口的情形,使人可怜那被逐的故人,又使人痛恨那没有心肝想靠着老婆发财的故夫。第二他写那人弃妻娶妻的事,却不用从头说起,不用说“某某,某处人,娶妻某氏,甚贤,已而别有所爱,遂弃前妻而娶新欢”,他只从这三个人的历史中挑出那日从山上采野菜回来遇着故夫的几分钟,是何等经济的手腕,是何等精彩的片段!第三他只用“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十个字,便可写出这妇人是一个弃妇,被弃之后,非常贫苦,只得挑野菜度日。这是何等神妙手段!懂得这首诗的好处,方才可谈短篇小说的好处。

到了唐朝,韵文散文中都有很妙的短篇小说,像韵文中杜甫的《石壕吏》是绝妙的例。那诗道: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写天宝之乱,只写一个过路投宿的客人,夜里偷听得的事,不插一句议论,能使人觉得那时代征兵之制的大害,百姓的痛苦,丁壮死亡的多,差役捉人的横行,一一都在眼前,捉人捉到生了孙儿的祖老太太,别的更可想而知了!

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中,尽有很好的短篇小说,最妙的是《新丰折臂翁》一首。看他写:“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使人不得不发生“苛政猛于虎”的思想。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可算得一篇很好的短篇小说。白居易的短处,只因为他有点迂腐气,所以处处要把做诗的“本意”来做结尾。即如《新丰折臂翁》,篇末加上“君不见开元宰相宋开府”一段,便没有趣味了。又如《长恨歌》一篇,本用道士见杨贵妃带来信物一件事作主体。白居易虽做了这诗,心中却不信道士见杨妃的神话,所以他不但说杨妃所在的仙山“在虚无缥渺中”,还要先说杨妃死时“金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竟直说后来天上带来的“钿合金钗”是马嵬坡拾起的了。自己先不信,所以说来便不能叫人深信。人说赵子昂画马,先要伏地作种种马相。做小说的人,也要如此,也要用全副精神替书中人物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做短篇小说的人,格外应该如此。为什么呢?因为短篇小说要把所挑出的最精彩的一段作主体,才可有全神贯注的妙处。若带点迂气,处处把本意点破,便是把书中事实作一种假设的附属品,便没有趣味了!

唐朝的散文短篇小说很多,好的却实在不多。我看来看去,只有张说的《虬髯客传》可算得上品的短篇小说。《虬髯客传》的本旨,只是要说“真人之兴,非英雄所冀”,他却平空造出虬髯客一段故事,插入李靖红拂一段情史,写到正热闹处,忽然“太原公子裼裘而来”,遂使那位野心豪杰绝心于事国,另去海外开辟新国。这种立意布局,都是小说家的上等工夫。这是第一层长处。这篇是历史小说,凡做历史小说,不可全用历史上的事实,却又不可违背历史上的事实。全用历史的事实,便成了演义体,如《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没有真正小说的价值。若违了历史的事实,如《说岳传》使岳飞的儿子挂帅印,打平金国,虽可使一班愚人快意,却又不成历史的小说了。最好是能于历史事实之外,造成一些似历史的事实,写到结果却又不违背历史的事实。如法国大仲马的《侠隐记》写英国暴君查理[1]第一世为克林威尔所囚时,有几个侠士出了死力,百计想把他救出来,每次都到将成功时,忽又失败。写来极闹热动人,令人急煞,却终不能救免查理第一世断头之刑,故不违背历史的事实。又如《水浒传》所记宋江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实。《水浒传》所写宋江在浔阳江上吟反诗,写武松打虎杀嫂,写鲁智深大闹和尚寺等事,处处闹热煞,却终不违历史的事实。而《虬髯客传》的长处,正在他写了许多动人的人物事实,把历史的人物和非历史的人物穿插夹混,叫人看了,竟像那时真有这些人物事实。但写到后来虬髯客飘然去了,依旧是唐太宗得了天下,一毫不违背历史的事实。这是历史小说的方法,便是《虬髯客传》的第二层长处。此外还有一层好处。唐以前的小说,无论散文韵文,都只能叙事,不能用全副气力描写人物。《虬髯客传》写虬髯客极有神气,自不用说了。就是写红拂、李靖等配角,也都有自性的神情风度。这种写生手段,便是这篇的第三层长处。有这三层长处,所以我敢断定这篇写《虬髯客传》,是唐代第一篇短篇小说。宋朝是章回小说发生的时代,如《宣和遗事》和《五代史平话》等书,都是后世章回小说的始祖。《宣和遗事》中记杨志卖刀杀人,晁盖等八人路劫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诸段,便是施耐庵《水浒传》的稿本。从《宣和遗事》变成《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进步。但宋朝是“杂记小说”极盛的时代,故《宣和遗事》等书,总脱不了杂记体的性质,都是上段不接下段,没有结构布局的。宋朝的“杂记小说”颇多好的,但都是不配称做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是有结构局势的,是用全副精神气力贯注到一段最精彩的事实上的。“杂记小说”是东记一段,西记一段,如一盘散沙,如一篇零用账,全无局势结构的。这个区别,不可忘记。

明清两朝的短篇小说,可分白话与文言两种。白话的短篇小说可用《今古奇观》作代表。《今古奇观》是明末的书,大概不全是一人的手笔。书中共有四十篇小说,大要可分两派:一是演述旧作的。一是自己创作的。如《吴保安弃家赎友》一篇,全是演唐人的《吴保安传》,不过添了一些琐屑节目罢了。但是这些加添的琐屑节目,便是文学的进步。《水浒》所以比《史记》更好,只在多了许多琐屑细节。《水浒》所以比《宣和遗事》更好,也只在多了许多琐屑细节。从唐人的吴保安变成《今古奇观》的吴保安;从唐人的李洴公变成《今古奇观》的李洴公;从汉人的伯牙、子期变成《今古奇观》的伯牙、子期——这都是文学由略而详,由粗枝大叶而琐屑细节的进步。此外那些明人自己创造的小说,如《卖油郎》,如《洞庭红》,如《乔太守》,如《念亲恩孝女藏儿》,都可称很好的短篇小说。依我看来,《今古奇观》的四十篇之中,布局以《乔太守》为最工,写生以《卖油郎》为最工。《乔太守》一篇,用一个李都管做全篇的线索,是有意安排的结构。《卖油郎》一篇,写秦重、花魁娘子、九妈、四妈各到好处。《今古奇观》中虽有很平常的小说,比起唐人的散文小说,已大有进步了。唐人的小说,最好的莫如《虬髯客传》。但《虬髯客传》写的是英雄豪杰,容易见长。《今古奇观》中大多数的小说写的都是些琐细的人情世故,不容易写得好。唐人的小说,大都属于理想主义。《今古奇观》中如《卖油郎》、《徐老仆》、《乔太守》、《孝女藏儿》便近于写实主义了。至于由文言的唐人小说,变成白话的《今古奇观》,写物写情,都更能曲折详尽,那更是一大进步了。

只可惜白话的短篇小说,发达不久,便中止了。中止的原因,约有两层:第一,因为白话的章回小说发达了,做小说的人,往往把许多短篇略加组织,合成长篇。如《儒林外史》和《品花宝鉴》名为长篇的章回小说,其实都是许多短篇凑拢来的。这种杂凑的长篇小说的结果,反阻碍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发达了。第二,是因为明末清初的文人,很做了一些中上的文言短篇小说,如《虞初新志》、《虞初续志》、《聊斋志异》等书里面,很有几篇可读的小说。比较起来,还该把《聊斋志异》来代表这两朝的文言小说。《聊斋》里面如《续黄梁》、《胡四相公》、《青梅》、《促织》、《细柳》诸篇,都可称为短篇小说。《聊斋》的小说,平心而论,实在高出唐人的小说。因蒲松龄虽喜说鬼狐,但他写鬼狐,却都是人情世故,于理想主义之中,却带几分写实的性质,这实在是他的长处。只可惜文言不是能写人情世故的利器。到了后来,那些学《聊斋》的小说,更不值得提起了。

三 结论

最近世界文学的趋势,都是由长趋短,由繁多趋简要——简与略不同,故这句话与上文说由略而详的进步并无冲突。诗的一方面,所重的在于“写情短诗”(lyrical poetry,或择抒情诗。)像homer milton dante那些几十万字的长篇,几乎没有人做了。就有人做,十九世纪尚多此种。也很少人读了。戏剧一方面,莎士比亚的戏,有时竟长到五出二十幕(此所指乃hamlet也),后来变到五出五幕,又渐渐变成三出三幕,如今最注重的是“独幕剧”了。小说一方面,自十九世纪中段以来,最通行的是短篇小说。而长篇小说如tolstoy的《战争与和平》,竟是绝无而仅有的了。所以我们简直可以说“写情短诗”、“独幕剧”、“短篇小说”三项,代表世界文学最近的趋势。这种趋向的原因,不止一种。(一)世界的生活竞争,一天忙似一天。时间越宝贵了,文学也不能不讲究经济。若不经济,只配给那些吃了饭没事做的老爷太太们看,不配给那些在社会上做事的人看了。(二)文学自身的进步,与文学的经济有密切关系。斯宾塞说:“论文章的方法,千言万语,只是‘经济’一件事。”文学越进步,自然越讲求经济的方法。有此两种原因,所以世界的文学,都趋向这三种最经济的体裁。今日中国的文学,最不讲经济。那些古文家和那《聊斋》滥调的小说家,只会记某时到某地,遇某人作某事的死账,毫不懂状物写情,是全靠琐屑节目的。那些长篇小说家,又只会做那无穷无极《九尾龟》一类的小说,连体裁布局都不知道,不要说文学的经济了。若要救这两种大错,不可不提倡那最经济的体裁,不可不提倡真正的短篇小说。

注解:

[1] 理,原作“尔”,据下文改。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